舌战群儒的语言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战群儒”的语言艺术
阅读之味在于“品”。学习了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言的艺术”这一单元,我们分“名人的语言艺术、经典中的语言艺术、生活中的语言艺术”三个主题,进行了拓展阅读与交流。同学们通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舌战群儒”充分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论辩艺术。
舌战群儒讲的是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遭到东吴谋士的责难。面对群儒潮水般涌来的诘难,诸葛亮或引经据典,或转换话题,或厉声责问,或反唇相讥,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下面我们跟随电视配音共同品味经典人物的语言艺术。
虞翻:曹丞相屯兵百万,对江夏虎视眈眈。请问孔明先生对自己渺茫的前景有何展望?
诸葛亮:曹操招降纳叛,收袁绍、刘表等乌合之众,虽有百万,不足惧也。
虞翻:哦,兵败于当阳,计穷于夏皇,仓皇逃窜,几乎无藏身之地。现只身过江,求助于我东吴,哈哈,竟然说不惧也,真是大言欺人也。哈哈~~ 诸葛亮:这不是虞翻虞仲翔吧。你笑得太早了!试想刘皇叔以数千仁义之师,怎能抵挡百万残暴之众?然而我全军上下一致齐心抗敌,虽历遭惨败,仍浴血拼斗,而你江东兵精粮足,又有长江天堑,却有人劝说其主卑膝投降,不顾天下耻笑。与此相比,刘豫州真不愧为不惧曹贼之人。
赏析:对虞翻的“刘备大败,犹言不惧曹,实为大言欺人”之语,诸葛亮以刘备寡不敌众,退守夏口,以待天时相应,是为防守,随即便有“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之语来反攻。诸葛亮的语言艺术首先体现在“先守后攻”。
薛敬文:请问,孔明以曹操为何等人也?
诸葛亮: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
薛敬文:呵,公言差矣!汉祚至今、天数将终。今曹操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万众归心。刘玄德不识天时,以卵击石,安得不败?哈哈
诸葛亮:薛敬文,何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你)人生天地之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今曹操祖宗为汉臣,食汉禄。子孙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不是汉贼又是什么?此等国贼,本应天下共讨之,天下共诛之。而公等身为汉臣,却在此为曹贼张目,岂不是无君无父之人?(你)此位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赏析: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各个击破,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第二大语言特色。对虞仲翔以不温不火的语调反唇相讥,指出其屡次欲降的荒诞不经,使其语塞。对薛综则厉声责问:“薛敬文,何出此无父无君之言!”诸葛亮抓住儒者忠孝为本的观念,以“君、父”两个正大堂皇的字眼喝倒薛综,实在是击到了对手的致命之处,薛综自然“满面羞惭”。
陆绩: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为相国曹参之后,刘玄德自称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世人只知其为织席贩屦之徒,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啊?哈哈诸葛亮:鲁大人,此公莫非是当年袁术席间造桔子的陆郎陆公纪?请安座,听我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而今曹操乃专权横行,欺凌君主,不但蔑视皇帝,亦蔑视祖宗,不为汉室之乱臣,亦为曹氏家族之叛逆。刘皇叔乃堂堂帝胄,当今天子按宗谱赐爵,并亲口称“皇叔”,何谓“无可稽考”?
赏析:陆绩以曹操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出身无可稽考相诘,诸葛亮先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轻蔑地一笑,“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诸葛亮此处提及此事,表面看来似属闲笔,实则颇有深意。怀桔之事本为尽心事孝之典范,然而毕竟是小儿所为,自然“不足与高士共语”。“一语双关”是诸葛亮的第三大语言特色。接下来答德枢之语同样是一石二鸟,弦外有音。
德枢:听公之言,口气甚大,未必真有实学。恐为天下儒者所笑耳。哈哈诸葛亮:既然说起儒者,可知道儒者有君子小人之别吗,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公正斥邪恶,既可恩泽于当世,又可流芳于后世。而小人之儒则不同,专攻笔墨文章,只会雕虫小技,可谓青春做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而胸中实无一策。试看杨雄,才华横溢,修辞做赋,名盖一时,然而奸臣王莽篡权,他不顾廉耻,屈膝投靠,最后落得个跳楼自杀的下场,此等小人之儒,就是日赋万言,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你)哼!亮知德枢兄乃汝南大儒,也拜读过兄长《周易摘抄》之大作。但愿兄能做君子大儒,忠君爱国。切莫效仿杨雄等小人之儒,留下千秋万代之骂名啊!(孔明,怎可如此!)
赏析:诸葛亮答程德枢之语可分两层内容:一论君子之儒的风采,“忠君爱国,守公正斥邪恶,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二画小人之儒的嘴脸,“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此处“一语双关”,对大敌当前而群儒一筹莫展予以辛辣的讽刺。
“语势磅礴”是诸葛亮的第四大语言特色,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他反问语气的运用上。如对薛敬文:“而公等身为汉臣,却在此为曹贼张目,岂不是无君无父之人?”对德枢:“此等小人之儒,就是日赋万言,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一连串的反问,语势强烈,咄咄逼人。语势磅礴源于理直气壮,诸葛亮此番东吴之行乃为正义而来,故而正气浩然,处变不惊。
综观舌战群儒的整个过程,诸葛亮在东吴诸儒的诘问中从容做对,游刃有余,终使“虞翻不能对”,“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陆绩语塞”,以至众人“尽皆失色”。真可谓三寸之舌能抵百万之兵——这就是经典名著中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