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一、典题示例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目前备受关注。

我国太阳能发电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了解太阳辐射分布状况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为“世界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图”。

(1)根据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分析,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有什么规律?(2)世界的太阳能电站分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有哪些原因?(3)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省区是西藏自治区,而不是纬度较低的海南省,原因是什么?(4)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形区是四川盆地,而不是纬度较高的东北平原,原因是什么?答案:(1)太阳能资源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高山、高原地形区一般太阳能丰富。

(2)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人口稠密区。

因为这些地区天气晴朗,太阳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对能源需求大;而附近常规能源相对不足。

结合①可得:太阳高度角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愈小,光热越集中,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愈多,太阳辐射强度就愈大;反之愈小。

②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所经过的大气的路程愈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愈多,反之愈少。

四、跟踪训练[2019·济南市高一期末]如图是“我国青藏高原冬季、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中冬季、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A)A.①B.②C.③D.④2.导致该区域日照时数较长的主要因素是(B)A.太阳高度B.地形C.昼夜长短D.人类活动解析:第1题,对比四地的冬夏季日照时数,可知①地差异最大。

第2题,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故日照时数长。

(2019·广西钦州港区质检)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某一周的气温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该周最有可能属于哪个月(B)A.1月B.5月C.7月D.11月4.在该周内,最有利于农产品品质提升的一天是(A)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四D.星期六【解析】第3题,从一周的气温数值上可知,该周有可能属于5月。

高中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

高中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

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应用”。

高考涉及的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2、地方时计算规律计算规律:东比西早(大),东加西减;相差1时区,相差1小时。

※日界线3、地球自转与晨昏线的关系规律A.晨昏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线)。

在晨昏线西侧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

B.晨昏线的规律及应用(晨昏线是解决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日照图综合判读等等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线索和突破口)①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逆向使用,已知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或昏线,判读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判断地方时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0:00;与晨昏圈相切的纬度,如果出现极昼则切点(晨昏圈纬度最高点)所在经线为00:00,如果出现极夜则为12:00。

如右图A为00:00,B为12:00。

③判断节气或季节北极圈出现极昼(或者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者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晨昏圈和经线圈重合则为3月21日(春分日)或9月23日(秋分日)。

分析总结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

分析总结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

分析总结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的分析【地理必修1】“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的分析【地理必修1】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几乎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所以认识和了解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规律对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指导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特别丰富。

二、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天气、海拔和日照等方面。

下面结合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来分析产生贫乏区、可利用区、较丰富区、丰富区的原因。

在我国西部地区由南向北,由青藏高原丰富区向北到新疆中部、北部地区较丰富区过渡,体现了年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向较高纬度递减的规律;东部地区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由可利用区向较丰富区(北方)或贫乏区(南方)过渡,这种变化是距海远近引起降水差异或者说天气、气候差异的结果。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分布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能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而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三、太阳辐射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来说,太阳辐射量越大,光照越充足,光合作用越强,对农业生产越有利。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 ⑴太阳辐射的纬度分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 ⑴太阳辐射的纬度分

1。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 ⑴太阳辐射的纬度分一、纬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季节变化1、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2、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3、春秋分日:赤道达最大值,南、北极点达最小值。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方法(1)纬度的确定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方法二:通过节气来判断。

夏至,太阳直射23°26′N;冬至,太阳直射23°26′S;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方法三: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计算。

方法四:“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经度的确定基本原则: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

方法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东90°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西9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方法二: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的纬度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和南北两极地区的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23°26′。

(2)0°到南北纬23°26′之间的地区(或热带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从23°26′增大到46°52′。

(3)南北纬23°26′到南北纬66°34′之间的地区(或南北温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46°52′。

(4)南北纬66°34′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或南北寒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从46°52′减小到23°26′。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变式训练一 (2009·福建文综)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图1-34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 ) A .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例2 (2009·福建文综)读图1-35,完成(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答案:C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根据极昼圈变化规律可知,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
⑥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 90°(如下图)。
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 得到的太阳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的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分布高度。
①自然日界线:即0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时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②人为日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③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零点时。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三、地球运动的计算问题

太阳辐射量分布

太阳辐射量分布

太阳辐射量分布
太阳辐射量分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会有所变化,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1. 全球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而是出现在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

这是因为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

而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 中国的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一般而言,太阳辐射总量在南方较高,在北方较低。

3. 青藏高原成为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大气中的尘埃含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多;阴天、雾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4. 中国的地形和海拔对太阳辐射总量也产生影响。

例如,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由于接近太阳,辐射总量较高,而沿海地区受到云雾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辐射总量相对较低。

5. 受大气污染影响:中国某些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还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

如果您需要关于特定地区的详细信息或对特定时间的数据感兴趣,请进一步明确问题。

太阳辐射的规律

太阳辐射的规律

太阳辐射的规律一、太阳辐射的特点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周围空间发射的能量,主要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

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具有以下特点:1. 太阳辐射能量丰富:太阳是地球上能量最为丰富的能源之一,每秒钟向地球释放的能量约为3.8×10^26焦耳。

2. 太阳辐射具有波动性:太阳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和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广泛,从紫外线到红外线都有。

3. 太阳辐射具有周期性:太阳辐射的强度存在周期性变化,主要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4. 太阳辐射具有地域差异:太阳辐射在不同地区的强度存在差异,主要由地球的纬度、季节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决定。

二、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 地球自转造成的日变化:地球自转使得太阳辐射在一天内出现昼夜变化。

太阳辐射在中午时分达到最大值,而在日出和日落时辐射最小。

2. 地球公转造成的年变化:地球绕太阳公转所形成的季节变化也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

在夏至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靠近北回归线,北半球的太阳辐射最强;而在冬至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靠近南回归线,南半球的太阳辐射最强。

3. 地球的纬度:地球的纬度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强度。

赤道附近的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强,而极地地区的太阳辐射最弱。

4. 大气层的影响:大气层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太阳辐射在到达地表之前发生变化。

大气层中的水蒸气、气溶胶和云等都会对太阳辐射的强度产生影响。

5.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会对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云量多的地区太阳辐射会受到遮挡,所以太阳辐射的强度会较弱。

总结:太阳辐射的规律表现为周期性、地域差异性和受季节、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太阳辐射的规律对于气候变化研究、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太阳辐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与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与跟踪练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与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与跟踪练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与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与跟踪练一、知识讲解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1)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不相同。

如下图所示:(2)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3.正确描述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描述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时、空两个方面:从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夏季的差异;从空间上一般描述其“从……向……递减(或递增)”、“哪个地区多,哪个地区少”,如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时间上,大部分地区夏半年多于冬半年;空间上,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二、例题分析下图是世界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

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A、B的纬度值应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方面分析。

青藏高原地势高而且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撒哈拉沙漠降水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规律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规律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规律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是描述一天内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的曲线。

一般来说,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呈现出明显的日内变化规律和季节
性变化规律。

首先,从日内变化规律来看,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呈现出双峰
型或单峰型。

在清晨和傍晚时段,太阳辐射较弱,呈现出低谷,而
在中午时段,太阳辐射达到最强,呈现出高峰。

这种双峰型或单峰
型曲线是由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引起的,太阳高度角越高,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其次,从季节性变化规律来看,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在不同季
节也会有所不同。

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高,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
较长,因此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曲线呈现出较高的峰值和较长的持
续时间;而在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较短,
因此太阳辐射强度较小,曲线呈现出较低的峰值和较短的持续时间。

此外,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还受地理位置、天气条件等因素的
影响。

不同地理位置的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会有所不同,比如赤道
地区和极地地区的曲线形状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而天气条件如云量、
雾霾等也会对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产生影响,天气晴朗时曲线会更接近理想状态,而多云或雾霾时曲线会变得更加平缓。

总的来说,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的规律受到日内变化、季节性变化、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合理安排和利用太阳能资源,对于太阳能发电、建筑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

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

标题: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探析一、引言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而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供给者。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来源之一,它不仅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变化,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揭示出其中的奥秘。

二、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1.太阳辐射总量与纬度的关系太阳辐射总量与纬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太阳辐射总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方,太阳光线照射的角度会变得更加倾斜,导致单位面积上能量的密度减小。

在极地附近的地区太阳辐射总量通常会比赤道地区要少。

2.季节变化对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除了纬度的影响外,季节变化也是影响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

在夏季,由于地球轴倾斜的关系,北半球会更多地接受到太阳辐射,而在冬季则是南半球。

这也导致了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季节性变化。

三、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的实际表现1.赤道地区赤道地区由于处于地球自转轴的近似平面上,因此太阳辐射总量相对较高,气候也相对炎热,日照时间长,是热带雨林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

2.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太阳辐射总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明显差异,夏季辐射总量较多,气候温暖湿润,冬季则较少,气候寒冷干燥,明显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3.极地地区极地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太阳辐射总量较少,气候寒冷,极昼极夜现象明显,是冰川和冻土的主要分布地区。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着地球上生物的分布、植被的类型和土地的利用。

通过深入研究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气候的特点,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参考。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太阳能资源。

五、总结与回顾本文从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表现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清晰地阐述了太阳辐射总量与纬度、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的也对赤道地区、中纬度地区和极地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进行了介绍。

太阳辐射基本规律

太阳辐射基本规律

太阳辐射基本规律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外发射的能量,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和了解这些规律来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和预测天气变化。

太阳辐射的强度存在日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的强度取决于太阳的高度角,也就是太阳离地球表面的角度。

在一天中,太阳的高度角会不断变化,从日出时的较低角度逐渐升高,到正午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再逐渐降低,直至日落。

因此,太阳辐射的强度也会随着一天中的时间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正午时太阳辐射的强度最大,而日出和日落时太阳辐射的强度较弱。

太阳辐射的强度还存在季节变化规律。

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引起的。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并不是始终相同的。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强度会增加;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太阳辐射的强度会减弱。

这就导致了夏季辐射强度相对较强,冬季辐射强度相对较弱的现象。

此外,地球自转也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

由于地球是一个旋转体,地球表面不同位置对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因此太阳辐射的强度在地球表面也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太阳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不同波长的辐射。

其中,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最主要的成分,也是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光线。

紫外线是太阳辐射中能量较高的部分,它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红外线是太阳辐射中能量较低的部分,它主要以热量的形式存在。

不同波长的辐射在太阳辐射中的比例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也决定了太阳辐射的特性和应用。

太阳辐射还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

地球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起到了一定的屏蔽作用,其中主要是由水蒸气、氧气、氮气等组成的气体对紫外线和部分可见光的吸收。

这就导致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比太空中的太阳辐射强度要弱一些。

此外,大气层中的云、雾、气溶胶等也会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进一步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分布。

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包括日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组成规律和受大气层影响规律。

农业气象学太阳直接辐射的时空变化规律

农业气象学太阳直接辐射的时空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规律
在地球大气上界,北半球夏至时,日辐射总量最大,从极地到赤道分布比较均匀;冬至时,北半球日辐射总量最小,极圈内为零,南北差异最大。

南半球情况相反。

春分和秋分时,日辐射总量的分布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日辐射总量有两次最大,年变化小。

纬度愈高,日辐射总量变化愈大。

到达地表的全球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基本上成带状,只有在低纬度地区受到破坏。

在赤道地区,由于多云,年辐射总量并不最高。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特别是在大陆荒漠地区,年辐射总量较大,最大值在非洲东北部。

1.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因为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有赤道向两极递减;
2.夏至日,太阳辐射由北回归线向向南北两侧递减。

3.冬至日,太阳辐射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问题导入:
问:宇宙中的天体哪一个对我 们的地球影响最大?
太阳!
课堂过程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 太阳辐射的分布 (三) 太阳活动及其类型特点 (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1、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 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维递减吗? 2、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 3、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宇航员为什么穿着由不同材料制 成的多层宇航服? 星际空间中,每当耀斑爆发就会释 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 线、X射线、γ 射线,以及高能带电 粒子,再加上其他宇宙射线,穿上 宇航服主要是为了防止辐射。
在正常年份,南美洲的西海岸有一条冷洋流(秘鲁洋流)。洋流里含有丰富的浮 游生物,鱼量很大。在东太平洋上空存在着一个反气旋(即高气压区域),热带信风 于是在太平洋从东向西吹,使澳洲和印尼普降大雨。 但是,有时候反气旋向西太 平洋移动,从而导致信风由西向东吹,并推动海水上层的暖洋流覆盖秘鲁冷洋流。 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如,在1982—1983年的冬季,秘鲁捕鱼业破产。同样,在 1983年,澳洲和印尼备遭干旱和沙暴。那一年全球气候异常:它清楚地表明地球 系统各因素的相互影响。
厄 尔 尼 诺 现 象
升温30C—60C
课堂过程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 太阳辐射的分布 (三) 太阳活动及其类型特点 (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课堂知识

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为以前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做了准备,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也受到了人类的深入研究和考察。

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是一种物理现象,它以辐射为主要特点,被称为太阳辐射。

从太阳看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有两大类:一类是穿过大气射向地球表面的高能量电离辐射,称为“直射辐射”;另一类是在地球的大气上反射的中能量电离辐射,也称“散射辐射”。

散射辐射来源于太阳的直射辐射,它们彼此相互叠加,在大气中变成散射辐射,被分散到地球的大气中。

它的分布有规律性,其分布度直接决定了大气上界几何特征,从而影响空气温度和大气层结构及相关气候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太阳辐射在高纬度地区的分布更加分散,在低纬度地区的分布更加集中,而在赤道附近的分布则较为均匀,太阳的直射辐射在夏季和冬季的分布也有差别,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有所不同。

另外,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强度也会随气温和大气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两者处于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不断变化。

当压力较低,气温较高时,太阳辐射分布强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太阳辐射最大值一般发生在大气当量高度约20公里的Wien 窗口处,表明Wien窗口是太阳辐射分布的重要枢纽。

通过对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将为我们的未来提供重要的原始信息。

在不同的气候形势下,它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的气候状况,以帮助我们 greedy 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1. 引言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理解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对于气候研究、农业生产和能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在不同纬度上的分布规律,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估。

2. 全球纬度带的划分全球纬度带的划分是研究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

全球以赤道为中心,划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其中纬度0°为赤道,90°为北极和南极。

根据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全球划分为低纬度区域(赤道附近)、中纬度区域(亚热带到温带地区)和高纬度区域(极地地区)。

3.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根据研究数据,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在不同纬度上存在明显的分布规律。

总的趋势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总辐射量逐渐减少。

具体来说,低纬度区域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量最大,中纬度区域次之,高纬度区域最少。

4. 影响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因素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规律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在赤道附近,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光直射,故太阳总辐射量最大;而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光斜射,太阳总辐射量较少。

b. 大气层厚度: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都会影响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

在低纬度地区,大气层厚度较薄,太阳辐射能量的损失较小;而在高纬度地区,大气层厚度较厚,太阳辐射能量会被大气层吸收和散射,导致太阳总辐射量减少。

c. 地球表面反射率:地球表面的反射率也会影响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

不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水域反射率各不相同,反射率高的区域会使太阳总辐射量减少。

5. 太阳总辐射量分布规律的影响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对气候和环境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a. 气候:太阳总辐射量是驱动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源之一。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受到地球表面特征的影响。

地轴偏转和南北半球的温差等地球表面特征使得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在南北半球存在显著差异。

其次,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受到大气层次的影响。

大气层次的不同使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同,且存在环流的影响。

此外,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受到季节的影响。

季节的变化会导致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明显的变化。

最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还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变化会影响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状况,导致其变化更加频繁。

以上是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它不仅影响了地球表面的温度,而且影响了大气层次的变化。

这些规律对研究大气环境变化以及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一个重要的自然现象,它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1. 引言太阳总辐射量是指单位面积在一定时间内从太阳向地球大气层所辐射的能量总量,也是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能量来源。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对于气候变化、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纬度分布的角度探讨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规律,并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为读者详细解读这一复杂而又有趣的主题。

2.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基本概念太阳总辐射量是指太阳能辐射为地球大气层所吸收的能量总量。

它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衰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地球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太阳总辐射量也会有所不同。

在全球范围内,这种分布规律主要受到纬度的影响。

3.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根据研究和资料统计,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呈现明显的纬度分布规律。

在赤道附近,太阳总辐射量较大,逐渐向两极地区减小。

具体来说,赤道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约在2000-2500万焦耳/平方米之间,而极地地区则在400-600万焦耳/平方米左右。

这一规律与太阳光线照射面积和辐射路径长度有关,在纬度较低的地区,太阳光线垂直射到地面,路径较短,辐射量相对较大;而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太阳光线以较小的角度射到地面,路径较长,辐射量较小。

4.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影响因素除了纬度的影响,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还受到地形、气候、云量、大气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太阳总辐射量会更高;而在多云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受到阻碍,会相应减小。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并非完全均匀,而是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5. 总结与展望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地球气候、生态和能源利用的重要基础之一。

通过对这一规律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优化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布局,并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科学的建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与地球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一规律来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

世界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规律

世界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规律

世界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规律
世界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 纬度和季节:越接近赤道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度较高,而接近极地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度较低。

此外,太阳能资源也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夏季太阳辐射较强,冬季辐射较弱。

2. 地形:地形对太阳能资源的分布也有影响。

山脉和高地地区由于高度较高,可以更大程度地接收到太阳辐射,而低地和平原地区受到山脉的阻挡,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3. 气候和云量:气候和云量也是影响太阳能资源的重要因素。

气候湿度高、云量多的地区,太阳辐射会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太阳能资源分布规律是在赤道附近太阳辐射较强,而随着纬度增加逐渐变弱;地形的高低差异也会对太阳辐射强度产生影响;同时,气候和云量也会对太阳能资源的分布造成一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许多地自震然灾害水的旱发灾生害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等。
重点难点突破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2讲
重点难点突破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2讲
C
A
课堂对点练习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2讲
课堂对点练习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2讲
B
D
D
A
课堂对点练习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2讲
C
二.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
黑子
耀 斑
太阳风
日冕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 电离层 ,
影响 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 两极地区 的高空大气,
产生“ 极光 ”现象。(夜晚)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 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典例导入] 1.下图是“沿29°N纬线作的太阳年总辐射量曲线图”, 读 图回答(1)~(3)题。

青 藏 高 原
鲁横 藏断 布山 江区 谷
四 川 盆 地

(1)①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增多,原因是
(D )
A.自东向西地势逐渐增高
B.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
C.自东向西大气保温作用逐渐增强
D.自西向东大气削弱作用逐渐增强
(2)有关②地区太阳年总辐射等值线分布特点的叙述,正
确的是 A.向北方凸出 B.向南方凸出
( A)
C.与经线平行 D.与纬线平行
(3)有关③地区和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 A.因为④地区的地势比③地区低,所以④地区的年太
3、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影响 因素
原因
纬度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

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照 地势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
天气 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4、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1).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
总趋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通过厚厚的大气层又要受到大气状况、季节和地面状况的影 响,但总的分布趋势不变。
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小 B.因为③地区的地势比④地区高,所以③地区的年太
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大 C.虽然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少,但是,④
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③地区好 D.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多,所以③地区的
热量
课堂对点练习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21讲
课堂对点练习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2讲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高值中心
低值中心
总体特征: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 强。
思考: 1、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 2、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辐射低值中心的原因?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④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能量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