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杠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杠杆的性质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杠杆现象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需要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对杠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杠杆的性质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杠杆的性质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性质和作用。
4.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杠杆的工作原理。
5.应用拓展:学生举例说明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布置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定义: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特点: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关系•应用: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研究杠杆的秘密》教学设计
《研究杠杆的秘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研究杠杆的秘密》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杠杆的科学》这一课的第二个活动,体现了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活动用杠杆尺开展实验探究,收集分析数据来研究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
教材上专门在一页上记录分析实验数据,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发现杠杆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第一课后知道了杠杆作为一种简单机械可能省力也可能不省力,且在开展实验探究前已经让学生学习了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且以压水井、跷跷板等为例进行了分析,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杠杆的省力规律帮助学生对杠杆的分类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三、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设计由生活中玩跷跷板的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把跷跷板游戏联系到杠杆尺上,通过认识杠杆尺,分组实验,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等活动,得出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
四、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科学探究目标: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提高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认真倾听不同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科学探究与日常生活有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研究,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难点: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原理。
六、课前准备杠杆尺、钩码、教材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研究杠杆的秘密阻力点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杆九、教学后记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一个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应重视实验探究,给予每组学生充分的实验探究时间,让学生通过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的规律,并发展学生利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的学习将生活中杠杆类工具是否省力的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通过探究使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类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二)内容说明本课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以生活中的撬铁罐盖子、开啤酒瓶盖、夹子为引入,认识生活中的杠杆也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三种情况。
再呈现出10种常见工具,并按照要求是否省力的标准给它们分类,并引出问题;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第二部分:小杆称的研究,通过让学生认识,自己动手制作小杆称而引出问题:1、解释“称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2、提绳的位置对称的最大称量有什么影响?(三)设计说明学生在上一节课杠杆尺的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杠杆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三种情况已经了解,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上,第一部分杠杆类工具的比较,改变分两步走的探究方式,给全班学生提供20多种的生活中常见杠杆类的工具,并且布置相关的使用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采用杠杆类工具游园活动的方式,进行工具的探究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几件工具进行使用与研究,通过体验活动,进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这比学生分小组就工具进行三点的分析与比较,更具有实际意义。
【学生分析】通过上节课《杠杆的研究》,运用杠杆尺的探究学习,学生对于杠杆的三种省力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杠杆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借助杠杆尺的探究上。
而本课的杠杆来源于生活,又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是陌生的。
熟悉是很多工具学生们都使用过,陌生是作为生活中的杠杆,它们的省力情况是不一样的。
所以基于此,本节课就采用提供杠杆类工具的实物,让学生采用游园会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杠杆的体验使用,从而认识、判别和分类,知道不同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不同条件需要不同的杠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杠杆类工具的原理和特点,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力臂和力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杠杆类工具,并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其工作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认识和理解杠杆类工具。
但学生在理解力臂和力的关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杠杆类工具,了解其工作原理。
2.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掌握力臂和力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各种杠杆类工具,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力臂和力的关系,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类工具的原理。
2.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杠杆类工具的图片和实物,如撬棒、剪刀、钳子等。
2.准备实验材料,如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
3.制作课件,展示杠杆类工具的原理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杠杆类工具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类工具的形状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杠杆类工具的原理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平衡的条件。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力臂和力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杠杆原理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教科版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优秀教案4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使用范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材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是六上科学《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
在前一课,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初步了解到杠杆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之分。
本课中学生将对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通过研究,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本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杠杆类工具的比较,主要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类工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区分杠杆的类别。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准杠杆的三个点,从而判断是否省力。
但是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而学生对于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我希望用较多的常见杠杆类工具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第二部分是小杆秤的研究,这是杠杆类工具的运用,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类型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判断是否省力的情况。
●教学准备:1.学生:1支长竹筷、螺帽或其他重物、钩码、棉线或钓鱼线、塑料圆盘。
2.教师:杆秤、撬盖的铁片、开瓶器、镊子或夹子、油漆桶、汽水瓶、粉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工具叫什么吗?(杠杆)2.根据我们对杠杆尺的研究,杠杆按省力情况可以分成几类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一. 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各种杠杆,并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杠杆类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杠杆的概念,对于杠杆的基本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杠杆的分类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使学生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杠杆类型,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各种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杠杆类型,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杠杆模型、实物杠杆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杠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什么类型的杠杆?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并能够判断各种杠杆的类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中的杠杆,判断杠杆的类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让学生判断这些杠杆的类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生活中的杠杆?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杠杆,分析其类型和作用,并写成观察报告。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如何判断杠杆的类型。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概念和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杠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杠杆的分类和判断方法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判断杠杆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判断杠杆的类型,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杠杆的现象。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杠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杠杆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杠杆模型、图片、实例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杠杆模型、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杠杆,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翘板、剪刀、钳子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呈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杠杆模型进行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测量杠杆的长度、力的大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判断杠杆的类型。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出判断杠杆类型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了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杠杆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杠杆,并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材还介绍了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观察、积极参与实验,并对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但同时,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杠杆,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杠杆,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工具,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3.讲解:教师讲解杠杆的分类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实践:学生进行实例分析,运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应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工具和机械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6
课题:《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及说明(一)教课内容《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的学习将生活中杠杆类工具能否省力的状况推行剖析、辨别和分类,理解各种杠杆的作用,经过研究,辅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习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二)内容说明本课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以生活中的撬铁罐盖子、开啤酒瓶盖、夹子为引入,理解生活中的杠杆也有省力、费劲和不省力也不费劲的三种状况。
再表现出10种常有工具,并依据要求能否省力的标准给它们分类,并引出问题;为何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劲的呢?第二部分:小杆称的研究,经过让学生理解,自己着手制作小杆称而引出问题。
1、解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2、提绳的地点对称的最大称量有什么影响?二、教课目的及说明(一)教课目的让学生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劲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经过学习理解杠杆能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地点来决定的。
并知道不一样的杠杆有不一样的用途,不一样条件需要不一样的杠杆。
(二)教课目的说明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杠杆分类的方法,经过学习理解杠杆能否能省力的主要要素,并能理解有些杠杆类工具为何要设计成费劲的杠杆。
三、教课识题(一)教课识题察看和找出杠杆类工具的三个重要地点,能判断出某个杠杆类工具能否省力。
(二)教课识题说明杠杆上的三个重要地点分别是支点、使劲点、阻力点。
2、判断杠杆类工具能否省力的标准是:使劲点到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到支点距离的大小比较,假如大于则省力,小于则费劲,等于则不省力与不费劲。
四、教课支持条件及说明(一)教课支持条件1、为各组准备:开瓶器、一字螺丝刀、夹子(镊子取代)2、为全班准备小杆称,油漆桶、开瓶器、一字螺丝刀、铁片、啤酒瓶、镊子、粉笔五条,修长杯子一只。
(二)使用说明经过使用理解,指引学生找出三个地点,判断能否省力。
五、教课过程设计(一)导入复习上一次经过杠杆尺总结出的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的杠杆知识。
第3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
在前一课,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本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本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杠杆类工具的比较,主要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类工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区分杠杆的类别。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准杠杆的三个点,从而判断是否省力。
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
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
第二部分是小杆秤的研究,这是杠杆类工具的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
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电子白板播放关于阿基米德的视频:提问:(1)阿基米德这句言论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杠杆原理)(2)上节课我们对杠杆尺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杠杆可以根据省力情况被分成哪几类?2、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很多工具都是应用了杠杆原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杠杆类工具。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第3课。
在前一节课,学生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的规律。
本节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通过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科学技术与社会:能找到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并讲出其中的原理,生活中能巧妙使用各种杠杆类工具【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或冰峰、火钳子、核桃夹、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诱发思考。
游戏:学生利用开瓶器开啤酒、利用核桃夹子夹核桃等游戏切入。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猜想假设、激发参与。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杠杆是怎样省力的以及杆秤设计的巧妙。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研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研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及其应用。
本章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对于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应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应用,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运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杠杆模型、实验器材(如钩码、绳子、支架等)。
2.学具:笔记本、笔。
3.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翘板游戏,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应用,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杠杆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3课时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教师小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杠杆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杠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杠杆的类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杠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学会判断杠杆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2.教学难点:判断杠杆的类型,运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杠杆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杠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一:观察杠杆模型,了解杠杆的组成、特点。
3.探究活动二:分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探究活动三: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判断杠杆的类型。
5.总结提升:归纳杠杆的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杠杆的分类、特点、应用等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实践能力等;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教科版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优秀教案3
在《称量工具》这一课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杆秤的结构,发现杆秤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然后就要让学生们动手制作一架简易小杆秤。
相对于前面做过的简易天平来说,这架小杆秤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外,还更需要耐心与细心。
如何让他们都能顺利地制作成功并体验到动脑动手的快乐呢?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教材上的不合理之处,自己摸索、改进方法,寻找制作中的小窍门,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小杆秤制作过程:1、在秤杆上挂上秤盘。
材料:筷子(或圆木棒)、塑料小盘(或纸盘、一次性杯子等)、棉线、玻璃胶方法:用一根筷子作秤杆,在小盘子上打三到四个小孔并将棉线穿过作秤盘,将秤盘上的棉线系在秤杆上,用玻璃胶固定住位置。
注意点:如果筷子有粗细,要将秤盘系在粗的一端;秤盘要保持平衡。
2、在秤杆上挂上提纽,确定支点。
材料:棉线方法:剪一段棉线作提纽,系在秤杆上,移动提纽靠近秤盘,寻找到支点的位置,用玻璃胶固定住位置。
注意点:正确的支点位置应该是手提住提纽时,秤盘的一边沉下去,秤杆的那一边翘起来。
如果始终是秤盘一边翘起来的话,就要在秤盘底部加上重物,使其沉下去。
3、在秤杆上挂上秤锤,确定“0”刻度。
材料:棉线、铁圈(或橡皮等重物)、铅笔方法:用铁圈等重物系上棉线作秤锤,吊到秤杆上。
手提住提纽,移动秤锤,使秤杆保持平衡,用铅笔在吊线与秤杆贴合的位置上画一根刻度线,记作“0”。
注意点:此时秤盘里不放任何物体;画好“0”刻度后可以再以此方法验证一下,确保0刻度的准确。
4、在秤杆上确定其他重量的刻度。
材料:砝码(或若干一元硬币)、铅笔方法:在秤盘上放上一个5克的砝码,手提住提纽,移动秤锤,使秤杆保持平衡,用铅笔在吊线与秤杆贴合的位置上画一根刻度线,记作“5”。
接着在秤盘上换上一个10克的砝码,手提住提纽,移动秤锤,使秤杆保持平衡,用铅笔在吊线与秤杆贴合的位置上画一根刻度线,记作“10”。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涉县宇庄小学王苗利使用范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材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是六上科学《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
在前一课,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初步了解到杠杆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之分。
本课中学生将对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通过研究,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本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杠杆类工具的比较,主要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类工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区分杠杆的类别。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准杠杆的三个点,从而判断是否省力。
但是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而学生对于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我希望用较多的常见杠杆类工具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第二部分是小杆秤的研究,这是杠杆类工具的运用,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类型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判断是否省力的情况。
教学准备:学生:1支长竹筷、螺帽或其他重物、钩码、棉线或钓鱼线、塑料圆盘。
教师:杆秤、撬盖的铁片、开瓶器、镊子或夹子、油漆桶、汽水瓶、粉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工具叫什么吗?(杠杆)2.根据我们对杠杆尺的研究,杠杆按省力情况可以分成几类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第一单元《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小杆秤的研究,是一节学生动手操作的分组实验课。
2教学准备
教师:带秤盘的杆秤一个,PPT课件一套
学生:塑料托盘,螺母,砝码盒,剪刀,螺丝刀,一次性木筷,塑料袋各8套,细绳若干,实验报告单8份
3教学过程
3.1小杆秤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对小杆秤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杠杆三要素和杠杆原理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分组实验,动手制作小杆秤。
分析小杆秤的工作原理,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中学会主动思考,克服困难,体会成功的喜悦,并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时重点
根据教师的演示和教材的解读,学生分组制作小杆秤
学时难点
制作小杆秤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如绳子打结、绳结滑动等问题,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
1【导入】探知杆秤,激趣明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究一下我国古人的一项重大发明!想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杆秤。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一工具和机械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35
课题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科学观点: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劲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劲杠杆。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实验理解到杠杆能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地点决定的。
感情、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一样种类的杠杆有不一样的用途,在不一样条件下需要使用不一样种类的杠杆。
要点难点教课用品对不一样杠杆的比较和剖析找出不一样杠杆的三个点和能否省力状况。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余重物、棉线或垂钓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一、兴趣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引入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导入新而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课。
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学生实验。
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达成地快,请其余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类工具特别出色,第一让我们思虑一的比较下,他们使用的工具适合吗?〔适合〕2、思虑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一种是省力的?哪学生思虑、回知道杠种是费劲的?或许不省力也不答。
杆可以分为省费劲的?〔请几位同学推行判力杠杆、费劲断,并谈谈原因〕杠杆、不省力3、判断他们是不是省力工也不费劲杠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杆。
三个点,而后推行比较〕经过实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验理解到杠杆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能否省力是由三个点。
它的三个点的5、而后在小组内议论一下学生议论、回地点决定的。
这些工具能否省力?为什答。
么?6、在全班内推行沟通反馈;并对学生的绘图推行展现沟通。
〔要点剖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地点的变化。
开瓶器意识到不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同种类的杠杆镊子支点在尾端,使劲点在中有不一样的用间〕途,在不一样条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件下需要使用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劲不一样种类的杠的?〔请同学找出此中规律〕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为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杠杆也和杠杆尺一样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情况。
教科书选择了代表省力杠杆的打开油漆桶的铁片、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和代表费力杠杆的夹东西的夹子。
这些杠杆都是学生较熟悉的工具,生活中应该有使用类似工具的经历。
教学中从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着手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比较容易做到的。
教科书呈现了10种工具,依次是偏口钳、园林剪、镊子、切刀、剥线钳、剪刀、核桃夹、尖嘴钳、订书器、筷子。
分析这些常用的杠杆类工具,按是不是省力的标准给它们分类:用比较分析的办法去判断哪些杠杆工具像开瓶器一样是省力的,哪些杠杆和夹子一样是费力的。
夹子等杠杆工具用起来不省力,为什么还要设计这样的杠杆工具呢?学生在这里可能很自然地提出这样的科学问题,所以有必要讨论,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有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作用,如:延长手臂(指)、方便拿取等。
第二部分:小杆秤的研究。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
学生在生活中也许没有很多机会见到杆秤,所以这里先通过实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杆秤:在中药房、农贸市场等地方都有可能见到杆秤的身影。
如仍不容易见到杆秤,建议教师准备一把杆秤,让学生进行观察。
在学生仔细观察杆秤实物后,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杆秤,这样能很容易地分析杆秤这个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及其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杠杆是怎样省力的以及杆秤设计的巧妙。
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学生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杠杆类工具及其应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同时又保持知
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评价任务
1.能对不同杠杆类工具进行比较与分析。
2.制作小杆秤并研究其称重原理。
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1支长竹筷(秤杆)、螺丝帽或钩码(秤砣)、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圆盘(秤盘)、记录单。
为每组学生准备:撬盖的铁片、开瓶器和夹子。
为全班学生准备:铁片撬盖子、开瓶器开瓶子和夹子夹东西放大的情景图,传统杆秤。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撬开油漆桶,往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的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应用了什么原理?它们是否都是省力杠杆呢?(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你们在图上标出支点、阻力点和用力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
(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而工具的另一个作用是方便。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详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
克……的刻度。
(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
(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根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通过杠杆尺的研究得出杠杆如何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类杠杆类工具。
对于此课教学,简单枯燥的说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尽可能多的通过实物,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玩乐中体会科学的奥秘,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如何区分杠杆是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告诉学生两步骤,1.先找到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2.分析三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杠杆尺实验的结论来区分。
对于螺丝刀撬开筒盖、夹子夹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瓶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分析,前两项较易掌握,开酒瓶盖不少学生找不准阻力点和支点,这里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分析。
生活中更多的杠杆类工具的分析,多准备些实物,当学生不甚明了时,通过操作演示,亲眼看到了工作过程,学生就较易发现三个点,分析三个点的关系,从而能方便的区分是何种杠杆的应用。
对于剪刀,教师有必要进行补充,一是不同用处的剪刀,其阻力臂和用力臂的长短是不同的,如理发剪、缝纫剪、园林剪、手工剪等;二是对于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费力情况也是不同的。
对于费力的镊子和筷子这两种杠杆类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费力的?”可结合夹煤饼的火钳,比较能说明问题。
对于“小杆秤的研究”,建议专设一节课来开展相应活动。
因为如果在同一堂课内完成,时间很紧,顶多就布置学生课后去制作,而学生在课外制作,没有钩码类合适的称量工具,对于刻度的划分,有一定困难,也不便开展评价。
因此,可以先通知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安排一节课时间用于制作、交流、评比,并能较好地探讨“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用有什么影响?”“秤砣的轻重对秤的使用有什么影响?”两个问题,作为对杠杆类工具探究的一个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