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神骨原文及译文
曾国藩《冰鉴》原文白话精解
曾国藩《冰鉴》原文白话精解一、【榜首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
」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力,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榜首。
文言解析:俗语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大米,依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掉。
」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涵精力状况。
俗语义说:「山岳外表的泥土尽管常常掉落丢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儿所说的「镇石」,适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力状况,首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首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像工人、农人、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涵精力状况,又要调查他们的体势神态。
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首要看他们的精力状况和骨骼丰俊与否。
精力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瑰宝物品,调查人们的精力和骨骼,就适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
门打开之后,天然能够发现里边的瑰宝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
两扇大门:精力和骨铬,是观人的榜首要决。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态;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弄清到底。
静若荧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他人而沉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行不辨。
文言解析: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讨、调查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纯洁与昏浊两种类型。
「神」的纯洁与昏浊是比较简单差异的,但因为纯洁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简单分辩。
要调查一个人是奸邪仍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态两种状况下的体现。
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慈祥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
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目中无人。
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
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曾国藩的《冰鉴》是一部关于识人、用人的传世奇书,以下是全文及译文:【第一神骨】原文: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
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像工人、农民、商人等阶层,我们要全面观察他们的体态、骨骼、五官等方面的特点。
而对于文人墨客,我们首先要观察他们的精神气质和骨骼风貌。
总的来说,观察一个人要直接、简洁,抓住关键点,这就是识人的第一步。
【第二神骨】原文:圣贤者,盖非气质之美,而是学问之深。
故端庄厚重者,圣贤之质;谦和恭敬者,圣贤之情。
观其走路,知其气质;观其言语,知其学问。
译文:圣贤之人,并非生来就具有美好的气质,而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学问。
所以,端庄厚重是圣贤的品质特征;谦和恭敬是圣贤的情感表现。
观察一个人的走路姿态,可以了解他的气质;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了解他的学问修养。
【第三神骨】原文:形而上者,谓之神;形而下者,谓之器。
神者,气质之精;器者,骨骼之粗。
观神骨,知其气质;观器局,知其骨骼。
译文:形而上的,称为“神”;形而下的,称为“器”。
“神”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精华,“器”是指一个人的骨骼风貌。
观察一个人的神骨,可以了解他的气质;观察一个人的器局,可以了解他的骨骼特点。
【第四神骨】原文:耳目者,精神之窗户;骨骼者,精神之支架。
窗户明净,精神饱满;支架坚挺,骨骼丰俊。
《冰鉴》原文
冰鉴(清)曾国藩《清史稿·曾国藩传》载: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
"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人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
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
碎次之。
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
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
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
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第二刚柔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
消息与命相通,此其较然易见者。
曾国藩《冰鉴》原文全译
曾国藩《冰鉴》原文全译内容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但就在那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
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神秘之学,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彩色画廊,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冰鉴》作者为曾国藩的存疑《冰鉴》,传闻为曾国藩所作,实非。
下页有毛笔刻印的《冰鉴》影印文件,末尾说,‘余家有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无刻本,恐其湮没也’,署名为‘南海吴荣光荷屋氏’。
又题名‘香山曾大经纶阁氏书’,时间是‘道光己丑年仲春’。
该年是公元1829年,时曾国藩19岁,尚未科举,亦未到京(23岁才去)。
那个时代,文章从写成到流传,再刻印成书,需要很长时间,显非少年曾国藩所为。
曾国藩名闻天下,是50岁以后的事。
南怀瑾先生推崇曾国藩13套本领,《冰鉴》是其一,但未肯定地说《冰鉴》作者是曾国藩。
《冰鉴》题释1、《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存疑)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
分7章。
2、古代盛冰之器。
《周礼•天官•凌人》:“祭祀共(供)冰鉴。
”3、鉴,镜子。
言镜洁如冰,比喻明察。
江淹《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
”4、指月。
元稹《月》:“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到:“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清史稿•曾国藩传》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冰鉴》全文翻译
《冰鉴》全文翻译
《冰鉴》全文翻译
冰鉴第一篇神骨鉴第一章总论神骨
冰鉴第一篇神骨鉴第二章神分清浊邪正
冰鉴第一篇神骨鉴第三章“神”存于心
冰鉴第一篇神骨鉴第四章观骨察人
冰鉴第一篇神骨鉴第五章骨之色与质
冰鉴第一篇神骨鉴第六章智慧启悟
冰鉴第二篇刚柔鉴第一章总论刚柔
冰鉴第二篇刚柔鉴第二章外刚柔
冰鉴第二篇刚柔鉴第三章内刚柔
冰鉴第二篇刚柔鉴第四章智慧启悟
冰鉴第三篇容貌鉴第一章总论容貌
冰鉴第三篇容貌鉴第二章论容
冰鉴第三篇容貌鉴第三章论貌
冰鉴第三篇容貌鉴第四章论目鼻口齿
冰鉴第三篇容貌鉴第五章智慧启悟
冰鉴第四篇情态鉴第一章总论情态
冰鉴第四篇情态鉴第二章论恒态
冰鉴第四篇情态鉴第三章论时态
冰鉴第四篇情态鉴第四章曾国藩“情态”鉴智慧
冰鉴第四篇情态鉴第五章智慧启悟
冰鉴第五篇须眉鉴第一章总论须眉
冰鉴第五篇须眉鉴第二章论眉
冰鉴第五篇须眉鉴第三章论须
冰鉴第五篇须眉鉴第四章曾国藩“须眉”鉴智慧冰鉴第五篇须眉鉴第五章智慧启悟
冰鉴第六篇声音鉴第一章总论声音
冰鉴第六篇声音鉴第二章论声
冰鉴第六篇声音鉴第三章论音
冰鉴第六篇声音鉴第四章智慧启悟
冰鉴第七篇气色鉴第一章总论气色
冰鉴第七篇气色鉴第二章气色的类型
冰鉴第七篇气色鉴第三章气色与文人的关系
冰鉴第七篇气色鉴第四章青色和白色
冰鉴第七篇气色鉴第五章智慧启悟
曾国藩《冰鉴》中的识人术:以容止观人
曾国藩《冰鉴》里的识人奇术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
曾国藩《冰鉴》相人术
曾国藩《冰鉴》相人术原文地址:曾国藩《冰鉴》相人术作者:大宗师曾国藩《冰鉴》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耳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第一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
“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
”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义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
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
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
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
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铬,是观人的第一要决。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人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译文: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种类型。
“神”的清纯与昏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因为清纯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
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
冰鉴赏析第二章如何看神骨
冰鉴赏析第二章如何看神骨大家好,今天继续来讲《冰鉴识人》系列。
以前我就和大家讲过什么叫“神”,什么叫“骨”。
《冰鉴》原典之中是这样讲的:“何为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
骨之谓也。
”神并不是指心神,而是指一种神智,一种智慧,一种控制我们人体全身的智能。
你看它这里的意思,我们翻译过来就是讲:稻谷去掉外壳以后没有什么用的谷壳就是谷糠,而稻谷的精华就是大米。
所以“神”就是一个人的精华,一个人最最重要的核心。
我常常跟大家讲,是什么在控制你?控制着你的生长发育,控制着你的心跳,控制着你的一切?是“神”!在道家里面讲的更清楚:是“元神”。
人在投胎的时候是元神跟这个胚胎结合,人一直长到21岁都是你的元神在不断的不断的改造你的身体。
基本上到21岁以后元神就彻底的沉睡了,元神能量全部都化为五脏能量,只留下一点点的神(精气神的神),神光在了。
所以为什么童子功练功容易?因为元神还在,还没有完全分裂为五脏。
这个时候我们给它补充能量,让它再滋养起来,那么要五炁朝元就会容易。
人的真灵就在元神里面——过去所有的记忆、所有的福报、所有学过的技能、学过的知识通通都在元神里面。
所以这是人最最精华的东西,人的天赋力、人的种种种种都在这里。
同时我们所讲的“业”,善业与恶业,过去业力的惯性思维也在这里面。
所以这个是最最重要的。
后面一句翻译过来就是说:大山的表面有泥土,如遇到泥石流等外力它会经常性的脱落,但是它的主体部分坚硬如钢,是任何风雨都没有办法影响的,这个就是“骨”。
“神”与“形”,一个形体的核心在“骨”上面。
我们外面的肉体容易改变——比如我们可以化妆,我们慢慢的也会老去,会有皱纹。
比如我们看视频、照片都会有外在修饰,现在拍照都有美颜功能,它能够把容颜给美化了,但是“骨”是不变的。
所以要相人,看一个人你要看“神”,还要看“骨”。
骨头是这个形体的精华,“神”是这个人最核心的东西,核心中的核心,可以说就是灵魂。
冰鉴--曾国藩一生识人总结.
《冰鉴》【清】曾国藩第一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
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
碎次之。
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
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
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
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第二刚柔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
消息与命相通,此其较然易见者。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
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
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贵非常。
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水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寡终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矣。
冰鉴(带翻译).
冰鉴曾国藩著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篇神骨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
”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惟石为镇。
”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
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荧光,动若流水,尖巧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脱迹二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第二篇刚柔既识神骨,当辨刚柔。
刚柔,则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 不足用补,有余用泄。
消息直与命相通,此其皎然易见。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
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
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贵非常。
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水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寒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亦。
此外牵合,俱是杂格,不入文人正论。
五行为外刚柔,内刚柔,则喜怒、跳伏、深浅者是也。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
伏矣不伉,跳亦不扬,近”蠢” 。
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
内奸者功名可期。
粗蠢各半者,胜人以寿。
纯奸能豁达,其人终成。
《冰鉴之神骨》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神骨》原文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
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
碎次之。
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
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
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
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神骨》译文俗话说:“稻谷脱下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
”这个精华,就像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高山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山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山有硬如钢铁的岩石在支撑着,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里所说的“镇石”,就相当于支撑人形体的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要看清一个普通人,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
要看清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
连载曾国藩冰鉴:“神骨”识人原文翻译第二篇
连载曾国藩冰鉴:“神骨”识人原文翻译第二篇【原文】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群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译文】文人在研究、观察人的精神时,经常把“神”划分为清纯与混浊两类。
精神的清纯与混浊是比较容易分辨的,但精神的奸邪与忠直却是难以分辨的。
如果想分辨一个人的奸邪或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与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
处于静态时,目光显得安详沉稳,就像闪亮的珍珠一般;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显得灵活敏锐,如同春木发芽般活泼。
安静时,目光明清沉稳,旁若无人;动态时,目光锋芒外露,如蓄势待发的箭,这两种便属于精神澄明清澈的纯正的状态。
处于静态时,目光如萤火之光般微弱,闪烁不定;处于动态时,目光如流水般游移不定,这两种眼神多是伪装假饰的神情,或是居心叵测的神态。
处于静态时,目光半睡半醒;处于动态时,目光如惊鹿般惶惶不安,这两种目光多是具有个人所长却不走正道的神态,或是心有不光彩的心思怕被发现的神情。
具有前两种神情的人一生行事多失败,而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多是含而不发的人,但他们的神情都属于邪。
可是它们却混杂在清纯的神情之中,这是常人必须认真辨别的。
【原文】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译文】人的贵骨有九种隆起的姿势:天庭骨丰盈饱满;枕骨充实显露;顶骨平正而突兀;贵骨之说人的贵骨有天庭骨、枕骨、顶骨、佐串骨、太阳骨、眉骨、鼻骨、颧骨、项骨九种隆起的姿势,其中头部骨相的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以及面部骨相的眉骨、颧骨如完美无缺,则必成国家栋梁之才。
曾国藩《冰鉴》原文全译
曾国藩《冰鉴》原文全译内容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但就在那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
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神秘之学,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彩色画廊,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冰鉴》作者为曾国藩的存疑《冰鉴》,传闻为曾国藩所作,实非。
下页有毛笔刻印的《冰鉴》影印文件,末尾说,'余家有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无刻本,恐其湮没也’,署名为 '南海吴荣光荷屋氏’。
又题名'香山曾大经纶阁氏书’,时间是'道光己丑年仲春’。
该年是公元1829年,时曾国藩19岁,尚未科举,亦未到京(23岁才去)。
那个时代,文章从写成到流传,再刻印成书,需要很长时间,显非少年曾国藩所为。
曾国藩名闻天下,是50岁以后的事。
南怀瑾先生推崇曾国藩13套本领,《冰鉴》是其一,但未肯定地说《冰鉴》作者是曾国藩。
《冰鉴》题释1、《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存疑)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
分7章。
2、古代盛冰之器。
《周礼·天官·凌人》:“祭祀共(供)冰鉴。
”3、鉴,镜子。
言镜洁如冰,比喻明察。
江淹《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
”4、指月。
元稹《月》:“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到:“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清史稿·曾国藩传》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
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存疑)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
分7章。
冰鉴内容简介《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存疑)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
它是中国古代人的发明创造,向我们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
《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
”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
传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此件为红木制品,仿竹编式样,制作精致。
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
冰箱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
为使冰箱处于一定高度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
《冰鉴》识人、用人之“相术”: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学问极深。
曾国藩所著述《冰鉴》用人的学问,是其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的一门,他从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而是睁大自己的一双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后再用人”的方法,该避则避、该提则提,显示出到位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
曾氏用人四法:做、省、学、禁;摸透人的精、气、神;任用智、言、劳三种人《冰鉴》智慧修炼“冰鉴”智慧,融东方《易经》学、骨相学、心理学、人才学、谋略学为一体。
它通过对一个人外在的情态、精神、须眉、骨骼、气色、刚柔、声音、容貌的全面观察总结,进而深层次探秘其内在的思想、信念、意志、行动力、人际、气质、能力、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然后量材而用,人尽其才。
它不同于一般低埋、庸俗、机械、片面、宿命的江湖相术,是一门极其复杂的人才测评、选拔艺术,堪称中国古代人才战略、人才选拔智慧的大乘经典。
《冰鉴》神骨第一(?人之骨犹如支撑山体的岩石)
《冰鉴》神骨第一(人之骨犹如支撑山体的岩石)人之骨犹如支撑山体的岩石【原典】“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译释】高山上的泥土经常脱落流失,而山却不倒塌,是因为山有坚硬的岩石在支撑着它。
这里支撑山的岩石就相当于支撑人的形体的骨。
《冰鉴》中所言的“骨”,并不是现代人体解剖学意义上的骨骼,而是专指与“神”相配,能够传“神”的人体的整体形态。
“骨”与“神”的关系也可以从“形”与“神”的关系上来理解,但“骨”与“神”之间,带有让人难以捉摸、难以领会的神秘色彩,往往难以把握,只有在实践中多加体会。
“骨”外面有皮有肉,如高山之上有土有沙。
骨是人体框架的根本支柱。
骨之于人体,犹山石之于泥土。
泥土脱落流失,但山石岿然屹立,仍足以见其雄壮;人体相貌即使有什么损伤缺陷,但骨之丰俊神韵不会变化,仍足以判断人的显达。
所以说“山骞不崩,唯石为镇”。
解读《冰鉴》关于骨相的说法直接承自中国古代的骨相术、身相术等,这些相人的方术实际上都是从全息现象的角度,依据“天人感应”(或称之为“人体微观宇宙说”)这一基本理论,从局部看整体,对人的命运际会进行预断。
从文化人类学方面来看,“微观宇宙说”或“天人感应”的理论有其文化上的意义,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思维方式和心理世界的重要坐标,反映在各种相术上,其中也确实包括了不少古人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总结,具有某些合理的成分。
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骨相识人。
例如,您初次和陌生人打交道,或者是结交一个朋友,在见了一面之后,心里多少会通过其外在的体型相貌特征去衡量他内在的品质:一看这人就知道很忠实,很实在;这个人看起来很内向,很大方;或者是这人很能干,很开朗,等等。
这些都是身相的一些萌芽形式。
英国的行为学学者雷咨蒙度·摩利斯说:“人并不比其他动物特别高级或特别低级。
”人也属于动物的一种。
动物有不同的体型,人也有不同的体型,如肥胖型、枯瘦型、筋肉型。
这样的体型出现在人类的身上,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多少可以表示一个人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鉴》神骨原文及译文
作者:曾国藩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
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
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
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人而深思。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
小
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
二者实
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强起,顶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阳骨线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颧骨若不得而起,项骨平伏起。
在头,以天庭骨、枕骨、太阳骨为主;在面,以眉骨、颧骨为主。
五
者备,柱石之器也;一则不穷;二则不贱;三则动履稍胜;四则贵矣。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
紫次之,白斯下矣。
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
碎次之。
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
如头佳。
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
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
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
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
"这个精华,用
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义说:"山岳表面的泥
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
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
"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
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
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
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
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
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
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
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
打开两扇大门。
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
知人的气质了。
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铬,是观人的第一要决。
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种类型。
"神"的清纯与昏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因为清纯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
要
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
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
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
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
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
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如瞄准目标,一
发中的,待弦而发。
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神情。
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
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
以上两种
目光,一是善于伪饰的神情,一是奸心内萌的神情。
两眼处于静态
的时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总是像惊
鹿一样惶惶不安。
以上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
具有前两种神
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含而不发之人,都属
于奸邪神情。
可是它们却混杂在清纯的神情之中,这是观神时必须
仔细加以辨别的。
一般来说,观察识别人的精神状态,那种只是在那里故作振作者,是比较容易识别的,而那种看起来似乎是在那里故作抖擞,又可能
是真的精神振作,则就比较难于识别了。
精神不足,即便它是故作
振作并表现于外,但不足的特征是掩盖不了的。
而精神有余,则是
由于它是自然流露并蕴含于内。
道家有所谓"收拾入门"之说,用于
观"神",要领是:尚未"收拾",要着重看人的轻慢不拘,已经"收拾
入门",则要着重看人的精细周密。
对于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
收拾入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小心谨慎,他的
举动就愈是不精细,欠周密,总好像漫不经心,这种精神状态,就
是所谓的轻慢不拘;对于率直豪放的人,要从已经"收拾入门"的时候
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率直豪放,他的举动就愈是慎重
周密,做什么都一丝不苟,这种精神状态,实际上都存在于内心世界,但是它们只要稍微向外一流露,立刻就会变为情态,而情态则
是比较容易看到的。
九贵骨各有各的姿势:天庭骨丰隆饱满;枕骨充实显露;顶骨平正而突兀;佐串骨像角一样斜斜而上,直入发际;太阳骨直线上升;眉骨
骨棱显而不露,隐隐约约像犀角平伏在那里;鼻骨状如芦笋竹芽,挺
技而起;颧骨有力有势,又不陷不露;项骨平伏厚实,又约显约露。
看头部的骨相,主要看天庭、枕骨、太阳骨这三处关键部位;看面部
的骨相,则主要看眉骨、颧骨这两处关键部分。
如果以上五种骨相
完美无缺,此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此
人便终生不会贫穷;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两种,此人便终生不会卑贱;
如果能具备其中的三种,此人只要有所作为,就会发达起来;如果能
具备其中的四种,此人一定会显贵。
骨有不同的颜色,面部颜色,则以青色最为高贵。
俗话说的"少
年公卿半青面",就是这个意思。
黄中透红的紫色比青色略次一等,
面如枯骨着粉白色则是最下等的颜色。
骨有一定的气势,头部骨骼
以相互关联、气势贯通最为高贵,互不贯通、支离散乱则略次一等。
总之,只要头上没有恶骨,就是面再好也不如头好。
然而,如果头
大而天庭骨却不丰隆,终是卑贱的品位;如果头圆而佐串骨却隐伏不见,多半要成为僧人;如果鼻骨冲犯两眉,父母必不长寿;如果颧骨
紧贴眼尾而颧峰凌眼,必无子孙后代。
这里的富贵与贫贱差别,有
如毫厘之短与千里之长,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