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应用。
2.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强调三角形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三角形的奥秘,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品质,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标注其内角度数。
3.结合本节课所学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哪些?
(3)如何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阅读拓展资料,了解三角形在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应用,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三角形应用的小短文。
4.教学拓展:
(1)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三角形,并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进行解释。
(2)开展课外活动,如三角形知识竞赛、手抄报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三角形的相关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自行车三角架、衣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形第1章节认识三角形知识点+测试试题以及答案
三角形第1章节认识三角形知识点+测试试题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可以用符号“Δ”表示。
2、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ΔABC”,读作“三角形ABC”。
3、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即边AB、BC、AC,有时也用a,b,c来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来表示;4、∠A、∠B、∠C为ΔABC的三个内角。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1、如图,在△ABC中,∠B=40°,∠C=60°,则∠A= .(1题)(2题)(6题)2、如图所示,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个。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角形内角和是180B、一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C、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钝角D、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
4、在△ABC中,如果∠A-∠B=90°,那么△ABC是()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度,它是()三角形.6、如图,已知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50°,∠AOB=105°,则∠C等于()7、如图:(1)图中共有______个三角形,它们是__ ____;(2)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 __;(3)∠C分别为△AEC,△ADC,△ABC中______,______,______边的对角;(4)∠AED是______,______的内角;3倍,第三个角比这两个角的8、三角形的第一个内角是第二个内角的2和大30°,求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按角分类(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两个锐角,最多一个直角,最多一个钝角)直角三角形(也表示Rt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1、△ABC中,∠A:∠B:∠C=1:7:4,则最大角是,按角分它是()三角形2、小明测得△ABC中,∠C=3(∠A+∠B),按角分它是三角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1.1《认识三角形》教案
今天在教授《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得比较快,但在理解三角形稳定性和计算面积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三角形的普遍存在和实际应用。这种导入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拼搭三角形,观察其稳定性,并探讨三角形的性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它是几何图形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程建筑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自行车三角架为例,讲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角形的分类:掌握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符号表示:熟练运用小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大写字母表示对应的角。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周长为三边之和,面积可通过底和高的乘积的一半计算。
举例解释:讲解三角形定义时,可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或动态软件演示三条线段如何构成三角形,强调“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关键条件。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1、认识三角形 课件(共65张PPT)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可以 求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各个内角 的度数;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3.三角形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A、∠C的公共边是
.
,∠A的对边是
栏目索引
,
图4-1-3 答案 ∠B;BC;AC 解析 △ABC中,AB与BC的夹角是∠B,∠A的对边是BC,∠A、∠C的公共 边是AC.
1 认识三角形
知识点二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
栏目索引
4.(2017广西南宁中考)如图4-1-4,△ABC中,∠A=60°,∠B=40°,则∠C等于
其所在直 直角三角形
线)的交
点位置 钝角三角形
交点在三角形内 交点在直角顶点处 交点在三角形外
三条中线交于三 角形内一点(这一 点称为三角形的 重心)
交点在三角形内
共同点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它们(或它们所在的直线) 都分别交于一个点,它们都是线段
1 认识三角形
栏目索引
知识拓展
(1)得到线段垂直;(2)得到角相等 (1)得到线段相等; (2)得到面积相等
得到角相等
1 认识三角形
栏目索引
线段 的位置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条高全在三角形内
三条中线全在三
角形内 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
与两直角边重合
三条角平分线全 在三角形内
三角形内一条,三角形外两条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五届全国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与观摩活动作品欣赏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它是研究其它多边形的基础,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探索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是小学学习的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展,是后续多边形的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直观观察、实物操作、探索、归纳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对发现的结论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研究图形性质的一般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三角形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是对三角形的概念及相关的性质缺乏较为系统的、深刻的、抽象化的理解。
学生在第二章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得到了初步的培养,为三角形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及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思维对象和思维结果的能力还未达到一定的水平,需要逐步地、渐进地、耐心地培养。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间的关系,会将三角形分类。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中,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一般方法,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中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过程中,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一般方法,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感知现象、抽象模型问题:欣赏摄影小组提供的一组图片,在这些图片中有一种共同的平面图形,你发现了吗?引入课题: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通过寻找三角形图形的过程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过程,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四章《三角形》第一节认识三角形之《对顶三角形模型的运用》说课课件(23张PPT)
设计意图:练习和巩固。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总结结反思,归纳,形成 知识体系。
六、设计说明
(一)亮点分析
亮点1
巧设追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提升学 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人人都有所学, 有所获。
亮点2 着眼知识生成过程,环节联系紧密完整。
亮点3
利用超链接,对基本图形进行变化,然后 归纳总结。既强调了对图形本质的认识,又 渗透了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 想方法。
2018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实施改革落实 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意见》数学核心素养终极培养目标 都可以描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 学的思维思考研究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 世界”。
谢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熟悉模型;
也为后面解决问题做铺垫。
设计意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发现“对顶三角形”
隐藏的常用结论。通过追问,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并 为后面内容做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写等量关系,熟悉“研模”过程得
到的结论。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各个层次的学 生知识技能都有所发展。同时渗透类比思想。
2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安静的图片和鼓励提示性话语
让学生从课下肢体活跃的状态,进入肢体安静的状态, 为思维的活跃做准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过程,类比
对顶角抽象出“对顶三角形”培养数学数学抽象的 眼光和意识。
设计意图:“对顶三角形”一个准确的定义。
让学生准确进行图形——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之间的转化。
2、它是类比对顶角给出的新定义,是初中几何中常 见模型,是对本章求角度的知识巩固和复习。它可以帮 助学生简化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同时也为后续几何学 习做铺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会将三角形按角分类.2.掌握“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问题,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并会利用.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教学难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81~P8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一)三角形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图中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来表示,如图中,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来表示.(二)三角形的内角和1.利用三角板的三个角之和为多少度来探索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图1图2图1:30°+60°+90°=180°;图2:45°+45°+90°=180°.2.探索任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都等于180°.(1)如图,剪一张三角形的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2和∠3;(2)将∠1、∠2撕下,按图所示将这两个角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 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3)将∠2、∠3撕下,按下图拼在一起,用量角器量一量∠MAN的度数,可得到∠BAC +∠B+∠C=180°;(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三)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内角大小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1)通常,我们用符号“Rt△ABC”表示“直角三角形ABC”.把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夹直角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如图;(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上图中∠A+∠B=90°.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DF⊥AB,∠A=40°,∠D=43°,则∠ACD的度数是________.【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DF⊥AB,∠A=40°→∠AEF=5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CED=50°(对顶角相等),由∠D=43°→∠ACD=8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答案】87°【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常常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综合起来求角的度数.【例2】如图是A、B、C三岛的平面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多少度?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方法一)A、B、C三岛的连线构成△ABC,所求的∠ACB 是△ABC的一个内角,如果能求出∠CAB、∠ABC,就能求出∠ACB;(方法二)过点C作AD 的垂线,求∠ACB的度数可转化为利用平角为180°来求解.【解答】(方法一)根据题意,得∠CAB=∠BAD-∠CAD=80°-50°=30°.因为AD∥BE,所以∠BAD+∠ABE=180°,所以∠ABE=180°-∠BAD=180°-80°=100°,所以∠ABC=∠ABE-∠EBC=100°-40°=60°,所以∠ACB=180°-∠ABC-∠CAB=180°-60°-30°=90°.即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方法二)∠ABC的求法同“方法一”中的求法.如图,过点C作CF⊥AD于点F,延长FC交BE于点H,则CH⊥BE.因为∠ACF=180°-∠F AC-∠AFC=180°-50°-90°=40°,∠BCH=180°-∠CBH-∠CHB=180°-40°-90°=50°,所以∠ACB=180°-∠ACF-∠BCH=180°-40°-50°=90°.即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由平行线的性质把已知角与三角形的内角相联系,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有关角的度数.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已知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D)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2.在△ABC中,BC边的对应角是(A)A.∠A B.∠BC.∠C D.∠D3.在△ABC中,已知∠A=80°,∠B=∠C,则∠C=50°.4.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则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20°,60°,100°.5.如图,在Rt△ABC中,∠ACB=90°,∠1=∠B,∠2=∠3,则图中共有5个直角三角形.6.如图,D是△ABC中BC边延长线上一点,DF⊥AB交AB于点F,交AC于点E.若∠A=46°,∠D=50°,求∠ACB的度数.解:因为DF⊥AB,所以∠DFB=90°.又在△DFB中,∠D=50°,所以∠B=180°-∠DFB-∠D=40°.又在△ABC中,∠A=46°,所以∠ACB=180°-∠A-∠B=94°.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探究与发现: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DEF放置在△ABC上,三角板DEF 的两条直角边DE、DF恰好分别经过点B、C.请写出∠BDC与∠A+∠ABD+∠A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应用:某零件如图2所示,图纸要求∠A=90°,∠B=32°,∠C=21°,当检验员量得∠BDC=145°,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图1图2【互动探索】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探究∠BDC 与∠A +∠ABD +∠ACD 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得到的关系求解应用的问题.【解答】探究与发现:∠BDC =∠A +∠ABD +∠ACD .理由如下:因为∠BDC +∠DBC +∠DCB =180°,∠A +∠ABC +∠ACB =∠A +∠ABD +∠ACD +∠DBC +∠DCB =180°,所以∠BDC =∠A +∠ABD +∠ACD . 应用:能,连结BC .因为∠A =90°,∠ABD =32°,∠ACD =21°,所以由上述结论,得∠BDC =∠A +∠ABD +∠ACD =143°. 因为检验员量得∠BDC =145°≠143°, 所以这个零件不合格.【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3.三角形按角分类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2.在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3.掌握三角形的三边的不等关系,并能解决相关问题.4.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灵活应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85~P8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1)3,4,8;(不能)(2)2,5,6;(能)(3)5,6,10;(能)(4)5,6,11.(不能)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3,5B.4,7,10C.1,1,3D.3,4,9【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逐项判断即可.A中,2+3=5,不能组成三角形;B中,4+7>10,能组成三角形;C中,1+1<3,不能组成三角形;D中,3+4<9,不能组成三角形.【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两条较短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例2】用一根长为18厘米的细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理解题意,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列方程求解;(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厘米→已知边是腰还是底边→分类讨论→得三角形另外两边长→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判断→得出结论.【解答】(1)设底边长为x厘米,则腰长为2x厘米.根据题意,得x+2x+2x=18,解得x=3.6.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厘米、7.2厘米、7.2厘米.(2)分情况讨论:①当4厘米长为底边时,设腰长为x厘米,则4+2x=18,解得x=7.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7厘米、7厘米、4厘米.②当4厘米长为腰长时,设底边长为x厘米,则4×2+x=18,解得x=10.此时三边长为4厘米、4厘米、10厘米.而4+4<10,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能围成底边长为4厘米,腰长为7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当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一边长时,需要分类讨论已知的一边长是腰还是底边,再解决问题.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③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C)A.1个B.2个C.3个D.4个2.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则|a+b-c|-|b-c-a|的化简结果是(D)A.2a B.-2bC .2a +2bD .2b -2c3.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7,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C ) A .1 B .2 C .8D .1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 cm 和6 cm ,且它的周长大于14 cm ,则第三边长为6 cm.5.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且三角形的周长小于20,求三边的长. 解:设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x -1,x ,x +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x -1+x >x +1,解得x >2. 因为三角形的周长小于20,所以x -1+x +x +1<20,解得x <203.所以2<x <203且x 为整数,所以x 为3,4,5,6.当x =3时,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4; 当x =4时,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4,5; 当x =5时,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5,6; 当x =6时,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6,7.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重心. 2.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 3.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的性质. 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及应用.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87~P8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 (一)三角形的中线1.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2.如图,点D 、E 、F 分别是边BC 、AC 、AB 上的中点.(1)AB 边上的中线是CF ,BC 边上的中线是AD ,AC 边上的中线是BE ; (2)因为BE 是△ABC 中AC 边上的中线, 所以AE =CE =12AC .因为CF 是△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 所以AB =2AF =2BF . (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2.(1)因为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所以∠ABE =∠CBE =12∠ABC ;(2)因为CF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所以∠ACB =2∠ACF =2∠BCF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一)画三角形的中线如图,线段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讨论1:分别在下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中线,观察中线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作图:结论:由作图可得:(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2)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二)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线段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图中∠BAD=∠CAD.讨论2:分别在下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角平分线,观察角平分线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作图:结论:由作图可得:(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2)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在△ABC中有四条线段DE、BE、EG、FG,其中有一条线段是△ABC的中线,则该线段是(B)A.线段DE B.线段BEC.线段EG D.线段FG2.如图,DE∥BC,CD是∠ACB的平分线,∠ACB=60°,那么∠EDC=30度.3.如图,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 cm,BC =8 cm,求边AC的长.解:因为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所以AD=BD.因为△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 cm,所以(BC+BD+CD)-(AC+AD+CD)=3 cm,所以BC-AC=3 cm.因为BC=8 cm,所以AC=5 cm.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三角形的中线:(1)定义;(2)画法;(3)三角形重心的定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定义;(2)画法;(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4课时三角形的高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高线,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线,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2.通过折纸、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三角形高线的定义,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教学难点】画钝角三角形夹钝角的两边上的高和三角形高的应用.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89~P9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2.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3.分别指出下图中△ABC的三条高.图1图2(1)图1中,直角边BC上的高是AB,直角边AB上的高是BC,斜边AC上的高是BD;(2)图2中,AB边上的高是CE,BC边上的高是AD,AC边上的高是BF.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如图,线段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注意:标明垂直的记号和垂足的字母.教师点拨:回忆并演示“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讨论:分别在下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高,观察高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作图:结论:由作图可得:(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3)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4)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在△ABC 中,EF ∥AC ,BD ⊥AC 于点D ,交EF 于点G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BD 是△ABC 的高B .CD 是△BCD 的高C .EG 是△ABD 的高D .BG 是△BEF 的高2.如图,CD 、CE 、CF 分别是△ABC 的高、角平分线、中线,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C )A .AB =2BF B .∠ACE =12∠ACBC .AE =BED .CD ⊥BE3.如图,在△ABC 中,AB 边上的高是CE ,BC 边上的高是AD ;在△BCF 中,CF 边上的高是BC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5.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30°,∠C=30°,则∠DAE的度数是5°.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2.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的特性: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内部高的数量31 1三条高是否相交是是否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位置三角形内部直角顶点三角形外部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课件
你学会了吗?
3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③⑤
①④⑥
②⑦
新知4:
A
直
斜
角
边
边
1. 常用符号“Rt∆ABC”来表示 直角三角形ABC.
2.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 有什么关系?
C 直角边
B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你学会了吗?
4. 已知∠ACB=90°,CD⊥AB,垂足为D. ⑴ 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是哪几个?分别说出它
1,2,3
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新知1:
视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
斜
斜
梁
梁
直
梁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 、三个顶点。
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你学会了吗?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A
B
新知2:
在小学我们探究了三角形三个内 角的和等于180˚ ,你还记得我们是怎 么得出这一结论的吗?
你能用新的方法得出“三角形三个 内角的和等于180˚吗?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你能用新的方法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 和等于180˚吗?
方法一: 如图, 我们撕下∠A,将
其移到了∠1的位置, ∠A的 顶点与C重合,一边与∠C的 一边重合。
C
E
方法1 方法3
你能用新的方法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 的和等于180˚吗?
方法三:
D
如图, 过顶点A作BC
的平行线DE.
此时,
∠BAC+∠B+∠C=180˚吗 B ?
A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四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西安市第九十三中学刘苗娜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生的角色转变过来,性格和行为上还仍然具备小学生的热情与精力充沛,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授课时,我充分发掘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例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授课的一个切入点,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不能忽视的是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还不够,所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规范语言和板书尤为重要,在学生学习中达到示范作用。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能在生活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能给出三角形的简单概念及一些相关概念.但不够严密,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出,并要相对严密地给出概念.学生在第二章对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进行了探索,使学生具备了利用平行线的结论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过程中,已对图形的概念、线段及角的表示法、线段的测量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认识三角形概念、表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小学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结论时是通过撕、拼的方法得到的,具备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相交线与平行线”之后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角形开展的学习,也为后面三角形其他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三角形,理解概念及基本要素。
2、掌握三角形的三角关系: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3、会将三角形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以及数学分类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在生动的问题情境和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理解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
第四章三角形4.1.1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用动画“画”三角形,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定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生:认识。
师:在生活中见过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吗?生:见过。
师:哪一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生1:三角形的屋顶。
生2:自行车的三角架。
师:很好。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一组图片。
)师: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二)得出三角形定义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动画画三角形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怎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屏幕显示三角形:图1师:哪一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生3: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三角形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议一议
C
A
B
在A点的小狗,为了尽快吃到B点的香肠,它选
择A—B路线,而不选择A—C—B路线,难道小狗也懂
数学?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
c
b
你知道 为什么
吗?
B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a
b
Bc
C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a
b
Bc
C
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
课后作业
习题4.2 第2、3题
北师版 七年级 下册
第四章 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
课件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探究点一 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
1、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
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1、不在同一直线上; 2、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如右图的三角形,记 A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议一议
A B
(1) 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 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 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
利用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AB+AC
BC
c
AB+BC
AC
AC+BC
AB
(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 的关系?
等腰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条相等的边叫腰,另一边叫底边。
在等腰三角形中,腰与底边的夹角叫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是初中学段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以及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特性以及分类。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线段、射线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1)介绍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
(2)探讨三角形的高: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计算三角形高的方法。
(3)介绍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类。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学的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三角形有更清晰的认识。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特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继续和深入,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图形的认知和推理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几何图形,学生可能只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直观认识,对其性质和特点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的分析,从而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2.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
2.三角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教学PPT。
3.准备三角形的模型或挂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脊等,引导学生回顾对三角形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些三角形模型或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三角形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通过解答问题,学生可以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4.1认识三角形1》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三角形稳定性”的作用
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
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与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
顶点A(或∠A)的对边为 也可用 表示;
边AC所对的角是 。
图2
A
c
b
B
C
a
△ AFD △ ABD △ FBD △ ABE等
1、如图是用三根细棍组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图形 是( )
(A)
( B)
( C)
2、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分别是
△ABE的内角分别为
;
△ABE中,∠B的对边为 ;
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0/12/182020/12/182020/12/182020/12/18
谢谢观看
。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2020/12/182020/12/182020/12/18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2月2020/12/182020/12/182020/12/1812/18/2020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12/182020/12/18December 18, 2020
请自学课本62做一做前的那一段,完成填空及练习
(一)三角形的概念:由
的 条线段
的图形叫三角形
组成
(二)三角形的表示法:“三角形”用 表示 如图1,顶点为A、B、C的三角形可记作 或 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课认识三角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1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求三角形内角问题;3.理解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4.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从所给出的已知角中,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5.数学思考目标:通过测量、操作、想象、推理、交流活动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6.问题解决目标:尝试用第二章所学知识来确定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7.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表达,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和内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来推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观察探究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自学三角形的概念自学课本81页,要求:(1)弄清三角形的定义(2)认识三角形的符号表示(3)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1)请你从图4-1 中找出4 个不同的三角形。
(2)请大家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讨论1:观察三角形的形成过程,说一说什么叫三角形?讨论2:三角形中有几条线段?有几个角?小结: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三角形”可以用符号“△”表示,如图中顶点是 A,B,C 的三角形,记作。
边: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 .角:∠A,∠B,∠C叫作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要点小结:三角形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位置关系:不在同一直线上;②联接方式:首尾顺次相接.〖第二环节〗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自学课本81页“做一做”,思考(2)(3)题中的问题1、做一做我们知道,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呢?(1)如图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2 和∠3. (2)观察拼接结果:小明只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也得到了上面的结论,他是这样做的:(1)如图4-4所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2和∠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1)》教案第四章三角形4.1.1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用动画“画”三角形,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定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生:认识。
师:在生活中见过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吗?生:见过。
师:哪一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生1:三角形的屋顶。
生2:自行车的三角架。
师:很好。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自拍照片:学校篮球架,建筑工地塔式吊车,加油站大跨度屋顶等。
)师: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二)得出三角形定义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动画画三角形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怎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屏幕显示三角形:图1师:哪一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生3: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教师按照学生描述画出如下图形:图2师:这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吗?生:是。
师:是三角形吗?生:不是。
师:×××同学,你要对刚才的发言做修正吗?生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
教师按照学生描述画出如下图形:图3师:这三条线段在同一直线上吗?生:不在。
师:它们构成三角形吗?生:没有。
师:哪位同学再来修正×××同学的描述?生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同学们还有补充吗?生5:我认为还应加上“在同一平面上”的条件。
师:同学们有三角板吗?生:有。
(教师首先用三角板演示把三角板摆在空间任一位置,三角形始终在同一平面内,渗透: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平面。
然后,让学生操作,感受“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后组成的图形一定在同一平面上,因而不必增加“在同一平面内”的条件。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操作,我们看到了三角板无论摆在空间的任何位置,三条边都在同一平面上,等同学们学习了“立体几何”后,你们就能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师:××同学,你现在还认为要加上“在同一平面上”的条件吗?生5:不需要了。
(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有关概念师:我们每学习一种几何图形,都要有规范的表示方法,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为:略。
(四)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1.师:请同学们看课本81页,我们来找出小木屋屋顶中所有的三角形。
图4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按以下要求进行:(1)表示出图中所有的三角形;(2)尽可能按照某种规律来表示;(3)尽可能地找到多种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了解、指导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总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们找到了几个三角形?是按什么规律找的?生6:共有10个三角形:(1)△BDF,△ADF,△ADE,△AEG,△CEG;(2)△ABD,△ACE;(3)△ABE,△ACD;(4)△ABC。
我们是按三角形形状从小到大同时按方向从左到右分类计数的。
师:××同学的计数方法正确吗?生:正确。
师:你们做得很好,条理非常清楚。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准备的动画,注意体会刚才××同学给出的分类方法(动画分类、计数)。
(学生观看动画,肯定学生6的分类方法。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生7:我们按“边”分类,如以AB为一边的三角形有:△ABD,△ABE,…生8:我们按“顶点”分类,如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FD,△ABD,…师:很好,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多种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且都体现了某种规律,使计数简便、快捷,不重不漏。
(五)创设活动引入新知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希望课后不做或少做作业,以便可以轻轻松松地参加课外活动呢?众生:希望!师:这节课可以实现大家的这个愿望。
不过要有个条件,请看这是什么?(多媒体显示奖票)。
这是“数学素质分奖票”,设有0.7分、0.5分、0.3分三种分值,老师根据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奖励,只要大家积极思考,大胆发表你的见解,都有获得奖票的机会,越有新意的见解,得奖分值越高,一节课只要得到5分数学素质分,便达到这节课的教学要求了,可以免做课外作业,怎么样?大家有信心吗?众生:有!师:好!预祝同学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师:老师来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想看吗?众生:想!师:大家注意观察,这是一个三角形纸板。
(出示以后,背对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然后展示给全班学生看)请看!这个“小魔术”大家会做吗?众生:会!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巡视,并请一名学生把它的拼图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师:(总结并奖励0.3分)请问哪个同学能揭示老师这个“小魔术”的谜底?生1: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也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师:不错,奖励0.5分。
这是我们在小学时动手做过的实验。
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
(显示课题“认识三角形”和一三角形的图) 【点评】本环节通过“小魔术”的形式来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上课不久便处于积极的学习探究状态,为“促进教育主体充分发展”提供了基础。
想一想,只剪下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来拼(多媒体显示只剪一角的动画),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六)主动建构1.探索活动师:请同学们动手做做,同桌也可以合作,互相讨论并说说你推出结论的过程(师巡)。
2.展示探索结果师:哪位同学拼得了?请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说你的推理。
生2:(展示图1)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两直线a∥b,再由同旁内角互补得三内角和为180°。
师:很好!奖励0.5分。
还有别的推理方法吗?图1图2生3:(展示图2)作延长线如图,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直线a∥b,再由a∥b 得同位角∠3=∠4。
因为∠1+∠2+∠4=180°,所以∠1+∠2+∠3=180°,即三个内角和为180°。
师:不错,奖励0.5分。
再想想看,还有别的方法吗?生4:(展示图3)延长b边,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直线a∥b,再由内错角∠3=∠4得∠1+∠2+∠4=180°,所以∠1+∠2+∠3=180°。
图3师:很有创意,课本没有这个解法,奖励0.7分。
3.概括引申师:通过大家的探讨,同学们自己找到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哪位同学来把探究结果概括一下?生5: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多媒体显示)。
师:对,奖励0.3分。
4.应用与拓展(1)应用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多媒体显示,如图4)根据图上给的条件,你认为还应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出∠A,或者说,还应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确定∠A的大小,说说你的设想。
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然后派一个代表把你们小组的设想展示出来,并说说你们增加的条件和求出∠A的过程。
(师巡)图4生6:(展示)若已知AB∥CD及∠1的度数,便可求∠A。
因为由AB∥CD,得∠B=∠DCE=60°,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关系计算可得∠A=180°-∠B-∠1。
师:这个想法很好,这是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设想吗?生6:是。
师: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奖励0.5分。
还有什么设想?生7:(展示)若已知AB∥CD及∠2的度数,便可求得∠A。
因为由AB∥CD,得内错角∠A=∠2,∠2已知,即得∠A。
师:这个想法更简单,给你们各奖励0.7分。
还有别的设想吗?生8:(展示)若已知∠A,∠B,∠C的比例关系,则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求得……师:这想法也很好,你们小组各奖励0.7分。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各组的设想一一展示,课后大家再互相交流。
(2)拓展师:好了,刚才大家讨论很热烈、很投入,现在我们放松一下,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如下图)。
图5师:这个男孩叫小明,女孩叫小颖,他们拿的三角形板,漂亮吗?(彩色显示) 众生:漂亮!师:只可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被遮住了。
请猜猜看,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说说你的理由。
生9:小明拿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一定都是锐角。
因为如果另外两个内角不都是锐角,那么三个角相加就超过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师:这个同学假设“两个内角不都是锐角”,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猜想,很好!奖励0.7分。
别的同学也来说说。
生10:……(类似生9)。
师:回答也很清楚,奖励0.5分。
我们接着看小颖拿的那块三角板,哪位同学猜猜?生11:……(类似生9、生10,奖励0.7分)。
师:(先出示一个内角为锐角的三角形实物给大家,接着将锐角部分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大家猜猜看,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会是什么角?说说你的理由。
生12,13,14:……(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用语言叙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让3个学生回答,得到多种结果,分别奖励0.7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现在请大家把这个内角可能所在三角形构造出来,补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看谁构造既多又快。
(师巡,展示学生构造的三角形,奖励0.7分。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很好,构造的三角形很漂亮,游戏就到此吧。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游戏中出现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生15:一类是: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师:很好,奖励0.5分。
还有吗?生16: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或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师:回答得很准确,这位同学很注意观察、思考,奖励0.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