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状态
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工业
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分析规模经济是指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或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逐渐下降,收益上升。
在汽车工业中,规模经济是一个关键因素,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及盈利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下将从中国汽车工业的角度来分析规模经济的重要性及影响。
1.降低生产成本规模经济在汽车工业中的首要表现是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固定成本将被摊销到更多的产品上,导致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
例如,一家汽车制造商在初期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员工培训等,但随着产量的增加,这些固定成本将被分摊到更多的车辆上,使得每辆车的成本降低。
2.提高劳动生产率规模的扩大可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汽车行业中,生产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规模的扩大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随着产量的增加,员工的工作熟练程度也会逐渐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3.增强研发实力汽车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研发和创新,可以更好地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例如,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商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实验设备,这些都需要较大的投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些投资将得到更好的回报。
4.提升品牌影响力规模的扩大也可以提升汽车制造商的品牌影响力。
一些知名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等都是依靠其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来维持其品牌地位。
在中国市场上,一些本土品牌如吉利、长城等也在逐渐扩大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5.促进产业集聚规模的扩大还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的集聚。
在中国的汽车产业中,以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这些企业的集聚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例如,这些企业可以共享供应商资源、物流渠道等,降低整个产业的成本,提高效率。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业复苏不容乐观
国经济周刊 》坦言 : 今 “
谓 ‘ 暖 ’ 其 实 得 益 于 回 汽 车 的 增 长 和 政 府 启 动
体 系 中,今 年一 季度 ,汽车行 业 主营 收入 ( 即产 品销售收入 ) 、汽车行业 利 润 总额 、汽车行 业 固定资产 投资 、汽
车行业从 业人 员 、汽 车行业税 收总 额
一
那 么 ,新 能 源真 的能 够成 为根 治
中国汽 车业 薄弱环 节 的 “ 丹妙药 ” 灵
吗?
有进一步增长 。 然 而 ,各大汽 车企业 的老总们似 乎并不那 么乐 观 ,汽车经销 商经理人对 后 势判断 的乐 观程度更是 低 于车企 老总们 的预期。 国家统计 局 中国经 济 景气监 测 中心提 供的数据 需求 的判断认 为 “ 比较乐 观 ”的 比例 已经从 今年一 季度 的 5 . 而认为 “ 55 %, 一
日产 、 比亚 迪 、现代 等
营销人 员进 行 了采访 ,其 受访人 认 为 ,今 年二季 度
情 况 会 在 一 季 度 的 基 础 上
以及 新 能 源 汽 车 和 专 用 零 部 件 的 发
展。
制了 E 6纯 电动车 ,但 其大规模 的商业 普 及并 未如 王传 福所 称 的那么顺 利 , 纯 电动 车的商业化前 景仍 不明朗。 长城 汽 车总裁 王风 英 告诉 《中 国 经济周 刊》记 者 :在 电动车的问题 上 , “
据 记 者 了 解 ,汽 车
汽车工业 在一 季度 的表现 为整 个经 济
企 稳 回升 做 了重 大 贡 献 。 ”
那么 ,今 年一 季度 中 国汽 车产 业 的实 际情 况究 竟如 何? 同 日,姚景 源
热 程度 的 的汽车行 业预 警指 数 ,并没 有 由于汽车 业产销 两旺 而重 回上升趋
中国汽车行业的外部环境和汽车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外部环境和汽车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2009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汽车产销井喷的一年,全年最终产销量分别达到1379.10万辆和1364.48 万辆,超过美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汽车市场,而且还是最重要的汽车低成本制造与供应基地之一。
现阶段中国汽车行业的外部环境和汽车企业的内部环境都处于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中。
中国汽车行业外部环境分析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提速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占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的23.2%,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外成熟汽车市场相比,中国汽车行业依然处于快速成长期。
1991年到2005年,汽车行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特别是轿车的产销量增长趋势明显。
外资的纵深化以及民营汽车资本的崛起改变了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截至2005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商(包含内资、中外合资、港澳台资企业)总数已达到145家,国内外企业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日趋激烈。
产能过剩利润趋薄2005年中国汽车行业产能为800万辆,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且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
产能过剩和激烈的竞争致使国内汽车销售价格一降再降,加之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全行业利润率出现下滑。
客观地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已经拨下了"暴利"的外衣,利润逐渐我们将中国和美国市场的同类汽车价格进行比较会发现,许多车型在中国上市的时候价更高,尽管日后销售价格会逐步下调,但降价幅度无法确定。
从同款车型的中美价格差异分析得知,造成中国市场高价格的原因,包括增值税、利润差异、零部件成本差异及运营效率等多方面因素。
中国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同款车型在中国生产总成本理应降低,但是由于合资企业及国内汽车企业存在生产率较低、库存成本高等运营问题,反而使汽车制造成本上升了5-15%。
向海外市场扩张近几年,中国本土汽车出口至海外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无论从数量还是金额来看,轿车的出口数字都微乎其微。
信息化——我国汽车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整体信 息化水平并不高 。以下诸方面是制约汽车企业信息化发 展 的主 要 因 素 。
1 企 业管 理 者缺 乏 正确 认 识 .
信 息化本身不是 目的 ,而是企业管理变革和提高的手段 。如果 企业 内部没有管理变革要求 ,再好的工具和手段都是 多余的。因此 , 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信息化 的原动力 。同样 ,如果企 业的管理 者 没有认 识到管理信 息化 的重要性 ,或者对信 息化 、E P R 工程 的价
口 左
就在网上尝试轿车拍卖 ;20 年8 ,成都中国西部汽车 网开通 ;一 00 月 汽等大企业集团都已经初步建成了 自己的内部网络体 系。 尽管 目前 中国汽车企业 的信息化 已经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 .促进 了汽车企业整体水平 的提高 .但也存在着一些 问题 。在计算机软件
秀
然
聂
引进 E P 件之 前 ,应对 企 业 目 R 软
管理 部 门提供 相关 的数 据 ,是企 业 信息 交换 的 中间环 节 。其关 键 技术 有: 成性 ;开放性 ;提供 开 集
放 的 、 快 捷 的 工 艺 资 源 库 ;功 能
交易 。 因此 ,汽 车 公 司要实现 与 最终 用户进 行 电子 商务 的努 力是
息化步伐 。 5 汽 车产 品 的 消 费特 征 .
在 国 内 ,购 买 汽 车 对 于 大 多 数 人 来 说 是 较 大 的 资 金 投 入 , 出 于 对 网 络 安 全 隐 患 的 顾 虑 ,许 多
计 )利 用计 算机 技 术辅 助工 艺人 员设 计 零件从 毛坯 到成 品的制 造
人还 没有 接受 网上交 易 这种 交易 方 式 。汽车 企业 信息 系统 的用户 界面 的功能 是让 用 户快速 、全 面 而 详细地 了解 本 企业 的产 品 ,争 取 用户购 买 自己的产 品 ,而 用 户
汽车行业信息化方案
汽车行业信息化方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中。
汽车行业也不例外,信息化在汽车行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汽车行业信息化的方案和其带来的好处。
一、背景介绍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传统的销售、生产和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汽车行业迫切需要引入信息化技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服务的质量。
信息化可以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车和售后服务体验。
二、汽车行业信息化的方案1.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是汽车行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汽车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和共享,从而加快零部件采购和交付的速度,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
供应链管理系统还可以追踪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
2.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汽车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掌握生产数据和生产状态,实现生产线的优化和灵活调度。
智能制造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控设备和产品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汽车企业更好地管理客户关系和提升客户满意度。
通过建立客户数据库和客户服务平台,汽车企业可以对客户进行个性化的沟通和营销,提供定制化的车型和服务。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提供更好的购车和售后服务体验。
4.云端服务平台云端服务平台可以为汽车企业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各种服务。
通过将相关数据和应用程序存储在云端,汽车企业可以实现跨地域和跨平台的数据共享和协作。
云端服务平台还可以提供远程诊断和维修服务,方便用户解决车辆故障和维修问题。
同时,云端服务平台可以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导航、娱乐和安全等。
三、汽车行业信息化的好处1.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汽车行业信息化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
汽车行业定义、地位及发展环境PEST分析
一、行业定义及地位根据资料稍做改动定义:汽车行业为所有生产和销售各类汽车如乘用车、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等汽车产品的企业总和.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力大,一直被当成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在国家实力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汽车工业是综合性工业,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地位: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能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是“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汽车工业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等诸多相关产业,可以延伸到维修服务业、商业、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及路桥建筑等许多相关行业,可以吸纳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可以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可以创造巨大的产值、利润和税收,可以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从国际上来看,纵观世界经济强国,大都是汽车工业大国.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其汽车工业产值占本国国民经济总值的比例均在10%以上.从我国的区域经济来看,一汽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等,均是以汽车产业为支柱产业,其汽车工业产值在本市总产值和国民经济总值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表1汽车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我国汽车工业占GDP的比重来看,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地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2000年时,汽车工业占GDP的比重只有%,到2009年时,比重为%,经过几年的发展比重值提高了个百分点.以上这个比重值仅仅是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如果加上对其上下游行业的带动,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远远的超过10%.无论是国外的经验还是中国已有的汽车消费轨迹都表明,我国汽车行业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正是汽车消费加速普及的阶段,在正常的宏观经济增长背景下,汽车行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还有上升的趋势,且汽车消费能取得比消费整体及GDP更高的增速.中国的汽车消费正处于一个成长较快、且对宏观经济非常敏感的中期时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0年以来汽车行业产值占GDP比重变化情况二、国产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环境分析PESTPEST分析是战略咨询顾问用来帮助企业检阅其外部宏观环境的一种方法.是指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根据自身特点和,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 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一政治环境分析08、09、10年政策分析我国汽车消费的市场潜力巨大,可是汽车消费环境的状况却是十分恶劣.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国家有关部委统计在册的税费就达500多项,收费总量达1600多亿元,部分地区附加在汽车上的收费竟达车款的30%至50%.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征收牌照费、购置费及各种杂费,这些车外费相当于中档车车价的30%以上,再加上每年超过1万元的维护费用,使得不少消费者放弃购车.高税费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汽车消费环境,这是目前汽车消费市场启动的最大原因.当交通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后,同时配套渐进的汽车消费政策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优化汽车消费环境需要一系列的政策.从2000年—2007年,中国的汽车工业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率,而2008年由于年底世界金融危机出现,年度增长率趋缓,这使得2009年国家出台了众多扶持汽车消费的政策,而刚刚过去的2010年这些政策有适度收缩,但依然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1、税收政策2010年出台的政策⑴购置税优惠政策目前消费税国家定为价内税,车购税减征客观上还对自主品牌汽车抢占市场起到了扶持作用.据了解,自主品牌轿车主要集中在升及以下排量品种,在小排量车市场所占比重达60%以上.受惠于政策利好因素,升及以下排量的车型销售明显加快,进而拉动了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回暖.车购税2010年优惠“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减征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财税2009154号核心内容:2009年的减征车购税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但减征幅度有所调整.即对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购置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暂减按%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购置税优惠政策起始于2009年,当年对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施行减按5%正常为10%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而2010调整为减按7.5%征收.分析:这一政策的导向性非常明显,就是鼓励小排量车发展.从实际情况看,政策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无论厂家还是消费者,对政策的相应都很积极,使得小排量车在这两年得到飞速发展,为汽车产业消费起到了引导和调节作用.不过,购置税优惠政策在2011年宣告终结,意味着国家从2009年开始对汽车产业的直接刺激措施结束,政策收紧趋势显现.⑵车船税改革草案2010年10月,车船税改革一度引起行业高度关注,改进法草案对外征求意见,目前尚未明确.草案中,乘用车根据排量划定为7档征税,每年最低60元,最高5400元.按排量划分的7档征税具体内容为:升含以下60-360元;升升含360-660元;升以上升含660-960元;升以上升含960-1620元;升以上升含1620-2460元;升以升含2460-3600元;升以上3600-5400元.分析:草案中体现出对小排量车的鼓励和对大排量车的限制.由于车船税属于使用环节税,每年都要交纳,因此对于消费者心理层面的影响较大.而且税收的细化反应出更能体现公平性,区别对待了不同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有抑有扬,我们非常赞同.2、产业政策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政治要素主要涉及世界贸易组织、垄断与竞争立法、环保和消费者保护立法、税收政策、就业政策和与法规、贸易规则、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逐渐完善汽车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汽车工业能够顺利发展的先决条件.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政治要素主要涉及世界贸易组织、垄断与竞争立法、环保和消费者保护立法、税收政策、就业政策和与法规、贸易规则、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逐渐完善汽车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汽车工业能够顺利发展的先决条件.⑴节能减排2010年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公告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中央财政将对发动机排量在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直接兑付给消费者.分析:节能补贴政策对厂家规划和制定产品的具较高的引导性,因为有节能补贴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会显着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购置税优惠政策较之2009年的差别,对于不少及以下车型,优惠程度甚至多于2009年.当然,政策对于节能的概念有了新诠释,不再只针对小排量,而是将油耗更精确的算进来,体现出政策更加细致.⑵新能源补贴2010年06月0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补贴资金拨付给汽车生产企业,按其扣除补贴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或租赁企业.试点期内,每家企业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中央财政将适当降低补贴标准.分析:我们看到,这次政策出台后,厂家对于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意愿明显加强,在消费层面也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整体看来,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的市场开拓还任重道远,以市场表现较好的来看,全年也只有400多台的销售,未达到年初制定的1000台目标,说明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还远远不够.另外,在充电设施的配套建设上,也需快速跟进,否则在使用环节的不便也会导致市场难以开拓.⑶北京市推出“限购令”2010年9月18日,北京市在雨中的经历一次全城“大拥堵”,引起了相关部门对于车辆过多导致城市交通堵塞的重视.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公布了缓解交通拥堵的综合措施,提出将实施小数量调控措施,2011年度小客车总量额度指标控制在24万辆,即平均每月2万辆左右;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小客车配置指标,一名驾驶员限购一辆车.分析:尽管此政策只限北京市,但政策透露出的信号已非常明显,与之前鼓励消费形成鲜明对比,进入抑制消费阶段.虽然这只是地方性政策,而且具有明显的试探性,但依然足够让人对汽车行业发展产生担忧,因为现在的拥堵早已经不限于一线城市,汽车与拥堵之间的矛盾是否一定要通过限购来解决,也值得思考.以下两点了解下:汽车下乡2009年1月14日—2010年12月31日旧车补贴2009已出据汽车以旧换新实施细则的规定:四类汽车可享以旧换新补贴,金额从3000元到6000元不等.汽车以旧换新是指按汽车以旧换新办法要求提前报废老旧汽车、“黄标车”并换购新车.细则第六条规定,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范围:在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期间.对轻型卡车和微型卡车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2010年较2009年,旧换新补贴提高,同时可叠加购置税优惠.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条政策的出台更多的让人感到政府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担忧和积极的改进而对于车市来说,旧车的回收,便于新车的出售,从而带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小结:经过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宏观政策有“适度收紧”趋势,这与国家对宏观经济把控的基调吻合.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又快又好”的发展后,转入“又好又快”.与此同时,汽车行业连续多年30—40%的增长率也确实有些惊人,长此下去,汽车产业势必出现产能过剩、结构重叠、创新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政策可以看到,国家对于汽车行业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将推动企业在产品研发、试验上的投入,是调结构、鼓励创新的有力手段.而在消费层面的收紧,也显示出政策对于行业过热的担心,一般而言,一个行业在发展到成熟阶段能保持10—15%的增长率是合理而稳定的,而中国汽车消费的基数已经达到1800万的规模,不再适合动辄30%以上的高增长率,稳定而有节制的增长,才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3、央行加息为管理通货膨胀和抑制高房价,宏观调控趋紧,中国进入了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仅进入2011年两个月的时间里,央行已经连续两次加息.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持续加息势必对其产生影响.事实上,对于主流的整车生产企业而言,特别是外资企业,虽然货币政策趋紧,但对于它们而言由于企业资信良好,融资难度也不大,因而不会产生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但对于零部件生产商和汽车经销商而言,资金面的影响显然要大得多.不可回避的是,高利率对中国整个汽车产业也将产生一些直接的负面效应.在一定时期内,高利率对企业在财务方面所造成的冲击将持续存在.但也有乐观人士表示,由于整个市场的不断向上发展,这种影响只是阶段性存在,刚性需求带动的销量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这种不利因素.央行加息后,随之上调.从目前市场的反馈来看,信贷额度偏紧已经逼停部分银行的相关汽车信贷业务,而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加息势必增加其运营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汽车经销商信贷业务.众所周知,汽车经销商很大程度上依靠从银行或者汽车金融公司贷款维持批发车辆等运营.信贷紧缩令其贷款更加困难,连续加息,使其财务成本大大提升.目前,中国已经有数家经销商完成了上市融资,但绝大多数经销商不具备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因此压力会更大.不过,更为具体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明显体现,需一段时间的市场验证.4、政府采购关于自主品牌的文件中国车市被誉为全球最后的“奶酪”,2010年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这给各大车企以极大的信心.全球汽车厂商使出浑身解数,力争在快速增长的中国车市中分一杯羹.而作为相对薄弱的国内汽车企业来说,国家的政策扶持显得相当重要. 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鼓励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2010年底实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不得低于50%的目标,为此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加大对自主汽车品牌的采购支持力度,江淮、奇瑞、吉利等自主车企在2010年的政府采购中获得不少大单.加之国家对节省政府采购开支提高要求,在自主技术研发日益成熟支持下成长起来的自主高端轿车,也因不错的性能和价格优势,以及匹配政府低调沉稳的公务应用形象,深受政府采购的青睐.5、两会上相关政策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两会”上的汽车议题和观点,可能会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借鉴和政策指向,并也将在未来影响我们普通人的汽车生活.汽车业“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是强调中国汽车工作发展要从汽车大国向企业强国转变.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业将从做大规模转向做强实力.正在制定的新版汽车产业政策,只要是在2004年版的基础上做必要的修订,强调了自主创新、品牌培育、售后服务等内容,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为课后更好的服务.在这次两会当中,提出了“低碳”、“新能源车”、“环境税”、“自主品牌”、“政府采购”等关键词.热点一:质量之门丰田大规模召回事件给快速发展的中国车企敲响了警钟,也拷问了中国召回和及质量监管体系.企业如何建立快速如何应对危机新机制,有关部门如何完善召回制度和企业监管机制,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热点二:用车环境问题2010年,汽车走进家庭的步伐越来越快,汽车早已经不是代步需求阶段,汽车消费环境如果没有政府规范以及从消费者自身用车效率文明行驶、合理用车着手,用车环境将很难改善.热点三:新能源车之路哥本哈根会议以后,低碳成为全球热点话题,汽车行业和低碳连接最紧密的就是新能源车,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议题将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议题之一.热点四:汽车产业重组国家2009年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企业“四大四小”的重组目标将继续推动2010年国内汽车企业间进行兼并重组.热点五:自主品牌发展2009年是自主品牌汽车最辉煌的一年,2010年自主品牌车企更是鼓足了干劲,纷纷调高年度目标,扩大产能.目前,各大车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仍在变化中,自主品牌正在崛起.另外北京发改委发声:汽车环境税尚处研究阶段.二经济环境分析经济要素是汽车工业腾飞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始终处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耐用消费品市场也将保持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我国的汽车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三次突破,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中等收入阶层消费能力将明显提高,现在中国汽车产量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1、宏观经济发展分析1GDP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宏观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是中国汽车市场最为重要的周期性调整因素.从改革开放到1996年,我国汽车市场经历过四次比较典型的周期性波动,呈现出较强的规律特征,2007年以前,虽然有部分变动,但整体形势没有发生变化,但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回落,国内汽车市场增速的大幅放缓,很大程度上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相对应.但2009年至今,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调节下,行业慢慢回暖,GDP呈良好的上升趋势.2消费信贷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汽车消费欲望的强弱.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上升或下降,往往预示着汽车总需求将进入上升或下降的周期.2008年,居民收入增速下降, 股市大幅下跌.受此影响,当时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滑,持续低迷,市场需求量下降,因此直接导致了2008年汽车市场增长的放缓.如今,在大量利好政策的调整下,我国消费信心指数正在稳步上升当中.另一方面,持续的油价上涨往往最终导致行业周期性的大调整.今几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明显加大,从购车量等方面看来,很明显油价上涨对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面对一系列的危机,我国也采取了许多推动市场消费的政策,大幅下调贷款利率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汽车企业而言,贷款利率的下调,大幅降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能够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运营成本,这对于汽车市场的回暖也大有好处.3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全球的次贷危机导致多家银行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全球性经济衰退,严重的影响了国外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运行中的企业,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国内汽车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体都开始紧缩,市场消费能力急剧下降,市场需求减小,当年,我国汽车销量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汽车销量呈前高后低的走势.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多项积极措施,使得汽车行业有了起色.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外汽车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同时中国汽车市场对国际汽车企业的吸引力加强,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为国内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和压力.三技术环境分析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因素众多,技术因素是所有经营战略的突破口.在技术上,要加强对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力度,启动国家创新工程.中国的汽车工业经过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的积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研发实力,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造业发展环境.近年来,通过自我开发、委托设计、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我国汽车行业开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大批自主品牌产品开始陆续投放市场.目前我国自主的发动机排量已经从当年的升为主流逐渐上移到升,部分超过升的发动机也进入批量投产阶段,这将有利于我国汽车行业竞争力的提升.1、市场换技术,建立自主品牌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处于“市场换技术”的局面,根据2006年全国产销数据,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20万辆,跻身世界十大产销国前列.然而,和日益庞大的市场规模相比.汽车“技术空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能力并不是内生的,主要依靠别人的资本、技术、管理和品牌转移.在此过程中,核心能力决不会自然地转移过来.国家发展汽车产业的思路已经很鲜明,第一步是国产化,第二步是合资企业建立自主研发,第三步才是真正的自主品牌.眼下中国汽车工业正站在第二步的转折点上.如今合资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已经成为拯救“市场换技术”纲领最后的防线.在汽车合资公司提升国产化率的第一步已经基本成型之后,“市场换技术”到了关键的第二步:合资公司自主研发.而在第二阶段,各汽车合资公司的自主研发规划都纷纷与自主品牌挂钩.合资公司自主品牌将成为“市场换技术”纲领的实体和有力证明, “市场换技术”能否成功在此一举.2、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就是客车、货车、轿车占的比例,2000年的时候是34:37:29,到2005年就是26:26:48,轿车的比重越来越高,今年应该突破50%.同时,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在行业内受到了高度重视,汽车产品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开始逐步提高,据统计目前在商用车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了90%,在轿车领域国内企业也已经具备初步的开发和改进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到去年年底自主品牌23%,近年又有改变,升到将近百分之二十七八,而且处在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现在自主品牌的车发展速度非常快.3、可持续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倡导环保、节能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步伐,环保汽车产业化成研发方向,电动汽车是首选.在能源匮乏和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的今天,环保型汽车已经成为众多汽车制造商共同的研发方向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开始了大规模的环保汽车研发计划,电动车、燃气车新型汽车相继出现,直至今日,环保汽车的研发工作依然方兴未艾.在未来数十年中,电池电动车、混合电动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市场份额将以定的速度增长,而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渐减少.随着各种环保型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环保汽。
信息化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辆 )之后 ,位 居世 界第 三 ,产量 占全 球产量 的1 . % 2 2 ,成 为当今 世界汽车销
售 增 长 最 快 的 地 区 , 引起 了 国 际 经 济 界 和 汽 车 界 的广 泛 关 注 。
逐步 开始 纳入 国 汽 1工业 零 部件全
球采购范 围之 中。
信息 化是零部件工业走 新型工业 化道路 的惟 一途径
( 1 9 6 万 辆 )和 美 国 ( 0 8 0 万 15 .3 17 . 7
汽 、上汽 、东风 等三 大集 团配套 的大 型零 部件 企业 集 团 ,也有 以江 、浙等 沿海 经济 发达 地 区为 核心 的零部 件制 造产 业集 群 ;从产 权 结构上 看 ,不仅 有 国有资本 ,还有 大量 民营 资本和 以
国际汽 车市场竞 争实质上 是现代科 技 的较量 ,是 技术 创新 的竞 争 。当今 世界 各大 汽车 公 司 已把 主攻 方 向从实 施精 益生 产 、提 高规模 效益 转 向微 电 子技 术和 信息 技术 等高 新技 术 ,对汽 车工 业 的开发 、 生产 、销售 、服 务和
回收 的全 过程进 行 提升 。 围绕安全 、
程 的信 息化和 高新技术 化。 零部件 电子化是汽车工业信息化的 基 础 。汽 车 电子 化程 度逐 步提 高 ,为 零部件 工 业不 断创新 、提 升产 业水 平 创 造 了机遇 。现 代汽 车产 品平 均每 辆 车上 电子装备 已占整车成本的2 — 0 , 0 3% 微 处理 器数 量 已达数 十个 。 电子技 术
车 生 产 总 体 稳 定 ,共 生 产 汽 车 7 1 . 7 3 O 1
些关 键零 部件 如 窄调器 、组 织仪 表 、
转 向机构 等 已基本 实现 了国产化 。相 当一批 具备 较强 综合 实力 的大 型零 部
迈向汽车行业的春天——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的生存之道
对 于 我 国新 兴 的 民 族 品 牌 如 奇 瑞 华 展 等在 信息 化 方 面 都 比较 薄 弱
,
吉利
、
比亚 迪
、
务 部 门 都会 有 不 少 l T 需 求 接 入 到 主 干 信 息 化 体 系 中 我 们会 看 到 国 内汽 车 行 业 信 息 化 领 域 呈 现 这 么
一
还 没 有 形 成 有体 系
会 关 联 至 少 上 百 家 大 大 小 小 的合 作 伙 伴
,
外 应 用 的信 息 化 系 统 进 行 汉 化 后 使 用
。
比 较 明 显 的是
如 此 复 杂 的 商 业 生 态 系 统 如 此 多 的参 与 人 员
必然要
通 过 信 息 化 管理 才 能 达 到 有 序 与 透 明
、
。
所以
,
每个 业
所 以在
一
效 的推 进 与管理
二
、
些 外 资 力 量 比 较 强 势 的合 作 企 业 中
,
他 们 的信 息 化
一
随航 母 破 浪 前 行
,
。
每 个 汽 车 厂 商都 像
一
艘巨
。
般会 委 托 给 他 们 本 国 的 l T 企 业
日 本 企 业 与 韩 国企 业
,
或 者 直 接 把他 们 在 国
。型 的航 母供 来自T 业 务三、
。 。
随 着 开 发 项 目越 多
。
,
这 个 IT 提
lT
规模很 大
炸
,
如果你为它注入
一
点创新
,
这个 创 新产 生
供 商就 会 和 该 汽 车 厂 商 绑 的 越 紧
国际汽车产业信息化发展八大趋势
国际汽车产业信息化发展八大趋 势
趋势一 :汽车产业的信 息化
汽车产业的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 、 自动化技术 、 现代管理技术与汽车制造
技 术 结 合 应 用 ,推进 设计 制 造 数 字 化 、
应 、客户保持 、价格定位 、市场预测等
实 际 问题 以提 高 决 策 效 率 . 低 汽 车 降
生产 过程 智能化 和企业 经营 管理信 息
化 .表 现 为 集成 化 、协 同 化 和服 务 化 。
际上趋势和共识是 :产 品制造所形成的 价值份额远远小于售后服务部分所获取 的价值 也就是说服务产业已经逐步成 为汽车行业的主要价值来源。 1 售后服 ()
务市场。 目前 , 国外 汽 车 行业 已进 入 自助
中分离 出来 转交给一个服务部门统一 运作 ,进而使组织扁平化 ( o nin ) D w si zg 或瘦身。 它又是一种管理变革 , 它不是简
单 的集 中 、 集成 和 集约 . 是企 业 发 展战 而
略 、 务 战略 、 织战 略 、 才战 略 、 业 组 人 技
趋势八 :促 进制造 与服务 的融合
户 的长期价值 。大量 的经验证 明, T的 I
技术优势在更加有效地实现客户战略方
面 扮 演 着 极 其 重 要 的角 色 , 也 是 越 来 这
4 中 制 业 息 20 月 8 国 造 信 化 0 年6 1
趋势三 :精益供应链与信息化支撑
国 际产 业行 业 认识 到 在 复杂 的市 场
业务部门分享这些服务 , 以提高效率 降
低成 本 。 又是 一 种新 的组织 架 构 , 它 把一 个组 织 的 非核 心 业 务 从 原来 的组 织体 系
我国将大力发展汽车信息服务产业
应用的第 一个万亿级产业。 据介 绍,北斗系统结合通信 、移动互 联、 智 能语音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 . 可极大增 强汽 车服 务、 汽车管理 、 汽 车安全等 功能 . 使 汽车不再 只是传 统的乘载工具 。而将成 为一种全 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平 台,在未
行业面临的课题 。 其 中, 发展汽车信息服务
产业 .是打造 我国汽车 自主 品牌 的现实需 要。通过 自主创新突破 汽车信息服务产业
一
会议指 出, 从2 0 0 0年我 国开始实施轻 型汽车 国一排放标准开始 展水平 , 提升 自主 品 牌汽车的技术水准和服务 品质 ,为建立 自 主 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促进我 国汽车产业
国二和 国三排放标准 的实施。目前我国
轻型汽 车实施 的是 《 轻型汽 车污染 物排放 眼值及 测量 方法 ( 中国 Ⅲ、Ⅳ 阶段) 》 f G B 1 8 3 5 2 . 3 — 2 0 0 5 ) 中的第 四阶段排放标准。
这 些标 准 的 实施 及 时遏 制 了汽 车污 染 物排
为贯彻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环境保 护 法》 和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大 气污染 防治法》 ,落实 新修订 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等相关法规
政策的精神, 进一步 降低单车污染排放量 ,
8 . 9 %和 9 . 5 %。 虽然微增 长 的态势 已然确
立,可是 国内外上市车企扩 张的冲 动依然
中国汽 车工业 协会有 关负责人表 示 , 未来 1 0年 . 是 我国汽车产 业 由大做强 的战 略关键 期。 挑战 与机遇并存 , 通过汽车信息 化、 智能化等手段赶超 国外先进 品牌 . 是全
示 ,汽车魅力指数在过去十年里提升 了 4 4
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三个方向
广 国主牌 我自品
的 汽 车 尽 管 发 展 很 快 ,但 是 在 传 统 汽 车 市 场 和 国 外 的 汽 车 产 业 相 比 ,在 核 心 竞 争 力 上 仍 然 很 大 的 差距 。
发展 过快 、过猛也 带来很 多问题说 是汽车大国 , 是绝对不能算是强国 。 但 所
比较快的 , 尤其 是很 多 自主品牌企 业 , 但
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 先 目前 的信 息 化 大 多局 限 于 基 本 的设 计 制 造 . 者 是 营 销 这 部 分 , 面 或 在
临 新 问 题 时 .常 常 不 能 适 应 新 的 发 展 要
而 春 节 一 过 . 个 市 场 一 路 狂 奔 。 场 整 市
[ 李世杭 ]
安徽江准汽车集 团有限公司
的火 爆 简直 超 出预 想 。我 们 本来 是 比
较 保 守 的 .在 应 对 金 融 危 机 时 已 经 做
了各 方面 的准备 。结果 到 20 0 9年 ,中
求 。 比 如 我 们 在 传 统 的 技 术 信 息 化 方 面 刚 刚 有所 突破 , 到 新 能 源 就 不 好 使 了 . 碰 因 为 新 能 源 汽 车 在 信 息 化 需 求 方 面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 化 :单 一 的机 械 产 品或 者 机
的 差 距 。例 如 最 近 在 汽 车 行业 里 的 一 大 热点新 能源技 术 的研究上就 存在 误区 。
第 三 ,近 年 来 汽 车 消 费 市 场 发 展 迅 猛 照 目前 的 发 展 来 看 ,我 国 的汽 车 保 有 量 很 快 就 能 达 到 上 亿 辆 后 续 的服 务 市 场 潜 力 巨 大 ,今 后 汽 车 制 造 本 身 利 润 越 来 越 微 薄 而 在 汽 车 的 整 个 生 命 周 期 内 ,通 过 给 客 户 提 供 增 值 服 务 可 以创 造 新 的 价 值 。 为 此 .我 们 要 思 考 ,在 业 务 模 式 发 展 变 化 时 我 们 的 信 息 化 要 怎 么 支 撑 它 7这 确 实 有 很 多课 题 需 要 重 新 认 识 和 思 考 。 我 觉 得 十 二 五 ”需 要 下 工 夫 来 研 究 它 。 当然 传 统 意 义 上 的制 造
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一、汽车的发展史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哦。
1890-1920 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认为汽车的诞生日。
几乎同时,,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也成功研制成一辆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1894年奔驰velo是最早的量产汽车。
1920年-1950年哈利·厄尔时代:德国发明了汽车,美国则把这个行业带入了艺术设计的圣殿,而哈利厄尔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汽车设计大师,对现代汽车的影响不可估量。
1930年-1950年流线型与船型车身。
1940年-1960 年国民车。
1970年-1990年平面直角和多元化。
1990年-present 分裂的时代。
二、世界汽车的发展状况自21世纪以来,世界汽车进入稳步提升阶段。
美国、欧盟、日本3个传统汽车制造中心的发展较为平稳,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的新兴汽车市场发展迅猛。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汽车制造业在2009年产量大幅下降,而中国汽车产业在政策引导下,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21世纪以来,世界汽车产量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图1)。
图2显示,伴随国际经济逐步回暖,2010年上半年世界各国市场均有所升温。
美国、日本、德国等传统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汽车制造国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近几年来,国内汽车产业集群一直在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汽车工业优势集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其形成的原因及其趋势进行分析。
一、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吸引了大批外资并加强了国内汽车整车厂商之间的竞争。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
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以中原地区、华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其中,广东和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最具代表性。
广东省内的汽车产业走向集约化发展,通过对不同环节的细分再细分,不断完善对整个产业链的管控和优化。
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主要是围绕上海、江苏、浙江及其周边省市,目前是全国唯一一个齐全型轿车集群区域。
除此之外,中部地区也十分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比如河南的汽车产业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二、全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1.政策支持加强。
在逐渐透明的中国市场,政策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国家出台有关汽车产业链上游钢铁、有色金属、造车和创新等多个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优势资源集中。
全国各地汽车产业布局的不同,使得各地的产业集群具有各自的特色以及优劣势。
比如,广东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可以从整个贸易链条入手,并协调全国各地的资源。
中部地区的汽车产业则是具有成本优势,这就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3.创新意识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急剧膨胀和竞争的加剧,企业正在逐渐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促进创新。
企业之间也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够更好地后发制人,达到产业集群的目标。
三、汽车产业集群的趋势1.复合型发展。
在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各类企业之间需求和交付渠道的复合型变化、信息化的推进和相互配合以及汽车行业上游和下游的合作都为异构聚合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我国汽车行业信息化的三大发展瓶颈及解决对策
解一
对 策 一
_ = 一
业提供零部件, 参与国际分工 随着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高
速发展 , 同行在数据接 口及数据标 准规范、 协议 等方面的问题 , 以便保证信息全球 沟通 和数据的正确有效转 换。但我 国在这方面缺乏相应标准、 范和咨询 体系的有效 规 支持 。因此,这是我国汽车工业 信息化过程 中必须面对和 必须解决的首要 问题 。
车产品是一种大件耐用消费品, 由上万件零部件组成, 在我
国制造的汽车尤其是轿车很 多零部件是通过全球 采购进 口 的,随着 中国加入 W O T 的临近,将会有更多的零部件产品通 过全球 采购进行, 同时我国汽车 企业也将为 国外 汽车工业企
平 ,达到提高汽车行业整体竞争力的 目的。 1 我国汽车行业信 息化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 11我 国汽车行业信息化起步较晚, . 基础薄弱 。 相对于 国外同行来说, 国汽车工业的信 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还相 当 我 低, 进入2 世纪7 年代后, “ o o 汽车厂商才开始利用各厂商和 集 团 内设 的 专用通信 线路和 商用 V N ( a e Ad d A V lu — e d N to k e w r :附加价值 通信网 ) ,在设计 、开发阶段 ,与一级供 应商 ( 零部件厂商等) 进行CD(optrAddDsg: A Cmue ie ein 设 计图纸 ) 数据交换, 或是进行接发订单 、 下达供货指令等 零 部件 采购 E I( l c r n D t n e c a g :电子商 D E e t o i a a It r h n e c 务 )” 。… 汽车厂商依靠早期建立起来的这一通信 网络进行各种数 据交换, 加快了信息交换的传送速度, 提高 f'务效率, . I k 缩 短 了供货 期,受益颇丰 。 但是,因当时的网络都 是由各公 司自 行设计 的封 闭式 网络 , 而且使用的是各家不同的线路 和 固有系统, 所以厂商问通过这种网络进行交易还存在着很多 不便。例如,当某一供 应商想与多个汽车厂商进行交易时, 该供应商就得同时配备与进行交易的厂商数量相同的通信线 路,而且还要加入不同应用程序所固有的专用线路和商用 VN 多个网络。 A等 上述情况不仅给供应商造成多重线路和多 终端现象,还迫使供应商使用多个不同的网络系统,同时, 也 给供应商增加了人 员和成本方面 的负担 。 在此后的信息化 进程 中更是暴露 出缺乏灵活性 和扩 展性 的缺点,同时, 还阻 碍了公司与公司间的电子商务乃至整个汽车产业的商务发
2023 汽车行业中国车企数字化转型趋势系列:研究之研发数字化篇
降本增效: 降低管理成本、物料成本、验证成本等;提高建模效
率、纠错效率、试验效率等
满足消费 者用数据流的变化和分析能力的提升,缩短研发环节上的决策链
何为研发数字化?
缩短研发周期,实现平台复用,提高虚拟验证能力: 核心在于三 维数模和超级BOM。 做到平台一体化、产品数据管理和小批量、
摘要
3
研发数字化理解 1
4
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研发周期缩短、平台化和虚拟验证能力的 基础上利用数据流动实现研发流程的变革大多数观点认为以虚拟化和数字化的形式代替或辅助传统汽车研发的业务环节 ,实现时间、 成本的节约和质量的提升为数 字化的核心价值。然而, 艾瑞认为,在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和柔性化生产的背景下, 降本增效仅可作为研发数字化的表层 价值看待 ,而其深层价值是利用数字化工具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实现平台的复用和建立虚拟验证能力, 其核心在于三维数 模和超级BOM。三维数模达成可延展、可控制、可追溯、可复现的分析;超级BOM可实现平台一体化、产品数据管理, 在柔性化生产基础上实现适合小批量、个性化生产的组件集合。部分车企可将研发周期从36个月降低至18个月甚至更短 , 开发后期的设计修改减少50%,原型车制造和试验成本减少50% ,投资收益提高50%。而究其根本,研发数字化的核心价 值体现在研发周期缩短、平台复用和软硬件一体化虚拟验证能力的基础上,利用数据缩短决策链,能够围绕用户迅速给与 支持和响应,也有能力按照消费者要求的时间、方式、配置、价格提供消费者期望的车型,是一场革命性的研发流程变革。研发数字化的核心价值
序—百年汽车工业的巨变与沧桑
虽千沟万壑,亦砥砺前行
2
研发数字化本质: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研发周期缩短、平台化和虚拟验证能力的基础上利用数据 流动实现研发流程的变革。整车产品研发类别:包含小改款、年度款、大改款、升级换代和全新构架项目,是以满足用 户需求为根本目的的针对性产品迭代。研发方式理解: 逆向研发是学习和积累的必要手段,正向研发是学成之后产出的结果。协同研发平台: 协同研发平台是研发内部与外部的协同,是敏捷开发机制的共建。是实现上传 下达和部门间实时沟通的数字底座,完成业务间的横向拉通,打开决策者的信息牢笼。虚拟现实: 可减少一次性开发成本,缩短项目周期,以虚拟的方式在现实中获得最优模型,打 破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数字孪生: 利用强大的复现能力大幅度减少物理样机的试验次数,保证产品设计的可追溯性、 系统性和经济性,收敛潜在问题,聚焦软硬在环。云上数据反哺:在多云互通和大算力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后端数据分析反哺研发是大数据造就 的核心价值。数字化前期的注意事项: 1.数字化转型是高层挂帅、自上而下的过程; 2.系统协作失灵导致的 数据孤岛需未雨绸缪; 3.人才是数字化中的珍稀血液和战略资源; 4.数字化是对于流程的再造 和变革; 5.数字化部门的确立是保证全面协同的基石。主要矛盾与建议:数字化供应商或可帮助车企在数字化前期共同进行数据治理, 厘清数据和 流程间的触点 ,共建数字化执行策略,同时在此过程中逐渐弥补自身不足,共同探索数字化 的建设方式。现代起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质量评估和研发验证过程中的深入探索。蔚来汽车: 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研发和运营的闭环。达索系统:建立协作式产品开发环境,加速产品开发全流程。华为: 协同研发云缩短研发周期, 加快新车上市。
我国汽车行业信息化中安全问题思考
1 随着汽车经销商集 团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汽车 )
经 销商经营管理 由各品牌厂家主导逐 步转 变为经销商集团自身 主导 : )汽车经销商集团各 品牌 4 2 s门店独立管理转变为集团
统管,逐 步走上集 团组织机 构管理扁平 化 ;3 )汽车经销商集 团从各种汽车品牌形 象宣传转 向打造统一 的 “ 团服务品牌” 集 。
单 位技 术人 员对 本 单位 的 没备、系统等 进 行维 修 、维护 时, 必须 南本单 位相关技 术人 员现 场全程 监督。计 算机设备 送外
维修,须经有关 部门负责人 批准 ; 严格遵 守计算机设备使 用、
开 机 、关 机 等 安 全 操 作 规 程 和 正 确 的 使 用 方 法 。 屏 蔽 所 有 带
汽 车消费量的崛起 ,汽车企业在渠 道网络布局方面动作频仍。
尽管去 年由于金融 危机 对车市形成 负面影 响,曾一度 出现 经 销商 “ 闭潮 ” 倒 ,但在今 年车市高速增长的环境 中无论是 合资
还是 自主车企纷纷 开启新一轮的扩网潮。 高 速发展 中的中国汽车经 销商集 团公 司在 集团经营 管理
2汽车经销商集团管理及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经 过长期针对 中国汽车行业 企业 的深入 观察调研,发现
汽 车生 产厂家无论是 软硬件 条件还是在信息管理 及安全 意识
等 方 面 应 当 说 已 经 有一 定 的 基 础 ,但 是 在 汽 车 经 销 及 服 务 行
域争夺 的焦点,对 于普 遍使用 网络 信息系统的我国汽车企业 , 必须 有效 地对 自身重要 信息数 据进 行保 护,维护 自身信息 系
2023年汽车行业政策解读
2023年汽车行业政策解读一、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2023年,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不断升温,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也将在未来几年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
根据2023年汽车行业政策,中国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1. 减少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为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政府将继续减少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
这将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更加具有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2. 建设更多充电桩:充电桩的不足一直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政府将加大对充电桩建设的支持力度,预计到2023年,全国范围内的充电桩数量将有显著增加,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3. 提高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支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入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和创新的支持,推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加强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智能驾驶技术一直是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各家车企都在积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2023年,中国政府将加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智能驾驶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具体政策包括:1. 支持智能驾驶技术研究: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智能驾驶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并组织科研力量,加快智能驾驶技术的突破。
2. 完善法规和标准:为确保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政府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更为完善的法规和标准,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和支持。
3. 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将加大对智能驾驶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更多的智能驾驶技术专业人才。
三、推动共享出行发展共享出行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少私人车辆拥有量、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手段。
2023年,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推动共享出行的发展,以增加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节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状态为了对中国汽车行业的信息化状态给出一份“定量”的数字解读,我们特别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调查,通过深入访谈、电话采访以及e-mail交流,成功回收有效样本51份,在某种程度上覆盖了中国主要的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
1.贵企业入世五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成就是什么?当被问及“贵企业入世五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成就是什么”时,54.9%的受访企业选择回答“完成了从基本、简单信息系统向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的成功过渡”,而表示“入世五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成就是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的进程”的企业占到21.5%。
这一结果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入世五年来,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外资企业加紧了在中国布局的力度,全球跨国汽车巨头悉数在华设立了合资企业,国内各省市政府也把汽车产业看作振兴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北京现代、南京名爵等不断创出造车速度的神话,五年以来,进入汽车整车制造业的民营资本也高达百亿元之多,在此期间,很多新车厂纷纷上马,并迅速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的进程。
如,北京现代信息技术科于2002年7~8月间开始筹备。
从一台台计算机开始建起,到2003年1月,包括各个车间、办公室在内的各部分网络设施已经建成联通。
到2003年6、7月份,公司产能达到十万台,之后经过十五万、二十万、三十万几个产能台阶的逐步上升,信息化建设也同步地逐渐完善起来,目前已经上线了50多个子系统,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达到95%以上。
华晨宝马自2005年9月开始启动SAP项目,到2006年4月27日结束,赶在了国家对合资汽车国产化要求的最后期限之前,比常规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
按外方专家的正常项目实施速度,也起码要一年的时间。
而南京名爵2005年6月6日做出参加竞购MG罗孚的决策;7月22日举行签字仪式,随后将所有机器设备全部搬运到南京,重新安装、调试; 2006年6月首批配件出口到欧洲;2007年3月27日,包括MG7系列、MGTF跑车等多款MG名爵新车正式下线。
南京名爵信息部也在最短的时间内,采用了InforERPLN(即原来的BAAN6)作为核心业务系统,搭起起一个符合5年内达到20万辆整车的产销规模,集财务、产品数据管理、采购、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前瞻性的IT框架。
吉利则从2002年开始先后三次启动ERP项目,其计算机中心也随着ERP项目建设的深入进行,变更为挂靠在经营管理办公室的信息系统部,五年来员工人数增长到超过60人,主抓信息化的副总裁张爱群管辖的范围除了信息系统部,还包括人力资源部、经营管理部、综合办公室。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问题的选项中,选择回答“实现了设计信息化”的企业占到56.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于一些汽车市场的后来者,尽快拿出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是一个使企业能够迅速立足,并谋求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
而在中国这个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最有价值,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上,2001年上市的新款轿车还屈指可数,2004年上市的车型就已经达到了45个。
早先如入无人之境、轻松取得了成功的汽车合资企业,对本地研发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加强。
如奇瑞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完成从“抄”到“超”的产品设计战略的转型,奇瑞乘用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顾镭说:本来我们在技术上比美国落后六七年,现在我们一下子就可以赶上好几年,所以计算机辅助工程这个优势,对我们产品开发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奇瑞拥有了自行生产新型发动机的能力,同时也拥有了包括了3个家族、18款性能良好的自己的发动机品牌——ARCTECO。
东方之子、瑞虎、A5、旗云、QQ等车型均在各自细分领域扮演着“标杆先锋”的角色。
奇瑞人现在可以堂堂正正地打着奇瑞的品牌,带着奇瑞LOGO的车,销售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
长安集团则在2004年投资近7500万元,实施汽车工程研究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初步建立了以三维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分析与数字仿真/逆向工程/辅助制造的汽车产品开发平台系统,涉及到新产品开发项目的三维建模、总装布置、工程化设计、电子样车装配检查、性能仿真分析、冲压成型分析、样车试制及夹、模具开发以及生产线建设等数字化产品定义方面。
利用产品设计平台,长安集团的汽车研发从原来的每年3个改进车型设计发展到8个新车型和改进车型的设计,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并实现了全球化协同设计,可与意大利、德国等海外设计中心进行产品24小时不间断的联合开发。
此外,吉利、长城、长丰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也都已经建立起了上千人的技术研究院。
在汽车界,90%的合资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扼杀自主设计、研发力量的元凶,如在桑塔纳3000以前,上海大众的开发都是由德国大众掌握的。
在一次车身设计的研讨会上,一位来自上海大众设计部的工程师告诉笔者,他们科室的设计人员一直在使用高档PC代替专业的图形工作站搞“设计”!当然,在合资企业中,也不乏目光独具的投资者。
如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正在加大力度投资泛亚汽车设计中心的研发设施,除了国内最先进的样车试制车间,还将新建中国第一个应用世界最先进数字开发技术的虚拟开发设施、国内最先进的噪声振动实验室、以及底盘运动与动力学参数测量实验室等,与通用汽车全球标准同步的先进设施。
而我们在调查也发现,“为决策支持提供了依据”的肯定性回答只有43.1%,这一结果说明,很多汽车企业目前对于积累下来的庞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挖掘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大力加强和完善。
在这方面,上海通用又一次处在了领先的地位。
早在2003年,上海通用的SAPISAUTO(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IT总监张新权就开始主导商务智能建设的第一个起步项目——企业报表中心。
在IBM负责了总包、设计、开发和实施后,企业报表中心系统于2004年初成功上线,受到了相关业务部门的欢迎。
2004年初,上海通用的售后索赔质量分析系统选择了IBM实施后台数据仓库部分,而前端应用选用SAS的套装分析软件SW A(SASWarrantyAnalysis)。
经过两家公司的通力合作,系统于2005年初正式上线。
运行仅半年就得到了至少1800万元的收益回报!在这半年时间里,上海通用的保修分析周期在前六个月里就缩短了70%,有效地降低了保修成本,仅常规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时间的缩短,就为上海通用节省了大约900万元人民币。
此外,通过SAS保修分析系统提供的质量问题早期预警功能而在早期被发现的13个新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快速识别和解决,又为上海通用节省了另外约900万元人民币的保修成本。
经过前两个BI项目的成功经验,上海通用继续加大在商务智能领域的投资与建设,启动以EDW(企业数据仓库)命名的项目,重点放在“OneVehicle”(车辆的单一视图)上,同时兼顾需求比较迫切的售后服务商务智能(AI-AftersalesIntelligence),并于2006年底完成第一阶段的实施。
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樊时伟业在接受采访时也告诉笔者,2006年年底,预测到企业未来对BI的需求,奇瑞信息公司想提前做准备,打个半年的时间差,结果今年年初业务部门对BI 的需求马上就提出来了。
今年BI项目将是奇瑞要实施的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2.您觉得贵企业入世五年来信息化建设方面最大的遗憾或者不足是什么?54.9%的受访企业认为是“人才不足”,表明“人才问题”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制约因素。
这一方面说明,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汽车产能15万、30万、40万的快速攀升,很多企业也遇到了从前没有碰到过的越来越棘手的问题。
另一方面,人才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事情,这也反映出中国汽车企业在呼吁有关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等机制方面,需要专业有效的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的急迫需求。
随着企业信息人员的逐渐壮大,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把信息部门的人员进行集中,成立独立的IT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
如一汽集团下属的一汽启明信息有限公司提出“南有宝信,北有启明”的口号,反映了一汽人对这种模式的高度认同。
而长安集团下属信息公司的做法更加市场化。
2006年6月,重庆长安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亨格信息,现在员工已经超过200人,并且成为Oracle 最大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不仅走出了长安集团(该部分业务只占亨格信息的1/4),更依靠自身的优势,把业务扩展到汽车乃至军工等行业。
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缺乏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支持”高居第二,比例达到41.1%,如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信息规划科梁栋科长和系统开发运行科姚志力科长就抱怨说,现在IT 厂商和咨询公司都把注意力放在热火朝天的轿车企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上,很难找到能够帮助他们这样的卡车企业做整体规划和梳理需求的咨询公司和专门针对卡车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中不难看出,在轿车市场的光环下,汽车细分市场还缺乏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对客户需求的关怀。
另外,回答“信息化成本太高”、“大型或较大型软件系统应用没有达到预先期望”、“信息孤岛严重”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3.5%、19.6%和19.6%,说明一些企业对信息化实施前后有一定的心理落差,这一方面有企业自身基础条件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行业咨询顾问的经验水平,以及对管理软件解决方案的先进程度有着更高的期待。
对于“资金短缺”问题,回答“是”的比例很小,只有15.6%,这说明中国汽车企业高层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业务经营的重要性,对于IT新技术敢于引进并尝试应用。
如东风集团、上汽集团等每年都有数亿元的IT相关投入,万向、潍柴(2005年并购第二大零部件集团湘火炬)等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IT相关投资也累计在上亿元规模。
上海通用IT总监张新权在接受采访时还曾经讲过一个细节:“上海通用每年七八月份开始做预算,到八月底第二年的预算要确定。
每个部门申请预算最起码要一个小时,我大概就是十分钟的时间,要做一些沟通,但是每次批准的时间是很短的。
”而广州本田、北京现代等日韩系的合资企业,虽然IT相关投资相对少些,也绝不是“资金短缺”的原因,而是IT投资方向的理解与欧美合资企业不同。
3.您觉得未来五年期间,行业信息化投入的重点方向是什么?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成为获选最多的选项,比例高达52.9%。
这表明大多数汽车企业已经充分体会到:“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句话背后沉甸甸的份量。
也使我们深深地感觉到,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加强,“市场上将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的氛围已经扑面而来。
而上海大众计划物流控制部经理顾正炯总结得最好:汽车企业拼的首先是产品,紧随其后的是拼研发和营销,未来,物流、供应链管理将是企业决胜的关键。
此外,选择“BI”的为41.2%,“MES”的为35.3%,“电子商务平台”的为27.5%,“客户关系管理”的为21.6%,“网络安全”的19.6%,“产供销、ERP”的为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