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4.10管仲列传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史记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0课管仲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春秋第一相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2.思维:理解管鲍的知遇之交及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司马迁理想中的成功人士特点和内心隐求。

3.审美:管仲对鲍叔牙真情告白文字的赏读。

学法点拨《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晏婴两人的合传。

本文节选了管仲部分。

它与其他传记相比较,较为奇特。

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管仲一生中的主要政绩,而是写了他一生的两件事,一是与鲍叔牙的交往,二是治齐的政绩。

材料集中,篇幅较小,结构严谨。

学习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文中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仅要读懂管仲,更要读出管仲背后的鲍叔牙,从而认识二人之间相知相亲的真挚友谊。

认识到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的美德。

要读出司马迁在管仲这个成功人士身上寄托的感情。

2.语言学习既要注意丰富的句式,又要翻译重要语句。

3.文章第2段是重点,文字感人,最好熟读成诵。

诗美晨读无题遇明君一箭恩仇泯[注],交挚友宏图大业展。

合诸侯霸业顶峰成,匡天下百家文化传。

[注] 这句说的是“一箭之仇”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齐国公子纠和小白(纠的弟弟)。

管仲曾射中小白带钩。

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因鲍叔牙的劝告没有杀掉被俘的管仲,反而任以大用。

[赏析] 该诗四句分别概括了管仲人生中四个重要事件及其取得的成就。

注意前两句及后两句内在的因果关系。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故其称.曰: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 桓公实.怒少姬:答案 (1)称量,权衡/称言,主张/赞许,称道 (2)充实/实际上2.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不贤,没有才能。

高中语文 孔子世家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

高中语文 孔子世家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孔子世家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合:会合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C.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欺负,占便宜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解析】游:交际,交往。

【答案】 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故论卑而.易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D.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解析】C项,表并列/表转折。

A项,介词为、替;B项,表被动;D项,代词,他。

【答案】 C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B.通货..积财,富国强兵C.贵轻重..,慎权衡D.岂以为周道衰微..【解析】A项,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B项,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C项,古义:重视经济的发展;今义:重量的大小。

【答案】 D★4.(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管仲既任政相.齐B.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C.贵.轻重,慎权衡D.然孔子小.之【解析】“相”名词作动词,BCD三项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A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B.任政于齐C.管仲囚焉D.管仲既用【解析】状语后置句,ACD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 B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6~9题。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遇:对待B.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合:集合C .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 D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将:扶持 【解析】 B 项,“合”应为“会盟”之意。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语文管仲列传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含答案)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语文管仲列传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含答案)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语文管仲列传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含答案)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颇受业者甚众B.意者吾未知邪C.赐,而志不远矣D.约其文辞而指博【解析】B项,“知”同“智”;C项,“而”同“尔”;D项,“指”同“旨”。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与孔子适周适:到……去B.孔子学鼓琴师襄子鼓:弹奏C.君子亦有穷乎穷:贫穷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担心,忧虑【解析】穷:困厄。

【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祷于尼丘得孔子我于《易》则彬彬矣B.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为人臣者毋以有己C.故吴楚之君自称王故所居堂弟子内D.足,则吾能征之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解析】A项,于:介词,在/介词,对于。

B项,有:通“又”/与现代同义。

C项,故:连词,所以/副词,原来。

D项,均为连词,那么、就。

【答案】D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道不行矣B.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C.乃因史记作《春秋》D.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解析】B项,“怡然”,和悦愉快的样子,古今意义相同。

A项,“不行”,古义:不能实行;今义:不被允许。

C项,“史记”,古义:记载历史的书;今义:指司马迁写的《史记》。

D项,“聪明”,古义:耳聪目明;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答案】B5.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斥乎齐,逐乎宋、卫B.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C.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D.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解析】B项是判断句。

【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完成6~9题。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监二代,郁郁乎文哉郁郁:富有文采的样子B.自卫反鲁,然后乐正乐正:音乐篇章得到整理和规范C.我于《易》则彬彬矣彬彬:文雅的样子D.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没世:终身,一辈子【解析】C项,彬彬:繁盛的样子。

苏教版语文高二-4.10管仲列传翻译素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二-4.10管仲列传翻译素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10课管仲列传翻译素材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鲍叔牙知道他有才能。

管仲家里穷,处境艰难,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经商分利时)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与他友好相处,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不把(这种事)对外说。

后来鲍叔牙追随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而管仲则追随公子纠。

等到小白登位做了国君(即桓公),公子纠死了,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就向国君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施政,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齐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使天下一切天下,管仲之谋也。

得到匡正,这全是管仲的谋划。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管仲说:“我原先不得志时,曾经同鲍叔牙一同经商,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分财分利时经常多分给自己,他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这是因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穷困所致。

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划策,却使他处境更加艰难,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他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运会有不利的时候。

我曾经多次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从政却总是被国君贬斥,他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还是没有遇到时机。

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他不认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为我胆小,知道我是因为家有老母。

公子纠争夺君位失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追随他的召忽为此自杀,我被囚禁而忍受耻辱,鲍叔牙不认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为我无耻,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在天下显扬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而感到耻辱。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管仲施政辅助齐桓公后,凭借小小齐国在海边的条件,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发展贸易,积累财富,使国家富裕军队强大,使执政者与同好恶。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含答案

第10课 管仲列传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故其称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 桓公实怒少姬:2.虚词归纳与⎩⎪⎨⎪⎧ 知与之为取: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子非三闾大夫与:3.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展示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斗争。

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

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自拿出了箭射向小白,但只射中了衣带钩。

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

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

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

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子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

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

苏教版《史记》选读综合检测习题(最新整理)

苏教版《史记》选读综合检测习题(最新整理)

②均之二策
D.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②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6.下面对划横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①公子从车骑,虚左 ②汉欲西归 ③项王乃复引兵向东 ④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⑥左右欲刃相如
⑦宁许以负秦曲 ⑧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综合检测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
A.屏人间语(bìng) 作揖(yī) 狎侮(yā) 佯装(yánɡ)
B.摄敝衣冠(bì)
虚诞(xián) 骁勇(xiāo) 瞋目(chēn)
C.变徵之声(zhǐ) 麾下(huī) 逃遁(dùn) 自刭(jǐnɡ)
C 项羽攻破函谷关后烧毁咸阳秦宫室,所过之处无不残破。项羽的所作所为令秦人大失所望。
D 项羽想凭借“刚”的手段进行征服,但民心是不能用武力征服的,所以百姓并不服从项羽。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桓楚报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译文: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译文:
②直上载公子上坐
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C.①致食客三千人
②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D.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太子逢迎,却行为导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
A.①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C.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传记》教课设计设计《管仲传记》教课设计江阴一中范丽花教课目的及重难点:1.掌握文言现象。

实词,活用,句式,翻译。

2.运用批评性思想解读管仲人物形象。

教课过程:一、导入批评性思想是理性、反省性的思想,其思想质量包含求真、公正、反省、理性、正确、清楚、建设以及详细、深刻、全面地思虑,还要勇敢地怀疑,当心的求证。

今日这堂课我们就用这类思想方式来解读《管仲传记》。

在解读以前要先正确地理解文义。

——翻开教案讲义和课本——.互相发问,抽测2’.学生怀疑.检测4.牢固文本,读一读,看能否全能够完好翻译全文。

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举手怀疑。

10分钟已经达成的同学能够先用忠实性阅读的方法,思虑:——二、理解文本——忠实性阅读“忠实”:忠实理解原意,站在作者的立场,从作者的视角去看问题,理解他的论证因素和结论。

——《批评性思想原理与方法》须注意的信息文本的看法和原由(文本细节)作者、信息根源、发布原地和立场(知人)1文本的背景信息(论世)1/8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传记》教课设计设计问题一:司马迁眼中的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从文本中找出依照。

贤良:第三段:“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翻译)(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发展贸易,聚集钱财,使国兴盛使兵力富强。

)第四段: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衡量。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此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此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此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自己的话表达)(治理政事,擅长转祸为福,把失败变成成功。

重视事情的缓急,谨慎地进行比较。

桓公其实是因为恼恨少姬,南下侵袭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时机,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纳贡包茅。

桓公其实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时机,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

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以后又想违反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成立了信义,所以诸侯都来归附齐国。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附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附答案)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修:修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 管仲列传1.一词多义(1)称⎩⎨⎧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 故其称.曰: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2)实⎩⎨⎧ 仓廪实.而知礼节: 桓公实.怒少姬:2.虚词归纳 与⎩⎪⎨⎪⎧ 知与.之为取: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子非三闾大夫与.:3.古今异义词(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加以归类(只填序号)①九合.诸侯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③管仲既任政相.齐④富.国强.兵⑤贵.轻重⑥管仲因而信.之⑦然孔子小.之⑧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管仲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任政于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岂管仲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财利多自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不以为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齐桓公以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下面的句子(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专题四 第10课 管仲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管仲列传春秋第一相——管仲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不拘一格降人才春秋时期,社会激烈动荡。

周室衰微,诸侯壮大,周王室以血缘宗法维系的系统出现了崩溃趋势。

在严酷的争霸过程中,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在乱世中求得生存纷纷招揽贤才,因此,一些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有才能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的贵贱都得以重用。

管仲就是这样的幸运者。

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抛弃前嫌,任他为齐相,从此他有了用武之地,其政治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现。

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笔触、简约的笔墨,记述了管仲与鲍叔牙交往、任政于齐、辅佐齐桓公称霸等故事,表现了管仲达而念旧、富不忘本的高贵品质,以民为本、务本求实的为政理念和施政才能,以及因势利导、羞于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展现了一位千古贤相的迷人风采。

一、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今义:重量的大小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鄙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古义:小今义:少或不重要7.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古义:时,时候;常,常常今义:常常、经常8.故上下能相亲..也古义:相,互相;亲,亲近今义: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二、一词多义1.游⎩⎪⎨⎪⎧①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动词,交际,交往②二十而南游.江淮(《太史公自序》)动词,游玩③游.目骋怀(《兰亭集序》)动词,放纵2.善⎩⎪⎨⎪⎧①鲍叔终善.遇之 形容词,友好,亲善②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动词,擅长,善于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形容词,美好④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动词,认为好⑤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动词,交好3.将⎩⎪⎨⎪⎧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动词,扶持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名词,带兵的人③君子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副词,将要4.相⎩⎪⎨⎪⎧①管仲既任政相.齐 动词,做丞相②吕公者,好相.人(《高祖世家》)动词,给人看相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名词,丞相5.为⎩⎪⎨⎪⎧①其为.政也 执政处理②善因祸而为.福 动词,成为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动词,是④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介词,向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介词,被6.既⎩⎪⎨⎪⎧①管仲既.用 副词,已经,……以后②肴核既.尽(《赤壁赋》)副词,全、都③七月既.望(《赤壁赋》)副词,……以后7.与⎩⎪⎨⎪⎧①知与.之为取 动词,给予②尝与.鲍叔贾 介词,同,跟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交好,亲附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齐桓公以霸. 霸:称霸(2)名词作状语 ①桓公实北.征山戎 北:向北 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 南:向南 2.动词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管仲因而信.之 信:使……守信用 (2)动词为动用法 召忽死.之 死:为……而死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将顺其美. 美:美好的事 ②匡救其恶.恶:不好的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然孔子小.之 小:以……为小,轻视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羞:以……为羞耻:以……为耻③贵.轻重贵:以……为贵(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富.国强.兵富:使……富强:使……强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管仲列传 》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江阴一中范丽花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掌握文言现象。

实词,活用,句式,翻译。

2.运用批判性思维解读管仲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批判性思维是理性、反思性的思维,其思维品质包括求真、公正、反思、理性、准确、清晰、建设以及具体、深刻、全面地思考,还要大胆地质疑,小心的求证。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用这种思维方式来解读《管仲列传》。

在解读之前要先准确地理解文义。

——打开学案讲义和课本——1.相互提问,抽测2’2.学生质疑3.检测4.巩固文本,读一读,看是否全能够完整翻译全文。

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举手质疑。

10分钟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先用忠实性阅读的方法,思考:——二、理解文本——忠实性阅读“忠实”:忠实理解原意,站在作者的立场,从作者的视角去看问题,理解他的论证要素和结论。

——《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须注意的信息1文本的观点和理由(文本细节)2作者、信息来源、发表原地和立场(知人)3文本的背景信息(论世)问题一:司马迁眼中的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从文本中找出依据。

1.贤能:第三段:“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翻译)(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发展贸易,积聚财帛,使国富强使兵力强盛。

)第四段: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自己的话表达)(治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

重视事情的缓急,慎重地进行比较。

桓公实际上是由于怨恨少姬,南下袭击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

桓公实际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

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

)2.仁慈:“以民为本”第三段:政治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附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管仲列传练习(附答案)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论卑.而易行卑:卑微B.吾尝三战三走.走:逃跑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匡:纠正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长见其笑于大方之家B.鲍叔知其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C.诸侯由是归齐视死忽如归D.上服度则六亲固物换星移几度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以为言鲍叔不以我为贪B.然孔子小之夫晋,何厌之有C.鲍叔知其贤国无主,其能久乎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与虎谋皮4.下列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的词的一项是()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B.岂以为周道衰微C.仓廪实而知礼节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管仲因而信之B.贵轻重,慎权衡C.然孔子小之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6.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岂管仲之谓乎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⑦甚矣,汝之不惠⑧求人可使报秦也⑨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⑩刘备,天下枭雄A.①⑨/②④/③⑤⑦/⑥⑩/⑧B.①③⑤/②④/⑥⑩/⑦/⑧⑨C.①③⑤⑨/②④/⑥⑩/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⑧⑩/⑦/⑨7.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的民本思想的一组是()①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③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D .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以为言 鲍叔不以我为贪B .孔子小之 夫晋,何厌之有C .鲍叔知其贤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D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中语文 六国年表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

高中语文 六国年表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六国年表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傅:辅助B.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淫:荒淫C.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谮:说坏话诬陷别人D.天下未集.,武王有疾集:安定【解析】淫:过分,无节制。

【答案】 B2.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B.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C.无坠天之降葆命D.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解析】A项,“归”同“馈”; B项,“飨”同“享”; C项,“葆”同“宝”。

【答案】 D★3.(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告纣之.罪于天②使管叔、蔡叔傅之.③以旦代王发之.身④子孙骄奢忘之.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⑥发书视之.,信吉⑦子之.鲁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⑨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A.①③/②④⑥⑧⑨/⑤/⑦B.①③/②④⑥⑧/⑤/⑦⑨C.①③⑦/②④⑥⑧/⑤/⑨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解析】①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⑨句中的“之”为代词,并且都是做前面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王朝步.自周,至丰B.至于小大..无怨C.南面倍依以朝.诸侯D.诸侯咸服.宗周【解析】A项,“步”名词作动词,步行;B项,“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民,大臣。

C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答案】 D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告纣之罪于天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C.维长终是图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解析】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开头至“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完成6~9题。

苏教版语文高二管仲列传素材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二管仲列传素材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管仲列传素材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
一、整体感知
选文共五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他们的深挚友情。

前一段交代管仲的字和籍贯;简介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以及鲍叔牙对管仲的深知;叙述二人的从政情况,评述鲍叔牙举荐管仲对齐国、对天下所产生的影响。

后一段记述了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和赞扬。

管仲深情回顾了与鲍叔牙长期交往的情形,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话高度评价鲍叔牙对自己的影响。

第二部分(3~4段):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

前一段侧重写管仲在内政方面的才能,先写其政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再写其执政理念:“与俗同好恶”“顺民心”。

后一段侧重写管仲在处理君臣关系、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方面的才能,先概述其才能,“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然后以管仲因势利导匡正桓公的三次失误为例,略加评述,指出他灵活有节的施政才能是齐国称霸诸侯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管仲的这些才能和措施,才使得齐国君民同欲,上下相亲,诸侯亲服,完成了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第三部分(第5段):是司马迁的赞词。

作者直接评述管仲一生的成就,肯定其“上下相亲”的治国方略。

精心校对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0 管仲列传课后知能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颇受业者甚众B.意者吾未知邪C.赐,而志不远矣D.约其文辞而指博【解析】B项,“知”同“智”;C项,“而”同“尔”;D项,“指”同“旨”。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与孔子适.周适:到……去B.孔子学鼓.琴师襄子鼓:弹奏C.君子亦有穷.乎穷:贫穷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担心,忧虑【解析】穷:困厄。

【答案】 C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祷于.尼丘得孔子我于.《易》则彬彬矣B.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为人臣者毋以有.己C.故.吴楚之君自称王故.所居堂弟子内D.足,则.吾能征之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解析】A项,于:介词,在/介词,对于。

B项,有:通“又”/与现代同义。

C项,故:连词,所以/副词,原来。

D项,均为连词,那么、就。

【答案】 D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道不行..矣B.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C.乃因史记..作《春秋》D.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解析】B项,“怡然”,和悦愉快的样子,古今意义相同。

A项,“不行”,古义:不能实行;今义:不被允许。

C项,“史记”,古义:记载历史的书;今义:指司马迁写的《史记》。

D项,“聪明”,古义:耳聪目明;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答案】 B5.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斥乎齐,逐乎宋、卫B.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C.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D.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解析】B项是判断句。

【答案】 B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完成6~9题。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监二代,郁郁..乎文哉郁郁:富有文采的样子B.自卫反鲁,然后乐正..乐正:音乐篇章得到整理和规范C.我于《易》则彬彬..矣彬彬:文雅的样子D.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没世:终身,一辈子【解析】C项,彬彬:繁盛的样子。

意思是了解、掌握得更多。

【答案】 C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B.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C.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D.弟子盖三千焉.《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解析】A项,以:在/用。

B项,而:表顺承/表转折。

C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

D项,焉:均为语气助词。

【答案】 D8.孔子晚年对古代的一些文化典籍进行了整理,选文中透出了孔子的一些观点,下面各项中全能体现孔子“编书观点”的一项是( )①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②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③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④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⑤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⑥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A.①②④ B.①③⑤C.①③⑥ D.③⑤⑥【解析】①③⑤是观点,②是做法,④是教法,⑥是司马迁的评价。

【答案】 B★9.(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翻译下列句子。

(1)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教学中)弟子没有充分思考,他就不急于开讲,如果未能做到举一反三,他就不急于教新的东西。

(2)到写《春秋》时,该记就记,该删就删,子夏这类人也不能改动一字。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夏,齐大夫黎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①。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定公曰:“诺。

”具左右司马。

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景公曰:“诺。

”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剑拨②鼓噪而至。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靖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

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

”景公曰:“诺。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③三都④。

于是叔孙氏先堕郈。

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

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

费人攻之,弗克。

孔予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

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二子奔齐,遂堕费。

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

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

我将弗堕。

”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 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

②拨(f á):大盾。

③堕:毁坏;拆毁。

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

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邱,称三都。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摄.相事 摄:代理 B .必具.官以从 具:具备,具有 C .为坛位,土阶三等.等:台阶的层级 D .齐有司趋.而进曰 趋:跑,疾走 【解析】 具:配备。

【答案】 B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 齐有司趋而.进曰吾尝终日而.思矣 C.⎩⎪⎨⎪⎧ 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敛赀财以.送其行D.⎩⎪⎨⎪⎧ 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解析】 A 项,前者是副词,将要;后者是连词,表转折。

B 项,均为连词,表修饰;C 项,前者是介词,用;后者是连词,表目的,来。

D 项,前者是副词,于是,便;后者是代词,表领属关系,你的。

【答案】 B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 )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若悼之,则谢以质A.③④⑤ B.①②⑤C.②③⑥ D.①④⑥【解析】①句说的是孔子在鲁国受到重视而被屡次提拔;②句说的是两国君主在夹谷见面的情景;⑥句是齐国有司的话。

【答案】 A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孔子任宰相写起。

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

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

B.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惧怕而省悟,并以退还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

C.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从孔子的建议,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

D.公敛处父认为,如果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险中。

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

【解析】“中都宰”是指中都的地方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宰相”。

【答案】 A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景公心作,麾而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于是(齐)派人出使鲁国,告诉鲁国举办友好的会盟,会盟的地点定在夹谷。

(2)景公心里惭愧,就挥手让乐人下去了。

(3)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

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

【参考译文】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中都的地方官,孔子才到职一年就很有绩效,四方的官吏都效法他。

孔子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又由司空升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和齐国讲和。

到了夏天,齐国的大夫黎对景公说:“鲁国用了孔丘,照情形看,这是会危害齐国的。

”于是(齐)派人出使鲁国,告诉鲁国举办友好的会盟,会盟的地点定在夹谷。

鲁定公准备乘坐车辆友好前往。

这时孔子正好代理宰相的职务,就对定公说:“我听说有非军事方面的活动,必须要配备军事方面的人才,有军事方面的活动,必须要配备非军事方面的人才。

从前凡是诸侯出了自己的国境,一定要让必要的官员随行。

请您也带左司马右司马一道去。

”定公说:“好的。

”于是带了左右司马出发。

定公和齐侯在夹谷相会,夹谷筑了土台,台上备好席位,上台的土阶有三级。

两君就在台前行了相见礼,作揖让了一番才登上台。

双方互相敬酒的仪式完毕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急忙跑过来请示道:“请求开始演奏四方的舞乐。

”景公说:“好的。

”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都出了场,敲打吼叫着表演起来。

孔子见了赶忙跑过来,一步一级地往台上走,最后一级没有跨上,便举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君主是为了讲和而来会盟的,这种夷狄的野蛮舞乐,怎么可以用在这个场合呢!请让管事的官员叫他们下去吧!”管事的官员叫他们退下,他们却不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