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知识讲解 整时的写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知识讲解 整时的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a26b2384868762cbaed582.png)
整时的写法
问题导入你能写出下面几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教材84页例题)
过程讲解
1.识别钟面上的时间
2.整时的写法
整时的写法有两种:中文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第一个钟面上的时间用中文表示,写作8时,用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写时,应在“:”的前面写8,在“:”的后面写“00”,即8:00。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写出其他两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3.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写整时有两种方式,即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误区警示
【误区】图中钟面上的时间是(12时)。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完全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图中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表示6时。
错解改正6
温馨提示
当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时,才是12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823ac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2.png)
教学设计关于时间的认识和学习在小学的前三年基本完成,第一次关于时间的学习是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学习,本次学习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对比认识整时,并在拨一拨、猜一猜等活动中认识钟表。
第二次关于时间的学习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本次学习主要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
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第三次学习是在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时、分、秒”,本次学习是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体验时间的长短,以及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四次学习是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本次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内容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钟表在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部分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是呈螺旋上升的,从直观、具体逐步到抽象,知识的难度由易到难,从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到最后的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2)横观教材:本节课是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对钟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的外部结构,能正确地区分时针和分针,能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正确地判断整时,知道时间有两种表达方式,会用两种方式进行表达。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概括的能力,渗透学生时间观念,为后面继续学习时间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认识钟表》这一课学生在生活中都有了哪些经验呢?他们对钟表的认识又在哪里呢?我对全班28人进行了前测,题目如下:1.关于钟表你都知道什么?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测试卷加解析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测试卷加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1b6d6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f.png)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题, 共16分)1.下图中, 钟面上显示的时刻是()。
A.6时B.12时C.12时半2.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在整点重合时, 显示的时刻是()。
A.3时B.6时C.12时3.分针转一圈, 时间()是1小时。
A.一定B.可能C.不确定4.中国古代计时工具中的日晷是利用()计时。
A.水滴B.沙漏C.太阳照射的影子5.早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 小敏就起床跑步, 这时的时间可能是几时?()A.3:00B.6:00C.12:006.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
A.9:55B.8:55C.10:447.11时再过1小时是()。
A.10时B.11时过了一点儿C.12时8.8时上课, 两个钟面的时间代表着小兰和小明到达教室门口的时间, ()迟到了。
A.小兰B.小明C.小兰和小明二.判断题(共8题, 共16分)1.上午8:10上课, 小明8:20赶到学校, 他没有迟到。
()2.分针和时针重合的时候是12点。
()3.时针走1圈, 分针要走12圈。
()4.钟面上的时刻是10时过一点儿。
()5.12时整时, 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6.12时整, 时针和分针重合。
()7.下面的小动物读得对不对?()7时8.快12时了。
( )三.填空题(共8题, 共21分)1.9时再过3时是( )时。
2.根据钟面时间, 填一填:3.当分针和时针都指向12的时候,是()时。
4.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5.认一认, 写一写。
6.看钟面写时间。
( ) ( ) ( )7.钟面上有()个大格, ()个小格。
分针走1小格是()分, 走1格是()分。
时针走1大格是()时。
8.写出钟面上是几时。
四.作图题(共5题, 共24分)1.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
2.看钟面写时刻。
3.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
4.我会画漏掉的时针或分针。
5.你能给下面的钟面画上分针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A4.C5.B6.B7.C8.A二.判断题1.×2.×3.√4.√5.√6.√7.√8.×三.填空题1.122.12: 00;1:003.124.6: 00;10: 005.如图:6.9: 00;2: 00;12: 007.12;60;1;5;18.6;5;12四.作图题1.如图:2.6;5;10;4点半;1时半;8时半3.如图:4.如图:5.如图:。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优秀8篇)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ca934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e.png)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优秀8篇)认识钟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钟面并学会认读整时。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钟、每个学生一张纸、课件。
教学过程:1、猜谜导入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
嘀嗒嘀嗒响,催人早早起。
(打一日用品)师:大家猜一猜,他是什么?(时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出示课题:认识钟表)2、新授课1、认识钟面①出示两个钟面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时针、分针)②让学生用发的纸制作钟面小结:钟面有时针、分针、12个大格、12个数字。
2、认识整时⑴出示主题图提问:小红在做什么?她几时起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学生回答)⑴出示3个钟面:8时、3时、6时提问:下面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认识?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告诉大家?现在开始(学生讨论后,汇报)总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⑴巩固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
a.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
b.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
c.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3、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⑴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写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些“时”字就可以了。
⑴介绍用数字表示的写法圆点后面两个0,前面是几就是几时(提醒学生冒号写在数字的右下角)⑴师拨钟,让学生用两种写法来表示(集体点评)三、巩固练习1、下面是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提问:请大家看图说一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有两种表示方法写在书上(学生写完后,集体讲评)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时间,写出过小时后是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过1小时”的含义(学生先做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了。
小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764736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c.png)
【导语】在现实的⽣活中,我们⽆时⽆刻不与数学打交道,如⽣活上购买的“柴、⽶、油、盐、醋、菜、酱”以及驾车的⾥程、房屋的建造等等,总是离不开数学。
从这些例⼦看,学习数学是⾮常有必要的,是⾮常重要的。
所以,数学知识是值得每个⼈学习的。
不但要学好,⽽且还要学精。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认识钟表》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年级《认识钟表》教案 教学⽬标: 1、使学⽣知道钟⾯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格。
2、结合学⽣的⽣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初步建⽴时间观念,培养学⽣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准备 主题图、⼤钟⾯、⼩钟⾯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新课 1、谈话引⼊ 2、指导看图 师:⼩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个早睡早起的好孩⼦。
我们也要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呢? 师:钟表在⽣活中经常⽤到,它的本领可⼤了,今天,我们就⼀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探究新课 1、认识钟⾯ (1)看⼀看,⽐⼀⽐。
A、观察钟⾯ 师:引导学⽣拿出学具钟⾯,仔细观察钟⾯上都有什么? B、⽐⼀⽐ ⽣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C、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仔细观察。
师⼩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
(结合钟⾯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师结合学⽣的回答,让学⽣认识分针时针。
(演⽰并讲解) D、指⼀指,认⼀认 师指给学⽣认时针和分针。
同桌互相指认。
E、说⼀说 师课件出⽰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在⾛)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钟⾯上的针是按怎样的⽅向转的?(⽣思考) 师:(⼩结)像这样的⽅向叫做顺时针⽅向。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d5d2c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f.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钟表,学会读取小时和分钟,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
本章节内容较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对时间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时间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时间概念还不够熟悉,但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直观的的教具和生动的教学手段,能够较好地掌握钟表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钟表,学会读取小时和分钟,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钟表,学会读取小时和分钟。
2.难点: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读取时间。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表模型、电子钟、挂图、PPT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钟表模型,以便于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入钟表的认识这一主题。
可以用一个有趣的谜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什么东西,有针有圈,跑得快?”让学生猜测,然后引出钟表的认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钟表模型、电子钟、挂图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钟表的内外圈、时针、分针、秒针等基本结构。
同时,讲解钟表的读法,例如:“12个数字,一圈走完,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人一个钟表模型,按照教师给出的时间,手动调整钟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认识和调整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时间的例子,让学生上台演示如何认识和调整这些时间。
同时,教师可以出一些时间的题目,让学生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1《认识钟表--认识整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1《认识钟表--认识整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59814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a.png)
1. 钟表的认识
题型:请根据钟表的图片,指出整时。
答案:
- 1时:时针指向1,分针指向12。
- 2时:时针指向2,分针指向12。
- 3时: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
- 4时:时针指向4,分针指向12。
- 5时:时针指向5,分针指向12。
- 6时: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 7时: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认识钟表--认识整时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认识钟表--认识整时的教学目标和认识钟表--认识整时的重难点。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认识钟表--认识整时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内容,强调认识钟表--认识整时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认识钟表--认识整时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认识钟表--认识整时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认识时间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1. 知识基础: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钟表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指出简单的整时,但他们对钟表的构成和整时的概念理解不够系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加深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907ed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c.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钟表表面的内容,学会在钟表上观看时间,学会用两种方法表示当前的整时,完成对钟表的学习。
1.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并且结合教学的内容,产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对问题的主动有效探索分析。
2.让学生在钟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行为,合理的安排自身的时间,能够结合时间表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3.利用教学的内容关联日常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可以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之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完成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重点:掌握钟表的看整时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在学习完成之后,掌握如何利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教学准备:课件、钟表表面教学过程:课前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钟表吗?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东西,大家也都习惯使用钟表来表示现在的时间,但是钟表本身有着长短不一的三根指针,这些指针大家知道有什么作用吗,为什么钟表能够表示现在的时间,大家观察以下老师手里的钟表,互相讨论一下前面的问题。
1.初步知识探究1.正式认识钟表教师让学生成立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对表盘之中的所有元素以及特点进行总结,这种方式的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地知识内容的掌握,有效完成对知识的分析和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非常快的掌握知识的内容,而且由于知识是学生自己进行发掘以及思考得出的,因此会极大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实现对内容的掌握。
教师提示:表盘一般是什么形状的,其中有多少个数字,这些数字分别为多少,在表盘之中有几根针,分别特点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其中的特点,用这些特点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内容的掌握,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27877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2.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学会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钟面的认识、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规律、时间的读取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钟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多局限于直观的感受,对钟表的内部结构和时间的读取方法还不够了解。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钟表,掌握时间的读取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钟表的各个部分,了解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规律,学会正确读取时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钟表各部分的名称,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规律,时间的读取方法。
2.难点:理解时针和分针的移动规律,学会正确读取时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钟表,掌握时间的读取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表模型、电子钟、挂图、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钟表模型,以便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起床、上学、吃饭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他们对钟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钟表的各个部分,如时针、分针、秒针等,并讲解它们的移动规律。
同时,展示电子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间的流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一人操作钟表模型,另一人观察并正确读取时间。
相互交换角色,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操作和正确读取时间。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时间填空题,让学生在卡片上填写正确的时间。
完成后,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完成得最快、最准确。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42c8864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5.png)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黑板、多媒体设备、电子钟、钟表模型、挂图、卡片等。
2. 课程平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方案等。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对教学方法、策略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制作钟表模型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程度,给予了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最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课堂纪律和秩序的管理,通过设置明确的课堂规则和奖惩制度,保持了课堂的和谐氛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钟表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2. 教学难点:
(1)钟面的认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钟面的认识可能存在困难。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钟面的构成。
(2)整时和近似时刻的判断。学生可能对整时和近似时刻的判断方法不够理解,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答案:2时、3时30分、5时、6时15分、8时、9时45分。
4. 请学生设计一个钟表模型,展示钟面的数字、指针等元素。
答案:学生可以手工制作一个钟表模型,用纸和笔绘制钟面的数字和指针,或者使用电子工具制作一个动态的钟表动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8b423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2.png)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通用10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钟面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A. 学生自主学习B. 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C. 小组汇报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
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时针分针2、认识整时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
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优秀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29d1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5.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优秀教案第【1】篇〗游戏目的: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游戏场景:此游戏是针对数学启蒙、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需要控制好课堂纪律,在老师的配合下完成游戏。
游戏时间:6分钟左右。
游戏难度:较高适合年级:一年级、幼小衔接、数学启蒙本游戏适用于教完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的课中。
游戏准备:须有较大的场地,数字头饰,时针、分针的头饰。
全班游戏过程:1、师:小朋友,今天时光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是一面特殊的大钟,在哪里呢?让我们请出钟面上的12个数字小精灵。
12名学生分别代表钟面上的12个数字,戴上数字头饰,按顺序在教室内站成一个大圈(教师事先在教室的地板上画好12个小圆点作为记号。
师:再请出时针和分针。
两名学生代表时针和分针,戴上相应的头饰,站到数字12的前面。
表示现在两根针重合,时间是0时。
时针分针分别作自我介绍。
2、师:小朋友,你们听,时光老人的脚步近了。
滴答滴答,我们一起数,滴答滴答.这时“时针”和“分针”开始有节奏地走动。
3、在学生有节奏的滴答声中,“分针”和“时针”一起停止。
钟面上的数字小精灵齐问:几时了?我们该干什么了?学生齐答。
时针分针继续走,在某一时刻停下,再问再答。
可选择一天中的以下几个时刻停一停:6时半:起床7时:上学7时半:早锻炼8时:上课11时:吃中饭12时半:上课15时半:放学17时半:吃晚饭18时:看少儿节目19时:学习20时半:睡觉。
4、教师作课堂小结:小朋友,我们的一天过得是多么紧张而又丰富呀!当然,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时间才不会舍弃你,让我们握紧时间的手,和时间成为好朋友。
下面请你说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在“钟面”上来拨一拨。
游戏提示: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玩,四十分钟内易疲劳,注意力易分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18602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0.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钟表时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钟表的基本知识,为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时间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多局限于口头表达,对钟表的认知还不够系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读钟表,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并能正确写出手表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钟表,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学会正确读写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时间间隔的概念,学会计算时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时间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观察实物钟表,了解钟表的构造,尝试读写时间。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总结钟表的读写规律。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时间间隔的概念。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时间间隔——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2.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钟表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28775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66.png)
【导语】《认识钟表》是⼈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册上册第⼋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对整时的认识,是学⽣建⽴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 “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使学⽣结合⽣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的观察能⼒。
3.使学⽣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每⼈⼀个实物钟表、每⼈⼀张作息表、⼀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 问题导⼊ 1.(在这⼀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的问题,⼀步⼀步地引导学⽣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了解了学⽣的知识基础,还为后⾯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的表现*。
)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桌上有⼀个我们⽣活中的⼩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回答。
[以问题引⼊,直接明了。
⽤设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的表现欲。
课前,我们对学⽣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进⾏了调查,发现⼤部分学⽣认识整时,⼀部分学⽣认识半时。
通过动⼿拨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给学⽣⼀个展⽰⾃⼰的机会,使学⽣⾃然地应⽤已有的知识经验。
当然,也有个别学⽣不认识时刻,所以拨不出来,但他们也会对知识感兴趣,认真地看其他⼈拨。
] 2.结合学⽣经验,让学⽣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动⼿拨⼀个⾃⼰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朋友可以看看别的⼩朋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拿着⾃⼰的钟表到投影上展⽰。
(让每个学⽣把⾃⼰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家。
)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拨出整时。
b.拨出半时。
c.拨出⼏时⼏分。
认识整时 1.结合学⽣拨出的整时刻,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语⾔:“⼩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点说成⼏时,谁能再说⼀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时呀?”让学⽣⽤“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认识钟表》说课稿15篇
![《认识钟表》说课稿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c37f4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2.png)
《认识钟表》说课稿15篇《认识钟表》说课稿1一.说教材:《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说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
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课件PPT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ca54d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6.png)
9 9 00
12 12 00
学以致用
2. 画时针。
4时
6时
8时
学以致用
3. 在5:00的下面画√。
√
学以致用
课件PPT
4、写出下面钟表面1小时后的时刻。
9:00 9时
7:00 7时
3:00 3时
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哪 些知识?
时刻有两种 表示方法。
1.钟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2. 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探索新知
12 11 10 9
8 76
1 2 3
4 5
课件PPT
12: 00
12时
探索新知
12 11 10 9
8 76
1 2 3
4 5
4 :00 4时
探索新知
1:00 1时
12 11 10 9
8 7 6
1 2 3
4 5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典题精讲
1. 连线。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 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 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教学分析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点击添加内容 点击添加内容
点击添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认识钟表
新知识点
1.认识钟面和电子表。
2.认读整时。
教学要求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第84页的情景图。
可引导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你会看钟表吗?之后分两步教学:第一步认识钟面,要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什么?[有1~12转圈排列的数字,有长针(分针)、短针(时针);要明确时针、分针都是按数字1~12的排序进行运转的,时针慢,分针快]第二步认识整时的时间。
要明确: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并说明电子表整时的表示法。
此外,要让学生多操作,可进行拨针练习,画针练习,加强对整时的认识,并结合教材第85页图使学生明白时针一天转两圈。
2.关于练习十九。
第3题,老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对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20以内数的顺序来想。
第4题,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周末,说一说,培养时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第2题和第7题是游戏题,可在课上进行,也可在课余进行。
第6题,引导学生明白“快几时了”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地方;“几时过一点儿”分针和时针又分别指向什么地方。
课时安排
认识钟表……………………………………………………………………………1课时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
教材第84、第8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教具学具
实物钟,电子表,视频投影,钟表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每天早晨,你们几时起床?你们自己会看时间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出示实物钟。
(1)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长针、短针、数字)
(2)明确: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3)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哪些数字,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有1~12的数字,它们是按从小到大转圈排列的)
(4)可引导说出长针、短针都是按数字的排序运转的。
2.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①图中都有什么,小女孩儿是几时起床的?(7时)
②你怎样看出来是7时的?(小组讨论)
a.从墙上的挂钟可以看出来。
(学生说方法,大致对即可)
老师归纳: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b.从床头柜上的电子表可以看出来。
(学生说方法)
老师归纳:原来电子表是这样表示7时的,冒号前边写7,后边写两个0。
(2)出示8时的钟面模型,请学生试认,并试写电子表表示8时的方法。
(3)拨时间。
①小组拨3时,并说方法。
②自己拨6时,互相判断。
(4)归纳认整时的方法。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三课堂作业新设及
1.练习十九的第1题。
2.练习十九的第3题。
3. 练习十九的第5题。
4.练习十九的第8题。
四思维训练
1. 教材第85页的内容。
(1)说出时间。
(2)写出时间。
(3)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
(4)一天中有几个7时?几个8时?……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2. 6时再过几时是12时?3时和9时的钟面哪儿不同?
3.画时针。
6:00 12:00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 4:00 10:00 6:00 12:00
3.第一个不对应改为6:00 第二个对
4. 1 12
思维训练
1.略
2. 6 时针所指的位置不同
3.略
教材习题
练习十九
2.略
4.略
6. 快12时了8时过一点儿
7.略
板书设计
认识整时
钟面的认识:在钟面上,有12个数字。
有两根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整时: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课后反思
1.尊重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乐“说”。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始终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钟表外部结构认识、时刻的认读写,总是让学生先谈
自己知道的,再针对学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探索。
即便是学生不解的地方,也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用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的语言帮助其他学生。
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
2.尊重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敢“动”。
整节课,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学习。
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四人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第84页设计了一幅“母亲叫孩子起床”的情景图,帮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
学生每天都会经历妈妈叫自己起床的过程,一看到这幅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境。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会很自然地去认识钟表并感受那时是早晨7时。
教材第84页下半部,将钟面与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整时。
教材第85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举出一天中的六个时刻所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整时,会读写整时,并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
课堂设计说明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时间。
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调查一下自己身边的父母、叔叔、阿姨的上下班时间,然后在课上说一说,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时间。
在教学第85页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与图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典型颗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闹钟报时间。
问:这是什么声音?它在做什么?你想认识它吗?
谈话:小闹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它。
2.揭示课题。
板书: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认识钟面
1.学生自己观察钟面,把自己看到的说给同桌听。
2.提问:谁知道钟面上的这两根针叫什么名字?它们长得一样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钟面,对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时针和分针的特征】
明确:时针、分针。
3.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指出时针和分针。
4.演示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学生在学具上模仿操作。
【设计意图:明确表针转动的方向,为操作钟表打基础】
三、认识整时的两种表示法
1.闹钟再次报时(7时),问:钟面上是几时?
老师讲解:正确的书面用语叫时刻,钟面上的时刻是7时。
板书:7时(学生齐读)
2.在不同的模型钟面上拨出8时、6时、3时。
3.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分针和时针的特点。
4.学生汇报:明确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整时,钟面上时针分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5.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最强。
(1)老师拨时针和分针,学生说时刻。
(2)老师说时刻,学生拨时针和分针。
6.板书:7:00,提问:你见过这种时刻的写法吗?在哪里见过?
明确: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7.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两种表示法。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85页的第一幅图,问:在做什么?几点了?你能把这个时刻写出来吗?有几种写法呢?
指名让学生板演。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其他几幅图的时刻,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4.问:他一天的安排合理吗?和朋友说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进行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五、全课小结
老师谈话:这节课,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朋友——钟表,你都了解了什么呢?讲给同学和老师听一听好吗?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钟表?
六、布置作业
请你当个设计家,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钟表,涂上颜色,并在下面写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