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液化验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乳化液、泵操作规程

乳化液、泵操作规程

乳化液、泵操作规程一、前言乳化液是一种由液体和乳化剂组成的混合物,在许多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化工、食品、制药等。

泵是将液体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的机械设备,在乳化液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乳化液的质量和安全,以及泵的正常运行,制定一套乳化液、泵操作规程非常必要。

二、操作前准备1. 熟悉乳化液的成分及规格,了解乳化液的生产和使用要求。

2. 确定乳化液的使用目的和用量,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3. 检查泵的工作状态,确保泵的正常运行。

三、操作步骤1. 启动泵前,检查泵的供电情况,确保电源稳定,并检查泵的开关和阀门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

注意操作时要戴好手套和防护眼镜。

2. 打开泵的进水阀和排水阀,检查泵的进水和排水是否顺畅,确保泵的工作环境清洁。

3. 检查乳化液的储存容器,确认液位在适当位置,并检查容器的密封性。

4. 将乳化液的输送管连接到泵的进口,并将出口管连接到需要使用乳化液的设备或容器。

5. 调整泵的运行参数,包括泵的转速和压力,以及乳化液的流量和颗粒大小等。

6. 启动泵,观察泵的运行状况,检查泵的噪音和振动是否正常,以及泵的温度是否适宜。

7. 注意观察乳化液的运行情况,包括乳化液的流速和颗粒分布等指标,确保乳化液的质量符合要求。

8. 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调整泵的运行状态,以适应乳化液的使用要求。

9. 操作完成后,关闭泵的电源和阀门,断开输送管。

清洗乳化液的储存容器和泵的进口和出口等关键部位。

10. 对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持泵的性能和寿命。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授权,熟悉乳化液和泵的操作规程。

2.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个人安全,穿戴防护服和防护装备。

3.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防止乳化液的泄漏和污染。

4. 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处理泵的故障和异常情况,确保乳化液的连续供应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5. 注意乳化液和泵的储存和维护,防止乳化液变质和泵损坏。

五、总结乳化液、泵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乳化液质量和泵的运行效率,降低事故风险和生产成本。

乳化液化验操作规程

乳化液化验操作规程

乳化液化验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轧机机组所使用乳化液的化验操作要点。

具体分析项目有:PH、皂化值、酸值、油含量、ESI(稳定系数)、灰份、铁份、氯离子含量。

1.2本规程适用于水处理化验室化验分析。

2术语:2.1 皂化值:油脂在碱存在下水解,水解产生的高级脂肪酸与碱作用生成脂肪酸盐,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过程叫做皂化。

皂化1g油脂所需要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叫做该油脂的皂化值。

2.2 ESI(稳定系数):系指乳化液充分摇匀后一定的体积所含的油量与静止一段时间后分液时下部相同体积液体所含的油量的比值。

3操作规程:3.1 PH的测定方法3.1.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液中PH的测定。

3.1.2方法概要:于试样中插入玻璃电极及参比电极,根据两电极间的电位差求得试样PH值。

3.1.3试剂3.1.3.1标准溶液PH6.85(混合磷酸盐)3.1.3.2标准溶液PH4.01(邻苯二甲酸氢钾)3.1.3.3标准溶液PH9.18(硼砂)3.1.4仪器3.1.4.1 PHS-3C型酸度计:量程1-14 ,精度0.013.1.4.2小型电磁搅拌器3.1.4.3水银温度计:量程0-100℃,精度0.1℃3.1.4.4烧杯:100ml3.1.5取样量:取试样160ml分两次用100ml烧杯测定,现取现测。

3.1.6操作步骤3.1.6.1根据仪器说明书对PH计进行校正。

3.1.6.2乳化液的测定:先用试样将烧杯(100ml)洗2-3次,再往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试样,加入一粒搅拌子,将用水洗净滤纸擦干的电极插入试样中,按下“测量”开关,开动搅拌器搅拌一分钟,停止搅拌,待PH计的指针稳定后,读取PH值。

在重复测定一次。

3.1.7报告:取两次测定读数的平均值作为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2皂化值3.2.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液中皂化值的测定3.2.2方法概要:乳化液以氯化钠破乳分解后,用丁酮萃取油份,蒸发除去丁酮,按GB8021─87石化产品皂化值测定法,测定皂化值。

乳化液检化验规程

乳化液检化验规程

冷轧乳化液检化验操作规程NBDG—7.5—30 1.目的:为加强乳化液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应对乳化液实施正确的使用和检化验,以达到有效的控制生产。

2.职责:化验员应根据要求每日将生产使用的乳化液进行化验,并将化验结果送至操作人员手中,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各生产工段长应按化验结果进行调整乳化液,以达到控制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对每批新进的乳化液(轧制油)均应做取样化验,看是否达到指标要求,如果与指标不同,应立即通知采购人员进行退货处理。

3.乳化液取样过程3.1取样点:取样的目的是获得加入轧机喷雾器的乳化液中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理想的取样点是在轧机喷雾器进料线处或喷出的取样点进行取样。

乳化液的喷射时间要在30分钟以上,否则乳化液的取样是不具有代表性的。

3.2取样量:将两次取样样品约750ml放在一个1L的塑料容器中。

在盛放样品前将塑料容器彻底冲洗干净以避免造成污染。

3.3样品处理:3.3.1向一份样品中加入5~10滴915添加剂,用力振荡。

从而使乳化液均匀分布,并清洁粘附在容器壁上的油类物质。

振荡后的样品即可用于含油量和含铁量的测试。

3.3.2将第二份样品振荡,取约200ml倒入分液漏斗,静置,直至分散油体分离、浮于上层。

分层后的下层液可用于PH值、电导率以及氯化物测试。

3.3.3可将剩余样品倒入烧杯,加入盐以分离油液,然后进行Sap(皂化值)的测试。

4.乳化液检验方法4.1总油含量测试步骤:4.1.1遵照取样3中的指定方法抽取轧制中的乳化液样品;4.1.2向乳化液样品中加入2~5滴Rollshield 915添加剂,加盖后用力振荡以去除粘附在取样容器壁上的油滴。

这样可以稳定的形成乳剂/分散层,以确保所取样品均质且代表性并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4.1.3用量筒和漏斗量取50ml稳定的乳化液样品移入Cassia 量瓶;4.1.4用量筒和漏量取15±2ml浓盐酸,加入盛有乳化液样品的Cassia 量瓶。

乳化液、泵操作规程

乳化液、泵操作规程

乳化液、泵操作规程一、乳化液操作规程:1. 乳化液的配制- 准备所需原料:乳化剂、溶剂、助剂。

- 将所需量的溶剂倒入容器中。

- 将乳化剂逐步加入溶剂中,同时用搅拌器将两者充分混合。

- 根据实际需要,适量添加助剂,继续搅拌混合。

- 检查乳化液的质量,确保无明显不均匀,尤其是无明显沉淀物。

- 将乳化液装入适当的容器中,密封保存或用于下一步操作。

2. 乳化液的质量控制- 在配制乳化液前,检查所用原料的质量是否合格。

- 检查混合过程中是否有明显异常,如乳化剂未充分溶解、助剂过量等。

- 对最终制得的乳化液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粘度、PH值、稳定性等指标。

- 如发现质量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淘汰不合格产品。

3. 乳化液的使用- 在使用乳化液前,需先摇匀或搅拌均匀,确保乳化液各组分的均一性。

- 根据需要,将乳化液倒入使用容器中,注意避免外界物质的污染。

- 在操作过程中,及时确保乳化液的密封性,防止揮发或受到外界污染。

- 操作完成后,将未使用完的乳化液密封保存,防止失效或变质。

4. 乳化液的清洁与保养- 使用乳化液的容器和工具需要及时清洗,以防残留物影响下次操作。

- 定期检查乳化液的质量和保存状态,如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

- 如乳化液存放时间过长或受到外界污染,应予以淘汰并更新。

二、泵操作规程:1. 泵的准备与设置- 检查泵体、管道等设备是否完好,如有破损或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 准备所需原料,确保充足并符合使用要求。

-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泵的工作参数,如流量、压力等。

2. 泵的启动与停止- 打开泵体的进、出口阀门,确保泵体与管道之间的通道畅通。

- 启动泵的电源,按照操作面板上的启动指示进行操作。

- 监测泵的工作状态,确保无异常声音、振动或泄漏现象。

- 在需要停止泵的情况下,先关闭进、出口阀门,再切断电源。

3. 泵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泵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

- 检查泵的润滑油或润滑脂的使用情况,如需更换应按规定进行。

乳化液稳定测定仪操作规程

乳化液稳定测定仪操作规程

乳化液稳定测定仪操作规程1、接通电源开关,先按复位健后转为“主菜单”面。

先将空量筒放入量筒架上固定好,将光标移动至“手动操作”项,光标移动该项目时按“确认”键,屏幕进入该页面。

搅拌电机在生起的状态下,用“电机搅拌”项,观察搅拌浆是否虚线现象,如果有虚线现象,把搅拌杆调整方向直到无虚线务止。

2、先用铬酸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清洗量筒至水呈中性,量筒壁不挂水珠止。

在室温下向干净的量筒慢慢倒入40ml蒸馏水,然后倒入试样40ml,至80ml刻度处。

将量筒放入水浴中,再将搅拌叶片放入量筒内,用顶丝固定。

在主菜单中设定温度,按“确认”键到首页控制温度。

到温度后静置约10分钟,使量筒内的油水温度与浴温一致。

3、进入油样测定页后,可根据选择的油样试样,注意只有等一组油样搅拌完成后,方能对下一组油样按“确认”键,进行下一组的搅拌试验,可三组同时计时。

4、开始做第一组,只要将光标移动到第一行“确认”处,按“确认”键,此时悬浮臂自动降到先放在你确认的哪一组试管中,搅拌器自动开始搅拌,搅拌5分钟后提起搅拌叶片。

仪器自动开始静止计时,此后5分钟进行一次音响和汉字提示,提醒操作人员观察油样变化,记录油、水、乳化层体积的毫升数。

如果搅拌后静止1小时以内,乳化层等于或小于3ml,则记录此时各层的毫升数,报出实验结果。

如果搅拌后静止1小时以后,乳化层仍大于3ml,则记录此时各层的毫升数,报出试验结果。

安全及操作注意事项1、玻璃缸内未注入恒温液体时,不得通电。

2、面板为液晶显示器,不能用硬物磕碰。

3、仪器在使用前,必须可靠接地。

4、转换试管后应该确认定位准确无误,开始试验,以免打坏试管。

5、仪器不允许在潮湿、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存放或使用。

仪器使用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需在光线稳定的地方试验。

7、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升降臂有故障应立即按复位按钮,检查仪器传动系统,防止仪器损坏。

8、电源必须做好良好接地。

乳化液检测方法(沧州华润)

乳化液检测方法(沧州华润)

乳化液检测方法汇编内部使用沧州华润化工有限公司——化验室2016年9月技术服务部:朱召电导率器具:电导率仪,100ml量筒,150ml烧杯辅助溶液:蒸馏水操作方法:1、打开开关用蒸馏水清洗机头,再放入乳化液,WS开头然后乘以1000US直接读数2、完毕后,清洗机头,拔下电源稳定系数ESI测定器具:600ml烧杯,500ml分液漏斗,100ml测醛瓶,恒温箱,分液漏斗支架,玻璃吸管,10ml移液管,洗耳球辅助溶液:蒸馏水,浓盐酸(36%~38%)操作方法:1、取300克乳化液倒入500ml分液漏斗中,将分液漏斗置于漏斗架上静置2小时2、在1#,2#测醛瓶中分别加入10ml浓盐酸3、从分液漏斗中放出45ml乳化液于1#测醛瓶中,继续缓慢放出190ml乳化液弃去4、将分液漏斗中的乳化液用力摇匀,立即放出45ml乳化液于2#测醛瓶中然后加入蒸馏水至零刻度5、将测醛瓶放入95±3℃的烘箱内放置2小时,直至油水分离6、取出测醛瓶冷却至室温,读取1#,2#测醛瓶中上层油层的体积V1,V2。

7、计算:ESI=V1/V2乳化液PH值测定器具:电子PH计,150ml烧杯,100ml量筒,千分之一天平操作方法:1、打开电子PH计,用100ml蒸馏水冲洗电极,然后用滤纸擦干备用2、量取100ml乳化液,倒入150ml的干燥烧杯内摇匀3、将电极插入试样中,待读数稳定后读取PH值,然后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并用滤纸擦干(注:电极避免与烧杯内壁接触,影响测定结果)乳化液氯离子测定器具:锥形玻璃烧杯,玻璃吸管,50ml量筒,滴定台,25ml酸式滴定管,100ml 量筒辅助溶液:10%铬酸钾溶液滴定剂:0.01M硝酸银溶液操作方法:1、用移液管吸取5ml乳化液于锥形烧瓶中2、量取45ml蒸馏水倒入锥形瓶中,加入两试剂管铬酸钾(K2Cr2O4)指示剂3、将锥形瓶内液体摇匀,用0.01M硝酸银(AgNO3)标准溶液滴定,并不断摇动,当溶液颜色由黄色转变成略带砖红色时停止滴定,记录硝酸银用量a4、空白实验:取另一干燥锥形瓶,加入45ml蒸馏水,重复2,3步骤,记录硝酸银用量b5、计算:氯离子含量=1000X(a-b)X0.01X35.45÷5皂化值测定器具:水浴箱,锥形烧瓶,回流冷凝管,25ml碱式滴定管,滴定台,橡胶软管(应与冷凝管匹配),冷凝管夹,支架台,万分之一天平,25ml移液管,洗耳球,镊子辅助溶液:丁酮,石油醚(A.R),1%酚酞试剂,0.5M氢氧化钾溶液。

乳化液检测流程

乳化液检测流程
检测人
3.等待干燥后,放入糖量仪专用盒子中保存,盒子要放在干燥、无尘的环境中妥善保管,并挂牌管理。
检测人
检测人
3.将仪器进光板对准光源,眼睛通过目镜观察视场,转动目镜调节手轮,使视场的蓝白分界线清晰。分界线的刻度值即为溶液的浓度
检测人

浓度标准
仪器保管
1.每班在使用乳化泵前都要对乳化液浓度进行检测一次,乳化液浓度标准3%~5%;
检测人
2.测量完毕后,用干净的湿布擦去棱镜表面及盖板上的附着物,严禁直接用水冲洗;
盐井一矿乳化液检测工作流程及标准
序号
工作流程
工作内容及标准
责任人

准备工作
1.明确当班工作任务及要求,清楚安全事项;
检测人
2.检查所需的工器具齐备完好。
检测人

检查确认
1.工作环境安全确认,检测地点顶板完好,视线良好,无粉尘;
检测人
2.检查糖量仪的检测棱镜、盖板、调节螺丝、镜筒和手柄、视度调节手轮、目镜是否完好。检测人员双手保持干净干燥;
检测人பைடு நூலகம்

刻度校正
取2~3滴标准液(乳化箱进水)滴于折光棱镜上,并用手轻轻按压平盖板,通过目镜看到一条蓝白分界线。旋转校准螺栓使目镜视场中的蓝白分界线与0%的基准线重合。
检测人
检测人

浓度测量
1.打开盖板,用干软布仔细擦净检测棱镜;
检测人
2.取待测溶液数滴,置于检测棱镜上,轻轻合上盖板,避免气泡产生,使溶液遍布棱镜表面;

乳化液检测的有关规定

乳化液检测的有关规定

板带厂关于乳化液检测的有关规定为确保轧制工艺、产品质量稳定,加强乳化液使用维护力度,特制定本规定。

1、取样。

乳化液正常使用过程中,每班开轧30min后,由冷轧车间取样,送化验室。

在长时间停机以及加油后,循环2小时后方可进行取样检测。

2、检验。

化验室接收试样后,做好登记,并根据要求对需要检验的指标及时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交冷轧车间送样人员。

冷轧车间送样人员负责取回上一班次检验报告,并保留备查。

3、冷轧车间根据检验结果,按下列要求对乳化液进行调整、维护。

(1)浓度控制:(2)温度控制:通过在线巡检方式,查看蒸汽压力和升温速度,保证蒸汽加热装置正常工作。

把乳化液温度控制在50~55℃之间。

(3)PH值控制:根据检测的氯离子含量,判断是否酸洗夹带导致乳化液PH值降低,如有问题,检查酸洗线。

(4)皂化值控制:a.如果皂化值大于150,小于160时,应开启撇油器30分钟至皂化值稳定。

b.如果皂化值小于150时,在轧机不工作时,停搅拌器一小时,开启撇油器30至60分钟c.如果皂化值小于120时,应排掉半箱乳化液,重新配制。

(5)铁含量控制:a.如果铁含量大于80ppm,小于150ppm,应把磁性过滤器开启时间设为50%。

b.如果铁含量大于150ppm,应全开磁性过滤器。

(6)酸值控制:酸值应控制在< 20 mgKOH/g,酸值增加说明温度过低,导致乳化液滋生细菌,须检查加热装置是否正常工作,或者是停机时间过长,收集槽内乳化液未及时打回乳化液槽。

4、冷轧车间必须确保乳化液各项指标在控制范围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技术科或分管厂长。

5、凡每个班次连续轧制时间超过30min的,冷轧车间必须送样检验,一次不送考核冷轧车间50元。

酸洗车间化验室对试样要及时检验,对规定的检验指标每漏检一次,考核酸洗车间50元。

2006年8月27日附:乳化液检验报告单。

乳化液分析技术操作规程

乳化液分析技术操作规程

乳化液分析技术操作规程乳化液pH(玻璃电极测定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液pH值的测定。

2方法概要在试样中侵入玻璃电极及参比电极。

根据测定两电极间电位差,求得试样的pH值。

3仪器3.1仪器及试剂3.1.1玻璃电极pH值。

(pHS-25型)3.1.2小型电磁搅拌器及搅拌子3.1.3温度计,0-50℃分度值0.2℃。

3.2试剂3.2.1 pH=4.00缓冲溶剂:称10.21克一级邻苯二甲酸氢钾试剂,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溶解完全后放入百里酚防腐剂一粒。

3.2.2 pH=6.86缓冲溶剂:称3.40克一级磷酸二氢钾和3.55克一级磷酸氢二钠试剂,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以去掉二氧化碳,溶解后放入百里酚防腐剂一粒.3. 2. 3 pH=9.18缓冲溶液;称3.81克一级四硼酸纳试剂,煮沸1000ml蒸馏水以去掉二氧化碳,等冷却后溶入四硼酸钠,溶解后放入百里酚防腐剂一粒.3.2.4缓冲溶液的pH值与溶液温度有关,见下表:4取样量:80ml5操作步骤5.1电计的检查通过下列操作方法,可初步判断仪器是否正常a将“选择”开关置于“+mV”或“-mV”。

短路插插入电极插座。

b“范围”开关置于中间位置,开仪器电源开关,此时电源指示灯应亮,表针位置在未开机时的位置。

c将“范围”开关置于“7-0”档,指示电表的示值应为0mV(±10mV)位置。

d将“选择”置“pH”档,调节“电位”,电表示值应能调至小于6pH。

e将“范围”开关置“7-14”档,调节“定位”,电表示值应能调至大于8pH。

当仪表经过以上方法检验,都能符合要求后,则可以认为仪器的工作基本正常。

5.2仪器的pH标定平放的复合电极在使用前必须侵泡8小时以上(蒸馏水中侵泡)。

用前使复合电极的参比电极加液小孔露出,甩去玻璃电极下端气泡,将仪器的电极插座上短路拔去插入复合电极。

仪器在使用之前,即测未知溶液pH值之前,先要标定,但这并不是说每次使用前都要标定,一般说,每天标定一次已能达到要求。

乳化液操作规程

乳化液操作规程

乳化液维护管理操作规程:1.乳化液日常化验检测项目和频率:附录一:轧制油理化指标外观:琥珀色液体粘度:40 o C 40-50 mm2/s密度:20o C 0.90-0.93g/ml酸值:<8.0mgKOH/g 皂化值:>150mgKOH/gpH值:(3%,蒸馏水溶液) 4.5-6.5 2.轧制乳化液现场控制指标:浓度:0.8-1.5% (常规使用)pH值(3%,蒸馏水溶液): 4.5-6.5电导率(25℃):< 500 us/cm皂化值:> 150 mgKOH/g铁离子含量:< 150ppm氯离子含量:<50ppm酸值:<30mgKOH/g灰分:<800ppm脱盐水:pH<7.0 电导率<20um/cm以上乳化液检测指标,是通常控制范围,当发现数据超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设法解决。

3.乳化液现场维护和管理:3.1 加油浓度控制:0.8-1.5%3.2 加油量计算:本班加油量=上班轧制产量*0.25至0.3kg (根据轧制规格适当调整添加量)3.3 蒸汽管加热:乳化液箱内乳液温度:50-58 o C (蒸汽管始终保持乳化液恒温)3.4 乳化液循环:始终保持乳化液循环流动,轧制时,乳化液打开大循环正常生产。

停机时,实现小循环,保持乳化液流动,日常维护乳化液不能出现静止状态,“流水不腐”能够保证乳液循环防止变质腐败。

3.5停机必要时关闭气体搅拌,让杂油浮出乳液表面,然后用撇油器撇除(正常情况保持乳化液循环且气体搅拌常开)。

开机时,搅拌常开。

3.6 乳化液液位控制:保持乳化液净液箱满液位,防止污油箱内杂油介入净液箱。

要及时补充新鲜脱盐水和轧制油,维持乳化液正常浓度,保证轧制过程润滑需求。

3.7 加油方式:实行“少量多批”加油方式,将计算好的本班加油量,分批少量加到乳化液中,这样对降低消耗和有效利用乳化液起到重要作用。

加油时,必须在实现大循环时,开启气体搅拌,在输出泵前加油为佳,利用泵的搅拌力有效搅拌均匀乳液。

乳化液操作规程

乳化液操作规程

乳化液操作规程乳化液维护管理操作规程:1.乳化液日常化验检测项目和频率:附录一:轧制油理化指标外观:琥珀色液体粘度: 40 o C 40-50 mm2/s密度:20o C 0.90-0.93g/ml 酸值:<8.0mgKOH/g皂化值:>150mgKOH/g pH值:(3%,蒸馏水溶液) 4.5-6.52.轧制乳化液现场控制指标:浓度: 0.8-1.5% (常规使用)pH值(3%,蒸馏水溶液): 4.5-6.5电导率(25℃): < 500 us/cm皂化值: > 150 mgKOH/g铁离子含量: < 150ppm氯离子含量: <50ppm酸值: <30mgKOH/g灰分: <800ppm脱盐水: pH<7.0 电导率<20um/cm以上乳化液检测指标,是一般控制范围,当发现数据超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设法解决。

3.乳化液现场维护和管理:3.1 加油浓度控制:0.8-1.5%3.2 加油量计算:本班加油量=上班轧制产量*0.25至0.3kg (根据轧制规格适当调整添加量)3.3 蒸汽管加热:乳化液箱内乳液温度: 50-58 o C (蒸汽管始终保持乳化液恒温)3.4 乳化液循环:始终保持乳化液循环流动,轧制时,乳化液打开大循环正常生产。

停机时,实现小循环,保持乳化液流动,日常维护乳化液不能出现静止状态,“流水不腐”能够保证乳液循环防止变质腐败。

3.5停机必要时关闭气体搅拌,让杂油浮出乳液表面,然后用撇油器撇除(正常情况保持乳化液循环且气体搅拌常开)。

开机时,搅拌常开。

3.6 乳化液液位控制:保持乳化液净液箱满液位,防止污油箱内杂油介入净液箱。

要及时补充新鲜脱盐水和轧制油,维持乳化液正常浓度,保证轧制过程润滑需求。

3.7 加油方式:实行“少量多批”加油方式,将计算好的本班加油量,分批少量加到乳化液中,这样对降低消耗和有效利用乳化液起到重要作用。

乳化液的化验方法(总)

乳化液的化验方法(总)

路线总纲乳化液的化验项目很多,做起来难免觉得有些手忙脚乱的,因此可以按照以下三条路线进行实验。

第一条路线,油浓度、电导率、pH(常规分析)、ESI第二条路线,油品提取、酸值、皂化值第三条路线,灰份、铁含量常规分析常规分析包括油浓度、电导率和pH,每班做一次,化验方法如下:一.乳化液的油浓度的测定1.概述用硫酸在提高温度的条件下处理乳化液使油、水分离,从而测得浓度。

2.仪器2.1 量筒—100ml2.2 长颈容量瓶—110ml2.3 烘箱或恒温水浴3.化学试剂3.1 水3.2 浓硫酸或浓盐酸—化学纯3.3 氯化钠—化学纯4.步骤4.1 在长颈容量瓶中加入3~5g氯化钠。

4.2 在100ml的量筒中量取90ml均匀的乳化液。

4.3 倒45ml上述乳化液到长颈容量瓶中。

4.4 缓慢加入10ml浓盐酸到长颈容量瓶中。

4.5 加入剩余的45ml乳化液。

4.6 如果需要,加一些水到长颈容量瓶中直到液位到达5ml的刻度(加水的量看长颈容量瓶的型号定,我们加水到1ml的刻度)。

4.7 将长颈容量瓶放入烘箱(或水浴锅),保持在90℃,直到明显的油层形成,并形成一透明或半透明的水层。

5.报告记录油含量(%)=上层油层清液的毫升数+1/2中间铁皂层毫升数二.电导率的测定1.步骤1.1 使装有0.01mol/L氯化钾溶液的150ml玻璃烧杯和包含试验样品的玻璃烧杯在水浴中保持20℃温度。

1.2 在别的玻璃烧杯中在用一些0.01 mol/L的氯化钾溶液冲洗电极。

1.3 将电极浸泡在0.01 mol/L的氯化钾溶液中维持在20℃。

根据仪器说明调整表盘读数到1278μs/cm。

1.4 用水冲洗电极若干次。

1.5 在测试条件下用部分样品冲洗电极。

1.6 浸泡电极在待测样品中维持在20℃。

1.7 等表盘读数稳定后读电导率,精确到1μs/cm。

1.8 用水洗净电极,假如必要用丙酮清除从乳化液样品带来的粘稠残留物,最后用水冲洗,并用滤纸檫干。

乳化液操作规程.

乳化液操作规程.

乳化液维护管理操作规程:1.乳化液日常化验检测项目和频率:附录一:轧制油理化指标外观:琥珀色液体粘度:40 o C 40-50 mm2/s密度:20o C 0.90-0.93g/ml酸值:<8.0mgKOH/g 皂化值:>150mgKOH/gpH值:(3%,蒸馏水溶液) 4.5-6.5 2.轧制乳化液现场控制指标:浓度:0.8-1.5% (常规使用)pH值(3%,蒸馏水溶液): 4.5-6.5电导率(25℃):< 500 us/cm皂化值:> 150 mgKOH/g铁离子含量:< 150ppm氯离子含量:<50ppm酸值:<30mgKOH/g灰分:<800ppm脱盐水:pH<7.0 电导率<20um/cm以上乳化液检测指标,是通常控制范围,当发现数据超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设法解决。

3.乳化液现场维护和管理:3.1 加油浓度控制:0.8-1.5%3.2 加油量计算:本班加油量=上班轧制产量*0.25至0.3kg (根据轧制规格适当调整添加量)3.3 蒸汽管加热:乳化液箱内乳液温度:50-58 o C (蒸汽管始终保持乳化液恒温)3.4 乳化液循环:始终保持乳化液循环流动,轧制时,乳化液打开大循环正常生产。

停机时,实现小循环,保持乳化液流动,日常维护乳化液不能出现静止状态,“流水不腐”能够保证乳液循环防止变质腐败。

3.5停机必要时关闭气体搅拌,让杂油浮出乳液表面,然后用撇油器撇除(正常情况保持乳化液循环且气体搅拌常开)。

开机时,搅拌常开。

3.6 乳化液液位控制:保持乳化液净液箱满液位,防止污油箱内杂油介入净液箱。

要及时补充新鲜脱盐水和轧制油,维持乳化液正常浓度,保证轧制过程润滑需求。

3.7 加油方式:实行“少量多批”加油方式,将计算好的本班加油量,分批少量加到乳化液中,这样对降低消耗和有效利用乳化液起到重要作用。

加油时,必须在实现大循环时,开启气体搅拌,在输出泵前加油为佳,利用泵的搅拌力有效搅拌均匀乳液。

(推荐)乳化液操作规程

(推荐)乳化液操作规程

乳化液维护管理操作规程:1.乳化液日常化验检测项目和频率:附录一:轧制油理化指标外观:琥珀色液体粘度: 40 o C 40-50 mm2/s密度:20o C 0.90-0.93g/ml 酸值:<8.0mgKOH/g皂化值:>150mgKOH/gpH值:(3%,蒸馏水溶液) 4.5-6.5 2.轧制乳化液现场控制指标:浓度: 0.8-1.5% (常规使用)pH值(3%,蒸馏水溶液): 4.5-6.5电导率(25℃): < 500 us/cm皂化值: > 150 mgKOH/g铁离子含量: < 150ppm氯离子含量: <50ppm酸值: <30mgKOH/g灰分: <800ppm脱盐水: pH<7.0 电导率<20um/cm以上乳化液检测指标,是通常控制范围,当发现数据超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设法解决。

3.乳化液现场维护和管理:3.1 加油浓度控制:0.8-1.5%3.2 加油量计算:本班加油量=上班轧制产量*0.25至0.3kg (根据轧制规格适当调整添加量)3.3 蒸汽管加热:乳化液箱内乳液温度: 50-58 o C (蒸汽管始终保持乳化液恒温)3.4 乳化液循环:始终保持乳化液循环流动,轧制时,乳化液打开大循环正常生产。

停机时,实现小循环,保持乳化液流动,日常维护乳化液不能出现静止状态,“流水不腐”能够保证乳液循环防止变质腐败。

3.5停机必要时关闭气体搅拌,让杂油浮出乳液表面,然后用撇油器撇除(正常情况保持乳化液循环且气体搅拌常开)。

开机时,搅拌常开。

3.6 乳化液液位控制:保持乳化液净液箱满液位,防止污油箱内杂油介入净液箱。

要及时补充新鲜脱盐水和轧制油,维持乳化液正常浓度,保证轧制过程润滑需求。

3.7 加油方式:实行“少量多批”加油方式,将计算好的本班加油量,分批少量加到乳化液中,这样对降低消耗和有效利用乳化液起到重要作用。

加油时,必须在实现大循环时,开启气体搅拌,在输出泵前加油为佳,利用泵的搅拌力有效搅拌均匀乳液。

冷轧企业乳化液分析操作规程

冷轧企业乳化液分析操作规程

1、油浓度分析1.1、适用于冷轧用稳定性乳化液和半稳定性他化液中总油浓度的测定。

1.2、试剂与仪器a、 H2SO4 (ρ=1.84g/ml)b、刻度容量瓶(115ml,长颈部上刻有0-15ml的刻度值,分度值为0.1ml)1.3、分析步骤a、将乳化液试样摇匀后,移取90ml 试样倒入一半于刻度瓶中,加入10ml H2SO4,摇匀,加入剩余的另一半乳化液。

b、试样置于恒温水浴锅中,保持在90℃,直至明显的油层形成。

c、记录油含量,精确到0.1ml,并报告重量百分数的油浓度2、总铁含量分析2.1、适用于冷轧用稳定性乳化液和半稳定生乳化液中总铁含量测定2.2、试剂a、盐酸(ρ=1.19g/ml)b、过氧化氢(30%)c、氢氧化钠(30%)d、磺基水杨酸(5%)e、乙二胺四乙钠标液 C(EDTA)=0.1mol/l2.3、分析步骤移取乳化液试样50ml 置于200ml 带有沸石的三角瓶中,加入5ml Hcl 、1ml H2O2 ,于电热板上煮沸10-15min 后取下,加入100ml 热水,用NaOH调节溶液PH 2-2.5,滴加8-10滴磺基水杨酸,用EDTA滴至乳白色消失为终点。

Fe(mg/l)=CV*55.85*1000/V0式中: C-EDTA标准物质的量浓度,mol/lV-滴定试样所消耗EDTA标液体积,mlV0-试样的体积,ml2.4、记录并报告乳化液总铁量3、乳化液皂化值的分析3.1、适用于冷轧用稳定性乳化液和半稳定生乳化液中皂化值的测定。

3.2、试剂a、氯化钠b、无水亚硫酸钠c、丁酮d、酚酞乙醇溶液e、氢氧化钠-乙醇溶液(1%)C(KOH)=0.5mol/Lf、盐酸溶液C(HCL)=0.5mol/L3.3、仪器A、恒温水浴锅(温度37~100℃,水温波动1℃)B、空气冷凝管C、分液漏斗(1000ml)3.4、分析步骤3.4.1、制备试油:取800-1000ml乳化液倒入1L烧杯中,加入50g Nacl,加热至75℃,破乳后移入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200-300ml 丁酮,充分振荡后静置分层,将其中的水相及铁皂弃去,将分液漏斗中的有机相滤于400ml 烧杯中,把有机相滤液低温蒸发除去要丁酮,取得试油。

乳化液操作规程

乳化液操作规程

乳化液维护管理操作规程:1.乳化液日常化验检测项目和频率:附录一:轧制油理化指标外观:琥珀色液体粘度:40 o C 40-50 mm2/s密度:20o C 0.90-0.93g/ml酸值:<8.0mgKOH/g 皂化值:>150mgKOH/gpH值:(3%,蒸馏水溶液) 4.5-6.5 2.轧制乳化液现场控制指标:浓度:0.8-1.5% (常规使用)pH值(3%,蒸馏水溶液): 4.5-6.5电导率(25℃):< 500 us/cm皂化值:> 150 mgKOH/g铁离子含量:< 150ppm氯离子含量:<50ppm酸值:<30mgKOH/g灰分:<800ppm脱盐水:pH<7.0 电导率<20um/cm以上乳化液检测指标,是通常控制范围,当发现数据超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设法解决。

3.乳化液现场维护和管理:3.1 加油浓度控制:0.8-1.5%3.2 加油量计算:本班加油量=上班轧制产量*0.25至0.3kg (根据轧制规格适当调整添加量)3.3 蒸汽管加热:乳化液箱内乳液温度:50-58 o C (蒸汽管始终保持乳化液恒温)3.4 乳化液循环:始终保持乳化液循环流动,轧制时,乳化液打开大循环正常生产。

停机时,实现小循环,保持乳化液流动,日常维护乳化液不能出现静止状态,“流水不腐”能够保证乳液循环防止变质腐败。

3.5停机必要时关闭气体搅拌,让杂油浮出乳液表面,然后用撇油器撇除(正常情况保持乳化液循环且气体搅拌常开)。

开机时,搅拌常开。

3.6 乳化液液位控制:保持乳化液净液箱满液位,防止污油箱内杂油介入净液箱。

要及时补充新鲜脱盐水和轧制油,维持乳化液正常浓度,保证轧制过程润滑需求。

3.7 加油方式:实行“少量多批”加油方式,将计算好的本班加油量,分批少量加到乳化液中,这样对降低消耗和有效利用乳化液起到重要作用。

加油时,必须在实现大循环时,开启气体搅拌,在输出泵前加油为佳,利用泵的搅拌力有效搅拌均匀乳液。

2024年乳化液、泵操作规程

2024年乳化液、泵操作规程

2024年乳化液、泵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乳化液和泵 2024年第一部分:乳化液操作规程1. 安全操作1.1 在操作前,请确保熟悉乳化液的安全操作程序和应急预案。

1.2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眼镜、耳塞、手套和防护服。

1.3 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并且没有易燃物或其他危险品。

2. 准备工作2.1 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乳化液,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2 检查乳化液存储容器,确保容器完整无损,没有泄漏。

2.3 准备必要的乳化液搅拌设备,并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4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称重器、喷雾器等。

3. 操作步骤3.1 打开乳化液储罐的盖子,将液体倒入工作容器。

如果乳化液过于黏稠,可以加入适量的稀释剂。

3.2 打开搅拌设备,将搅拌器放入液体中,并将设备调至合适的搅拌速度。

3.3 持续搅拌液体,直到乳化液达到所需的浓度和质地。

如果需要,可以适量添加其他添加剂。

3.4 在操作过程中,定期检查乳化液的pH值和温度,确保其符合要求。

3.5 操作完成后,关闭搅拌设备,并将其从容器中取出。

3.6 将乳化液倒入适当的储存容器中,并严密封闭。

3.7 清洗和消毒工作容器、搅拌设备和其他使用过的工具。

第二部分:泵操作规程1. 安全操作1.1 在操作前,请确保熟悉泵的安全操作程序和应急预案。

1.2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眼镜、耳塞、手套和防护服。

1.3 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并且没有易燃物或其他危险品。

2. 准备工作2.1 检查泵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2 检查泵的供电和接地情况,确保安全可靠。

2.3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管道连接器、阀门等。

3. 操作步骤3.1 将泵正确连接到应用的管道系统中,并确保所有连接牢固可靠。

3.2 打开泵的供电开关,并调整泵的转速和流量。

3.3 观察泵的工作情况,确保其无异常噪音、振动或泄漏现象。

3.4 如果需要,可以适量调整泵的流量和压力,以满足具体工作需求。

乳化液测试方法

乳化液测试方法

乳化液检测方法一.酸值(QTN A 005)1. 仪器1.1烧瓶- 150 ml1.2 量筒- 100 ml1.3 碱式滴定管- 25ml1.4 电子分析天平(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2. 化学试剂2.1 二甲苯2.2 异丙醇2.3 0.1或0.5M氢氧化钾溶液2.4 酚酞指示剂3. 步骤3.1在150 ml三角烧瓶中称2~3 g样品,精确到0.01g(注3)。

3.2加25 ml二甲苯并搅拌直到样品完全溶解。

3.3加50 ml异丙醇并搅拌直到样品完全均匀。

3.4如有必要,利用加热促使样品溶解,要避免样品受到不利影响;在滴定前样品要冷到室温,假如冷却有物质分离,则必须选择更好的试验方法。

3.5加5 ~ 10 滴指示剂。

3.6立刻用0.1或0.5M氢氧化钾溶液滴定,应该和缓地摇匀溶液以避免CO2从空气中溶解到溶液中;溶液颜色从无色到红色表示到达到达终点。

3.7控制终点保持15秒钟不变色。

3.8用25ml二甲苯加50ml异丙醇作一个空白滴定但对于常规分析空白滴定可以省略。

注3:滴定溶液的体积大于25 ml(每100 ml样品)则指示剂的拐点会改变,从PH = 11 降到PH = 9(指示剂的拐点取决于溶剂成分)。

4.计算4.1 计算样品酸值如下:这里A - 滴定样品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的毫升数(ml)B-滴定空白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的毫升数(ml)(对于常规分析,B为0)C - 氢氧化钾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D - 样品重量(g)56.1 = 氢氧化钾的分子量4.2 允许误差1.0 mgKOH/g2.皂化值( QTN C 012)1. 仪器1.1烧瓶- 150 ml (磨口)1.2 量筒- 100 ml1.3 碱式滴定管- 25ml1.4 移液管-25ml1.5 冷凝管+磨砂接口+乳胶管1.6 加热板或水浴锅1.7 铁架台+铁夹2. 化学试剂2.1 异丙醇2.2 0.5M氢氧化钾乙醇溶液2.3 0.5 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2.4 酚酞指示剂3. 步骤3.1取2个磨口三角烧瓶,在其中一个烧瓶中称大约2克样品,精确到0.01 g 。

乳化液检验手册

乳化液检验手册

乳化液检验手册乳化液检验方法内容1.0 含油量1.1 Cassia 瓶法2.0 pH 值3.0 电导率4.0 皂化(Sap) 值4.1 油的预处理 :– 非离心分离法4.2 皂化值的确定5.0 游离脂肪酸含量 (FFA)6.0 乳化液灰分的测定7.0 乳化液中铁粉的测定8.0 带钢表面的残油和残铁1.1 总油含量 (Cassia 瓶法)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液液中总油含量的测定。

所用仪器 1 升容量的塑料容器高温水浴漏斗50ml 量筒110ml Cassia 量瓶试剂浓盐酸浓硝酸测试步骤1. 遵照取样说明中的指定方法抽取乳化液样品。

2 用量筒和漏斗量取50ml 稳定的乳化液样品移入Cassia 量瓶。

3. 用量筒和漏斗量取15 ~ 20ml 浓盐酸,加入盛有乳化液样品的Cassia 量瓶。

充分混合。

4. 用漏斗向Cassia 量瓶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充满量瓶剩余空间至5ml 的刻度线处。

5. 将量瓶放在手中旋转,使其中溶液充分混合。

6. 将量瓶置于约95 摄氏度的热水中水浴或烘箱中,分离油层。

溶液中的铁将被酸溶解。

7.下层溶液变澄清后,将其冷却,从Cassia 量瓶的瓶颈刻度处读取油的容量。

8. 乳化液中总油含量(%)计算公式:Cassia量瓶的瓶颈处油的容量 X 2Cassia 量瓶10 9 8 7 6 5 4 3 2 1 0乳化液 pH 值的测定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液 pH 值的测定。

所用仪器 pH 计 1 升容量的塑料容器500ml 分液漏斗柔软的棉纸250ml 玻璃/塑料烧杯试剂标准 pH 缓冲溶液 pH 值范围 4.0 ~ 7.0 除盐水洗瓶异丙醇洗瓶测试步骤1. 使用厂商推荐的标准缓冲溶液校准pH 计。

2. 遵照取样说明中的指定方法抽取乳化液样品。

3. 分别向烧杯中插入pH 计和温度探头。

待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值。

4. 从盛放冷却液样品的烧杯中取出探头,依次用异丙醇和去离子水冲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化液化验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轧机机组所使用乳化液的化验操作要点。

具体分析项目有:PH、皂化值、酸值、油含量、ESI(稳定系数)、灰份、铁份、氯离子含量。

1.2本规程适用于水处理化验室化验分析。

2术语:2.1 皂化值:油脂在碱存在下水解,水解产生的高级脂肪酸与碱作用生成脂肪酸盐,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过程叫做皂化。

皂化1g油脂所需要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叫做该油脂的皂化值。

2.2 ESI(稳定系数):系指乳化液充分摇匀后一定的体积所含的油量与静止一段时间后分液时下部相同体积液体所含的油量的比值。

3操作规程:3.1 PH的测定方法3.1.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液中PH的测定。

3.1.2方法概要:于试样中插入玻璃电极及参比电极,根据两电极间的电位差求得试样PH值。

3.1.3试剂3.1.3.1标准溶液PH6.85(混合磷酸盐)3.1.3.2标准溶液PH4.01(邻苯二甲酸氢钾)3.1.3.3标准溶液PH9.18(硼砂)3.1.4仪器3.1.4.1 PHS-3C型酸度计:量程1-14 ,精度0.013.1.4.2小型电磁搅拌器3.1.4.3水银温度计:量程0-100℃,精度0.1℃3.1.4.4烧杯:100ml3.1.5取样量:取试样160ml分两次用100ml烧杯测定,现取现测。

3.1.6操作步骤3.1.6.1根据仪器说明书对PH计进行校正。

3.1.6.2乳化液的测定:先用试样将烧杯(100ml)洗2-3次,再往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试样,加入一粒搅拌子,将用水洗净滤纸擦干的电极插入试样中,按下“测量”开关,开动搅拌器搅拌一分钟,停止搅拌,待PH计的指针稳定后,读取PH值。

在重复测定一次。

3.1.7报告:取两次测定读数的平均值作为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2皂化值3.2.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液中皂化值的测定3.2.2方法概要:乳化液以氯化钠破乳分解后,用丁酮萃取油份,蒸发除去丁酮,按GB8021─87石化产品皂化值测定法,测定皂化值。

3.2.3试剂3.2.3.1氯化钠:分析纯3.2.3.2丁酮:分析纯3.2.3.3盐酸标准溶液:0.5M3.2.3.4氢氧化钾乙醇溶液:0.5M3.2.3.5石油醚:沸程60-90℃)3.2.3.6酚酞指示剂:1%乙醇溶液3.2.4仪器3.2.4.1电热板3.2.4.2分液漏斗:1000ml3.2.4.3烧杯:1000ml、400ml3.2.4.4锥形玻璃漏斗:Φ603.2.4.5定量滤纸:Φ123.2.4.6移液管:25ml3.2.4.7球形冷凝管:五球带磨口。

3.2.4.8带磨口锥形烧瓶:300ml3.2.4.9水银温度计:量程0-100℃,精度0.1℃3.2.4.10 FA2104型电子天平:量程≤210g,精度0.1mg3.2.5取样量乳化液取样量按萃取后基油能满足的分析用量取样(一般需要2g左右),取约500—800ml,现取现测。

3.2.6操作步骤3.2.6.1取约500-800ml乳化液于1000ml烧杯中,加氯化钠50克左右破乳。

3.2.6.2在电热板上加热至75℃(用温度计测量),待其全部溶解后,取下移入1000ml分液漏斗中。

3.2.6.3以150—200ml丁酮分三次洗涤烧杯,并同时移入分液漏斗中,强烈振荡数分钟后,静止放置数分钟。

3.2.6.4待其分层,弃其水相,将油和丁酮相留下,滤去铁皂和不溶物。

滤液移至400ml烧杯中。

3.2.6.5将烧杯置于电热板上蒸发除去滤液中的丁酮后即为基油,冷却至室温。

3.2.6.6称取1克左右基油于300ml磨口烧瓶中,加入25ml丁酮,25ml0.5M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于水浴中回流30分钟。

同一条件下不加油样作一空白实验。

3.2.6.7取下锥形瓶,加入一滴管(约1ml)酚酞指示剂,用0.5M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去。

3.2.6.8按上述3.2.6.6-3.2.6.7步骤再进行一次测定。

3.2.7计算皂化值mgKOH/g=M×(V-V0)× 56.1÷G式中M:盐酸摩尔浓度V:滴定样品消耗盐酸毫升数V0:空白滴定消耗盐酸毫升数G: 试样重,克(称准至0.0001)56.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g/mol3.2.8精度 :重复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2%3.2.9报告 :取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做为试样的皂化值,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3酸值3.3.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液中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3.3.2方法概要:本方法以异丙醇抽出油的酸性成分,然后以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之。

3.3.3试剂3.3.3.1 氯化钠:分析纯3.3.3.2 中性异丙醇:取分析纯异丙醇若干毫升于锥形瓶中加热至微沸,加2-3滴酚酞指示剂,以0.1M KOH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即可。

3.3.3.3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0.1M3.3.3.4酚酞指示剂:1%乙醇溶液3.3.3.5丁酮:分析纯3.3.4仪器3.3.4.1 电热板3.3.4.2分液漏斗:1000ml3.3.4.3烧杯:1000ml、400ml3.3.4.4锥形玻璃漏斗:Φ60mm3.3.4.5定量滤纸:Φ12cm3.3.4.6球形冷凝管:五球带磨口3.3.4.7带磨口锥形瓶:300ml3.3.4.8水银温度计:量程0-100℃,精度0.1℃3.3.4.9 FA2104型电子天平:量程≤210g,精度0.1mg3.3.5取样量:乳化液取样量按萃取后基油能满足的分析用量取样(一般需要6g左右),取约500—800ml,现取现测。

3.3.6操作步骤3.3.6.1取约500—800ml乳化液于1000ml烧杯中,加氯化钠50克左右破乳。

3.3.6.2在电热板上加热至75℃(用温度计测),待其全部溶解后,取下移入1000ml分液漏斗中。

3.3.6.3以150—200ml丁酮分三次洗涤烧杯,并同时移入分液漏斗中,强烈振荡数分钟后,静止放置数分钟。

3.3.6.4待其分层,弃其水相,将油和丁酮相留下,滤去铁皂和不溶物。

滤液移至400ml烧杯中。

3.3.6.5将滤液置于电热板上蒸发除去丁酮后即为基油,冷却至室温。

3.3.6.6称取3克左右基油于300ml磨口烧瓶中,加入50ml中性异丙醇,于水浴中回流15分钟,同一条件下不加油样作一空白实验。

3.3.6.7取下锥形瓶,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 KOH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秒不褪色为终点。

3.3.6.8按上述3.3.6.6-3.3.6.7步骤再进行一次测定。

3.3.7计算游离脂肪酸 %=M×V×56.1÷2G式中 M:KOH的摩尔浓度,mol/LV:滴定消耗KOH体积数,mlG:式样重,g(称准至0.0001)56.1/2G:游离脂肪酸是以油酸的百分含量表示,故游离脂肪酸(油酸)%=M×V×0.282÷G×100与酸值mg KOH=M×V×56.1÷G比较,酸值近似于游离脂肪酸的二倍,因此56.1/2相当于油酸的摩尔量乘100。

3.3.8精度:重复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0.2%3.3.9报告:取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酸值,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注:分析方法中的中性异丙醇也可以用95%的乙醇溶液(经过处理)来替代。

处理方法:取50ml以上95%的乙醇加碱性蓝6B指示剂2—3ml(可视情况而定)于水浴中回流10分钟,取下用滴定酸值用的KOH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出现,立即量取50ml此液,加入有样品的三角烧瓶中,然后回流,以后的操作步骤同上。

3.4油含量3.4.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液中的含油量测定3.4.2方法概要:于乳化液中加入浓盐酸在电热板上加热至沸腾,取下,小心加入热饱和盐水后,在80℃保温20─30分钟,读取油层的毫升数。

3.4.3试剂3.4.3.1盐酸:分析纯3.4.3.2氯化钠:分析纯3.4.4仪器3.4.4.1油份瓶:总容量130ml,底部100ml,颈部30ml需带刻度。

其中0─5ml分度值为0.2ml,5─30ml分度值为0.5ml。

3.4.4.2量筒:100ml3.4.4.3洗耳球3.4.4.4恒温装置一套:水浴锅或电热板,温控精度:±1℃3.4.5取样量:根据油份瓶体积而定,取试样100ml,现取现测。

3.4.6操作步骤:3.4.6.1将乳化液试样加热到55℃左右,充分摇匀,用量筒量取100ml 试样于测定瓶中,放入少量沸石。

3.4.6.2加10─20ml盐酸于测定瓶中,在电热板上加热至沸腾10-15分钟。

3.4.6.3将油份瓶从电热板上取下,将加热了的饱和盐水一点一点倒入油份瓶中,一直倒到油层体积在瓶颈刻度范围内(7—8之间)。

3.4.6.4将上述油份瓶置于恒温水浴锅内,在80℃保温20─30分钟。

3.4.6.5取出测定瓶读出并记录测定瓶中油层体积,以百分含量计。

3.4.7计算:油%=(V油层/100)×100%V油层:油层体积数,ml100:取样量体积数,ml3.4.8报告:将上述测定值作为乳化液的油含量,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4.9注意事项:3.4.9.1不能忘了加沸石,若忘了,切记不能在加热时放入。

3.4.9.2倒入热盐水时要小心,有突然爆炸的危险。

3.4.9.3用手取油份瓶时不能从油份瓶的顶部拿取。

3.4.9.4读取时间从恒温槽中取出时应尽快读取数据。

3.5 ESI的测定3.5.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乳化液的稳定系数测定。

3.5.2方法概要:取均化法的全、下层乳化液各100ml,加盐酸加热破乳,并加饱和盐水稀释至刻度,在80℃保温20─30分钟,读取并计算全、下层出油的体积之比,即为ESI。

3.5.3试剂3.5.3.1 盐酸:分析纯3.5.3.2 氯化钠:分析纯3.5.4仪器3.5.4.1 分液漏斗:250ml3.5.4.2量筒:100ml3.5.4.3油份测定瓶:总容量130ml,底部100ml,颈部30ml需带有刻度。

其中0─5ml分度值为0.2ml,5─30ml分度值为0.5ml。

3.5.4.4恒温装置一套:水浴锅或电热板,温控精度:±1℃。

3.5.5取样量:取试样200ml,现取现测。

3.5.6操作步骤3.5.6.1取乳化液试样200ml于250ml分液漏斗中。

3.5.6.2将分液漏斗置于漏斗架上,静止15分钟。

(用秒表准确计时)3.5.6.3从分液漏斗底部缓慢放出100ml乳化液于100ml量筒内,倒入油份测定瓶内。

3.5.6.4加25ml浓盐酸于油份瓶中,加热至沸腾10─15分钟。

3.5.6.5将油份瓶从电热板上取下,将加热的饱和盐水一点一点的倒入油份测定瓶中,一直倒到油层体积在瓶颈刻度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