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一)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方式创新路径

〔论文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与其他教育方式一起,共同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方式,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路径。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观察社会、分析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与其他教育方式一起,共同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方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新的活动形式也在不断涌现。就现在来看,在高等学校社会实践中通常采用的、比较稳定认可的形式主要有:军事训练、公益劳动、专业实习、较长时间的专业性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社会服务等。根据活动组织的规模、计划性、稳定性及组织者的不同,我们可以给社会实践活动划分不同的种类。

(一)客体性社会实践活动和主体性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实践对象的属性不同,可以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划分为客体性社会实践活动和主体性社会实践活动。客体性社会实践活动是指以客观世界为直接作用对象而进行的物质活动,或者说是“为主体创造对象的活动”,它包括实践主体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各种活动。如公益劳动、专业实习、较长时间的专业性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社会服务等。主体性实践活动是指实践主体以自身为直接改造对象的客观物质活动,或者说是“为对象创造主体的活动”,它以改造主观世界为目的。如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社会考察、社会宣传等。但在现实活动中,客体性社会实践活动和主体性社会实践活动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二)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社会实践活动是否列入教学计划,我们可以把它分成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包括教学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军事训练、生产见习及部分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等。这些社会实践形式有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目的是辅助课堂教学;有的是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目的在于印证所学理论知识和增进某些技能;有的是在教学过程之外,为了特定的教育目的,如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等意在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国防观念。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考察、科技文化服务、勤工俭学、社团活动及一些公益劳动等。与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活动相比,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特点:大多以政治思想教育为目的,主题选择较为广泛,不一定要与专业学习挂钩;组织形式较为灵活,可以集体组织,也可以小组组织甚至个人形式;有相当一部分活动在教育目的之外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勤工助学、科技服务等。(三)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与非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是否有较为固定的对口实践单位或场所,我们可以把社会实践活动分为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与非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为了稳定而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等学校常与一些行政社区或企事业单位,本着“互惠互利、共育人才”的原则而建立一些有法律合同保障的、供大学生持续稳定地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实践基地。基地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开展生产劳动锻炼,又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训练了专业技能又体验了社会角色,从而

实现全方位教育的优越性。非基地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泛指那些没有固定的活动基地,而根据实践活动主题临时确定或变换地点和场所的社会实践方式。就其发展的趋势看,社会实践的基地化应是一个方向。稳定、持久是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基本保障,互利互惠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部动力,综合效果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最高理想,而三者均涵盖于社会实践的基地化之中。

(四)专业实践活动与非专业实践活动

根据活动的内容与专业学习的关系,我们可以把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专业实践活动与非专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活动又称专业实习,指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进行情况,深入企事业单位等实际工作环境中,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完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技能的过程。专业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因专业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一些文科类、艺术类的专业需要深入民间采风,以利于创作;而一些船舶类专业则需要在海洋、在船上进行专业实习。非专业实践活动包括那些与专业内容非直接相关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如智力扶贫、公益劳动、科技服务等。

(五)集中性社会实践活动和分散性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组织社会实践时间的集中程度来看,可以分为集中性社会实践活动和分散性社会实践活动。集中性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军训、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等。暑期社会实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实践方式,是大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的时间相对集中的、大规模、大面积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回乡考察、社会宣传等。这种形式的特点是领导重视、时间集中、组织有保障,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分散性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街头宣传、便民服务、课外科技活动、勤工助学活动、青年志愿活动等。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时间分散、细水长流、不取报酬,其实践的深度虽不如其他时间集中的形式,但却使同学们与社会的接触经常化。如勤工俭学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劳务型,即参加打扫试验室、清理校园、搬运和安装仪器设备、抄写和打字、会务等有偿劳动。二是智能型,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技术开发、软件开发、工程设计等有偿的智力劳动。三是服务型,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担任家庭教师,从事一些面向社会的服务活动,以及从事其他自我服务性活动,领取相应报酬。如经营学校举办的为学生服务的商店、餐馆、书店,学生课余充当售货员、服务员等。四是管理型,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的一些有偿管理工作,如应聘担任学生宿舍楼的副楼长、学生食堂副管理员、图书馆出纳台管理人员等管理职务,领取相应劳动报酬。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的态度,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参与意识,锻炼工作能力。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和大学生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出现一些新型的社会实践形式:挂职锻炼、课外创业活动、产学研活动、保留学籍下基层实践、生存训练等。如生存训练是以野外生存生活教学和实践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从中获取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竞争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提高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