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传代记录

合集下载

菌种记录表格

菌种记录表格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 期
冰箱温度(℃)
塞子是否松动
是否霉变
处理措施
观察人
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菌种名称及编号
鉴定原因
开始鉴定日期
鉴定人
复核人
年 月 日
鉴定项目
菌落形态
革兰染色
显微镜下形态
典型生化反应特征
鉴定结论
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附表1:《检定菌接收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接收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代数
来源
接收日期
接收人
检查情况
保存条件
附表2:《检定菌种传代、分离、保存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传代、分离记录
代 码
页次
1
共1页
名称及编号
购进(领取)日期
年 月 日
来源
传代前菌种保存方法
传代用培养基
传代日期
传代用
菌种编号
总数量
传代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
操作人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分离与纯化过程
纯度
检查结果
操作人: 复核人:
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收到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接收人
移交人

菌种记录表格

菌种记录表格
工作用菌种
操作人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分离与纯化过程

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收到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接收人
移交人
领用日期
用途
数量
发放人
领用人
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冰箱温度(℃)
塞子是否松动
是否霉变
处理措施
观察人
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菌种名称及编号
鉴定原因
开始鉴定日期
鉴定人
复核人
年月日
鉴定项目
菌落形态
革兰染色
显微镜下形态
典型生化反应特征
鉴定结论
日期:年月日
附表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领用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使用人
制备菌悬液浓度
(CFU/ml)
用于检验的
产品批号
记录名称
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被处理菌种(物品)名称
销毁原因
处理方式
批准人
操作人
监督人
备注:废弃菌种要标明编号、数量(支)

保健食品GMP质量体系RD0108500菌种传代记录

保健食品GMP质量体系RD0108500菌种传代记录

保健食品GMP质量体系RD0108500菌种传代记录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3.实验设备:包括无菌操作台、培养箱、平板计数器等。

4.实验步骤: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转移到无菌烧瓶中,放入培养箱进行恒
温培养,温度设置为合适的发酵温度。

(3)子代传代:在发酵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适量的发酵液进行传代,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接种和培养,依次进行多次传代。

(4)菌数测定:每次传代后,取适量的发酵液,进行菌数测定,使用
平板计数器进行菌落计数,以评估菌株生长情况。

(5)记录:记录每次传代的时间、菌数、备注等信息,形成传代记录。

三、结果与讨论
3.传代记录的详细内容可以提供有关菌株传代过程的基础数据,便于
质量控制人员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产品的质量可控性。

四、结论。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传代用菌种采用甘油冷冻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甘油并分装至冷冻管中,冷冻管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然后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3.2.2液体石蜡保存法对于一些难以保存的菌种,采用液体石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液体石蜡并分装至玻璃瓶中,瓶口用铝箔密封,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保存温度为-70℃。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4菌种的传代传代用菌种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

复苏后,将菌种接种至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传代用菌种,并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

5.5菌种的使用使用菌种前,应先确认菌种的品质和纯度,并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工作用菌种。

使用后,应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5.6菌种的销毁菌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变异或污染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应灭活处理,并填写《菌种销毁记录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销毁处理。

菌种库存中长期未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清理和销毁处理。

菌复苏、复壮;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菌复苏、复壮;青霉素-链霉素琼脂培养基: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5.4.1.1.3复苏步骤:1.取出保存好的菌种管,用接种针在酒精灯上消毒;2.将接种针在75%酒精中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3.用接种针在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4.置于适宜温度下孵育,待菌落出现后进行传代或进行实验。

5.4.1.2标准菌株的确认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确认菌株的纯度和种属。

5.4.1.3标准菌株的传代将菌株从原始保存方式中转移到新的保存方式中,确保菌株的保存和传承。

传代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代。

菌种复苏传代操作规程

菌种复苏传代操作规程

菌种复苏传代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菌种复苏传代操作是微生物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操作之一。

通过复苏并传代菌种,能够恢复其活性并扩大其数量,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足够的菌种量。

本文将对菌种复苏传代操作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规程。

二、菌种复苏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室条件:确保工作台面、培养箱和工具的清洁程度,防止交叉污染。

–准备所需培养基:根据菌种类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并按照要求配制。

–检查试剂:检查培养基和其他试剂的质量和保存情况,确保使用的试剂没有变质。

–备注标签:为每个培养皿或试管添加标签,标明菌种名称、菌株编号和日期等信息。

2.菌种复苏步骤–从冷冻细胞库中选择合适的冻存物:确保选择与实验目的一致的菌种冻存物进行复苏。

–快速复苏:将冻存物迅速取出,放在含有适量温和培养基的试管中,轻轻摇匀。

–孵育:将试管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孵育。

通常温度为30°C,孵育时间根据菌种不同而异,一般为24-48小时。

–观察生长情况: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数量和形态特征等。

确认菌种是否成功复苏。

三、菌种传代1.准备工作–准备培养基和试剂:根据菌种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要求配制好。

–准备培养皿或试管:确保培养皿或试管干净,不含任何污染。

–注射器和接种环的消毒:使用75%乙醇对注射器和接种环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菌种传代步骤–挑取菌落:使用消毒过的注射器,挑取菌落,并迅速划线于新的培养皿或试管中。

–均匀接种:使用消毒过的接种环,将菌落均匀划线于培养皿或试管表面。

–孵育:培养皿或试管置于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孵育。

温度和孵育时间根据菌种特性而异,需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观察生长情况: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如菌落数量、形态特征和菌落色泽等。

四、菌种传代操作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操作前要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和工作台面的消毒。

–使用消毒过的工具,如注射器、接种环等,避免交叉感染。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购买、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株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4.1部门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规程5.1菌种的申购部门主管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填写申购流程,经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

5.2菌种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部门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标准菌株库存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5.3菌种的保存5.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每个月转种一次;酵母菌及芽胞:3~6个月转种一次;丝状真菌每年转种一次。

菌种传代、使用、保存操作规程

菌种传代、使用、保存操作规程

菌种传代、使用、保存操作规程1.目的本文件规定了微生物检验用菌、无菌检验用菌及抗生素检验用菌的接种、保存,传代方法及要求,适用于中心化验室进行检验用菌的接种和传代操作。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心化验室菌种管理人员进行检验用菌的接种、保存和传代操作。

3.职责菌种管理人员应按本程序的规定操作。

4.参考文件及相关程序B08(02)005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管理程序B08(02)019 微生物检验用菌标准管理程序B08(02)020 检验用培养基标准管理程序5. 程序5.1.对照菌株名称·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 26 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 10 104〕·生孢梭菌〔CMCC(B) 64 941〕·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 501〕·大肠埃希菌〔CMCC(B) 44 102〕·白色念珠菌〔CMCC(F) 98 001〕·黑曲霉〔CMCC(F) 98 003〕·短小芽孢杆菌〔CMCC(B) 63 202〕·藤黄微球菌〔CMCC(B) 28 001〕·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 50 094〕5.2.菌种来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即安瓿)。

5.3. 微生物检验用菌菌悬液的制备5.3.1.菌种的复苏与传代5.3.1.1. 取备妥的冷冻菌种安瓿,灭菌的毛细滴管、双碟、镊子、注射器、灭菌水及复苏菌种所需的培养基等物品,移入超净工作台。

5.3.1.2. 用75%酒精棉球擦净冷冻菌种安瓿外壁,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

5.3.1.3. 点燃酒精灯,将安瓿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烧灼,用灭菌毛细管吸取灭菌水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少许在灼热处,使其骤冷,用干燥无菌纱布包裹安瓿,安瓿掰开。

5.3.1.4. 在不离开火焰圈内,迅速用注射器抽取约0.5ml胰酪大豆胨琼液体培养基,注入安瓿内,轻轻震摇使冷冻菌块溶解、混匀,随即用注射器吸取安瓿内容物分别接种至1支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1支普通胰酪大豆胨胰酪大豆胨琼脂斜面培养基内。

菌种传代、接受和使用记录

菌种传代、接受和使用记录
菌种传代记录
菌种名称: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金黄色葡萄球菌□Escherichia coli /E.c/大肠埃希氏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铜绿假单胞菌□Bacillus subtilis /B.s/枯草芽孢杆
□Clostridium sporogenes /C.s/生孢梭菌□Candida albicans /C.a/白色念珠菌□Aspergillus niger /A.n/黑曲霉菌
菌种编号:
、、、
、、、
、、、
□传代菌种□工作菌种
保存条件:
传代所用菌种编号:
传代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培养基/批号:
培养温度
□30-35℃
□20-25℃
培养时间:
□h
□d
传代数量:支
编号:
编号:
传代所用菌种编号:
传代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培养基/批号:
培养温度
□30-35℃
□20-25℃
培养时间:
保存温度
有效期
复核人/日期
使用人/日期
用途
复核人/日期
备注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 -20 ℃ □ 2-8 ℃
工作菌种接受和使用登记
菌种名称:
□Staphylococcus aureus/S.a/金黄色葡萄球菌□Escherichia coli/E.c/大肠埃希氏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铜绿假单胞菌□Bacillus subtilis/B.s/枯草芽孢杆

检定菌种接收、传代记录(附表1-7)

检定菌种接收、传代记录(附表1-7)

用途 用于 20220301 批次产品初始污 染菌阳性对照菌 用于洁净区环境监测沉降菌阳 性对照菌 用于菌悬液的制备
文件编号:
废弃菌种(物品)销毁记录
日期 被处理菌种(物品)名 销毁原因 处理方式
销毁人 销毁监督人
备注:废弃菌种要标明编号、数量(支)
表码: 接收日期
名称
代号
编号
标准菌株库存记录 数量 代次
来源
检查情况 保存条件 接收人Biblioteka 备注:表码: 接收日期
名称
编号
检定菌种接收记录
数量 代次
来源
检查情况 保存条件 接收人
备注:
表码: 菌种名称
传代前菌种代次 传代前菌种状态
检定菌种传代记录
大肠埃希菌
0代 正常
菌种代号
传代前菌种保存方 法
传代数量
备注
表码: 日期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塞子是否
冰箱温度(℃)
是否染菌
松动
处理措施
记录人
文件编号: 菌种名称及编号
鉴定原因
菌落形态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开始鉴定日期
革兰氏染色
鉴定 项目
显微镜下形态
典型生化特征 鉴定结果:
备注:
操作人:
复核人:
文件编号: 领用日期 菌种名称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菌种编号
数量
使用人
CMCC(B)44102
冷藏>-30℃ 1支
传代日期
2022.3.1
编号
E.c-G1-220301-01
传代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
培养基信息 生产批号: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
生产日期: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2024版药典菌种传代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2024版药典菌种传代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2024版药典菌种传代
菌种传代操作规程2024版药典菌种传代将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工作:确保操作台面和工具已经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操作室内环境的无
菌状况。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管、移液器、平板等。

2. 菌种接种:将初代培养物中适量的菌液采用无菌的移液器转接到新的无菌培养基中,或将菌液均匀地刷在无菌平板上。

注意避免交叉污染。

3. 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或平板放置于恒温箱中,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一定时间,以确保菌种生长繁殖。

4. 传代:在培养基的不同时间点上,将菌种取出进行传代。

传代时,选择菌落或液体
中适量的菌液接种到新的无菌培养基中,或刷在无菌平板上。

5. 观察和记录:观察传代后菌种的生长情况,如菌落形态、色素等,进行记录。

注意
观察菌种的纯度和无菌状态。

6. 储存:将传代后的菌种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如冷冻保存或冷藏保存,以备后续使用。

7. 清理:完成菌种传代后,及时清理操作区域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以上操作规程为菌种传代的基本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条件,还可以根据需要
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菌种传代记录

菌种传代记录
③短小芽孢杆菌-表面光滑、白色;④枯草芽孢杆菌-表面粗糙、呈灰黄色、边缘锯齿状;⑤白色念珠菌-表面凸起且光滑、呈灰白色..
②藤黄微球菌—表面凸起、光滑、不透明黄色③短小芽孢杆菌—表面光滑、白色;④枯草芽孢杆菌-表面粗糙、呈灰黄色、边缘锯齿状;
⑤白色念珠菌-表面凸起且光滑、呈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⑥大肠埃希菌—菌落扁平、光滑、圆润; ⑦生孢梭菌—蔓延生长、边缘不规则,有锯齿状突起;长絮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恶臭,液体由混浊变清; ⑧铜绿假单孢杆菌-菌落湿润扁平大山脉状或粗燥突起、乳头状; ⑨黑曲霉-透明小圆点或不规则丝状物,正面黑褐色,色泽均一,侧面无色。
pagepage1菌种传代记录母代菌种号传代日期传代数量传代后编号用途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菌落形态操作人备注传代后的菌落形态应符合以下条件
菌种传代记录
母代菌种号
传代日期
传代数量
传代后编号
用途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
菌落形态
操作人
备注
传代后的菌落形态应符合以下条件:1。形态与母代一致;2.各菌种菌种生长形态特征:①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凸起且光滑、边缘整齐、金黄色;

菌种累计代次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菌种累计代次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菌种累计代次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微生物学领域,菌种累计代次是指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经历的总代数。

它是衡量微生物生长与繁殖速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适应能力的重要参数。

菌种累计代次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对于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繁殖机制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菌种累计代次的概念、重要性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对该概念的全面理解和启发。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会先对菌种累计代次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菌种累计代次的概念、重要性和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菌种累计代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留下结束语。

整篇文章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旨在全面展现菌种累计代次的定义及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菌种累计代次的概念进行详细阐述,探讨其在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菌种累计代次的定义和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加深对微生物生长与演化规律的理解,为菌种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同时,本文还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菌种累计代次这一重要概念的关注,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微生物学领域的进步与创新。

2.正文2.1 菌种累计代次的概念菌种累计代次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中培养的微生物菌株的代次累计总和。

一般来说,每次将微生物菌株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中,这个移植过程就称为一代。

通过连续的代次培养,我们可以观察到微生物在不同代次下的生长情况、遗传稳定性以及产生的代谢产物等信息。

菌种累计代次的概念对于微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菌种在不同代次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在长期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探究微生物的遗传适应性、进化速率以及可能存在的变异现象。

菌株传代记录纯度

菌株传代记录纯度

菌株传代记录纯度
标准菌株传代记录:
(1)菌株供应商的选择
选择有资质的标准菌株合格供应商,每批标准菌株必须附带有供应商的合格证或检测报告或说明书,来证明所采购的标准菌株是合格的。

(2)标准菌株和验收
实验室收到标准菌株,首先应进行符合性感官检查,记录菌株号和标准菌株来源途径信息,确保溯源性清楚。

同时还应记录标准菌株名称和数量、生产日期、接收日期和有无破损等情况。

(3)冻干标准菌株的复苏
购回的标准菌株一般为冻干粉剂,依照随产品附有的菌种复活方法,在相应的生物安全水平下打开包装,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根据生产商说明或有关技术通则)进行复活。

冻干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

(4)菌株性能的确认
①菌株传代记录纯度检查(观察菌落形态):取复活后的培养物,在相应的鉴别平板或非选择平板上划线分离,培养出单菌落,观察菌落形态是否符合该菌株要求,同一平板上的单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和光泽是否相似,对于出现两种以上形态的菌株,应再分别挑取单菌落划线,检测是否出现相同特征。

②细胞形态:取划线平板上的单菌落,革兰染色反应应符合要求,且呈现一致性。

③必要时进行生化鉴定。

④污染处理:如发现菌株有污染,挑选目标菌培养成功后,将培养物灭菌销毁(121℃,3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传代记录
菌种名称
菌种代数
传代传代次数
传代数量
传代人
传代结束日期
保存温度
培养时间(小时)
传代步骤:
1、在无菌条件下,将经复活后的菌种置于洁净工作台面。
2、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的上部空间操作。
3、灼烧接种环,环进入试管的部分,在通过火焰灼烧。灼烧时,把环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完毕将环稍冷片刻再进行操作。
7、先将灼烧过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如有熔印则表明接种环未冷却,能烫死细菌。一定待冷后,再从斜面上挑取菌苔少许。取出时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在斜面上轻轻划线接种。划线时先由下而上划一直线后,再由下而上划曲线。操作过程应迅速,勿使菌苔沾至管壁或管口。
8、当接种完毕,立即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右手到火焰旁塞上棉塞,不要将管口离开火焰旁去迎接右手的棉塞。最后将接种环灼烧灭菌放置原处,再把可能未塞紧的棉塞塞紧,即可进行培养。
9、每支菌种需标明菌株编号、传代次数、菌种名称、接种日期、有效期、接种人。
10、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置培养箱中(按照菌种说明书所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要求培养),观察菌种生长情况。
传代管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菌种管与接种管持在左手,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应斜持试管呈45°角,使试管斜面向上。
5、以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管的棉塞,以便接种易于拔取。再以右手持接种环的柄端,把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顶端的环必须烧红,以彻底灭菌。
6、使用右手在火焰旁分别拔出两试管的棉塞,持住。再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管口可能沾污的细菌,但勿烧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