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试题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六校联合体期中联合调研高一语文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洁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限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行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干脆和清楚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哀痛。
这种对生死攸关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充溢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好像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剧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A卷(考试)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7高一上·南山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冰屑(xiè)干练(gàn)猝不及防(cù)叱咤风云(chà)B . 坍圮(pǐ)浸渍(qìn)屏息以待(bǐng)切齿拊心(fǔ)C . 创伤(chuāng)卮酒(zī)力能扛鼎(gāng)引吭高歌(háng)D . 拜谒(yè)刀俎(zǔ)望风披靡(mǐ)挥斥方遒(qiú)2. (2分) (2016高二上·河北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拔擢讥诮日薄西山轻飏B . 胆怯埋怨回长荡气涸辙之鲋C . 逻缉耘籽尺牍险衅D . 睇眄绻缩舸舰迷津鹤汀凫渚3. (2分)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他们两个长得像孪生兄弟,毕业分手三年来,他们一直藕断丝连,书信不断。
B . 站在新世纪的门口,眼中是太多的浮华和喧嚣,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地游历四方,匆忙间,却忽视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C . 饶毅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家和爱国者落选了,实在可惜,或许是明珠投暗,或许是遗珠之漏。
D . 海南省国家重点海水浴场“国庆黄金周”期间,海滩浴场水质良,大东海浴场、亚龙湾浴场的水质优,均满足海水浴场水质要求,适宜涵泳优游。
4. (2分) (2016高二上·日喀则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 . 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 . 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苏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夜听雨叶延滨①夜雨,敲打着窗棂,也敲打着我的心。
在这样的静夜里,听雨,是一件美事。
②春雨绵绵,夏雨滂沱,秋雨潇潇,冬雨凄凄。
四季的雨声,各有不同。
然而,听雨,却都能听出一份心境,听出一种境界。
③小时候,我喜欢在雨中嬉戏,雨声是欢笑的伴奏。
那时的我,无忧无虑,雨声如同天籁之音,洗涤着童年的心灵。
如今,我已步入中年,再听雨声,却多了几分沉思和感慨。
④静夜听雨,听的是一份宁静。
窗外是喧嚣的世界,而窗内,只有我和雨声相伴。
雨声,如同细语,轻轻地,悄悄地,诉说着它的故事。
它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仿佛整个世界都随着它的节奏慢了下来。
在这份宁静中,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和与安详。
⑤静夜听雨,听的是一份孤独。
雨,是天空的眼泪,它孤独地飘落,孤独地敲打着大地。
而我,也在这静夜中,感受到了孤独的气息。
但孤独并不可怕,因为孤独中,我更能听见自己的心声,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孤独,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
⑥静夜听雨,听的是一份思念。
雨声,如同琴弦上跳动的音符,勾起了我对远方的思念。
远方的亲人、朋友,你们是否也在这样的雨夜中,思念着彼此?雨声,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将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⑦静夜听雨,听的是一份希望。
雨,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着大地,孕育着新的生命。
在雨中,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脚步,看到了万物复苏的景象。
雨声,给了我无限的遐想和希望,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⑧静夜听雨,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修行。
在雨声中,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感受到了孤独的力量,体会到了思念的深情,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直接点题,引出下文对四季雨声及听雨心境的描写。
B. 文章第③段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在不同年龄阶段对雨声的不同感受。
C. 文章第④段通过描写雨声的轻柔细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烦躁与不安。
南京市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南京市高一语文期中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跻身畸形放荡不羁无稽之谈B.驾驭熨贴卖官鬻爵瑕不掩瑜C.勖勉和煦六畜兴旺酗酒闹事D.饯别觇视从谏如流引为鉴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辐射出奇制胜计日程功皇皇不可终日B.厮打声名鹊起相辅相成偷鸡不成蚀把米C.赝品忧柔寡断贸然行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斡旋无耻谰言销脏灭迹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又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新疆的妹妹、广州的弟弟与我向远在安徽的妈妈送去了衷心的祝福。
②从去年的非典肆虐到目前的禽流感暴发,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开化,了人民的知情权,这已成为当今人民生活的常态。
③由于对人物原型的生活十分,他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A.一齐保证熟识B.一齐保障熟悉C.一起保证熟悉D.一起保障熟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面对恐怖分子的威胁,希腊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面面俱到,战斗机的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味道。
B.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口惠而实不至,否则,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C.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据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屡禁不止的考场舞弊现象起到釡底抽薪的作用。
D.现在一些民族节目少人问津,而与东方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和反思。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出了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其中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他强调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通过活化利用让文物重现璀璨光彩。
文物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要载体,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精神纽带,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让文物活起来”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准确阐释文物自身的深厚内涵,通过对文物本体的深入研究、深刻阐释,实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的目的,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本来面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规律。
其次,要注重研究阐释的方式方法创新,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文物和文献、史料的结合,坚持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方法,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做到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
新的时代条件下,尤其要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研究阐释工作。
再次,要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提高研究人员专业化能力,多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积极推进文物研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摘编自李瑞振《不断拓宽“让文物活起来”的路径》)材料二:“考古盲盒”卖到脱销、“唐宫小姐姐”火遍全网、三星堆文物“上新”成“顶流”……又是一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开始远离昔日“高冷”的形象,带着勃勃生机走入荧屏、走入社交媒体、走入“寻常百姓家”。
从冷门变热门,博物馆“出圈”之路有迹可循。
2015年3月,《博物馆条例》正式施行。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试题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从根本上说,诗歌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
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
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②当我第一次读崔颢的《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象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还记得。
这一首诗只有20个字:“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
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你我是同乡……”长江滔滔,两舟邂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
这是想象在欣赏中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③但是,也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洞悉一切。
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详尽地叙事。
交代情节、描写人物不是诗的擅长,诗的特点在抒情。
作为读者,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
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
④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是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
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
如臧克家《老马》诗中的句子: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⑤这里写的是老马,但欣赏时,可以放开来想象它的寓意——诗是鼓励这么做的——我们相信:诗人写的是不胜重负的老马,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韧毅力的赞美。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jiè笔杆.gān蛰.居 zhé悄.无声息qiǎoB. 缪.斯 miù颓圮.pǐ恣.意 zì玲珑剔.透tīC. 雾霭.aǐ瞥.见piě踮.脚diǎn促膝.谈心xīD. 马厩.jiù按捺.nài 悲怆.chuàng 锲.而不舍 qì2.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如果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样会有一种压迫感。
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将他的话______。
②但仅有愤怒和批判是不够多,一个人的内心不能总是硝烟弥漫、_________,还要风和日丽、山花摇曳如此,我们才不会远离生命的本位和初衷。
③理想主义者通常是忧郁的,但要_________,可以愤怒,但不能绝望,理想主义者不是画饼充饥,他要富于行动,要做事,要追求改变。
A. 奉为圭臬荆棘层生哀而不伤B. 奉为神明乌云密布不温不火C. 奉为圭臬乌云密布不温不火D. 奉为神明荆棘层生哀而不伤3.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故乡真小,小得只盛下两个字--故乡.(夸张)B. 在一个男孩的青春王国里,常常活跃着篮球、单车,还有一袭青青衣裙.(借代)C. 尽管春天来了,这个老人却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比拟)D. 长江浩荡东流,行驶在江面上的轮船仿佛那一叶叶的扁舟.(比喻)4.下列选项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②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
③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
④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6分) (2015高二上·芒市期中) 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
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
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________(2)一位同学幽默地说:________(3)一位同学含蓄地说:________(4)一位同学含蓄地说:________2. (2分)(2018·聊城模拟)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这次座谈会是临时性的,不作记录,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情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姑妄言之即可。
B . 受害家属非常感动,对交警说:“如果没有你们帮助,令堂就得不到及时救助,凶手还会逍遥法外,谢谢你们!”C . 爸妈,你们就不要再奉劝我了。
我也知道你们都是替我着想,但是我真的不喜欢报考师范院校,我想当律师。
D . 真不巧得很,前两天他们夫妇才辞职另有高就,听说去了东北的一所高校,你来之前应该先和他们联系一下。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3. (6分)(2020·徐汇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在科学的幼年时期,科学的各个复杂的侧面还没有充分展开,人们只能笼统地看到科学与伪科学的基本区别,进而寻求划分它们的简单的经验标准或理性标准。
彼时,科学与伪科学之间黑白分明,不容混淆。
19世纪末,随着牛顿的经典力学基础的崩塌,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绝对分明的界限开始松动起来,它们之间除了“非此即彼”,还要适当承认“亦此亦彼”。
凡不是纯粹的思辨而包含一定经验内容的,因而可以为经验“证实”或“证伪”①的,就是科学的;凡是不经受检验的,即不可“证实”或“证伪”的,就是非科学或者伪科学。
这就是说,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并不在于理论是否与经验相符合,而在于其中是否包含可用以解释某些已知现象并预测某些未知现象的经验内容。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合调研试题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 “这一过程并没有创造性”错2.A “没有什么不同”错3.C4.这一联写既出了疾风卷落叶的萧瑟之景以及江水滚滚向前的磅礴气势,营造出苍凉雄浑的意境(3分);又表现了诗人面对广阔宇宙中生命凋零时的感伤以及因时间不息、韶华易逝而生的悲凉。
(3分)5.B A两者不存在矛盾 C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D内涵情感不一致6.A “危险性”错7. 第一次是撕破场景,表现了小战士接被子时的慌乱,也为后文认出牺牲者是小战士做伏笔;第二次是塑造形象,表现了小战士结束任务后的轻松喜悦,体现了小战士的可爱,也表达了我对他的关心。
第三次是确认身份,以此证明死者正是小战士,并与前文形成呼应。
(1点2分。
)8. 面对异性时的紧张局促;谈及婚姻爱情时的害羞忸怩;处理矛盾时的急躁冲动,情绪易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拯救群众安危时的奋不顾身。
(1点1分,答对4点即可。
)9.(3分)BDF10.(3分)D 多见听可:被动;才美不外见:显现11.(3分)A 正面表现错12.(1)白居易虽然进谏忠言,却不被皇帝听取,他便乞请调任外官,任杭州刺史。
(1句一分)(2)(白居易)到了晚年尤其迷信佛教,以至整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暮节:晚年1分;惑浮屠:迷信佛教 1分;至经月:以至整月1分;不食荤腥:不吃荤意思对1分。
)13.(3分)修筑湖堤,引水灌田;疏通水井,便民取水。
(一点2分,两点3分。
)14.(3分)D (直抒胸臆错)15.(6分)(1)观赏夜景;(2)遥想(想象)听到打开宫门,百官上朝之声;(3)惦记第二天上书奏事(4)多次询问夜况。
(每点2分,任意3点满分。
)16.(10分)(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7.先进文化的长期哺育,以及艺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新旧交替之际,“旧”文字与“新”文字往往出现混用的情况,还未习惯“新”文学的文人写出的作品往往是文白交杂的。
徐志摩的诗歌虽有时也文白交杂,所以诗最重音节。
”关于分析新月派或者徐志摩诗作音乐性的作品已经数不胜数,单看声音这一点,他非常清楚古文的创作规范,以至于后来在短短数年的留学期间,但自幼培养出来的扎实功底以及其自身的言语天赋才是帮助徐志摩登顶诗坛的主要推动力。
诗歌与音律自是一家,节奏与音乐性促成了诗歌的歌咏特质。
在胡适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时期,诗歌散文化已经发展成全民性质的文化运动,他们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那便是格律。
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李丹认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
闻一多曾经将诗歌的节奏命名为格律:“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节奏便是格律。
”虽然这个主张是闻一多提出的,但是“三美”主张诠释得最好的却是徐志摩。
不知从何时起,徐志摩的诗歌被贴上“音乐美”的标签。
卞之琳对其有此评价,“最大的艺术特色(节奏感以至旋律感)”。
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收录了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192首。
其中,就诗行形式来说,“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虽然只有简单的文字长短,但是它构建出来的结构美感往往存在情感张力,那便要看这“文学大厦”的建设章法。
徐志摩诗歌的形式多样,其中不顶格的写作方式便是产生视觉冲击和音乐美感的秘诀之一,它也影响着音乐的强弱程度。
另外,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传统在非顶格诗歌中也有全新形式的体现。
相对于工整的古典格律诗,也赋予了现代诗更灵活的形式,增添了灵动飘逸之美。
庭院是一片静,听市谣围抱;织成一地松影——看当头月好!不知今夜山中是何等光景;想也有月,有松,有更深的静。
——《山中》在汉语的文白转化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语言的长度,用几个字便能代替冗长的文言文。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江苏省南京市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题目:乡村的守望者岁月如歌,时光荏苒。
在我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有许多守望者,他们默默无闻,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美好。
本文以一位乡村教师为例,讲述了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的感人故事。
(一)李老师,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乡村教育的热爱,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李老师所在的学校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条件艰苦。
但他从未抱怨过,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他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点亮了他们求知的道路。
(二)李老师所在的学校只有一间教室,几十个学生挤在一起上课。
教室里没有电,没有桌椅,只有几块破旧的木板和一块黑板。
李老师却从不介意,他总是用自己的双手,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夏天,烈日炎炎,学生们汗流浃背;冬天,寒风凛冽,学生们瑟瑟发抖。
李老师总是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阳光和寒风,让学生们能够安心学习。
(三)李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还关心他们的生活。
他常常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学生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他总是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
有一次,一个叫小明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继续上学。
李老师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小明解决了学费问题。
从此,小明重新回到了学校,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
(四)岁月如梭,李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但他依然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
他的学生们遍布全国各地,有的成为了教师,有的成为了医生,有的成为了企业家。
他们无不为李老师辛勤付出而感动,纷纷回到家乡,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李老师的事迹传遍了乡村,他成为了乡村教育的楷模。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守望者”的深刻内涵。
他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就能照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检测卷(一)语文试题 含答案
南京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卷1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3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
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
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
学的方法是“习”。
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炼,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
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
在动物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
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
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
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
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
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
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
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20分)1. (2分) (2019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A .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函梁君臣之首B .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常以身翼蔽沛公C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D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且夫天下非小弱也2. (2分) (2017高一下·滨海月考) 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祝曰:“必勿使反” ⑥老妇必唾其面⑦秦伯说,与郑人盟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A . ①③⑤⑦B . ②④⑦⑧C . ③⑤⑥⑧D . ①②④⑥3. (2分)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例:激于义而死焉者也A .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 . 恐年岁之不吾与C .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D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4. (2分)选出与例句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更若役,复若赋。
A .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B . 吾儿,久不见若影。
C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D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5. (2分)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B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身:身体C . 或师焉,或不焉或:有的D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复:恢复6. (2分)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 .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翻译:昔日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府。
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B .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翻译:(这里)物有光华,天有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地有灵秀,徐儒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卷(模拟)
南京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鳣似蛇,蚕似蠋B . 而亡其富之涯乎C . 讼者奚说D . 彘臞,人乃弗杀2. (2分) (2017高一上·天水月考) 下列划线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 .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烛之武退秦师②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④夜缒而出,见秦伯⑤朝济而夕设版焉⑥使使以闻大王⑦函封之⑧皆白衣冠以送之⑨发尽上指冠⑩箕踞以骂曰A . ①⑨/②⑥/③⑦/④⑤⑧⑩B . ①⑥/②/③⑧/④⑤⑦⑨⑩C . ①⑨/②⑤/③⑧/④⑥⑦⑩D . ①⑥/②/③⑦/④⑤⑧⑨⑩4. (2分) (2020高一上·汪清期末)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例:吾属皆且为所虏A . 何为其然也?B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 而今安在哉?D . 此余之所得也。
5. (2分) (2015高一上·双鸭山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A . 君子之于禽兽也B .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C .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D .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6. (2分) (2015高一上·双鸭山期中) 选出对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 . 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忍心B . 骄儿恶卧踏里裂恶卧:厌恶睡觉C . 自经丧乱少睡眠丧乱:安史之乱D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7. (2分) (2017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8. (2分)下列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胜:尽,全B .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被称道C . 思垂空文以自见见:看见D . 略考其行事考:考证9. (2分)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9高三下·舟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囿(yóu)于交通和科学手段,加之沧海桑田山河陵替,古人流传下来的遗产难免精芜(wú)混杂,真伪混淆,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生活的需要。
B . 例如带有褒义的词语不能用于贬义,常用于口语的词语不大和书面语搀(chān)和,庄重的文章钻进轻佻(tiāo)或者诙谐的字眼就会破坏全文的格调。
C . 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这些叱咤(zhà)风云、彪柄千秋的历史巨人的另一面:他们在腥风血雨中的生死恋情,戎马倥(kōng)偬中的短暂团聚,心心相印的缱绻以及浓郁的舐犊亲情。
D . 他的事迹感染了无数青年人:毕生忘我工作、博览群书,努力从一切文明成果中汲(jí)取养分;时常颠沛流离、贫病交加,可苦难却让他更加笃(dǔ)定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2. (2分)(2018·江苏模拟)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诗经》所言风物,皆百姓日常所闻所见,与生活_________。
因为熟悉,才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采葛》中,葛可用于织布,萧可用于祭祀,而艾的用途更为_________。
相思之人将款款深情_________在这几株寻常、柔韧的植物上,正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
郁情欲舒……其言浅,其情深也。
”A . 休戚相关广泛寄寓B . 休戚相关广阔寄托C . 息息相关广泛寄托D . 息息相关广阔寄寓3. (2分) (2017高二上·黔南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他入伍七年来,亲手抓捕犯罪分子12名。
如今他已是一名老队员,虽然浑身遍体鳞伤,但每次训练和战斗都有他的身影。
B . 直到深夜,小王才回到宿舍,一开门就见屋子里灯火通明,老书记米正孝和他的朋友任晓菲还坐在炕沿上,一边聊天一边写着什么。
C . 中央自从下定反腐决心,决定老虎苍蝇一起打后,各级政府官员作风大有改观,但仍有不少贪腐分子不知收敛,依然我行我素。
D . 能否将决策建立在民主、透明、科学的基础上,求得决策与民意的契合,这既是对决策意识的考验,也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
4. (2分) (2017高一下·扬州期末)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老师形象。
B . 《送考》按时间顺序,先写赶考路上的情形,再写学生考试的情形,最后写发榜前后的情形,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们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C . 《云南冬天的树林》通过对一片树叶死去的全过程的细腻描写,赞美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D . 《想念地坛》中史铁生认为,只有柔弱,内心才能感受安静,才能让我们不断地回到零度,不断地审视自我,重新定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5. (2分) (2017高一下·铜山期末)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曹禺,1910年出生,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者,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在即将完成大学生活时,创作了《日出》取得巨大的成功,后来又创作了《雷雨》,一举成名。
代表作《北京人》《原野》。
B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称杜工部、杜拾遗,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写作,代表作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三吏”“三别”。
C .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后主,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虞美人》是李煜被俘后写成的,“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子。
因李煜填此词,又名“一江春水”。
D . 李清照,号幼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成就最高者。
主张“词别是一家”,写有《词论》《金石录后续》,结集为《漱玉词》。
6. (2分) (2017高一下·常州开学考) “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中三姓家奴说是的()A . 张辽B . 徐晃C . 夏侯惇D . 吕布7. (2分) (2017高一下·南昌月考) 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与谢安等于三月三日集会。
农历三月三为上巳节,有踏青,水边洗濯,祈福消灾的习俗。
B . 姓氏起源于上古时期的母系氏族,夏、商、周三代姓与氏合二为一,出现以国名(如周、秦)、官职名(如司马、司徒)、职业名(如陶、巫)等为姓氏的现象。
C .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亦有才名,“唐宋八大家”三父子占去三席,“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就是他们。
D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因一篇《蜀道难》得贺知章赏识,赞李白为“谪仙人”。
由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举荐,李白得以供奉翰林。
8. (2分)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A . 《囚绿记》陆蠡散文B . 《包身工》夏衍报告文学C . 《游褒禅山记》苏轼山水游记D . 《离骚》屈原诗歌9. (2分)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①而刘夙婴(婴:缠绕)疾病,常在床蓐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大概)有神护者B . ①一春鱼雁(代指书信)无消息②寻蒙国恩,除臣冼马(寻:寻找)C . ①久已后书儿,信儿,索(须)与我凄凄惶惶的寄②煞(表示极度)强如状元及第D . ①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当心,留意) ②逮(及,至)奉圣朝,沐浴清化10. (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末)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 .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焉用亡郑以陪邻C . 天下可运于掌皆以美于徐公D .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1. (2分)下列各句中解释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 .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使……为侣。
名词使动用法)(《赤壁赋》)B . 今予家是溪。
(家,安家,名词作动词)(《愚溪诗序》)C .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羞,通“馐”)(《祭十二郎文》)D .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功,功名)(《逍遥游》)12. (2分) (2019高一上·绍兴期中)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苟以天下之大B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 . 渺渺兮予怀D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3. (16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甲、乙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乙】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士大夫之族族:类B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道:风气C . 炊不暇熟暇:空闲D . 被南越中数州被:披散(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辍耕之垄上B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C . 以召闹取怒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 其可怪也欤其真无马邪(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乙文第二段写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其位。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同情。
以此说明师道之衰,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B . 乙文第一段写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直接谢绝。
C . 乙文第三段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 . 乙文第三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正确意见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②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三、默写 (共1题;共6分)14. (6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回忆了布衣时期在南阳躬耕的事情,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当时只想保全性命而没有想过出名的观点。
(2)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忘记了时间。
(3)《蜀道难》中表现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5. (15分) (2017高一上·徐州期中)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柴禾刘亮程①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注]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
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②柴垛是家力的象征。
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碰巧凑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
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凑在一起。
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
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
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人却不行——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