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检测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参考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
第十六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可列为下表:(四)结论:(第9段)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
可以看出,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段与段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例如,第3段开头“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这一句上承第1、2段对方的论据和论点,然后进行批驳。
又如,在直接反驳部分与间接反驳部分之间,安排第6段作过渡段:“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从而转向正面歌颂,作间接反驳。
从文章结构可以理清作者思路。
文章第1段摆出对方论据,第2段紧接着摆出对方论点。
第3至5段,作者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它们不能证明论点。
他们早已失掉自信力,只是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发展着“自欺力”,因此现在叫嚷“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的心态。
这是直接批驳。
接着,作者在第6至8段,另立一个与对方论点对立的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第6段承上启下,正面立论,第7至8段热情歌颂富于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驳倒对方。
这是间接批驳。
第9段是结论,照应题目,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二、问题研究1.这篇驳论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特点是: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
对方的论据确是事实,问题在于这些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就是说,论证上不合逻辑。
就这样,通过驳论证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
从正面提出论点,这个论点与对方论点是针锋相对的。
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等于宣告对方论点不能成立。
这是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
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批驳就全面深刻,十分有力。
2.这篇文章的论述性语言好在哪里?这篇文章的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
例如,在文章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着嘲讽意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拜佛( )抹杀( )脊梁( )
搽粉( )省悟( )脂粉( )
无稽( )诬蔑( )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更正。
(1)他们在前扑后继的战斗,只是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
(2)信“地”和“物”,仍是 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芒,只是这还能够令人不久就觉悟到依托它的不靠得住。
3对以下句中加点的字词分析明白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从公布的文字上看起来”,“公布”一词,说明那时国民党政府政治开明,能够把国家的大小事务公之于众。
B.“咱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总”字刻画了一副妄自尊大的形象。
C.“只希望着国联”,“只”字刻画了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
D.“改成一味求神拜佛”,“一味”刻画了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形象。
D.国联是“国际联盟”的简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政府间组织。
5“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句中的四种人别离指代什么人?
一、阅读明白得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自欺”也并非此刻的新东西,此刻只只是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算了。但是,在这笼罩之下,咱们有并非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用批评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20江苏盐城中考)《新华日报》2020年5月16日发表的《总有一种 声音让咱们感动》一文写道:“在汶川抗震救灾前沿和后方,在万万名一般救灾者和受难者中间,新华社记者记录下了一个个一般的人和他们在危难之时发出的声音,并从中感受到一种既一般又伟大的力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提升练习
12
综 合 运 用
7.【2017·辽宁辽阳中考】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支月英老师,十九
岁时,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
了一名山村女教师。36年来她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同学们了解支老师的感人事迹后,纷纷在朋友圈中发消 息表达敬意,请你也把自己的感言发到朋友圈。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50 字左 右。 示例:您是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山里孩子寂寞的心灵;您是黑夜里的烛光, 照亮了山里孩子前行的道路。您是我梦想的方向。
5
3.下列各句中“中国人”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 失掉自信力了。 ... B.中国人 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C.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 曾经有过“他信力”。 ... D.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中国人 的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
8
②我们的社会向来不缺少披坚执锐、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然而,也有极少数 青年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裹挟、功利心态的侵蚀,选择做无所事事的 过客或麻木不仁的看客,甘愿当空心人。当别人乐善好施时,他嘲笑人家;当别人 坚守原则时,他轻视人家;当别人奋力打拼时,他鄙夷人家。当青春被负能量充
塞,又何来那么一股子冲劲与闯劲?
备选人物:①诸葛亮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
示例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示例一:诸葛亮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二:文天祥 ——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 示例三:袁隆平 ——
10
(1)本文的题目有何特点? 以对偶的句式呈现;表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玄虚()(2)渺茫()(3)诓骗()(4)慨叹()(5)省悟()(6)依赖()(7)麻醉()(8)笼罩()(9)家谱()(10)脊梁()(11)摧残()(12)诬蔑()2.按拼音填字组词。
(1)怀ɡǔ()伤今(2)为民qǐnɡ()命(3)求神bài()佛(4)shě()身求法(5)前pū()后继3.品味语言,说说加粗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二、课内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狡黠(xiá)殒落廓然无累(lèi)恪尽职守B. 抽噎(yē)恣睢吹毛求疵(cī)涕泗横流C. 襁褓(qiáng)诓骗怒不可遏(è)心无旁鹜D. 谮害(zèn)亵渎强聒不舍(gōu)根生蒂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怀古伤今为民请命玄虚B. 地大物搏求神拜佛脂粉C. 前扑后继埋头苦干渺茫D. 舍身求法自欺欺人竹蔑3.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这句中‘他信力’加上引号,所起的作用是()A. 表示引用B. 表示强调C. 表示特殊称谓D. 表示讽刺否定4.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老张的儿子考上重点高中,左邻右舍都来祝贺老张说:“恭喜令郎考上理想的学校。
”B. 过地铁安检时,工作人员对乘客说:“站住,手提包也得检查,赶紧放上去!”C. 同桌向小王请教问题时,小王说:“好吧,我有些高论正想与你分享。
”D. 朋友搬新家,小李有事不能去祝贺,就打电话告诉朋友:“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一定赏光拜访。
”5.下列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 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C. 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深刻而悠久的文明。
D. 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渺茫:离得很远,视觉模糊,看不清楚)B.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替老百姓向掌权的人请求解除他们的痛苦,保全他们的性命.也指替老百姓说话)C. 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D. 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2021-2021九年级语文上册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玄虚( ) 渺茫( ) 诓骗( ) 慨叹( )省悟( )依赖( ) 麻醉( ) 笼罩( )家谱( ) 脊梁( ) 摧残( ) 诬蔑( )2.品味语言,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3.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1)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3)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连篇累牍,在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5.请你依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同。
例句:人生,是一个神秘的故事,我们期待着最美的情节。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练阅读下边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三、拓展演练11.题目“醉翁之意不在酒”中,“醉翁”指________,“酒”指________。
参考答案—、1.xuán miǎo kuāng kǎi xǐng 1ài zuì zhào pǔ jǐ cuī miè2.“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只”字表示唯洋是崇,不相信自己;“一味”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
3.(1)排比 (2)反问 (3)比喻4.C5.答案举例:“人生,是一部雄浑的交响乐,我们期待着最激昂的乐章”“人生,是一幅多彩的画卷,我们期待着亮丽的色彩”“人生,是一条涓涓的溪流,我们期待着绚丽的浪花”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特色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
第十六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导读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有心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中国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一颗爱国的赤心。
文章抓住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采用反驳对方论证的方法,通过正面立论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手法,一举击中要害,反驳强劲有力。
论证思路上采用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作出结论的顺序逐层推进,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特色。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玄.虚(xuán)慨.叹(kǎi) 诬蔑..(wū miè) 诓.骗(kuānɡ)省.悟(xǐnɡ) 搽.(chá)渺.茫(miǎo)脊.梁(jǐ)脂.粉(zhī)抹.杀(mǒ)抹.布(mā)拐弯抹.角(mò)前仆.后继(pū)状元宰.相(zǎi)二、词语释义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家谱: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事。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说谎话骗人。
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摧残:使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今天的事情。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向掌权的人请求解除他们的痛苦,保全他们的性命。
也指替老百姓说话。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
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不足为据:不值得当作根据。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地大物博:文中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三、语句解读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语句极富讽刺意味,极其简练地勾画出三种形象,三种脸谱,始而妄自尊大,继而仰人鼻息,最后竟至乞灵于泥塑木雕的偶像。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词中加粗的字注音。
慨.叹省.悟家谱.搽.脂抹.粉答案:kǎi|xǐng|pǔ|chá mǒ解析:注意易错点,“慨”的声母是k不是g,“省”是多音字,“谱”的声母是p不是b,“搽”的声母是翘舌音。
点评:给汉字注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miǎo茫jī梁kuāng骗wū蔑答案:渺|脊|诓|诬解析:结合词义,根据拼音判断汉字,注意不要音同形似的汉字,不要写错字,如“渺”与“缈”,“诓"与“筐”,“诬"与“巫”。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
3.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玄虚.(xū)诓.骗(kuànɡ)脊.梁(jǐ)B、渺.茫(miǎo)省.悟(xǐn)脂.粉(zhī)C、笼.罩(lǒnɡ) 抹.杀(mǒ)宰相.(xiànɡ)D、慨.叹(kǎi)玄.虚(xuàn)筋骨.(ɡù)答案:C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诓”读第一声,“脊.”读第一声;B“省”是后鼻韵母,“脂”读第三声;D“玄”读第二声,“骨”读第三声,故答案为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污蔑.(miè)脊.梁(jí)自欺.欺人(qī)B.渺.茫(miǎo)省.悟(xǐng)前仆.后继(pú)C.笼.罩(lǒnɡ)抹杀.(shà)宰相.(xiànɡ)D.慨.叹(kǎi)诓.骗(kuānɡ)搽.粉(chá)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怀古伤今为民请命玄虚B.地大物搏求神拜佛脂粉C.前扑后继埋头苦干渺茫D.舍身求法自欺欺人竹蔑3.本文语言饱含感情,请分析下列句子各表现了什么感情,为它选择恰当的选项。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3)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4)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A.讽刺B.赞颂C.自豪D.愤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B.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为了人民而保全自己,解除困苦)C.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玄虚:空而不切实;靠不住;不可信)D.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伤感现在的事情)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B.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C.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D.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测试卷: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01 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倘.若(tǎng)诓.骗(kuànɡ)脊.梁(jǐ)B.渺.茫(miǎo) 省.悟(shěng) 脂.粉(zhī)C.笼.罩(lǒnɡ) 抹.杀(mǒ) 宰相.(xiànɡ)D.慨.叹(ɡài) 玄.虚(xuán) 筋.骨(jīn)(解析:A.“诓”应读作“kuānɡ”;B.“省”应读作“xǐng”;D.“慨”应读作“kǎi”。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C.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深刻而悠久的文明。
D.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解析:A.“怀古伤今”指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用在“回首往事”的情景中不恰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他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他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解析:A.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C.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表意不明,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4.指出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
(1)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表否定)(2)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表引用)(3)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表强调)(4)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表特殊含义)5.联系课文,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中国人”的含义,并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各指什么。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业(含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业(含答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题第二课时阅读(一)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 品析第①段中“总"“只”“一味"三个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他信力”和“自欺力"加引号,作用是()。
A.表引用B.表强调C.表特殊称谓D.表讽刺否定3.文章③~⑤段,作者直接反驳,通过层层分析推导,得出的结论,即:失掉的是(),发展着的是()。
这两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有着什么作用?4.“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
”这里的“新生路"有什么含义?拓展(二)①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②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能力训练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能力训练新人教版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废名论”存疑夏衍(1)星期六到颐和园去,在附近看到一所中学,校名是“第一○一中学”。
一位同游者脱口而出:“学校办在这样一个好地方,叫颐和中学多好。
”(2)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件事情。
在一个科学家的集会上,我听到过以下的对话:(3)“您以前在……”(4)“清华。
1932年毕业的。
”(5)“啊,那是老学友了。
我也是清华,比你晚5年。
”(6)“这次会上,咱们清华的人可不少啊。
”“咱们清华”这四个字充满了感情。
(7)这样,他们就谈到校园,谈到校风,谈到当时的学生风气,谈到老教授们的癖好……两个人都沉浸在欢乐的回忆中了。
(8)让学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让他保存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校风和传统,让这个名字成为先后校友的精神上的联系,我想,这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会有什么害处吧。
可是这几年来,“废名排号”却已经成了风气。
(9)不仅教育界如此,其他各界也未能免俗。
在知识分子心中有相当深厚印象的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这些名称,不是早已不见吗?甚至许许多多老百姓熟悉的老铺老店,不是也纷纷改为第七门市部、第八供应站了吗?(10)这种风气也流行到了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文艺界。
我们的文艺杂志、文艺团体似乎有了一套正名规律,不是“人民”,就是“中国”,如“人民文学”、“人民音乐”、“中国评剧院”等等。
最彻底、也最有讽刺性的是漫画杂志。
在外国,这一类杂志有的叫“鳄鱼”有,的叫“箭”,有的叫“牧鹅少年马季”,而我们中国,就直截了当地叫做“漫画”,正像一个人的名片上只印着一个字:“人”。
(11)这种废名论的理论根据,据说第一是为了整齐,为了“统一”;第二是因为旧时代的名称都有封建性。
那么,像河北、安徽这一类省名,宛平、长治这一类县名,也都应该废名排号了吧。
我设想若干年后,人们的履历表将如下式:姓名:五十七籍贯:第五省、第三十八县、第二二六乡。
学历:第十一省第九十八中学毕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测试)(提升版)(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0分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9分)1.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怆然(chuàng)凝练(níng)峭壁(qiào)迥然不同B.溃退(uì)歼灭(jiān)憎恶(ēng)安然无恙C.虔诚(qián)荒诞(yàn)弦歌(ián)神采奕奕D.风靡(mǐ)弥合(mí)淳朴(chún)异彩纷呈【答案】C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B.史铁生、贾平凹、余秋雨……等作家,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厚重的文字,带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中不是由疑而问,所以不能用问号;B中“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用;D中应是“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3分)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
B.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C.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为了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县法制部门近期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语病的辨析能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
本题按照选项中的修改内容一一对应判断即可。
A项两项对一项,应去掉“是否”;C项句子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D滥用否定词,去掉“不”。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歌咏自然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喑哑(ān)敷衍心无旁骛(wù)契而不舍B.灵柩(jiù)亵渎强聒不舍(guā)断章取意C.佝偻(gōu )拮据恪尽职守( kè)歇斯底里D.玄虚(xián)皇恐吹毛求疵(cī)前仆后继2.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脑羞成怒泥民百姓断章取义谀词B.狼狈不堪刻骨铭心无与伦比嗤笑C.歇斯底里根深帝固怀古伤今潮迅D.涕泗横流一愁莫展面面相觑繁植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明当时根本不在场,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他了。
B.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C.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D.临近期末,各种考试接踵而至....,我都快麻木了。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学校八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B.《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C.学习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我们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D.此刻,我们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C.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
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结构。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应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最新-广东省江门市九年级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广东省江门市九年级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卷新人教版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xuán xū kuāng piàn huái gǔ shāng jīn wèi mín qǐng mìng()()()()二、修改病句。
(6分)①近日,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抗SA RS药品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改正:。
②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改正:。
③听了英雄的事迹报告后,大家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改正:。
④新闻工作者要为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
改正:。
⑤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改正:。
⑥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鄂某部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改正:。
三、古诗文默写。
(10分)1、过尽千帆皆不是,。
2、羌管悠悠霜满地,,。
3、,,射天狼。
4、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5、,,沙场秋点兵。
参考答案一、玄虚: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二.①“唤来”改为“吸引”②“增加”改为“提高”③“长时间”“久久”保留一个④结尾添上“的舆论氛围”⑤“天然的”与“~一个”位置互换⑥“防止”改为“做到”三、1、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部编语文九年级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习题新人教版_254
17我国人失掉自傲力了吗01堆集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假使(tǎng)扼杀(mǒ)舍身求法(shě)诓骗(kuānɡ) 脊柱(jǐ) 埋头苦干(mái)醒悟(xǐnɡ) zhī(脂)粉miǎo(渺)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A.笼罩催残地大物博B.慨叹污蔑求神拜佛C.悬虚依托为民请命D.精骨麻醉掩耳盗铃(解析:A.“催”应写作“摧”;C.“悬”应写作“玄”;D.“精”应写作“筋”。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三年韶光仓促曩昔,在结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由潸然泪下。
B.许多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斗争献身,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存。
C.我国地大物博,孕育了深入而悠长的文明。
D.包装再精巧,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解析:A.“怀古伤今”指追念古代的工作,感伤现在的工作。
用在“回首往事”的情形中不恰当。
)4.(郑州外国语中学摸底考试)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接、完好。
面临交易战役,我国标明将“奉陪到底”,①底气安在(或:我国依托/凭仗/依据的是什么)?我国有巨大的商场,有更强的接受丢失的才干。
面临中美交易冲突,我国将打出什么底牌?第一张底牌,约束进口美国产品;第二张底牌,削减对美国的出口。
专家标明,我国反击的意图是让美国意识到交易战不行取,②中美经贸合作唯有相向而行,回到正确的轨迹(或:中美两国唯有相互合作/中美经贸只要回到本来的轨迹),才干惠及两国和国际。
5.写出下列语句中引号的效果。
1.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表否定)2.两年从前,咱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表引证)3.从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信任过“自己”。
(表着重)4.那也只能说我国人从前有过“他信力”。
(表特别意义) 6.填空。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巨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民党反动政府于1934年派亲日分子黄郛乞求和平,遭到日本公使有吉明的拒绝,上层社会笼罩着悲观失望的气氛。
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国民党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曾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
1934年4月,又由国民党著名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等发起,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菩萨来保佑”,鼓吹“法会”可以“为国内消灾患,为世界祈和平”。
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发表了这篇文章。
2.主题解说作者针对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地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的一颗爱国赤心。
3.结构图解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倘.若(tǎng)诓.骗(kuàng) 脊.梁(jǐ)B.渺.茫(miǎo) 省.悟(xǐn) 脂.粉(zhī)C.笼.罩(lǒng) 抹.杀(mǒ) 宰相.(xiàng)D.慨.叹(gài) 玄.虚(xuàn) 筋骨.(gǔ)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为民请命....,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她是中原大地的女英雄——任长霞。
C.她地大物博....,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广袤的土地上悠远的文明仍然熠熠生辉。
D.这些书法精品,或古朴,或娟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金华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B.学习制作凤冠,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
C.除了《金华味道》销量不错外,新华书店其他类似书籍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D.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负责市区约70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
4.指出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1)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2)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3)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4)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5.联系课文,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中国人”的含义,并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各指什么。
(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
....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3)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6.(2013·黄冈)读下面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拟写标题。
根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4月23日晨,正在中国钓鱼岛海域正常巡航的中国海监船51、23、46船编队发现多艘日本船只在我钓鱼岛海域活动。
国家海洋局立即组织正在执行东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50、15、49、66、137船编队转赴钓鱼岛海域,与中国海监51、23、46船会合,从不同方向对日侵权行为进行监视取证、维权执法。
截止23日10时许,迫于中国海监现场执法压力,日本渔船陆续驶离钓鱼岛领海。
中国海监的维权执法行动,有力地挫败了日本右翼分子的企图。
目前,中国海监编队仍继续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监视。
7.(达州中考)探究表达。
阅读下面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闻材料】据国外媒体报道:西班牙国会近日通过一项法律草案,规定18岁以下孩子在家必须做家务,且承担责任和义务。
虽然该草案只是《儿童保护法》中的一部分,但其中明确规定了孩子应该“参与家庭生活,尊重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在负责照看家庭上同样负有责任,不论其性别和年龄,都应该做家务。
”除此之外,草案还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所规定:儿童应当尊重学校规定和“按要求学习”,还应当“对学习持积极主动态度”,并且“尊重师长和其他学生”。
专家指出,西班牙之所以把“让孩子做家务”列入《儿童保护法》的“孩子的权利与义务”中,不单单是想利用法律规定孩子有义务帮助照顾家庭,同时也认为,从做家务中学习是孩子们的权利。
材料一: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美国戈登学院历史系教授艾格尼丝·霍华德:让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责任感和能力,并使他们获得一份家园的归属感。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
(20字以内)(2) 联系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大多数家庭不要求孩子做家务的看法。
(60字以上)阅读“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完成下面的题目。
8.分别说说下面句中两个加点词的作用。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9.在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请从论证的角度简要分析。
10.对方错误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是什么?11.联系选文内容回答:“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反复地强调“中国的脊梁”?(鄂州中考)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①4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这些说法站得住脚吗?②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问题的国际法原则。
从黄岩岛的位置以及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的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与菲律宾的自然地理分界。
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
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④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⑤从历史上看,首先,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
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
其次,中国是最早命名黄岩岛的,1935年中国就将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列入中国版图,1983年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
再有,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⑥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海域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
例如,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进行考察。
1994年又在岛上建了水泥纪念碑。
⑦另外,4月28日,菲律宾媒体发表菲律宾专家的署名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的主张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⑧从种种依据看,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任何权利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选自《格言.2013增刊》)12.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13. 读完全文,你认为黄岩岛到底属于谁?文中有哪些依据?请作简要概括。
14. 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5. 这篇文章驳论与立论相结合,请用“/”将驳论部分和立论部分划开。
(只能划一处)16. 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B.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因为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
C.菲律宾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无权因为可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所以,菲律宾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
D.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菲律宾政府及媒体也发表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17.文章运用反证的方法,先证明对立的另一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来反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观点的错误,有破有立。
全文虽只有七八百字,却像匕首一样,刺向对方的要害,痛快淋漓地反驳对方观点的错误。
请你也运用这种反证法,写一段驳论的文字。
【参考答案】1.C2.A3.C(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B项语序不当,应把“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与“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互换;D项搭配不当,应把“负责”改为“承担”或“担负”,另外还应去掉“约70多万人”中的“约”或“多”。
)4.(1)表否定 (2)表引用 (3)表强调 (4)表特殊含义5.(1)“中国人”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2)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3)指广大人民。
6.我海监船驱赶钓鱼岛海域日本船只7.(1)示例:西班牙通过草案,孩子不做家务算违法 (2)提示:必须按要求联系所给材料作答,字数不足或泛泛而谈均不给分。
8.“总”表明时间长,频率高。
“只”表明根本不作别的考虑。
9.为下文揭示对方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作铺垫。
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1.“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于下层,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
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
12.引出话题,并用问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黄岩岛属于中国。
依据:①从历史上看,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黄岩岛,最早提出其主权属于中国;②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捕鱼场所,中国政府派人多次进行科学考察;③菲律宾专家称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14.举例论证。
列举事实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6.D17.【例文】灰太狼和喜羊羊,你可怜谁?毫无疑问是喜羊羊。
可我却可怜灰太狼,你们先别急,我们先说狼(们)吧!灰太狼,表面看起来很笨,次次失败,每次总是十分倒霉,可他却为了吃羊的梦想而努力着,从来不曾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