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公开课教案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个性化指导,关注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关注学困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7.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布置与《陌上桑》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搜集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文学社团等,提升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田野风光,让学生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这幅画面给他们的感受。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面中的植物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揭晓答案:“这是桑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陌上桑》就是以桑树为背景创作的。”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并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四)课堂练习
1.诗歌背诵:学生自主背诵《陌上桑》,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课堂写作:教师给出一个与《陌上桑》相关的主题,如“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3.互评互改:学生相互评价写作成果,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诗歌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奠定基础。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提出疑问。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共同探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
(五)总结归纳
1.诗歌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陌上桑》,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劳动等。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陌上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推测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培养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推测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深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3)联系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陌上桑》课文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陌上桑》的背景资料、相关文学评论和解析。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陌上桑》的内容,回顾作者和作品背景。

(2)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发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或个人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4. 细节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

(2)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推测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生词和短语的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课文《陌上桑》的读后感,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启示。

《陌上桑》教案

《陌上桑》教案

《陌上桑》教案《陌上桑》教案1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本课的教学可采用朗读教学法。

通过反复朗读,做到在课堂上基本熟读成诵。

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描写刻画,特别是侧面描写的作用。

可以结合第一题的答案适当讲讲描写人物的知识,从中学习一些描写方法。

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本诗。

如:1、课文是怎样刻画罗敷形象的?2、罗敷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3、罗敷的丈夫真的身居高位吗?4、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5、罗敷的故事反映了汉代怎样的现实?6、罗敷的形象体现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7、你对汉乐府有哪些了解?你还能背几首汉乐府?指点迷津:(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主人公罗敷反抗强暴的形象。

(二)重点难点突破1、重点体会罗敷形象的刻画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

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

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

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

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

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2、难点理解罗敷究竟是什么身分的妇女罗敷作为一个经常要采桑养蚕的劳动妇女,她当然不会穿上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华丽珍贵的服饰,写她的服饰是为了衬托她的美丽动人。

同样,罗敷盛夸她的丈夫,也只是为了表现她机智聪明善于斗争的性格。

同时,这也和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分不开。

二、学海导航学法指要:(一)掌握字词1、注音敷fū倭wō髻jì缃某iāng绮qǐ驹jū冉rán陌mò2、词句补释日出东南隅:太阳在东方升起。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陌上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尊老爱幼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陌上桑》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练习。

(2)学生进行造句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测验评价:定期进行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陌上桑》。

2. 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

3. 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或视频素材。

4. 课堂练习用的造句模板和参考例句。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课文《陌上桑》为基础,创作一个小故事或对话,展示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全文;(2)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及其含义;(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陌上桑》;(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2)体会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陌上桑》的诗意美和画意美;2. 诗中运用的一系列表现手法及其作用;3. 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词语的理解与运用;2. 诗人情感的把握与分析;3. 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2. 吟诵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吟诵诗歌,体会韵律美;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典型意象,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陌上桑》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4. 诗歌品鉴: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陌上桑》,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陌上桑》的背景介绍;(2)自主学习: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3)合作探讨: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4)诗歌品鉴: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第二课时:(1)课堂小结:总结第一节课的学习内容;(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陌上桑》,并进行相关练习;(3)拓展学习:推荐相似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陌上桑》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陌上桑》中所表现的民间风情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陌上桑》的诗意和诗意。

2.1.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陌上桑》中的民间风情和传统文化内涵。

2.2.2 探讨《陌上桑》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1.2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3.1.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陌上桑》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3.2.2 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四章:教学内容与步骤4.1 教学内容4.1.1 介绍《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

4.1.2 分析《陌上桑》的诗意和诗意。

4.1.3 剖析人物形象,解读作品主题。

4.1.4 探讨《陌上桑》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4.2 教学步骤4.2.1 导言:介绍《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4.2.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陌上桑》,理解诗意。

4.2.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剖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5.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5.1.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其团队协作能力。

5.2 作业评价5.2.1 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对《陌上桑》的理解和分析。

5.2.2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鼓励其独立思考。

5.3 期末考试评价5.3.1 设置有关《陌上桑》的试题,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全文;(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3)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价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珍惜文化遗产的价值观;(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陌上桑》全文;(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障碍;(2)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内涵;(3)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陌上桑》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熟悉文本;(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方法;(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3)阐述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审美价值。

5. 实践拓展:(1)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和评价作品;(2)进行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学习态度;(2)评估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课堂练习。

2. 课后作业:(1)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和练习;(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3. 单元测试:(1)组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2)分析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陌上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词语解释:(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含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进行自主学习。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陌上桑》一遍,注意字迹工整。

2.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改写,并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课文中的问题。

2.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陌上桑》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陌上桑》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陌上桑》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陌上桑》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2)通过比较、联系等方法,探讨诗中的文化内涵;(3)通过创作、展示等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陌上桑》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 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3. 诗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2. 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陌上桑》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陌上桑》,了解诗的背景;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陌上桑》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阅读:学生朗读《陌上桑》,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5. 联系: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诗的内涵和价值;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陌上桑》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和思考能力;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扩展他们的文学视野;2. 组织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活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考虑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全文;2. 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3. 能够解读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陌上桑》;2. 学会如何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 学会如何查阅相关资料,提高独立研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陌上桑》所展现的美好自然景色和浓郁人文气息;2. 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2.1.1 诗人简介2.1.2 诗作背景2.1.3 诗作意义2.2 课文朗读与解析2.2.1 全文朗读2.2.2 诗句解析2.2.3 艺术特色分析2.3 课后作业2.3.1 背诵全文2.3.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图片展示:《陌上桑》描绘的景色;3.1.2 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3.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3.2.1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意;3.2.2 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3.2.3 分享学习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3 诗歌欣赏与分析3.3.1 引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意境;3.3.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3.3 讨论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4.1.1 学生朗读、讨论、分享的积极性;4.1.2 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程度;4.1.3 学生对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价4.2.1 背诵全文的情况;4.2.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成果;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陌上桑》;5.2 相关资料:诗人简介、诗作背景等;5.3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6.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6.1.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6.1.3 采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陌上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3. 对课文中的道德观念的领悟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陌上桑》。

2. 相关注释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并简单分享对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标出课文中的生僻词语,教师进行解释和讲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情节,体会人物的情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课文。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8. 板书设计:陌上桑1. 作者背景2. 课文内容3. 修辞手法4. 道德观念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等。

《陌上桑》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陌上桑》的背景及作者简介;(2)能够分析并欣赏《陌上桑》的艺术特色;(3)能够解读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陌上桑》;(2)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文本中的成语和典故,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文学素养;(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陌上桑》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掌握文本中的成语和典故;(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陌上桑》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如何运用文本中的成语和典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陌上桑》的背景及作者简介;(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学鉴赏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陌上桑》,理解故事情节;(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3)让学生总结文本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陌上桑》中的人物形象;(2)对比分析,探讨《陌上桑》的艺术特色;(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陌上桑》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陌上桑》文本;2. 参考资料:有关《陌上桑》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2.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陌上桑》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陌上桑》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陌上桑》教学设计5

《陌上桑》教学设计5

陌上桑教学设计5学科:语文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陌上桑》这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复印件、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用朗朗上口的语调朗读《陌上桑》,并引导学生一起读。

导入(5分钟)1.导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课堂:你了解过唐代的诗歌吗?你知道《陌上桑》是唐代的哪位诗人的作品吗?感悟诗词(10分钟)1.让学生阅读《陌上桑》,然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鉴赏诗词(15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陌上桑》的意境和意义,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和哲理。

2.教师提问学生:你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给你什么启示?感知意境(1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感触深厚的诗句,并描述其中的意象和意境。

小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

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完成课后习题。

作文训练(20分钟)1.让学生根据《陌上桑》的意境和主题,以题目为《陌上桑》写一篇作文。

2.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范文。

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作文,并进行班级评比,选出优秀作文。

2.教师做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评阅作文,并做必要的修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陌上桑》这首古文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作文训练,学生的意象感知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促进了学习氛围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在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班级整体水平对教学内容和要求做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的诗句;(2)分析并欣赏《陌上桑》的艺术特色;(3)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陌上桑》的意境;(2)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提升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2)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高自身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陌上桑》的诗意;(2)掌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3)欣赏《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词韵律和格律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陌上桑》的诗意、艺术特色和教学目标;2. 学生准备:预习《陌上桑》,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陌上桑》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2)诗词朗诵:教师朗诵《陌上桑》,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陌上桑》,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诗词中的美景和情感。

3. 教学讲解:(1)讲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2)分析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

4. 互动环节:(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陌上桑》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陌上桑》,并分析其他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6.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对比拓展:让学生选取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词,与《陌上桑》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1《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陌上桑》是一部以乡土为主题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一个乡村里,女主角陶延年长大,她以自己的农家出身为傲,并且靠自己的勤劳和勇气追求幸福的故事。

这篇文章将分析如何设计教案,以便更好地教授《陌上桑》。

教材分析在教学《陌上桑》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教材分析,这包括小说的结构和用语。

这本小说共三十章,每一章都包含不同的主题和人物关系。

因此,在教授小说的时候,老师需要提前将每个角色的姓名、关系和故事情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课程目标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大致情节,理解主题并进行评述。

学生们应该能够分析小说中所探讨的道德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并将其与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针对这一本长篇小说,老师可以采用阅读、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进行阅读和思考,这将有助于他们记住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小说的结构和情节进行排列,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进行教学安排:第一册第一章:家庭祭祀第二章:儿时世界第三章:杀鸡、花轿和茅草屋第四章:贩皮蛇第五章:班级政治第六章:初恋第七章:转赴前线第八章:文革时期第九章:婚姻第十章:生活节奏的改变第二册第十一章:桶底捞月第十二章:初孕第十三章:寻医问药第十四章:北上第十五章:民主运动第十六章:逃亡第十七章:电视和旅游第十八章:我愿意第十九章:金融危机第二十章:祖国呼唤教学技巧如何让学生对《陌上桑》感兴趣呢?这里提供以下小贴士:1、通过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促进讨论。

学生可以就小说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

2、采用吸引人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将背景音乐与小说结合起来,以此来将学生带入文学作品的氛围中。

3、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来使教学更加生动。

例如,可以邀请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或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剧本并进行表演。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全文;(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表现手法;(3)了解秦代的社会背景,理解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陌上桑》;(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陌上桑》的诗意和诗境;2. 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 秦代社会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把握和理解;2. 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3. 秦代社会背景与诗歌创作的关联。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陌上桑》的原文及其注释;2. 相关资料,如秦代历史背景、诗人简介等;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秦代社会背景;(2)介绍诗人罗敷及其作品《陌上桑》。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陌上桑》,理解诗意;(2)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让学生思考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提高审美情趣;(3)让学生背诵并默写《陌上桑》。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6. 课后作业:(2)深入了解秦代社会背景,分析对诗歌创作的影响;(3)推荐其他秦代诗歌进行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考试评价:在期末考试中设置有关《陌上桑》的题目,评价学生对诗文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

《陌上桑》教案设计共3篇

《陌上桑》教案设计共3篇

《陌上桑》教案设计共3篇《陌上桑》教案设计1《陌上桑》教案设计《陌上桑》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其中的“陌上桑”更是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经典词句。

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也经常会将这首诗作为教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认知和人文素养。

本篇文章将从教案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陌上桑》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陌上桑》的诗歌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掌握其中的文化内涵;2.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在朗读、背诵时多角度进行思考;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艺术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课前导入通过短暂的视频,介绍《陌上桑》的背景及上下文,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重要性。

2. 课堂学习(1)了解诗歌背景及作者经历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查资料,了解唐代的时代背景、《陌上桑》的诗歌背景以及作者王之涣的人生经历。

如唐代文学发展、诗人的身份地位等。

(2)学习诗句教师朗读《陌上桑》全文,介绍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3)探讨情感表达在学习诗句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所表达的闲适、快乐;“陌上桑,骚人憔悴”所表达的哀伤、思乡等,通过分组讨论、课堂交流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文化欣赏通过学习《陌上桑》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索中华文化,并且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如“既不磨洗,又作冷眼看”所表达的勇气和情操等。

3. 课后延伸(1)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经历或想象,创作一首新的诗歌,体现出文人雅士的风度和情感。

(2)朗诵比赛安排朗诵比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朗诵,加强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的结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2)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在朗读、背诵时多角度进行思考。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全文;(2)了解《陌上桑》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3)分析并掌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陌上桑》;(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人物形象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作品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陌上桑》;(2)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色;(3)了解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对文中隐喻、象征手法的理解;(3)对作品深层意义的挖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陌上桑》的作者秦观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陌上桑》,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隐喻和象征手法;(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深层意义;(3)品味诗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的人文精神。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中人物的喜爱和赞美;(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3)激发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陌上桑》;3. 调查身边同学对《陌上桑》的喜爱程度,分析原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陌上桑》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歌内容、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4.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及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陌上桑》公开课教案教学的课题:陌上桑汉乐府时间:2017年___月___日知识与能力:乐府诗、理解诗中“罗敷”这个人物形象。

了解这首诗侧面描写、对比夸张的手法。

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理解罗敷人物形象---探究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情态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启迪和感悟。

教学的重点:1.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对比、夸张2.背诵教学的难点:理解罗敷人物形象。

课时的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汉乐府及《陌上桑》二. 1.乐府:“乐府”原是汉代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

“乐”指音乐,“府”指官署。

它的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的诗歌。

由此得以流传的乐章、歌词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

2.汉乐府的叙事方法:叙事方法\抒情方法.。

著名的《乐府诗集》中有《木兰诗》,还有《孔雀东南飞》。

3.特色汉乐府多属民间歌辞,语言朴实自然,回旋反复,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文字活泼,保持了口语的真面目,有音无义的字也一并保留。

另一特色,是叙事诗的逐步发展,描写深刻,叙事详尽,情节较完整,人物形象较具体生动,并出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以及用对白推动情节。

汉乐府诗句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为主,形式自由变化,参差错落,不拘一格。

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

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余句,短的则仅数句。

汉乐府押韵灵活,有句句押韵,有隔句押韵,也有隔两句、三句押韵的。

4.示题陌上桑:田间采桑。

陌,指田间小路,陌上,泛指田野。

二.范读此诗整体感知诗歌叙事诗。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罗敷女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反抗强暴的精神,带有喜剧色彩。

三.字词练陌(mò)隅(yú)敷(fū)系(jì)倭(wō)堕(duò)髻(jì)缃(xiāng)绮(qǐ)襦(rú)捋(lǚ)髭(zī)著(zhuó)帩(qiào)踟(chí)蹰(chú)姝(shū)宁(nìng)载(zài)不(fǒu)骑(jì)婿(xù)骊(lí)系(jì)马尾络(luò)皙(xī)鬑(lián)盈(yíng)冉(rǎn)趋(qū)四:古文字词1.课下注释⑴上桑:陌:田间的路。

桑:桑林。

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⑶喜蚕桑:喜欢采桑。

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

蚕桑:采桑养蚕⑷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

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⑸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⑹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

倭堕,叠韵字。

⑺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襦:短袄⑻捋:抚摸。

髭:嘴唇上方的胡须。

须:下巴上长的胡须。

⑼著:戴。

帩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⑽少年:古义(10-20岁)男⑾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⑿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⒀姝:美女。

⒁颇:稍微。

⒂谢:问,告。

⒃宁可:愿意。

⒄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⒅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

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⒆置辞:同致辞。

⒇一何:怎么这样:、21何用:用什么?22鹿卢剑:剑柄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

鹿卢,即辘轳,井23汲水的用具。

宝剑,荆轲刺秦王时带的就是鹿卢剑。

24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朝大夫:朝廷上的大夫。

大夫,古代官名。

25鬑鬑:故须稀疏而长。

26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27冉冉:走路缓慢。

[28殊:优秀,与众不同。

2.古今异义字坐谢趋3.一词多义隅、系、坐、为五.罗敷是一个怎样的女子?1.找出描写罗敷的句子2.罗敷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如:罗敷是一个以采桑养蚕为业的年轻美貌的农家女。

罗敷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女子,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

罗敷是一个美丽、坚贞、纯洁的农家女子。

罗敷是一个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维护妇女尊严的具有无穷人格魅力的形象。

罗敷是一个集仪表美、内心美于一体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3. 罗敷的名字:是古代美女的称号,“敷”和“华”现在是两音,古代是同音。

“敷”“华”互转。

4.对于使君的官职十五小吏-----天才二十朝大夫-----朝大夫三十侍郎中郎----皇帝的亲信四十转城居---独擅一方六.板书设计:陌上桑乐府诗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外在美缃绮为下群,紫绮为上襦完美的女人罗敷自有夫忠贞赞夫反衬心灵美七.小结: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罗敷这个完美的女人。

八.作业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课下注释抄写一遍,积累古代描写美女的句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课导入:1.找学生背诵其中的一段。

2.罗敷的形象:聪慧、机智、勇敢、坚贞、勤劳的古代女性。

二.朗读理解---探究:“日出城南……自名为罗敷”四句交代了:时间:早晨,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人物:罗敷地点:秦家楼房“罗敷……城南隅”写出罗敷的身分:采桑养蚕;一个“善”突出了罗敷以劳动为乐的农家女子本质。

“青丝……笼钩”是一种修饰说法,取其香洁之意。

“头上……上襦”四句来写罗敷之美,为后文写罗敷的心灵美作铺垫。

“行者……髭须”烘托之一;“少年……帩头”烘托之二;“耕者……其锄”烘托之三。

“来归……罗敷”用侧面烘托的虚写作辅助,以弥补正面描写的不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以上为第一章,极力描写罗敷的美丽动人。

“使君……家姝”四句写太守被罗敷的美丽吸引住了,派随从去询问,开始写使君与罗敷的矛盾冲突。

“秦氏……有余”是写太守与小吏的对话,又借小吏之口进一步叙述了罗敷的情况。

“使君……载不”写出太守的无耻企图。

以上第二章,写太守的卑劣行径。

罗敷的忠贞。

“罗敷……自有夫”表现出罗敷蔑视权贵,坚贞不屆。

“东方……上头”此乃夸张之一——夫婿地位高;“何用……千万金”此乃夸张之二——夫婿钱财多;“十五……城居”此乃夸张之三——夫婿资历深。

罗敷夸耀丈夫为官,完全出于无奈,为摆脱太守纠缠的困境不得已而为之。

“为人……府中趋”四句,正面写丈夫的仪态,气度不凡。

“坐中……夫婿殊”两句,通过众人的赞誉写罗敷丈夫人才出众。

以上六句乃夸张之四:丈夫相貌风度美。

夸张给使君以有力的回击:官位显赫,使其不敢妄为;相貌堂堂,使其自惭形秽。

以罗敷夸夫作结,让人回味无穷。

以上第三章,描写罗敷机智夸耀自己的丈夫,借以摆脱太守的纠缠。

赞夫。

二.文章塑造一位完美的女性,都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的。

用多种人称叙述、第一人称,有亲切感,可以把将人物与读者的距离拉近,更易接受简短的对答、表现人物的性格诗中大量运用烘托、夸张手法,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效果。

作者运用夸张手法,从外表、服饰上来美化罗敷,给读者想象和思考。

再由侧面: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感受来烘托罗敷的美丽超凡,对人物的容颜没有一句正面着笔,全系间接描绘,而罗敷的光彩夺目的美丽形象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表现罗敷面对使君的无礼要求所表现的机智勇敢对比(使君---夫婿突出使君的轻率可笑使君---其他观罗敷的对比,同样突出使君的居心不良和可恶。

)作者成功塑造了罗敷这位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的劳动妇女形象。

第二章对话形式给人以亲切逼真之感。

第三章运用了许多夸张语言让罗敷在太守面前尽情夸耀自己的丈夫,虽没有一句直接冒犯的话,但意在言外,夸耀丈夫,正是对太守的无情的讽刺和嘲笑,这种明显的寓对比于褒贬的描写,令人读之感到形象鲜明,痛快淋漓。

三.讨论(适用于水平较高的班)“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该怎样解释?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归纳:一种解释是耕者、锄者归来后互相抱怨,只因贪看了罗敷而误了干活。

另一种解释是男子痴看罗敷引起妻子的愤怒,回家后发生口角。

还有一种解释是耕者、锄者因为观看了罗敷,回家就嫌自己的妻子丑陋。

三种解释都可通,注家往往兼收并存,没有断定该选取哪一种。

应当懂得,民歌流传久远,有时是很难说明当初始作时的原意的。

不论哪一种解释,从侧面来表现罗敷之美则是一致的。

读古代作品,遇有异解异说的,宜多作比较,不可死执一说就作定论。

五.作业熟诵,能默写出来,文字无差错,邻座互相检查并汇报。

(可制作一张简单的背诵记录,每次每人背诵或默写后,把正误情况记录下来,汇报时,可全班收阅,也可对部分人抽查,要以鼓励为主,避免形成压力)板书:╱美好景物的渲染外貌美精美器物的陪衬╱╲美丽服饰的描绘(表现手法衬托)罗各色人等的倾慕敷╱地位高╱官位显赫,使其不敢妄为╲盛赞丈夫钱财多→拒绝使君→人格美对比╲资历深╲相貌堂堂,使其自惭形秽---风度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

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

“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

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桑中》是写男女的幽会:“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可以说,在《诗以》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

上述诗篇,也被儒家的经师解释为讥刺“淫奔”的作品。

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

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

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人秋胡,娶妻五日,离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归。

将至家,见一美妇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车调戏,说是“力桑不如逢国卿”(采桑养蚕不如遇上个做大官的),遭到采桑女的断然拒绝。

回家后,与妻相见,发现原来就是那采桑女。

其妻鄙夷丈夫的为人,竟投河死。

今存有西晋传玄之拟作,内容与《列女传》所载大体相同。

可以到,“桑林”中的故事,原来大多是男女相诱相亲,而现在变成了女子拒绝子的引诱。

当然,人们也可以说,秋胡是一个“坏人”,这种故事与《诗经》所歌唱的纯真爱情根本不是一回事。

但不要忘记:在民间传说文学故事中,虚设一个反面角色是很容易的。

关键在于,通过虚设的人物活动,作者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审美理想。

这样我们能得出结论:汉代的“桑林”,已经不同于《诗经》时代的“桑林”,文学中的道德主题,开始压倒了爱情主题。

我们大概可以相信已经失传《秋胡行》古辞与《列女传》所载故事并无大异。

而《陌上桑》显然是这一故事或直接从《秋胡行》演化而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