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解读

合集下载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解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用尺子测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

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洞口说生活中的案例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用如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

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我会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米和毫米是什么单位。

2.能够用分米和毫米测量长度。

3.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准确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2.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互相换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小球,一个小球上面标着“分米”,另一个小球上面标着“毫米”。

教师问学生:“这两个小球上标着什么?”学生回答:“一个是分米,一个是毫米。

”教师继续问:“你们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不知道。

”教师带领学生开始学习分米和毫米。

2. 讲授(1)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把尺子,尺子上面有很多小刻度,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长度,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尺子上的小刻度表示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表示长度。

”教师继续问:“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的名字吗?”学生可能会说:“不知道。

”教师继续介绍:“这个小刻度代表的是毫米,而这长一点的小刻度代表的是分米。

”(2)用分米和毫米测量长度教师出示一组物品,如橡皮、钢笔、书等,然后让学生选择一样物品,用尺子来测量它的长度,并记录在本子上。

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张表格,让学生将自己测量的物品的长度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需要注意,对于一些比较短的物品,应该用毫米来测量,而对于比较长的物品,则应该用分米来测量。

(3)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如5分米和50毫米,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换算。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个简单的换算方法:1分米=10毫米。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求解并核对答案。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可以出一些综合性的例题或真实生活问题,让学生运用换算知识去进行解答。

3. 练习1.将以下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分米、毫米、厘米。

2.把140毫米表示成分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

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

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

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

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说教法: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

苏教版《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苏教版《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苏教版《分米和毫米》说课稿《分米和毫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及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物体的估测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实物展示法,师生共同参与,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实践,探究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别是多长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这一复习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米和厘米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

(二)新知探究1、认识毫米(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上课时,我运用课件出示情景图片《齐天大圣—金箍棒》,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画面,读一读金箍棒是多长,启发学生当金箍棒不足整厘米时,如何准确的表示金箍棒的长度,然后启发学生观察直尺,为什么每一厘米中有许多小格, 设计意图:选用富有童趣的素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用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一、解析教材《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这些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本次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1、教学认识分米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先通过小鸟的问题,学生了解到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不能解决某些问题,从而产生认识新知的需求,再让学生实际测量铅笔盒的长度和宽度,知道10厘米长的线段可以用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然后在直尺上用不同的方法找一找1分米和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紧接着让学生用小尺画出一分米的线段,再让学生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并数出1米里10个分米,揭示1米=10分米。

最后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分米,感知1分米长的长度,并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2、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

先让同学估测数学书的厚度,再实际测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通过找小格的方式认识1毫米有多长,再通过数小格的方式揭示1厘米=10毫米。

最后,比划与找一找的环节中,体验1毫米,特别是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数学书中的10张纸,可以直观得体会1毫米的厚度。

三、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1、注重自主探究,锻炼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

分米和毫米的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长度单位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分米和毫米两个长度单位。

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它既是长度单位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掌握长度概念、提高测量技能的关键环节。

1. 作用与地位(1)分米和毫米是基本的长度单位,对于学生建立长度概念、提高测量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2)本节课内容承前启后,既是对前面所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千米、微米等更高级或更精细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主要内容(1)分米和毫米的定义:1分米等于10厘米,1毫米等于0.1厘米。

(2)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2)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增强空间观念。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测量。

2. 教学难点:(1)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测量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说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及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 启发法:-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分米和毫米?”“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情境,如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分米、毫米的认识 》 说课稿

《分米、毫米的认识 》 说课稿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说课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米、毫米的认识》。

说教材:1、教材分析:《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

分米和毫米是通过厘米和米的认识过渡过来的,所以比较容易接受。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认识1毫米和1分米,通过实物测量过程让学生加深对1毫米和1分米的记忆。

知道1毫米和1分米有多长。

3、教学重难点:认识1毫米和1分米。

知道有多长。

能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4、说教法:A、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本节课是学生在观察长度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有分米和毫米的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B、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实物精确到毫米,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5、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铅笔、钢笔、带子、钉子。

6、说学法:在学法上,通过学生观察——验证——质疑——解答等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7、教学环节: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导入上我利用直接进入主题的方法,问学生:我们学习过那些长度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一目了然。

记住了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开基础。

在探究新知识的环节,先让学生观察1米和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和1厘米大约有多长。

然后让生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子,告诉学生着中间的每一个小格子就是1毫米。

告诉生1厘米=10毫米接着在黑板上画出10厘米的长度,让生把1米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分米。

告诉生1米=10分米通过观察、交流、实际操作,很好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公开课说课稿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公开课说课稿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节公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两种长度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认知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可能还比较模糊,换算关系也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长度单位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他们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长度单位换算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米和毫米。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长度单位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增强实践能力。

4.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制作小桌布,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自主探究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练习,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知。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认识毫米分米说课稿

认识毫米分米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二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二、说教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又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毫米和分米都可以用形象思维来记忆理解,所以教学是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具、学具:直尺、光盘、硬币、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

五、说教学过程:本着“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观,我特地设计了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总结全课,回顾整理;综合运用,深化巩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的理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1 《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1 《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1 《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为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并要求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其中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是学习长度单位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后续学习计量单位营造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并正确使用分米和毫米;(2)掌握使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和精度。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测量;(2)能够通过实验活动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意识;(2)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分米或毫米进行测量;(3)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和规律。

2.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区别和联系;(2)能够使用尺子进行精确测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通过讲述有关长度的日常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了解到长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并逐步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知(15分钟)(1)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区别;(2)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3)引入尺子的使用方法和规律。

3.实验活动(30分钟)(1)向学生展示一些有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感觉排列这些物品;(2)让学生分别用分米和毫米去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并比对测量结果;(3)针对样例进行实际应用,如一张纸的长度或一段距离的长度等等。

4.拓展应用(10分钟)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如通过自己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等。

5.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回顾与总结,让学生重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五、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问题引导,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思路及答案作为评测标准,加深对新知的掌握及应用。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教案《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四、教法和学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五、教具准备学生准备:纸尺、塑料尺、一分钱硬币、小金箍棒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四根金箍棒(1米、20厘米、1分米、7毫米),生活中常见的接近1毫米和1分米的物品。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本课取材于生活,课堂知识的掌握在课外得到了更好的延伸,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增强了情感交流,为生活创造了快乐,体验到了运用知识的乐趣。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

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下面是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⑵、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

课下,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一说教材:以上就是这篇育儿文章的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故事、闭眼、说教、游戏、世界、孩子、认识、幼儿等方面的内容,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北京版 (4)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北京版 (4)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北京版)(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判断分米和毫米的大小关系;
2.能够在熟练地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用分米和毫米表示物体长度;
3.能够通过课堂练习掌握分米和毫米的转换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
2.分米和毫米的表示方法;
3.分米和毫米的转换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备好教案、教具等;
2.学生准备好铅笔、橡皮、尺子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分米和毫米,并让学生表述出分米和毫米的大小关系。

2. 讲解概念
教师向学生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和能量单位,比较分米和毫米的大小关系。

通过任务式活动,让学生自己测量各自的手指长度并以分米和毫米表示,使学生能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大小关系。

3. 分米和毫米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的表示方法。

如:笔长度为8厘米,用分米和毫米表示为0.08分米和8毫米。

4. 分米和毫米的转换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运算推导出分米和毫米的转换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分米和毫米的转换方法。

5. 练习
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在练习中逐步提高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数值的识别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实践中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加深了对分米和毫米大小关系的认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米毫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

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

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
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

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二、说教法
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

在整个教学中,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在估测物体长度时,有效帮助学生估测准确些。

为了达到估测相对准确,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估测不同物体的反复练习,以帮助学生形成估测长度方面的技能。

三、说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已制定的目标,我在学法培养方面做到: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找、摸、量、摆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本课教学比较重视观察发现,估计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和交流观察发现的机会。

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们的发言,取取长补短;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同学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公园淘气宝的告示:身高80厘米以上,1米30厘米以下的方可入内。

你可以进入玩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身高多少,能否进入游玩。

提问:这里涉及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把米和厘米板书黑板上)你能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在课初通过创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稳定学生学习情绪,做好学习的准备,同时这个情境是学生经常玩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情境中自然引出二个已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唤起他们对米和厘米的印象,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
①出示二把尺子(一把以厘米为单位,一把以毫米为单位)观察这二把尺子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发现特点时,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②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出示一支4厘米长的铅笔分别放在这二把尺子上方的图,观察用哪把尺子好点?
得出结论用这二把尺子量这4厘米长时,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
再出示图,是4厘米5毫米的铅笔放在这二把尺子上的图,量这支铅笔,用哪把尺子好点呢?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有毫米的尺子去量不是整厘米数时较准确点.
③建立毫米的表象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为了使结果比用米和厘米测更准确些,产生了一个新的单位:毫米。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闭上眼睛想一想,记在脑中。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典型的硬币厚约为1毫米,让学生去观察。

要求学生观察努力去记住1毫米的长度。

接下去要求比划3毫米的长度并与尺子比较调整比划结果,继续报几个毫米数让学生比划对照,最后要求比划10毫米的长度。

④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预计学生不难发现:①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②1厘米=10毫米。

如果没有发现就通过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提问:如果某人对厘米比较熟悉,而对毫米印象不深,你有什么办法让他想起1毫米来呢?
引导学生除了记那典型的物体外,还可以想象把1厘米长平均分成10份来回想1毫米的长度。

⑤应用毫米去估测
谈话:通过学习我们对毫米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会用它来测量吗?看看课初的铅笔是多长?
预计学生有二种不同答案:4厘米5毫米或45毫米。

告知学生这二种答案都可以。

同时提醒学生毫米相对较小的单位,测量操作更要规范,注意把左端与尺子上的刻度线对齐,避免移动造成错误。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二三人说后,
教师拿出带毫米的尺子放在离书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让学生对比参照去估。

接下去再把尺子靠近数学书,让学生估一次。

最后要求去测量,数学书到底是几毫米厚?
(这个过程着眼学生毫米观念的建立,给学生一个估测、对比、再估测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毫米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力)
师:请你象刚才这样,从身边选一个较短小的物体去估一估。

(我认为学生因为学习过用厘米和米去测量物体,所以其测量的方法,读多少长的认读法都能正迁移到毫米的有关应用中去。

所以我认为测量时把物体与0刻度线对齐或1刻度线对齐等去测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去强调,如果学生有出现告知是可以的就行。

我把主要精力放在1毫米表象和几毫米的长度观察建立上,放在估计长度,测量长度上。

这样教学是符合当前几何教学的改革趋势,做到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等。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教师承接上面师生估测活动,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请大家不借助于直尺等有刻度的物体,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比如0到10,10到20的距离都是1分米。

让学生用1分米长与所画的线段比一比,思考如何记住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如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分米,手掌宽约1分米等。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③应用分米估测
最后让学生去选择身边的物体如桌宽等去估计、测量。

(分米的教学与刚才的毫米教学类似。

着眼于学生分米观念的建立,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
师:排列后,请你们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或者还有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师:从下往上看,这些单位是从小到大,你还想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比米大的常用长度单位还有什么?比毫米小的常用长度单位还有什么?(说)。

师告知学生: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比毫米小的单位,还有微米等。

[1][1]
小结:因为各国习惯的不同,有不同的长度单位,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不同的长度单位,写篇数学小日记。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练习题
这些练习题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必要重复,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去研究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