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
CNAS-GL41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等在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如何验证?很多人对此非常困惑。
由CNAS2016.5.30新鲜发布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犹如一盏明灯给大家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虽然是针对认可实验室制定的指南文件,其他实验室亦可参考。
部分容节选4.3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程序包括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和结果报告过程。
实验室在开展各种类型显微镜检查(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等)前应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检验程序进行验证,并由经培训有涂片镜检能力的实验室人员操作。
检查方法可包括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
所有样品及其盛放容器均应当作有传染性物质,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4.3.1 验证要求显微镜检查程序的验证应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实验室人员比对(当多名人员从事该项目时)。
如果没有可获得的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应自行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宜与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比对)。
若实验室同时开展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应进行两种方法的实验室部比对。
4.3.2比对方案4.3.2.1 样品数量每项检查应使用至少 5 份样品进行验证,覆盖全部样品类型,无菌样品类型包含阴性和阳性结果。
实验室应优先使用已知结果的留样样品,当不可获取时可采用模拟样品。
4.3.2.2 检验程序按临床标本常规方式处理,由本岗位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检验程序进行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判读。
4.3.2.3 结果报告根据实验室程序文件规定进行结果报告,其中抗酸杆菌应根据“分级报告标准”报告镜检结果。
4.3.3 可接受标准每项检查的比对结果符合率≥80% 。
4.4.1 血培养血培养检验程序包括从病人血液采集、运送、接收、孵育及监测的全过程。
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系统性能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系统使用的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临床常见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厌氧菌、苛养菌等)以及仪器(自动化系统)能否及时检测出血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37)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接种标准操作规程 (138)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细菌鉴定操作规程 (139)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140)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革兰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1)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墨汁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4)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45)取粪便脓血部位标本根据检验申请单要求选择平板,立即接种。
4.6 尿标本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将尿标本混匀,用10ul定量接种环立即接种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分离细菌和菌落计数。
参考文献[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XXX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接收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XXX-JY-CZ-WSW-0563灭菌。
用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移种之菌落。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或直接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将接种环垂直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穿刺线推出接种环。
4.4 穿刺培养法4.4.1 此法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某些生化反应。
4.4.2 以接种环挑取细菌培养物,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沿原穿刺线退出接种环。
4.5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灭菌接种环挑取菌落或标本。
在试管内壁于液面交界处研磨,使细菌混匀在液体培养基中。
参考文献[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革兰阳性球菌:选择GP卡(阳性菌鉴定卡)。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水平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取样:按照产品的取样标准,从不同批次或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样品制备:将取样的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稀释、搅拌和过滤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查。
4. 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进行培养,并进行恒温培养一定时间。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结果的记录和确认。
6. 结果判定:将检查结果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对,根据结果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
7. 结果记录: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检查结果和判定等信息,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和验证。
3.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所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5.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因此,标准化操作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实验操作、结果判读等方面介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操作。
1.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影响临床诊断。
因此,在进行标本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的时间应符合临床需要,并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检出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标本采集时间。
(2)标本采集部位,标本采集部位应选择合适的部位,并且在采集前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以避免外部微生物的干扰。
(3)标本容器,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类型的容器进行采集,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并且在采集后要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核心环节,其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操作环境,实验操作应在符合微生物检验要求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外部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操作应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控制每一个操作步骤,避免操作失误。
(3)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标本信息、操作步骤、操作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的结果分析和追溯。
3. 结果判读。
结果判读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最后一步,也是决定临床诊断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结果判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果解读标准,对于不同的微生物检验结果,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解读,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2)结果报告准确性,结果报告应准确无误,包括微生物的种类、数量、药敏信息等内容,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3)结果保存与追溯,检验结果需要进行有效的保存和追溯,以便后续的质控和审查。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出鉴定结果
粪便中细菌(肠道粪便菌)鉴定流程图
接种 24h MAC 无色、透明半透明菌落 KIA、MIU 可疑志贺菌 诊断学清 凝集 SS 中心黑色菌落 扁平无色半 透明蜡滴状 蓝绿 色 24h 米泔水样便
TCBS
黄色菌落
革兰染色 G-,鱼群排列的弧菌
疑似霍乱弧菌 疑似副溶血 上机 诊断学清 凝集
可疑沙门菌
涂片 固定 初染 经火焰固定
目的:1、杀死细菌;2、使菌体与玻片粘附 牢固;3、菌体蛋 白变性,易于着色。
使各成分着色
石碳酸复红溶液, 5min,水洗甩干
酸性酒精溶液, 2min,水洗甩干 亚甲基蓝溶液, 30s,水洗甩干
脱色
使各成分脱色,抗酸杆菌不易脱色
复染
镜检
复染各成分成蓝色
蓝色背景下,染成红色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并有分支趋向。
涂片 目的:1、杀死细菌;2、使菌体与玻片粘附牢 固;3、菌体蛋 白变性,易于着色。 使细菌各成分着色 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 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 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脱色。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 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革兰阳性细菌不 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则易被脱色。 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脱 色菌进行比较。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干粉培养基 1.5ml超纯水 充分溶解 阴性孔加50ul 棉拭子于培养 瓶中搅动数次
石蜡油液封
每空吸取50ul
混匀
取出棉拭子, 弃去
置35-37℃温箱孵育24小时
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
• 检验原理:用抗衣原体脂多糖 单克隆抗体和羊抗鼠IgG多克隆 抗体分别固定于固相硝酸纤维 素膜,并和胶体金标记的另一 抗衣原体脂多糖单克隆抗体及 其他试剂和原料制成,应用胶 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 体夹心的形式建立的衣原体检 测方法,用于女性宫颈和男性 尿道中沙眼衣原体抗原的检测。 结果判读
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化培训考试
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化培训考试
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化培训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介绍微生物检验的原理和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菌种鉴定、药敏试验、抗生素测定等。
2. 微生物样本的采集和保存:介绍不同类型的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等。
3. 微生物培养和鉴定:介绍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步骤和常见的培养基,以及菌种的鉴定方法和常见的鉴定技术。
4. 药敏试验和抗生素测定:介绍药敏试验的原理和常见的试验方法,以及抗生素测定的原理和常见的测定方法。
5.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介绍微生物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外部质量评估、内部质量控制等。
6. 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介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包括无菌操作、生物安全措施等。
7. 病例分析和报告解读: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和报告解读,加深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理解和应用。
考试形式可以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不同形式,以考察学员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1.样本收集:通常采用微生物标本采集套装,如采血培养瓶、骨髓培养瓶、尿培养瓶、分泌物培养瓶等。
不同类型的标本要按照不同的采集方法进行采集,以确保样本的纯度和无污染。
2.样本处理:在获得样本后,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血液样本要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浆/血清。
尿液样本要进行离心去除悬浊物等。
3.细菌培养:将已处理的样本分别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在适当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通常常规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血浆琼脂、麦康凯琼脂等。
培养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特殊细菌可能需要更长的培养时间。
4.细菌鉴定: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如观察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
然后进行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是否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
根据初步鉴定的结果,可以选择进一步的生化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如氧化/发酵试验、羟基酸钠试验、目标序列扩增等。
最终确定细菌的种类和特征。
5.药敏试验:对已鉴定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通常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肉汤稀释法,通过观察菌落的生长抑制区域大小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6.结果分析和报告:根据细菌培养和鉴定的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判断。
最后将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供给临床医生参考,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的来说,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包括了样本收集、样本处理、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方法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4.用镊子将E-TEST试条的抗菌药物的一面贴向琼脂表 4.用镊子将E TEST试条的抗菌药物的一面贴向琼脂表 面,有刻度的一面向外,直径140mm的平板可放置 面,有刻度的一面向外,直径140mm的平板可放置 6条,9mm平板只能放置1~2试条 。 条,9mm平板只能放置1 5.孵育,置平板于35℃孵育16~24h。 5.孵育,置平板于35℃孵育16~24h。
第四章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徐元宏
常用方法:
纸片扩散法 微量液体稀释法 E-TEST法 TEST法
原理:
纸片扩散法(Kirby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 Bauer法)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 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 脂中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 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 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 即为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 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5.制备0.5麦氏比浊管,然后1:200稀释,使之最终 5.制备0.5麦氏比浊管,然后1:200稀释,使之最终 浓度10 CFU/ml。 浓度105 CFU/ml。
6.用微量加样器接种100μl 6.用微量加样器接种100μl 到96孔中,盖上盖板。 96孔中,盖上盖板。 同时作阳性、阴性对照。
6.根据选择的菌株挑选相应的抗菌纸片。 6.根据选择的菌株挑选相应的抗菌纸片。
肠杆菌科: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肠杆菌科: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噻肟、环丙沙星、亚胺培 南、氨曲南、庆大霉素; 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 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 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 葡萄球菌属:头孢西丁、青霉素、红霉素、万古霉 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 ;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标本处理流程详细
微生物实验室标本处理流程涂片革兰染色,其他形
态:1.弧形菌属根据标本种类标本接种后油镜下观察染色 2.弯
曲菌3.酵母菌上显板挑选可疑菌落,35°C培养,情况和细菌形
态4其他菌:鉴定参照《全国必要时可做18~24h 检验操作规
程3版》) CO2,厌氧培养 G+球菌G-球菌:主要奈瑟G-杆菌 G+
杆菌(分芽菌属和布兰汉菌属(多为污为主孢和无染,结合
临芽孢)床)触酶(+)触酶试验氧化酶触酶(-):链球菌属
氧化酶(+):氧化酶(-): 血浆凝固酶非发酵菌(不动,嗜肠杆
菌属麦除外)血浆凝固酶血浆凝固酶(+)(-)参照《全国
检验操作规一般采用肠杆菌属鉴定板程3版》鉴定,并做链条,
沙门志贺加做血清学球菌属药敏鉴定葡萄糖O/F F(+):金F (-):新生霉新生霉素参照《全国检验操作规程按照肠杆菌属
做药敏微球菌试验并报告黄色葡萄素(+):(-):腐生3版》
鉴定按照非发酵菌球菌葡萄球菌属做药敏试验并报告表皮葡萄
球菌备注:此图为粗略图,以全国检验操作规程3版为准按照
葡萄球标本处理:1.痰液:血板+麦康凯(插管痰注明)菌属做
药敏 2.大便:血板+麦康凯+SS平板(稀便注明)试验,报
告 3.尿:血板+麦康凯(中段尿注明,用大环取样)
4.棉签取样的标本: 血板+麦康凯(最好以生理盐水湿润后接种)
5.带菌量少的标本:需要增菌处理注意事项:接种标本后平板
注意注明接种时间和标本编号,性病衣原体筛查要留标本于冰
箱中。
支原体标本避免干燥和高温,及时处理为宜。
临床诊断学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
临床诊断学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立即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主要包括直接镜检、检测特异性抗原或病原体成分、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体外药敏试验(一)直接镜检标本经涂片染色或制备湿片镜检,有些标本如尿液、脑脊液等经过离心浓缩后镜检出其初步结果对有些病人标本有诊断参考价值。
直接镜检对于确定进一步检出步骤及鉴定方法也很有帮助。
另外,直接镜检还可评价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
(二)快速诊断快速检测病原体成分主要是指特异性抗原和核酸检测。
特异性抗原检测包括免疫荧光技术、胶乳凝集试验、酶免疫技术、对流免疫电泳、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等。
核酸检测包括核酸探针杂交、PCF技术。
其他快速检测法还有气-液相色谱法、化学发光、生物发光测定法和基因或蛋白微型阵列芯片技术等。
(三)直接药敏试验直接药敏试验即在分离培养病原体的同时,直接将临床标本接种于平板,用抗生素纸片作药物敏感性试验,在18〜24h内可获得结果。
但因其在试验时接种量难以标准化,且对混有杂菌和混合感染的标本不易明确其结果,故分离出纯培养物后应再作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四)常规检验1.分离培养: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 % 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若原始培养为阴性,但据镜检结果和临床信息提示可能有病原菌存在,则应再采集大量标本,离心浓缩或溶解离心法处理,取沉淀接种营养丰富的需氧或厌氧培养基来培养。
对于存在正常菌群部位采集的标本,分离时应采用选择培养基以利于病原菌生长,也可加某些抗生素抑制污染菌的生长。
对于某些感染标本中发现的细菌,如尿路感染的尿液中检出大肠埃希菌,可能是病原菌,也可能是污染菌或正常菌群,其临床意义的确定有赖于定量培养法。
即取一定量的标本如液体标本用液体培养基作一系列稀释;组织标本称量后制成悬液,并稀释成l0-1,10-2,10-3等,分别取0.1ml涂布于血琼脂平板或倾注培养,35 C 24h后计算每克标本所含细菌数。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二十九章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 考点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脑脊液、痰、尿液、粪便、性传播疾病、创伤)(1)常见病原菌(2)标本采集及运送(3)检验方法(4)临床意义一、临床标本细菌检验的基本程序二、血液感染◆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菌血症是指在血液中可检测到细菌,包括一过性和持续性在血中存在。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一)常见病原菌(二)标本采集1.采血时间和频率◆病人发热初期或高峰期采集,或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
但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不少于三次。
2.采血量◆一般为静脉采血,成人采血量10~20ml,儿童3~5ml,婴儿1~2ml。
3.床边直接注入血液培养基,否则用SPS抗凝剂送检,不得用EDTA,枸橼酸钠抗凝。
4.检查血管内导管有无细菌污染,可无菌操作,剪下导管5cm远侧段,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三)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1.培养基的选择◆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时选用相应的血培养瓶,如需氧+厌氧,需氧+高渗等。
2.分离和鉴定当观察有细菌生长时或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应及时作如下检验:◆(1)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及时与临床联系;◆(2)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厌氧血平板或其他特殊培养基等分离培养纯菌再进行鉴定;◆(3)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及时报告临床作治疗参考。
(四)报告方式阴性结果:◆7d报告无细菌生长。
◆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厌氧菌血症、真菌血症时,血培养至少连续培养2~3周,仍无细菌生长者可报告为阴性。
阳性结果——三级报告方式:◆第一级报告告知标本已出现阳性并报告直接细菌涂片结果,同时做初步药敏试验;◆第二级是报告初步药敏结果,同时做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第三级报告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五)临床意义◆葡萄球菌菌血症常由疖、痈、脓肿及烧伤创面等原发感染灶继发,也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微生物检测流程范文
微生物检测流程范文1.采集样品:选择适当的采集区域和方法,例如将样品直接刮取或用棉签擦拭表面,将液态样品收集在无菌容器中等。
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性,避免外部污染。
2.提取微生物:将样品中的微生物从基质中分离提取出来。
这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震荡、离心等)或化学方法(如试剂的加入)来实现。
提取方法将根据样品的类型和预期的微生物群落进行选择。
3.筛选和培养:筛选样品提取物以寻找微生物的合适生长条件。
将提取物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并设置不同的培养条件,例如温度、pH、氧气浓度等,以优化微生物的生长。
培养基可以选择通用的培养基,也可以针对特定微生物群体使用专门的培养基。
4.观察和鉴定: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微生物菌落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初步推测微生物的种类。
为了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胞壁结构等。
另外,还可以进行生化试验、分子鉴定等方法来确认微生物的种类。
5.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将鉴定结果整理并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可以通过分析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丰度来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结果解释应该基于已知的微生物信息和实验设计的目的进行。
整个微生物检测流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需要严格保持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性污染对结果的影响。
2.提取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类型和微生物群落的特点来进行。
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对提取效率和微生物种类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3.培养和鉴定过程中需要使用正确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鉴定方法,以确保微生物的生长和鉴定准确性。
4.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将有助于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功能。
总结起来,微生物检测流程包括样品采集、微生物提取、筛选和培养、观察和鉴定、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几个关键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妥善处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微生物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和活动,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工艺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临床微生物SOP-克雷伯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克雷伯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 概述克雷伯菌属包括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和鼻臭克雷伯菌4个种。
临床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
2. 标本类型血液、尿液、痰、脑脊液、穿刺液、脓液等标本。
3. 鉴定3.1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粗短杆菌。
3.2培养特性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小时,呈灰白色、不溶血的菌落。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大而隆起、黏液样、易融合的、粉红色菌落,用接种环挑取呈丝状粘连。
3.3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等多种糖类,TSI为A/A,IMViC - - + + ,硝酸盐还原、脲酶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动力、H2S、鸟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均为阴性。
3.4鉴定要点3.4.1菌属特征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隆起、黏液样、用接种环挑取呈丝状粘连,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IMViC - - + + ,脲酶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动力试验阴性。
3.4.2 克雷伯菌属的种间鉴别见下表克雷伯菌属种间鉴别的关键性试验(阳性%)菌名吲哚VP 枸橼酸盐脲酶赖氨酸丙二酸盐乳糖肺炎克雷伯菌0 98 98 95 98 93 98产酸克雷伯菌99 95 95 90 99 98 100鼻硬结克雷伯菌0 0 0 0 0 95 0鼻臭克雷伯菌0 0 30 10 40 3 30克雷伯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3.5 操作步骤3.5.1 氧化酶试验参见《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2 鉴定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反进行细菌鉴定。
4. 药敏参见《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最新版本文件。
5.质量控制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6.16.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可产生ESBLs,据国内文献报道产酶率在30%以上,产酶株对青霉索、头孢菌素类及单酰胺类抗生素均产生耐药。
如果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即使体外药敏试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敏感,也应报告该菌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耐药。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二、染色标本
· 细菌标本经染色后,除能清楚看到细菌的形态、大小、 排列方式外,还可根据染色反应将细菌进行分类,因 此染色标本的检查在细菌的初步鉴定中应用最广,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一)常用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复合染料。 · (二)常用的染色方法:革兰染色、抗酸染色、
荧光染色。
革兰染色
三、生化反应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原理:不同种类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苷)类的酶, 因而对各种糖(醇、苷)类的代谢能力也有所不同,即使能分 解某种糖(醇、苷)类,其代谢产物可因菌种而异。检查细菌 对培养基中所含糖(醇、苷)降解后产酸或产酸产气的能力, 可用以鉴定细菌种类。
方法:将待试菌接种于葡萄糖磷酸盐蛋白胨水中, 35℃孵育48~96h后,于5ml培养基中滴加5~6滴甲基红指示 剂,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呈现红色者为阳性,桔黄色为阴性,桔 红色为弱阳性。
应用:常用于肠杆菌科内某些种属的鉴别,如大肠 埃希菌和产气肠杆菌,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肠 杆菌属和哈夫尼亚菌属为阴性,而沙门菌属、志贺菌 属、枸橼酸杆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等为阳性。
3
革兰阳性菌细胞内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
晶紫和碘牢固的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被乙醇脱色;而革
兰阴性菌细胞内含极少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吸附染料量少,形
成的复合物分子也较小,故易被乙醇脱色。
2. 染色方法
1 标本涂片、干燥和固定。 2 染色:在已固定细菌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数滴, 室温作用1min,用细流水轻轻冲洗,甩去积水。再滴 加碘液数滴,室温作用1min,冲洗。滴加95%酒精数滴, 轻轻摇动玻片几秒钟,使均匀脱色,然后斜持玻片, 使脱掉的染料随酒精流去,再滴加酒精,直到流下的 酒精无色为止(约需30s),立即用细流水将酒精冲掉。 再滴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液复染约30s后用细流水冲洗。 3 标本染色后,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滴香柏油后 用油镜观察。
请简述临床微生物标本培养鉴定流程
请简述临床微生物标本培养鉴定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临床微生物标本培养鉴定流程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关键步骤,它涉及从患者体内获取标本、标本的预处理、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药敏测试等多个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诊断纸片和诊断条
诊断与鉴定-RAPID生化鉴定 • 快速鉴别多种微生物 • 简单的一步接种 • 4小时有氧孵育 • 独特的颜色反应和明确的结果 • 大容量数据库
34
细菌鉴定—乳胶凝集
• 抗原特性研究 免疫反应 : 抗原-抗体反应 抗体固定于乳胶颗粒 相应抗原出现时抗体主动黏附
.25
0.5
1
2
4
MIC = 8µg/ml
8
16
32
41
肉汤微量稀释法
42
琼脂稀释法
• 逐渐增加培养基中的抗生素浓度
12 34
Control
43
12 34
1g/ml
11 34
2g/ml
12
34
4g/ml
琼脂稀释法
12
12
12
12
34
34
34
Control
Strain 1 2 3 4
1g/ml
2g/ml
GC
1 g/ml 2g/ml 4 g/ml MIC
+
-
-
- <1
+
+
-
- =2
+
+
+
- =4
+
+
+
+ >4
44
34
4g/ml
E-test
45
药敏试验
临床结果报告分类:
S
Susceptible敏感
R
Resistant耐药
I
Intermediate中介
46
鉴定药敏自动化仪器的使用
对实验室的帮助
1. 加快实验报告的速度 2. 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4. 提高实验室的经济效益
• 测抑菌圈直径 • 直径大小对应MIC值 • 根据直径报告S,I,R。
39
纸片扩散法
40
肉汤稀释法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抑菌浓度 抗生素能抑制细菌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
不生长 = 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 生长 = 抗生素无法抑制细菌生长
Increasing Antibiotic Conc.
11
分离培养—培养基
- 选择正确的培养基: • 视乎要检测的细菌 • 视乎标本
?
基础培养基 ?
显色培养基 ?
增菌培养基 ?
12
选择性培养基 ?
分离培养—培养基
• 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 基础培养基 : 含最少的营养元素 • 增菌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血, 生长因子... • 选择性培养基 : 加有抗生素或其他 • 显色培养基 : 加有导致产生有颜色菌落的显色底物
临床微生物检验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
•1.标本采集 •2.镜检 •3.分离培养 •4.细菌鉴定 •5.药敏试验
涂片染色 血清学检测 DNA 探针 单克隆抗体
待检样本 接种培养
阴性
报告
阳性
涂片染色
ID
AST
报告
2
标本采集
标本
尿/痰 大便 生殖道标本 脓
标本收集
病理
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肠食物中毒,腹泻
例 : 弯曲菌, 支原体
5 - 嗜二氧化碳的细菌 有些细菌较喜欢多二氧化碳的环境生长
例 : 淋病氏菌
22
分离培养—培养条件
• 选择适当的空气环境 :
- 需氧菌 - 兼性需氧菌 - 微需氧菌 - 厌氧菌
- 嗜二氧化碳的细菌
无需产生器
微需氧菌产生器 厌氧产生器 CO2 产生器
23
分离培养—培养时间
• 细菌生长过程
49
Q&A
50
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s More
51
47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任务
帮助临床医生对感染性疾病作出及时诊断和制定正确治疗方案 评估抗菌治疗的疗效 对感染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跟踪
48
微生物实验室特点
检测的对象:微小生物 检测的时限:需一定时间的培养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指导临床用药 国内微生物实验室的现状:
1.检测手段(贫富差异明显) 2.实验室地位较低 3.国内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习惯 4.实验工作人员素质 5.与临床严重脱节
15
培养- Oxoid制成培养基
医院常用品项: • 滋养性:营养琼脂、血平板、巧克力平板 • 肠道菌:麦康凯、中国蓝玫红酸、
伊红美蓝、 SS平板 • 分隔平板:血琼脂/麦康凯琼脂、
血琼脂/中国蓝玫红酸琼脂等 • 真菌:沙保氏葡萄糖 • 显色: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尿路感染显色培养基
16
培养
• 在液体培养基的生长 : 细菌在营养肉汤里会增生, 令培养基变得浑浊
细菌浓度
3 2
1
24Hrs 48Hrs
24
4
时间
分离培养
目的:获得纯培养后进一步鉴定 1. 无菌部位的标本(血液,脑脊液,胸腹水,关节液,尿液):
直接接种在液体/固体培养基。 2. 正常菌群存在部位的标本(各种鼻咽,尿道试子,粪便):
接种至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培养条件:37℃ 16-20小时培养,少数需3-4周(如布鲁菌,分枝杆菌) 优点:比直接涂片镜检的阳性率高。
25
细菌鉴定
需用条件 : 取得一个纯培养 (如果是多种细菌标本)
第一步 : 分离
把标本接种在营养
1 细菌
1 菌落
Hale Waihona Puke 26细菌鉴定分纯1
2
2
4
27
3 4
细菌鉴定—细菌分类根据
•族
•属
• 种类
Micrococcaceae微球菌族
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
example :
培养基可以同时是选择性和增菌, 或选择性和显色...
13
培养
• 在固体培养基的生长 : 把细菌放在营养基上会使细菌增长和形成肉眼可见的组:
菌落 = 1 百万细菌 = 20 代
用来分离
14
培养- Oxoid干粉培养基
• CM:基础干粉,含有丰富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选择性抑制因子, 显色剂
• SR:添加剂,通常包装10小瓶/盒,每瓶通常可配制500ml或225ml添加 的培养基,成分通常是抗生素和热敏感的营养成分
9
镜检-染液
染色试剂
• 革兰氏染色液套装 R40080 250ml*4
• 抗酸染液套装-分枝杆菌(结核) R40112 250ml*6
• 荧光染液-真菌、微孢子虫等 BactiDrop染色剂
染色质控片
• 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隐孢子虫等
10
培养 如果要使细菌生长, 必须满足细菌的需要 :
• 营养琼脂 • 正确的空气环境 • 正确的温度
• 分子生物学鉴定: 通过检测特定的DNA片段来鉴定细菌
用细菌或直接用标本进行DNA检测
37
药物敏感实验 (AST)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细菌耐 药性监测
方法: 纸片扩散法(K-B法) E-Test 琼脂稀释法(平板) 肉汤稀释法: 试管 微孔板
38
纸片扩散法
A
B
C G
H
F
D
E
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
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族
Escherichia埃希氏菌属
coli大肠(杆)菌
E. Coli大肠埃希菌
28
细菌鉴定—倾向性实验
结果能帮助判断细菌的族或属 • 形态学: 球菌或杆菌(形态) 分布情况 染色情况
• 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大小,颜色,外型,气味,在血平板上是否溶血
包被抗体乳胶 细菌
黏附
- 用已分纯的细菌
- 或直接用标本 优势 : 快速 (立即反应)
35
细菌鉴定—显色培养基
• 通过颜色来鉴定 :
直接在平板上鉴定细菌 : 菌落颜色
用于常见标本 用于常见细菌
重要性 : 节约时间和成本
36
克柔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细菌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
拭子 拭子或注射器
阴道炎, 宫颈炎, 前列腺 炎, 尿道炎, 性病…
脓肿, 腹腔液, 皮肤感染
3
标本运送
马上把标本接种或使用运送培养基
为什么? -细菌是生物 ! - 有必要 : • 保持它们生存 • 防止它们增长
为什么 ? -实验室与采标本的地点距离很远 : 标本是在家里采, 或在病人床边采
4
(可以用肉眼观察)
用肉汤来培养是不能区别多种细菌生长还是一种细菌生长 用来增菌
例: 脑心肉汤, 胰酶大豆肉汤...
17
分离培养—培养温度
• 选择正确的温度 :
- 细菌 : 37℃ - 霉菌 : 30℃
培养箱 ?
30℃
37℃
19
分离培养—培养条件
不同的呼吸种类
1
2
3
4
20
分离培养—培养条件
1 - 绝对需氧菌 需要有氧气 它们是利用氧气来产生能量 : 呼吸(一种氧化的代谢作用)
病毒 • M4培养基(制成) • M4 RT培养基(制成)
6
镜检
1 - 直接检查 把一滴放在玻片与盖片之间 : 镜片 x 40, dry
• 细菌的存在和数目 • 形态和分类特点 • 动力 • 细胞学:观察细胞
如:白细胞(感染的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