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周教案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品交换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 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4. 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概念和意义2. 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3. 商品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4. 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5. 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交换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概念、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商品交换的具体操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概念、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商品交换和消费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商品交换和消费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商品交换与消费》相关章节。
2. PPT课件:制作商品交换与消费相关内容的PPT课件。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商品交换和消费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换实例,如市场买菜,引发学生对商品交换的思考,引入新课。
2. 讲解商品交换的概念、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结合PPT课件,讲解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阐述商品交换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介绍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如自愿、等价、公平)和方式(如物物交换、货币交换)。
3. 分析消费的概念、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讲解消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消费不仅仅是购买商品,还包括使用、处置等过程。
分析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如个人需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社会舆论等。
4. 讲解消费者的权益和消费者保护:介绍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如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等),讲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和途径,提高学生的消费者保护意识。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 让学生了解消费的概念和类型。
4. 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提高消费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2. 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3. 消费的概念和类型4. 合理消费的重要性5. 提高消费素质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类型,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起源、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合理消费和提高消费素质的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商品交换的起源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消费的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合理消费的概念。
4. 重要概念:讲解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5. 提高消费素质:讲解提高消费素质的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起源、意义、基本原则和方式,消费的类型,以及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提高消费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模拟:设定商品交换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商品交换的过程。
3.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消费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消费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消费观念的认知。
第1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案
课题
1.1商品及商品的基本属性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商品的概念。
2.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观念、开放概念、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
(3)关系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学生讨论并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指明重难点
作业
1.什么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1.多种多样的商品
(1)商品的含义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3)关系
教学重点
难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为例分析: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水面下70米,长年水温12摄氏度,天然清纯,味道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经过十三道工序加工成可口的农夫山泉天然千岛湖水、采集来的千岛湖水、经过加工后的农夫山泉三种水有何不同?分别以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来命名。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识记: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2、能力目标:理解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三、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游戏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四、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你参加过我校的跳蚤市场吗?联系教材P2—3思考:(1)同学们在跳蚤市场上买、卖的是什么?(2)设想你将加入到这一市场,你会买(或者卖)什么?想想你们为什么要进行交换?(3)什么是商品?商品交换是如何产生的?讲授新课1、商品和货币1、什么是商品(1)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P2师:在这里我们要从两方面了解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是通过人类劳动产生的。
②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出来的不是商品思考:某菜农有400千克大白菜,其中200千克卖掉了,100千克烂掉了,100千克留自家食用。
请说明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为什么?举例说明:P3过春节时,姑姑给小忠买了一套衣服,奶奶送来了自家养的鸡和种植的大米;爸爸在饭店请大家吃年夜饭。
这里的衣服、鸡、大米、年夜饭都是商品吗?为什么?2、商品的基本属性多媒体展示:这些表面上各不相同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去购买商品?商品具有什么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联系教材P3“走进生活”想一想:有使用价值的都是商品吗?商品、其它自然界物品、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如何?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2)比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第一章:商品与交换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理解交换的概念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商品的定义和特征:使用价值、价值、商品的二因素。
交换的概念和意义: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商品和交换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案例。
1.4 教学活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举例说明商品的特征。
讲解:讲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解释交换的概念和意义。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案例,让学生理解交换的意义。
第二章:货币的产生与职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职能。
2.2 教学内容:货币的产生过程: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案例分析法:分析货币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4 教学活动: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商品与交换,引出货币的产生。
讲解:讲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和职能。
案例分析:分析货币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让学生理解货币的重要性。
第三章:价格与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让学生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3.2 教学内容: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值量决定价格。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解释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4 教学活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讲解:讲解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解释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的原理。
第四章:市场与竞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理解竞争的意义和作用。
《经济政治职业生活》教案一——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创境激趣:介绍案例(金钱的的故事) 引思明理:请同学们谈谈对金钱的看法;你如何评价救人先谈钱、一切向“钱”看的行为?
一.正确对待金钱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生: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第 7 页中 “案例”内容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发言总结出的关于商品、货币、货币的职能的正确认识。 师:对学生代表交流的情况给予肯定,并再次带领学生归纳知识要点。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储存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五种职能。 2、从纸币到信用卡 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纸币的发行既不是越多越 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当我们遭遇纸币时应当如何处理?)认真阅读课文,然后主动起来回 答以上问题。 师:同学们能否归纳一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请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交流归纳总结的 情况。 3、要做金钱的主人 生:请同学们结合文中“活动在线”谈谈对金钱的理解,谈谈如何去做金钱的主人。 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下要点去正确做金钱的主人:
价格下降
扩大生产 供过于求
2
3、树立创新、质量、效率意识 生:认真阅读课文“活动在线”,然后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在上述事例中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创新、效率的重要性。
(一) 教 学 步 骤 及 师 生 活 动
第 3 课时 创境激趣:引导学生思考教材第 17 页(2011 中国汽车消费者购车关注要素),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引思明理: 我们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影响我们的消费因素又有哪些呢?怎样 才能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呢?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案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储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储藏起来。
(4)支付手段
清偿债务,交税,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
(5)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的货币。
回顾商品的概念、基本属性以及货币的发展历程、职能。
掌握商品的概念和货币的职能。
学生思考:在很久很久以前,用什么换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1、概念1、货币的发展历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
2、基本条件货币{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1)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职能
(2)社会分工(1)价值尺度
3、基本属性(2)流通手段
(1)使用价值(3)储藏手段
(2)价值(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学生思考:货币有什么用?
学生思考:一辆350元的自行车和一辆500元的自行车,哪辆价值更大?
学生思考:用不了的钱怎么处理?
学生思考:在世界市场上人们进行交易用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对金钱的看法?
金钱应该如何获得?
根据老师节奏,积极回顾。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馈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二、货币
(2)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如物美价廉、物有所值。
稳定情绪,预习新课
学生思考:昨天外出时买了哪些东西?
学生思考:这个子是否是商品?
学生思考:课本P2图中有哪些商品。
学生思考: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所以现在我们有的哪些东西在古代是没有的?
讲授法,举例法。
黑板,多媒体。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优秀教案
教师总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情境3:价值规律的作用
材料一:今年1至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4%,粮食价格、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粮食价格持续低迷,产量逐年下降,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所引起的。
(2)中学毕业,同学之间免不了互赠纪念品。以前,互赠照片、贺卡、钢笔、笔记本等,而现在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小强同学压力很大,但很无奈:“别人都这样,而我不这样,是不是显得太小气了?”这种消费心理是属于哪一类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影响人们消费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求同心理
2、求异心理
3、求名心理
材料二:前几年,龙眼供不应求,价格很高,农民竞相种植龙眼。这两年龙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今年甚至卖到0.5元,部分农民砍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教师提问: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为什么不一致?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商品的价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品的价值还有商品的供求关系。
情境2:商品的价值
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的生产经营者,都生产布,当时绝大部分都织布机,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了8小时,丁用20小时。
教师提问:谁生产的布匹的价值量大?为什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货币的产生和作用。
3. 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4. 培养学生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技巧。
二、教学重点:1. 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货币的产生和作用。
3.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三、教学难点:1. 货币的产生和作用。
2.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案例或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场景,引发学生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等价交换、自愿交换等。
讲解货币的产生和作用,如方便交换、计量价值、流通手段等。
介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如消费者权益的定义、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等。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或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消费经验和观点,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研究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解释市场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 探讨电子商务对商品交换与消费的影响。
3. 讨论可持续消费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七、教学互动:1. 设计问答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回答与商品交换和消费相关的问题。
2.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商品交换过程,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 利用互动式投票或调查,了解学生的消费习惯和偏好。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作业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设计一份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知识的掌握以及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九、教学反馈:1. 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基本方式。
2.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作用和产生。
3. 让学生掌握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
4. 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学生的消费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2. 货币的产生和作用3. 消费的原则和合理消费4.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5. 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作用和产生,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货币的产生和作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作用和产生,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相关教材。
2. PPT:制作商品的交换与消费PPT,包含相关知识点和案例。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
4.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关于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讨论题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换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商品交换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商品交换的起源,从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方式,以及现代电子支付的发展。
3. 讲解货币的产生和作用:解释货币的产生背景,阐述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以及货币的种类和特点。
4. 讲解消费的基本原则和合理消费的方法:介绍消费的基本原则,如需求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等,以及如何进行合理消费。
七、案例分析1. 呈现一些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的重要性。
2. 分析案例中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3. 讨论如何预防和解决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问题,提出一些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教案标题: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商品交换的方式和过程。
3. 理解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者权益。
4. 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能力。
教学内容:1. 商品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a. 什么是商品交换?b. 商品交换的重要性及对经济的作用。
2. 商品交换的方式和过程a. 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的区别。
b. 交换媒介的作用。
c. 商品交换的过程。
3. 消费的概念和消费者权益a. 什么是消费?b.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4. 理性消费的重要性和方法a. 理性消费的意义。
b. 如何进行理性消费。
教学步骤: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商品交换和消费。
知识讲解与讨论:2. 介绍商品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商品交换对经济的作用。
3. 解释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的区别,并讨论交换媒介的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过程。
5. 引入消费的概念,讲解什么是消费,并讨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6. 探讨理性消费的重要性,解释理性消费的意义。
7. 分组活动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并讨论如何进行理性消费。
总结与展望:8.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商品交换和消费的重要性。
9.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如购买力和消费者责任等。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相关商品。
2. 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的问题。
3. 相关课堂讲解的PPT或教学手段。
4. 小组活动或讨论的指导问题。
评估方法:1. 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小组活动或讨论的成果展示。
3. 课堂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理解。
1.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代表来进行讲座或座谈会。
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商品交换和消费的过程。
3. 设计相关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教学反思:1. 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案课题:商品的交换与消费学科:经济学年级:高一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商品交换和消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3. 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和理论解读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1. 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运用相关概念和理论解读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2. 加深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情景模拟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举出自己最近购买的一件商品,并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购买这个商品?2. 审题导入:通过引导同学们回忆日常生活中的购买行为,引起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思考。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通过讲解商品交换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商品的含义和交换、消费的基本规律。
2. 分析商品生产、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讲解商品流通的过程和相关经济学理论。
三、情景模拟(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同学们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商品(如手机、衣服、书籍等),模拟该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并描述其中涉及的经济关系。
2. 推广讨论:每组向其他组汇报自己的模拟结果,同学们进行讨论和补充。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例如某品牌手机新品上市后的销售情况,或者某服装品牌的市场经营策略,引导同学们分析其中涉及的商品交换和消费现象。
2. 引导同学们从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市场竞争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五、总结概括(5分钟)1. 同学们对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2.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课堂延伸(5分钟)1. 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拓宽同学们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了解。
2. 提供相关题目,鼓励同学们在家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解读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第一课商品互换与消费教案
第一课商品互换与消费教案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主题商品互换与消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商品的大体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互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
[2]思想教育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
职业技能教学点:能用价值规律分析商品价格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了解商品的大体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钱转变的因素。
教学重点: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板书备注清点人数: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
提问与思考:[1]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2]如何学习好本课程?[3]《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什么性质的课程?预习新课4分钟讲解新课:第一课商品交换与消费第1学时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同窗们天天都与商品打交道,那么究竟什么是商品呢?商品是用来互换的劳动产品。
这个概念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是用来自己消费的,而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第二,商品不是自然物,而是劳动产品。
并不是有用的东西就是商品,阳光、空气有没有用?当然有,但它不是劳动产品,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但阳光和空气却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大体属性(二因素):商品的利用价值和价值利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知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如饼干可以果腹,衣服可以抵御酷寒,汽车可以用来代步,钢笔可以知足于人们写字的愿望,等等。
总之,利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知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一种特性。
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第1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案-2024鲜版
和幸福感。
10
03
消费行为分析
Chapter
2024/3/28
11
消费行为的定义与特点
消费行为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消费行为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者 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024/3/28
定义 多样性 复杂性 可变性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 用、评价和处置商品或服务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活动。
学生应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 当,是否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和学 习资源,以及如何改进学习方法以 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与应用能力
学生应评估自己在将商品交换和消 费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时 的表现,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实践 和应用能力。
27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学习相关理论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商品交换和 消费领域的相关理论,关注前沿动 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消费对商品交换的推动作用
消费是商品交换的目的和动力。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通过提供满足消费 者需求的商品来获取利润,从而推动商品交换的发展。
2024/3/28
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引导商品交换的方向和趋势。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 、功能、外观等方面的需求和偏好,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 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2024/3/28
24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3/28
25
课程重点回顾
2024/3/28
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学生应掌握商品交换的等价交换原则,理解货币在商品交 换中的媒介作用,以及不同交换方式(如物物交换、货币 交换)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完整版)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案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教学目标: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更新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教学重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影响价格的因素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4、科学的消费观三、教学难点: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科学的消费观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内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二)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2)价值规律的作用(三)消费和消费观:(1)不同的消费行为(2)常见的消费心理(3)科学的消费观七、板书设计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正板书:一、商品和货币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二、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2、价值规律的作用三、消费和消费观1、不同的消费行为2、常见的消费心理3、科学的消费观副板书:铝碗电解铝农夫山泉牛肉价格<大葱价格可能吗?海南香蕉价格“中国首善”陈光标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一:高贵的铝走入百姓人家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第三(1808—1873)喜欢宴请四方宾客,每次设宴时,宾客们用的都是银碗,只有拿破仑第三一人用的是铝碗。
因为当时的铝碗比银碗珍贵得多。
皇帝用铝碗,正是为了显示他的尊贵和富有。
为了炫耀军功,皇帝还把军旗上的金星改为铝星。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代,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编制了举世闻名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沙皇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奖励给门捷列夫一只代表最高荣誉的奖杯——铝杯。
19世纪末,科学家发明了电解制铝的方法,生产铝的社会劳动生的率大大提高,铝的价值下降到原来的千分之一左右,此时,1克鑫或银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1克铝的价值。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DOC)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教案 2 课时/周换才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看教材,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
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这是为什么?【教师总结】: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使商品交换仍有许多不便。
由于金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自然属性,金银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什么是价值尺度?【教师活动】: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如同尺子本身有长度,可以用来衡量物品的长度一样。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历史上金银充当货币时一般采用的是重量单位,如斤、两等;纸币产生后,采用了专有的计量名称,如人民币、美元的元等。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教案-2024鲜版
参加市场调研
鼓励学生参加市场调研活动,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提升 市场洞察能力。
开展消费教育
组织学生开展消费教育活动,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绿色消费等 理念,提高消费者素质。
参与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了解社 会现实和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4/3/28
消费需求促进商品流通
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易,使得商品从生产者手中流通到
消费者手中,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2024/3/28
03
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创新
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和升级,推动了市场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促使生
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供更好的商品和
服务。
15
市场经济下二者互动关系
商品交换与消费需求相互依存
商品交换和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商品交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 消费者的需求又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市场机制调节二者关系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供求等信号调节着商品交换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得二者在动态中 保持平衡。
2024/3/28
政府干预保障二者良性互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保障商品交换和消费需求的良性互动,维护市场秩 序和消费者权益。
20
诚信体系建设在商品交换中作用
诚信体系的重要性
诚信是商品交换的基础,缺乏诚信会导致交易风险增加。
建设措施
建立信用档案制度,记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推广信用评级制度,提高信用信息透明度;加强失信惩戒力度, 增加失信成本。
2024/3/28
21
法律法规在保障公平交易中应用
法律法规的作用
第2周教案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授课教师授课题目授课时间教学目的与要求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主要教学媒体有关本内容的新进展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教研室审查意见教案首页NO. 2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授课形式讲议第 1 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20XX年 2 月 27-3 月 1 日授课学时2认知: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理解科学消费的原则。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运用: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能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一、商品和货币;二、价格和价值规律;三、消费和消费观。
商品的基本属性;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科学的消费观。
教材,教参,教案,教学板书关于电子货币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百度文库通过讲授、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对商品的交换、价值规律以及消费等基本的课后分析经济学常识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对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培养效率意识、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 NO.”所填内容应与授课计划表( 续页 ) 中课次一致。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媒体选择一、组织教学2'二、复习知识3'三、导入新课5'四、讲授内容90'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本单元讲述了商品交换和消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个人的收入和理财等经济现象。
经济是政治、文化、社会的基础。
掌握相关的经济常识为学生参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做好知识和能力的铺垫,故本单元是全书的基础。
第 1 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数不尽的商品,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不同的消费选择,这些经济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奥秘呢?首先我们从商品讲起。
一、商品和货币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P2 的四组图片课堂设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几组图片中有哪些商品呢?这些商品的买卖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师生互动:理发服务、项链、蔬菜、服装、鞋子 ( 正在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上述五样) ;这些商品展示的商品买卖方式,从支付方式来说有现金交易、刷卡交易、购买大件耐用品的贷款消费;从买卖的渠道来说有直接的钱货交易,网络购物、电视购物或邮购等。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
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精品教案)-【中职专用】高中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版·第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品实质和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2.明确工具的重要性;3.强化对商品交换和消费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重点1.商品实质和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2.工具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探究商品交换的本质和存在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消费以及在经济生活中由商品交换向货币交换的转变。
四、教学思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逐渐透视商业文明中消费与商业交换的逻辑,并逐渐思考为什么交换是取得利益的方式,为什么人们需要货币,以及货币的功能等问题,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商品交换和消费的本质,理解经济活动中的核心概念。
五、教学步骤1.导入和目标呈现通过展示商品、钱币等教具,让学生分析这些物品的用途和作用,引发学生对商品交换与消费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2.概念解释讲解商品的实质和商品交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商品的重要性和购买能力的变化。
3.活动实践引导学生进行交换活动,体验商业交换逻辑,让学生逐渐适应经济活动的阶段性,了解商业交换的模式与需要依赖的工具,明确工具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性。
4.知识总结通过小组分享和全班讨论的形式,对商品交换的本质和存在形式、货币的产生与功能等内容进行知识总结和讨论,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更准确、深入的理解。
5.课后拓展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经济文章,探究更为深刻的经济理论,拓宽学生的经济知识视野。
六、教学手段PPT展示、活动演练、问题讨论、小组分享、读文章。
七、教学评估在课堂中精选数道与本课相关的质询性问题,让学生分组或个人作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学生也可以通过口头或笔试匹配商品名称和商品用途等方式进行学习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社会分工使不同的劳动者生产不同的商品,商品属于不同所有的所有者是商品的交换成为可能。
板书设计:商品的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基本属性
板书设计: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作为商品,它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会要的;凡是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所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是作为商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知识
三、导入新课
四、讲授内容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本单元讲述了商品交换和消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个人的收入和理财等经济现象。经济是政治、文化、社会的基础。掌握相关的经济常识为学生参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做好知识和能力的铺垫,故本单元是全书的基础。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产生
课堂设问: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一同产生的吗?
分析问题: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交换频繁,出现一般等价物;当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出现了。由此得出:货币的产生比商品要晚得多,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2)货币的本质
课堂设问:当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那么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呢?
1、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课堂设问:前面我们讲述了图中的商品及其买卖的方式,那么商品的含义是什么呢?
分析问题:首先,图中的商品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其次,这些劳动产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不通过交换就不是商品。
板书设计: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课堂设问:既然劳动产品要通过交换才能是商品,那么商品的交换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换句话说商品交换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课堂设问:既然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各不相同,那么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为什么能交换呢?
分析问题:我们就要寻找商品的共同点,即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要耗费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凝聚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就是商品的价值。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就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就有价值。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能表现凝聚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才具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就不具有价值。
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NO.2
授课题目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授课形式
7-3月1日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与 要 求
认知: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理解科学消费的原则。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课堂设问: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那么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分析问题:既然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那么货币能够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少,商品的价值通过价格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货币能够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少的职能,这种职能叫做价值尺度。同时,当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这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课堂设问:我们问什么要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
分析问题:粮食可以充饥、房屋可以居住、衣服可以御寒等,这些商品是不是可以满足我们的某种需要呢?
板书设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课堂设问:根据什上面的定义,凡是商品都是具有使用价值,那么有使用价值的的物品是不是商品呢?
分析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产品,如处于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河流等,它们都等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即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是商品;另一种是生产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如自种自吃的蔬菜、大米等,也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也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它们没有进行交换,因此不是商品。得出如下结论:凡是商品都是具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的物品未必都是商品。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数不尽的商品,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不同的消费选择,这些经济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奥秘呢?首先我们从商品讲起。
一、商品和货币
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P2的四组图片
课堂设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几组图片中有哪些商品呢?这些商品的买卖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生互动:理发服务、项链、蔬菜、服装、鞋子(正在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上述五样);这些商品展示的商品买卖方式,从支付方式来说有现金交易、刷卡交易、购买大件耐用品的贷款消费;从买卖的渠道来说有直接的钱货交易,网络购物、电视购物或邮购等。
分析问题:一般等价物是大家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金银也是一般等价物,表明金银也是一种商品,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课堂设问:看看货币的演变图,说说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和其他商品的区别:
分析问题:任何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和同时期的其他商品相比,都是当时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人们都愿意用自己的商品区换成这种商品,所以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时,人们追求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关注货币能不能换到自己需要的产品,所以可以用纸币来代替货币。纸币是由国家法定发行的货币符号。
运用: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能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基本内容
一、商品和货币;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三、消费和消费观。
重 点
难 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科学的消费观。
主要教学
媒 体
教材,教参,教案,教学板书
有关本内容
的新进展
关于电子货币
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教研室审查意见
课后分析
通过讲授、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对商品的交换、价值规律以及消费等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对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培养效率意识、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NO.”所填内容应与授课计划表(续页)中课次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