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ea395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2.png)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篇1:《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亲密联络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测:学生考虑: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篇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局部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敏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比照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的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c8306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4.png)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教案6
![液体的压强教案6](https://img.taocdn.com/s3/m/82f309f5bb68a98270fefa0a.png)
1.什么叫压强?计算公式?压强单位是什么?10帕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教学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和具有流动性。
2.液体对它的支承物体有压强(演示下图1、图2)
启发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图1: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图2: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三、实验
1.介绍压强计
2.实验步骤
3.学生归纳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四、小结
五、练习:本节《同步训练》
观察实验并得出液体压强特点1。
观察压强U形管内液体高度差的变化。并得出结论。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课题
液体压强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具
演示
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
学生
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等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8e4f5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e.png)
《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好奇。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
4. 应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3. 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4. 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章节总结1. 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点。
2. 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计在不同液体中的示数变化,探讨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总结液体压强的规律。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94a02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2.png)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物态中的体现。
因为该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少,并且还用到了密度和力的平衡的知识,所以对学生来说这是难点节。
《课程标准》中本节没做具体的要求,但由于压强在不同物态中表现的特点不同,其计算和测量也有区别,另外,液体压强密切联系固体压强和气体压强,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压强知识,一定要重视本节内容的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公式;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2.体验和感悟游泳或泡澡时身体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通过连通器经历物理模型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接受到科学态度的培养;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通过船闸的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光盘、微小压强计、连通器、水槽、水。
学生:关于带鱼的调查资料。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创设情境1.课前要求学生到水产市场上观察带鱼。
查阅资料,调查带鱼的生活环境。
课堂上描述观察调查结果:市场上没有获得带鱼。
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2. 展示穿着抗压服的深水潜水员问题:1.为什么没有活的带鱼呢?2.深水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抗压服?学生交流讨论。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7篇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c9a13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0.png)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7篇《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由“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及“连通器”三个问题组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刚学习完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后提出的,由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引出液体的压强。
因此学习本节内容能巩固前内容,让学生懂得除固体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气体也会产生压强。
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是物理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我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接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三峡船闸”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3、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从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公式,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物理模型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分解问题、由浅入深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4、课时安排:本节安排1课时5、教具准备:在这节课中,我准备的器材如下:教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铁钉、薄膜手套、U形管压强计、盛水的大圆筒、刻度尺。
学具:薄膜手套、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盛水的大圆筒、水、盐水(或煤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物理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不易理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记;学生长处是对知识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希望每节物理课都有实验,但不了解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思考问题。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c995d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5.png)
《液体的压强》教案《《液体的压强》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说明】本节内容为支教教师公开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4)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2)了解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
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
主要表现为: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通过演示实验突破)。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讨论处受压面的选取较为抽象(通过类比的方法突破)。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通过帕斯卡裂桶实验和深度的起点选取的变式练习题突破。
)4.液体压强与液体在总重力、液体的体积、容器形状等无关(通过演示实验突破)。
为了能解决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中应以实验为先导,从实验、理论及实践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法、动手实践。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侧壁开口的矿泉水瓶、橡皮膜、压强计、清水、盐水、盛液筒,一次性纸杯三个等。
五、教学设计。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33、34页的内容(一)、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二)、设计实验,探究新知。
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师:我们知道,放在桌面上的圆柱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对桌面产生压强,盛放在容器中的液体(出示一杯水)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呢?生:(有的说有,有的不清楚有没有……)师:既然大家不能肯定,那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
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885e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05.png)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设想活动:观看相关动画或视频,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讲解。
6.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他们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设想活动: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2.教学内容: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3.教学方法:运用导入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随后,讲解液体压强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解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导入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液体压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等因素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共同探讨液体压强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2.重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与液体深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力学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液体压强这一概念可能存在一些疑问,如液体压强与气体压强的区别、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等。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尚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eb197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3.png)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第一章:液体的压强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及其单位。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的定义及单位(帕斯卡)。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进行液体压强计算的练习。
第二章: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2.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讲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进行液体压强影响因素的讨论和练习。
第三章:液体压强的测量让学生学会使用液体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
3.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3 教学活动演示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液体压强的测量实验。
讲解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第四章:液体压强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3 教学活动讲解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进行液体压强应用的讨论和练习。
进行液体压强相关的创新设计实验。
第五章:液体压强的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巩固液体压强的知识。
5.2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
给学生发放综合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讲解练习题并进行答案解析。
第六章:液体压强的实验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6.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6.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第七章:液体压强的计算与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计算液体压强的应用问题。
7.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3 教学活动讲解液体压强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解题过程,总结液体压强计算的应用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3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b2781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d.png)
1、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教案1(新人教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整体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
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
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280d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9.png)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液体的压强与液体高度、液体密度及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运用液体的压强原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长形透明玻璃管、水平放置的玻璃管、器皿、注水嘴、测压器、试管、密度计等;2.实验材料:水、橙汁、色拉油、甲醇等各种液体。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相同体积下,一碗装满水会比一碗装满其他液体重?为什么水箱上方的水会流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现象与液体的压强有关。
2.实验操作(1)实验一:液体高度的压强差异a.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高度下的液体压强变化b.实验步骤:将长形透明玻璃管装满水,用手堵住一端,使水不会流出;放松手指,观察水在玻璃管中的变化;重复以上步骤,但将水注满至玻璃管的一半、三分之一等不同高度。
(2)实验二:液体密度对压强的影响a.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密度液体的压强变化b.实验步骤:准备三个试管,分别装满水、橙汁和色拉油;将三个试管用测压器进行测量,记录压强值;观察压强值的变化,讨论液体密度对压强的影响。
(3)实验三:液体压强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a.实验目的:认识液体压强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b.实验步骤:将长形透明玻璃管装满甲醇,并堵住一端;将装有甲醇的玻璃管与一支装有水的玻璃管连接并竖立起来;观察两个液柱的高度,记录数据;用公式P = ρgh计算液体的压强值。
3.理论讲解通过实验引导,让学生发现液体压强与液体的高度、密度及重力加速度有关。
教师讲解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中各个量的意义和单位,并解释液体的压强与液体高度、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密度液体在相同高度下的压强是否相等?解释原因。
为什么相同密度的液体,在不同高度下的压强相等?让学生总结与压强相关的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
5.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原理解释以下问题:a.为什么用吸管喝水时,吸管的一端被吸满液体后,就不需要再用嘴巴吸的原因?b.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有两种液体,甲醇和水,同样体积的液体,甲醇的密度大于水,为什么甲醇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6.实践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或设计解决其他相关问题,如汽车液压系统、饮水机的工作原理等。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296f3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a.png)
九年级物理教案液体压强9篇液体压强 1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机翼升力的讨论,渗透自然美的教育二、学法指导本节课用的学习方法应是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学具的准备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六、教学步骤(一)新课讲授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E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提问:什么叫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观察实验)(见图1)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不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再提问: .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察并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分析: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定是相等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提问思考]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实验]做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
液体压强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8b892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e.png)
液体压强物理教案液体压强物理教案液体压强物理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稳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识;2、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根底上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记住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展简单的计算;3、知道液体压强的应用、常见的连通器;4、理解帕斯卡原理和液压机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感悟连通器和液压机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物理与现代生活、消费的亲密联络,进步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爱国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连通器的特点;2.帕斯卡定律。
【教学难点】帕斯卡定律。
【教学准备】连通器模型、液压机模型〔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液体压强的规律有哪些?a.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b.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c.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e.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pgh4、假如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这二力应具备什么条件?液体压强物理教案2 一、教材分析^p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学习本节所需要的根底知识:本节教材安排在固体压力压强根底上,进一步介绍液体压强,是对压力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为以后学习气体压强,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大小等奠定根底。
液体压强的规律对学生理解自然,及其在消费建立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物质的存在状态不同,压强表现的特点也不同。
压强的概念应该包含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
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压强只是得综合性较强,它是学习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根底上展开的。
这些知识又为后面浮力的学习奠定根底。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及压强的方向。
〔3〕初步学会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6bea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8.png)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难点: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现象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开口塑料筒、橡皮膜、简易压强计、水、盐水、连通器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水中的气泡越上升变的越大渔民们发现,带鱼刚从海里被捕捞到船上差不多已经死亡了,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上述情景中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二、新课教学(一)、液体压强的产生老师演示实验: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①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②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说明: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跟固体不同,有流动性。
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③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水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二)、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教师讲述:测液体内部压强需要用压强计,结合课本介绍压强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3、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填写课本P70相应内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4)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最新初中人教版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最新初中人教版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2800cca8114431b90dd8fe.png)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简单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2.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
2.通过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熟悉使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物质存在的状态不同,压强表现的特点也不同。
压强的概念包含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
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压强知识综合性较强,它是在学习了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
这些知识又为后面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为了能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较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建议让学生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
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定性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建立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出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定量关系。
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过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
本节的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连通器的内容,体现了液体压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建议教师通过对我国三峡船闸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大量事例引入课题,创造一个物理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流体压强的存在。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95a47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c.png)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8c457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b.png)
4.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特别是涉及到液体压强计算和应用的问题,以巩固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课后习题,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液体压强公式的记忆,提高计算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预习提纲或指导,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5.家长辅助作业: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液体压强现象,并记录下来。
-这个作业可以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尚不够熟练,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逐渐浓厚,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方面: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
2.技能方面:运用控制量法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液体压强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这个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结果和讨论等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3篇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97da8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1.png)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液体的压强说课稿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液体的压强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获得学习的愉悦。
三、教学方法:教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分析推导公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结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观察、思考、记录、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预案:[提出问题]1.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2.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3.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实验演示]4.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分析论证]这一节课将帮助我们解决以上问题。
我们知道只要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
那么让我们思考一下,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力?如图容器装有液体,我们可任意把液体分为上下两层,由于上层的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就会压下层的液体,所以压力是存在的,那么在受力面上就会存在压强。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压强会跟什么因素有关?有多大?引导学生分析论证,设想水中有一高度h截面为s的水柱,计算这段水柱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水中深度为h处的压强。
F=mg=Vg=shgP=F/S=gh这结论与事实相符吗?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压强计、剪去顶部的大可乐瓶、小烧杯、大烧杯、刻度尺、一杯水、一杯浓食盐水。
引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把学生的实验报告投影,进行讲评。
液体压强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2b371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2.png)
液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强物理教案
液体压强物理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液体压强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液体压强物理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液体的压强》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压强》的第二节。
其主要内容包括体会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学生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人教版教科书对于本节课的设计理念非常在乎对学生的启发,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
然而,由于课时的安排,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对于为什么能想到用这样的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等问题并不明确。
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验来,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践出来的知识往往比较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大量事例引入课题,创造一个物理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流体压强的存在。
然后利用已有的固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包括用橡皮膜的形变代表液体压强的存在,用形变的程度代表液体压强的大小等问题。
然后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体会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特点。
然后利用设计最优的方案去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特点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更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盲目的赶课时。
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主动,发挥主体地位,同时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充满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引导学生
感受液体
压强的客
观存在。
3分钟
利用多
媒体展示三
个问题:
1、潜水
员为什么要
穿潜水服潜
水?
2、潜水
员下潜深度
为什么会有
限制?
3、深海
中的带鱼捕
到岸上为什
么常常会死
亡?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旨在
设疑,
吸引
生的
注意
力,激
发学
生学
习兴
趣味,
引出
课题。
新
课学习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
5分钟
演示实验:装
满水的塑料
袋装满水后
鼓起来。
用手
指触摸有什
么感觉?
学生分组实验,亲身感受塑料袋装满水
后鼓起来,用手指触起表面,会感到有
压力。
先让
学生
亲身
感受
液体
存在
压强。
提问:固体压
强的概念是
什么?
学生回忆后回答
注意
前后
知识
的联
系。
启
发学
生思
考
能不能设计
出证明液体
压强存在的
实验呢?
思考,分组讨论,写学案,画实验装置
图。
新课学习引导学生
设计实验
并说明通
过什么展
示液体压
强的存在
2分钟
这个设计是
通过什么来
展示液体也
存在压强的
呢?
方案一: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当水
倒下去时,能看到橡皮薄膜鼓起来。
(橡
皮薄膜的形变说明了液体压强的存在)
让学
生感
悟液
体对
容器
底和
侧壁
有压
强2分钟
这个设
计是通过什
么来展示液
体也存在压
强的呢?
方案二:在瓶子上打洞,然后往里
面装水(水射出来则说明了液体内部存
在压强)
通过
转换
法让
学生
感悟
液体
存在
的压
强,及
压强
3分钟这个设计是
通过什么来
展示液体也
存在压强的
呢?
方案三:利用液体压强计
(利用压强计U型管的左右两侧液
面高度差来展示液体压强)
大小
的不
同表
现。
新课学习教学环节对方案进
行评价归
纳
5分钟
1、对于
方案一:如果
薄膜装在底
部的话那只
说明液体只
是有向下的
压强,是否实
验装置还不
够全面?还
可怎样改
进?
2、方案
一除了说明
液体向底部
和侧壁有压
强外,还可以
说明什么问
题?
1、在侧面也开一个孔,同样蒙上一
层薄膜,装水进去,那也可说明液体对
侧壁也有压强。
2、通过薄膜的形变程度说明液体压
强的大小问题。
这几
个实
验的
设计
深入
浅出
由简
单到
复杂,
符合
学生
的认
知规
律,能
引导
学生
由感
性认
识上
升到
理性
认识。
1、对于
上述方案还
有哪个方案
的展示效果
和方案一较
为类似?
2、请比
较方案一和
方案二的优
劣。
方案二在展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问题
上更直观,只要在不同深度打几个小孔,
倒水进去,观察水的射程即可得知。
如果要定量
的了解液体
内部压强的
特点,又是哪
个方案合适
些?
方案三更为适合
引导学生综
合评价各个
方案:
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
三较复杂;
2、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
的大小;
利用液体
压强计探
究液体压
强特点
18分
钟
从刚刚的实
验展示中我
们已经知道
液体压强的
哪些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发生
变化。
学习评价表
基本评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