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TC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减弱;红细 胞表面负电荷减少,血粘↑ TG ↑直接提高血粘度,血浆凝固性↑; 82%心梗患者有TG↑ LDL 、VLDL↑: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 险因素,使胆固醇在细胞内堆积,动 脉斑块形成。 HDL 对动脉硬化有保护作用,可清 除血管内胆固醇。
3、高血糖(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糖耐 量异常)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当代危害人民健 康慢病、大病,而且是可控制不可治疗。 如果控制不好,将会引起心、脑、肾、 眼、神经系统等各种严重并发症,直接 影响人身健康及寿命。
10、精神心理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心身疾病。紧张、 焦虑、抑郁、悲伤等都可引发心脑血管 疾病。
11、血液中的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 1)C反应蛋白 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2)同型半胱氨酸 导致H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独立危 险 3)纤维蛋白原 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12、颈动脉斑块及狭窄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管腔狭窄或 闭塞均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心 脑血管事件发生。
6、吸烟 是公认的危险因素 吸烟较不吸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2-6倍, 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吸烟升高纤维 蛋白,促使血小板聚集加速动脉硬化,可 使血管特别是冠状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增 加,血液氧含量减少,心跳加快。心脏负 荷加重,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香烟中的焦油对呼吸系统损害严重。 吸烟者60岁以后70%以上患有血管及 肺部疾病。 吸烟对生殖系统、糖尿病也有影响。 被动吸烟危害更大。
2、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 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 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 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 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 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 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 脑血管病两大类。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是指一类以心血管系统为主要病理基础的病症。
它包括多种不同的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动脉硬化等。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大的慢性疾病之一。
目前全球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已经超过1700万人。
而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近年来,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口死亡率的第一大原因,更成为一个全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方式和饮食不健康现代人的自由选择成为了不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不爱运动、烟酒作乐、饮食不规律等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
过度的高脂饮食、高盐饮食、高糖饮食等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蛋白水平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 遗传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有着较强的遗传性,含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有此类疾病。
而且,某些基因和遗传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障碍等,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 精神因素和心理压力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不少人长期存在心理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会造成自律神经紊乱,心血管系统容易受到损害,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4. 环境污染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加速,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心脑血管系统健康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要加强环保宣传和普及,大力推广环保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减少其的发病率,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选择科学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加强身体锻炼,并多注意环境保护,以此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和脑卒中这两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特别是高血压,作为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管理和控制对于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深入探索中国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预防和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将依托中国三甲医院丰富的临床数据资源,通过收集和分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血压水平、生活习惯、家族史、合并症等,评估其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本研究还将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预防和控制提供更为精确和个性化的策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本研究也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推动高血压和脑卒中防治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文献综述高血压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并发症——脑卒中,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
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中国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十年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学者在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也相应增加。
同时,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还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高血压和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研究发现,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策略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前预防和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手段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现状分析1.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多种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健康问题。
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异。
2.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大数据分析揭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缺乏体育锻炼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现状目前,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主要依靠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手段。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群体健康意识尚不够高,很多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不够。
现有的预防方法缺乏个体化的指导,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滥用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1. 数据来源的问题大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然而,目前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医院、保险公司、移动互联网等,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数据的格式和存储方式也存在差异,给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数据分析的问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复杂关系,需要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
然而,目前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集中在数据的统计和描述分析,缺乏更加深入和精确的分析手段。
数据分析的结果应用和转化存在一定的难度。
3. 预防策略的问题现有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策略主要侧重于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忽视了个体差异的影响。
预防策略的执行效果难以评估,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四、对策建议1. 数据质量的提升加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心脑血管疾病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数据源,形成统一且可靠的数据集。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报告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报告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研究旨在探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该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大量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了一系列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引言: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占据了全球死亡原因的首位。
因此,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相关研究的系统回顾和数据整合,总结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我们从各种学术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筛选出符合研究目的的研究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高血脂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糖尿病是另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肥胖也被证实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肥胖会引起血脂代谢异常和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缺乏体力活动也被证实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讨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例如,高血压和高血脂常常同时存在,相互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
此外,肥胖和糖尿病也常常同时存在,相互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综合考虑多个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策略对于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
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3.3亿2019年,《柳叶刀》上发表了这样一项研究——在对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紧随其后的是缺血性心脏病,第三才是肺癌。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研究还显示,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强调,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
《报告》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
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高血压、肥胖、吸烟……这些危险因素你占了几个?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高润霖就曾结合《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发出提示:烟草使用、合理膳食、身体活动、超重与肥胖、健康心理等因素,应作为国人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给予重点关注。
上述《报告》显示,1992年至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平均碳水化合物功能比从66.2%降至55.0%,脂肪功能比从22.0%升至32.9%。
但与此对应,国人总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超重与肥胖上升。
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
2016年至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达标率虽有一定增长,从29.9%增至34.1%,但增长主要集中在小学及初中生阶段,高中阶段无变化。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
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
理想危险因素状态:腹围<90cm,胆固醇< 5.18mmol/L,HDL-C≥1.04mmol/L,血压< 120/80mmHg
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一、生活方式干预
膳食营养干预(I B)
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体重,腹型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及 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推荐: 18.5kg/m2≤BMI<24kg/m2
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
评估工具:
网站()或“心脑血管 风险”手机APP评估工具 例如:40岁男性,现居北方,城市,腰围 80cm,TC 5.2mmol/L,HDL-C 1.3mmol/L,血压 145/80mmHg,未服用降压药,无糖尿病,不吸 烟、有冠心病家族史
生活方式干预
• 习惯久坐且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体,在剧 烈运动前进行临床评估。(IIa B)
控制吸烟,吸烟与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戒烟,
避免被动吸烟(I B)
限制饮酒,适当饮酒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减
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对饮酒者应严格控制(摄入 量≤100g/周,或男性<25g/d,女性<15g/d), 肝肾功能异常、高血压、房颤、怀孕、青少年不 应饮酒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
(2019)
18级全科宁珂妍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
人口增长 老龄化 城镇化
心血管疾病负 担逐年升高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上升
不合理膳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
现状:
我国心血管防治形势严峻
2016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434.4万人,其中脑卒中死 亡209.8万人,冠心病死亡173.6万人。
效、联合不同作用机制药物
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健康。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推动相关健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国心血管学会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本文将就2020年报告的概要进行介绍。
首先,报告指出,高血压一直是中国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四成,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并不为自己的高血压病情所知。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易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报告呼吁加强高血压的筛查、早期诊断以及规范的治疗管理,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其次,报告还关注冠心病的流行情况。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报告指出,中国冠心病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已成为中国人民健康面临的重大威胁。
除了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传统危险因素外,报告还强调了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报告呼吁人们要注意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暴露,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定期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以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
此外,报告亦关注了心力衰竭的现状及趋势。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脏病,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在体力活动或静息状态下都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疲劳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危及生命的情况。
报告显示,中国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老龄化人口的增加。
报告建议加强心力衰竭的预防和管理,重视早期筛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用药等,以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风险。
最后,报告还强调了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控。
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
报告呼吁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醒人们重视自身的心血管健康,积极进行自我管理。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人们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700万,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0万。
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不断上升。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各种临床综合征。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急性脑组织灌注障碍或出血性病变,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引起各种严重后果。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1. 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度的饮食、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习惯已经成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量的饮食和摄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都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长期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 高龄化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渐上升。
老年人群本身的免疫力较弱,很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与应对策略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与应对策略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巨大的疾病,包括脑卒中、脑动脉瘤等多种病症,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本文将探讨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以及应对策略。
一、研究现状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其中,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如磁共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更精确地定位和诊断脑血管病变。
同时,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利用血小板抑制剂和抗凝剂来预防血栓的形成,或通过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等病症,能够有效地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此外,基因技术的进步也为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与血管功能和代谢有关的基因突变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这为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
二、应对策略针对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状况,相关专家提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策略,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
1. 做好饮食调理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可降低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水平,控制体重,增强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建议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钙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奶制品等。
2. 积极锻炼身体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增强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建议每周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跑步等。
3. 合理使用药物针对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或已经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出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守医嘱,不能自行加减剂量或停药。
4. 停止吸烟和限制饮酒吸烟和饮酒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两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据研究,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1-2倍。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我国健康领域的一大挑战。
为了了解中国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以及主要疾病的流行情况,中国心血管学会联合相关机构于2019年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发布了《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这份报告基于200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成年人的数据,含盖了不同性别、年龄和地理区域的样本。
其中的结果极具警示意义,强调了中国人群心血管健康的紧迫性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达25.1%,而且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相关死亡率也在逐年攀升。
这主要归因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日益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事实上,报告发现,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都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肥胖有关。
其次,报告强调了过度消费高盐食物的问题。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偏重咸味,每天摄入盐分的量大大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水平。
高盐饮食不仅会导致血压增高,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减少盐摄入对于改善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报告还指出,高血压是中国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据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与高血压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发了人们对高血压防控的重兴趣。
除了药物治疗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此外,报告强调了饱受关注的抽烟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
据报告显示,中国吸烟人群中,80%的心脏病患者与50%的脑卒中患者都与吸烟有关。
吸烟不仅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硬化,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风险的增加。
对于减少吸烟并建立无烟环境,是改善我国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举措。
最后,报告还谈到了心血管疾病在不同地域和社会群体中的差异。
东部地区的居民心血管病发病率相对较低,而西部地区因饮食结构偏重油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简报
健康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
每天坚持30-60分钟的有氧运 动,如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 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 血管疾病。
健康饮食
多食用新鲜蔬果、全谷物、坚 果种子等,减少高脂肪、高糖 、高盐食物摄入,维护心血管 健康。
定期体检
每年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 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 时发现并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 素。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中国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020年,中国成年人糖 尿病患病率达到11.2%。糖尿病易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约30%。此外,糖 尿病所需的医疗费用每年高达600亿元人民币,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有效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
临床研究
大规模临床试验
通过大样本人群的高质量临床试验,评估 新药物、新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 床实践提供依据。
精准诊疗方案
结合遗传学、影像学等前沿技术,开发出 更加精准的心血管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 疗方案。
疗效和安全性
密切关注各种治疗手段的长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技术
药物治疗
药物干预
针对心血管疾病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高血 压药、降脂药、抗凝血药等,能有效控制 病情进展。
缓解症状
药物可以改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 管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风险
及时服用指定药物能有效降低心脏病发作和卒中的风险,延长生存期。
介入治疗
管腔置入术
通过微创方式在狭窄或阻塞的 动脉内植入支架,改善血液流 通。
医疗保障
我国医保制度持续 优化,提高心血管疾 病诊疗的报销水平,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十年ASCV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和风险分层China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迅速上升,已经由1990年的256万上升到2013年的372万。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的主要死因,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42%以上。
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胁,如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脑 卒中 等,其住院费用快速增加。
2014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 和脑卒中的住院总费用高达811亿元,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
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个体开展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是最有效的预防策略;而做好ASCVD发病风险的评估和预测,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要基础。
当前ASCVD风险评估工具多由欧美国家队列开发,由于心血管疾病谱、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等的差异,这些工具往往不适用于中国人群。
因此,亟待开发针对我国人群的ASCVD风险预测模型。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基于我国最新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样本,开发了适用于国人10年ASCVD发病风险预测的China-PAR模型,并研究了应用Chi na-PAR模型进行ASCVD风险分层及低危、中危、高危个体的切点划分,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1和《慢性疾病与转化医学杂志》(英文版)2。
一、中国人群ASCV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为进行10年ASCV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China-PAR研究整合了 “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InterASIA)、“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China MUCA)等四项最新的中国人群前瞻性队列随访数据,总样本超过12万人。
其中,InterAsia研究基线调查开始于20 00~200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入选了我国从南到北、覆盖城乡10省市的35-74岁成年人。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心脏病、中风和其他血管疾病在内的一系列疾病,它们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命疾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心脏病和中风所致。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备受关注,对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了解也至关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流行情况值得关注。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逐渐增多,导致患病人数不断增多。
在发达国家,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心脑血管疾病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吸烟、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长期吸烟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盐高脂饮食和缺乏蔬菜水果摄入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紧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
遗传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人群,其患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研究表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具有家族聚集性,这些都说明了遗传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例如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等环境污染物质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我们应该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对于遗传因素,我们需要了解家族病史,及时进行相关的筛查和检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环境保护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一环,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
·3331··最新报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马丽媛,王增武*,樊静,胡盛寿*【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问题日益突出,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CVD 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持续增高。
2019年农村和城市CVD 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CVD。
推算中国CVD 现患人数为3.3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 530万,高血压2.45亿。
2019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总费用为3 133.66亿元。
CVD 负担持续加重,特别是农村地区。
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对疾病的认识较低及治疗的顺从性较差等原因,近几年农村地区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持续超过城市地区。
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在CVD 的防控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吸烟率下降,高血压控制率不断上升,临床诊疗水平和基础研究也有大幅进步,社区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疾病后的康复工作愈发受到重视,医疗器械研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健康影响因素;危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社区防治;康复;基础研究;器械研发;费用,医疗【中图分类号】 R 54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506马丽媛,王增武,樊静,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7):3331-3346.[]MA L Y,WANG Z W,FAN J,et al. An essential introduction to the Annual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Diseases in China (2021)[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2,25(27):3331-3346.An Essential Introduction to the Annual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s in China (2021) MA Liyuan ,WANG Zengwu *,FAN Jing ,HU Shengshou *National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Fuwai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 :WANG Zengwu ,Chief physician ,Professor ;E-mail :HU Shengshou ,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ef physician ,Professor ;E-mail :【Abstract 】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 are increasing in Chinese residents due to ever-deepening influence of associated risks caused by socioeconomic factors(such as the acceler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urbanization)and lifestyle changes(such as recently emerged unhealthy lifestyle factors). In 2019,CVD-related death accounted for 46.74% and 44.26% of all deaths occurring in China 's rural and urban areas,respectively. Two out of every five deaths were due to CVD. It is estimated that about 330 million individuals suffer from CVD in China,among whom the number of those suffering from stroke,cor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failure,pulmonary heart disease,atrial fibrillation,rheumatic heart disease,congenital heart disease,lower extremity artery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is 13 million,11.39 million,8.9 million,5 million,4.87 million,2.5 million,2 million,45.3 million and 245 million,respectively. In 2019,the total hospitalization costs were 313.366 billion yuan f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burden of CVD is continually increasing,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The mortal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nsistently exceeded the urban level in recent years due to unequal alloc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low awareness of such diseases and poor compliance to the treatment. In the meantime,great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in CVD prevention and control,such as decreased smoking prevalence,improved hypertension control rate,significantly improved 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 and basic research,and enhanced community-based containment of CVD. Moreover,relevant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valued,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devices are in a rapid stage of progress.【Key words 】 Cardiovascular disease;Epidemiology;Health influencing factors;Risk factors;Prevalence;Mortality;Community-bas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Rehabilitation;Basic research;Medical device development;Fees,medical100037 北京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本文数字出版日期:2022-07-18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3332·E-mail:******************.cn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心血管领域的深入实施,促进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2019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改版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康复、基础研究与器械研发等内容。
中国心脑血管健康疾病报告2021概要
我国心脑血管健康疾病报告2021概要1. 引言在当今社会,心脑血管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及时了解我国心脑血管健康疾病报告2021的概要,对我们更好地了解、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2. 报告概要在我国心脑血管健康疾病报告2021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心脑血管健康现状:报告指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其中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2.2 影响心脑血管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都对心脑血管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不良的生活习惯、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2.3 预防和治疗策略:报告指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合理的饮食调理以及定期的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及时的治疗也是关键,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方面的措施。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心脑血管健康疾病报告2021的概要提醒我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重视自身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健康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视程度,促进全民健康。
4. 总结回顾通过对我国心脑血管健康疾病报告2021概要的全面评估,我们了解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性和影响因素。
我们需要关注自身的心脑血管健康,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共同促进全民健康。
在当今社会,心脑血管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及时了解我国心脑血管健康疾病报告2021的概要,对我们更好地了解、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目的掌握我国≥35岁成人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综合利用国内外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及研究推荐的四种预测方法,分析我国≥35岁成人心脑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比较四种心脑血管疾病预测方法对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水平预测结果的一致性与差异,并利用队列数据验证两种预测模型的效能;利用队列数据探讨非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关性;基于研究结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提供科学数据,为进一步完善适宜我国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预测方法提出建议。
方法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0年慢病监测)、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营养调查)以及中国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研究(山西队列)。
2010年慢病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国162个监测县(区)抽取调查样本;共计完成98712名≥18岁成人的问卷调查、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和实验室检测(血脂四项等);本研究从76806名≥35岁的成人中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68272名调查对象进行分析。
2002年营养调查在全国31个省(区、市)通过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得≥0岁常住居民样本20余万人;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膳食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本研究从49138名≥18岁且进行了血脂测定的调查对象中选取≥35岁且符合纳入条件的36320名调查对象进行分析。
山西队列是以山西省参加2002年营养调查的对象为基线人群开展的纵向研究,于2016年完成第一次随访;本研究以1502名用于计算发病风险的基线信息完整的40~79岁研究对象为基础,纳入913名发病或死亡结局清楚的调查对象用于预测模型效能比较研究;以5375名基线年龄≥35岁的调查对象为基础,纳入3526名发病或死亡结局清楚的调查对象用于非传统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首先以2010年慢病监测数据,估计我国不同特征的≥35岁成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和甘油三脂(TG)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现况及与2002年相比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对我国成人血脂水平影响相对主要的危险因素。
第二,以2010年慢病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的“国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推荐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方案”、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脏病学会发布的《心血管危险评估指南》推荐的汇“总队列公式"(PCEs),以及顾东风等根据The China-PAR项目研究成果提出的“ASCVD 10年危险预测模型(PAR模型)”,分别估计2010年我国不同特征≥35岁成人的ICVD和ASCVD 10年发病风险;并以2010年慢病监测所得ASCVD危险分层结果为基础,与2002年营养调查结果比较分析,展现我国≥35岁成人ASCVD发病风险的变化趋势和特点。
第三,利用2010年慢病监测数据交叉分析比较四种发病风险预测方法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并进一步利用山西队列人群随访数据,比较PAR 模型和PCEs对预测山西队列人群ASCVD终点事件的预测准确性。
最后,针对尚未被普遍纳入ASCVD风险预测方法的非传统危险因素,利用队列数据探索其与ASCVD发生和死亡的相关性。
为提高样本数据对我国人群实际情况的代表性,针对现况的统计分析利用基于设计的方法,为每条记录计算抽样权重,并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数据计算调整性别、年龄、城乡的事后分层权重,最终二者结合形成的权重用于对样本数据进行加权调整,获得各现况指标的绝对水平,并利用泰勒级数线性化法计算抽样误差并构造95%可信区间(95%CI)。
利用基于设计的Rao-Scott χ2分析检验率(百分比)的组间差异,利用基于设计的Logistic回归检验不同人群现患率(百分比)随年龄、文化程度等的变化趋势。
队列研究分析中,首先计算预测的事件发生数和累积发病率。
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并比较两种模型本山西队列人群中预测ASCVD的区分度。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尚未纳入ASCVD风险预测方法的行为因素(饮酒量,红肉摄入量等)和生物学因素(腰围、LDL-C等)导致ASCVD 发生的风险比以及95%可信区间。
非正态连续型变量经自然对数转换,符合正态分布后进行分析。
统计分析主要采用SAS 9.4软件(SAS公司)完成。
ROC曲线采用STATA软件(STATA公司)计算并绘制。
结果2010 年,我国≥35 岁成人 TC、LDC-C、HDL-C 以及非-HDL-C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 163.3(43.0)mg/dL、92.8(30.8)mg/dL、43.1(12.4)mg/dL 和 120.7mg/dL,TG 中位数为 98.2mg/dL(四分位数间距77.0mg/dL)。
相应的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 血症、高非-HDL-C血症和高TG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4.1%(95%CI:3.5%~4.7%)、2.7%(95%CI:2.2%~3.2%)、43.8%(95%CI:41.3%~46.4%)、4.2%(95%CI:3.7%~4.8%)和13.0%(95%CI:12.2%~13.8%)。
与其他人群相比,教育水平较高、收入较高以及城市地区人群的TC、LDL-C、非-HDL-C和TG水平更高,HDL-C 水平更低,其血脂异常患病率也更高(趋势检验P<0.05,差异检验P<0.05)。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饮酒、红肉摄入过多、超重和肥胖的人群,TC、LDL-C和TG异常患病率较高(P<0.05)。
与2002年相比,2010年人群的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明显升高(HDL-C为降低)。
农村地区人群上升(HDL-C为降低)幅度更为明显。
2010年,我国≥35岁成人中,ASCVD 10年发病风险高危和中危者比例(由血脂指南危险分层方案预测)分别为13.7%(95%CI:12.9%~14.4%)和19.6%(95%CI:12.9%~14.4%)。
据此估计 2010年我国≥35岁成人中,有0.94亿人在2020年以前发生ASCVD的风险为到高危,1.34亿人为中危。
在消除了年龄的影响后,教育水平或收入较低的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高危者比例仍然高于教育水平或收入较高的人群(趋势检验P<0.05)。
经常饮酒(P<0.05)、身体活动水平较低(趋势检验P<0.05)的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水平更高。
超重、肥胖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趋势检验P<0.05)。
与2002年结果比较,不论男性或女性、城市或农村,以及年龄大小,各类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均明显上升,且男性和农村地区高危人群比例上升幅度更大(P<0.05)。
四种心脑血管疾病预测方法对同一人群预测的结果有所不同。
以血脂指南危险分层方案为参考,ICVD危险评估表将更多的人划分到较低的风险水平。
同样以ASCVD事件为预测结局的三种方法相比,PAR模型预测的人群风险水平相对更低,血脂指南危险分层方案居中,PCEs预测结果相对更高。
上述所有方法两两比较时,对女性人群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均高于男性人群(女性一致性:56.1%~79.1%,男性一致性:29.6%~72.4%)。
采用队列人群比较PAR模型和PCEs对我国40~79岁人群ASCVD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两种方法对男性预测的AUC分别为0.703(95%CI:0.633~0.773)和0.701(95%CI:0.637~0.766),预测效能属于一般;对女性预测的 AUC 分别为 0.656(95%CI:0.656~0.748)和 0.657(95%CI:0.569~0.748),预测效能属于较低。
两种方法相比,预测效能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49)。
对非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山西队列人群ASCVD发病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包括传统危险因素在内的多种危险因素的情况下,男性腰围每上升1cm,ASCVD发病风险上升6%(风险比1.06,95%CI:1.01~1.12);女性BMI每上升1个单位,ASCVD发病风险上升14%(风险比1.14,95%CI:1.06~1.23)。
对于红肉摄入、蔬菜水果、屏幕(看电视)时间等其他非传统危险或保护性因素,本研究暂未发现其对ASCVD发生的独立影响。
结论我国35岁及以上成人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整体上升趋势明显,尤其农村地区人群。
男性和女性需要关注血脂异常状况的年龄段人群有差别。
城市地区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
四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显示,我国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高危人群比例从7.3%到39.2%不等,提示一个人数庞大的心脑血管疾病潜在患者人群已经形成。
而伴随着包括血脂水平在内的多种危险因素水平的上升,心脑血管疾病中、高危人群比例均成上升趋势。
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好于他们的人群,农村人群相比城市人群,尽管血脂水平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却更高。
农村人群在血脂等危险因素水平涨幅高于城市人群的基础上,总体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与城市人群已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如果未来不重视干预策略的落地,不强化干预措施的实施,不关注高危人群的管理,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必将继续上升。
受纳入危险因素种类及危险因素风险系数各异的影响,四种预测方法对同一预测人群进行风险预测的结果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
提示发病风险实际相同的部分人群会因为给予的风险预测方法的差异,而被定性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接受不同的干预措施,最终发生不同的疾病结局。
因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在实际应用中应相当谨慎。
以风险预测结果为参考,还应结合个体其他危险因素状况,才能给予最适宜的干预措施。
同时,适宜我国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预测方法亟待建立和完善。
非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的行为因素对ASCVD发病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暂时未能发现有意义的结果。
但本研究发现腰围对于男性、BMI对于·女性ASCVD的发生有着独立的影响,提示在现有预测方法按性别给予相同危险因素不同系数的基础上,按性别纳入不同的危险因素也不失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