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与实践》第五章临床研究评价标准(研究生)
循证医学:第五章 循证医学实践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
第一节 证据的资料的质量判断
五、精确度分析(2)
二、样本含量
1.如果设计科学合理,样本含量越大结论越真实可靠,但是,临床研究 中样本量有限(也是统计学存在的意义)。因此,要判断被引证的研究设 计中,样本含量是否合适,要重点考察最小效应量及Ⅰ、Ⅱ类错误的水平。
2.样本含量可以用公式估算。
第二节 描述指标及可信区间
二、分类资料的统计指标:率的95%CI
一.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1.查表法:n较小,率接近0或者1 2.正态近视法:n较大,p、1-p,均不太小,如n*p,n*(1-p)均大 于5。
率的95%CI:p±1.96sp,sp=
s ,s 二、率差的95%CI:(p1-p2)±1.96 p1-p2 p1-p2=
➢ 一个冷笑话: 莎士比亚的故事
误用实例:
误用实例:
循证医学实践中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
➢ 第一节 证据资料的质量判断 ➢ 第二节 描述指标及可信区间 ➢ 第三节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抉择 ➢ 第四节 证据的临床意义及统计学意义
第一节 证据的资料的质量判断
第一节 证据的资料的质量判断
当在循证医学实践中拟采用某一证据时, 无论采用何种最佳设计方案,甚至被誉为 “最佳证据”,亦不能盲从。重要的是分析 证据的基础数据资料是否可靠,以及质量的 高低。
描述离 散程度 的指标
方差与标准差 四分位数间距 变异系数 极差
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 偏态分布、分布未知、两端无界 几组资料间的变异大小比较 观察例数相近的计量资料
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
第二节 描述指标及可信区间
二、分类资料的统计指标:率和比
(一)率:是一个具有时期概念的指标,说明在某一时间段内 某现象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内容探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内容探析
1、循证医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循证医学的基本定义、发展历程、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EBM(Evidence Based Medicine)的核心理念、循证医学对医学实践的影响等。
2、研究设计与统计学:研究设计是循证医学的基石,包括随机对照
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等基本研究设计;
统计学是循证医学分析数据的基本工具,包括常用统计指标、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3、文献检索与评价:包括如何利用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策略
的制定、检索结果的筛选与评价,以及如何评价和解读临床研究的质量和
可信度。
4、临床实践指南与医学决策:包括如何制定和使用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与应用,以及如何对医学证据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
支持医学决策的制定。
5、循证医学教育与实践:包括如何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医
学教育中,以及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
6、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包括如何设计和执行循证医学研究、如何
解读和应用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以及如何撰写和发表循证医学研究的科
学论文。
以上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内容的大致框架。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可以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
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和能
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提高学生对循证医学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制度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行业的标准,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疗科室、诊疗单元以及相关的医疗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通过订立、推广和实施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引导医院内医疗人员的临床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四条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是指基于系统评价和分析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而订立的临床实践指南。
本制度所称的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是经过医院内的专家组织编制、审批和发布的医疗操作规程。
第五条医院将建立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的订立、更新和执行机制,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第二章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的订立第六条医院将组建专家委员会,负责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的订立和更新工作。
第七条专家委员会必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基础知识,并保持对最新研究证据的关注。
第八条指南编制的过程必需严格依照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包含问题确实定、文献的检索、研究的评价和证据的分级等步骤。
第九条每个专家委员会应当由医院内相关临床科室的专家构成,确保指南的跨学科和多专业参加。
第十条订立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必需充分考虑国情和医院内部的实际情况,指南的订立过程应与医院的实际需求相契合。
第十一条订立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的过程中,应充分敬重医患双方的权益,加强沟通与合作,确保指南的适合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二条订立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的过程需进行公开和外部质疑,接受同行专家的评审和审查,并依据看法进行必需的修改。
第十三条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的最终版本必需经过医院内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得到医院领导的批准后方可发布和执行。
第三章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的执行第十四条医院将建立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的执行机制,确保指南的有效实施。
第十五条全部医疗人员在参加临床工作过程中必需严格遵守医院发布的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评价与分级体系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评价与分级体系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指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针对针灸医学领域的临床实践问题,以系统研究的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观,制定的针对性指导文件。
在编制这些指南时,需要进行证据评价和分级,以确保其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一、证据评价1. 研究设计的评价在对相关研究进行评价时,首先要考虑研究设计的质量。
在循证医学中,随机对照实验(RCT)是最具权威性的研究设计。
其次是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对于采用非随机、无对照组或横断面研究设计的文章,应慎重评价其证据价值。
2. 样本量和统计学分析的评价在评价一篇研究的证据推断时,需要考虑样本量的大小和统计学分析的可靠性。
样本量过小会导致结果不可靠,而统计学分析的合理性和适切性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3. 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在证据评价中要考虑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如果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似、趋势一致,那么其证据强度会得到提升。
相反,如果存在矛盾的结果,那么需要进一步考虑研究的质量和方法学问题。
二、分级体系循证针灸的临床实践指南通常采用分级体系,将证据按照可信度和推荐程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级体系包括:1. GRADE方法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是循证医学领域中广泛采用的分级体系。
它将证据分为高、中、低和极低四个等级,同时对推荐程度进行分级,包括强烈推荐、推荐、条件推荐和不推荐。
2. SORT方法SORT(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 Taxonomy)方法是美国家庭医学会制定的一种分级体系。
它将证据分为A、B、C三个等级,同时对推荐程度进行分类。
A级证据为优质证据,B级为中等证据,C级为不足证据。
3. 针灸专业分级体系在循证针灸领域,也有单独的分级体系用于评价针灸的证据。
这些分级体系通常将证据分为高、中、低和没有证据四个等级,同时还会对推荐程度进行分类。
循证医学与实践第五章临床研究评价标准
循证医学与实践第五章临床研究评价标准循证医学作为一种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实践方法,不仅致力于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临床决策,还提供了一套临床研究评价标准,以确保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进行临床研究时,缺乏良好的评价标准会导致研究结果的误导或不可靠。
因此,循证医学提供了一套严格的评价标准,以确保医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首先,研究设计的合理性是评价一个临床研究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项研究的设计应当能够回答既定的研究问题,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
同时,研究的样本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也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数据的分析也是评价一个临床研究的重要标准之一。
循证医学强调研究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数据收集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对研究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推断。
此外,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可推广性也是评价一个临床研究的标准之一。
一项研究的结果应当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并能够得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同时,研究结果应当考虑到不同人群和环境的差异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和适用性。
最后,研究的伦理性和科学性也值得考虑。
一项临床研究应当遵守伦理准则,并经过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此外,研究的科学性也需要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和支持。
总之,循证医学与实践的第五章临床研究评价标准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价标准,以确保临床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的研究设计、可靠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准确的结果解释以及伦理和科学的合规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临床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为医学实践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因此,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在进行研究和决策时,应当遵循循证医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临床实践的质量。
循证医学知识点整理
《循证医学》第一章【绪论】一、循证医学的概念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
1.核心思想:医务人员在所有的临床医疗实践中,都应该遵循和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信息,使对病人的诊治决策建立在科学证据基础之上。
2.基本原则:1)证据必须分级以指导临床决策2)仅有证据不足以作出临床决策3.循证医学的特点:①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证据:科学和真实系统和量化动态和更新共享和实用分类和分级肯定、否定和不确定②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③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和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二、如何实践循证医学?①参考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②参照医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在检查病人过程中所得到的第一手临床资料③尊重病人的选择和意愿④医疗环境四、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1、高素质的临床医生2、高质量的最佳研究证据——指真实、可靠、实用的临床研究证据。
3、临床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方法4、患者的参与5、现代医疗基本设施与条件五、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型(类别)1.提供证据:从事此方面工作的人员为“证据提供者”。
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家、临床各专业专家、医学统计学专家、医学信息工作者等。
2.应用证据:从事此方面工作的人员为“证据应用者”。
包括:从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各领域的医学专业人员。
六、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和方法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把对临床信息的需要转变为能回答的问题,包括:临床表现-任何正确获得和解决从病史和体检中得到的发现;病因-任何确定疾病的原因鉴别诊断-精确性、正确性、可接受性、费用、安全性预后-可能产生的临床过程和并发症治疗-选择、费用预防-确定和改变危险因素降低疾病发生机会2.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全面收集证据搜索、跟踪最好的证据——①教科书、专著、专业杂志②电子出版物或数据库③图书检索、会议资料、专家通信3.严格的文献评价,找出最佳证据——从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价值及适用性严格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临床实践指南循证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分析
临床实践指南循证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分析临床实践指南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参考,对医生、患者和医疗机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良莠不齐,可能存在偏见或不准确的建议,因此循证评价成为评估临床实践指南质量的方法之一。
循证评价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评估和综合科学证据,以评估临床实践指南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为了提高循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方法。
在临床实践指南循证评价中,常用的标准包括:1. 指南开发的透明度:指南应该明确地描述指南开发的方法和过程,包括指南制定的目标、制定流程、循证证据的收集和评估过程等。
2. 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指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循证评价的关键目标。
循证评价可以通过评估指南的命题环境、推荐建议的质量和证据支持的程度等来评估指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利益冲突的披露:指南的开发者应披露潜在的利益冲突,以减少潜在的偏见对指南推荐的影响。
4. 更新机制:指南应该设立明确的更新机制,以及指南的有效期限,及时更新指南,保证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除了以上标准外,循证评价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来评估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
1. 系统性文献回顾:根据预先设定的研究目标和标准,全面检索相关的循证文献,进行筛选、评估和汇总,以评估指南的循证证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2. GRADE方法: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方法用于评估指南推荐建议的质量和证据支持程度,从而形成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的指南。
3. Delphi法:Delphi法是一种专家咨询方法,通过对一系列问题进行多轮问卷调查和讨论,最终形成一致的意见,应用于指南制定的关键环节,提高指南的准确性。
4. 单指南评价方法:通过使用单指南评价方法,可以系统地评估指南在关键领域的质量、可靠性和可行性,并发现指南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改进点。
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与效果评估循证医学是基于大量临床试验和系统性回顾等高质量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念,制定一套合理的临床决策方案。
临床实践指南是循证医学的产物之一,它是系统评价医学证据后,制定出来的对医疗诊疗过程中一系列关键问题所需采取的措施的指南,旨在提供医生和患者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
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临床实践的标准化。
通过对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误诊、漏诊和不必要的治疗,提供更精确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临床实践指南:循证医学将大量的医学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和综合,根据不同患者群体和疾病特点,制定出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将医学证据、临床经验、患者偏好等因素综合考虑,使医生能够根据最新的医学证据和专业知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促进医疗决策的科学化:循证医学基于大量的医学证据,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循证医学的产物,减少了医生主观经验和个人偏好对医疗决策的影响,提高了医生决策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提高医疗质量:循证医学的应用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临床实践指南通过提供科学的、一致的治疗方案,能够减少医疗错误和不必要的治疗,提高医疗效果。
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建议可以帮助医生避免常见的错误和误区,减少医疗意外和并发症。
4. 加强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医疗决策的参考依据,可以帮助医生与患者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计划。
患者可以根据临床实践指南了解到最新的医学证据和治疗方案,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参与决策过程。
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效果评估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临床效果评估:通过对循证医学应用临床实践指南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比较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的疗效。
《循证医学与实践》第五章临床研究评价标准(研究生)教程
2019/11/10
14
例如,心电图运动试验在不同患病人 群的应用结果就有几种不同的预测值:
在有典型心绞痛的老年人群,验前估计患病概率为 90%,验后阳性预测值为97%,应用该试验后,预测 仅增加7%;
在胸痛待查的中年人群,验前估计患病概率为50%, 验后阳性预测值为75%,应用该试验后,预测增加25%
(一)确定金指标
金指标是指当前临床医师公认的诊断疾病最 可靠的方法,也称为诊断标准,它能正确区分 “有病”与“无病”。临床诊断常用的金指标, 包括病原学诊断、访所得出的肯定结果也可作为金指标,
2019/11/10
4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五章 临床研究评价标准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李杏莉 副教授
主要内容
诊断研究评价标准 治疗研究评价标准 疾病预后研究评价标准
2019/11/10
2
第一节 诊断研究及评价标准
诊断研究 评价指标及其意义 诊断研究的评价原则
2019/11/10
3
一、诊断性研究的步骤与研究设计
序列试验提高了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但同时 降低了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即临床上序列试验 降低了误诊率,却也可能增加了漏诊机会。
2019/11/10
18
(九)实 例 示 范
(1) 在360例疑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 胸痛患者中,230例经金指标证实为急性心 肌梗死,130例无此病,在起病后12~24小 时测定血清肌酸磷脂激酶(CPK)的水平 结果呈现四格表:
假阳性结果可能导致病人严重的身心伤害; 用于临床肯定诊断。
2019/11/10
10
(四)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V)
临床试验评价要求
临床试验评价要求
临床试验评价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有效性评价:这是评价临床试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有效性评价应能将一种疾病与其他疾病区分开来,并且能根据病情轻重排列顺序。
此外,还应能区别改善与恶化的程度。
2. 重现性:实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评价者之间应具有一致性。
这涉及到评价者间可信性和评价者自身可信性的问题。
3. 客观性:试验指标应尽可能采用客观标准,避免使用笼统、不确切的主观指标。
对于客观指标进行主观性判断时,应采取措施避免主观偏性的存在。
4. 精确度:包括指标的精确度和精密度。
前者表示观察结果的真实程度,后者表示观察结果的精度。
5. 灵敏性:试验指标应能敏锐地测出病情的微小变化。
6. 遵循法律法规:药物临床试验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如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等。
7. 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这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重要措施。
新药临床试验强调受试者权益保护,主要措施有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
8. 科学依据:临床试验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权衡受试者和社会的预期风险和获益,只有当预期的获益大于风险时,方可实施或者继续临床试验。
9. 试验方案:临床试验方案应当清晰、详细、可操作,并在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后方可执行。
研究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应遵守试验方案,涉及医学判断或临床决策应由临床医生做出。
综上所述,临床试验评价要求十分复杂和严谨,需要在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循证医学》慕课学堂云试题集答案
《循证医学》慕课学堂云试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1.世界上第一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关于()A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B吸烟与肺癌关系C青霉素治疗战伤感染D维生素C预防坏血病E链霉素治疗肺结核2.世界上第一个RCT的设计者是()3.A XXX4.被誉为“循证医学之父”的是()5.A XXX6.循证医学正式诞生于哪一年()A 1992B 1990C 1995D 1989E 1996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随机对照试验D临床经验E病例报道6.以下哪一个不是临床决策的三大环节()A获取信息B选择信息C评价信息D利用信息7.医生获得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包括()A患者的临床资料B患者对预后的期望C小我的临床实践经验D外部的规定E以上均是8.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水平,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级的证据()A 1B3C4D5E6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RCT是提供所有医学实践问题最好方法B患者是循证医学的中心C循证医学并非把临床实践简单化D临床经验和研究证据互为补充、缺一不成E评价诊断试验的正确性往往只需要横断面的研究10.中国发展循证医学面临的挑战()A绝大多数临床试验在非华人群体中完成B绝大多数医学文献以英文发表C多数临床大夫检索证据的认识和能力较低D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体系布局和发展不平衡E以上均是11.循证医学的基础是(ABCDE)A素质良好的大夫B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C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D必要的医疗环境E患者的参与及协作12.下列关于Cochrane协作网正确的描述是(BDE)A Cochrane协作网是一个营利性且独立的国际组织B 1993年在英国建立C Cochrane协作网是XXX的主要产物D可以制作、储存、流传和更新医疗卫生各范畴防治步伐的系统综述E Cochrane协作网为WHO的卫生决策提供发起13.以下提高了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的是(ACDE)A RCT敷陈尺度B动物试验伦理制度C临床试验注册制度D系统综述的报告标准和注册制度E meta分析的报告标准和注册制度14.“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D)A“循证医学”这一术语首次在中国由XXX教授正式提出BXXX建立于1996年C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在XXX成立DXXX成立于XXXE 2000年11月广州成立了XXX15.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包括(ABDE)A提出临床问题B检索和收集现有最好证据C获取患者的情况和意愿D评价证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外推性E制定临床的合理方案第二章临床实践中1.临床问题不包括(D)A目标人群B重要的干预措施C干预措施D动物试验的结果E干预措施对临床经济学影响2.关于高发与多发病例,我们重点研究的临床问题是(C)A诊断问题B病因问题C预防问题D治疗问题E预后问题A循证医学的临床问题是围绕临床决策的B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临床发现C临床问题可以涉及临床的各个方面D正常参考值也属于临床问题的一种E生命质量属于疗效评价的问题4.关于疾病预后的研究最佳的研究方法是(A)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RCTD病例敷陈E横断面研究5.关于构建好的临床问题,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A)A背景问题的构建按PICO原则确定B PICO原则一般包括4个基本部分C有的临床问题没有对比措施D研究对象的描述必须简洁、正确E干预步伐必须具有专指性6.若何构建好的临床问题(E)A为临床决策服务为根本B结合临床实践多思考C掌握构建良好临床问题的要素D合理确定临床问题的范围E以上均是7.如何选择优先回答的临床问题(E)A根据对病人生命健康的重要性B根据临床实践的重要性C根据与临床工作需要的关系D根据在有限时间内能解决的程度E以上均是8.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B)A提出问题是查找证据的第一步B提出问题只针对研究者而言C好的临床问题需要结合可靠的研究方法D根据临床问题才能制定证据的搜集策略E提出问题是循证医学的第一步内容9.既是循证医学的研究者又是应用者的是(E)A信息工作者B统计学家C患者D社会学家E临床医生10.临床上患者主要关注的临床问题不包括(C)A病因B治疗方案C抱病率D预后情况E诊断步伐11.提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在于(ABCD)A提出好的问题能保障临床研究的质量B有助于办理临床问题的针对性C有助于制订证据搜集的策略D有利于医学的发展E是修订临床实践指南的基础12.临床问题起原包括(ABCDE)A临床施展阐发B病因研究C诊断研究D治疗与预后E 本身提高13.临床问题的分类包括(BD)A病因学问题B背景问题C预防问题D前景问题E经济学问题14.PICO原则的内容包括(BCDE)A评价B病人C干预步伐D结局E比较15.找准临床问题需要具备(ABCDE)A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B人文科学和社会、生理知识C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D对患者的责任心E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第三章临床科研方法学1.科研选题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E)A创新性B科学性C实用性D可行性E前瞻性2.设立对照的目的(E)A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B制止受试者产生慰藉剂效应C制止研究者或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私见D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E使研究基线情况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3.关于研究对象的确定,不正确的说法是(B)A根据一定诊断标准确定的目标人群B纳入标准相当于诊断标准C必须符合纳入标准D不大概纳入各型患者进行研究E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4.样本量的估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样本量越大,越容易得到假阳性结果B第I类毛病的概率通常设定0.1C检验效能=1-αD治疗步伐的效应不同越大,需要的样本数越少E样本量越大越好5.随机化的目的(A)A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身分B为了证明两组结果差异和程度C使得研究基线保持一致D为了消除非试验因素的干扰E制止测量性偏倚和主观私见6.关于安慰剂效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对照组给予慰藉剂以达到盲法效果B安慰剂效应是一种非特异性效应C慰藉剂组不会出现不良回响反应D可以因为环境、生理身分引发E安慰剂一般见于治疗性研究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前人研究过的问题就没有创新性了B合适的研究方法可以表现临床研究的科学性C科学性设想是整个科研过程的纲领D RCT的可行性优于队列研究E诊断方法的研究可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8.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C)A资料搜集必须全面、客观、正确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E)A偏倚就是系统误差B偏倚主要分为选择、信息、混杂偏倚C入院率偏倚属于选择偏倚D多中心研究方法可以削减入院率偏倚E志愿者偏倚属于混杂偏倚10.关于临床研究的伦理考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A从伦理学考量,治疗研究不能按照试验性研究来设计B研究对象要有充分知情同意C尽量规避伦理上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D不克不及将明显有害身分作为干预身分E使研究对象尽可能多获益,少承担风险11.临床实践EBM的步骤包括(ABCDE)A提出临床可回覆的问题B寻找证据C评价证据的可靠性D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E评价实践效果12临床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ABCDE)A选题B设计C观察和实验D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E总结13临床研究的基本要素(BCD)A研究目的B研究对象C研究身分D效应指标E研究方法14.临床研究的基起原根基则包括(BCDE)A前瞻B反复C对照D随机E盲法15.XXX第11号令“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审核办法”的基起原根基则包括(ABCDE)A坚持生命伦理的社会代价B合理的风险和获益比例C知情同意书规范D研究方案科学E尊重受试者权力第四章临床研究证据的评价1.检索研究证据是,可采纳以下原则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可检索的问题(B)A FIREE原则B PICO原则C PICOS原则D RCT原则E S原则2.下面哪项是治疗性研究的基本特性(B)A全面性B可靠性C有效性D逻辑性E无害性3.关于盲法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E)A指的是研究者或受试者都不知道试验对象的分配情况B包括单盲、双盲、三盲C避免研究者或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D“三盲”指的是研究者、受试者、资料分析者均不知道分配情况E使研究基线情况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4.关于研究终点的选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A与随访限期无关B评价治疗性干预步伐的效果C观察期过短,易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D测量指标通常包括硬指标和软指标E远期疗效的观察增加了随访难度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第I类错误通常设定为α为0.05B第II类错误指的是“拒真错误”C样本量越大,会增长人力、物力、时间和经济的浪费D当样本量固定时,α愈小,β愈大E要同时减小α和β,只有增加样本量6.保证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的方法不包括(C)A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B意向性分析C增加样本量大小D采用配对、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E制止熏染和干扰偏倚影响7.真实性评价指标不包括(C)A是不是是真实的随机对照研究B意向性分析C有用性D依从性E可比性8关于可信区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可信区间的正确度反应应在区间的宽度B 99%CI准确度优于95%CIC当样本含量确定时,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互相矛盾的D可信区间的准确度反映在(1-α)E区间的宽度越窄越好9.以下指标判读正确的是(C)A如果患者不依从率超过10%,将导致研究效果无法进行判断与评价B相对危险度下降大于10%才有临床意义C ARR越大越好,越具有临床意义D通常采用P<0.05表示研究中的效果差异来自单纯机遇的可能性大于5%E 95%CI越宽,对于真实RRR估计越准确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治疗性研究中途丢失部分窥察患者,称为失访B统计学意义是分析窥察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是不是来自干预步伐本身的作用C研究分析敷陈中应尽大概具体地敷陈干预步伐的内容和具体方法D治疗性研究结果的评价不包括干预步伐的副作用评价E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意义优于非随机对照研究11.下面那些是治疗性研究评价的评价标准(ABCDE)A是不是是真实的随机对照研究B被研究的对象是不是明确C是不是窥察和敷陈了全部的研究结果D研究中干预措施内容是否明确E研究结果是不是包括了全部的纳入对象12.下面哪些是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主要因素(ABC)A对照及安慰剂效应B熏染与干扰C样本大小D随访期限E终点选择13.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不包括(DE)A随机对照试验B队列研究C历史性对照研究D横断面研究E多身分研究14.设立对照的方法包括(ABCD)A交叉对照B同期随机对照C历史性对照D序贯试验E 组内对照15.治疗性研究的步骤包括(ABDE)A研究对象的选择B样本大小的估计C随机分组D效果衡量指标的选择终点的选择E终点的选择第五章循证医学指点下的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是(D)A某些专家的小我见解B多学科专家代表组成的团队针对具体临床问题的诊疗方案进行共识的结果C学术组织形成的医疗文件D指人们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订出帮助大夫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置惩罚的指点意见E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价的科学依据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A临床循证指南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早期临床实践主要参考课本和实践经验C专家共识优于临床实践指南D好的临床指南应具备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E临床指南必须多学科参与制订3.关于临床实践指南的现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E)A中国临床循证指南的占比很小B指南每年在不竭更新C绝大多数临床研究在非华人群体中完成D指南提高更安全、可靠的临床诊治方法E临床规范诊疗等同于临床实践指南4.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正确的是(D)A指南在某些情况下等同于法规B所有符合指南适用对象的患者必须按照指南请求进行诊治C大夫是临床实践指南应用的中心D指南的实施必须通过患者的同意和允从E指南和个体化治疗相冲突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临床实践指南可以办理患者的所有临床问题B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某些患者特殊情况超越指南以达到个体化治疗C当多个指南举荐意见不同的时候要联合国情、患者意愿、医疗条件等综合考量D国际指南需要联合国情改编后应用E临床医师在指南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寻找新的临床问题6.XXX证据举荐级别分为几级(B)A 3级B4级C5级D6级E7级7.指南的实用性需要综合考量以下哪一条除外(C)A结论的科学性B指南实施的成本效益C旧版指南的意见D医疗机构的条件E患者的意愿和允从性8.指南制订的文献起原不包括(E)A随机对照研究文献B meta分析C描述性研究文献D系统评价E文献综述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制订临床循证指南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B专门工作小组包括临床医学专家、临床流行病学专家、临床经济学专家等C二次研究包括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D专家意见通常使用集中讨论的形式获得E专家意见也有变异度较大的时候10.以下哪一项不是循证医学指点下的临床实践指南的意义(A)A夸大临床大夫的经验代价B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断治疗C有效规范了医生的医疗行为D有利于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E便于相关部门的医疗质量控制11.临床实践指南出现的背景(BCE)A教科书已经失去了其指点意义B临床实践的差异性C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满足医疗保健的巨大需求D个体化诊疗的需求增加E医疗措施的不当使用12.临床实践指南的目的包括(ABCDE)A提高医疗质量B削减医疗水平的差异C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D作为医疗保险机构掌握医疗政策的凭据E为政府对医疗机构进行质量搜检提供依据13.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包括(ABCD)A非正式的共识性方法B正式的共识性方法C明晰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法D循证医学制定临床指南的方法E汇总多学科专家的意见14.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步骤包括(ABCDE)A成立专门工作组B收集文献和系统评价C征求专家意见D评估诊断治疗意见的政策问题和临床应用问题E定稿、出版和更新修正15.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标准(CDE)。
临床实践指南循证评价方法
临床实践指南循证评价方法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医学实践方法,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促进临床决策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循证评价方法在指南的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已有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性评价,并提供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在编写临床实践指南时,循证评价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明确研究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这有助于确定研究的范围和策略。
例如,我们可能想评价某种药物在治疗某种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收集研究文献:接下来,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文献检索,收集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章。
通常,我们会在多个数据库中搜索,并使用一些关键词和过滤条件来限制搜索范围和提高相关性。
3. 评价研究质量:对于收集到的研究文献,需要进行质量评价。
常用的评价工具包括Cochrane risk of bias tool和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系统。
这些工具有助于评估研究的偏倚风险和证据质量。
4. 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在进行质量评价后,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这可以通过进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来实现,将多个研究的结果合并,计算加权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如果不适合进行荟萃分析,也可以进行系统性综述(systematic review),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的总结。
5. 建立循证结论:在综合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基于循证的结论,并据此制定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结论应该包括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估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6. 评估循证指南的可信度:最后,需要评估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可信度。
可使用AGREE II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 Evaluation II)对指南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可信度、透明度、一致性和实施性等方面的评价。
循证医学-五年制-5-2-诊断证据的评价-2010
循证医学
诊断证据的评价
教师 孙奕
阳性预测值与敏感度、特异度、患病率
� 预测值大小 取决于试验本身 取决于患病率的高低*
不同人群前列腺癌的患病率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的预测值 对象 患病率 (1/10 万) 一般人群(男性) 高龄无症状男性 有可以症状者 (如前列腺结节) 3.50 500.00 50000.00 阳性预测值 (%) 0.02 3.40 87.50
循证医学
诊断证据的评价 教师 孙奕
� 计量资料用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来表示 � 计数资料用观察符合率与卡帕(kappa)值表示 � 观察符合率又称观察一致率,指两名观察者对同一 事物的观察结果一致的百分率,或指同一观察者对 同一事物的两次观察结果一致的百分率,前者称观 察者间观察符合率,后者称观察者内观察符合率。
循证医学
诊断证据的评价 教师 孙奕
诊断试验真实性评价的研究设计
� 大多采用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方 案 � 也有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
循证医学
诊断证据的评价
教师 孙奕
2×2表格 ——2 基本数据表格——
循证医学
诊断证据的评价
教师 孙奕
评价诊断试验的四格表
标准诊断方法 病例组 + 诊断性试验 合 计 a 真阳性 (TP) c 假阴性 (FN) a+c 对照组 b 假阳性 (FP) d 真阴性 (TN) b+d 合计 a+b c+d N
� “独立”指所有研究对象都要同步进行诊断试验和 标准诊断方法的测定,不能根据诊断试验的结果有 选择地采用标准诊断方法测定。 � “盲法”指诊断试验与标准诊断方法结果的解释相 互不受影响。
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
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通过评估临床试验数据,运用最新的经验和证据,结合临床实践和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决策和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通过临床试验评价,对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法进行严格的验证与评估。
一、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的重要性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作为证明和验证医学知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临床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但不合理的试验设计或评估方法,容易产生有偏倚的结果,进而误导临床决策。
因此,正确运用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方法,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来说至关重要。
二、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的基本步骤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1.明确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筛选文献:按照一定的标准,筛选合适的试验文献。
3.评价质量:评价被纳入文献中试验的质量。
4.数据抽取与分析:将纳入文献中的数据进行抽取并进行数据分析。
5.结果解读与表述:解读数据分析的结果并进行合理的表述。
6.结论及推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推荐。
三、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评价指标常用的包括:患者基线特征、主要结局指标、次要结局指标、安全性指标等。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指标进行评价。
四、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的挑战与对策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存在一些挑战,如研究设计不合理、患者招募困难、数据质量问题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加强研究设计的规范性,提高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保证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五、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的前景与展望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将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严谨的评价和验证,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最佳的医疗决策带给每一位患者。
六、结语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评价作为循证医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实践指南循证评价的质量指标与标准
临床实践指南循证评价的质量指标与标准在现代医学实践中,临床实践指南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医学实践的参考依据,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循证评价是评估临床实践指南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文将介绍循证评价的质量指标与标准,以期帮助医学界对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
1.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首先,了解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对于评价其质量十分重要。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应该是透明、独立、多学科的。
评价临床实践指南质量时,需要评估指南编制组的成员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知识,并且指南的制定过程是否遵循了循证医学的原则。
2. 可行性与一致性循证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临床实践指南的可行性。
评估指南提出的建议是否可行,并且是否与实际临床实践相一致。
同时,一致性也是评价指南质量的重要指标。
不同的临床实践指南在相同的临床情况下给出的建议应该是一致的,并且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3. 合理性与有效性评价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还需要考虑其合理性与有效性。
指南中提出的建议是否基于充足的科学证据,并且是否合理有效。
评估指南的建议是否能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并且是否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
4. 更新与外部评价循证评价中,指南的更新与外部评价也是衡量指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估指南是否定期进行更新,以便反映最新的研究证据。
此外,指南的外部评价也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通过同行评审或者评估评估机构的评价。
5. 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对于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还应该考虑其适用性与可操作性。
评估指南是否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临床环境和患者群体,并且是否能够在实际临床中操作。
指南的语言是否清晰明确,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
总结起来,临床实践指南的循证评价质量指标包括制定过程的透明性和独立性,指南的可行性和一致性,建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新与外部评价的情况,以及指南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医学界可以对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并且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循证医学实践过程效果和效益的评估
一.循证明践能力旳自我评价
4.外部证据与临床经验结合旳评价 ▪ 是否将严格评价旳证据应用到了临床实际中 ▪ 能否逐渐精确、熟练旳使用严格评价旳指标以适应详细旳
病案个案 ▪ 能不能处理整合证据制定决策过程中出现旳争议
循证医学实践过程效果与效益旳评估 一.循证明践能力旳自我评价
一). 提出能够回答旳问题旳能力 二). 寻找最佳外部证据旳能力 三).严格评估证据质量旳能力 四).整合外部证据与病人价值
脂水平不高,降脂治疗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旳发生。 考虑到简直治疗旳长久性及他汀类旳不良反应。所以
在向患者推荐此治1疗.8前,m需m要明o确l/有L无证据支持该说
法。
举例
❖ 一 提出临床问题: 血脂正常,无心脑血管病史旳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他汀类
降脂药余抚慰剂标胶,能否预防心血管病得发生?
❖ 二.构建问题: ❖ P:患者及问题
3.对严格评估证据质量旳自我评价
⑶研究证据旳外在真实性:是指文章旳成
果或结论在不同人群、不同地点和针对详细
病例推广应用价值。
例如:大型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均证明使用β-受体 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有益,而你主管旳心力衰竭患者 有糖尿病,而且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否立虽然 用β-受体阻滞剂需要仔细权衡其利弊,而不能盲 目遵从文章结论。
预后、病因或不良反应) ▪ 是否针对我临床实践旳详细专业邻域
一)选择证据资源旳原则
▪ 3).易用性 : ▪ 能否迅速、一直如一地提供我需要旳信息 ▪ 4).可及性: ▪ 是否在我需要使用旳任何场合均能以便 获
取 ▪ 是否能支付其费用
二).证据检索旳环节
▪ 拟定临床问题
▪ 按照PICO原则构建问题
循证医学实践过程效 果和效益的评估
临床研究对药物疗效评价的标准
临床研究对药物疗效评价的标准临床研究是评估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应用和药物审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可靠的临床研究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临床研究对药物疗效评价的标准。
一、随机对照试验的标准随机对照试验是最常用的评价药物疗效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时,需要遵循以下标准:1. 随机分组:将参与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降低实验结果的偏倚性。
2. 盲法(双盲或单盲):受试者和研究人员在试验过程中不知道自己所属的组别,以减少主观影响。
3. 样本容量计算:需要根据预估的效应大小、显著性水平和统计检验方法来计算合理的样本容量。
4. 严格的入选和排除标准:根据研究目的,明确参与试验的患者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临床观察研究的标准临床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来评价药物疗效的方法。
在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时,需要遵循以下标准:1. 明确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选择适当的观察指标和评估方法。
2. 病例选择的合理性:选择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患者,并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合理的随访。
3. 数据采集和分析:采集患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三、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标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是综合评价多个研究结果来获取更加可靠的结论的方法。
在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时,需要遵循以下标准:1. 研究筛选的透明性:明确研究的筛选过程,包括文献检索的策略、研究选择的标准等。
2. 数据抽取和分析:提取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合并不同研究的结果。
3. 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根据文献质量、偏倚风险等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四、其他评价方法的标准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还存在其他评价药物疗效的方法,例如队列研究、案例对照研究等。
对于这些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设计和目的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原则。
临床实践指南循证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临床实践指南循证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临床实践指南是医学领域的一种重要工具,它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基于最新科学研究证据的临床决策指导。
为了确保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和有效性,循证评价方法与指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临床实践指南循证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一、循证评价方法1. 研究设计评价:评估所选临床实践指南所包含的研究设计的质量。
这包括研究设计的随机性、盲法、样本大小等因素。
较高质量的研究设计通常能提供更可靠和有力的证据。
2. 文献检索与筛选: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相关研究,然后对文献进行筛选,排除低质量或不相关的研究。
常用的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等。
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和检索策略是文献检索与筛选的关键步骤。
3. 证据质量评价:评估所选研究的证据质量。
循证评价常用的工具包括GRADE系统。
GRADE系统可以对研究证据的质量进行评级,从而提供较为客观的证据等级,包括高质量、中等质量、低质量和非常低质量。
4. 效应量和不确定性评价:评估所选研究的效应量和不确定性。
效应量是指治疗或干预措施与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
不确定性则是指所得证据无法给出确定结论的程度。
5. 综合评价:将上述评价结果综合起来,形成对临床实践指南整体质量的评价。
这包括对研究设计、证据质量、效应量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以确定临床实践指南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二、循证评价指标1. 适用人群与临床问题:临床实践指南通常应该明确适用的人群和相关的临床问题。
评价指标需要反映对特定患者群体的适用性和针对特定临床问题的准确性。
2. 证据基础: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指标应该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证据。
指标的选择应该依据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等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
3.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指标需要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指标应该易于行使,且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临床决策支持。
4. 相关性和重要性:评价指标需要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且具有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二、评价指标及意义
(一)敏感度(sensitivity,Sen) 为采用金指标诊断为“有病”的病例中, 诊断性试验检测为阳性例数的比例。真阳 性例数愈多,则敏感度愈高,漏诊率愈低。 (二)特异度(specificity, Spe) 为采用金指标诊断“无病”的例数中,诊 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比例。真阴性例数愈 多,则特异度愈高,误诊率愈低。
2015/10/20 5
(三)样本大小的估算
样本量大小的估算与下列因素有关: 显著性水平α ,一般α =0.05 允许误差δ ,δ 越大,所需样本越小, 一般取0.05或0.01 诊断试验的敏感度P:决定病例组的数量 诊断性试验的特异度P要求,决定对照组 的数量
n=Uα *P*(1-P)/δ
1、敏感度高的试验主要用于排除无病的对象,此 时阴性结果最有意义。主要包括:
疾病漏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在几个诊断需要鉴别时,可用于排除某一或某些诊断; 对于发病率低的某个疾病,用于筛选无症状病人。
2、特异度高的试验主要用于确诊有病的对象,此 时阳性结果最有意义。其主要包括:
假阳性结果可能导致病人严重的身心伤害; 用于临床肯定诊断。
18
(九)实 例 示 范
(1) 在360例疑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 胸痛患者中,230例经金指标证实为急性心 肌梗死,130例无此病,在起病后12~24小 时测定血清肌酸磷脂激酶(CPK)的水平 结果呈现四格表:
2015/10/20
19
CPK ≧ 80υ ﹤ 80υ 合计
CPK在诊断AMI中的结果四格表 金指标诊断 AMI 非AMI
2015/10/20 12
(七)、ROC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又称受试者工作 曲线
在诊断性试验中,通过多次连续分组测定的 数据进行制图,用于正常值临界点的正确选择。 制图时以该试验敏感度为纵坐标,以1-特异度为 横坐标,依据连续分组测定所得数据,分别计算 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标入图中,联成曲线,即为 ROC曲线。
2015/10/20 10
(四)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V) 诊断试验中检测的全部阳性例数中, “有病” 例数(真阳性例数)所占的比 例。 (五)、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PV) 诊断试验中检测的全部阴性例数中, 2015/10/20 “无病” 例数(真阴性例数)所占的比
(三)研究对象的来源是否正确叙述
患病率对诊断性试验的预测值等最后分析结 果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对象不同的来源,即各级 医院就诊患者不同的结构组成,势必出现研究对 象某疾病的患病率的不同,最后对研究结果产生 较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应正确叙述研究对象的来源, 以增加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论证强度。
2015/10/20 24
诊断性试验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对象是不同 时期、不同程度、不同治疗情况以及易混淆的非 该疾病的患者,但不论任何情况下,诊断性试验 都要能准确地区分有病和无病。因此,在进行诊 断性研究时,纳入的研究对象应包括各型病例 (轻、中、重、治疗、未治疗)以及极易混淆的 病例,使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
2015/10/20 23
2015/10/20
21
三、诊断性研究的评价原则
(一)是否将研究的诊断性试验与金标准 进行了盲法比较
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评定主要是与金指标 比较而言。为了消除人为偏倚,应用盲法对 比则更为科学。 因此,被研究的诊断性试验在临床应用 之前,应与金指标进行盲法比较 。
2015/10/20 22
(二)研究中纳入病例的选择是否有代表性
34
研究中采取的干预措施可能产生的效益以及 预期达到的目标有较准确和真实的估计;
注 意 事 项
对研究中采取的干预措施技术上及经济上的 可行性充分估计; 要对措施的药理、毒理、药效学等生物学依 据,以及临床一期试验的可靠的科学资料有 详细的了解,以证明研究中干预措施的安全 性; 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程度、不同的治疗反应, 充分估计其达到的治疗有效水平,估计过高 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研究及治疗的质量。
2015/10/20
29
第二节 治疗性研究方法和评估
治疗性研究的意义 治疗性研究的特点 治疗性研究的步骤 治疗性研究的设计 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主要因素 评价治疗性研究的参考标准
30
2015/10/20
一、治疗性研究的意义
临床医学的基本目的 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转归 逐步主动地采取干预措施 改善和防止疾病的不利结果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降低疾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疾病治疗性研究的主要目的
第五章 临床研究评价标准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李杏莉 副教授
主要内容
诊断研究评价标准 治疗研究评价标诊断研究及评价标准
诊断研究 评价指标及其意义 诊断研究的评价原则
2015/10/20
3
一、诊断性研究的步骤与研究设计
(一)确定金指标
2015/10/20
32
三、治疗性研究的步骤
(一)
治疗性研究的选题
治疗性研究的核心是选题。 选题即是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新的 想法,而且必须有一定的创意和新颖性。 往往来源于临床医师在工作中敏锐的观察和 大胆的设想。 具备有对疾病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的深入了 解。
2015/10/20 33
2015/10/20 31
二、治疗性研究特点
真实性(validity)
研究的结果接近事物本身的真相,不受各种偏倚因
素的干扰。
可靠性或重复性(reproducibility)
研究的结果能被他人引用,可以重复验证其有效性。
利大于弊原则
研究中的治疗措施在应用于临床时,一定是坚持治 疗效益大于不利的一面,否则就没有研究和应用的 价值。
2015/10/20
35
(二) 治疗性研究的基本原则
治疗性研究通常是实验性研究,为确保研究 结果不受已知的或未知的偏倚因素的影响, 使得研究结果真实可靠,能真正的指导临床 实践,在研究设计时一定要遵循随机化、设 立对照、盲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2015/10/20 8
(三)准确性(accuracy, Acc) 诊断试验中真阳性和真阴性在总检例 数中的比例。 准确性反映诊断性试验的敏感度和特 异度,不能反映敏感度和特异度单方面 的特性。准确性愈高,说明试验的假阳 性和假阴性(即漏诊和误诊)之和愈低。
2015/10/20 9
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意义
2015/10/20
27
(七)诊断性试验的操作方法是否仔细叙述 为使被研究的诊断性试验得以临床应 用,应对其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仔细地叙 述,包括操作步骤、使用仪器及试剂规格、 试验前后被检者有何安排或限制(如饮食、 药物等限制)以及结果评判方法等。
2015/10/20 28
(八)诊断性试验的临床实用性如何 综合评定被研究的诊断性试验的临床实 用性,包括临床应用是否方便、对病人有无 伤害、准确度是否高、结果是否容易判断 以及成本效益是否好。
金指标是指当前临床医师公认的诊断疾病最 可靠的方法,也称为诊断标准,它能正确区分 “有病”与“无病”。临床诊断常用的金指标, 包括病原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外科手术发现、 特殊的影象学诊断、临床综合性诊断标准、长期 临床随访所得出的肯定结果也可作为金指标,
2015/10/20
4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诊断性研究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 用金指标确定“有病”的患者,应包括各类; 用金指标证实“无病”的患者; 其中,所谓 “无病”的患者,是指没有金指 标 诊断的目标疾病,而不是完全无病的正常人, 有一些类似症状的病人更好。
2015/10/20
17
2)序列试验
为提高临床诊断的特异度,设计一系列的诊断 试验,决定前后顺序进行,结果必须一系列试验 均为阳性,才能作出患病的诊断。 序列试验提高了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但同时 降低了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即临床上序列试验 降低了误诊率,却也可能增加了漏诊机会。
2015/10/20
215 15 230 16 114 130
合 计 231 129 360
20
2015/10/20
(2)结果计算:
Sen = a/(a+c) = 215/(215+15) = 93.5% Spe = d/ (b+d) = 114/(16+114) = 87% Acc = (a+d)/ (a+b+c+d) = (215+114)/360 = 91% +PV = a/ (a+b) = 215/(215+16) = 0.93 -PV = d/ (c+d) = 114/ (15+114) = 0.89
2015/10/20
13
(八)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
1、选择适当的患病人群应用
对于某一诊断性试验,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是 相对固定的,而我们更注重的是诊断试验的阳性 预测值,希望通过诊断性试验能提高对疾病诊断 的预测。由于患病率对疾病的预测值将产生较大 的影响,因此,选择适当患病率的人群是临床医 师提高诊断性试验效率的关键之一。
11
(六)患病率(prevalence, Prev) 诊断试验全部例数中,真正“有病”例数 所占的比例。 当诊断试验用于患病率很低的人群时,即 使敏感度很高,阳性预测值也不会很高, 即在阳性结果中可能存在较多的假阳性。 同样,当用于患病率很高的人群时,即使 特异度很高的诊断试验,阴性结果中仍然 会有不少假阴性结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