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市场上主要消耗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

合集下载

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分析报告

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分析报告

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概述大宗商品贸易,主要涉及原材料和基础产品,如金属、能源、农产品等。

这些商品由于其规模大、交易频繁,因此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大宗商品贸易的活跃,往往对全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国际贸易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大宗商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协会的数据,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额在过去的五年内以年复合增长率约X%的速度增长。

其中,能源、金属和农产品的贸易额占比最大,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经济大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续旺盛,成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主要推动力。

三、行业趋势与动态1、供应链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宗商品贸易企业越来越注重供应链的优化,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精准和透明。

2、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开始可持续性问题,例如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

这对未来大宗商品贸易的格局和方向将产生重大影响。

3、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大宗商品贸易的方式。

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贸易效率,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预测市场趋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四、主要竞争者分析在这个行业中,主要的竞争者包括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如嘉能可、维多等。

这些公司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往往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如京东、阿里巴巴等,也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五、行业挑战与机遇1、价格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受全球经济形势、供求关系、汇率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这给贸易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但同时也提供了套期保值等对冲工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

2、国际贸易环境: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大宗商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商品的进出口流向和价格。

我国各种金属材料的应用量

我国各种金属材料的应用量

我国各种金属材料的应用量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国之一,金属材料的应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下面是各种金属材料在中国的应用量统计:
1. 铁:铁是制造钢材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在中国的应用量非常大。

中国每年消耗的铁量已经超过10亿吨,其中绝大多数是用于制造钢材的。

2. 铜:铜是一种重要的电导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气、通信、交
通等领域。

中国的铜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已经超过了1000万吨。

3. 铝:铝是一种轻质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包装、建筑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铝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每年的铝
用量已经超过了500万吨。

4. 锌:锌是一种重要的防腐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气、汽车、家
电等领域。

中国的锌用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超过了500万吨。

5. 钨:钨是一种重要的耐高温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石油、核工业
等领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生产国之一,每年的钨用量已经超过
了8万吨。

6. 钛:钛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和耐
高温性。

中国拥有丰富的钛资源,每年的钛用量已经超过了1万吨。

7. 镍:镍是一种重要的耐蚀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核工业、石油等
领域。

中国每年的镍用量已经超过了20万吨。

综上所述,中国各种金属材料的应用量不断增长,未来还将继续扩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金属材料的应用也将变得更加广泛。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论文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论文

浅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摘要] 通货膨胀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国家经济的头等大事,本文通过cpi数据来说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程度,紧接着重点从两方面对通货膨胀原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一是货币的超量供应,二是成本上涨所致,并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

合理治理通货膨胀的目的不是把通货膨胀予以扼杀,而是消除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通货膨胀 cpi 外汇储备热钱流动性基尼系数我们在街头巷尾随处可听见“物价飞涨,就是工资没涨多少,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抱怨。

这就是当前中国广大百姓感知的通货膨胀,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影响无处不在。

虽然适度的通胀是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是有利的,可以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和出口,但过高的通胀对经济无疑是具有破坏力的,损害经济增长,进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通胀是国家经济的头等大事,必须高度重视,予以控制。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要正视通胀,那么首先我们要搞清到底什么是通货膨胀,对通胀的判断是解决通胀的前提。

经济学界对通胀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一般都接受这样的定义:通胀就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在理解时应注意:一是物价的上升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而是指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二是指物价水平不是一时的上升,而是持续一定时期的上升。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主要有三种,其中消费物价指数(cpi)与人民生活水平关系最为密切,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

因此,一般都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

二、我国目前通胀情况2011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4.9% ,2月份cpi同比上涨4.9%,3月份cpi同比上涨5.4% ,创出32个月以来新高。

3月底4月初,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将对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沐浴液等洗涤类日用品全线涨价,这是继年初护肤品和化妆品提价后,多个日化品牌再次酝酿涨价,将掀起近年来日化行业最大规模的涨价潮。

原材料市场供需分析

原材料市场供需分析

原材料市场供需分析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原材料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原材料的供需变化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分析原材料市场的供需状况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原材料市场的供需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全球原材料市场概况全球原材料市场包括金属、能源、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这些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农业等各个领域。

目前,全球原材料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供给较为充足,但是不同原材料之间的供需关系存在差异。

二、金属原材料市场供需分析金属原材料市场包括铜、铁、铝等多个品种。

根据需求量和供应情况,可以对金属原材料市场进行供需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金属原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供应方面也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价格波动较大。

三、能源原材料市场供需分析能源原材料市场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品种。

能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对全球经济和工业生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石油是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供应量取决于产量和储量。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能源市场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供需状况也在不断变化。

四、农产品原材料市场供需分析农产品原材料市场主要包括粮食、棉花、食用油等品种。

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物品,其供需状况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粮食供应。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是,农产品的供给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五、原材料市场供需关系对企业的影响原材料的供需关系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供需紧张时,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上升;供需宽松时,原材料价格下降,企业成本降低。

企业需要根据原材料市场的供需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竞争优势。

六、原材料市场供需关系对投资者的影响原材料市场的供需状况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供需紧张时,原材料价格上涨,投资机会增多;供需宽松时,原材料价格下降,投资机会减少。

大宗商品产业概述

大宗商品产业概述

大宗商品产业概述大宗商品产业涵盖了一系列基础原材料和商品,这些商品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对大宗商品产业的概述:1.定义:大宗商品通常是指在国际市场上广泛流通、用于生产和消费的基础原材料和商品。

这包括能源、金属、农产品等。

2.主要类别:•能源类: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等。

能源类大宗商品对全球经济具有关键影响,因为它们是生产和交通的基础。

•金属类:包括黄金、银、铜、铝等。

金属类大宗商品在建筑、交通、电子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农产品:包括大豆、小麦、玉米、棉花等。

农产品是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基础,对农业和食品行业至关重要。

3.市场特点:•价格波动:大宗商品市场通常具有较大的价格波动性,受到供需、自然灾害、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球化:大宗商品市场是全球化的,供应链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贸易和运输是其关键特征。

•需求来源:大宗商品需求来源于各种产业,包括建筑、制造、农业等。

因此,全球经济和产业活动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大宗商品市场。

4.交易和投资:•期货市场:大宗商品交易主要通过期货市场进行,这允许生产商和投资者通过合同在未来购买或出售大宗商品。

•投资工具:大宗商品市场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工具,包括商品交易基金(ETFs)、期权和期货合约等。

5.影响因素:•供需: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自然因素:天气、自然灾害等对农产品和能源的产量有直接影响。

•地缘政治:地缘政治事件、战争和贸易纷争等也会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大宗商品产业对全球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价格波动常常反映了全球经济状况和各种外部因素的复杂影响。

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研究报告一、行业概况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是指以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为主体的供应链行业。

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包括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涉及到农业、采矿、加工、物流、贸易等多个领域。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和矿产资源消费国,因此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行业发展趋势1.国内市场需求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外贸需求增加:中国是世界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其对外贸易需求将继续增加,推动供应链行业的发展。

3.增加对环境的关注:大宗商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行业将面临着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挑战。

4.技术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三、行业面临的挑战1.供应链风险:天气变化、自然灾害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可能对大宗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增加了供应链风险。

2.品质安全问题:大宗商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是行业的重要关注点,涉及到农药残留、质检标准等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措施。

3.物流成本和效率:大宗商品的流通环节涉及到物流,包括运输、仓储等环节,物流成本和效率对供应链行业的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4.供应链金融难题:大宗商品供应链的金融问题包括资金链断裂风险和融资难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和金融创新。

四、发展方向与建议1.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管理能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

2.推动技术创新:引进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供应链的可追溯性。

3.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设,加强环保监管,推动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加工方式。

4.拓宽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5.强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大宗商品供应链的支持力度,推动资金流通和金融创新。

中国大宗商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大宗商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大宗商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大宗商品是指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大豆等。

大宗商品市场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当前大宗商品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

2. 全球经济形势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较大。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贸易摩擦增多,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全球需求疲软,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需求下降,加之贸易壁垒增加,对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3. 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

供给方面,大宗商品产能过剩导致供应压力加大,限制了价格上涨空间。

需求方面,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增多导致需求下降,压制了价格上涨。

供需关系紧张的大宗商品,如石油、铜等,供应缺口及其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4. 地缘政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对大宗商品市场有重要影响。

地缘政治事件,如战争、恐怖袭击、政治动荡等,会导致大宗商品市场供应中断或出口限制,从而引发价格的剧烈波动。

例如,中东地区的冲突和动荡常常影响石油市场,使其价格上涨。

5. 货币政策及汇率变动货币政策和汇率变动对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一国货币贬值会刺激该国出口,提高大宗商品的竞争力,进而推高价格。

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也受到美元汇率的影响,因为大多数大宗商品的定价是以美元为基础的。

6. 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大宗商品市场也有一定影响。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大宗商品的产量和效率,从而影响供求关系。

例如,新的采矿技术可以提高矿石开采效率,增加供应量,压制价格。

7.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大宗商品市场同样有影响。

环境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会对农产品、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供应造成巨大影响,导致价格波动。

例如,干旱天气会导致农作物减产,进而推高农产品价格。

8. 结论大宗商品市场受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关系、地缘政治风险、货币政策及汇率变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猛炒“中国需求”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猛炒“中国需求”

易 的 例 子 , 遍 认 为 这 是 “ 国需 求 ”被 国 外 炒 作 的 典 型 普 中
很 多专 家与 业 内 人 士 都 提 及  ̄ 2 0 年 中 美 大 豆 交 04
响 , 国 际 大 环 境 不景 气 的背 景 下, 国各 个行 业 本 可顺 在 我 应 大 势 , 国 际市 场 上 进 行 集 体 谈 判 , 而 以 较 低 的价 到 从 格 购 进 国内急 需 的 资 源产 品。 三 是 国家 有 关 部 门或 相关 行业 主管 一定 要及 时掌 握 国 内企 业 进 口大 宗 商 品 的总 体 情 况 , 一旦 出 现 进 口过 剩 或 进 口价 格 过 高 的 局 面 , 要 及 时 将 这 一 信 息 向海 内外 就
I O S R 行业 N U r V/
总 结 近 年来 我 国在 大 宗 商 品交 易 中的 尴 尬 局面 , 货 专 家 、 内人 士表 示 , 期 业 目标 过分 暴 露是
“ 中国需 求 ” 国际贸 易商和 原 料商 炒作 的 重要原 因。 被 因此 , 想 避免 在 国际市 场 中被 国 际资本 和 要
甚 至 与上 世 纪 9 年 代 末 差 不 多 。 和 锌 都 是 中国需 要大 0 铜 量 进 口的 , 而铝 与 钢 材则 是 中国 盛 产 的 。 刘 仲元 表 示 , 求 决定 价 格 , 本 无 可厚 非 。 目前 需 这 但 国 际大 宗 商 品市场 却 有 这样 的怪 现 象 ,“ 国买 什 么 , 中 国
所有 的 大宗 工 业 原 材料 商品都 走 出一 个强 势 的行 情 。 谈 起 今 年 铁 矿 石 的价 格 , 格 钢 铁 信 息研 究 中心 研 兰
究 员 张 琳 表 示 , 来 国 际金 什 么 ; 国卖 什 么 , 中 国际 市 场 就 跌 什 么”, 这 是 很 不 正常 的。 其 根 本 原 因 , “ 究 是 中国 需 求 ”被 国 际 贸

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格局和我国大宗商品交易现状

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格局和我国大宗商品交易现状

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格局和我国大宗商品交易现状贸易融资是国际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大部分采用了贸易融资模式,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我国大宗商品交易现状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文献大宗商品(BulkStock)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矿石、石油和大宗农产品等。

西方学者关于大宗商品定价的成果较多。

Pindyck和Rotemberg(1990)、Kaufmann(2004)、Krichene(2005)以及Edward(2006)等从物价、利率和汇率等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和影响。

Rosen和Houser(2007)、Cheung和Morin(2007)等就中国工业发展和需求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Gorton和Rouwenhorst(2006)发现,大宗商品的收益率与其它金融资产之间相关性显着,颇受金融资本青睐,往往成为其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Phillips(2002)、Krippner(2005)、Epstein(2006)和Palley(2007)等学者指出,金融化是金融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的过程,利润获取方式越发倚重金融业而非传统的商品生产和贸易。

Krugman(2008)、Hamilton(2009)等学者指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吸引了大量的国际金融资本。

(二)国内相关文献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因素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影响,如卢锋等(2009);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与中国经济安全问题,如汪云甲(2002)和吴巧生等(2002);三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如史丹(2000)、王风云(2007)和张翼(2009)等;四是我国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缺失问题,如白明(2006)和唐衍伟等(2006)。

大宗商品是指哪些?有哪些特点?

大宗商品是指哪些?有哪些特点?

大宗商品是指哪些?有哪些特点?
大宗商品是目前金融投资市场当中十分常见的投资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通,因为它不仅是许多工业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基础,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准的重要指标,所以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国际的政策与贸易。

那到底大宗商品是指哪些?它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1、大宗商品的定义
大宗商品是指哪些?大宗商品是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而在金融投资市场中,大宗商品是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

大宗商品通常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分别是能源商品(如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基础原材料(如黄金、白银、铜、铝铁矿石等),农副产品(如大豆、玉米、小麦等谷物和油籽,以及可哥、咖啡、棉花等软品),这些商品的波动对全球经济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2、大宗商品的特点
在初步了解到大宗商品是指哪些之后,我们还得进一步掌握其交易特点,才能明确知道到底是否符合自身的投资风格。

大宗商品由于受到全球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其价格波动会较为频繁,这虽然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充足交易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比如投资现货黄金,就得先使用大田环球限价平台做好严格的风控保护。

此外,大宗商品是工农业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基础,因此供需量通常很大,这种大量的供需关系使得大宗商品市场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广泛的参与度。

大宗商品是指哪些?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在市场上进行大量交易的标准化商品,这些商品具有高度的流通性、价格波动性以及可交换性,可以通过现货或期货的方式进入市场,而其中前者的投资门槛明显更低,比如现货黄金搭配0.01手的迷你账户,仅需30美元便可进行做单。

大宗商品贸易

大宗商品贸易

大宗商品贸易大宗商品贸易是指国际市场上涉及大宗、原材料的商品买卖活动。

这类商品主要包括农产品、矿产、能源等,通常被大宗商品交易所交易。

大宗商品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格局。

本文从大宗商品贸易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定义与特点大宗商品贸易是指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以原材料、资源为主要内容并且买卖规模庞大的商品贸易活动。

这些商品通常是直接从自然资源中提取或生产的物品,例如石油、大豆、黄金等。

大宗商品交易通常由专门的交易所进行交易,价格受供求关系和国际市场影响较大。

大宗商品贸易的特点包括价格波动大、供需关系复杂、受全球经济形势和政治因素影响大等。

由于大宗商品的供给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波动。

同时,大宗商品的贸易往往受到政治、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风险较高。

影响因素大宗商品贸易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供求关系。

大宗商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

如果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价格可能下跌;相反,供给短缺或需求增加,则价格上涨。

其次是市场需求。

大宗商品的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国际经济形势、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等。

再有是政治因素。

政治动荡、战争、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大宗商品的贸易。

此外,大宗商品的价格还受到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宽松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可能抬高商品价格,环境保护政策可能影响资源开采。

这些因素互相交织,影响着大宗商品贸易的发展。

发展趋势未来,大宗商品贸易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可能影响大宗商品的贸易。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消费升级等,大宗商品贸易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电子商务的发展等都将影响大宗商品贸易格局。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各国应加强合作,构建更加开放、互利共赢的大宗商品贸易体系。

中国的主要进出口商品与贸易伙伴

中国的主要进出口商品与贸易伙伴

中国的主要进出口商品与贸易伙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其进出口贸易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进出口商品和贸易伙伴,以揭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1. 矿产资源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天然气进口国。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是中国主要的进口商品。

这些资源的进口保证了中国工业生产的需要。

2. 农产品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

大豆、棉花、玉米、大米等粮食类农产品是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

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国内农产品需求无法完全满足,因此依赖进口成为必然选择。

3. 高端装备类:高铁设备、飞机、电力设备、核能设备等高端装备是中国主要的进口商品。

随着中国工业的升级和技术的提升,一些高端装备需要从国外引进,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4. 汽车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因此汽车成为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之一。

豪华车、电动车、商用车等各类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竞相进口,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1. 电子产品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和出口国。

手机、电视、计算机、家电等各类电子产品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中国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因为其品质可靠、价格合理。

2. 纺织品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之一。

服装、鞋帽、家纺等纺织产品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中国的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以其品质优良、价格具有竞争力而闻名。

3. 机械设备类:中国的机械设备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工程机械、建筑设备、农业机械等机械产品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中国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低价格和高品质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4. 高新技术产品类: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关注。

通信设备、半导体、太阳能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其出口产品带来了竞争优势。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出口贸易结构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及时采取优化对策来解决。

下面将针对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1. 结构单一当前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例如纺织品、玩具、服装等。

这种结构单一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就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不小的冲击。

2. 技术含量低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大多属于低附加值产品,这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竞争力较小,会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3. 依赖性强我国出口产品的依赖性较强,主要依赖于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出口。

这种依赖性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风险,一旦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就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

4. 市场分布片面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分布片面,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则市场份额较小,这限制了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优化对策1. 多元化发展针对出口贸易结构单一的问题,我国需要加快出口贸易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可以通过加大对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扩大高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占比,降低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性。

2. 提升技术含量为了解决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的问题,我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3. 拓展市场为了解决出口产品市场分布片面的问题,我国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展会、加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等方式,逐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优化产业结构为了降低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依赖性,我国需要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新产业在出口贸易中的占比。

2023年大宗商品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大宗商品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大宗商品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大宗商品行业是指以农产品、能源、金属等原材料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和交易行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宗商品行业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大宗商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

据统计,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总交易量超过数万亿美元,涉及范围广泛,包括钢铁、石油、黄金、农产品等多个品种。

大宗商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之大使得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其次,大宗商品行业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由于大宗商品供需关系的变化、政策因素的干预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等原因,大宗商品价格经常出现大幅波动。

例如,近年来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种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机会对市场参与者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

再次,大宗商品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大宗商品的商业价值及其交易规模的庞大,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与。

尽管市场规模巨大,但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除了传统的生产、交易企业外,一些投资机构也纷纷进入这个领域,以获取高额利润。

此外,大宗商品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同时,消费者对于大宗商品的品质和环保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总体而言,大宗商品行业市场的现状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领域。

市场规模庞大,价格波动大,竞争激烈,需求变化多样化,这些都既是市场参与者的机会也是挑战。

要在这个行业中获得长期稳定的盈利,企业需要做好市场分析,把握市场脉搏,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大宗商品知识点总结

大宗商品知识点总结

大宗商品知识点总结一、大宗商品的基本分类大宗商品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能源、金属、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四大类。

1. 能源类能源类大宗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等产品,是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其中,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资源,其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2. 金属类金属类大宗商品包括贵金属(黄金、银等)和基本金属(铜、铝、镍等)等产品,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金融投资。

其中,贵金属具有一定的避险属性,其价格波动受到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3. 农产品类农产品类大宗商品包括粮食(小麦、玉米、大米等)、棉花、糖、大豆等产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其价格波动受到生产季节、天气、供需关系、政策干预等因素的影响。

4. 工业原材料类工业原材料类大宗商品包括原油、化工品、建材、钢材等产品,是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材料。

其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二、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供求关系、生产成本、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等。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基本因素,供需失衡将导致价格的波动。

供求关系受到生产季节、天气、技术创新、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

2.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生产设备成本等。

生产成本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松紧将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货币政策的宽松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货币政策的紧缩将抑制大宗商品价格。

地缘政治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包括地区战争、政权变动、贸易壁垒等因素。

地缘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将加剧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

三、大宗商品的交易市场大宗商品的交易市场包括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

1. 现货市场现货市场是大宗商品的实物交易市场,包括石油交易市场、黄金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

大宗商品内容

大宗商品内容

大宗商品大宗商品(Commodities)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

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钢铁、农产品、煤炭等。

包括3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

一是价格波动大。

只有商品的价格波动较大,有意回避价格风险的交易者才需要利用远期价格先把价格确定下来。

比如,有些商品实行的是垄断价格或计划价格,价格基本不变,商品经营者就没有必要利用期货交易,来回避价格风险或锁定成本。

二是供需量大。

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是以商品供需双方广泛参加交易为前提的,只有现货供需量大的商品才能在大范围进行充分竞争,形成权威价格。

三是易于分级和标准化,期货合约事先规定了交割商品的质量标准,因此,期货品种必须是质量稳定的商品,否则,就难以进行标准化。

四是易于储存、运输。

商品期货一般都是远期交割的商品,这就要求这些商品易于储存,不易变质,便于运输,保证期货实物交割的顺利进行。

大宗商品同时具有5个特点:1、供需量大2、原产地3、原材料4、国家统一限价5、影响国计民生农副产品约20种:包括茶叶、苹果、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燕麦、大麦、黑麦、猪腩、活猪、活牛、小牛、大豆粉、大豆油、可可、咖啡、棉花、羊毛、糖、橙汁、菜籽油、鸡蛋等,其中大豆、玉米、小麦被称为三大农产品期货。

金属产品10种:包括金、银、铜、铁、铝、铅、锌、镍、钯、铂。

化工产品5种:有原油、取暖用油、无铅普通汽油、丙烷、天然橡胶等。

上海期货:铜、铝、锌、天然橡胶、燃料油、黄金;大连期货:黄豆、豆粕、玉米、豆油、棕榈油、塑料、焦炭。

郑州期货:硬麦、强筋小麦、白糖、棉花、PTA、菜油、甲醇。

大宗商品可以设计为期货、期权作为金融工具来交易,可以更好实现价格发现和规避价格风险。

由于大宗商品多是工业基础,处于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状况的期货及现货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

第一消费大国

第一消费大国

“第一消费大国”有名无分大宗商品中国仍无定价权作者:张玉香 | 发表时间:2014.07.07刊发于总2067期《中国经营报》[财经]版近日,瑞银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为满足国内建设热潮,中国内地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增长了三倍。

对澳大利亚和南非而言,当前中国内地作为出口市场的重要性(该贸易伙伴对中国内地的出口占总其出口的比例)是十年前的四倍以上,对加拿大、巴西和智利的重要性是此前的两倍以上。

实际上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大宗商品的第一大消费国。

然而,与第一消费大国身份不相符的是,中国在大宗商品的定价上还是没有与之相当的话语权。

“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什么就涨;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什么就跌。

”这成了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形象的写照。

而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上,各种地方现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行业尚处于混战阶段。

期货行业的不成熟,注定了中国在争取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道路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定价权“尴尬”据瑞银的这份报告显示,对于超过四分之一的贸易伙伴而言,中国内地作为出口市场的重要性(该贸易伙伴对中国内地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已经是过去的两倍以上。

除了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智利等国外,同时,中国内地市场对欧美和日本的重要性也明显升高,但幅度不及大宗出口国。

而据此前数据显示,目前除了原油的消费中国排在美国之后以外,其他类大宗商品的消费,中国均位居全球第一。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国作为大宗商品进口国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在过去十年经历了大规模的建设热潮,也是由于国内金属和机械设备行业出现了显著的产能扩张和产业升级。

汪涛表示,中国本世纪初的房地产建设热潮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基本金属及能源的进口,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政府出台了刺激政策推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又进一步推升了这些产品的进口。

但是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在大宗商品上依然没有获得与其消费第一大国地位的定价权,甚至说还相差甚远。

大宗商品贸易合作方案

大宗商品贸易合作方案

大宗商品贸易合作方案介绍大宗商品贸易是一种涉及大量原材料的多边贸易,如金属、能源、农产品等。

它是国际贸易中最庞大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影响着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

在世界贸易市场上,中国一直是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对大宗商品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中国成为贸易伙伴们争相与之合作的热门对象。

本文就是为了探讨如何建立一种贸易合作方案,以满足中国大宗商品贸易需求的。

目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方法,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合理管理大宗商品贸易过程,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效率,缩短贸易周期,并在保证贸易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利润。

方案一、创建一个平台要降低大宗商品贸易的成本和提高效率,首先要创建一个贸易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中国的企业可以同时与多个海外商家建立贸易关系,与之进行公开而透明的贸易,消除了中间商的利润,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查询输入贸易数据、跟踪物流运输状态、管理发票等信息,通过自己的平台来处理交易和结算。

二、建立海外运营中心海外运营中心是在海外设立的运营机构,该中心可以按照中国企业的要求,帮助中国企业寻找贸易伙伴,以海外的工厂和供应商为资源,以中国企业为消费需求,组织大宗商品的采购、仓储、港口、物流等全方面服务。

三、关注质量安全为了避免其它问题的发生,如货品不符合规格,贸易合同不清晰等,其导致的风险,严重损害贸易利益。

因此,在建立贸易平台后,质量安全问题是必须要关注的,不能因为想追求价格优势而忽视质量安全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引入三方检验机构,创建内部检验机构等。

四、多渠道融资模式大宗商品贸易成本较高,通常需要大量现金流。

为了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可以选择多渠道的融资模式。

例如通过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方式来增加贸易资金池,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贸易的安全性。

此外,也可以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对于进口大宗商品,可以考虑通过信用证等方式,实现先进货后付款。

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中,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最大的人口国家,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一、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于煤炭、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巨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例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每年进口的原油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超过20%。

此外,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钢铁生产国。

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高需求量使其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拥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和影响力。

二、中国的大宗商品贸易伙伴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也得益于其众多的贸易伙伴。

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大宗商品贸易的紧密联系。

例如,中国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铁矿石贸易规模巨大。

中国还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进行着大规模的石油贸易。

这些贸易关系使得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地位稳固,并且能够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

三、中国的大宗商品贸易政策中国拥有一系列的大宗商品贸易政策,这些政策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首先,中国通过实施多样化的贸易政策,扩大了大宗商品的进口规模。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多边谈判,推动形成规范的国际贸易体系。

此外,中国还加强与大宗商品贸易伙伴的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和合资合作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四、中国在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中的影响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其需求量对于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

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都会直接影响到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

中国能够通过调整自身的需求与进口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定价权和影响力。

总结起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人口大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大宗原材料

大宗原材料

大宗原材料大宗原材料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以大宗流通的商品,通常是以吨、立方米等单位进行交易的原材料。

大宗原材料的交易涵盖了多个领域,如能源、金属、农产品等。

大宗原材料在全球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各行各业生产的基础,也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势。

能源是大宗原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石油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它被广泛用于交通、工业生产和家庭供暖等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并影响着全球市场的供需关系。

金属是另外一个大宗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铁矿石、铜、铝和镍等。

这些金属在建筑、制造、电子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金属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到供需关系、全球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例如,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时,金属需求下降,导致价格下跌。

农产品也是大宗原材料中的一部分,包括谷物、棉花、肉类和牛奶等。

这些农产品对于全球食品供应有重要作用。

他们的价格波动主要受到季节性因素、天气变化和全球需求的影响。

例如,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对谷物和棉花的产量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

大宗原材料交易通常在期货市场进行,这是一种标准化合约的交易方式。

期货市场的交易活动主要由投机者和实际需求者组成。

投机者通过预测市场走势来买卖合约以获利,而实际需求者则通过期货市场进行价格风险管理和规避。

大宗原材料的交易对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们的价格波动不仅直接影响行业利润和企业发展,也会间接影响全球通胀和利率水平。

因此,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密切关注大宗原材料市场的动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稳定市场,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在世界上主要消耗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
2014年中国GDP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约为10.4万亿美元,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GDP迈入10万亿美元俱乐部的成员。

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要发展,自然离不开要消耗许多大宗商品。

中国混凝土的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60%,据比尔-盖茨的GatesBlog,中国3年消耗的水泥量比美国整个20世纪消耗的水泥量还要多。

中国铜消耗量占世界48%,消耗煤炭占49%,大米占30%,铝占54%,镍占50%,钢铁占46%,铀占13%,玉米占22%,黄金占23%,原油占12%,小麦占17%。

消费这么大量的资源,中国当然要靠进口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下面我们就看看中国从那些国家进口了那些重要物质。

1、中国人消耗全球50%的猪肉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 Nederland)此前称,全球的猪肉,有一半进了中国民众的肚子里。

但中国国内猪肉主要由小农供应,养殖成本较高,因此国内生产的猪肉价格较高,所以中国需要进口猪肉。

2014年欧盟对中国的猪肉出口略有增长,增至368700吨,占对华出口市场的65%。

欧盟中向中国出口猪肉的主要国家是西班牙、丹麦、德国以及英国。

猪内脏进口量在2014年略有增加,但仍旧低于2012年的水平。

亚洲的消费者偏爱动物内脏的产品和肉块产品,而西方人却不喜欢吃动物的内脏,所以这些东西在西方比较便宜甚至一文不值。

因此这些在北美和欧盟没有多大价值的产品在中国有着利润丰厚的市场。

2、中国从澳洲、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的小麦占进口总量的90%
虽然中国小麦进口数量年度差别较大,但进口来源国较为集中,中国从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3个国家进口小麦的数量达到90%以上。

中国进口的小麦主要是国内产量不足的优质小麦,主要有加拿大硬质红春麦、澳大利亚硬质白麦、美国硬红冬麦和美国软红冬麦等。

随着进口量的剧增,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上涨,与国内小麦价格差距缩小,价格优势消失,我国小麦库存量庞大,如果国际小麦价格高涨,我国政策性进口国际小麦的可能性极低。

因此,国际小麦价格高低是影响我国小麦进口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国际小麦价格也大幅下降。

芝加哥小麦自2013年以来已经下跌近50%。

下面我们再看看中国进口大米的状况。

3、中国国内米价一度比越南米价高50%
据FT文章,中国2013年成为全球大米第一大进口国,中国之所以进口大米主要是国内大米价格较高,例如中国国内的大米一度要比越南大米高出50%左右。

据柬埔寨政府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的大米进口量激增,帮助提振柬埔寨2015年大米出口增加。

2015年柬埔寨向50多个国家出口538396吨大米,比2014年的387061
吨增长约39%。

中国是柬埔寨大米的头号买家,其次是法国和波兰。

2014年前9月我国大米进口主要原产国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前9个月,我国自越南、泰国、巴基斯坦3个大米主要来源地的进口量共计179.44万吨,占比98.25%
美国农业部此前数据显示,1998年,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的大米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14%。

然而过去三年里,中国变成了大米净进口国,积极从越南、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进口水稻。

4、美国、巴西、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
中国对大豆的消耗量大概占全世界消耗总量的22%。

可以说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比较高,主要原因是:1)中国大豆消耗量逐年增加;2)中国国大豆产业萎缩。

目前中国的大豆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三个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这三国国内都已经批准转基因大豆的种植。

据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数据,2015年中国植物油大豆占比为44%,菜籽油占比为23%,棕榈油占比18%,花生油占比8%,棉籽油占比4%。

由此可见中国植物油大部分来自于大豆。

但是中国传统大豆的出油率却远没有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有竞争力。

有研究表明,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到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到22%。

这也是中国从国外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之一。

5、我国石油依存度逼近60%
2013年10月,中国正式超过美国的每日624万桶,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

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石油净进口约为3.08亿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9.5%。

据2014年美国霍普金斯学会报告,中国进口的石油19.8%来自沙特阿拉伯,12.3%来自安哥拉,10.9%来自伊朗,7.8%来自俄罗斯。

但是由于2015年国际油价低迷,俄罗斯遭到欧美等国的经济制裁,俄罗斯扩大原油出口,俄罗斯数次超越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出口国。

据能源视线估计,如果中国的目标是储备相当于90天进口量的原油,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需要5.4亿至6亿桶。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中国要想达到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还需要再建能够存储1.4亿桶左右原油的储备库。

也许会有人问,中国为什么不自己开采石油。

中国不自己开采石油大概有2个原因:1)中国原油开采的成本太高了,据FT此前估计中国开采一桶原油的成本在50美元左右,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跌至每桶28美元左右;2)中国的石油储备量不够多,不能够长期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除了要进口以上5种大宗商品外,中国还大量进口鸡蛋、奶粉、化肥甚至是种子。

中国为什么会大量进口商品和原料呢?大的原因有2个:1)国际分工的结果,中国进口那些自己生产成本会比较高的产品,出口那些自己生产成本比较低的产品,这样能够提高效率;
2)全球自然资源分配不均衡,例如中国盛产稀土等稀有资源,中东盛产石油,所以中国出口稀土,进口石油,沙特出口石油。

大量地进口原材料和其它商品,既有利也有害,有利的一面就是可以降低成本,不利的一面就是,会导致自己依赖它国。

从哪个国家进口大宗商品,中国经济就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这个国家产生了依赖。

而那些被依赖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掌握着中国经济的命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