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十五从军征的译文
十五从军征的译文
原文:
《十五从军征》
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一作:遥望)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东向看一作:东向望)
译文:
年少时就从军出征,老了才得以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拿着捣掉壳的野谷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九年级十五从军征知识点
九年级十五从军征知识点《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在归家途中和到家之后的所见所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原文及译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二、作者及背景这首诗的作者不详,它是一首民间流传的诗歌。
其创作背景是在封建社会中,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无数青壮年被迫从军,背井离乡,很多人战死沙场,即使有幸生还,也是历经沧桑,家园荒芜。
这首诗正是通过一个老兵的遭遇,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诗歌主题1、反映战争的残酷和罪恶诗中的老兵十五岁就被征去当兵,历经六十五年才得以归家,这漫长的岁月充分展现了战争对人民生命的无情剥夺和对正常生活的巨大破坏。
2、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老兵归家后,看到的是家破人亡、田园荒芜的惨状,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3、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人通过对老兵的描写,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劳动人民在战争和封建制度双重压迫下的痛苦和无奈,从而引发人们对他们的同情。
四、诗歌艺术特色1、以小见大全诗通过一个老兵的经历,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以个体的遭遇展现了时代的悲剧。
初中语文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最新整理)
《十五从军征》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上录《十五从军征》,《古今乐录》、《古诗源》等均作古诗。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这里,我们认同《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并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
注释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旅葵(kuí):即野葵.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菜。
糊状的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十五从军征》浅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飰(饭),采葵持作羹。
初中语文文言文《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十五从军征全文拼音版(注音版):shíwǔcóng jūn zhēng ,bāshíshǐdéguī。
dào féng xiāng lǐrén :jiāzhōng yǒu ēshuí?yáo kàn shìjūn jiā,sōng bǎi zhǒng léi léi 。
tùcóng gǒu dòu rù,zhìcóng liáng shàng fēi 。
zhōng tíng shēng lǚgǔ,jǐng shàng shēng lǚkuí。
chōng gǔchízuòfàn ,cǎi kuíchízuògēng 。
gēng fàn yīshíshú,bùzhīyíēshuí!chūmén dōng xiàng kàn ,lèi luòzhān wǒyī。
十五从军征全文(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全文翻译(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全诗意思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全诗意思及赏析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同乡人)回答说:“远远望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墓相连的一片荒凉之地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也长出了野生的葵菜。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当时劳动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全诗通过对老兵生活场景的描写,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
诗中开篇不同凡响,直接写出老兵“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短短十个字,却充满了沧桑感和无奈,让人对老兵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接着,诗中描述了老兵回家途中的情景,“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通过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得知家中已经无人,只剩下一片坟墓。
这种情景让人感到无比的悲伤和凄凉。
老兵回到家中,看到的是野兔和野鸡在庭院中自由出入,野生的谷子和葵菜在井上生长。
他捣谷做饭,采葵为羹,却不知道该与谁分享。
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让人对老兵的遭遇感到无比的心酸。
最后,老兵出门向东望去,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这种情景让人感受到了老兵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也让人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很明显。
首先,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如老兵与乡里人的对话,家中与外面的对比,以及野兔、野鸡与野生谷子、葵菜的对比等,这些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其次,诗中还运用了景物描写,如“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等,这些景物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凄凉的氛围,也为老兵的命运增添了一份悲壮感。
《十五从军征》译文
《十五从军征》译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邻居)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11 诗歌开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以简洁的语言交代了老兵从军时间之久,历经六十五年的漫长岁月,才得以归家。
这一句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为下文描写老兵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111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老兵在归途中遇到乡人,急切地询问家中情况,表现出他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112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乡人的回答令人心碎,老兵的家已变成一片坟冢,暗示了亲人的离世,给老兵带来沉重的打击。
12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几句描绘了家中荒芜破败的景象。
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梁上乱飞,院子里长满了野生的谷子和葵菜,说明家中久无人居,一片荒凉。
121 这些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老兵的孤独和凄凉,曾经温暖的家如今已面目全非,只剩下残垣断壁和丛生的杂草。
13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自己动手做饭,饭做好了却不知道该送给谁吃。
这一细节深刻地表现了老兵的孤独和无助。
131 他在战场上历经磨难,归来却发现亲人已逝,无人与他分享这来之不易的片刻安宁。
14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老兵出门向东张望,老泪纵横。
他或许在期待能看到亲人归来的身影,又或许是在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是⼀⾸叙事诗,描绘了⼀个“少⼩离家⽼⼤回”的⽼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定的典型意义。
下⾯是分享的汉乐府民歌:《⼗五从军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五从军征,⼋⼗始得归。
道逢乡⾥⼈,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作:遥望) 兔从狗窦⼊,雉从梁上飞。
中庭⽣旅⾕,井上⽣旅葵。
舂⾕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
【译⽂】 刚满⼗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问:“我家⾥还有那些⼈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长着野⽣的⾕⼦,野⽣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捣掉壳的野⾕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会⼉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出⼤门向着东⽅远望,⽼泪纵横洒落在征⾐上。
【注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个连⼀个的样⼦。
狗窦(gǒudòu):给狗出⼊的墙洞,窦,洞⽳。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
⽣:长。
旅:旅⽣,植物未经播种⽽野⽣。
旅⾕:野⽣的⾕⼦。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或乳钵⾥捣掉⾕⼦的⽪壳或捣碎。
持:⽤。
作:当做。
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时:⼀会⼉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
【赏析】 这是⼀⾸叙事诗,描绘了⼀个“少⼩离家⽼⼤回”的⽼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定的典型意义。
《十五从军征》全诗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十五从军征》全诗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十五从军征》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十五从军征》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十五从军征》朝代:汉朝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古诗简介《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十五从军征》翻译/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注释⑴始:才。
归:回家。
⑵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⑶阿(ē)谁:古人口语,意即“谁”。
阿,发语词。
⑷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⑸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累(léi)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坟墓、高坟。
累累,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⑹狗窦(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洞穴。
⑺雉(zhì):野鸡。
⑻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⑼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⑽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古诗《十五从军征》(作者佚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十五从军征佚名[两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一作:遥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标签乐府、民歌、叙事、忧国忧民、古诗三百首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望:远远地望去。
松柏:松树、柏树。
冢: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野鸡。
旅谷:野生的谷子。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即野葵。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做。
羹: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贻:送,赠送。
沾:渗入。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 原文+诗意+主题
《十五从军征》原文+诗意+主题
《十五从军征》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
这首诗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造成老兵家破人亡的痛苦,孤苦凄凉的心境。
老兵15岁出征,80岁归来,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导读:十五从军征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初中语文文言文《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十五从军征全文拼音版(注音版):shí wǔ cóng jūn zhēng ,bā shí shǐ dé guī。
dào féng xiāng lǐ rén :jiā zhōng yǒu ē shuí?yáo kàn shì jūn jiā,sōng bǎi zhǒng léi léi 。
tù cóng gǒu dòu rù,zhì cóng liáng shàng fēi 。
zhōng tíng shēng lǚ gǔ,jǐng shàng shēng lǚ kuí。
chōng gǔ chí zuò fàn ,cǎi kuí chí zuò gēng 。
gēng fàn yī shí shú,bù zhī yíē shuí!chū mén dōng xiàng kàn ,lèi luò zhān wǒ yī。
十五从军征全文(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全文翻译(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十五从军征》原文翻译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野的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糊状的菜。
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首史诗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十五从军征作者: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野的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糊状的菜。
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十五从军征》赏析【部编版九下】
《十五从军征》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作者】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背景】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止。
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赏析】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画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
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
文言文十五从军征翻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嗟乎!昔者征战时,风餐露宿,血战沙场,何其艰辛也!十五之年,正当青春年华,却被征召入伍,远离家乡,不知何时方能归来。
岁月如梭,八十之年方得归乡,然而家中已物是人非,亲故皆逝,唯有松柏之树,见证其往昔之英勇。
归途之中,偶遇乡里之人,询问家中情况,却无人相识。
遥望故里,只见松柏之树,墓碑累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野兔从狗洞中进出,野鸡从屋梁上飞过,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景象荒凉,宛如战乱之后。
于是,便拿起谷子舂米做饭,采摘葵菜做成汤羹。
然而,羹饭虽熟,却不知该送给谁。
出门东望,泪水不禁落满衣襟,心中满是哀愁。
嗟乎!昔日从军,矢志报国,今日归来,却只见荒凉一片。
昔日战友,生死未卜,家中亲人,已无音信。
此情此景,令人悲从中来,难以言表。
《十五从军征》一曲,歌颂了古代士兵的英勇与忠诚,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愿后世之人,珍惜和平,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向前。
十五从军征的文言文翻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十五岁那年我就投身军旅,直到八十岁才得以回家。
在路上遇到同乡的人:“家中还有谁在?”“远远地望去那是你的家,松柏之间坟墓重重。
”野兔从狗洞里钻进,野鸡从屋梁上飞过。
院子里长出了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出了野生的葵菜。
舂好谷子做成饭,采摘葵菜做成汤。
饭和汤一时都做好了,却不知道要送给谁。
出门朝东望去,泪水不由自主地沾湿了我的衣襟。
这篇文言文描绘了一位老兵从军十五载,直至晚年才得以归乡的悲凉故事。
以下是对全文的详细翻译和解析:1.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诗点明了主人公从军的时间跨度,十五岁出征,八十岁归来,表达了漫长的战争生涯给个人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2.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归途中遇到同乡人,询问家中是否还有人健在,反映出战争对家庭的巨大破坏。
3.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远望去,只见故土上的松柏之间坟墓连片,描绘了战争留下的凄凉景象。
4.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野兔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暗示了战争后的家园荒凉无人。
5.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长出了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出了野生的葵菜,反映了战争后人们生活的困苦。
6.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老兵舂谷做饭,采摘葵菜做汤,生活艰辛,却也显露出他坚强的生存意志。
7.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饭菜做好后,却不知道要送给谁,表达了老兵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声控诉。
8.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老兵望着东方的故乡,泪水不禁流下,沾湿了他的衣襟,这一幕更是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篇文言文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深远影响,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
本word文档可编辑可修改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
十五从军征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十五从军征》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
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十五从军征》原文翻译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幺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1《十五从军征》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
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
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