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名词、简答、论述

认知心理学名词、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模式是刺激的组合,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将它与其他的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31)2,气氛效应: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的现象。

(200)3,AVL单元:将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98)4,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算子。

(183)5,代表性启发法: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

(214)6,知觉的刺激物说:人完全可以利用自然界的信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不需要过去经验基础并进行考验。

(24)7,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的现象。

(43)8,自动化加工:不受人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65)9,编码: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

(96)10,鸡尾酒会效应:专注于和某人谈话时,对周围的人们交谈不能识别,但对偶然传来的自己的名字是能够觉察和识别的现象。

(55)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单独的同一字母的现象。

(43)12,精致性复述:对项目的深层加工,将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他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

可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复述模式。

(87)13,可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214)14,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65)15,知觉的假设考验: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做出正确的解释的观点。

认知心理学常见的42个定义

认知心理学常见的42个定义

认知:就是感觉输入的转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1967)范式:是一定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研究思潮和方法的结合体。

范例:指一种概念的典型例子,用来规定这个概念的直接证明的定义。

抽象分析: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实现某以心理现象的内部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核心是揭示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减法反应时:通常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种过程,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该过程的时间。

基本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包含另一种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相加反应时: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时以系列的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基本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以特定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就可以确定这以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出声思考:在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解决问题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原理: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可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使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问题行为图:使一种分析口语记录的方法,可直观的看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的序列。

由两个部分组成:知识状态和操作。

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心理加工过程,即认为信息加工方式是系列的或串行的。

部位标记说:将知觉看作刺激在神经系统湖泊脑中留下烙印,将知觉当作一种只具有直接性质的心理现象。

北京大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北京大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认知: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它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点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她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3.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4.认知科学:是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5.近因效应现象:在一个长的刺激系列中,最后的项目回忆的最准确。

简答论述1.试分析认知心理学简史答:①19世纪:内省法(冯特):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的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的客观的报告这些感觉。

冯特特别指出,像语言,思维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

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威廉•詹姆斯的记忆理论②20世纪:行为主义: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她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行为之一者很少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

格式塔心理学家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③当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信息加工途径有两个重要的成分: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2.认知神经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①脑损伤病人研究:脑损伤研究大大的增加了我们对大脑组织的理解②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P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像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③磁共振成像(乂区1):研究者让强但无害的磁场穿过被试的头部。

这种技术为脑解刨学提供了详细的图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只需5秒钟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要90秒。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各章概念、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第一章绪论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P22.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p45. 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由两部分组成;p9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P117. 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P128. 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P129. 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

P1310. P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P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P13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

P14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

P1413. ERP: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

P14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

(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

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

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

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

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联结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反应时:对刺激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通常是指测量得到的从刺激呈现到对刺激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

反应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按键、口头报告、眼动以及特定脑电波的出现。

功能定位:特定位置的脑区有特定的功能。

研究表明,对动作、形状、言语的感知以及不同类型的记忆是由不同脑区负责的。

顶叶:位于大脑顶部的脑区,负责皮肤觉及某些视觉信息的加工。

额叶:位于大脑前部的皮层,负责语言、思维、记忆和运动等高级认知功能。

颞叶:位于大脑两侧的脑区,负责语言、记忆、听觉和视觉功能。

布洛卡区:负责语言生成的脑区,位于顶叶,该脑区损伤会导致布洛卡失语症。

布洛卡失语症:由于顶叶的布洛卡区损伤导致的病症,表现为言语表达障碍,但是患者仍具有言语理解能力。

威尔尼克区:与语言理解相关的脑区,位于颞叶,威尔尼克区的损伤会导致威尔尼克失语症。

威尔尼克失语症:由威尔尼克区损伤导致的病症,通常表现为语言理解困难,患者说话时语速流畅,语法正确,但语义混乱。

分布式加工:许多不同的脑区共同参与以实现大脑特定功能的加工方式。

特征觉察器:对特定视觉特征响应的神经元,例如朝向、大小或者更复杂的环境特征做出响应。

我们通过记录来自单个神经元的电信号,来确定源于感官刺激的信号最初是如何作用于大脑皮层的。

皮层中的一些神经元专门对一些简单的形状(如特定朝向的线条)敏感,这些神经元由于可以对某些简单的特征做出反应,因此被称为特征觉察器。

自下而上加工:从感受器接收到信息开始的一种加工方式,这种加工方式也被称为数据驱动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涉及个体知识经验的加工过程,也被称为基于经验的加工。

what通路:从枕叶延伸至颞叶的神经通路,负责知觉和识别客体。

对应于知觉通路。

where通路:从枕叶延伸至顶叶的神经通路,负责客体的空间定位。

大体上对应于运动通路。

分离:在脑损伤病例中,某一脑区的损伤只影响机体的一种功能而不影响其他功能。

单分离:在脑损伤病例中,某一脑区的损伤影响个体的一种功能但不影响其他功能的情况。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47、典型性效应:即当一个项目是某个范畴的典型成员时,被试的判断更快。属于特征比较模型。P136
48、范畴大小效应: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的判断更快。属于语义记忆的特征比较模型。P136
49、网络模型:语义记忆的网络模型假定,在记忆中,概念象网一样地组织,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特定概念的意义,信赖于它相联系的概念。P137
第五章
26、多重存储模型:该模型假设,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该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P101
27、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105
11、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期望能够引导我们对客体知觉。这样,除了自下而上加工之外,模式识别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过程,即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这种加工强调概念和高水平过程对模式识别的影响。P33
12、词优效应:是指同出现在非词(即一串无关的字母,如orwk)中相比,当一个字母(如k)出现在词(如work)中时,我们对它的识别更快、更准确。P34
第一章
1、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P11
2、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这种计算机科学关心如何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地只和人类相联系的智能行为。纯粹的人工知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P15
第二章
3、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P23
第三章
13、Stroot效应: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为完成任务,被试不得不面临一种选择,即不得不从印刷颜色和意义两个维度中选出印刷颜色这一维度。Stroop(1935)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然而词本身的意义作为分心刺激干扰了被试对印刷颜色的命名。P55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关于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名词解释:1. 认知:认知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储存信息的能力和过程。

它涉及到注意、记忆、思考、语言理解、问题解决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探究人类是如何感知世界,如何理解和生成知识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等。

3. 感知:感知是通过感官接受外界刺激并对其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感知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知模式。

4. 记忆:记忆是指将信息存储和储存并在需要时进行回忆和恢复的过程。

记忆包括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5. 模型:模型是对认知和心理过程进行描述和解释的理论框架。

模型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心理活动的机制,并提供预测和实践的指导。

6. 感知-认知理论:感知-认知理论探讨了人类如何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它强调人类在感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观性。

7. 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是指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编码、存储、检索和加工分析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注意、感知、记忆、思考等不同的认知活动。

8. 注意力:注意力是狭窄或集中的心理过程,它使我们能够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注意力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通过分析和思考来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

它涉及到思维、推理、创造性思维等不同的认知策略。

10. 贝尔曼方程:贝尔曼方程是一种使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方程。

它在认知心理学中广泛应用于探索决策和学习过程。

11. 网络模型:网络模型是一种认知模型,将人类思维过程描述为各种认知单元之间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

网络模型用于解释知觉、学习和记忆等认知活动。

12.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指出,人们在面临信息冲突和矛盾时会感到心理不舒服,并通过调整认知来减轻不适感。

认知心理学名词、简答、论述

认知心理学名词、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模式是刺激的组合,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将它与其他的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31)2,气氛效应: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的现象。

(200)3,AVL单元:将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98)4,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算子。

(183)5,代表性启发法: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

(214)6,知觉的刺激物说:人完全可以利用自然界的信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不需要过去经验基础并进行考验。

(24)7,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的现象。

(43)8,自动化加工:不受人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65)9,编码: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

(96)10,鸡尾酒会效应:专注于和某人谈话时,对周围的人们交谈不能识别,但对偶然传来的自己的名字是能够觉察和识别的现象。

(55)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单独的同一字母的现象。

(43)12,精致性复述:对项目的深层加工,将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他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

可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复述模式。

(87)13,可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214)14,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65)15,知觉的假设考验: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做出正确的解释的观点。

认知心理学术语解释(很全)

认知心理学术语解释(很全)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活动的功能、表现、内在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怎样学习知识、储存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科,研究的范围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言语、认知发展等。

它也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创立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智能结构与成人有着质的差别。

智力发展是心理结构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过程。

而且是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试验和发现进行的主动的、建构性的适应过程。

该理论从儿童智能发展的角度为认知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人因工程学: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目的是根据人类认知和操作等方面的特点来设计仪器设备中的合理、高效的人际界面。

信息加工学说: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新思潮,认为人类认知是处于不同状态的认知单元联结组成的网络的功能。

神经生理学方法:CT技术、MRI(磁共振成像)和FMRI(功能性磁共振)技术、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技术CT:计算机个X线相结合的闹成像技术。

根据不同的身体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这一特征,以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的方式显示身体不同的组织。

第二章注意:注意选择和放大刺激特征,从而完成认知活动的导向和认知资源的分派功能。

注意是以刺激的一部分特征得到加强而进入意识,另一部分特征被漠视而完成它的使命。

选择性注意:注意的基本功能就是选择,选择性注意就是这一基本功能的体现。

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提出来的注意理论。

他认为,注意就是一个过滤器或是一个闸门,在信息负荷超过认知加工容量的情况下阻断一部分信息,放行另一部分信息进入加工系统。

分听任务:在分听任务中被试通过耳机接收声音刺激,左右耳朵传来的声音信息内容是不同的,并且要求被试仅注意追随耳听到的声音,对于非追随耳听到的声音不要注意。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概述心智:心智是产生和控制知觉、注意、记忆、情绪、语言、决策、思维、推理等心理机能的成分。

(认知的类型)心智是形成客观世界表征的系统,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

(运作及其功能)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取向,角度,强调心理加工、过程。

发展1.起源19世纪唐德斯:反应时测验第一个认知心理学实验,揭示了:心理反应虽然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却可以通过行为反应进行推测。

冯特:提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感觉。

提出内省。

他请对方向内反省自己,然后描写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工作方法的看法。

他创造了特殊的方法来训练对方,让他们更仔细和完善地来看待自己,但不过分地解释自己的心理。

这个工作方式与当时的心理学非常不同。

当时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艾宾浩斯:用人工实验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功能重学节省法节省:重学所花的时间短于最初学习所花的时间威廉·詹姆斯:对心智的阐述并不建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而是依据他对自己心智运作过程的内省。

2.20世纪摒弃对心智的研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1)拒绝内省(2)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格式塔心理学托曼:认知地图心智发展的复兴计算机模拟:分不同阶段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过滤器理论。

petfMRI人脑对面孔做出反应的区域:梭状面孔区(FFA)、海马旁回空间位置、纹状身体区(EBA)、模块化-定位-一个模块就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脑区语言的定位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大脑的分布式加工不同的脑区对特征进行加工,并最终汇集在一起。

不仅是感知加工,记忆、语言、决策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也都遵循分布式加工原则。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表征1.在物体的影响会聚在视网膜上的几毫秒内,视网膜中感受器会将树的影像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视网膜沿视神经传递,最终到达初级视觉感受区。

2.我们对物体的感受并不是基于对物体的直接感受,而是基于大脑中动作电位对数的表征。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言语系统:指构成语言的各个层次的单位,及其互相对立、互相区别、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网络。

整个语言形成由各个分支系统组成的“系统的系统”,语言单位处于语言系统之中才具有自身的价值。

短时记忆: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储存少量信息的记忆系统,一般被认为是处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

特征(特征匹配说中的):是构成模式的元素或成分以及关系。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亦称“感觉记忆”,记忆系统的一种,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短暂记忆。

通常是指1秒钟左右的时间,即刚刚感觉到所注意的信息时间(有人把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够记住的东西才进入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

广义指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

狭义相当于当代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即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数据驱动加工:自下而上加工,亦称“数据驱动加工”。

是指信息加工方式的一种。

与“自上而下加工”相对。

由外部刺激开始和推动的加工过程。

其特征是信息流程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知觉单元到较大知觉单元,即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如模式识别理论中的特征分析模型就采用这种加工模式。

在此加工过程中,每一加工阶段的信息都作为下一加工阶段的输入信息,驱动下一阶段加工的进行。

控制性加工: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的两种加工过程理论中的一种注意加工形式。

这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它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

【复习资料】28665认知心理学(历年名词解释题集合)

【复习资料】28665认知心理学(历年名词解释题集合)

1.信仰偏向效应:我们的背景知识经常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当我们在推理过程中基于先前的信仰而不是逻辑规则做出判断时,就会出现信仰偏向效应。

10P2492.Stroop效应: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

指干扰因素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例如当测试者被要求说出某个颜色和其覆盖的文字字面意义不符的词语时,被测者往往会反应速度下降,出错率上升。

准确的表述是当人们对某一特定刺激作出反应时,由于某种因素的干扰,被刺激者难以集中精力对特定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叫“斯特鲁普效应”。

3P54X23.特征整合理论:把加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分散注意,人利用平行加工,自动地对特征进行登记。

即在分散注意阶段,人自动地加工孤立的特征。

在特征整合理论中,分散注意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粗略地等同于自动加工。

这种加工几乎不需要努力,以至于我们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发生。

第二个阶段为集中注意,主要进行系列加工,即一次只识别一个客体。

粗略地等同于控制加工。

特征整合理论实质上认为,尽管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3P584.错觉性结合:是指特征的不恰当的结合。

当注意超负荷或人们分心时,特别是对注意的要求很高时,会出现这种现象。

3P58X25.心理不应期:Welford(1952)通过实验证明,当相继快速呈现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即刺激呈现差异,简称SOA。

与长的SOA 相比,当SOA非常短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要慢。

Welford将这种短SOA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心理不应期(简称PRP)。

3P61a)负启动:如果被抑制的意义后来恰好变得与任务有关,那么,被试对后来的刺激词的印刷颜色进行命名,要相对困难。

Tipper将上面这种现象命名为负启动。

4P74X2b)负启动反转:Neill(1977)在实验中发现,当使用宽松指导语,即指导语不强调准确时,负启动消失,而出现正启动,这种现象被称作负启动反转。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名句1. 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学科,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2. 认知:认知是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3. 注意:注意是指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 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5. 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6. 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描述或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7. 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创造目的,不依据现成描述,而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以下是心理学经典语句的解读:1. “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的主观感知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人的存在是通过自己的感知来确认的,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都是独特的,因此每个人的存在也是独特的。

2. “他人即地狱。

”——这句话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冲突和矛盾,这些经历可能让我们感到痛苦和不安。

但是,通过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成长和启示。

3. “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限制。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做不到某件事情,而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限制,认为自己不能做到。

通过挑战自我限制,我们可以发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超越。

4. “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去做。

”——这句话鼓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心理学中,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幸福的关键。

5. “人类行为的背后,都有一种需要被满足的渴望。

”——这句话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动机和目标。

人们之所以会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或渴望。

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以及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些经典语句在心理学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同时也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心理学名词解释集

心理学名词解释集

心理学名词解释集【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森克的“三因素模型”是人格的现代特质理论。

其主要观点有:三因素包括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质。

四层次由下到上依次为“特殊反应水平”,日常观察到的反应,属于误差因子;“习惯反应水平”,是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的,属于特殊因子;“特质层”,由习惯反应形成,属于群因子;“类型层”,由特质构成,属于一般因子。

各种人格特质可用一个人格维度图表示。

【场依存性】: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简单说场依存性是指一个人独立性的程度。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Herman·Witkin)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

他把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爬梯实验】: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他更强调成熟的作用。

他让双生子中的一个从生后48周起每天爬十分钟楼梯,连续6周;而让另一个从生后53周起作同样的爬梯训练。

后者在两周以后爬楼梯的水平就赶上前者。

格塞尔认为,这一实验充分说明成熟有更重要的作用。

【感觉编码】: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内隐记忆]:是不能进入心灵意识,但可以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记忆.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内隐记忆是程序性记忆,也即"如何做"这一类程序或技能知识.另一种内隐记忆出现与"启动效应"的研究之中,即:前面接触的相同或类似信息,促进某个具体信息的加工.【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分支。

它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等。

现代的认知心理学的主流观点就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认知氛围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已给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操作的过程单元,而反应则是由这个阶段的操作产生的。

认知心理的主要观点有“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以及“强调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这些观点,衍生出了一些适合认知心理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反应时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和类比”。

我认为核心的五个概念分别是:记忆,语言,问题,推理,决策。

记忆多模型系统分三种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又因视觉和听觉的不同分为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

如果我们注意这些记忆,我们对这些记忆的印象就会加深,感觉记忆会变为短时记忆。

这种注意不一定是刻意的,可以使你控制加工,也可以是由于多次见到而自动加工。

短时记忆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激活长时储存的相关信息,短时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变为长时记忆。

相关观点和理论:英国心理学家Alan Baddeley 的工作记忆理论:我们的即时记忆是包括很多组成部分的一个系统,在我们完成其他认知任务的时候,这个系统可以短暂地保持和操纵相关的信息,Craik和Lockhart对深度加工提高回忆成绩的原因的分析和他们的加工水平理论: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水平的直接函数。

一个刺激如果较长时间的呈现在个体面前,就可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相关实验有:乔治米勒的神奇数字“7”,Atkinson和Shiffrin的模型,。

记忆多模型系统的概念可以让我们记忆知识的时候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记忆方法,而不是笨拙的“傻背”。

这种理论在外语教学的时候作用极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以有趣的方式理解外语单词的含义,加深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印象。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笔记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笔记

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个体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2、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减法反应时实验实验包含两种认知加工任务,其中一种任务包含另一种任务中所没有的过程或因素,而其他方面均相同。

两种任务反应时之差就是所要知道的心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这一差数表明存在着某种心理过程.相加因素法实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开窗"实验1、设计原理:通过某种实验操作技术,把某一认知过程所经历的阶段、时间等比较直接地测量出来(非间接推理)。

3、两个对立的知觉理论假设考验说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解释。

注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刺激物说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注重刺激的特点4、自下而上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身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数据驱动加工.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概念驱动加工。

系列加工:对输入信息一个一个地依次处理。

人们通过辨认红色的,方形的,有五角星的,各个特征,最后得出结论是国旗.平行加工: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控制性加工:需要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

上课时认真听讲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边吃东西边看电视5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

(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

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

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

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

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联结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

其实质是用数学与计算模型的说明人类心智的过程与特点。

通用问题解决程序;由纽韦尔和西蒙设计,采用启发式程序,用“手段一目标分析”方式,把问题的解决程序通过提出一些子目标的办法一步一步地缩小初始状态和最终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后解决问题。

计算机隐喻是指把计算机作为人脑功能的一种心理模型,从中引申出人的认知过程或心理活动是一种“计算”的观念。

抽象分析方法:又称为会聚性证明法,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结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模拟方法:指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流程图式是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视为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因此经常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与概括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一种简明、扼要地说明人的心理上活动过程的具体方法。

(图例39)口语报告法:指被试在解决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其思维内容,研究者记录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又称“口述记录分析法”。

问题解决行为图:通过口语报告法来探索被试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操作序列,经整理分析后绘出的图例。

反应时测量法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以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标志,即为反应时,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内隐联想测验方法:格林沃尔德1998年提出内隐联想测验法。

以不同类别维度和属性维度材料让被试作出反应。

以研究被试者认知活动规律的方法。

感觉信息加工:是指感觉器官与刺激信息相互接触之后,感受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通过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

信号检测理论;1954年彼得森等人合作出版了《信号检测理论》一书,认为感知觉通常是由两个基本的内部活动过程来控制的,对人的感觉作了解释。

觉察是指发现某事物信息的存在,但并不知道是什么。

辨别是指把某事物的属性与另一事物的属性区别开来。

确认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所获得的信息的比较,在人脑中确定知觉对象是什么,并给它命名,把它纳入某个一定范畴的过程。

直接知觉是指知觉者直接从客观事物中获得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整体属性的反映。

间接知觉是指知觉者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属性的反映。

数据驱动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信息开始的加工,强调感觉器官中滞留信息的作用,这种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又被称为数据驱动加工。

概念驱动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在知觉时,个体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概念来加工当前的刺激信息的过程,是较高水平的加工,又称为概念驱动加工。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万分按一定关系集合而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刺激的组合。

模式识别是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模式识别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知觉活动过程,一般经历分析、比较和决策三个阶段。

模式识别理论:人类认知系统的目标之一是识别新异的刺激信息并通过一定方式加以整合与归类,当代认知心理学提出几个模式识别理论模型:模板匹配理论、原型匹配理论、特征匹配理论、结构优势描述理论。

模板说:最早是针对计算机的模式识别而提出来的,后来被用来解释人类的模式识别过程。

模式识别是刺激信息与脑中某个或某些模板产生最佳匹配的过程。

模板: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所编码的信息中,存储着各式各样的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各种外部模式的拷贝或复本。

原型说:原型匹配理论针对模板匹配理论的不足而提出的模式识别理论假说,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着的不是外部事物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而是事物的“原型”,即是一类客观事物的抽象物。

原型:是指一类客观事物的抽象物,是一类客观事物所共有的关键性特征。

特征分析说:即特征匹配理论,认为各种模式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编码,既不是具体事物的模板,也不是某类事物的原型,而是该模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的存储。

结构优势效应:在对刺激信息的知觉过程中,如果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的话,则要优于识别图形的某一个部分,称为构形优势效应。

布鲁斯等人提出了结构优势描述理论。

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就要比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这种现象称为字词优势效应。

在识别一个客体图形时,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线段,这种现象称为客体优势效应。

注意的含义;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布劳德本特最早提出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当一个人在关注不止一个刺激信息的时候,就会受到注意容量的限制,而这一限制是来自于人脑内部所存在的过滤器,它使注意只接受某些刺激信息,拒绝另外一些刺激信息。

(彻里-双耳分听实验)布劳德本特认为过滤器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

又称为注意的早期选择模型。

注意的衰减器模型:格雷和魏德伯恩、特瑞斯曼等人认为注意的过滤器不是简单地按“全”或“无”进行的,未被注意的刺激信息暂时让它们处于一个不完全减弱的加工与处理状态,当受到事物一些属性的影响或在未被注意的通道中的刺激信息发生了重要变化时,人的注意就会马上转到该通道进行信息处理。

而当变化不大时,注意就不会发生这种转移反应,此现象被称为鸡尾酒会现象。

特瑞斯曼提出注意衰减理论。

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认为注意对刺激信息进行识别和加工是认知资源。

a注意认知资源的有限性。

b注意认知资源能量分配,岂恩曼认知资源的作用是由唤醒水平决定的。

c注意的材料限制和资源限制理论。

诺曼和波布罗认为人类用于注意这一认识活动来加工与处理刺激信息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会导致注意分配上的限制,造成信息加工系统对有限资源的竞争。

认知资源的有限性:是指人在对刺激信息进行分类、识别等加工的认知活动时受到心理能量的限制。

记忆:学习后信息保持一段时间,并能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提取它们并加以运用。

记忆的阶段指刺激信息在记忆系统结构的不同位置之间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存储的认知操作过程。

信息编码是人的记忆对外界刺激信息进行某种方式转换与编码的过程,是一个人对刺激信息的知觉或准确地摄取。

信息存储是把在信息编码阶段已加工处理了的信息,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记忆系统中的过程。

信息提取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从记忆系统中查找出已存储的信息,重现出来,并运用在特定地方与情境之中的过程。

视觉信息登记:是由外界刺激信息经过感觉通道,把刺激信息输入到视觉器官的相应区域,经由眼睛的几何光学折射,通过视神经传递,在神经中枢部位形成短暂映象的过程。

(视觉信息记忆:通过眼睛对信息的编码,存储与提取过程。

)视象记忆:又称图象存储,是指视觉器官识别刺激信息的形象特征并暂留与保持一个生动视觉图象的过程。

声象记忆又称声象存储,指在短时间内保持听觉信息的存储过程。

最早开展这方面实验研究的是莫瑞的“四耳人实验”。

视觉信息记忆登记过程:外界信息通过视觉通道,把刺激信息输入到视觉器官相应区域,经眼睛的几何光学折射,通过视神经传递,在神经中枢部位形成短暂映象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具有结构和过程两种成分建构的系统。

记忆的结构: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的要素与信息存储的位置。

记忆结构有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登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人脑的信息在1分钟左右的加工处理与编码。

经短时记忆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称为代码。

在认知心理学中,常常把听觉的、口语的、语言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当个体把几种水平的加工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认知代码的加工编码的过程,称为组块化。

复述:是一种不出声地对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过程。

分为机械性复述或维持性复述以及精致性复述或整合性复述。

短视记忆容量:短时记忆只能够在一段时间里加工处理少数几个信息项目,信息容量有限。

以若干小的信息单元联合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具有意义的信息单元为组块,短时记2 个组块。

忆一般容量是7+-工作记忆为某种形式的信息的暂时存储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工作记忆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同时,又将作息加工以存储,即它具有加工处理信息与存储信息的又重功能。

平行扫描:指测试的刺激信息项目与被试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的比较。

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刺激信息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处理,经过与记忆集中的每个刺激项目的匹配,然后作出判断后再提取信息。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包括了把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项目回忆出来,或者是当该刺激项目再次呈现时能够再认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