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一)一般规定

1.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碴轨道要求。

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4.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2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5.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

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二)沉降观测的内容

桥墩、桥台、涵洞各个施工阶段的垂直沉降。.

(三)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1.桥梁

(1)桥梁工程的每个墩、台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应尽量靠近地面(水面)。

(2)桥墩: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墩身上,数量每墩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每个墩的墩身四角,观测点距地面(水面)高度应在1m左右,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桥台: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每台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2.涵洞

每个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数量每涵不少于6处,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

3.沉降变形观测点设计图和埋设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具体设计方案并参照《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在实施性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中明确。

(四)观测精度

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l mm,读数取位至0.1

。mm

(五)沉降观测频度

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一般可每周观测一次,以后视两次观测沉降量的变化情况,可适当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

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具体要求见下表1 :2和表.

表1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注:测试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表2 涵洞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注:测试涵洞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六)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观测资料整理表

(1)采用统一的《郑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2)根据观测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

时间——沉降曲线;

2、分析评估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1)桥涵沉降及变形观测资料。

(2)桥涵地段线路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桥涵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

(3)施工过程、施工核查、施工记录和原材料检验情况等

施工资料。

(4)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3、评估分析方法

(1)桥涵基础沉降分析评估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对于预制梁桥,基础沉降应按墩台混凝土施工后、架梁前及架梁后三阶段进行;对于原位施工的桥梁及涵洞,基础沉降应根据实际施工状态及荷载变化情况划分阶段。

(2)根据桥涵实际荷载情况及观测数据,应作回归分析及预测,综合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首次回归分析时,观测期不0.92关系数应不低于

应少于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3个月;对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应少于1个月。

(3)两次回归结果预测的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mm。两次预测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少于3个月;对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应少于1个月。

(4)桥梁主体结构完工至无碴轨道铺设前,沉降预测的时间应满足以下条件:

s(t)/s(t=∞)≥75%

式中:S(t)——预测时的的沉降观测值;

S(t=∞)——预测的

最终沉降值。

4、评估标准

根据实测沉降观测资料推算的工后沉降应符合下列标准:(1)桥墩台均匀沉降量≤20mm;

(2)相临墩台沉降量之差≤5mm。

(3)涵洞基础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