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最新第二章--中世纪文学PPT课件

• 圣诞
三、圣经文学——旧约
• 《圣经》(Bible):一词源于希腊文blblia意为“一组小 书”,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者的著作汇编。
• 《圣经》 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
• 《旧约》亦称《希伯来圣经》。是犹太教经典,内容为上 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以及古希伯来人的传说、法典和 教规等。
1. 希伯来人
• 意为“从河那边来的人”(幼发拉底河) • 公元前10世纪,部落联盟:以色列和犹太部落联
盟。 先后经历了扫罗、大为、所罗门三王统治, 后分裂为两王国。 • 前586年,“巴比伦之囚”
• 2. 约书
• 约,立约(Covenant)是圣经中的专用神学术语, 表示上帝和他的选民之间的关系,犹太教把它称 做“约书”。上帝最早与挪亚立约(创4:18,9: 8-17),上帝承诺不再毁灭人类,挪亚有义务照 神的吩咐做。第二次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创 15、17),上帝许诺亚伯拉罕多子多福,成为多 国的父,但须施割礼。亚伯拉罕执行割礼。第三 次是上帝与摩西立约(出14-27),主要内容是 “十诫”。圣经新约中,上帝与耶稣立约,耶稣 在最后晚餐中以自己的血肉与上帝立约,承担一 切责任,使世人获救。
• (3)圣经文化精神
• 圣经文化精神最突出的一点是人道主义精神,宣扬平等
博爱,“平等互助”,“爱人如己”,同情弱者等都是人 道主义的表现。对欧洲许多作家的创作倾向产生了影响, 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形成。
四、中世纪四种文学
• (一)教会文学是中 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 学。作者是僧侣,又 称僧侣文学。主要包 括圣经故事、圣徒传、 赞美诗、祈祷文、宗 教剧等。基本主题是 宣传基督教教义,宣 扬神的权威,鼓吹原 罪观念、禁欲主义和 来世思想。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大纲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大纲【说明】1.外国文学是指我国传统文学以外的全部世界文学,它包括欧美文学(西方文学)和亚非文学(东方文学)两大部分。
本课程重点介绍和学习欧美文学部分。
2.本课程是中文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各个国家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情况。
本课程的教学,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外国文学的鉴赏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其对本学科的评论和研究的能力。
3. 本课程总课时数为54学时,平均周3课时【本文】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教学目的:了解欧美文学的本源、特质,以及古希腊罗马文学的概况。
内容要点:一、古希腊罗马文学概况。
二、希腊神话。
三、荷马史诗。
四、古希腊戏剧。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结合教学手段:影视资料与书本相结合授课时数:8课时。
作业与思考:如何理解古希腊文学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教学目的:一般性了解中古文学的总体特点内容要点:一、中世纪文学的思想文化背景与基本特征。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三、但丁和他的《神曲》。
教学方法:以讲为主, 思辨结合。
教学手段:介绍故事,解读分析。
授课时数:3课时。
作业与思考:如何理解《神曲》主题的双两重性。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教学目的:了解资产阶级的第一个思想文化体系人文主义,了解莎士比亚的伟大文学成就。
内容要点: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二、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和薄伽丘。
三、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和塞万提斯。
四、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和莎士比亚。
教学方法:以讲为主, 思辨结合。
教学手段:影视资料与书本相结合,介绍故事,解读分析。
授课时数:5课时。
作业与思考:1、《堂吉诃德》的哪些特质使它成为世代流传的世界文学经典?2、莎士比亚的高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教学目的:了解古典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内容要点:一、17世纪欧洲文学概况。
二、清教徒文学和弥尔顿。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莫里哀。
外国文学史:第二章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

学习要求
本节学习中世纪文学思潮,了解中世纪教会文 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的特点和 内容。
一、中世纪文学界定
476-1640年,即西罗马帝国灭亡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 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分期: 5-11世纪,初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期。 12-14世纪,中期,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15-17世纪中叶,末期,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和资本主 义逐渐产生、成长的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 中世纪后期文学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4、城市文学(13—15世纪)
①取材于日常的现实生活,讽刺与揭露是其特色, 风格活泼。
②作者主要是街头说唱者。
③主题是歌颂市民的机智,讽刺贵族、骑士和教 士。
④不崇高,小聪明,贪恋食色,有得意也有失败, 但真诚不虚伪。
4、城市文学(12—15世纪)
⑤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抒情诗,散文, 戏剧等。
英国:《贝奥武甫》(8世纪)
《贝奥武甫》歌颂贝奥武甫的 正直无私,英勇无畏,对人民 负责的英雄品质。史诗写: “在一切国王中,在一切人们 中,他是最温良的,最可爱的, 是对他的亲族最仁慈的。”
贝奥武甫· 手稿
法国:《罗兰之歌》(1080)
《罗兰之歌》是11世纪 武功歌的代表作,歌颂 查理大帝的武功和他的 骑士们的忠勇。
破晓歌
错 极 了 , 就 像 结 了 婚 的 人 又 去 追 求 。 你 既 要 做 生 意 , 又 要 作 爱 , 可 就 都 容 忍 , 但 容 忍 不 了 忙 碌 的 人 , 穷 人 、 丑 人 、 虚 假 的 人 , 爱 情 哦 , 那 是 爱 情 最 可 怕 的 恶 疾 。 难 到 生 意 就 必 须 使 你 远 离 ? 我 离 不 开 那 有 着 我 的 心 和 名 誉 的 人 。 我 是 这 样 地 爱 我 的 名 誉 和 心 , 那 就 好 吧 , 我 情 愿 留 下 不 去 , 是 它 能 讲 的 最 糟 的 东 西 , 如 果 它 不 仅 仅 能 看 , 也 能 讲 , 这 也 许 光 明 没 有 舌 头 , 但 到 处 是 目 光 , 尽 管 光 明 , 也 应 该 使 我 们 继 续 在 一 起 。 爱 情 , 无 视 黑 暗 , 把 我 们 带 到 这 里 , 我 们 为 什 么 要 躺 倒 因 为 夜 色 来 临 ? 我 们 为 什 么 要 起 床 因 为 曙 色 朦 胧 ? 哦 , 因 为 你 要 从 我 的 身 边 起 床 ? 是 的 , 是 白 天 了 ; 但 那 人 又 怎 样 ?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但丁Dante(1265-1321) 第二节 但丁 ( )
• • • • • • • 一、生平和创作 1、早期(1265-1295)学业和爱情 、早期( ) 三个人物的影响: 三个人物的影响: 老师拉蒂尼 友人卡瓦康蒂 恋人贝阿特丽采 诗集《新生》 诗集《新生》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 剖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 剖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
• 价值:《神曲》是最 价值: 神曲》 能体现欧洲中世纪对 人的认识的经典性范 本。 • 思想:全部内容表现 思想: 的是作家通过寓言和 象征的手法, 象征的手法,展示了 具体的人类精神向至 高的精神的追求、 高的精神的追求、演 进和复归的过程。 进和复归的过程。
贝阿特丽采
4、《神曲》所蕴涵的中世纪 、 神曲》 精神结构
• • • • • • • • • • • • • •
我的恋人如此娴雅如此端庄, 我的恋人如此娴雅如此端庄, 当她向人行礼问候的时刻, 当她向人行礼问候的时刻, 总使人因舌头发颤而沉默, 总使人因舌头发颤而沉默, 双眼也不敢正对她的目光。 双眼也不敢正对她的目光。 她走过,在一片赞美的中央, 她走过,在一片赞美的中央, 但她全身却透着谦逊温和, 但她全身却透着谦逊温和, 她似乎不是凡女,而来自天国, 她似乎不是凡女,而来自天国, 只为显示神迹才降临世上。 只为显示神迹才降临世上。 她的可爱,使人眼睛一眨不眨, 她的可爱,使人眼睛一眨不眨, 一股甜蜜通过眼睛流进心里, 一股甜蜜通过眼睛流进心里, 你绝不能体会,若不曾尝过它: 你绝不能体会,若不曾尝过它: 从她樱唇间, 从她樱唇间,似乎在微微散发 一种饱含爱情的柔和的灵气, 一种饱含爱情的柔和的灵气, 它叩着你的心扉命令道: 叹息吧! 它叩着你的心扉命令道:“叹息吧!”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在宗教文化上, 在宗教文化上,基督教占据意识形态核心
基督教控制和垄断了社会的文化精神领域, 基督教控制和垄断了社会的文化精神领域,成为中 世纪欧洲人的惟一信仰。它扼杀世俗文化, 世纪欧洲人的惟一信仰。它扼杀世俗文化,古典艺 术被视作异端邪说。 术被视作异端邪说。教会势力甚至渗入到世俗政治 领域,直接参予王权。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 领域,直接参予王权。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政 治势力、精神统治力的跨国度实体。 治势力、精神统治力的跨国度实体。
炼狱有九级,预备部、 地上乐园之外,按人类 七罪:骄、妒、怒、惰、 贪财、贪食、贪色分为 七阶。
天堂九重加天府构成 数字十,光明祥和, 数字十,光明祥和, 上帝的形象电光一闪。 上帝的形象电光一闪。
(二)《神曲》的思想意义及内容的矛盾性 )《神曲》 神曲
1、是一篇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及整个人 、 类出路的作品。 类出路的作品。但丁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手法指出出路是走精 神复兴之路。 在具体的精神走向最高精神的历程中, 神复兴之路。而在具体的精神走向最高精神的历程中,理性 和信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和信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地狱象征苦难的现世,天堂象征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炼狱 地狱象征苦难的现世,天堂象征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是人类(通过苦修、净罪) 是人类(通过苦修、净罪)从苦难现世到达理想境界的必由 之路。 之路。 维吉尔理性和知识的化身,贝阿特丽采爱和信仰的化身, 维吉尔理性和知识的化身,贝阿特丽采爱和信仰的化身,诗 人代表人类。人类靠学习知识和理性力量认识错误, 人代表人类。人类靠学习知识和理性力量认识错误,并在宗 教信仰的指引下走向天堂。 教信仰的指引下走向天堂。 天堂之路=人智+ 天堂之路=人智+爱
骑士抒情诗: 骑士抒情诗: 破晓歌》 《破晓歌》 骑士叙事诗: 骑士叙事诗: 特利斯丹和绮瑟》 《特利斯丹和绮瑟》 《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 士》
外国文学讲稿-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讲稿-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二章中世纪文学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被条顿民族所灭亡,该民族是北方的蛮族。
“条顿”一语是罗马人对北方蛮族的称呼。
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7世纪中叶,是欧洲的封建社会。
整个封建社会可分早(5世纪-11世纪)、中(12世纪-14世纪)、晚(世纪15-17世纪)三个时期。
按文学史的划分,最后一个时期已不在中世纪文学范围,已是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
西罗马灭亡后,作为征服者的北方蛮族在被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国家,现在的英国、法国、德国,都是那个时候出现在欧洲的版图上的。
古希腊罗马的优秀文化在这些新兴的国家一开始被掩没了,到后来才逐渐被发现,被认同。
这时候,对这些新兴的国家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来自犹太民族的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在蛮族部落中的传播很快把原先的野蛮人改造成了文明人,这是好的一面。
但对于文学的发展,宗教的一统天下却不是好事:文学没有按自身的规律发展,而是寄人篱下,成了宣传基督教的一种工具。
当时掌握知识的人大多是修道院中的僧侣,他们甚至将原先流传于民间的一些文学资料也加以修改,加进宗教的内容。
《贝奥武甫》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如果说中世纪不完全是文学的黑暗时期,也产生了有异于希腊文化的新质文化的话,这新质文化就是以基督教为主色调的文化。
这种局面延续很长时间,几乎贯穿整个中世纪,直到中古晚期大诗人但丁的出现才有所改观。
中世纪文学是教会文学一家独大,俗文学在宗教文学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着,这里面就有史诗、罗曼史、谣曲、法布罗等品种。
下面就逐一作简单的介绍。
1 教会文学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主要是一些宣扬基督教的文字,大多取材于《圣经》或一些关于圣徒的传说。
我们说宗教文学“一家独大”,这个“大”只是表现在数量上,质量是不能保证的。
举保存至今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文献为例,十分之九是布道文、赞美诗、祷告文一类的东西,十分之一才是俗文学,其中一部分还经过僧侣的篡改。
那些数量可观的宗教文学,由于主题受到了限制,大多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外国文学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第二章中世纪文学外国文学· 目录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第六章 19世纪文学 (一) (浪漫主义文学)第七章 19世纪文学 (二)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三)第九章 20世纪文学 (一)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第十一章 20世纪文学(三)第二章中世纪文学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起点: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67年) 终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17世纪中叶。
初期:公元5—11世纪封建社会形成期中期:公元12—15世纪封建社会兴盛期(中世纪文学)末期:公元15—17世纪衰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文学的状况:突出特征:宗教色彩,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
思想特征:①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②文化交融——爱国主义、英雄主义;③等级森严——出现特定阶层的文学:骑士文学、市民文学主要包括:1、教会文学(正统文学取材《圣经》)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宗教剧等。
作者:教会僧吕主要内容: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等宗教教义。
主要手法:梦幻,寓言,象征。
2、骑士文学(世俗封建主义文学) 兴盛地:法国宣传骑士道“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大量骑士与贵妇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这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极大的冲击。
主要内容: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
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⑴骑士抒情诗: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封建主,骑士骑士抒情诗内容:描写骑士们的所谓“典雅的爱情”。
中心主题: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
“破晓歌”最为有名。
贡献:大量的骑士抒情诗成为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发端。
⑵骑士传奇分为三个系统:①古代系统:根据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改写。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文学第一节中世纪的宗教、历史、与文学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起至15世纪,欧洲进入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文化的最重要特点,是宗教思想全面渗透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牢固的精神统治。
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是基督教。
基督教于公元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并于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称为天主教。
1054年,君士坦丁堡教会脱离罗马教宗,成立东正教。
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
由于都信仰基督,统称为基督教(包括1521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又称作“耶稣教”)。
欧洲中世纪历史与文学史的分期不同。
历史分期初期(5—11世纪);中期(12——15世纪);后期(15—17世纪中叶)。
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后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中世纪文学主要有四种样式:宗教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与民谣、城市文学。
一、宗教文学宗教文学以《圣经》为依据,采用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戏剧等形式,向人民灌输宗教教义,宣传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要求人民恪守《圣经》条例,顺从统治者支配。
艺术上多以梦幻、象征、寓言形式表现主题。
由于缺乏现实生活的活力和浪漫的艺术想像,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严重,缺少艺术感染力。
二、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直接产物。
骑士是欧洲封建社会中最下一级的小贵族,服务于大封建主。
骑士具有三层精神倾向:一是忠君、护教,为封建主四出征战,助力其建立势力范围,为保卫封建主领地中发挥作用,成为封建主大贵族的得力武装侍从;二是仗剑行侠,除暴安良,保护妇女儿童和弱者;三是视某位心仪的贵妇人为偶像,视荣誉为生命,为了得到荣誉和贵妇人的青睐不惜牺牲一切。
自1096年—1291年基督教徒8次十字军东征后,骑士地位大大提高,骑士文学亦大兴其道。
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产生于法国。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ppt

大批起义者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种种原因,
人们渴望救主的出现,使得这种惩罚统治者,
建立“千年王国”的宗教很容易形成,也很
容易流行,所以原始基督教是奴隶和被压迫 者的宗教。
• 原始基督教在传播中还逐渐被改造利用,千 年王国由地上搬到天上,从现世转入来世, 复仇、憎恨变为忍耐顺从、安分守己。-爱人 如己“爱你的仇敌”,为压迫者“祷告”, 有人打你的左脸,连右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有人要拿你的内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马 太福音。
(东正教),西部称“罗马公教”, 又称天主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 产生的新宗派称新派。
• 《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还有《别 经》(尾经)。《尾经》在新、旧约之间又 称中约。
• 《旧约》39篇,每个故事独立成章。是犹太 教的圣书,也是希伯莱文化的汇编,内容包 括BC14世纪—BC4初之间的神话、传说、民 间故事、宗教律法、谚语、格言以及情歌等 等,后由希伯莱文翻译成希腊文。
• 《神曲》全诗长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由《地 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构成,但丁幻游 三界的神奇描述。诗人自叙在大赦圣年的1300年春 天,正当自己35岁的人生中途。是年 4月 8日, 诗 人迷失于一座黑暗的森林之中, 正当他努力向山峰 攀登时,唯一的出口又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的 母豹、雄狮和母狼拦住去路。诗人惊慌不已,进退 维谷。值此危急关头,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突然出现, 他受已成为天使的但丁精神上的恋人贝阿特丽齐之 托, 救但丁脱离险境,并游历地狱和炼狱。在维吉 尔的带领下,但丁首先进入地狱,但见阴风怒号, 恶浪翻涌,其情可怖,其景惊心。地狱分九层,状 如漏斗,越往下越小。 居住于此的, 都是生前犯 有重罪之人。他们的灵魂依罪孽之轻重,被安排在 不同层面中受永罚。这里有贪官污吏、伪君子、邪 恶的教皇、买卖圣职者、盗贼、淫媒、诬告犯、高 利贷者,也有贪色、贪吃、易怒的邪教徒。诗人最 痛恨卖国贼和背主之人,把他们放在第九层,冻在 冰湖里,受酷刑折磨。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课件(上课用)

四、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一)教会文学 (又称宗教文学、僧侣文学) (二)史诗与谣曲 (三)骑士文学 (四)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
(一)教会文学
1、作者:僧侣。教会文学主要是指当时的教士和修 士写出的文学作品。 2、 创作目的:直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宣传基 督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来世思想。 3、取材:大多取材于《圣经》。 4、体裁类型: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 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 5、表现手法:多采用梦幻故事、寓意性、象征性的 表现手法。 5 -10世纪,宗教文学是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 之后势力仍然很大。
《圣经》及《圣经》故事
1、《圣经》的地位。 2、《圣经》的来源。 3、《圣经》的构成。《圣经》分为新约、旧 约两部分。旧约有三十九卷,新约有二十 七卷,总共六十六卷。 4、《圣经》的故事。 5、《旧约》——伊甸园的故事。 6、《新约》——耶稣之死与复活的故事。
(二)史诗与谣曲
史诗与谣曲,是在民间创作基础上形成的。 1、中世纪早期史诗 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口头创作。 描写氏族英雄,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较多神话因素和多神教成分,较少基督教影响。 早期史诗代表作品: 日尔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冰岛《埃达》和“萨迦” 盎格鲁· 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是流传至今保存 最完整的中世纪史诗。 芬兰《卡勒(列)瓦拉》
一、生平和创作
1、但丁的生平 但丁· 阿利盖里(1265—1321)1265年5月, 生于佛罗伦萨小贵族家庭。 • 贝娅特丽丝(贝雅特丽采)(8岁) • 佛罗伦萨的政治生活: • 1300年,佛罗伦萨执政官;1302年,被革 除公职,流放。 • 晚年定居拉维纳,1321年9月14日,病故。
一、生平和创作
叫看到的人显得那么惬意 令人感到一种甜蜜从眼睛到心里 没有体验的是没有感受的 似乎从她口唇里一个灵魂转移 如许温存,又满含着爱意 来告诉灵魂:“叹息吧,你!”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即人之所以死是因为不能溶于开头 和结尾之中。临终者所能做的就是为自己 想象出这些记不起来又不难想象的事件的 一种意义”,这样做的目的之一便在于 “能使位于开头与结尾之间的人生容易忍 受一些,至少能使我们这些困倦的皇帝们 保持清醒”。
《圣经》拉丁语:Biblia
希伯来语:כתבי הקודש
本意为莎草纸,是上帝对人说的话语。 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 东正教、犹太教等各宗教)的宗教经典。 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指《塔纳赫》(或称 《希伯来圣经》),而基督教的则指《旧 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 是全球范围内发行量最大,翻译成语言种 类最多的书。也是第一本被带进太空的书。
《神曲》的思想内容
对于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对意大利的分裂状态不满,遣责党派 之间的分裂与斗争。 对中世纪蒙昧主义进行批判,提倡发 展文化、追求真理的思想。 肯定现实生活,追求美好的地狱,天国审判 人间审判
炼狱,赎罪意识 升华意识 天堂,神秘色彩 现实光辉
中东地区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两洋指大西洋 和印度洋;三洲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指 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石油、领土、淡水、宗教和运河的争执, 使中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 (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 题,也称巴以冲突。
中东问题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第八首
渡斯提克斯沼泽:弗列居阿斯(1-30) 腓力普·阿尔詹蒂(31-63) 狄斯城(64-81) 魔鬼的抗拒与维吉尔的失意(82-140)
第九首
但丁的恐惧与维吉尔的安慰(1-33) 复仇女神(34-60) 天国使者(61-105) 但丁和维吉尔进入第六环(106-133)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
•
•
公元前538年,战胜新巴比伦的波斯皇帝大流士颁布诏书,允 许被囚的希伯来人重返故园。 返国者积极从事各种复兴活动,编成犹太教的第一批经典 “摩西五经”。 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包括巴勒斯坦在内 的西亚北非地区进入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64年罗马将军庞培占领巴勒斯坦,对犹太人实行野蛮 统治,致使反抗不断。 公元73年、135年犹太民族大起义惨遭镇压,幸免罹难者被迫 逃离巴勒斯坦,流散于西亚、北非、欧洲和其他地区。
福音书是《新约》开头的4卷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中心内容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和学说。
纪事文学的代表作是《使徒行传》,
记载了耶稣升天后使徒们四处传道,初期
教会不断发展的历程。
书信文学指21卷被称为“使徒书信”的作 品。
新约的末卷《启示录》是《圣经》中最典
•
•
在上述历史过程中,希伯来作者们陆续写作、编 订出《旧约》、《次经》各卷。
基督教最初是犹太教的一个异端派别,公元1世纪上半叶 由耶稣创建于巴勒斯坦。 耶稣因宣讲不同于犹太传统的新教义而触犯犹太教的利益, 被以“煽动民众作乱”之罪钉上十字架处死。 耶稣的门徒相信耶稣就是“基督”(救世主),已经复活 升天,将来还会再临人间。 他们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建起初期教会,继而向小亚细亚、 北非、地中海东北部岛屿传教。 2世纪基督教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罗马世界广泛传播,形成 独立的信仰体系、组织制度和礼仪节期,与犹太教完全脱 离。
范的启示文学作品,
主体部分以7封印、7号角、7异兆、7碗等
异象详述世界末日的灾变和上帝的审判财政崩溃、文化颓废、道德败坏,整个罗马笼罩在多灾多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中世纪文化一、中世纪历史从公元5世纪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欧洲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历史分期:初期(5—11世纪,476—1095第一次东征)封建制形成期,初期的前几个世纪,蛮族没有文字记载的文学。
英雄史诗(8—12世纪)中期(12—15世纪 1095—1453东罗马帝国亡)封建制全盛时期,骑士文学(12—13世纪),城市文学(13—15世纪)末期(15—17世纪中叶,1453—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制度衰亡。
历史分期与文学史分期的错位就文学史而言,封建社会末期已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始,不包括在中世纪文学之内,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在14世纪就开始了。
中世纪的文学主要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
二、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文化中世纪的文化特点是宗教文化,即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文化。
宗教的产生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使人对之敬畏和崇拜。
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的宗教是自然宗教,它是作为原始人类的自发信仰而产生的。
人们在自然力面前无能为力,对自身的生理现象和梦境不能理解,从而把支配自己生活的自然力人格化,认为有一个超自然的神灵,形成万物有灵论和灵魂不死的观念。
基督教派别:基督教分为三派东正教:正教,分布在东欧一带。
新教:中国习惯称基督教,分布在英、美、德、北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天主教:公教,分布在意、法、比、西、葡、匈、波、美、拉丁美洲。
古希腊与中世纪宗教比较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与古希腊的无神论世界观形成鲜明的对照。
古希腊的宗教观念是淡漠的,多神的,一个城邦信奉一个神或英雄,是多神论,以至无神论,古希腊是自由思想的故乡。
中世纪神学统治禁止人们的自由思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崇拜,窒息了古希腊文化对人性的歌颂,阻碍了西方社会的发展。
宗教神学的两重性1. 排斥科学与包含科学的因素。
04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奴隶制的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北方外族入侵的打击下,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
从这一年起,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
一般认为,公元5至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初期,12至15世纪是它的中期,15至17世纪中叶是它的末期。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而后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侵入西罗马帝国的外族,包括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是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原来是些氏族部落,正处于氏族社会解体阶段。
他们在征服罗马各地以后,军事贵族和亲兵们分得大量土地,成为大地主阶级。
原来的奴隶从新主人手中领得份地耕种,向主人缴纳赋税并服劳役。
从这些先前的奴隶和隶农以及贫困破产的自由民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的受压迫阶级——农奴。
因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那些王国,通过土地的大量集中和农民的农奴化,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这一过程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
在中世纪初期,各外族王国为了争夺土地不断发生战争,它们的疆域也不断发生变化。
中世纪的最初几个世纪就是处在这种混战的状况中。
在日耳曼人建立的各王国中,以6世纪初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
公元8世纪末和9世纪初,法兰克王查理(通称查理大帝,768—814)通过多次征战和侵略,大大地扩充了疆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查理死后,帝国迅速分裂。
查理的三个孙子之间发生内战,公元843年帝国一分为三: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东法兰克王国(日耳曼)和意大利。
欧洲大陆三个主要国家的疆域,随着外族的定居和封建化而初步定型。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主阶级和农奴阶级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当时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是封建庄园,农奴依附在封建领主的土地上,被迫无偿地为领主耕种土地。
他们也从领主那里领取份地耕种,向领主缴纳地租,同时要服各种劳役。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PPT课件

(《新生》第3篇)
-
27
The meeting of Dante with Beatrice
Henry Holiday(18-39-1927)
28
“温柔的新体”
是中世纪意大利的诗歌流派,在普罗旺
斯诗歌的影响下,以爱情为主题的抒情诗,以浪
漫的激情,优美的韵律,丰富多采的色调,表现曲
折的感情。该诗体由圭尼泽利创立,盛行于
法国的韵文故事
列那狐系列
玫瑰传奇
-
20
第二节 但丁及其《神曲》
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 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个大人物为标 志的。这个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 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 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
21
一、但丁的时代、生平和创作
1、但丁的时代 商业的兴盛 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权的 国家
13─14世纪。该诗派一反轻视女性的传统思想,
把女性圣母化,最早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恋爱观,
把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为中古文学向文艺复兴过渡开辟了道路。代表
作家有卡瓦尔坎蒂、但丁。其最高成就为但丁
的《新生》。
-
29
政治生涯
《飨宴》 《论俗语》 《论帝制》
-
30
二、《神曲》
Divina Commedia 神圣的喜剧 喜剧
-
31
一、写作背景
二、结构、内容 《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
三篇,每篇33曲,加上序言,一共100曲, 共14233行,严格按照“三行连环体”的格 律来写成。
-
3
中期(12-15世纪) 是封建社会全盛时期;较有
成就的文学大半产生于九、十至十 四、五世纪。从地域范围来说,中 古文学已扩大到希腊、罗马以外的 全欧洲。
外国文学第二章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节 概述
欧洲中古历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5-11世纪) 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中期(12-15世纪)是封建社 会全盛时期;末期(16-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衰 亡、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就文学史而言,最后一个 阶段已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始,不包括在 中古文学史之内。初期的前几个世纪,蛮族尚无文 字记载的文学,拉丁文文学则几乎全是教会文学, 当时介乎欧、亚两洲之间的拜古廷文化远远高出欧 洲蛮族文化。中古比较有成就的文学大半产生于九、 十至十四、五世纪。从地域范围来说,中古文学已 扩大到希腊、罗马以外的全欧洲。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欧洲中世纪文学按其性质分类,主要包括: 1、教会文学 2、史诗与谣曲 3、骑士文学 4、城市市民文学
第二节 但丁
阿利盖利· 但丁(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 1265年—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文艺复兴 的前夜佛罗伦萨诞生了位伟大的男性诗人,这就是 被恩格斯誉为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 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阿利盖利· 但丁 (1265—1321)。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 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 诗《神曲》留名后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 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 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 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 一位诗人”。
全诗梗概
阿利盖利· 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 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 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 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 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 别象征教皇、法国国王和佛罗伦萨人。他在呼 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 “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 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 当年阿利盖利· 但丁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亚德的 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 点:
(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2)中世纪文学的基本思想-----爱国主
义和英雄主义。 (3)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
现象。
欧洲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史 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文学。
1、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
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 据统治地位。目的是维护封建主阶级和 教会势力的统治。
《列那狐传奇》反映封建社会的人情事 态,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中世纪指的是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文明与文 化相融合的产物。
(1)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 (2)古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
文化的融合。 (3)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4)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融合。
2、史诗: (1)早期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各族人 民的口头创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 作品有《贝奥武甫》。
(2)中期史诗是反映封建社会时代的 史诗作品。主要有法《罗兰之歌》、西 《熙德之歌》、德《尼伯龙根之歌》、 古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3、谣曲:
谣曲是一种故事性的诗歌,从口头文学 发展而来。代表作品有“罗宾汉谣曲”。
4、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 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骑士的 信条是“忠君、护教、行侠”。
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 士传奇。
(1)骑士抒情诗: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 区; 破晓歌。
(2)骑士传奇:法国北方;亚瑟王与圆 桌骑士的故事。
5、城市文学:
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 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 想感情的世俗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