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经济法的性质
简述国际经济法的特征
简述国际经济法的特征
国际经济法是指规范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
其特征包括: 1. 国际性:国际经济法是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它约束的是国家之间的行为,而不是个人或私人主体的行为。
2. 多元性:国际经济法是由多个国际公约、协议和国际惯例等多种来源构成的法律体系,其内容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反映了各国的经济利益和政策倾向。
3. 民主性:国际经济法的制定和修改通常需要各国的参与和协商,以确保各国的利益得到平衡和尊重。
国际经济法的原则和规则往往是通过国际合作和协商达成的。
4. 稳定性:国际经济法的规则和原则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不容易受到个别国家或个人的意志干扰。
国际经济法的稳定性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
5. 互惠性:国际经济法通常是基于相互利益和互惠原则的,各国在经济合作中通过遵守国际经济法规则来实现共同利益,以保障各国的权益。
6. 制约性:国际经济法对各国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违反国际经济法规则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国际争端和制裁。
国际经济法的制约性有助于维护国际秩序和公平竞争。
总之,国际经济法具有国际性、多元性、民主性、稳定性、互惠性和制约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为国际经济关系的规范提供了基础。
经济法论文范文5000字(必备12篇)
经济法论文范文5000字(必备12篇)摘要: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不同国家的法人与个人之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经济法自产生以来,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有关国际经济实体产生了巨大影响。
笔者拟在对其概念的界定基础上,对国际经济法的历史进行相关的梳理,并对其思想做出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论文一、国际经济法的一般价值国际经济法是各种规范的总称,主要是调整跨国的贸易、投资、税收和运输关系。
国际经济法运用自身的调整角度、调整范围、规则模式以及运作机制,让这些价值具有新的特定的意义,就是要达到秩序、自由、正义、效率的目的。
(一)秩序在确立国际经济法的时候以及在确认国际经济法秩序方面的时候这其中的好处便体现在国际经济法的秩序价值上。
秩序的体现是体现在国际交往中的不同层面,拿各国的关系来讲,国家之间的力量比较、竞争与合作便是一种秩序;就国家对个人的管制来看,该国的涉外经济秩序是由独立的政府管制变演变而成的。
(二)自由追求自由是人类一直向往的。
在国际经济法的范畴里,对自由的定义主要包括了国家赋予个人的交易行为和国家本身的经济自由。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在国际法上,制定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自由的含义主要是体现在国家主权的经济领域原则上。
2.在现代拥有主权的国家不单单对涉及本国的经济活动的管制上给予自由,还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维护本国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
3.商人的作用便是完成跨国经济活动。
国家赋予了商人们自由交易的权利,商人们追逐着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使得国家有关产业得以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国家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三)正义经济公平和经济正义是国际经济法正义价值的两个分支。
公平是一种利益分配的算术平均或者是几何平均。
正义便是法律使强者和弱者之间有所缓和,并且起到保护弱者的地位和实现生态正义的目的。
(四)效率就国际经济法的起源及国际经济法的内容来讲,这其中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国际经济和其他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国际经济的效益方面使其大大提高。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及范围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调整范围一、概念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也就是调整国际经济交往中商品、技术、资本、服务的跨国交易流通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和。
国际经济法的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
1、狭义说: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新分支国际经济法只是调整国家政府相互之间、国际组织相互之间以及国家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传统的国际公法,主要用于调整国家政府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的政治关系。
国际经济法是专门用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新的法律分支。
它是国际公法的一个新分支,是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国际公法。
2、广义说: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跨国)经济关系的国际法、国内法的边缘性综合体它是调整超越一国国境的经济交往的法律规范。
调整的对象,不仅限于国家政府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且包括大量的分属于不同国家的个人之间、法人之间、个人与法人之间以及他们与异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的内涵和外延,早已大大地突破了国际公法单一门类或单一学科的局限,而扩及于或涉及到国际私法、国际商法以及各国的民商法、经济法等。
持此类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杰塞普、斯泰纳、杰克逊、洛文费尔德以及日本的樱井雅夫等人。
3、对以上两大学派观点的分析持狭义说的学者,按照传统的法学分科的标准,严格地划清国际法与国内法、“公法”与“私法"的界限,认为国际经济法乃是国际公法的一个新分支。
理论上说,这种主张具有界限分明、避免混淆的长处。
但在当今国际经济交往的客观情况下,却存在着不切实际的缺陷。
我们认为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有以下几点重大区别:第一,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大有不同:国际公法的主体限于国家与各类国际组织,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则包括国家、各国政府之间的经济组织、民间国际商务组织、国际商务仲裁机构以及不同国籍的国民。
第二,客体的区别:国际公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军事以及经济诸方面的关系,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则为经济领域的各种关系,既突出了国家、国际组织相互之间的属于经济领域的各种关系,又囊括了大量的国家或国际组织与异国国民之间、不同国籍的国民之间的属于经济领域的各种关系。
国际经济法的定义
国际经济法的定义
国际经济法是涉及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法律体系,旨在规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和关系。
它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专注于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国际经济法的主要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法:国际贸易法规范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包括关
税、贸易协定、关税壁垒、贸易争端解决等规则。
2.国际投资法:重点涉及国家与国际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保护外国投
资者的权益和投资,规范国际投资的流动性、保护和管理。
3.国际金融法:包括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货币政策、跨境资本流动、国
际支付系统和银行业务等法律规则。
4.国际商法:涉及国际商业合同、国际商事诉讼、知识产权、跨境合作等
规定,保护国际商业交易中的权益和合法权利。
国际经济法的目标是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合作和发展,确保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保障各方权益,提供争端解决机制,并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它通常由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制定的规则、国际惯例和其他国际法律文书构成。
国际经济法
国际经济法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不同国家的法人与个人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
(1)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也包括分属于不同国家的个人和法人。
(2)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对象不仅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相互间的经济关系,而且还包括不同国家的个人、法人间以及国家与他国国民间的经济关系。
(3)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而且包括国际民间商务惯例和各国国内的涉外经济法规。
二、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法方面的渊源,又包括国内法方面的渊源。
主要有:1、国际经济条约:是国家,国际经济组织间所缔结的以国际法为准并确定其相互经济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国际书面文件,对缔约国有拘束力,因而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
2、国际惯例构成国际惯例,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物质的因素,二是心理因素国际惯例包括两种,一是调整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国际习惯,一是调整私人交往的国际经贸惯例。
国际经贸惯例已为不少国际条约或国内法所肯定和承认。
《民法通则》第142条第3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3、联大规范性决议4、国内立法5、其他辅助性渊源,包括:(一)判例。
包括国际判例和国内司法判例。
(二)学说。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可以“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辅助资料”。
三、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获得国际社会成员的公认,并构成国际经济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1、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经济领域表现为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也即国家的经济主权。
国家的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部分。
国家的经济主权,依照《各国经济权利义务宪章》是指国家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每个国家其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并得自由行使此项主权”。
国际经济法学(1.1.7)--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体系
国际经济法学(1.1.7)--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体系学习指南: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国际经济法基本概念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
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国际经济法下过种种不同的定义。
不过,如果不考虑关于国际经济法各种不同定义之间的一些细微差别,可以大致地将关于国际经济法定义的不同观点分作两类,即关于国际经济法的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
按照国际经济法的狭义概念,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其他国际公法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代表学者是英国的施瓦增伯格、法国的卡欧等欧洲大陆学者,我国的王铁崖教授也持此观点。
按照国际经济法的狭义概念,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支;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作为国际公法调整对象的国际公法主体之间的关系的一部分;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仅由包括条约和国际惯例在内的各种国际渊源构成。
代表学者是美国的杰塞普、杰克逊等,日本的金泽良雄等,我国的陈安教授为代表的主流学者持这种观点。
然而,按照广义的国际经济法概念,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国际经济关系既存在于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公法主体之间,也存在于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公法主体与自然人、法人等国内法主体之间,还存在于自然人、法人等国内法主体本身之间。
按照广义的国际经济法概念,国际经济法并非仅仅是国际公法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支,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法律部门、法律门类或法律领域;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而并非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既包括国际渊源,也包括国内渊源。
目前在中国法学界,多数学者持广义的国际经济法观点。
本课程亦采取广义国际经济法观点。
二、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特征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即存在于各种国际经济法主体之间的国际经济法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国际税收关系等。
国际经济法讲义(完整版)
国际经济法讲义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导论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国际经济法是伴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国际经济法是所有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称,是指调整国际经济法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法具有主体多元性、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和法律规范的综合性等特征。
一、国际经济法主体的多元性国际经济法主体具体包括国家、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
国家在国际经济主体中其特殊性,一方面国家可以制定和签署立法,组织实施立法,管制本国涉外经济活动,作为立法和行政主体。
另一方面国家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经济投资贸易活动,作为民事主体。
在后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将涉及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当代国际经济领域,国与国之间的场合并不一定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与国家之间。
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国家,广义上还包括不具有主权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域,在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下称之为单独关税区,即指一国范围内具有行政边界,享有行政、立法和独立的司法等权力,并能在一定范围内从事对外社会经济活动和签署条约,享有特别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行政区域。
二、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特殊性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是国际经济关系,包括横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纵向的国际经济关系。
(一)横向国际经济关系横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强调的是经济活动中主体的自愿、权利和平等性。
包括二类关系:一是国际经济法主体相互之间从事国际经济交易活动所产生的关系;二是国家间、国际经济组织及其相互之间促进国际经济发展进行合作与协调所产生的关系。
(二)纵向国际经济关系纵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强调是经济活动中主体的责任、义务和不平等性。
包括二类关系:一是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管制所产生的经济关系;二是国际经济组织依据国际条约对一国的涉外经济管制活动进行干预所产生的经济关系。
三、国际经济法的多样性国际经济法的多样性是指国际经济法渊源或者说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浅析经济法的独立性
一、经济法的基本概念与价值意 义
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经济法通过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秩序、政府干 预等手段,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2、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通过鼓励创新、支持创业、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 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促进型经济法的功能
1、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型经济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 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但市场机制存在一些缺陷,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这 些缺陷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市场失灵等问题,从而阻碍经济发展。促进型经 济法通过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调整市场关系等方式,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促进 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内容
一、引言
经济法作为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责任独立性的问题一直 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即经济法主体因违反经济法律规定 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它不仅关乎经济法体系自身的完善,也影响到经济法功能 的实现。本次演示旨在梳理和分析学术界对经济法责任独立性的研究现状,探讨 其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
2、国际经济法的实施保障。为保障国际经济法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完善 的国际经济法体系和监督机制。首先,各国应加强国际条约的缔结和实施,积极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其次,建立健全的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机制,通过国际 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国际经济纠纷;此外,强化对国际经济的监管和评估,确 保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二、经济法法律独立
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具有独特的法律表现形式。这些形式包括法 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等,它们共同保障了经济法的实施。
国际经济法学第一章 绪 论
29
(二)法人的法律能力 法人与自然人一样,要成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除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外,还须 具有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特殊权利能力。 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依法享有民事权 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 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6
2.不同国家或地区相互间的经济关系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在货物、技术、服务、投 资、税收、劳务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所形成的经 济关系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 经济关系通常通过国际条约或有关安排而形成,如 一国或其政府与其他国家通过贸易协定、经济技术 合作协定、援助协定、贷款协定、税收协定等形成 国家间或政府间的贸易关系、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经济援助关系、借贷关系、税收关系等。
1
第一节
国际经济法的含义
一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一)国际经济法概念与调整对象的诸学说 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自国际 经济法产生以来一直在中外法学界存在不同见解。 总体上,中外法学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以下两 种直接涉及国际经济法性质与定位的基本学说。
2
1.国际经济法是“经济的国际法” 该学说认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政府间、政府 与国际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经济的国际法”。中 外传统国际公法学者虽然对国际经济法的定义与调 整范围表述不同,但总体上持此类学说。
7
3.国际组织相互间的经济关系 政府间国际组织特别是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之 间在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是 现代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经济关系 通常产生于国际货币金融、国际商品贸易、国际经 济援助等领域。
8
4.国家或地区与国际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 国家或地区与国际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包括两 方面:一是国家或地区与其参加的国际组织之间的 经济关系,即国际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是国家或地区与其未参加的国际组织之间的经济 关系,即国际组织与非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
谈谈对国际经济法的认识以及如何学好国际经济法
谈谈对国际经济法的认识以及如何学好国际经济法说起国际经济法,最先让我想到的是经济法,通过经济法的学习,我认为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调整对象不同。
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跨越国界的国际经济关系,既包括国际经济管制关系也包括国际经济流转关系。
内国经济法调整的是发生在一国境内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管理关系。
其次,法律渊源不同。
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包括国际法规范与国内法规范。
而内国经济法的法律渊源以调整一国国内经济关系的法律为主,即仅为一国经济法规范。
最后,主体不同。
内国经济法主体以一国的法人、企业、自然人为主,而国际经济法主体范围则由国家、国际经济组织、法人、自然人、企业构成。
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俗称“三国法”,前两门之前已经学过,这学期学习国际经济法。
在学习国际私法这门课的时候,感觉是大学两年来学过的最困难的一门课,理论多难以理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很多,不仅考察记忆力,更要重视理解。
对此,国际私法老师告诉我们说,如果国际私法你们就觉得难,那到时候国际经济法你们怎么办?因此,对于这门课我抱着虔诚和认真的态度,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仅因为这门课难,更因为这门课很重要。
上学期的时候,我在好大学在线(CNMOOC)学习过上海交通大学胡加祥老师的《国际经济法》这门课,这门课主要讲解了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与形成、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法律制度、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制度、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金融法律制度、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法律制度。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国际经济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
目前,我国的对外经贸交往和国际经济法实践迅速发展,人们对国际经济法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加入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后,我国开放的程度更加提高,中国人、中国的商品、中国的资本甚至中国的货币都在国际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国际经济法价值的解析
关于国际经济法价值的解析作者:杨超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3期摘要国际经济法学是新兴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发展规律,在我国法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在此就国际经济法的价值作简要的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秩序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98-01一、国际经济法的一般价值国际经济法是各种规范的总称,主要是调整跨国的贸易、投资、税收和运输关系。
国际经济法运用自身的调整角度、调整范围、规则模式以及运作机制,让这些价值具有新的特定的意义,就是要达到秩序、自由、正义、效率的目的。
(一)秩序在确立国际经济法的时候以及在确认国际经济法秩序方面的时候这其中的好处便体现在国际经济法的秩序价值上。
秩序的体现是体现在国际交往中的不同层面,拿各国的关系来讲,国家之间的力量比较、竞争与合作便是一种秩序;就国家对个人的管制来看,该国的涉外经济秩序是由独立的政府管制变演变而成的。
(二)自由追求自由是人类一直向往的。
在国际经济法的范畴里,对自由的定义主要包括了国家赋予个人的交易行为和国家本身的经济自由。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在国际法上,制定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自由的含义主要是体现在国家主权的经济领域原则上。
2.在现代拥有主权的国家不单单对涉及本国的经济活动的管制上给予自由,还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维护本国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
3.商人的作用便是完成跨国经济活动。
国家赋予了商人们自由交易的权利,商人们追逐着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使得国家有关产业得以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国家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三)正义经济公平和经济正义是国际经济法正义价值的两个分支。
公平是一种利益分配的算术平均或者是几何平均。
正义便是法律使强者和弱者之间有所缓和,并且起到保护弱者的地位和实现生态正义的目的。
国际经济法是为了让国家间具有公平公正的效果,主要方式有:一是,在处理国际经济问题时,要平等对待发展中国家,要使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先发表见解和优先进行表决的权利。
关于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于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1. 引言1.1 国际经济法的定义国际经济法是指规范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
它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方面的规则和原则。
国际经济法的内容包括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国际经济合作的机制、跨境贸易和投资的规范等。
国际经济法的核心原则包括自由贸易、公平竞争、非歧视待遇、互惠原则等。
国际经济法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和合作,维护各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和权益。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于规范和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经济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
1.2 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国际经济法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有利于保障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贸易活动的有序进行。
国际经济法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框架,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和经济交流。
国际经济法还能够帮助我国企业规避风险,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国际经济法的规范和规定也对我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和立法起到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1.3 本文目的和结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国际经济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规范作用、适用性、地位以及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国际经济法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揭示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具体运作情况。
在结论中,将总结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再次强调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国际法的性质
国际法的性质国际法的性质国际法的性质国际法这一构想,最初是由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者们在一战结束后为构建世界和平秩序遏制未来可能的战争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中的一项。
国际法的制定是出于希望能在无政府制度的国际体系中建立一个可能管辖各国的法律。
同时期,同样的举措还有国际联盟(联合国的雏形)等。
但是后来现实主义居上,且二战爆发,使得人们怀疑国际法的可行性。
但无论如何,它还是保留至今了,而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国际法是法律的一种特殊体系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是国家,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都是独立的,平等的,在国家之上没有支配他们的权力,也不存在世界政府。
国际法与一般法律一样,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并具有一般法律所具有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的共性。
有些学者为了在名称上对应国际私法,又称国际法为国际公法,但是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我认为,通常所说的国际私法并不是直接用来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一国在其涉外关系中用来调整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的一种法律。
(一)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有主权的,因此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这是国际法的基本特点。
(二)国际法的制定者是国家本身,是国家在合作与斗争过程中通过明示或者默示的协议,直接制定或者认可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
(三)国际法没有统一的,超越国家之上的强制机关,它是由国家本身单独或集体的强制为保障的。
(四)国际法的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五)国际法它不是某个或某类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直接反映,但也不是超阶级的,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极力按照自己的利益来主张、解释和利用国际法。
二、国际法的法律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际法普遍存在于国际社会,并以国家条约和国家习惯作为表现形式。
它们为国家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规定了一整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套调整其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为国家规定了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二)国际法是由众多国家依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虽然不是由一国立法机关或一个超国家的国际立法机关制定,但今天的国际公约都是众多国家通过国际会议或国际组织的形式,依一定的程序制定的。
国际经济法概论
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经济法是指规范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是国际法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涉及国家间的经济交往、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金融合作等各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国际经济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国际经济法的产生源于国际经济交往的需求。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都有利益保护和交流合作的需求。
国际经济法通过建立法律规则和机制来保护各国在经济交往中的权益,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
首先,国际经济法通过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来促进贸易自由化。
国际贸易规则主要由《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等组成,通过降低贸易壁垒、禁止歧视性措施等方式,鼓励各国自由开展贸易活动。
这有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其次,国际经济法倡导公平竞争和反垄断。
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对市场的平衡和公正有负面影响。
国际经济法通过限制垄断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健康性。
这有利于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此外,国际经济法还规范了跨国投资行为。
跨国投资对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国际经济法通过建立投资保护机制、规范投资方式和行为,提供了稳定可预测的投资环境,吸引和保障跨国投资。
这有利于推动资源的跨国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在国际金融领域,国际经济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金融合作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则和条约,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国际经济法通过制定跨国金融监管规则、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等措施,维护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
然而,国际经济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全球化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利益分配不均、经济体制不同等问题,使得国际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变得复杂。
同时,全球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金融危机的频发,也给国际经济法的适应性和治理效力带来了一定挑战。
因此,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遵守和改进国际经济法规则;通过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国际经济纠纷;加强信息分享和技术交流,提高各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加强国际经济法的教育与研究,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
浅析国际经济法中第三国强制性规范的性质与适用
浅析国际经济法中第三国强制性规范的性质与适用国际经济法中的第三国强制性规范是指第三国用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强制性法律规范。
它是第三国政府管理国际贸易的极为重要的法律规范。
第三国强制性规范主要包括该国政府管理进出口活动、管理外汇交易和反垄断的法律规范。
传统的国际法学理论认为,第三国强制性规范主要属于公法性规范,而公法性规范原则上不可能在内国产生任何法律效力,这是“公法禁忌”原则的体现。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一些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适用第三国强制性规范来裁决案件的现象,这种现象无疑是对“公法禁忌”原则的突破。
本文拟就第三国强制性规范的性质做出探讨,研究第三国强制性规范对“公法禁忌”原则的突破,然后在结合我国相关的法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其中存在的法律空白,提出一些补充性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第三国强制性规范,从字面上讲,是指第三国制定的所有强制性法律规范,而本文所探讨的国际经济法中的第三国强制性规范,是指第三国用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强制性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是国际经济法的范畴。
笔者认为,关于第三国强制性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关于第三国强制性规范的界定问题,即“第三国”指的究竟是哪一国以及应该在国际经济法学的范围内还是国际私法学的范围内来讨论这一问题;二是第三国强制性规范的效力问题,在明确了第三国强制性规范的公法性法律规范的前提下,探讨为什么第三国强制性规范在内国会有域外效力的问题;三是第三国强制性规范的适用问题,也就是各国包括法院在内的司法机构在适用第三国强制性规范时,是通过什么途径使得这一类法律规范得以适用的问题。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仅仅规定了我国的强制性规定的适用,完全没有涉及外国(包括第三国)的强制性规范的适用问题,这是我国在立法方面的缺失,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第三国强制性规范在我国的适用方法和途径。
二、国际经济法中的第三国强制性规范的界定本文所提到的第三国强制性规范仅指国际经济法意义上的第三国强制性规范。
经济法的法域属性
经济法的法律属性杨勤【摘要】本文从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谈起,认为经济法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法,其产生是为了解决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矛盾,文章对市民社会的与政治国家的主要缺陷做了阐述。
从经济法的产生和调整内容方面总结认为,经济法是维护社会利益的公私兼容的法。
【关键词】经济法市民社会政治国家社会利益经济法作为新兴法律事物,关于其属性,依何种进路对之进行界定,更能达到揭示之目的,尚无定论,本文拟从国家与市场的进路进行考察。
本文从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谈起,认为它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法。
通过对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缺陷的阐述,揭示经济法是解决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矛盾之法。
最后总结认为经济法是维护社会利益的公私兼容的法。
一、经济法的产生1 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出现了如不正当竞争、环境污染、消费者权益保护、垄断等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的新问题。
这些问题之所以出现,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依赖度的提高的结果。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与社会的联系增强,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对社会利益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垄断等行为,不但对社会利益有重大影响,甚至危机资本主义本身的存在,这些行为使得国家从解放生产力,充分发挥市民社会特别是市场机制的作用,转为保障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社会公平秩序的建立,从而使得国家以积极的姿态进行法制建设,以加强对市民社会的有效干预。
国家的干预可以采用经济的手段和行政的手段,而经济手段,追求效益,却难兼顾公平,重私人利益但难保障社会利益;行政手段在保证公平的同时却难保效益,且主观随意性大,不稳定,容易出现权力滥用,不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故而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立法,从而使得经济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 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仍是应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产物。
经济法是公法还是私法简述
经济法是公法还是私法简述经济法作为一个涵盖范围广泛的法律领域,关乎到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法律规范和制度,旨在维护经济秩序和保护市场经济运行的合法权益。
但在学术和理论上,关于经济法究竟是公法还是私法存在着一定争议。
从定义上看,经济法旨在调节和规范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保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主要在于法律规范的对象是否是国家利益或公共权利,还是私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经济法中涉及到的大多数规范往往与私人主体之间的关系有关,包括商事合同、公司法、劳动法等,因此有人认为经济法更倾向于私法领域。
然而,经济法作为一种调整经济行为的法律体系,同时也涉及到了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监管,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比如,反垄断法、财政法等规范涉及到的问题更多地关注于公共利益和国家机构的监管作用,与公法规范有一定的相关性。
此外,税法、金融法等法律也涉及到了国家机构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管理,与公法的属性更为密切。
因此,从综合的角度看,经济法既涉及到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又涉及到国家机构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与监管。
经济法既具有私法领域的特点,也具有公法领域的特点,是私法与公法的交叉领域。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法的发展趋势更多是朝着公法与私法的结合方向发展,着重维护经济秩序、公平竞争,同时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总的来说,经济法既有着私法的属性,又具有公法的特征,是一种特殊的法律体系,在维护经济秩序、保护公共利益的同时,也关注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经济法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注:以上为对经济法是公法还是私法之间关系的简要解释,读者可根据特定情境和需求深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际经济法的性质[摘要] 经济的国际法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国际经济法缺乏体系性、确定性和一致性,wto对发展中国家有许多不利之处,必须在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中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 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WTO一、国际经济法理解的分歧国际经济法是个新兴的法律部门,这个词的首先使用是二战之后。
自国际经济法作为一个集合名词出现以来,对于它的性质及由此而包括的范围充满了分歧。
主要的认识有两种,一是认为它们是原有法律体系之内一种新发展,是国际法在经济领域的发展。
也就是经济的国际法。
法律依据其调整的对象可以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或者国家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法律,而国内法是一国立法机关产生的法律,这种观点在国外有,在国内也有。
〔1〕毫无疑问,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
国际经济法这一名词的出现正是由于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国际法的大量出现。
试想,没有国际经济,没有相应的国际法,国际经济法这个专有名词就不会出现,也就是说,这个词正是建立在经济的国际法规范的基础之上的。
二战之后,由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省,国际社会在政治上加强合作,成立了联合国,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及在此体系之下大批的国际条约;在经济上加强交往,从而有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brd(世界银行),和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贸易、货币、发展等领域形成了普遍性的国际法,并有大量的地区性条约和双边国际经济条约,如通商航海条约、各国经济、事务性条约,如促进和保护国际投资条约等,形成了一系列的特殊国际法。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经济的国际法形成一个体系,需要有相应的理论视角来进行观察。
第二种认识是认为国际经济法不是原有法律体系所能概括得了的,不是能按原有的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截然划分可以概括这种法律现象的,而是突破了传统的法律体系,而形成一个融合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与私法的一个独立的法学部门。
这种理论在国外有美国教授杰塞普的跨国法理论。
〔2〕(p8)这种理论指出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即私人性。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交易之主体往往是个人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即法人,这都是私人。
在西方国家,由于实行市场经济,交易的绝大部分是在私人间进行的,而在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随着市场经济法律的逐步建立,从事市场交易的国营逐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独立的法人,即与国家责任毫不相干的法律意义上的人。
由此可见,在国际经济中,交易的主体是法人,是与国家毫无责任的独立承担责任的实体。
这就形成了国际经济中的跨国性,这也是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政治活动及其法律关系不同之所在。
国际政治活动有国家的行为,在国际社会中,有独立的国家活动空间,如国家享有外交豁免权,国家及其代表能游离于其他国家的管辖权之外,即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这就构成了独立的国际空间,这也是国际法所调整的主要范围。
而国际经济交往则不然,国际经济交往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国际空间存在,这就是由于其私人性而衍生出的跨国性。
对于这种关系,国际法肯定不会作完全的调整,它只能调整其中的一部分关系,这种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针对国家的规则,即对国家的经济行为作出规则,二是通过国家对私人行为作出规定,前者是公法规则,后者是私法规则,它是以国际公约的面目出现,即国家承诺在私法中适用这一私法规则。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联合国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这种规则现象运用原有的国际公法的理论和视角是不够的。
这种理论从国际法的性质出发指出国际法调整对象和规则形式的不足,指出了国际公法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别,不能用国际公法的理论来解释国际经济和国际经济法律现象,而应该突破原有的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截然区分,作一个综合的研究。
这种理论毫无疑问也有其合理之处。
它指出了国际法在性质和适用范围上的不足,这也正是第一种理论的不足之处。
二、对两种观点的分析以上二种对国际经济法及其性质的认识都有其合理的地方。
第一种理论指出了国际社会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构成单位的组合体。
无论是国家的行为还是私人的行为,所遵循的规则都必须通过国家来赋予其效力;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划分是构成当今国际社会法律秩序的基本划分,正是由于国际社会的和经济的国际化的发展,才出现了国际经济法这一个集合体。
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也就是说,经济的国际法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框架,离开了这个框架,国际经济法便无从存在。
但是,正如我们在上面所指出的,国际经济中的私人性和跨国性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大多数国家都以市场经济作为其基本的经济制度或是作为改革的基本方向,国际经济中的私人性和跨国性的特征就更加明显了,这也正是第二种理论所要说明的。
国际经济的这一特征是国际法所不能完全包括的,国际法只能通过规范国家的行为或是通过国家来规范私人行为,这种规范由于主权因素的存在,其范围不可能涉及国际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相当一部分仍是由国内法,或是国内法中的涉外法来规范。
我们不妨以wto规则为例子作一说明。
wto协定是迄今为止最为庞杂的对国际经济进行规范的国际经济法,wto 是世界上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
乌拉圭回合谈判大大拓宽了国际经济中国际的范围。
可以说是对国际经济法规则的一次大发展,它所建立的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为基本原则的国际经济法律体系对于形成一个稳定的国际经济法律秩序和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具有保障和推动作用。
wto规则建立了一整套对各成员国国内经济立法的有效约束机制,使在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之上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国际经济市场。
wto成为国际经济法律中的基本的法律。
但即使如此,wto仍不能有效、全面地规范国际经济行为,这是因为:(一)它的适用范围仍是有限的。
首先,许多经济问题没有纳入到wto体系之中,如竞争法、环境问题、区域经济集团、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劳工权利等等,这在wto的规则中是作为将来贸易谈判的议题。
其次,即使是已经有国际法规则的领域,也仅仅局限于原则性的规定,具体的规则还有待于进一步谈判,明显的例子就是投资领域,虽然形成了trims(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但是这十三条的规则限于原则,缺乏具体的规定。
再次,在许多领域,其规定往往是与国内法相的,本身并不是具体的权利义务规则,如构成wto基本原则的国际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是建立在国内法的基础上的,这和国际经济的私人性和国际的性质相的,这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经济法的适用必然与国内法有衔接,否则,难以与国际经济中的私人性和国家主权的属地性和属人性相衔接。
(二)国际经济法与国内法有很大的衔接性。
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部分对国家行为的限制,一是对国家行政权的限制,即政府行政权力在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中的透明化和逐步消退,另一方面,也是对一国立法权的限制,给本国市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如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
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是对一国法律的一个基本限制,而不是通过国际法提供一个具体的权利、义务模式,这和一般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模式是不同的。
这是由国际经济活动的私人性所决定的。
(三)国际法具有指导国内法的作用,如wto所建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经济体制成为各个国家的一个先决条件。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对外的经济依存度不断加强,国内国际市场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国内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不断地与各国国内经济立法相融合。
如在我国的立法中,与国际接轨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可以看作是立法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这一方面说明国际经济法在经济立法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法部分是不全面的,需要有国内立法的补充和完善。
三、国际经济法法律性之欠缺国际经济法作为规范国际经济的法律,具有本身的规范特点。
对于国际经济法历来存在理解上的分歧,一种是认为国际经济法是经济的国际法,从字义上来理解就是国际的经济法。
另一种将国际经济法理解为有关国际经济的法,国际经济作为一个单一的词来看待。
如果以前者来看待国际经济法,则国际经济法成为国际公法的一个特别的类型,而若以后者的角度来看待国际经济法,则国际经济法是一种由国际法与国内法,公法与私法规范共同构成的混合体。
那么,这两种观点是否是一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其实不然,二者也有共通的地方,即使是按后者广义的理解,国际法部分在整个国际经济法律体系中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整个国际经济法体系的框架性文件,它是整个国际经济法的基础。
正是由于规范国际经济的国际法的不完整和种种不足,才需要有国内法的补充。
另外,国际经济法与国际法的区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经济交往的私人性①。
国际经济关系绝大多数是发生在私人之间,而不是国家之间②,对这种关系仅仅用国际法来进行调整是不够的,国际公法所能调整的国家或政府的行为,以营造一个有利于国际经济法发展的统一国际市场和尽量地减弱政府对市场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而对于私人交易所遵循的规则很难进行全面的规范。
这也是为什么在国际经济法中,国际法虽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但仅仅由国际法来进行规范显然是不够的、不全面的。
从国际经济法的形式来看,无论是它的国际法形态,还是诸法合体的形态,在规则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缺乏体系性,从而使国际经济法形成一个松散的体例。
体系性是成文法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成文法合理性的一个基本内涵。
成文法法典化的趋势就是体系性的内在要求。
法律只有体系化才能形成一个理性的东西,才能使法律内部没有逻辑冲突,才能产生出符合逻辑的法律的结果。
这也是成文法的合理性及其生命力之所在。
体系性是法律解释正常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
只有在一个体系下,才能克服法律由于语义的有限性、社会关系的变动和语言的相对静止等不足,使法律有其自身的生命力。
体系化在民法和刑法典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德国民法典中的总则、物法、人法、继承、婚姻法的五编制。
法律的内在要求是法律本身无内在逻辑冲突,依据法律,会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而只有体系化的法律才能合乎这样一个要求。
在国际经济法中,体系性是欠缺的。
构成国际经济法律中支柱的三项法律制度是gatt、imf和ibrd(世界银行),gatt是一种临时的安排,虽然这种临时安排长达47年,imf局限于货币稳定和国际金融稳定,而世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这些制度中,还存在着不能解决尖锐的国际经济新、旧秩序的矛盾和南北矛盾。
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对国际经济中的国际法的形成是不利的,对现存的国际法的解释也会由此而产生种种歧义。
一个显着的例子是国际经济组织中的表决权中的加权表决制是一个寻求主权原则和市场商业规则(即依股本额来确定投票权)的统一制度,但它往往侧重于后者,对于这个问题,国际经济法未能有一个妥当的解决办法。
国际经济法的这一性质的缺乏是和其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相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