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解剖图谱
合集下载
正常MR解剖图谱
正常MR解剖
大脑表面解剖1
大脑表面解剖2
脊柱MR矢状面解剖1
脊柱MR矢状面解剖2
脊柱MR矢状面解剖3
脊柱MR矢状面解剖4
脊柱MR矢状面解剖5
颅脑MR冠状面解剖1
颅脑MR冠状面解剖2
颅脑MR冠状面解剖3
颅脑MR冠状面解剖4
颅脑MR冠状面解剖5
颅脑MR冠状面解剖6
颅脑MR横断面解剖1
颅脑MR横断面解剖2
颅脑MR横断面解剖3
颅脑MR横断面解剖4
颅脑MR横断面解剖5
颅脑MR横断面解剖6
颅脑MR横断面解剖7
颅脑MR横断面解剖8
颅脑MR横断面解剖9
颅脑MR横断面解剖10
颅脑MR横断面解剖11
颅脑MR矢状面解剖1
颅脑MR矢状面解剖2
颅脑MR矢状面解剖3
颅脑MR矢状面解剖4。
头部断层解剖学
*内囊: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和 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称 为内囊。分为前肢、后肢、膝部三部分, 各部分之间都有重要的投射纤维。内囊后 肢梗死或出血会出现三偏。
大脑髓质——胼胝体
大脑髓质:联络纤维、连合纤维、投射 纤维。
连合纤维: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的底部, 连接两侧大脑半球,
岛叶 藏在 外侧 沟的 深部 。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裂 颞上沟 颞下沟
大脑的分叶-外侧面
额上沟 额下沟
大脑半球内侧面
大脑半球底面
嗅球 外侧裂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基底核(nuclei basales)
是大脑半球髓质内四 个灰质团的总称。
*包括尾状核、豆状
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豆状核与尾状核头 部相连,连接处有神 经纤维形成灰白相间 的条纹,因此尾状核 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corpus striatum)。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的走行
自颈内动脉发出后,向前内走行, 进入大脑纵裂,绕胼胝体向后走 行,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 球内侧面及额叶底面的一部分.
大脑前动脉的分段、分支 分段:A1(水平段)— —交通前段(近侧段)
A2(上行段) A3(膝段) A4(胼周段) A5(终段)
二、蛛网膜下隙与脑池
蛛网膜下隙:位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 其内充满脑脊液,向下与脊髓的蛛网膜 下隙相通。
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沟、脑裂等处扩 大,形成蛛网膜下池。
*列举脑池:
成对脑池:大脑外侧窝池、环池、脑桥小脑脚池
背侧: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
不成对脑池
池、小脑核、间脑 和脑室脉络组织的静脉 先后在胼胝体下方汇合 成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向后注入直窦。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 (大脑)
பைடு நூலகம்
头(颅脑)横断位标本 解剖示意图
(1)头皮(S)皮肤 (C)结缔组织(A) 帽状腱膜(L)疏松 组织(P)颅骨外骨 膜 (2)颅盖(I) 内 板 (O)外板(D) 板障 (3)矢状缝(4)硬 脑膜(5)上矢状窦 (6)大脑纵裂(7) 中央沟(8)中央前 回 (9)中央后回
(1)胼胝体膝 (2)额钳 (3) 胼胝体沟 (4)扣带沟 (5) 扣带回 (6)额内侧回 (7) 额上回 (8)额中回 (9)额 下回 (10)透明隔 (11)穹 窿柱 (12)侧脑室前角 (13) 尾状核头(14)室间孔 (15) 第三脑室 (16)背侧丘脑 (17)前背侧核 (18)内侧背 核 (19)外侧背核 (20)豆 状核 (21)内囊 (22)内囊 前肢 (23)内囊膝 (24)内 囊后肢 (25)外囊 (26)屏 状核(27)最外囊 (28)岛叶 (29)外侧沟 (30)额、顶叶 岛盖 (31)颞横回 (32)胼 胝体压部 (33)枕叶 (34) 颞叶 (35)侧脑室后角 (36) 毯 (37)视辐射 (38)禽距 (39)距状沟 (40)扣带回峡 (41)舌回 (42)侧脑室脉络 丛 (43)穹窿脚 (44)尾状 核尾 (45)小脑蚓 (46)直 窦 (47)上矢状窦
(1)胼胝体膝 (2)透明隔 (3)弯窿柱 (4)侧脑室前 角(5)尾状核头 (6)室间 孔 (7)第三脑室 (8)背侧 丘脑 (9)后丘脑 (10)豆 状核 (11)苍白球 (12)壳 (13)内囊 (14)内囊前肢 (15)内囊后肢 (16)内囊 膝 (17)内囊豆状核后部 (18)外囊 (19)最外囊 20) 屏状核 (21)岛叶 (22)海 马旁回 影像园(23)僵三角 (24)僵连合 (25)松果体 (26)大脑大静脉池 (27) 枕叶 (28)侧脑室三角区 (29)脉络丛 (30)海马、 海马伞 (31)毯、视辐射 (32)侧副隆起 (33)小脑 蚓 (34)直窦 (35)上矢状 窦 (36)大脑纵裂 (37)大 脑镰 (38)大脑内静脉 (39) 额上回 (40)额中回 (41) 额下回 (42)颞叶岛盖
பைடு நூலகம்
头(颅脑)横断位标本 解剖示意图
(1)头皮(S)皮肤 (C)结缔组织(A) 帽状腱膜(L)疏松 组织(P)颅骨外骨 膜 (2)颅盖(I) 内 板 (O)外板(D) 板障 (3)矢状缝(4)硬 脑膜(5)上矢状窦 (6)大脑纵裂(7) 中央沟(8)中央前 回 (9)中央后回
(1)胼胝体膝 (2)额钳 (3) 胼胝体沟 (4)扣带沟 (5) 扣带回 (6)额内侧回 (7) 额上回 (8)额中回 (9)额 下回 (10)透明隔 (11)穹 窿柱 (12)侧脑室前角 (13) 尾状核头(14)室间孔 (15) 第三脑室 (16)背侧丘脑 (17)前背侧核 (18)内侧背 核 (19)外侧背核 (20)豆 状核 (21)内囊 (22)内囊 前肢 (23)内囊膝 (24)内 囊后肢 (25)外囊 (26)屏 状核(27)最外囊 (28)岛叶 (29)外侧沟 (30)额、顶叶 岛盖 (31)颞横回 (32)胼 胝体压部 (33)枕叶 (34) 颞叶 (35)侧脑室后角 (36) 毯 (37)视辐射 (38)禽距 (39)距状沟 (40)扣带回峡 (41)舌回 (42)侧脑室脉络 丛 (43)穹窿脚 (44)尾状 核尾 (45)小脑蚓 (46)直 窦 (47)上矢状窦
(1)胼胝体膝 (2)透明隔 (3)弯窿柱 (4)侧脑室前 角(5)尾状核头 (6)室间 孔 (7)第三脑室 (8)背侧 丘脑 (9)后丘脑 (10)豆 状核 (11)苍白球 (12)壳 (13)内囊 (14)内囊前肢 (15)内囊后肢 (16)内囊 膝 (17)内囊豆状核后部 (18)外囊 (19)最外囊 20) 屏状核 (21)岛叶 (22)海 马旁回 影像园(23)僵三角 (24)僵连合 (25)松果体 (26)大脑大静脉池 (27) 枕叶 (28)侧脑室三角区 (29)脉络丛 (30)海马、 海马伞 (31)毯、视辐射 (32)侧副隆起 (33)小脑 蚓 (34)直窦 (35)上矢状 窦 (36)大脑纵裂 (37)大 脑镰 (38)大脑内静脉 (39) 额上回 (40)额中回 (41) 额下回 (42)颞叶岛盖
颅脑断面解剖
大脑大静脉池 小脑上池 四叠体池 小脑延髓池
背侧脑池
小脑延髓池(枕大池) 由正中、外侧孔通脑室
小脑上池:小脑幕下方 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 上→胼胝体池 后→小脑小池 前→帆间池 两侧→环池 帆间池(第Ⅲ脑室上池、
中间帆腔):Ⅳ室顶部 胼胝体池:大脑前动脉,前连终板池 纵裂池:大脑纵裂内、大脑镰二侧
颅后窝的桥池、桥小脑角池及Ⅴ、Ⅵ、Ⅶ、Ⅷ对脑神经的池段。在CSF的 衬托下都能清楚显示颅后窝的脑组织,包 括小脑和脑干。
(二) 头中部的水平断面(其特点是均可见到脑室) 头部第 3水平断面 (经 Reid 基线上方 1 cm)
鼻中隔
颞叶 垂体柄
垂体 基底动脉 脑桥基底部
筛窦 视神经
颞肌 前床突 颈内动脉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展神经 三叉神经 小脑幕
经组织是终动脉 血脑屏障的特殊性 (物质交换选择性,而不是组织液弥散) 毛细血管床与神经元关系密切,而易被病原侵害
6.大脑的内部结构
基底核 尾状核 豆状核 杏仁核 屏状核
丘脑
尾状核
豆状核 壳 杏仁核
苍白球
屏状核
丘脑
尾状核 内囊
豆状核
投射纤维: 内囊 尾状核
内囊前肢 豆状核
内囊膝 内囊后肢
1. 脑外形
2. 胼胝体 中央沟
中央旁小叶
扣带回
顶枕沟
外侧沟
胼胝体
海马旁回
3. 连合纤维:胼胝体、前连合、穹窿和穹窿连合
穹窿体 胼胝体胼胝体干
胼胝体膝
胼 穹胝 窿体 连压 合部 穹窿脚
胼胝体嘴
前连合 前连合
海马伞 海马穹窿
4. 脑室
侧脑室 第室四间脑孔室
侧脑室
前 角
背侧脑池
小脑延髓池(枕大池) 由正中、外侧孔通脑室
小脑上池:小脑幕下方 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 上→胼胝体池 后→小脑小池 前→帆间池 两侧→环池 帆间池(第Ⅲ脑室上池、
中间帆腔):Ⅳ室顶部 胼胝体池:大脑前动脉,前连终板池 纵裂池:大脑纵裂内、大脑镰二侧
颅后窝的桥池、桥小脑角池及Ⅴ、Ⅵ、Ⅶ、Ⅷ对脑神经的池段。在CSF的 衬托下都能清楚显示颅后窝的脑组织,包 括小脑和脑干。
(二) 头中部的水平断面(其特点是均可见到脑室) 头部第 3水平断面 (经 Reid 基线上方 1 cm)
鼻中隔
颞叶 垂体柄
垂体 基底动脉 脑桥基底部
筛窦 视神经
颞肌 前床突 颈内动脉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展神经 三叉神经 小脑幕
经组织是终动脉 血脑屏障的特殊性 (物质交换选择性,而不是组织液弥散) 毛细血管床与神经元关系密切,而易被病原侵害
6.大脑的内部结构
基底核 尾状核 豆状核 杏仁核 屏状核
丘脑
尾状核
豆状核 壳 杏仁核
苍白球
屏状核
丘脑
尾状核 内囊
豆状核
投射纤维: 内囊 尾状核
内囊前肢 豆状核
内囊膝 内囊后肢
1. 脑外形
2. 胼胝体 中央沟
中央旁小叶
扣带回
顶枕沟
外侧沟
胼胝体
海马旁回
3. 连合纤维:胼胝体、前连合、穹窿和穹窿连合
穹窿体 胼胝体胼胝体干
胼胝体膝
胼 穹胝 窿体 连压 合部 穹窿脚
胼胝体嘴
前连合 前连合
海马伞 海马穹窿
4. 脑室
侧脑室 第室四间脑孔室
侧脑室
前 角
颅脑mri断层解剖图谱ppt
1
2 3
4
5
6 7
8 9
• 1.内囊前肢 2.内囊膝部 3.屏状核 4.内囊后肢 • 5.尾状核 6.壳核 7.苍白球 8.岛叶 9.丘脑
一氧化碳中毒
疱疹病毒性脑炎-----刀切征
1
5
2
6
7
3
8
4
1.尾状核 2.三脑室 3.四叠体 4.小脑蚓部 5.前联合 6.壳核 7.外侧裂 8.四叠体池
16
10
13 14
11
12
15
1.海马 2.额下回 3.额中回 4.额上回 5. 扣带回 6.侧脑室 7.第三脑室 8.桥臂 9.延髓 10.壳核 11.苍白球 12.海马 13.丘脑 14.岛叶 15.皮质脊髓束 16.胼胝体
海马
胼胝体
胼胝体膝、压部
胼胝体体部
胼胝体体部
胼胝体变性
胼胝体梗塞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窦汇、横窦、乙状窦
颈内静脉
谢谢
小脑梗塞
4 3 1 2
1.延髓 2.小脑扁桃体 3.下橄榄核 4.上颌窦
下橄榄核肥大变性
•
拉-莫三角
4 2 1
5 3
1.额叶 2.顶叶 3.颞叶 4.中央沟 5.外侧裂
1
23
45
6
11
12
7
13
16
8
14
9
10
15
1.额叶 2.顶叶 3.胼胝体 4.枕叶 5.上矢状窦 6.三脑室 7.乳头体 8.中脑 9.桥脑 10.延髓 11.中脑导水管 12.四脑室 13.正中孔 14.小脑 15.脊髓中央管 16.垂体
脑静脉窦
2 9
颅脑解剖及颅脑横断面解剖汇总
三、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被两侧大 脑半球所掩盖。其外侧部与半球的实质融 合,因此,间脑与两半球的境界不如其它 脑部之间那样明显。间脑从形态上分位上 丘脑、背侧丘脑(或丘脑)、后丘脑、底 丘脑和下丘脑。后者只能从切面上看到。 间脑的室腔为第三脑室,即两侧间脑之间 的扁腔裂隙。下接中脑导水管,上经两侧 室间孔通向两侧大脑半球的侧脑室。
(二)大脑的பைடு நூலகம்部结构
1、基底神经节:为大脑半球基底壁内的厚灰质团 块,位置靠近脑底,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 核。
–⑴ 纹状体:由尾状核及豆状核组成。此二核并不完全 分隔,其前端和腹侧面是互相连结的。
尾状核:呈弯羊角形。全长伴随着侧脑室,尾端达下角的前部。 尾状核前端膨大,称尾状核头,其中部沿丘脑的背侧缘伸延, 并逐渐变细,到丘脑后端,尾状核变得更细,由此折由转向腹 侧延为核尾,沿着侧脑室下角的顶部前行,终端连结杏仁核。 豆状核:完全包藏在内囊外侧的白质里,核的前下方与尾状核 头相连,其余部分借内囊与尾状核和丘脑隔开。切面呈三角形, 核内被两个白质的板层分隔成三部,外侧部量大,名壳核,其 余两部叫苍白球。
四、小脑
小脑位于颅后窝,上面平坦,被大脑半球遮盖, 下面中间部凹陷,容纳延髓。中间缩窄的部叫小 脑蚓,卷曲如环;两侧膨隆,叫做小脑半球。小 脑表面有许多大的平行浅沟,两沟间是一个叶片。 表面被覆一层灰质,称为小脑皮质。内部为白质, 是小脑髓质。在髓质内部埋藏有灰质核团,称中 央核。小脑半球下面前内侧部有一突出部分,称 小脑扁桃体,它的位置靠近枕骨大孔。当颅脑外 伤或颅内肿瘤体积增大导致颅内压增高时,小脑 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产生小脑扁桃体疝,又 称枕大孔疝,压迫延髓,危及生命。
颅脑解剖及颅脑CT横断面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
(1)胼胝体膝 (2)额钳 (3) 胼胝体沟 (4)扣带沟 (5) 扣带回 (6)额内侧回 (7) 额上回 (8)额中回 (9)额 下回 (10)透明隔 (11)穹 窿柱 (12)侧脑室前角 (13) 尾状核头(14)室间孔 (15) 第三脑室 (16)背侧丘脑 (17)前背侧核 (18)内侧 背核 (19)外侧背核 (20) 豆状核 (21)内囊 (22)内 囊前肢 (23)内囊膝 (24) 内囊后肢 (25)外囊 (26) 屏状核(27)最外囊 (28) 岛叶 (29)外侧沟 (30)额、 顶叶岛盖 (31)颞横回 (32) 胼胝体压部 (33)枕叶 (34) 颞叶 (35)侧脑室后角 (36) 毯 (37)视辐射 (38)禽距 (39)距状沟 (40)扣带回 峡 (41)舌回 (42)侧脑室 脉络丛 (43)穹窿脚 (44) 尾状核尾 (45)小脑蚓 (46) 直窦 (47)上矢状窦
1)前连合(2)穹窿柱 (3)第三脑室、下丘脑 (4)乳头丘脑束(5)视 束(6)尾状核头(7)内 囊前肢(8)豆状核(壳) (9)外囊 (10)屏状核 (11)前穿质(12)最外 囊 (13)岛叶皮质(14) 大脑纵裂(15)额叶(16) 外侧沟和蝶嵴 (17)终 板旁回(18)胼胝体下区 (19)扣带回(20)额上 回 (21)额中回(22) 额下回 (23)海马旁回 (24)海马(25)海马伞 (26)尾状核尾 (27) 侧副隆起 (28)皮质脊 髓束(29)黑质 (30) 红核(31)内侧丘系(32) 中脑水管(33)管周灰质 (34)颞叶 (35)枕极 (36)小脑蚓 (37)小 脑半球 (38)四叠体池 (39)环池 (40)窦汇 (41)枕内隆突 (42) 小脑幕
(1)胼胝体膝 (2)透明隔 (3)弯窿柱 (4)侧脑室前 角(5)尾状核头 (6)室间 孔 (7)第三脑室 (8)背 侧丘脑 (9)后丘脑 (10) 豆状核 (11)苍白球 (12) 壳 (13)内囊 (14)内囊 前肢 (15)内囊后肢 (16) 内囊膝 (17)内囊豆状核后 部 (18)外囊 (19)最外 囊 20)屏状核 (21)岛叶 (22)海马旁回 影像园(23) 僵三角 (24)僵连合 (25) 松果体 (26)大脑大静脉池 (27)枕叶 (28)侧脑室三 角区 (29)脉络丛 (30) 海马、海马伞 (31)毯、视 辐射 (32)侧副隆起 (33) 小脑蚓 (34)直窦 (35) 上矢状窦 (36)大脑纵裂 (37)大脑镰 (38)大脑内 静脉 (39)额上回 (40) 额中回 (41)额下回 (42) 颞叶岛盖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1)
• (31)额鳞(32)蝶轭 (33)前床突(34)蝶 骨大翼(35)额叶(36) 颞叶(37)岛叶(38) 胼胝体膝(39)大脑前 动脉(40)胼胝体沟 (41)额内侧回(42) 外侧沟(43)眶回(44) 尾状核头(45)侧脑室 前角(46)内囊(47) 大脑中动脉(48)视神 经和眼动脉(49)蝶窦 (50)后筛窦小房(51) 颈内动脉(52)颞肌 (53)冠突(54)翼腭 窝(55)眶下裂(56) 颞下窝(57)下颌体 (58)下颌管(59)下 颌舌骨肌(60)咬肌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 干(4)透明隔(5)穹隆(6)第三脑 室(7)室间孔(8)结节区(9)穹窿 柱(10)视束(11)尾状核(12)丘纹 上静脉(13)丘脑前核群(14)丘脑 内侧核群(15)丘脑外侧核群(16) 乳头体(17)乳头丘脑束(18)红核 (19)内囊前肢(20)内囊膝(21) 内囊后肢外囊(28)岛叶(29)外侧沟(30) 前连合(31)前外侧中央动脉(32) 胼胝体沟(33)扣带沟(34)扣带回 (35)额内侧回(36)额上口(37) 额中回(38)额下回(39)颞上回 (40)颞中回(41)颞下回(42)枕颞 回(43)海马旁回(44)海马(45) 杏仁体(46)侧脑室下角(47)蝶窦 (48)海绵窦(49)颈内动脉(50) 三叉神经腔(51)下颌神经(52)环 池(53)基底动脉(54)动眼神经 (55)翼管(56)脑膜中动脉(57) 小脑幕(58)枕骨基底部(59)卵圆 孔(60)颞骨岩部(61)鼻咽(62) 咽鼓管软骨(63)腭帆提肌(64)腭 帆张肌(65)咽扁桃体(66)咽隐窝 (67)咽鼓管扁桃体(68)软腭(69) 腭垂(70)腭扁桃体(71)舌扁桃体 (72)口咽(73)舌(74)下颌支 (75)下颌头(76)关节盘(77)颞 下颌关节(78)翼内肌(79)翼外肌 (80)咬肌(81)上颌动脉
颅脑解剖
• 额下回位于额下沟下方,形成外侧沟的上 壁,包括三个部分:外侧沟前支以下的部分 称眶部,前支与升支之间的部分称三角部, 升支与中央前沟之间的部分称岛盖部, 三 角部和岛盖部又称Broca 区,为前说话区。 • 据Ebeling 等研究,额叶下部的沟有4 种类 型 (如图)。 • 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沟前方的部分为额 叶,包括中央旁小叶前部和额内侧回,两 者借中央旁沟为界。
• 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 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 H" 形。 此处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受暴力打击时,易致骨折及 上述动脉破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 乳突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 此出颅;其后部的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 状窦。
• 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 Frankfort 平面(FHP):这个平面在颅骨上 是由左右外耳门上缘点和眶下缘点组成的 平面。已成为各国人类学家颅骨测量时采 用的统一标准平面。 • Reid 基线(RBL):为眶下缘至外耳道中 点的连线。本书颌面部横断层标本的制作 以此线为准。
• 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 下行纤维,其中大部分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 皮质, 此部分纤维称为辐射冠。 • 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 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称为内囊,横断面上的 两侧内囊呈尖伸向内侧的"> <" 形。 • 内囊自前向后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三部分, 各部分均有重要的投射纤维通过。内囊后肢的血 管栓塞或出血可导致对侧躯体感觉丧失(损伤丘脑 中央辐射)、对侧偏瘫(损伤皮质脊髓束)和对侧视 野同向性偏盲(损伤视辐射) ,即" 三偏" 综合征。
• (五)岛叶 • 岛叶居外侧沟深方,为一个三角形的皮质区。其 尖端朝向前穿质,尖的内侧稍隆起,称岛阈,岛 叶在此移行到半球底面,连接嗅区。 • 岛叶周围由岛环状沟围绕,此沟实为三角形,分 为上、下、前三边。 • 岛叶由斜向前下的岛中央沟分成前后两部:前部较 大,被短促的小沟分成3 - 4 个岛短回;后部较小, 有一弯曲的岛长回。 • 岛叶皮质的深面为基底核。 • 遮盖岛叶的部分,总称岛盖。由于邻近各叶都参 与岛盖的形成,故有额盖、顶盖和颞盖之分。
颅脑基本解剖医学PPT课件.ppt
正常松果体增强明显
28
29
30
松果体
31
正常解剖 垂体
正常垂体前叶为均匀等信号,其上缘平直或略
凹陷,正常垂体的最大高度根据不同的人群有
不同的标准,称之为“6, 8, 10, 12”(mm)原
则
后叶较小,通常为T1WI高信号(脂肪抑制后仍 为高信号),反应正常抗利尿激素功能的完整
性(下丘脑、漏斗及垂体后叶轴)
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外侧面
61
正常解剖 脑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背面与小脑上蚓前 缘之间
62
正常解剖 脑池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前界为额叶直回, 后界为桥脑基底部前缘,两侧界为海马旁回 钩。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基底动脉环、颈 内动脉、垂体蒂、动眼神经、鞍背等。
63
64
正常解剖 脑池
包含垂直部(部位于岛叶与额、颞叶之间)和水平部(位 于颞叶与额、顶叶之间)
可见明显流空血管影(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 颞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颞上回(听觉皮层)、颞中回
和颞下回 颞叶内侧面:海马结构(海马及齿状回等)和海马旁回等
6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半球纵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两侧半球,与位于 中线的鞍上池和四叠体池相延续
正常解剖
端脑(大脑) 间脑 中脑 桥脑 延脑 小脑
脑的组成
1
2
端脑(大脑)
3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中央沟:将额叶和顶叶分开。是大脑凸面最深 的一条脑沟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额叶前下方(由内向外):直回、内侧眶回、外侧
眶回 额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额上回、额中回、额下
回 两额叶内侧:大脑纵裂
28
29
30
松果体
31
正常解剖 垂体
正常垂体前叶为均匀等信号,其上缘平直或略
凹陷,正常垂体的最大高度根据不同的人群有
不同的标准,称之为“6, 8, 10, 12”(mm)原
则
后叶较小,通常为T1WI高信号(脂肪抑制后仍 为高信号),反应正常抗利尿激素功能的完整
性(下丘脑、漏斗及垂体后叶轴)
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外侧面
61
正常解剖 脑池
四叠体池:位于中脑四叠体背面与小脑上蚓前 缘之间
62
正常解剖 脑池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前界为额叶直回, 后界为桥脑基底部前缘,两侧界为海马旁回 钩。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基底动脉环、颈 内动脉、垂体蒂、动眼神经、鞍背等。
63
64
正常解剖 脑池
包含垂直部(部位于岛叶与额、颞叶之间)和水平部(位 于颞叶与额、顶叶之间)
可见明显流空血管影(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 颞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颞上回(听觉皮层)、颞中回
和颞下回 颞叶内侧面:海马结构(海马及齿状回等)和海马旁回等
6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半球纵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两侧半球,与位于 中线的鞍上池和四叠体池相延续
正常解剖
端脑(大脑) 间脑 中脑 桥脑 延脑 小脑
脑的组成
1
2
端脑(大脑)
3
正常解剖 区分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和裂
中央沟:将额叶和顶叶分开。是大脑凸面最深 的一条脑沟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额叶前下方(由内向外):直回、内侧眶回、外侧
眶回 额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额上回、额中回、额下
回 两额叶内侧:大脑纵裂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课件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23
水平面二十四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24
水平面二十五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25
水平面二十六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26
水平面二十七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27
水平面二十八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28
水平面二十九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29
水平面三十水平面一来自•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1
水平面二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2
水平面三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3
水平面四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4
水平面五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5
水平面六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6
水平面七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7
水平面八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8
水平面九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9
水平面十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10
水平面十一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11
水平面十二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12
水平面十三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13
水平面十四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14
水平面十五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15
水平面十六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16
水平面十七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17
水平面十八
•临床医学]颅脑解剖图谱
•18
《颅脑影像解剖》ppt课件
83
脑MRI常见的异常信号
• T1WI高信号----脑血管病 –脑出血:亚急性期(3-14天),由于正铁血红蛋 白的强顺磁性表现为 T1WI 高信号 –脑梗塞:多在亚急性期,为不规则脑回状。由 于缺血使小动脉壁破坏,梗塞后血管再通或侧枝 循环建立,产生出血性变化,导致T1WI高信号 –窦栓塞:上矢状窦局部血管流空影消失呈等或 高信号
15
16
经 胼 胝 体 膝 部 断 面
31穹窿 51胼胝体膝部 53松果体 34背侧丘脑(间脑)
17
脑的正常解剖
• 额叶 –外侧裂上方和中央沟前方 • 顶叶 –外侧裂上方、中央沟后方与顶枕沟之间 • 颞叶 –外侧裂下方 • 枕叶 –半球后部、顶枕沟以后
18
主要解剖标志
• 中央沟:脑凸面中部 最深的脑沟,分隔额 、顶叶。 中央前回:宽而厚,躯体 运动中枢
• 钙化 –T1WI的信号强度与钙化颗粒的大小有关。当微 小的钙结晶颗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且钙的重 量百分比浓度不超过30%时,即可表现高信号( 部分胆结石T1呈高信号) –钙化颗粒表面积对T1弛豫的影响类似于大分子 蛋白,呈高信号 • 慢性肝病:基底节高信号,推测为顺磁性物质脑 内沉积 • 碘油:椎管造影,肿瘤碘油沉积。T1WI高T2WI低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二、颅脑MRI断层解剖
58
MRI常用的序列
59
1
2
3
1.额叶
2.中央沟 3.顶叶
60
1 2 3
4
1.额叶 2.半卵圆中心 3.中央沟 4.顶叶
61
1
2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课件
(1)视隐窝(2)文视档仅交供叉参(考,3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垂体柄(4)垂体(5)鞍隔 (6)鞍底(7)颈内动脉(8) 动眼神经(9)滑车神经(10) 展神经(11)眼神经(12)鞍 上池(13)蝶窦(14)海绵窦 (15)大脑纵裂(16)大脑镰 (17)上矢状窦(18)胼胝体 干(19)透明隔(20)隔区 (21)侧脑室前角(22)尾状 核头(23)内囊前肢(24)豆 状核(25)外囊(26)屏状核 (27)最外囊(28)岛叶(29) 外侧沟3)额上回 (34)额中回(35)额下回 (36)扣带回(37)大脑中动 脉(38)颞上回(39)颞下回 (40)额顶叶岛盖(41)颞叶 岛盖(42)杏仁体(43)翼突 内侧板(44)软腭(45)翼内 肌(46)翼外肌(47)颞肌 (48)下颌支(49)咬肌(50) 下颌管(51)上颌动脉
• (31)额鳞(32)蝶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3)前床突(34)蝶 骨大翼(35)额叶(36) 颞叶(37)岛叶(38) 胼胝体膝(39)大脑前 动脉(40)胼胝体沟 (41)额内侧回(42) 外侧沟(43)眶回(44) 尾状核头(45)侧脑室 前角(46)内囊(47) 大脑中动脉(48)视神 经和眼动脉(49)蝶窦 (50)后筛窦小房(51) 颈内动脉(52)颞肌 (53)冠突(54)翼腭 窝(55)眶下裂(56) 颞下窝(57)下颌体 (58)下颌管(59)下 颌舌骨肌(60)咬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头(颅脑)冠状位解 剖示意图
(l)头皮(S)皮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