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哲,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原则。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来探讨马哲的基本原理。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矛盾又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辩证逻辑是认识和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三、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
实践论还强调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造世界的关键。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及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含义;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否定之否定原理;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9.人的价值原理.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革命本性及其现实意义一、思辨的、直观的和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纳入哲学并使之成为核心概念,不是马克思的创造。
在马克思以前,康德、费希特,以至青年黑格尔派的契希考夫斯基、赫斯等,都已这样做了。
但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他们所讲的实践和马克思讲的并不是一回事。
说到底,他们都在精神范围建构实践,把实践归结为意志的活动。
这种唯心主义实践观,已为大家所熟知。
但是,还有一种实践观,它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却似乎也很难归入唯心主义实践观一类。
比如费尔巴哈,他把实践理解为纯功利的行为,是琐碎的生活和利己活动,其典型形式,就是“卑污的犹太人的赚钱活动”。
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实际上是一种直观的实践观。
他把当下的实践形式,即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视为实践的总体。
因此,他认为实践在本质上是排斥理论的。
为了维护理论的权威,更为了其人道主义理想,费尔巴哈断然把实践排除在哲学的视野之外。
他的这种理论失误,人们通常只将其归结为对实践的偏见,即对实践作了价值上的否定判断;而对他的直观的实践观本身则并不注意。
这样,当此种实践观改换面目出现时,就甚至可能会大受欢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揭示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深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揭示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另一重要原理,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检验和丰富理论,才能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我们正确认
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基础。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断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批判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规律和认识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统一体,存在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之上。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驱动的。
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过程,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导致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唯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修正和丰富理论,才能达到真理。
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和国家的理想社会,人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发展和全面实现个人潜能。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现实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斗争理论以及实践和发展观等。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观点指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体,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这一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和相互作用,在理解社会历史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工具,强调事物的矛盾、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体,并在不断的斗争和转化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了解事物的矛盾本质,只有抓住事物的矛盾和变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三、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内容,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无论是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通过分析和研究阶级斗争的规律,可以认识到社会改革和革命的必然性,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四、实践和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的探索、实践的改造才能不断地发展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要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地扩展和深化理论,以适应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斗争理论以及实践和发展观。
这些原理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只有深入学习和运用这些原理,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1)、世界物质性原理P13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P33(非原句)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P26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P26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关于客观世界和认识方法的理论体系。
它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矛盾发展的本质,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感性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只有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存在的基础,社会、意识和精神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没有从虚无中创造出思维和意识,人类意识和思维本身就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的思维和意识活动是物质发展的表现。
2、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
辩证法是一种方法论,它认为事物并不是单纯的、静态的存在,而是一种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从否定到肯定、从局部到整体的统一发展过程。
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阐明事物的本质。
在辩证法的思想体系中,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而矛盾是一切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在实践活动中,辩证法不仅要求人们客观地分析和处理矛盾,而且要求人们主动地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
3、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个重要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劳动力、科学技术等的总和,它是物质文明的基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生产关系则指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关系,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人们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深刻领会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正确把握和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保持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和行动的基本原则。
本文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等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世界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了旧观念中的形而上学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是驱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力量。
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起推动作用。
通过不断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最终达到事物的新质变。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在每个历史时期,社会都分为不同的阶级,这些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判断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实践论突破了传统哲学中理性和经验的二元对立,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践论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实践的主体地位。
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只有通过实际的斗争实践,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践论还强调了实践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实践不是中立的,而是受到各种社会利益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来推动社会革命,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刻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的总结,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指出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是一种对世界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辩证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对立统一的规律,指出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从感性认识逐渐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对实践进行总结和指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认识的正确性。
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通过对社会发展的历史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阶级斗争的规律和趋势。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实现。
五、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社会主义通过对私有制的否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为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基本原则和正确道路,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六、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呼吁人们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1)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3)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3、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①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②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1)物质是其自身永恒存在和无限发展的唯一原因。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根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2)物质是属性存在的基础,属性依赖于物质。
物质的运动、时空等属性都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
意识作为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更依赖于物质,根源于物质。
(3)世界是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
一方面世界万物是千差万别的。
另一方面千差万别的事物,在实质上又是统一的,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要意义(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宗教迷信、唯心论、二元论的重要思想武器。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世界的质统一性原理的生动体现。
(3)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我们正确运用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方法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一切工作中,既要坚持基本原则的集中统一,又要做到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事物的运动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遵循规律,不违背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既要参加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内容: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回到实践不断上升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10、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体系,秉持着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
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精神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唯物论主张人类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坚信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马克思主义深入剖析社会历史现象,揭示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变革的驱动作用,坚定了唯物史观的立场。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全面性和相互联系,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对立面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深入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变革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四、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在认识和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实践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验证和纠正认识。
实践观点承认人类能够通过改变现实来改变自己,实践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五、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追求,通过彻底消除剥削和压迫,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实现人类的自由发展和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权等理念相契合,成为世界上广泛影响力的政治理论。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涵盖了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点和人的解放。
这些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前人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一、物质与意识物质:客观存在的一切,是世界的本质。
意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高级产物。
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
三、自然辩证法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的途径。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三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二、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
三、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是具体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的,具有时代性。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
二、历史思维历史思维要求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
三、阶级分析阶级分析要求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四、群众观点群众观点要求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其核心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以下将对其进行分述: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一切存在的物质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基本世界。
唯物史观透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驱动的推进。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的基本动力。
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基于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形成唯物主义的思想源泉。
2.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哲学的第二个核心理论,它指出人类社会一直处于阶级斗争的状态中。
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抗和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消灭的漫长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要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终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3.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及其认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多样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在物质世界中,一切都是永恒流变的,一切都包含着矛盾、斗争和发展的因素。
4.历史唯物主义考究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经济基础决定其他上层建筑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5.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指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剩余价值,而工人则只得到劳动所得。
马克思企图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剥削制度。
这个学说是马克思哲学的组成部分,彰显了马克思哲学关于社会制度变革的思想。
总之,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理性逻辑,是世界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哲学思想。
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是其核心,对世界的认识、社会的发展和制度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始无终的运动和变化的整体。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因果联系的过程,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基础。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关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包括技术、劳动力等)的发展和进步,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与现存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冲突与矛盾。
5. 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是一个无阶级社会,人们按需分配资源,劳动不再受剥削,人与人之间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
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要点精述
第一单元唯物论
1、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
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1)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2)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不能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以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实践,从而建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无法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解决。
6一元论和二元论。
凡是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就是一元论。
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才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
二元论的特征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7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或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
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
8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
唯心主义最初是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展,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
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裂,是唯心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从事脑力劳动的剥削者从自己的地位出发,总是片面地夸大精神的作用。
(2)阶级根源。
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唯心主义,并为唯心主义的宣传提供条件。
(3)认识论根源。
唯心主义是认识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产物。
认识是一个复杂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把某一片断、某一个方面孤立起来、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局限性。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具有了科学
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10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
旧唯物主义或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5)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是时代发展
的需要,是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③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
④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①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②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
③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1)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①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辩证的唯物主
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