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张秋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我们曾经听过二十几位教师上的课,所上的篇目都是《林黛玉进贾府》,结果发现,这二十几位老师“教”的几乎是二十几种内容。
有一位教师所教学的班级是中专医药专业,可能是为了“与专业结合”,于是这堂课的大部分时间师生讨论的是林黛玉的“不足之症”以及她“如今还是吃”的“人参养容丸”;有一位老师所教学的班级是中专建筑专业,大概基于同样的理由,这堂课主要围绕在课文开头几段中对贾府建筑的描绘来展开,还花了不少时间讲述“什么是女墙”;有些老师着眼的是人物上场,讲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些老师关心的是人物描写方法,讲对贾宝玉的“侧面描写”;有些老师对诗词有其爱好,于是上课的时间主要花在鉴赏两首《西江月》上了;有些老师注重“基础”,于是上课的主要内容就放在十余个词语的“古今词义辨析”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高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有着丰富的语文元素,可用于语文学习的“点”很多。
同一篇教学素材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可以讲出无数的内容来,完成所定的不同目标。
所选取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严密的对应。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太强等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应当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我们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 什么是教学目标?2.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3.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4. 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
5. 如何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切的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状态的提前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达成的重要参照点;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做什么。
而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评价与测验这些都不是教学目标。
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并且能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最全的高中语文优化教学指南
最全的高中语文优化教学指南引言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语文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特制定本指南,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全面的优化方案。
一、教学目标优化1. 理解课程标准:深入了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主动性。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
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优化1. 教材整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深度。
2. 拓展阅读:推荐适合学生的拓展阅读材料,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和难点,提供解决方案。
4. 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优化1.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和体验语文。
3. 信息技术应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四、教学评价优化1. 过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他们的研究状况。
2. 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包括作业、作文、考试等。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4. 综合评价:综合各种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五、教学资源优化1. 教材选用:选用优质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信息。
3.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4. 研究环境: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包括教室布置、图书资源等。
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达成 王荣生
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达成王荣生新世纪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
九年义务制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树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尽管标准研制和目标的制订还有一个完善的过程,但目前的中心任务,无疑应该是标准的实施。
实施,意味着要获取成功;而成功的标志,是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何达成目标,则关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问题,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
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指引着、蕴涵着课程与教学内容,语文实验教材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正在做出努力,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也摸索了一些适宜的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至今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还没有得到澄清和纠正,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种种严重的问题仍明显地存在着。
有人以为,确立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似乎也一并完成了。
这种想法实在要不得;因为它混淆了目标与内容这两个有区别的范畴,也模糊了语文课程目标与其他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差异。
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从总体上看,属于“能力目标”或者叫“素养目标”,这与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说,“内容目标”往往较为具体、较为直接地含概着乃至规范着课程与教学内容,比如《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这里所说的“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就有确切的所指,即中国历史上的分封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古代东方的君主制、古希腊的民主制、近代欧美国家的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等。
而能力或素养目标,往往并不直接、具体地规限课程与教学内容,对期望学生达到结果的描述(即目标“是什么”)与为达成目标而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即“教什么”)之间,存在着种种较为复杂的关系。
比如“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比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达成这些目标该“教什么”?答案是需要研究,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新课标实践论文:文学类文体的语体特征与教学内容确定
高中语文新课标实践论文:文学类文体的语体特征与教学内容确定“汉字汉语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说明中提到:“有意识地在义务教育和高中必修阶段积累的基础上,发现与汉字、汉语有关的某些问题,结合汉字、汉语普及读物的阅读,进行归纳梳理,验证汉字、汉语的理论规律。
”[1]发现“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特点等,提高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2],是该学习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的一个方面。
口语和书面语是不同的语体。
语体“是一定语境类型中形成的、运用与语境相适应的语言手段,以特定方式反映客体的言语功能变体”[3]。
如口语的演说语体句式简短,感情色彩强烈,配合手势动作、语调情绪来补充;书面的科技语体欧化句式多,长句多,层次繁多的复句多,讲究事实的可靠和论证的逻辑。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用书·汉字汉语专题研讨》第二单元“口语和书面语”之所以探讨“不同文体的语言特征与交际功能”[4],是因为文体的不同由语体的不同决定,语体的不同会影响到文体的不同,尤其是书面语下分的四个语体,在文体上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如“事务语体”“科技语体”主要对应“实用类”文体,“政论语体”对应“政论类”文体,而“文艺语体”对应“文学类”文体。
文学类文体三分或四分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与文艺语体的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又具有一定的对应[5]。
既然语体决定了文体的不同,文体又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那么溯本求源,语体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
“各种文体都因其特定的内容而选用了特定的语言形式……应该从语言手段的运用上去研究文体”[6],所以研究文体,要从语言手段的运用和语言手段的功能色彩着手。
同样,不同文体的教学需要回到对“一定语境下的实现某种功能的语言特征”的关注上,根据语体定义中的三个要素——一定的语境类型、与语境相应的语言手段、反映客体的特定方式,找到一类文体在语体上的共同点,进而确定不同文体的教学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文学类文体展开探讨。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通用
高中语文教案课后反思通用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课后反思时,首要任务是对照教学目标,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包括了对课文的理解、文学知识的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否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教师需要思考,本节课的内容是否合理安排,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相匹配。
内容的难易程度、逻辑结构、以及与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中使用的辅助材料、案例或故事是否恰当,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
教师应反思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这些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深度的重要环节。
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衡量教学效果的直接指标。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兴趣表现、问题提出的频率和质量等。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制定改进计划。
基于上述的分析和反思,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这可能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或是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等。
改进计划应具体可行,能够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得到应用。
高中语文教案的课后反思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它涉及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反应的观察以及改进计划的制定。
通过这样的反思,教师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_最好的
当他写到“载一船星辉”,要唱出歌来的 时候,好像激动得不能自已似的,但是,他又 说,歌是不能唱出来的。理解这首诗的关键 是: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雄辩地表明了 这是诗人的默默的回味,自我陶醉,自我欣赏。 懂得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体验最 后一段: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 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默默的回味中,离开了,从客观世界没 有带走什么东西。 (孙绍振)
利用上 下文所 包含的 情节脉 络、人 情事理, 来推断 语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 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 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 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 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 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 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 光阴以疗梅也哉!
原则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目标
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示例:《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抒情性强 郁达夫笔下的秋:清、静、悲凉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 分之一的零头。 ——怎样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呢? 借助郁达夫的经历和相关文章
原则3:深入解读文本
新课程倡导“多重对话” 教师角色: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应不断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这是语文教 师“安身立命”之道 读书、思考、研究
示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 《幽径悲剧》的解读 《再别康桥》的解读
《再别康桥》的解读
这首诗的名义上是告别,实际上是没有和什 么人告别.而是自己告别。诗歌一开头,就说: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 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不是和什么人告别,而和云彩告别。而和云 彩告别,就是和自己的情感告别。为什么是轻轻 的呢?就是因为和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回忆在对 话。在整个诗篇中,他说得很优雅,说是到康桥 的河边上来“寻梦”。梦是过去的,而不是未来 的。诗中一系列美妙的词语(虹、柔波等等),就 是美化那在康桥的梦。梦美好到他要唱歌的程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的多维思考——读《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有感
显示 出强烈 的求知欲望 , 而且增强 了 自信 心 , 对于未来就业有
很 多 美 好 的设 想 。 可 以 说 这 种教 学 方法 是 适 应 学 生 现状 的 , 为
计算机 网络技术课程在 中职学校的发展起到 了推动作用。
四、 总 结
பைடு நூலகம்
在求职难的今天 , 为 了使 中 职 学 校 毕业 生能 够 找 到 对 口 的专业 , 教 师 的思 想 观 念 必须 改 变 , 专 业 技 能 和 实 践 能 力 必 须 加强。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必须主动、 及 时 服 务 于就 业 岗位 。 改 变 传 统教 学方 法 , 使 教 学 紧 密联 系实 际和 工 作 需 要 。 学 生 在 校 期 间 获 得 就业 所需 的文 化 素 质 和 职 业 素 质 , 扩大就业范围 , 满 足社会需要。 参 考 文献 1 . 《 教 学 理 论 与 教 学 改 革研 究 文集 》 . 北 京 市 教育 局 , 1 9 9 5 2 . 刘合群. 《 职业教育学》 , 广 东高 等教 育 出版 社 , 2 0 0 4 3 . 汪双顶, 韩立凡 . 《 中小 型 网 络构 建 与管 理 》 . 高等教育 出 版社。 2 0 0 7
课程教育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7 旦 !鱼
教学・ 信 息
考 评 方 式 也 应 该 做 相 应 的调 整 , 随 着课 程 的 不 同 而 灵 活 多 样 。 除笔 试 外 , 应 加 大 实 践 考 试 的分 量 , 加 强 对 学 生 实 践 能力 的 考 核 。 因此 ,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 : 笔 试 考 核 和 实践 能力 考 核 两种 。 笔试 考 核 : 主 要 对 理 论 知 识 和 基 本概 念进 行 考 试 。 实 践 能 力 考 核 可 以 分成 基础 考 核 和 能 力 考 核 两 种 : 实践基础考核 : 主 要 考 核 学 生 的基 本 操 作 能 力 和 对 课 程 内容 的 理 解 程 度 ; 实践 能力考核 : 评 价学生 的学习能力 和创造能 力 , 以 课 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 , 根 据 学 生 对 课 题 完 成 的程 度 、 设 计 的 效 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实 践 能 力 考 核 是 对 学 生 创 造 力 的测 验 , 这 对 教 师 对 专 业 设 计 技 能 的掌 握 和 题 目设 计 的 方 式 和技 巧提 出较 高 的要 求 。 三、 教 学效 果 与体 会 在采 用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实 例 教 学 后 , 在 中职 学 校 组 织 教 学 难 的 情 况 得 到 了很 好 的改 善 , 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很 高 , 不 仅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步骤分析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步骤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在这堂课中应达到的知识、能
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以及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重点确定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所要学习的教材进行分析,了
解教材的结构、内容和特点,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误解的地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教学过程设计
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合
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教师可以采
用讲授、讲解、示范、练习、讨论、探究等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
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四、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
在进行教学策略选择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
结合所选教材和教学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展示
报告、互动讨论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
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考试、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价,并及
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材、学生学情等因素,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出既能够满足教学目标又能够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计划5篇范文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计划5篇范文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随着高考的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考纲、新课标、新高考模式、新命题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学和高三语文备考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我们应该顺应高考的改革趋势,在全面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充分调研各校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精选的优秀复习资料,制定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有条不紊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高考应试能力的提高,力争通过师生一年的共同的努力,实现来年高考我校语文学科上线率和优分率都有新的突破,为明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重要篇目的教学。
2、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第六册相关内容的选讲。
3、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要点的回顾与整理。
4、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
具体应用《优化设计》一书。
三、学生情况分析分析我们学生的实际,弱点主要表现为:1、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2、基础知识掌握不够;3、见不多,识不广,导致鉴赏拓展创新没有依托;4、语文答题的规范意识欠缺;5、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
四、具体教学措施(一)集备组方面1、这一学年的教学任务繁重,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集备组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制订和安排教学进度,以获得的教学效果:2、高三语文集备时间原则上安排在每周一下午第三、四节课,实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要求按照校教务处“四个定”原则进行。
集备内容可以安排对新课的集体备课,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研讨,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集备组长每周出一份周练,周练应与教学和复习的进度相结合在一起,组织各科任教师用一节课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测试,用一节课时间讲评,要求各科任老师对周练全面批阅与讲评。
高中语文课例分析报告
高中语文课例分析报告引言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课例分析是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和总结的方法。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对一堂高中语文课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课程背景本课是高一下学期的一堂语文课,教师选择了《红楼梦》中的一个章节《贾琏遗诏之事》作为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为一节课,总时长为40分钟。
课堂上有45名学生参加,班级整体学习情况较好。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贾琏遗诏之事》,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贾琏遗诏之事》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通过贾琏遗诏的事情展现了贾家家风的荒淫腐败和族谱中的权力斗争。
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展开:1.阅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课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细节、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等内容。
2.分析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贾琏遗诏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伦理和社会议题。
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3.创作与表达: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相关的读后感或写信。
学生们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1.导入法:教师通过引入《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认知框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共同理解课文和思考问题。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激发了对故事情节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3.互动探究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通过学生提问、讨论和回答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参与度。
4.归纳总结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和梳理思路,教师在课堂结束时进行了总结归纳。
《复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复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说《复活》,使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复活》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涉及的道德、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复活》的背景知识介绍,包括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小说主要人物的分析,包括聂赫留朵夫、马斯洛娃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小说情节的梳理,包括聂赫留朵夫和马斯洛娃的爱情故事、马斯洛娃的遭遇和复活等情节。
4. 小说主题思想的探讨,包括道德伦理、社会正义和个人责任等议题。
三、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注意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口头报告: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报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读后感或短文,考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口头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口头报告,包括表达能力、逻辑性和创造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介绍小说《复活》的背景知识,让学生阅读小说。
2. 第二周:分析小说主要人物聂赫留朵夫和马斯洛娃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第三周:梳理小说情节,讨论聂赫留朵夫和马斯洛娃的爱情故事和马斯洛娃的遭遇。
4. 第四周:探讨小说主题思想,包括道德伦理、社会正义和个人责任等议题。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小说《复活》,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背景。
2. 课堂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小说选段,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情节和人物。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预设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锻炼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案分析与评价
高中语文教案分析与评价语文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贯穿于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必要手段。
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科水平、创新思维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案进行分析与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一、教案的分析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教案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进行教案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教案设计者应遵循学科基础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的层次、内容和重点。
例如,在一堂课上,教师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教学设计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关注细节,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深度以及重点,确保教学内容可以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课文,并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问答、演示、讨论和互动等多种方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例如,在课堂讲解中,教师采用“讲解+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效果,让学生积极思考与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二、教案的评价教案的评价是指对教案制定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评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使教学过程更加完整和有效。
1.整体评价整体评价是对教案综合质量的评价。
教案整体的评价应基于教育评价标准,总结教育教学的主线思想,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例如,在整体评价中,教案设计者可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教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要求?(2)教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恰当、合理、符合学生实际需求?(3)教案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4)教案设计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2.细节评价细节评价是对教案的具体内容进行评价的过程,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具体细节评价,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教学过程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高中教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高中教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目标设计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高中教资语文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优秀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达到更高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探讨高中教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要求。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快速变化阶段,因此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还需与高考要求相匹配,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中教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点1. 渗透思维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综合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强调语言表达能力: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演讲、写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文化素养:语文学科是一门文化的学科,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名著、欣赏文学作品、研究文化现象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欣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感。
4. 平衡综合素养与应试能力:在高中教资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注意平衡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应试能力。
教师要结合高考要求,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和策略,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和综合能力。
高中教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1. 参考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参考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可以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规划和内容的确定
两 年 的学 习 , 留给学生的知识是零散不全的 。 这 也 就 不 难 理 解 在 高三 复 习 的时 候 ,学 生 还 必 须 对 某 个 文 体 的 系 统 知 识 进 行 一 次
新 的认 识 。 .
问题 就 会 表 现 得 尤 为 突 出和 复 杂 。 其结果是 : 某个 文体 内容 经 过
间, 如 果 只 是 体 现 在 教 学 内容 和 方 法 的 自由 , 这本来也 不坏 , 但
现 实 的情 况 却 出 现 的 是 教 学 目标 的 自 由 , 这就过犹不及 了。 一 提 及 高 中语 文 学科 性质 , 绝 大 部 分 老 师 都 能 想 到 是“ 工 具 性 和 人 文 性 的统 一 ” , 但在教学实践 中, 他 们 往 往 缺 乏 目标 意 识 , 教 师 所 教
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规划 和 内容的确定
◎泉 州 市第七 中学 陈 国杨
不 筹
景
蓑
的每一个单元 , 甚 至是每一个文 本 , 都 应 该 有 明 确 的 目标 要 求 。 无 论 是 出于 提 高 学 生 语 文 素 养 的 内在 需 求 ,还 是 直 接 为 学 生 参 加 高 考 服 务 ,作 为 教 师 都 要 明 确课 文 中 哪些 内容 是 必 须 教 的和 哪 些 目标 是 必 须 抵 达 的 。 只 有 这样 , 语 文 教 师 才 能算 是 完 成 高 中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 教 师 在 教 学 上 可 以 自由 , 但 必 须 是 在 明确 所 教 内 容 的 目标 的框 架 内 的 一 种 自 由, 而不 是 无 序 、 无原则 的自 由 。因 此 , 要 实现 高 中语 文 的教 学 目标 , 就 该 明 确 每 一 个 具 体 教 学 内容 的 目标 。内 容 的 安 排 随 意 了 , 教 学 的 目标 也 就 难 以落 实 。 其三, 从 目前 高 中教 材 的编 排 上 看 , 语 文 教 学 内 容 的 编 排 不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的目标与要求
注重课堂互动与交流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 与课堂互动。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师生之间 的交流与互动。
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网 络资源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丰富 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段: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 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 官体验。
语文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类型
教学目标: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开展深入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活动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泛读课文
泛读课文的定义和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泛读课 文的选择标准
泛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和 技巧
泛读课文对学生阅读能 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作
用
语文实践活动
组织朗诵会,提高学生的朗诵 技巧和表达能力
开展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写 作兴趣和水平
组织文学社团,让学生参与到 文学创作和欣赏中
安排阅读计划,培养学生的阅 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应用场景:适用于各种学科的教 学,特别是语文、英语等语言类 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高一语文教案课后反思
高一语文教案课后反思
前言
高一语文教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南,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反思与总结。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中的教案设计、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教案设计
在高一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
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使得教学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布置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学生学习情况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
教学策略。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检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调整,使得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反馈意见
在课后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过程中存
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通过收集反馈意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结语
高一语文教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和认真思考。
通过不断地反思
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
希望本文的讨论能为高一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初探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初探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具有指导作用,课程性质、理念渗透于教材中;教材则是对课程的目标反映与体现。
作为教学规范用书,教材对教学的作用不言自明。
在课标和教材的制约下,教学并非毫无能动性,而是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并且,教学实践经验也会对制定课程标准和修改教材产生反馈作用。
一、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在对三者关系进行探究之前,笔者将分别界说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三个概念,借此明确本文论述概念之范畴。
课程标准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按教学科目编制,反映某一门学科性质、特点、任务、内容及其实施的特殊方法论要求。
教材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社会实践需要而编写的材料,主要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等。
本文涉及到教材概念,只指教材中的教科书,是狭义教材概念。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品性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依据三者概念,笔者将三者关系以图表方式表示如下:图1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图由图可知,课程标准建立在对社会、学科知识、学生三者研究基础上。
对三者进行研究,能够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该学科已有的知识框架体系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规律等。
经过多方研究而制定的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教学目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因此,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教材对教学目标具体化,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具有经典性和时代性。
它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的主要资源和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怎样制定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最新完整版)
怎样制定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最新完整版)怎样制定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制定高中语文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整体性原则: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整体上思考和处理教材,使各阶段、各学段“互相联系”,并“螺旋上升”,构成有机整体。
2.阶段性原则: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学段目标,学年度目标,且把学段目标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
3.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即从纵向看,由课标到教学要求再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呈由高到低、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的次序;从横向看,同一学段、同一内容块儿的教学目标应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方法、习惯、思维品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解。
4.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简明、可操作,要能够检测,避免空洞,尽量避免用“掌握”、“了解”等含混不清、模糊的字眼来表述。
在制定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时,需要先了解学段目标、学年度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具体制定教学目标。
怎样判断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判断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是否合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性:教学目标必须遵循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
例如,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应从*内容、*形式和*思维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
2.层次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
3.具体性: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能够清晰地用行为来描述。
4.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可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能够用具体的行为来描述。
5.整合性: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应整合课程、教学、评价为一体,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一体。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操作、整合性的,同时也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
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衔接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学内容的衔接: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共同点,例如文言文、古诗词、现代诗歌等。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这些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学习。
高中教案中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高中教案中的目标和预期结果教案是指教师为教授一节课而准备的工具,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教学目标和预期结果是教案编写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高中教案中的目标和预期结果为主题,探讨其重要性与具体应用。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明确的内容,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教学:教学目标能够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促进学生学习: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和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 评价教学:教学目标能够作为评价教学的标准,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 合理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科内容的内在规律,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渐进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分级分步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逐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全面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全面反映学科内容的各个方面,体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预期结果的要求预期结果是对教学目标实施后所期望的效果,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
预期结果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性:预期结果应该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能够明确阐述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2. 可衡量性:预期结果应该是可以被测量和评价的,可以通过一定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3. 可操作性:预期结果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达到预期结果所要求的能力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分析案例:《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们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情感: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发情感的恰当方式。
3.能力培养: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解读意象去把握诗歌的主旨;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再别康桥》是如何体现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的?《再别康桥》美在何处?2.《再别康桥》的意象选择非常独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徐志摩为何对康桥情有独钟,仅仅是学生对母校的情怀吗?有没有其他原因?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本人学过多年的语文了,记得最深的还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比如“一只鹅,两只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学生笑)(抓住学生笑的时机,请他们谈一谈笑的原因,借此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读诗,那对诗歌一定有自己的认识,请问“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是一首诗吗?(在屏幕上打出文字,学生讨论)经过讨论后,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不能算作一首诗,因为实在读不出什么韵味。
(又在屏幕上打出“飞入芦花皆不见”)经过讨论,同学们明确了,加上最后一句增添了诗歌的韵味,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富有诗味。
由此可见,诗歌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我们学习诗歌,就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感悟诗歌的意境。
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
(二)背景介绍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屏幕上展示这段文字,请学生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出来,可继续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康桥对徐志摩的重要性)康桥对于徐志摩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他写了多篇与康桥有关的作品:《康桥再会吧》《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有人甚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绕着“康桥情结”。
(三)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离别的情感1.先推选一位同学朗读,请其他同学简单评价;2.再欣赏黄磊的朗诵录音;3.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在即将离开康桥时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作者主要表达了对康桥的“殷殷的挚爱,深深的依恋”之情。
(四)鉴赏诗歌,感受诗歌创设的意境1.诗歌的哪些章节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离别情感?(学生讨论)(1)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三个问题展开:①离别时为何要“轻轻的”②“轻轻的”为何要提前③为何不向人作别而向云彩作别)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
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作别姿态。
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
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
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2)第二~四节\\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彩虹似的梦。
”(这几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①“金柳”“新娘”等意象的独特效果②作者此时在干什么③“甘心做一条水草”说明了什么④为何要强调“油油地在水底招摇”)这几节写康河的美景,表达作者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新娘”这个意象尤为恰当,“新娘”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形象,不但写出康桥的明丽动人,更写出诗人在即将离别时的记忆犹新的感觉,这是“少女”等其他意象所表现不出的,诗人的难舍离愁可见一斑。
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
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
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
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
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说的这句诗深刻的含义和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
《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
”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
初到伦敦,康桥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他发现“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
这在徐志摩《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
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3)第五~六节“寻梦, 撑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烂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两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徐志摩心中的梦是什么②作者要去青草更青处歌唱什么呢③为何又不能放歌④为何选择沉默地离去)第5、6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
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
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
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
而徐志摩的梦是什么呢?概括而言,是“爱”“美”“自由”,他“追求自然的爱”,“找寻自然的美”,“向往自然的生活”,可以说,徐志摩是一个“自然崇拜者”。
而康桥,正符合徐志摩心中的梦想,他觉得,在康桥才可以享受自然的生活,由此读者才更能体会他将离去时的忧伤。
(4)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一节,应该结合第一节来鉴赏,难道仅仅是为了呼应第一节吗?)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
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
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是因为作者的豁达,而是源于对康桥的挚爱,源于对康桥的依恋。
“不带走”是因为无须带走,康桥已经深深烙进作者的心底,何须带走一草一木哪怕是一片云彩?2.对比古人写的离别诗句,鉴赏《再别康桥》的独特意境。
(1)学生讨论:你会为离别创设怎样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2)列举古人写的离别诗句,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
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相同之处是:离别情绪感伤沉重。
(3)对比分析,《再别康桥》创设的离别情境的特点①离别的对象特别②离别的气氛轻松③选择的意象新颖《再别康桥》创设的情境清新飘逸,体现了“新月诗派”的创作特色。
(五)结语徐志摩先生没有来得及为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1931年11月19日,他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难,坠落于泰山脚下,年仅35岁。
正如他写的另一首诗所言:“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