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大事记:清代晚期(1840.6~1911.12)
在河南都发生过哪些历史事件

在河南都发生过哪些历史事件(一)重要的古文化遗址1、南召猿人: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
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4、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年左右,因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伏羲陵: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
淮阳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也是神农氏定都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共同的圣地。
6、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于河南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
这是同时期影响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端。
7、黄帝故里:河南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
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头文化: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
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位于今天郑州市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
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
通过地图,了解河南省郑州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

通过地图,了解河南省郑州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郑州地处中原、黄河从北部穿越而过,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出生自这里,并在此地进行建都。
原始社会时期的地图夏朝早期,帝舜分封禹建都于阳城(登封王城岗遗址)称为夏伯,后来夏朝迁都于阳翟(许昌禹州)。
夏朝时期的地图商朝时期,在3600年前,商在此建都,称为隞(即嚣),现在仍然保留有商代城墙遗址。
商朝时期的地图西周时期,周武王灭了殷后,将其弟叔鲜分封于管,建立了管国,当时周朝的封国,除管国外,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密国等。
西周时期的地图春秋时期,诸侯相互争霸,互相兼并,郑在乱世中兴起,都邑称为当时郑国政治中心,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
春秋时期的地图战国时期,在公元前375年,韩国韩哀侯灭了郑国,将国都从阳翟迁至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战国时期的地图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有500多年,一直到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为止。
公元前350年,当时诸侯称雄的形势图秦朝时期,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派秦军攻入韩国,设三川郡,郡治在洛阳,不久后迁至荥阳。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时,又设置了颍川郡,辖领新郑、苑陵、阳城等10个县。
秦朝时期的地图西汉时期,公元前205年,刘邦占领洛阳后,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于郡内新置密、成皋(荥阳市汜水镇)、故市、中牟等县,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设置崇高县,后来又置纶氏县(登封颖阳镇),皆属于颍川郡管辖。
西汉时期,归司隶部所管辖东汉时期,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将崇高县并入阳城县。
东汉以后,“管邑”之名逐渐为“管城”所代。
东汉时期的地图三国时期,属于魏国,被河南尹所管辖。
三国时期的地图西晋时期,隶属于司州,归荥阳管辖。
西晋时期的地图南北朝时期,经过东晋十六国的相互频繁战争,政权更迭,此地区的城邑、经济等都受到了严重破坏,日趋凋敝。
后来,北魏逐渐统一了北方,设置了北豫州,州治武牢(荥阳汜水镇),于公元493年将蒙旧县城(惠济区古荥镇)迁至大索城(荥阳老城)。
河南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重点时期与事件梳理

河南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重点时期与事件梳理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在考研历史学的复习过程中,对于河南省的历史资料进行重点整理是必要的。
本文将重点时期与事件进行梳理,让我们对河南省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 古代河南重要时期与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河南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原地区,承载了许多重要的时期与事件。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点。
1.1 殷商时期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发生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河南省的邯郸地区曾经是殷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商代的青铜器、甲骨文等历史遗迹都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河南省的洛阳地区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政治中心之一,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孔子等许多思想家、文化名人。
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各国之间的战争、战略等情况。
1.3 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发生在公元618年至907年。
河南省的洛阳和开封地区相继成为这一时期的首都。
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如科举制度的推行、进士及第的重要性、唐诗的鼎盛等等。
了解唐代的资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繁荣与辉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近代河南重要时期与事件近代的河南省也有许多重要的时期与事件,下面列举了一些重点。
2.1 农民起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动剧烈,这一时期也在河南省发生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
如太平天国运动(1850年至1864年)、黄河大水灾(1887年)等,这些事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与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2.2 抗日战争在二战期间,河南省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前线,承载着国家反抗侵略者的重要责任。
河南遭受了严重的战争破坏,如平型关大捷(1933年)、台儿庄战役(1938年)等等。
初中历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初中历史大事年表(完整版)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距今约30000年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距今约7000~5000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距今约5000~4000年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商(约前1600~前1046年)约公元前1600年,汤朝灭夏,商朝建立西周(前1046~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771年戎族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前770~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战国(前475~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秦(前221~前207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刘邦攻入咸阳秦亡西汉(前202~9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9年西汉灭亡东汉(25~220年)公元25年东汉建立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三国(220~280年)220年魏国建立。
东汉灭亡。
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西晋(266~316年)266年西晋建立,魏亡。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420年)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589年)420年南朝宋建立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先秦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山顶洞人进入民族公社时代距今七千至五千年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距今约四五千年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春秋后期孔子在世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前202年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百廿农大正青春——河南农业大学校史回顾

河南大学堂旧址河南大学堂成立后,随着时局变化几度更名。
河南大学堂开学一个月后,1902 年8月15日,清政府颁布了清末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文件《钦定学堂章程》,要求:“今定省会所设学堂曰高等学堂。
”1903年“河南大学堂改为河南省高等学堂,以翰林院编修王安澜为监督。
名额250人,年经费银2.84万两。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撰的《清代晚期(1840.6~1911.12)大事记》)1912年1月19日,民国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第一条就规定:“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
”“河南高等学堂改称河南高等学校。
”(《开封市教育志》)191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学制系统,史称壬子学制。
当年10月份公布的《大学令》第二十条规定:“大学预科须附设于大学,不得独立。
”由于清末各类高等学堂实际上都是大学预科性质,所以当这一学制系统公布后,全国各省份的同类高等学校纷纷停办或改办为专门学校。
面对这一局面,时任河南高等学校校长时经训作出了一个对于河南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农业教育而言意义非常重大的抉择:河南高等学校改办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现藏于台湾“国史馆”的民国教育部专字第895号档案显示,时经训在呈送河南提学司的请示中提议:“预备科虽与高等学校程度相当,特以预备科须附属于大学校中,不能如从前高等学校之独立,而大学又未能各省遍设,本校为全省学校中阶级最高、开办最早者,不得不变通办理,改设专门学校以符新章而宏教育。
”民国教育部专字第895号档案显示,时经训校长将河南高等学校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提议,获得河南提学使陈善同和河南都督张镇芳的支持,由张镇芳以“陆军上将衔河南都督”的名义于11月3日具文咨请民国教育部查照立案。
11月15日由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教育次长董鸿祎、司长林棨等共同签署公文,咨覆河南都督:“高等学校改办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安置旧有各生办法,应准立案。
”至此,河南大学堂经过10年探索,最终因为河南省情、民生和发展的需要,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由此开启了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春天。
河南省历史变迁

河南省历史变迁河南省历史变迁(2011-12-06 16:29:33)转载▼标签:分类:中原河南省建制中原杂谈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2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里曾孕育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李耳、庄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哲学家程颢、程颐,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邓颖超等历史名人1000多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有四个(洛阳、开封、郑州、安阳)。
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诸如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
历史的风云变幻,无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迹。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从南召县云阳镇发现的古人类臼齿化石,连同渑池、许昌、安阳等地出土的各种旧石器,证明距今四五千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居住。
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在新郑县境),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渑池县境),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这些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迄今已发现千处之多。
说明河南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已达到一定的高度。
自有史以来,夏王朝在河南建都的地方有阳城(登封)、阳翟(禹县)、帝丘(濮阳)等地。
商朝7次迁都,4次都在河南境内,安阳殷墟是著名的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西周以洛阳为东都,营造为王城和成周城,在河南境内分封的诸侯国有数十。
春秋时期,境内属秦、晋、楚、宋、卫、郑、陈、蔡诸国。
河南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从古代至今的考察

河南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从古代至今的考察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是中原地区的核心。
河南的历史发展与变迁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古代文明的形成、政治中心的迁移、经济发展的变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古代至今,对河南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进行考察。
一、早期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形成河南拥有丰富的早期文明遗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地区就有了人类聚居和农业生产的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地区逐渐形成了璀璨的中原文化,成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
二、河南作为政治中心的嬗变1. 商周时期:商代至周代,河南一直是中原地区各个朝代的政治中心。
商代时期的商朝都城亳(位于今河南商丘),是政治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2.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政治中心逐渐向东方迁移。
虽然河南地区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3.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后,政治中心再次回归中原地区。
咸阳作为秦朝的都城,其规模和影响力在当时无出其右。
随后的汉朝,将都城迁至长安,河南地区成为西汉政治、经济的核心。
4. 隋唐时期:隋朝将都城迁至洛阳,标志着河南地区再次成为政治中心。
随后的唐朝,长时间将都城设置在长安,但洛阳仍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
5.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北方政权的崩溃,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再次西迁。
宋朝时期,将都城迁回了开封,河南地区再度成为政治中心。
元、明、清时期,由于地理、战略等多种原因,河南地区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
三、经济发展的变化与转型1. 农业与手工业时期:古代河南地区以农业为主导,粮食生产充裕。
同时,手工业也相对发达,如陶器、丝织品等。
2. 商业与海外贸易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河南作为交通枢纽,商业活动逐渐兴盛起来。
特别是唐宋时期,河南成为中原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与海外进行贸易往来,经济非常繁荣。
3. 工业化与现代化时期:近代以来,河南经历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各朝各代历史大事记

中国各朝各代历史⼤事记中国各朝各代历史⼤事记清朝历史(1644—1911)⼀.1清朝简介⾃公元1644年,顺治帝⼊关,定都北京,消灭南明政权,奠定清朝基础,到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前后⼀共经历267年。
⼊关前⽴有两帝,⼊关后共⽴⼗位皇帝。
满清王朝,它前朝国⼒强盛,疆域辽阔,到后期,由于闭关锁国和⾃⾝腐败,被西⽅⽂明超越,使中国⼀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个王朝,⾃1911年民国建⽴后,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在中国宣告结束。
1.清朝年表清太祖努尔哈⾚(1616年—1626年清太宗皇太极(1626年—1643年)清世祖顺治帝(1643年—1661年)清圣祖康熙帝(1661年—1722年)清世宗雍正帝(1722年—1735年)清⾼宗乾隆帝(1735年—1796年)清仁宗嘉庆帝(1796年—1820年)清宣宗道光帝(1820年—1850年)清⽂宗咸丰帝(1850年—1861年)清穆宗同治帝(1861年—1874年)清德宗光绪帝(1874年—1908年)宣统帝(1908年—1912年)2.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1626年——1643年在位,共17年。
努尔哈⾚第⼋⼦,满族。
1626年(天命⼗⼀年)九⽉,继后⾦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1636年(天聪⼗年)四⽉,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1643年病死,终年52岁,庙号为太宗⽂皇帝,⽕葬,墓在沈阳昭陵。
4.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1643年——1661年在位,共18年。
皇太极第九⼦,清⼊关后第⼀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因爱病殁忧伤过度⽽死(另⼀说为出家后病死),终年24岁,庙号为世祖章皇帝,史称顺治皇帝,葬在河北孝陵。
5.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烨(1654——1722年),1661年——1722年在位,共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清末新政时期河南巡抚与河南早期现代化

清末新政时期河南巡抚与河南早期现代化清末新政期间,河南巡抚的频繁更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新政的成效,但河南地处北洋和湖北两大模范新政省区之间,不仅容易受其新政举措的影响,而且便于学习和借鉴。
河南巡抚群体虽然思想上较为保守,但忠于清廷,忠实执行新政谕令,致使河南新政别有特点。
河南新政虽然没有北洋新政和湖北新政那样成果辉煌,光彩夺目,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开启了河南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征程。
标签:清末新政;河南巡抚;早期现代化河南新政开启了河南早期现代化的征程,加快了近代河南发展进步的步伐,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学界在清末新政尤其是各省新政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位于北洋和湖北两大模范新政省区之间的河南新政研究,却相对比较薄弱,至今不但没有专著出版,即便是比较全面深入的论文也不多见。
①本文以清末河南新政时期的河南巡抚为视角,以掌握的有关资料为基础,对清末新政时期的河南早期现代化进行初步探讨。
一、频繁更换的河南巡抚清政府的新政,得到地方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热烈欢迎。
作为地方政府的最高长官——总督、巡抚,对中央政府的决策必须遵照执行,不管其愿意与否。
然而,将中央政府的决策贯彻落实到基层,使之发挥出效力,则取决于各省督抚的贯彻执行力度。
所以一个省区的社会发展,除了自然环境的差异外,与地方督抚的认知水平与领导能力密切相关。
有的督抚本身就是推动新政的有生力量,对中外悬殊差距、清政府面临的沉重危机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们不仅要求变法的心情较为迫切,而且有魄力和能力。
如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等。
有的督抚,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对朝廷无限忠诚,内心并非完全赞成新政的所有举措,但职责所在,不得不执行新政命令,在其辖区也进行了一些颇有成效的改革。
只有极个别督抚思想较为保守,往往借口地方困难,对中央政府的某些新政措施或有条件地执行或一直拖延,新政成效不彰。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奴隶社会夏----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4世纪(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中国奴隶社会强盛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历王外逃,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时期)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公元前7世纪中期(前651年)——葵丘会盟、桓公称霸中原公元前7世纪后期(前632年)——晋楚城濮大战、晋文公称霸中原公元前6世纪初(前597年)——楚庄王大败晋军,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春秋末期——吴、越先后争霸青铜时代——夏商周汉字产生——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早期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相当于商代时期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分为五大时期:①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战国、秦汉②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③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④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而哀——明、清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分为4个时期:魏国独霸→魏齐争雄→齐秦互帝→秦国独霸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386年——田氏代姜(齐),至此形成战国七雄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公元前354年——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公元前342年——马陵之战,庞涓自杀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此后秦国开始着手统一战争公元前256年——东周正式结束铁器出现——西周晚期铁农具、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秦汉普遍先秦——秦始皇统一以前的中国历史春秋战国——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汉王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后220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爆发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灭秦军主力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子婴投降、秦亡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后9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长安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凿空之行)公元前119年——卫、霍大破匈奴,逼匈奴北迁漠北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开始设西域都护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西汉灭亡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东汉(25年~220年)25年——刘秀建东汉,定都洛阳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73年——汉明帝命班超出使西域、窦固大败北匈奴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匈奴政权瓦解,对汉朝的最后威胁解除97年——甘英出使大秦未果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166年—大秦安敦王朝使者到达东汉,是正史关于中欧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官渡之战,此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208年——赤壁之战,促成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东汉时代——道教兴起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三国(220年~280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30年——孙权派卫温等到达台湾,是为大陆人到台的最早记录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废魏称帝,西晋建立,定都洛阳西晋(266年~316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统一南北291~306年——西晋八王之乱,国家由盛哀311年——西晋永嘉之乱(少数民族攻入都城洛阳)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420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东晋建立,北方陷入16国混乱时代383年——淝水之战(前秦~东晋)南北朝(420年~589年)南朝——420~589(宋齐梁陈)北朝——439~581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420年——刘裕废除东晋皇帝,宋建立,南朝开始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16国时代,北朝开始485年——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东汉末年~北朝末年——历经400年,北方实现了民族大融合隋(581年~618年)581年——杨坚代周,隋朝建立,北朝结束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南朝结束605年~610年——开通大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发动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灭亡选官制度: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朝时期——科举形成唐(618年~907年)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唐建立627年~649年——贞观之治初唐帝王次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640年——唐太宗征服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641年——文成公主入藏646年——日本仿唐,开始推行大化改新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702年——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713年~741年——开元盛世8世纪前期(713年)——唐玄宗封粟末靺鞨大祚荣为渤海郡王,8世纪前期(738年)——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9世纪中期瓦解)755年~763年——安史之乱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9世纪前期(822年)——长庆会盟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960年)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梁唐晋汉周)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辽)北宋(960年~1127年)960年——陈桥兵变,北宋建立979年——宋太宗灭北汉,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庆历新政1044年——宋夏和议,元昊取消帝号1069年——宋神宗、王安石开始变法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1276年)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岳飞组织宋、金郾城大战(1141年被解职,1142年被害)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绍兴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已到南方,江浙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元(1271年~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13世纪(宋元之际)——指南针、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明(1368年~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1553年——葡萄牙欺骗进入澳门1561年——戚继光抗击倭寇取得台州九战九捷,1565年基本肃清倭寇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7年——陕北王二起义,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36年——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鸦片战争以前)(1636年~1840年)1644年,清军入关明末清初——蒙古分裂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分1662年——清灭了南明最后一个小朝廷,基本统一全国1661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69年——康熙宣布“更名田”1673年~1681年——三藩之乱1683年——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1686年——康熙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12年——康熙规定“固定丁口”1723年——雍正“摊丁入亩”,1723年——雍正禁止传教,西学东渐的势头衰落1726年——雍正大规模改土归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1757年—清军经70多年,最后粉碎准噶尔贵族的割据叛乱,统一天山北路,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科布多参赞大臣1757年~1759年——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1762年——清设伊犁将军,统管新疆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大河南北,斯民厥土_历史时期的河南人口与土地(1368-1953)

大河南北,斯民厥土:历史时期的河南人口与土地(1368-1953)大河南北,斯民厥土:历史时期的河南人口与土地(1368-1953)河南地处中国中部,以黄河为界,北有贵州,南有湖北,东临山东,西接陕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由于河南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和政治中心之一。
本文将从1368年明朝建立至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探讨河南人口与土地的历史变迁。
明代(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河南人口与土地发展的关键阶段。
明朝初期,河南的人口和土地都相对较为富裕。
河南几乎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省份,其人口众多、土地肥沃。
然而,在明朝中后期,由于长期战乱和政治动荡,河南地区的人口和土地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
北方的明朝收复,河南人口骤减,土地荒废。
而后明朝政权轮替,地方政权不稳定,导致河南人口大规模外迁,使得河南土地继续受到破坏。
清代(1644-1912)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清代初期,由于清朝政权刚刚建立,河南地区的人口和土地都处于重建阶段。
然而,清朝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展河南地区的经济和农业,导致人口和土地的发展相对缓慢。
清朝中后期,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腐败和外国侵略的加剧,河南地区的人口和土地再次受到重大影响。
人口大规模外迁,土地荒废严重,河南地区陷入了长期的落后状态。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河南人口与土地发展的关键阶段。
民国初期,河南地区的人口和土地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然而,由于民国政府的腐败和外国侵略的持续,河南地区的经济和农业发展又陷入了停滞状态。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地区成为了日本侵略军的主要战场之一,人口和土地再次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地区的人口和土地开始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
通过中央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河南地区的人口和土地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河南省历史高考知识点汇总

河南省历史高考知识点汇总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多样的历史事件。
对于参加河南省历史高考的考生来说,了解河南省的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河南省历史的各个方面,对河南省历史高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河南省的历史沿革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河南境内,出土了大量久负盛名的历史文物,比如豫北的殷墟、豫南的洛阳、豫西的魏都郑州等。
河南省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代时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河南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商朝时期,河南境内的殷墟是商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河南地区涌现了许多诸侯国,比如宋国、魏国等。
2.秦汉时期秦朝时期,河南境内成为中央政权的核心地区,建立了许多行省和县城。
汉朝时期,洛阳成为东汉的都城,是当时东亚最大的城市之一。
洛阳还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有“佛都”之称。
3.隋唐时期隋朝时期,河南成为隋朝的都城,洛阳成为东都,开封成为西都。
唐朝时期,洛阳和开封都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封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4.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时期,河南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两京”(东京洛阳和南京开封)的美誉。
元朝时期,河南是蒙古帝国的中心地区,蒙古统治对河南的影响很大。
明朝时期,开封成为明朝的都城,而洛阳逐渐衰落。
清朝时期,河南成为了清朝的重要行省之一。
5.现代时期辛亥革命后,河南逐渐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省成为了中国的中心省份之一,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二、河南省的历史遗迹河南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历史遗迹:1.殷墟:位于豫北的商朝遗址,是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在殷墟中,出土了许多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有重要价值。
2.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西南,是中国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河南省考研历史学专业古代史重要事件总结

河南省考研历史学专业古代史重要事件总结古代史是历史学中的重要分支,涵盖了人类文明的最早起源和发展。
河南省考研历史学专业古代史也是考生必须熟知的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整理古代史重要事件,本文将对河南省考研历史学专业古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总结和归纳。
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奠定了中国王朝制度的基础。
夏朝的重要事件包括启蒙者禹的治水功绩和建立夏朝、夏朝的衰落以及夏朝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等。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以青铜文化的繁荣而闻名。
商朝的重要事件包括商朝的建立和商汤的政治改革、殷墟的发现和商朝的社会制度、商朝的外交和贸易关系等。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的重要事件包括周朝的建立和周公的政治改革、西周的分封制度和天子制度、东周的分封国和列国的崛起等。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春秋时期的齐、晋、楚、宋等列国的兴起和争斗、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的出现和思想发展,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和军事变革等。
5.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秦朝的重要事件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建立秦朝、秦朝的法家思想和法律制度、秦朝的修筑万里长城和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等。
6.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和繁荣的封建王朝,为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封建王朝。
汉朝的重要事件包括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的政治改革和分封制度、汉武帝时期的丝绸之路和文化交流、汉朝的科技发展和文学艺术等。
以上只是河南省考研历史学专业古代史中一部分重要事件的总结,相信对于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隋-新中国)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581年——1949年)隋(581年——618年)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589年隋统一南北南朝结束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唐(618年——907年)贞观之治;713—741年开元盛世7世纪前期松藏干布统一 755—763年安史之乱五代(907年——960年)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1127年)960年北宋建立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南宋(1127年——1276年)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34年蒙古灭金元(1271年——1368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明(1368年——1644年)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攻占北京明亡清(1644年——1911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年甲午战争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中华民国(1912——1949)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北洋军阀统治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1919年 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 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出现 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12月秋收起义部门到达井冈山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 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年底突破湘江1935年 1月遵义会议1935年 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淞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百团大战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解放军开始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 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4000年前,河南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推动中国迈入了王朝时代

4000年前,河南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推动中国迈入了王朝时代大约在4000年前,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也就是华夏和三苗的战争。
这场战争从尧舜时代,一直打到了大禹时代,最终是以华夏部族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争,是继逐鹿之战、阪泉之战以来,中华大地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争。
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三苗部族,也就是苗蛮集团,是楚国人的祖先。
根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苗蛮集团的父系Y染色体也主要是O2,他们和古羌人同出一源。
在10万年前到6万年前,O2系祖先从南亚、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逐渐在云南分化为了一支。
其中一支沿着青藏高原边缘北上,演变为了古羌人,也就是华夏民族的祖源。
另外一支沿着长江流域向下游推进,最终到达了长江中游,他们就是苗蛮部族。
东亚O系人种迁徙路线苗蛮部族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1962年,江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上饶县万年仙人洞发现了距今1.2万年前的野生稻植硅石以及1万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这个证据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和种植水稻的国家。
而江西一带,正是苗蛮集团的活动范围。
在湖北一带,出现了彭头山文化、皂市下层文化、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从前3000年开始,中国开始向阶级时代过渡,文明的曙光开始出现,而长江中游一带也出现了许多早期城市遗址,目前考古发现的就有20多座,可见当时苗蛮的文明发展程度和华夏部族是相近的。
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当时苗蛮的活动范围很大。
战国时代的吴起说三苗“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上古时代的衡山,指伏牛山到大别山一带的山脉,秦汉时期的衡山郡就位于江北。
而文山则不可考。
总之,三苗的活动范围涉及江西、湖北、湖南三省以及河南南阳、信阳一带。
大约在5000年前,中原发生了逐鹿之战和阪泉之战,黄帝统一了以蚩尤为首的东夷部族,以炎帝为首的羌人集团(发展为农耕的古羌人),于是形成了炎黄—东夷部落联盟,合称华夏部族。
高一历史河南省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河南省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本文将根据题目要求,以"高一历史河南省的知识点"为标题,按照历史知识点的逻辑顺序展开,介绍河南省的历史知识点。
文章将采用常见的论述性文体,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等部分。
高一历史河南省的知识点河南省地处中国的中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河南就承载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河南省的一些重要历史知识点。
I. 夏朝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与夏王禹息息相关。
夏王禹治水有功,被封为河南的史祖,而河南成为了当时的核心地区。
河南的偏西部分地区曾被视为夏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II. 商朝时期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兴起与河南紧密相关。
商朝的政治中心位于今安阳市附近的殷墟遗址(又称殷墟遗址),这也是河南境内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
殷墟的发掘不仅揭示了商朝的历史,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文化遗存。
III. 周朝时期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其兴起也与河南有着密切的联系。
周朝早期的都城曾设在今河南中原地区的成周(今安阳市西)。
周朝时期,中原地区成为分封制度的核心地区,不同诸侯国的力量在这里汇聚与较量,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IV.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时期,也是河南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许多著名的诸侯国如魏、郑、韩、宋等都位于河南境内,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竞争使河南的历史发展更加精彩。
战国时期,河南地区还出现了许多名将,如魏国的信陵君、宋国的平原君等,他们为河南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V.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时期,河南位于南北朝两个政权之间,成为了南北朝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
同时,河南境内还有许多重要的南北朝遗址,如洛阳的白马寺、梁溪寺等,这些遗址留下了南北朝文化的瑰宝。
VI.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河南成为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历史大事记:清代晚期(1840.6~1911.12)1840年(道光二十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随后清廷被迫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历史揭开帷幕。
是年据报,全省人口共2377万。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4月为抵抗英国入侵,清廷连续责令河南赶送武器、火药,去东南沿海,以应海防急需。
9月和次年2月,又连续调拨河南防军和乡勇驰赴苏、浙前线御敌。
8月2日黄河在祥符(今开封县)县张家湾决口,害及河南、安徽两省,河南以祥符、陈留(今属开封)、通许、太康、鹿邑受灾最重。
中、下旬,清廷谕令革职留任的河东河道总督文冲和已革职的两广总督林则徐等堵治黄河。
1842年3月27日,河归故道。
共费银635万两。
9月23日清廷任命宋襄为河东河道总督。
10月19日清廷命鄂顺安署理河南巡抚。
是年全省实征地丁银292.5万两。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12月8日清廷任命慧成为河东河道总督。
是年本省与皖、苏、鄂接壤诸府县捻党日趋活跃,9、10月间,在永城、鹿邑和毫州(今安徽毫县)一带击败清兵。
汝阳(今汝南)邓韩玉、马宗禹部各百余人先后于豫鄂边境和息县、沈丘一带开展劫富"活动,江苏北部捻党也进入息县境内。
12月,光山捻党首领胡全堂等率众往来湖北黄安(今红安)和光山、罗山境。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23日黄河于中牟九堡决口,中牟、祥符、尉氏、通许、陈留、扶沟、西华、太康等县受灾最重。
1944年2月2日,决口河堤修复。
9月8日清廷任命钟祥为河东河道总督。
是年彰德、卫辉、陕州、汝州等府州(今安阳市、新乡市、三门峡市、平顶山市)捻党愈趋活跃。
△意大利米兰传教会入卫辉府传教。
据报省内已有天主教信徒2000人。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 清廷同意对天主教驰禁。
法天主教会于南阳设立靳岗总堂,统管河南全省天主教事务,成立河南教区。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 冀、鲁、豫边境捻党日盛,且袭击官府。
豫南捻党人湖北应山活动。
△全省实征地丁银373万两。
(以后10多年,除大灾之年减收百十万两外,大体上都在350万两上下浮动。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 豫南捻党赵廷群等在汝阳、正阳、息县、新蔡等县频繁开展"劫富"和"抗官"活动。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 上年秋和是年夏,多数州县因旱情严重,农业两季无收,人多以草根树皮为生。
△豫东捻党首领张三胖、冯震等率众频繁活动。
清廷严饬豫、鲁、直3省协剿。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9月13日清廷任命潘铎为河南巡抚。
是年商城廪贡生林翠皎、阳武(今原阳)团练首彭凤池等先后于2、4月聚众抗粮、抗差。
△全省50多州县水灾严重,豫南、豫东尤甚。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5月25日清廷以颜以燠署理河东河道总督。
10月27日实授。
是年豫东、豫北、豫西40多县受旱、涝、雹灾,农业收成大减。
武陟、汝南等县又流行传染病,有些乡村死亡人数超过l/2或l/3。
1850年(道光三十年)lO月2日因河南捻党活动日盛,清廷谕令巡抚潘铎严加镇压。
1851年(咸丰元年)9月4日清廷任命李馋为河南巡抚。
是年1月,洪秀全等在广西桂平县发动农民起义。
10月,清廷调河南河北镇绿营兵驰赴广西参加镇压。
△据统计,全省共有耕地71.8万余顷,人口2392.7万。
1852年(咸丰二年)3月26日清廷任命桕贵为河南巡抚(迄未到任)。
6月16日清廷以陆应谷署理河南巡抚。
8月4日清廷任命慧成为河东河道总督。
是年张洛行领导的捻军11月间于安徽毫州起义,转战入鹿邑、宁陵、商丘等县。
年底,因太平军由武昌北上,当局在全省实行戒严。
1853年(咸丰三年)3月16日清廷命在籍前广西巡抚周之琦、内阁学士祝庆藩、广东布政使王廷兰等办理河南团练。
5月4日清廷命长臻署理河东河道总督。
6月20日实授。
6月13日太平天国北伐军由安徽毫州攻占归德(今商丘)。
18日,围攻开封城,不克。
26日,在汜(今属荥阳)、巩间渡过黄河。
7月7日太平天国北伐军围攻怀庆(今沁阳)。
小部未曾过黄河的太平军,经密县、许州(今许昌)、遂平、正阳等地转入湖北。
是月遂平雷六率众起义。
19日入桐柏县城,复与信阳王东、汝阳刘文明等部捻军联合,于28日进攻正阳城,不克。
桐柏、新郑、许州、正阳、虞城、永城、夏邑、沈丘、确山等地捻众也先后揭竿而起。
9月1日围攻怀庆府的太平军主动解围向西北转移。
2日,一度攻占济源,后进入山西省。
12日归德捻军宋喜元部、夏邑捻军骆三群等部先后围攻夏邑城失败。
此后数十天内,地主武装惨杀夏邑"从捻"民众l700余名。
10月26日清廷任命英桂为河南巡抚。
是年清廷滥铸当10、当50大钱,发行银钞、钱钞,并强制各县行使。
不久钱、钞贬值50%以上,市面拒用。
1854年(咸丰四年)3月6日太平天国北伐援军破永城。
9日克夏邑。
豫东捻军四起,李月、王冠三、宋喜元等分立红、黑、白三色旗,众至数千。
在此前后,陈州(今淮阳)、汝州、光州各属捻军也四出活动,与安徽捻军互相呼应。
26日,豫东捻军和安徽捻军联合,在沈丘、项城间击败河南按察使牛鉴所部清军。
7月2日永城捻军首领苏天福等与皖捻联合,于上月攻占永城大王集等处。
本日,苏邀集各路捻首47名在洪河集聚议。
在此前后,光州、固始、息县一带捻军发展至10万余人,并分设四路元帅,远近震动。
11月9日禹州民众反抗官府加征丁漕(丁,是"地丁","漕"即漕粮",是按地亩征收的主要赋税),在刘化振领导下,利用联庄会组织,起事攻城。
12月9日,辉县戴蓥等也聚众抗漕,并围攻县城。
均未克。
先后起而响应的,有获嘉、新乡、陈留、封丘、尉氏、济源、温县、河内(今沁阳)、汜水、原武(今原阳)、林县等地民众。
是年巡抚英桂以运河梗阻为由,经奏准清廷,全省漕粮改交白银,每石折银由旧章0.8两增为1.25两。
1855年(成丰五年)3月8日禹州联庄会抗粮武装在李贤等人领导下,攻人密县城,焚县署,释狱囚。
10日,联络郑县(今郑州)煤矿工人围攻郑县城,旋又转攻禹州,均未克,被省当局派兵镇压。
但豫北十数县联庄会于5、6月间继续起事抗官,清廷下令解散河南联庄会。
6月9日汝阳易天富、光州林其间等部捻军攻克息县城,13日进围光州。
在清军追击下,至7月间,这股捻军活动基本停息。
7月1日新乡联庄会首张炳等聚众近万人围攻县城,未克。
获嘉联庄会继起,也控制了县城。
在清军逼攻下,豫北抗粮斗争于9、10月间均告失败。
12日清廷任命李钧为河东河道总督。
8月19日黄河在兰仪(今兰考)铜瓦厢决口,淹及封丘、祥符、长垣等县,河水由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是年豫东多支捻军于7月间参加毫州雉河集会盟,共推张洛行为盟主。
lO~12月间,张等率捻军多次入豫东,攻归德、永城,均未克,进破夏邑。
1856年(咸丰六年)3月15日张洛行等部捻军围归德城。
22日转往安徽蒙城。
7月月底裕州(今方城)李太春、泌阳王四老虎等部捻军,于两县交界角子山合军后,转移至平顶山,吸收许多煤矿工人入伍,活动于宝丰、鲁山、郏县一带。
是年武陟、新乡一带蝗灾严重。
1857年(咸丰七年)5月24日南阳府各县饥民群起结捻,裕州李太春等部复于角子山合军,由叶县、舞阳、禹州、汝州、临颖转入许州活动。
内乡、镇平捻军亦于本月起事,7月上旬入禹州境,攻按察使周士镗所部清军。
随后于舞阳北舞渡击败总兵龙泽厚等部清军。
12月陈太安、肖况等率领5支捻军于10、11月连续出角子山,在泌阳、南召、确山等地与清军邱联恩诸部作战后,回山休整。
本月上旬,复分路进攻嵩县、伊阳、汝州各地,与各部清军战斗月余,捻军损失颇大,再次入山潜伏。
1858年(咸丰八年)3月6日巡抚英桂始抽厘金(一种商品通过税,因1853年在苏北始创时按货值1%抽征),先在陕州、淅川部分地方试办盐、药、烟、茶、棉、布等厘金。
后在全省推广。
19日太平军韦志俊部与捻军张洛行部同围固始,与清军胜保等部战至4月6日才解围入鄂。
9月26日清廷任命恒福为河南巡抚。
11月22日安徽捻军由蒙城、毫州3路入豫。
经归德、柘城、太康等县,月底占据周家口(今周口),因清军傅振邦等部追至,于12月初转入苏北。
1859年(咸丰九年)1月7日清廷将归德营改归德镇,原归德营移驻会亭驿。
3月25日清廷任命瑛棨为河南巡抚。
是月中旬,皖捻孙葵心等部大举入豫,20日,攻归德城,不克。
因清军追逼,转太康、扶沟、西华、舞阳等县境。
29日,在舞阳县北舞渡设伏,歼灭清军3000人。
并杀其统将邱联恩。
4月,捻军经陈州、鹿邑归毫。
4月23日清廷任命黄赞汤为河东河道总督。
9月孙葵心等部捻军于上月底入汝阳境,大败清军后,复于本月2日在汝阳野猪岗战斗中取得重大胜利。
10月初,转战豫东,于19日在睢州(今睢县)击败清军,进向兰仪。
开封戒严。
捻军避实击虚,转入豫中,30日围郾城,不克。
至11月上旬,捻军经鄢陵、扶沟、鹿邑等县归皖。
1860年(成丰十年)2月3日清廷任命庆廉为河南巡抚。
4月孙葵心等部捻军再入豫东,逼近开封。
省城再次戒严。
受命"督办河南剿匪事宜"的副都统胜保率部于郊外白酒店阻击。
捻军转进豫中禹州、许州等地,折往汝州、郏县。
5月捻军后队继续由皖大举入豫,月初在柘城歼灭总兵王凤祥等部清军,与胜保部相持于边境地带。
6月下旬,清廷以胜保"有负委任",河南军事改命巡抚庆廉督办。
6月9日清廷命顺天府府丞毛昶熙为督办河南团练大臣。
8月间毛向各属颁发团练条规,催命各县赶办地主武装。
9月9日皖捻破清军拦截,突入豫东。
1 5日进逼周家口。
旋渡黄河,队伍扩大至三四万人。
20日,歼灭承惠等部清军于汝阳野猪岗。
下旬,经确山、罗山、光山、固始,由霍山返皖。
11月9日濮州(今山东鄄城)、范县农民武装近万人,经清丰入攻内黄城,不克,分兵附近各县,攻据道口。
21日,攻卫辉,不克。
月底,转入直隶(今河北)。
12月2日清廷任命严树森为河南巡抚。
1861年(咸丰十一年)1月获嘉联庄会首李占标等乘上年底山东长枪会武装进入豫北之际,再次起事,于本月9日会同山东义军与清军杨飞熊部大战于新乡大阳堤一带,不胜,经阳武、延津转往山东。
4月,李等复在获嘉中和镇起事。
两月后被镇压。
2月3日陈大喜、张凤林分踞汝阳平舆和张岗,拥戴太平天国。
4月中旬,出攻汝宁府城。
数十里地面的民寨均树旗响应,声势浩大,为河南捻军中坚。
是月皖捻姜台凌等部由毫州入豫东、孙葵心等部由庐州入豫南。
3月,孙部攻光州、陈州等城不克,由鹿邑返毫。
姜部西进,经开封、通许、新郑等县,南人许州境,于3月20日,破唐县(今唐河),驰骋豫西南。
4月下旬,折转太康、柘城一带,后归皖境。
7月南阳天主教主教安西满(意大利籍)托称城内江浙会馆系该教早年教堂旧址,强请查明发还,遭到南阳官绅士民的一致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