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按最佳含 水率和计算的干密度分别以振动成型法或静压法制备试件。试件在规定温 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7)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
17
.
最终配合比的确定
➢ 根据对比试验结果及设计强度标准,确定水泥剂量,同时此剂 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
➢
R平≥Rd/(1-ZaCv)
➢ 式中:R平-平均抗压强度,MPa
➢ Rd-设计抗压强度,MPa
➢ Za-保证率系数,高速及一级公路保证率95%,其他 90%
➢ 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18
.
各筛孔通过百分率(%)
8
无结合料的粒料。 嵌锁型包括泥结碎 石、泥灰结碎石、 填隙碎石等;级配 型包括级配碎石、 级配砾石等。
.
水泥稳定类、石灰粉 煤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 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 层,但是水泥或石灰、 粉煤灰稳定细粒土不能 用做高级路面的基层
基层、底基层 材料适用范围
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 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也可用做二级和二级以 下公路的基层,但石灰 稳定细粒土不能用做高 级路面的基层。
级配碎石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级配 砾石、级配碎砾石可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也可用做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填隙碎石适用于各级 公路的底基层和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9
.
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材料要求—水泥
❖ 基层水泥多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底基层水泥可选用普通硅酸盐 水泥或者复合水泥;
❖ 标号32.5、42.5袋装或散装水泥均可; ❖ 选用时应注意初凝时间45分钟以上和终凝时间6h以下;
(5)
基层宽度每侧宜比面层宽出25cm,底基层 每侧宜比基层宽15cm。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层和底基层的压实度、平整度应符合《公 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7
.
基层、底基层分类 根据材料分类
有机结合料稳 定类。包括: 热拌沥青碎石 或乳化沥青碎 石混合料、沥 青贯入碎石等 。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也称半刚性类型) 。包括:水泥稳定 类、石灰稳定类、 工业废渣稳定类等 。
1)根据碎石或者砂砾的筛分结果选择粗、中、细三种级配。 2)每种级配均应分别按4.0%、4.5%、5.0% 、 5.5% 、 6.0%的水
泥剂量配制混合料。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4)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5)按最佳含水率和计算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 6)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
试验。 7)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 8)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可较设计剂量增加0.5% 。
16
.
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按照设计集料级配的材料比例、最大干密度经验值,以及试件体积 计算各种集料的重量并配料,每份混料重量约8kg左右(风干质量);共 配料4~5份备用。根据选择的水泥剂量配置不同含水率的试件(一般为 3%,4%,5%,6%,7%)分别进行击实试验,确定不同水泥剂量下的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将路面分成若干层次。通 常按各个层位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四个层次,即面层、基层、 底基层和垫层,如图所示。
路面结构层次划分示意图
4
.
❖ 基层和底基层主要承 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 荷载的垂直力,并扩 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 基层去 ,基层和底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 承重层,它应具有足 够的强度和刚度,并 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 的能力。
层位 基层 底基层
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7.5 31.5
19.0
9.50
4.75
2.36
0.6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100 90~100 67~90 45~68 29~50 18~38 8~22
0.075 0~3 0~7
15
.
配合比设计过程
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要点
1
.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基层、底基层要求及分类
3
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4
施工质量控制
5
施工现场检测
6
基层、底基层施工控制要点
2
.
培训目标
了解基层底基层的的技术服务步骤 掌握基层底基层类型及配合比设计 能够担负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指导任务
3
.
概述
❖ 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按照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
+碎石)。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12
.
悬浮密实结构
骨架空隙结构
骨架密实结构
13
.
碎石性能指标
检测项目 岩石抗压强度(MPa)
压 碎 值(%) 堆积密度(kg/m3) 表观密度(kg/m3)
针片状(%)
技术标准 ≥100
≤26(30) >1350 >2500 ≤20
14
.
级配要求
❖ 底基层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基层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
❖ 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 所选用水泥应满足下表的技术要求。
水泥指标
水泥标号
325 425
3d强度(MPa)
抗压强度 ≥10.0 ≥17.0
抗折强度 ≥2.5 ≥3.5
凝结时间
初凝
终凝
≥45min
≤600min
10
.
材料要求—碎石、砂砾
❖ 基层、底基层用碎石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岩石(石灰岩、花岗岩 、石英岩、玄武岩、安山岩等),要注意母岩的强度、风化程 度、覆盖层厚度等。
5
.
基层、底基层的要求及分类
(1)
基层、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冰冻地区还应具有一定的抗冻性。
(2)
高级路面下的半刚性基层应具有较小的收缩 (温缩及干缩)变形和较强的抗冲刷能力。
(3)
基层、底基层结构设计应贯彻就地取材的原 则,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6
.
(4)
半刚性材料配合比根据重型击实标准,混合 料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
❖ 基层碎石应采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的岩石加工(最好 采用两级破碎工艺加工)。
❖ 不同粒级的碎石集料应隔离,分别堆放。细集料应有覆盖,防 止雨淋和污染。
❖ 底基层用砂砾应严格控制最大粒径及含泥量。
11
.
基层建议采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骨架密实型混合料要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太大,
以减小混合料离析。 底基层通常采用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砂砾
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按最佳含 水率和计算的干密度分别以振动成型法或静压法制备试件。试件在规定温 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7)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
17
.
最终配合比的确定
➢ 根据对比试验结果及设计强度标准,确定水泥剂量,同时此剂 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
➢
R平≥Rd/(1-ZaCv)
➢ 式中:R平-平均抗压强度,MPa
➢ Rd-设计抗压强度,MPa
➢ Za-保证率系数,高速及一级公路保证率95%,其他 90%
➢ 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18
.
各筛孔通过百分率(%)
8
无结合料的粒料。 嵌锁型包括泥结碎 石、泥灰结碎石、 填隙碎石等;级配 型包括级配碎石、 级配砾石等。
.
水泥稳定类、石灰粉 煤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 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 层,但是水泥或石灰、 粉煤灰稳定细粒土不能 用做高级路面的基层
基层、底基层 材料适用范围
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 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也可用做二级和二级以 下公路的基层,但石灰 稳定细粒土不能用做高 级路面的基层。
级配碎石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级配 砾石、级配碎砾石可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也可用做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填隙碎石适用于各级 公路的底基层和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9
.
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材料要求—水泥
❖ 基层水泥多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底基层水泥可选用普通硅酸盐 水泥或者复合水泥;
❖ 标号32.5、42.5袋装或散装水泥均可; ❖ 选用时应注意初凝时间45分钟以上和终凝时间6h以下;
(5)
基层宽度每侧宜比面层宽出25cm,底基层 每侧宜比基层宽15cm。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层和底基层的压实度、平整度应符合《公 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7
.
基层、底基层分类 根据材料分类
有机结合料稳 定类。包括: 热拌沥青碎石 或乳化沥青碎 石混合料、沥 青贯入碎石等 。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也称半刚性类型) 。包括:水泥稳定 类、石灰稳定类、 工业废渣稳定类等 。
1)根据碎石或者砂砾的筛分结果选择粗、中、细三种级配。 2)每种级配均应分别按4.0%、4.5%、5.0% 、 5.5% 、 6.0%的水
泥剂量配制混合料。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4)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5)按最佳含水率和计算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 6)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
试验。 7)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 8)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可较设计剂量增加0.5% 。
16
.
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按照设计集料级配的材料比例、最大干密度经验值,以及试件体积 计算各种集料的重量并配料,每份混料重量约8kg左右(风干质量);共 配料4~5份备用。根据选择的水泥剂量配置不同含水率的试件(一般为 3%,4%,5%,6%,7%)分别进行击实试验,确定不同水泥剂量下的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将路面分成若干层次。通 常按各个层位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四个层次,即面层、基层、 底基层和垫层,如图所示。
路面结构层次划分示意图
4
.
❖ 基层和底基层主要承 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 荷载的垂直力,并扩 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 基层去 ,基层和底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 承重层,它应具有足 够的强度和刚度,并 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 的能力。
层位 基层 底基层
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7.5 31.5
19.0
9.50
4.75
2.36
0.6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100 90~100 67~90 45~68 29~50 18~38 8~22
0.075 0~3 0~7
15
.
配合比设计过程
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要点
1
.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基层、底基层要求及分类
3
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4
施工质量控制
5
施工现场检测
6
基层、底基层施工控制要点
2
.
培训目标
了解基层底基层的的技术服务步骤 掌握基层底基层类型及配合比设计 能够担负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指导任务
3
.
概述
❖ 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按照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
+碎石)。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12
.
悬浮密实结构
骨架空隙结构
骨架密实结构
13
.
碎石性能指标
检测项目 岩石抗压强度(MPa)
压 碎 值(%) 堆积密度(kg/m3) 表观密度(kg/m3)
针片状(%)
技术标准 ≥100
≤26(30) >1350 >2500 ≤20
14
.
级配要求
❖ 底基层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基层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
❖ 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 所选用水泥应满足下表的技术要求。
水泥指标
水泥标号
325 425
3d强度(MPa)
抗压强度 ≥10.0 ≥17.0
抗折强度 ≥2.5 ≥3.5
凝结时间
初凝
终凝
≥45min
≤600min
10
.
材料要求—碎石、砂砾
❖ 基层、底基层用碎石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岩石(石灰岩、花岗岩 、石英岩、玄武岩、安山岩等),要注意母岩的强度、风化程 度、覆盖层厚度等。
5
.
基层、底基层的要求及分类
(1)
基层、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冰冻地区还应具有一定的抗冻性。
(2)
高级路面下的半刚性基层应具有较小的收缩 (温缩及干缩)变形和较强的抗冲刷能力。
(3)
基层、底基层结构设计应贯彻就地取材的原 则,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6
.
(4)
半刚性材料配合比根据重型击实标准,混合 料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
❖ 基层碎石应采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的岩石加工(最好 采用两级破碎工艺加工)。
❖ 不同粒级的碎石集料应隔离,分别堆放。细集料应有覆盖,防 止雨淋和污染。
❖ 底基层用砂砾应严格控制最大粒径及含泥量。
11
.
基层建议采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骨架密实型混合料要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太大,
以减小混合料离析。 底基层通常采用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砂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