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彩灯的起源
自贡传统节日习俗
自贡传统节日习俗自贡传统节日习俗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自贡传统节日习俗,希望有所帮助!1、农历元旦、春节农历元旦,即正月初一。
大年三十为除夕,除夕有守岁的习俗,吃过年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通宵守夜,午夜烧子时香,燃放鞭炮,迎接新年。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每逢除夕之夜都要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现在自贡和全国各地群众,多在此时家人围坐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初一早上吃汤圆、面条,以香烛果酒祭拜天地祖宗,晚辈向长者拜年,长辈则给晚辈贺节,通常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压岁钱可以在晚辈拜年时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后,由家长偷偷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然后开门放鞭炮,并向喜神拜祷,谓之出行,预祝全年大吉大利。
亲友互相庆贺,也有用名片贴门上以贺者。
是日,居民携香烛纸至祖宗坟前祭扫,谓之上坟。
新婚夫妇于元旦后择吉向父族、母族、妻族长辈拜年,谓之拜新年。
居民也到亲友家拜年即表祝贺。
如今拜年的方式越来越多,除沿袭登门拜访、送贺卡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电报、电话、互联网等便捷方式,向远方的亲朋好友送上新春的问候与祝福。
初三过后,各种禁忌解除,各家开始互请拜年酒、春酒。
人日(正月初七)后,城市、集镇开始组织各种娱乐活动。
沿街竖牌坊悬彩灯,或竖杆挂灯于上。
城乡居民夜间沿街舞龙灯、狮灯、牛灯、花船,鼓乐、铁炮、鞭炮齐鸣,打铁花、玩杂耍,人山人海,午夜始停。
娱乐活动以十五为甚,俗称闹元宵。
自贡富荣盐场自唐宋以来,即有新年燃灯的习俗。
自流井王爷庙新年放灯最为有名。
正月十四、十五“采青”,又叫“偷青”。
“新年中,男女窃取人家所植青菜,名曰采青。
”(《自流井》第一集,作者为樵斧,1916年成都聚昌公司出版)大家在新年里喜欢将别人家种植的青菜“窃取”一两棵回家,而不会认为是偷窃。
因为据说是自己种的青菜能被别人看中,说明自己的庄稼活儿很在行,种的菜比别家的好。
自贡彩灯花灯制作工艺流程
自贡花灯的制作流程包括:1、效果图;2、施工图;3、放样;4、焊接造型;5、排线装灯;6、分色裱糊;7、美饰处理。
一、效果图效果图是制作彩灯花灯必备的流程,方便后面的工序照图施工,在自贡多以电脑绘效果图为主,将不同元素,色彩,风格,等预期要达到的视觉效果勾画出来。
二、施工图施工图是将彩灯花灯更加具体的细节展现出来,主要供制作使用,施工图包括灯的形状、结构、材料、工艺、尺寸等。
同时也可以作为工程预算、施工制作、项目管理及验收的重要依据。
三、放样放样是自贡彩灯花灯制作非常重要的工艺流程,可在地面或者石膏板上进行。
美术工人根据施工图,按照实际比例将灯外形轮廓绘画至地面,这一流程决定着彩灯花灯最终的造型,如果要想造型准确,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喷绘放样。
四、焊接造型焊接造型主要使用铁丝作为主要材料,普通造型工将放样图形一比一临摹焊接成平面框架,再由高级造型工并将平面框架制作成立体框架。
这一工艺流程和放样是相辅相成的,高级造型工可以将放样不足之处重新纠正。
五、排线装灯将电缆线按照一定规律捆绑至框架之上,并根据空间大小放置对应灯源进行照明,常见的灯源有LED灯泡灯片以及灯带,为了防止LED灯泡进水,条件允许下可以将灯泡倒立放置。
六、分色裱糊根据彩灯花灯效果图不同区域色彩,选用不同的布料,涂抹专用胶水,将不同色彩的布料分色分块粘附于框架之上,在接缝位置还应使用金边,以便充分表现造型细节。
七、美饰处理由于布料是纯色,而彩灯花灯效果图上的花纹或渐变色无法完整表现,这时候需要美术工人利用各类绘画工具,在布料上进行细节上的美化与美饰,使其更加美观。
自贡彩灯花灯种类繁多,但制作工艺完整流程都少不了以上七个步骤。
如果是LED光雕是现代工艺,制作方式只需效果图、放样造型、最后将灯带绑至钢架之上即可。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灯会的制作流程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项都不行。
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把控,因为每个流程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个小细节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所以大家选择厂家的时候一定要找有经验的厂家,他们有足够的经验会把控好每个流程。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途径探析——以自贡彩灯为例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09(下)———以自贡彩灯为例遗产Heritage自贡彩灯概述自贡彩灯的发展历史据历史记载,自贡彩灯最早出现于汉代。
当时,手工艺人使用纸和木头制作各种形状的灯笼。
在唐代,自贡彩灯制作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制造者开始使用竹骨架和彩纸,制作出更加精美、复杂的灯笼。
在明代,自贡彩灯制作技艺达到了巅峰,自贡彩灯因其形状多样、色彩鲜艳而被广泛传播。
近代,自贡彩灯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受到了现代化技术和电灯的冲击。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及21世纪初,自贡彩灯逐渐复兴,有关部门通过组织彩灯展览和比赛,推动彩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如今,自贡彩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自贡市也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彩灯的制作技术,并不断发展创新,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自贡彩灯的制作工艺自贡彩灯的制作工艺,首先根据需求和主题,设计出彩灯的形状和图案。
在设计完成后,开始制作骨架,使用竹子或金属丝等材料构建灯笼的骨架,以确定灯笼的大小和形状。
接下来,进行彩灯的制备。
准备彩纸,通常使用绢纸或彩纸,制作者根据设计需要将彩纸切割成相应的形状和大小贴到骨架上,使用淀粉水将彩纸固定在骨架上,名为“纸贴”。
骨架搭起后,使用颜料和细毛笔在彩灯上进行彩绘。
随后,则是安装灯泡及其他的装饰。
最后,检查彩灯结构是否完整,零件是否缺少,并修整彩灯的细节,让彩灯看起来更加美观。
彩灯制作完成后,将其展示在公众场所、庆典或特定的彩灯展览中,以供人们观赏。
以上是自贡彩灯的一般制作工艺步骤,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和改动。
为了保护和传承自贡彩灯的技艺,一些专门的彩灯工艺机构或工作室也会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展示这一传统文化遗产。
自贡彩灯的传播现状自贡彩灯的传播主要有地方传统节庆展示、文化旅游推广、文化交流与展览等形式。
每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当地相关部门都会组织大型的彩灯展览,以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赏。
自贡灯会的发展历史和起源
官方网址: 自贡灯会的发展历史和起源中国彩灯,饮誉古今;自贡灯会,久负盛名。
勤劳智慧的自贡人民,不仅将无与伦比的井盐技术奉献给了世界,而且将美轮美奂的彩灯工艺贡献给了人类。
自贡灯会是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民俗文化,也是国家级非遗“名俗”项目之一。
在千百年来广布年节灯会的神州大地上脱颖而出,荟萃了中国灯文化的风采,赢得了"天下第一灯"的美称,使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名播四海。
起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用动植物和矿物的油蜡来作采光的灯。
《周礼、司恒氏》载"凡邦之大事,供烛庭燎、烛麻烛也",可见,周朝就有了烛灯。
到了战国,灯的制造工艺蓬勃发展,这在屈原《楚辞》中就有所表述:"兰膏明烛华铜错"。
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
《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入咸阳宫,秦官方网址: 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
"到了唐朝,元宵放灯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这之后,各地花灯活动尤为盛行。
宋代,花灯发展到了高峰,样式变化万千。
《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开封)宫廷扎做灯山,有普贤、文殊佛骑狮子、白象等灯。
历史悠久自贡地区的年节灯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
这里自唐以降便有新年燃灯的习俗,延至清代即有"狮灯场市"、"灯竿节";到二十世纪初,又渐形成节日的提灯会,更有放天灯、舞龙灯、戏狮灯、闹花灯等活动。
从而发展为集地区民风民俗之大成的会节声闻海内。
早在2011年底,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内就举办了为时5个月的中国(合肥·自贡)国际灯会艺术节,是中国迄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灯会艺术节。
发展自贡灯会旅游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发展自贡灯会旅游对城市发展的意义1.自贡灯会极大提高了城市知名度从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看,自贡既不是历朝政治权力的中心,又不是水陆交通的枢纽,也不是古来兵家必争的要塞,她是由于有丰饶的盐卤天然气资源,才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井盐的主要场地。
一走出四川盆地,知道自贡的人并不多。
自贡,对于更多的普通大众来说仍然是陌生的。
文化产业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开始认识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要搞好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和拳头项目,而我市利用在本地举办的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和自贡灯会的对外展出是行之有效的形式。
1987年第一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就接待中、外观众230万人次;1988 年、1990年,自贡灯会出展北京和上海,观灯游人分别达到了250万人次;即使近几年来由于众多文化娱乐项目的兴起对大众文化市场的分流,但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的观灯人次也均在60万以上。
1990年自贡灯会出展新加坡,新加坡总统黄金辉亲自主持亮灯仪式。
展出结束后,主办当局赠送自贡灯展团“天下第一灯”锦旗,并指出,“中国自贡灯会”是新加坡裕华园连续举办灯会15年来,规模最大,观众最多,效益最好,反响最强烈的一次。
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的举办和自贡灯会的对外展出引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澳门日报》、《泰国日报》、菲律宾《世界报》、日本富士电视台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人们在自贡灯会中认识了自贡这个城市;自贡灯会成为了自贡的城市文化形象,成为了自贡拿得出去的名片。
2.自贡灯会促进自贡经济发展自贡灯会的举办,也有力地拉动了自贡经济的发展。
1987年,勇于创新的自贡人将“自贡迎春灯会”更名为“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实现了由娱乐型向娱乐经贸型的战略转轨。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自贡以灯会作平台开展的各种经贸活动累计成交额达200多亿元。
受益的不仅是工业。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1. 引言1.1 古蔺花灯的起源古蔺花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唐代有位名叫王道子的朴实村民,他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在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会在家门口点亮一盏灯。
这盏灯形状特别,由一只空心的竹筒和花瓣状的纸片制成,灯光透过纸片照耀出美丽的花形,成为村中的一道风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道子的传统被村民们继承和发扬,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古蔺花灯。
古蔺花灯以其独特的花形设计和灿烂的灯光而闻名,成为了古蔺地区的特色民间艺术品。
从最初简单的灯笼到如今精美细致的花灯,古蔺花灯的起源源自一个平凡的村民的善举,如今已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和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
1.2 古蔺花灯的特点1. 精美细致:古蔺花灯以其精巧细致的工艺而闻名,每一件花灯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表现出古蔺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2. 寓意深远:古蔺花灯除了作为装饰和照明用途外,还常常寓意着祈福、祈愿和祈禧之意,代表了古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多样形状:古蔺花灯的形状多样,有各种动植物、神话传说人物、民间故事等各种主题,每一种形状都具有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4. 传统工艺:古蔺花灯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和发展,技艺日臻完善,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传统。
5. 独具地方特色:古蔺花灯是古蔺地区的独有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该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珍贵遗产。
2. 正文2.1 古蔺花灯的发展历程古蔺花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古蔺地区的手工艺人开始制作简单的花灯,用以庆祝节日和传统节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蔺花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民间艺术品。
在宋代,古蔺花灯的制作工艺逐渐完善,花灯的形状和图案更加丰富多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观赏和购买。
到了明清时期,古蔺花灯不仅在当地广为流传,还开始传播到其他地区,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民俗文化。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1. 引言1.1 古蔺花灯的定义古蔺花灯,是四川省雅安市古蔺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古蔺花灯以竹篾、彩纸、灯芯等为材料,经过精细制作而成,形态各异,色彩鲜艳,寓意深远。
古蔺花灯既可用于室内装饰,也可在节日庆典中作为灯饰使用,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古蔺花灯的制作工艺独特精湛,每一盏花灯都蕴含着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古蔺花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传承着古老而珍贵的手工艺传统。
通过制作和赏析古蔺花灯,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还可以体味到古蔺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蔺花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古蔺县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之一。
1.2 古蔺花灯的历史古蔺花灯源自四川省古蔺县,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古蔺花灯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是作为宫廷装饰和宴会用品而兴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蔺花灯逐渐成为民间节庆和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在明清时期,古蔺花灯的制作工艺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在现代社会,古蔺花灯虽然面临着新型工艺和材料的挑战,但其传统的历史价值仍然被人们所珍视和传承。
通过了解古蔺花灯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当地民众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其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独特地位。
2. 正文2.1 古蔺花灯的制作工艺古蔺花灯的制作工艺是一项极具传统工艺和技艺的艺术。
制作古蔺花灯的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选材、设计、雕刻、彩绘、组装等环节。
选材是制作古蔺花灯的第一步。
制作者需要选用优质的竹材或木材作为主要材料,确保灯具结构坚固耐用。
还要选用细腻的彩纸或丝绸等材料,以保证灯具的视觉效果。
设计是制作古蔺花灯的重要环节。
制作者需要根据传统的样式和图案设计灯具的外形和装饰,确保每一盏花灯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接着,雕刻和彩绘是制作古蔺花灯不可或缺的工艺。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摘要】古蔺花灯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起源于古代民间传统节日活动。
制作工艺精湛,传统形式多样,现代表现多样化,包括彩灯、灯谜等形式。
在保护传承方面,需要重视技艺传承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保护传统。
古蔺花灯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有重要经济价值,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也面临着传统传承困难的挑战,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才能让古蔺花灯在未来发展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关键词】古蔺花灯、发展、传承、制作工艺、传统形式、现代表现、保护、传统传承、文化价值、前景、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古蔺花灯的起源古蔺花灯起源于古代,起初是作为人们用来照明的工具。
据传说,在古蔺一带有一个叫做蔺花的地方,当地人们利用当地丰富的芦苇和芦花资源,制作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灯。
这些花灯逐渐成为了当地人们庆祝节日、祈求风调雨顺丰收的必备物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蔺花灯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古蔺花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而至今仍然在当地传承和流传。
古蔺花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物品,更是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的象征。
在当地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上,人们都会点亮花灯,以示美好的祝愿和希望。
古蔺花灯的起源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古蔺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
1.2 古蔺花灯的意义古蔺花灯还承载着当地乡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制作花灯的过程中,人们传唱着各种古老的歌谣,讲述着神话传说和家国情怀,使得每一盏花灯都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古蔺花灯不仅代表着古老的手工艺传统,更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2. 正文2.1 古蔺花灯的制作工艺古蔺花灯的制作工艺源自古代手工艺人的传统技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
制作古蔺花灯需要准备好材料,主要包括竹篾、红纸、五彩绸缎等。
在选择材料的基础上,手工艺人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将竹篾剪裁成特定的形状,然后用红纸和五彩绸缎进行包裹,形成花灯的外观。
自贡彩灯大世界,作文
自贡彩灯大世界作文1自贡灯会向来以“天下第一灯”的美誉驰名中外,在全世界闻名遐迩、备受好评。
“百闻不如一见。
”今天,就让我带你去领略自贡灯会的迷人风采吧。
灯会的美丽无处不在,瞧!大门前的景象已经说明了一切:门口早已排起了一条浩浩荡荡的长龙,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入大门。
马路上更是车水马龙,被困得水泄不通,还有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叫嚷声不绝于耳。
我站在这热闹非凡的大街上,心想这灯会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才能吸引如此之多的游客。
我倒要看看,这灯会到底是不负胜名,还是浪得虚名。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踏进了这灯的世界。
一进灯会,彷佛踏进了灯的海洋:一组组灯具层出不穷、五彩缤纷,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心里不禁想到:古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今有“花灯渐欲迷人眼”啊!继续往前走,印入眼帘的正是一个青花瓷。
青花瓷主体巨大无比、色彩斑斓,带着几分古代的韵味,其表面刻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图案,一个个活灵活现,更为青花瓷增添一丝美丽。
它的周围有着许多小巧精致的青花瓷,个个都是“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淡转”。
上面还刻画着中国的特产:茶叶、丝绸、陶瓷。
一组组灯具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让人不禁沉醉在其中。
走上山头,便是一个广场,这里是灯会的主题之一:“多彩新丝路”。
没错,这便是对中国有着特殊意义的丝绸之路。
这个广场将丝绸之路上几个重要国家文化浓缩在了这里,将每个国家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堡%3B令人肃然起敬的佛像%3B让人忍俊不禁的套娃……一个个国家的文化象征让我大饱眼福,充分体会到了异国风情。
看完了“一带一路”。
意犹未尽的我继续走了下去。
一道灯光将我吸引,抬头望去,印入眼帘的竟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旁边的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说明了他的身份:南天门。
旁边还有一座花果山似的大山,山上灯光璀璨,一泻千里,让我不禁联想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
看着如此的美景,我仿佛真的来到了高山之上,体验“一览众山小”的快感%3B又放佛来到高达百尺的楼阁,感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雄伟。
自贡灯会的发展历程
自贡灯会的发展历程一、古代自贡灯会关于自贡灯会具体起源于哪个朝代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根据现今能查到的历史文本资料与史证,唐宋时期开始有了关于自贡灯会的记载。
民国十八年(1929)由赵熙总撰的《荣县志·礼俗第十二》曾记载:“荣县新年灯火甚盛,唐人称火树银花合者。
”南宋诗人陆游在南宋淳熙二年(1175 年)曾在荣州(现今自贡荣县)任职时写下《沁园春·一别秦楼》其中写道:“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描写春节时荣州当地举办灯会的景象。
自贡灯会随着时代脉络不断延续,自身发展离不开自贡盐业的促进。
自汉代起自贡地区就开始生产井盐,商品经济与生产力十分发达,为自贡灯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在明清时期,盐业的发展带动了民俗活动的繁荣。
各盐帮会在传统节日里举办灯会、花会等各式各样的活动,为了犒劳日常忙碌的盐工以及家属。
另一方面,盐商逐渐壮大拥有大量的财富,每当新年之际或祭祀活动,都会在各家门口、庙宇、祠堂、会馆等地张灯结彩,以彰显自家的财力与权势。
因攀比之风盛行,彩灯的种类异常丰富多彩。
由于彩灯需求量大,做灯的人多,做灯的人还专门建立了自己的行会——天灯会。
古代自贡灯会的举办时间多为元宵佳节和特定祭祀时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时间周期。
据清道光年间(1845)编修的《荣县志·卷十八·舆地记·风俗》中记载:“祈禳正月人日后,各祠庙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寓人寿丰年之意,兼防古人傩礼鸣金执梴以驱瘟疫,谓之狮灯场市”。
从上述可知古代自贡灯会举办地点主要为街道、祠堂、庙宇,举办灯会的内在动因不仅是庆祝传统佳节,还具有浓厚的祭祀性。
二、民国时期的自贡灯会清朝向民国过渡时期,涌进了众多西方思想与技术极大丰富了自贡灯会的活动内容。
左联作家王余杞在长篇小说《自流井》一书中再现了民国时期自贡独特的风俗习惯与地域文化,其中还描写了当时春节自贡灯会的场景。
“在新年中,街上特备好耍,晚上遍街点着煤油灯,明亮得如同白昼,更有坐落在河边高处的王爷庙,庙门外竖立十来丈高的灯杆。
舞龙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 毛龙(贵州石阡)、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 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从久远的年代起, 舞龙活动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
香火龙流传已久,在湖南汝城县志早有记载,其南乡一带较为盛行,多在元宵佳节举行。表演香火龙时,必 有两龙(母龙和子龙)、两狮(母狮和子狮)陪随而舞,一狮在龙前引路,一狮在龙尾跟随。
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 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 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褅,秋曰尝,冬曰烤”。
舞龙
民俗文化
01 历史文化
03 习俗 05 历史
目录
02 传说 04 风格 06 种类
07 技法
09 器材
目录
08 场地 010 比赛计时
自贡灯会简介
• 设置了多个展区,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彩灯作品
自贡灯会的交通指南与住宿建议
自贡灯会的交通指南
• 自贡市交通便利,可乘坐公交、火车等交通工具前往
• 灯会期间,市区内会进行交通管制,游客需注意出行安排
自贡灯会的住宿建议
• 自贡市内有多家酒店和民宿可供选择
• 建议提前预订住宿,避免灯会期间住宿紧张
04
自贡灯会的参与与体验
DOCS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自贡灯会简介
DOCS
01
自贡灯会的起源与发展
自贡灯会的起源背景
清朝时期的自贡地区
• 盐业资源丰富,成为川盐的重要产地
• 民间盛行举办灯会,祈求风调雨顺
四川盆地的地理特点
• 气候湿润,适宜制作彩灯
• 地理环境独特,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自贡灯会的诞生
• 鼓励年轻人学习和发扬自贡灯会的传统技艺,确保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自贡灯会的创新与发展
自贡灯会的创新发展
自贡灯会的未来发展
•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颖的设计理念和
• 自贡灯会将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间
制作工艺
艺术品牌
• 融入现代科技,提高自贡灯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 通过文化交流和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 以政治宣传为主题,展示国家政策
• 以文化交流为主题,展示中国民间
活的期盼
和发展成就
艺术
• 自贡灯会逐渐成为旅游品牌,带动
地方经济发展
自贡灯会的现状及影响
自贡灯会的现状
• 每年举办一次,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 灯会规模宏大,展示各种各样的彩灯作品
自贡过年灯会活动策划方案
自贡过年灯会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自贡是四川省的一个文化历史名城,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盐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每年农历新年临近时,自贡都会举办盛大的过年灯会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贡灯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本方案将对自贡过年灯会活动进行策划,以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灯会盛宴,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二、活动目标1. 提升自贡过年灯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3. 传承和弘扬自贡盐井文化。
三、活动内容1. 灯会主题设置:灯会主题选择自贡盐井文化为主题,展示自贡的历史、文化和风貌。
2. 灯会布置:(1) 主体灯区:设置大型灯组,以自贡盐井的图案为主题,展示盐井的历史和发展。
(2) 分区灯组:设置多个分区,分别代表自贡的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特色,展示丰富多样的灯组。
(3) 创意灯组:根据传统文化和时下热门元素设计创意灯组,吸引年轻游客。
3. 表演节目:(1) 高空杂技表演:邀请国内外知名杂技团队进行高空表演,展示高难度花式杂技。
(2) 舞蹈表演:邀请当地舞蹈团队进行民俗舞和现代舞表演,展示自贡的文化艺术。
(3) 曲艺演出:邀请本地曲艺团队进行相声、快板等演出,弘扬自贡的地方戏曲文化。
4. 游园活动:(1) 灯组互动:设置灯组互动区,让游客可以与灯组互动拍照,增加互动体验。
(2) 传统手工艺制作:设置手工艺制作区,邀请当地传统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和教授游客制作自贡特色手工艺品。
(3) 传统游戏体验:设置传统游戏区,让游客可以参与传统的自贡游戏,体验当地的娱乐活动。
5. 美食体验:(1) 设置美食区:邀请当地特色餐饮摊位,提供自贡传统美食,满足游客的口味需求。
(2) 主题餐厅:打造以自贡盐井文化为主题的餐厅,提供特色餐饮体验。
6. 纪念品销售:(1) 设置纪念品区:销售与自贡盐井文化相关的纪念品,让游客带走自贡的记忆。
(2) 合作产品:与当地特色企业合作,推出自贡特色产品,提供更多选择。
灯会(自贡灯会)
1963年12月12日,中共自贡市委决定,在1964年的元旦举办灯火晚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自贡第 一次官方组织灯会活动(后将灯会活动延至1964年春节举行)——“自贡首届迎春灯会”,也是“自贡灯会”的 起始点。继1964年春节灯会之后,自贡市人民政府又于1965年、1966年春节在自贡市人民公园(后更名为自贡彩 灯公园)举办迎春灯会。 在1987年之前,自贡灯会的举办主要是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 需求。而1987年,自贡开始举办第一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这次是把经贸活动引入灯会的举办机制之 中,以促进自贡对外经贸交流联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贡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灯为媒,广交朋友,振兴经济;以灯为荣,振奋精神, 建设自贡”的办灯宗旨。并于1987年开始,将“自贡迎春灯会”更名为“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实现 了自贡灯会由单纯的娱乐型向娱乐经贸型的战略转轨。把办灯会与经济贸易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举办灯会促进经 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加强自贡与外界的横向交流。
自贡灯会旅游已经成为自贡的城市名片之一,为自贡社会各个方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灯会旅游 的旅游产品却存在不少问题。自贡灯会旅游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灯会旅游产品设计理念偏差,忽视体现自贡传统制灯工艺的传承及灯会的原始韵味。
2.缺乏有效的灯会旅游产品营销。
3.灯会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其他旅游景点没能适时加大营销力度。
谢谢观看
灯会(自贡灯会)
四川省自贡市地方传统民俗
01 历史渊源
03 文化特征 05 举办历程
目录
02 民俗内容 04 传承保护 06 社会影响
中国灯彩
由来起源
由来起源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唐诗曰:“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隐晴空,玉皇高拱云霄上,人物 嬉游陆海中”。至宋代,汴梁、临安上元灯节,延续五夜,“四十里灯光不绝”,《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当年灯 会盛况。朱元璋建都南京,曾于元宵节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支;迁都北京后,元宵辟专区悬灯,增设灯市。清 代灯节也“竞出新意,年异而岁不同。”
中国灯彩
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01 由来起源
03 传统习俗
目录
02 灯彩分类 04 地方特色
基本信息
中国灯彩在民间又叫花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之时悬挂,以烘托喜 庆气氛。
它与流传民间的元宵节赏灯习俗密切相连。据考证元宵赏灯始于西汉,汉代“元宵不禁夜”,宫廷、民间张 灯结彩,以示万民同乐,以后相沿成司。
田村云灯
“云灯的起源与田村的东河戏有着紧密的。逢年过节时,有演员手上拿着写有”恭喜发财“、”四季平安 “等字样的牌子,化装成八仙到各家拜年,所以在民间很受村民的喜爱。”
按照田村的民间习俗,戏班没有灯彩是不允许进入祠堂演出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凝秀班”的老艺人便 利用东河戏传统剧目《白蛇传》中“水漫金山”一折的水族舞表演形式,结合田村灯彩的特点,将水族舞的“水 旗”改为“云牌”,并经过老艺人的精心加工编排,改编创作了富有民间地方色彩的“云灯”舞,后在田村一带 的东河班社中广为传学,逐渐成为东河班社的“班灯”。
抬架
乐清蒲歧抬架始于何时,至今未明,但蒲歧抬架,颇负盛名。原因是装饰奇特,扮演奇特,一架由十名以上 的健壮男子抬扛,上面由三至七名童男童女扮演各种古戏人物,粉墨华装,人上有人,手、杯、刀、枪均可立人, 活动自如,形象逼真,叹为观止,今人还装上电珠,电光闪辉,更添风采。当地有一个抬阁谜语:“远看仙人腾 云,近看三国封神,都说是铜身铁骨李全孝,仔细看看都是蒲歧人。”是最好的写照。建国后,蒲歧善扮抬阁者, 多次被邀赴县城和外地指导扮演,颇获赞赏。
彩灯的起源与发展
彩灯的起源与发展1 .彩灯的起源1.1 火的崇拜火,在距今一百多万年前的原始部落时期,作为一种神秘力量出现的。
在生产力落后的当时,人们对火的崇拜是共同的文化趋向,伴随着火的认识和了解,走出野蛮和愚昧,走向文明与进步。
在云南元谋人时期,就有了火的痕迹。
距今几十万年前的周口店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并掌握了火的保存与控制。
我国关于火的图腾崇拜也很多,这一点可以从现代繁多的民间风俗和民间艺术中得到证实。
炎帝的名字也是由火而得名。
《补三皇三纪》中记载:“神农氏以'火得王、故曰炎帝,以火名神农氏把火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他们认识到火与太阳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火,使人熟食,范金合土,烧荒垦植,照明取暖,给原始祖先带来了巨大改变,从而推动了社会的长足进步。
原始祖先认为,“日是火之精”,火与太阳同源,炎帝被尊为其首领,进而将其神化为火神和太阳神。
我们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也有祭火的习俗。
他们认为火是纯洁的象征,也是神灵的化身,灶火则是氏族、部落和家庭的守护神,也是赐予人财富、子孙和幸福的源泉。
云南中部的彝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对火的崇拜,有些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火在彝族人心里是吉祥的象征,火能消灾避邪。
巍山县的彝族妇女在帽子上装饰火花似的绣品饰物,取名“火花帽”,彝族儿童喜欢穿“火花鞋”。
彝族人吹响火把芦笙,演奏乐曲,庆祝节日。
哀牢山西部地区至今存在着一种古老的游戏“火龙夺珠“,手中的火把闪闪发光,表现出火龙抢宝珠的情景。
我们彝族和纳西族等民族每年都要举行火把节,延续至今。
可见人们对火的崇拜,从古至今,一直都没改变。
“他们一方面通过自我的物格化去抱合自然,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拜与无知,另一方面又试图使自然人格化,战战兢就的潜扬出一种模糊的、蒙昧的自然主宰的优势与气质。
于是,火的图腾崇拜便产生了。
面对火的图腾崇拜,遂成为灯文化肇始与发物的诱因与内驱力。
”1.2 火的空间化——灯的产生在原始人类逐渐了解掌握了火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火可以照明。
自贡的赏灯会由来作文
The Origin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in ZigongNestled in the heart of Sichuan province, Zigong is a city renowned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vibrant traditions. Among these, the annual Lantern Festival stands out as a shimmering beacon, attracting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its dazzling displays of light and color. The festival, a celebration of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is a testament to the ingenu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Zigong people.The origins of the Zigong Lantern Festival trace back to ancient times, when lanterns were used not only for illumination but also as symbols of hope and prosperity. In the olden days, the people of Zigong would gather together during the lunar new year to create and display beautiful lanterns, praying for a bumper crop and a peaceful year. These lanterns, crafted with intricate designs and vibrant colors, would be hung from houses, temples, and streets, transforming the city into a magical land of light.Over the centuries, the Lantern Festival in Zigong has evolved into a grand spectacle, combining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with modern technology. Today, the festival is a month-long celebration, culminating in a grand finale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During this time, the cityis transformed into a veritable wonderland of light, with thousands of lanterns of various shapes and sizes illuminating the night sky.The lanterns themselves are a masterpiece of craftsmanship, ranging from delicate paper lanterns to larger-than-life replicas of local landmarks and cultural icons. Some lanterns are animated, displaying scenes from folktales or historical events, while others are interactive, allowing visito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play through touch or sound. The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such as LED lights and projection mapping, has added a new dimension to the lanterns, making them even more vibrant and immersive.But the Lantern Festival in Zigong is not just a visual spectacle; it is also a cultural experience. During the festival, visitors can enjoy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performances, such as dragon and lion dances, folk music, and acrobatic shows. There are also food stalls selling local delicacies, allowing visitors to taste the rich culinary heritage of Zigong.The festival is also a time for family reunions and community gatherings.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city and beyond come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is shared cultural heritage, creating a sense of unity and belonging among the community.The Lantern Festival thus serves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connecting the traditions of the ancestors with the aspirations of the future generations.In conclusion, the Lantern Festival in Zigong is a vibrant celebration of light, culture, and community. It is a testament to the resilience and creativity of the Zigong people, who have preserved and passed down their traditions through the ages. As the city continues to evolve and modernize, the Lantern Festival remains a shining beacon of Zigong'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ttracting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experience its magic and beauty.The festival's significance extends beyond its aesthetic appeal. It i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preserving and celebrating one's cultural identity. In a world that is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and homogenized, the Lantern Festival stands as a beacon of uniqueness, showcasing the beauty and diversity of Zigong's culture. It is a celebration of what makes Zigong special, a testament to the strength and resilience of its people, and a promise of a bright future for the city and its inhabitants.Moreover, the Lantern Festival serves as a platform for cultural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As visitors from differentparts of the world come to Zigong to experience the festival, they bring with them their own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creating a melting pot of cultural diversity. This exchange not only enriches the festival itself but also foster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among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The future of the Zigong Lantern Festival looks bright. With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and the creativity of the local artisans, the lanterns are likely to become even more spectacular and immersive. The festival may also expand its reach, attracting even more international visitors and becoming a globally recognized cultural event.In conclusion, the Lantern Festival in Zigong is not just a celebration of light and color; it is a celebration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It is a festival that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Zigong, a city that is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raditional and forward-thinking. As the years go by, the Lantern Festival will continue to shine brightly, illuminating the path forward for the city and its people.。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古蔺花灯是四川省自贡市古蔺县的传统民俗文化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明代。
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古蔺花灯凭借其独特的技艺和独创的造型,成为中国传统花灯中的一枝独秀,享誉中外。
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经历了多个阶段。
明代,古蔺花灯还只是一种比较简单朴素的灯笼,主要以杂技表演为主,表演形式单一,内容较为传统。
到了清代,古蔺花灯开始发展壮大,不再仅仅是一种灯具,而是结合了戏曲、魔术等多种元素,充分体现了川剧和川魔的独特风格。
近代以来,古蔺花灯在形式和内涵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备受年轻人的喜爱。
古蔺花灯的传承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
20世纪初,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古蔺花灯几近中断。
到了20世纪50年代,古蔺花灯才逐渐恢复,但依然面临着技艺传承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蔺花灯,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组织培训班、开展比赛等活动,激发人们对古蔺花灯的兴趣和热爱。
对于有潜力的继承人,给予了一定的资助和扶持,使得古蔺花灯得以传承发展至今。
古蔺花灯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与传承,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技艺和独有的文化内涵。
古蔺花灯以纸艺为基础,结合了雕刻、绘画等技术,工艺复杂繁琐。
其造型各异,包括了人物、动物、花草等多种元素,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在文化内涵方面,古蔺花灯传承了四川地方的传统文化,融入了川剧和川魔的元素,使其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
古蔺花灯还融入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寓意深刻,饱含着温暖和希望。
古蔺花灯的发展与传承不仅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延续,更是一种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古蔺花灯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成为中国传统花灯中的瑰宝,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精神愉悦。
古蔺花灯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机遇。
关于自贡灯会的介绍
关于自贡灯会的介绍自贡灯会是四川省自贡市的一项重要传统文化活动,也是自贡市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自贡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自贡灯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作为四川省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自贡灯会代表了自贡市的独特风情和民俗文化。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自贡市街头巷尾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彩灯,犹如白昼一般灯火辉煌,给人一种热闹而喜庆的氛围。
自贡灯会的灯笼造型别致,寓意深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灯笼是以恐龙为主题的恐龙灯笼。
自贡市是中国恐龙之乡,拥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
因此,自贡灯会上的恐龙灯笼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恐龙灯笼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不仅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也让成年人感叹恐龙的神秘与伟大。
除了恐龙灯笼外,自贡灯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主题灯笼。
比如,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灯笼,有以自贡市的特色景点为主题的景点灯笼,还有以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故事灯笼。
这些灯笼形状各异,色彩斑斓,展示了自贡市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除了灯笼,自贡灯会还有其他丰富多样的活动。
比如,传统的舞狮、舞龙表演,以及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如川剧、变脸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展示自贡市的传统文化,也能够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自贡灯会还有各种特色小吃。
自贡市是川菜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特色美食。
在灯会期间,各种小吃摊位云集,香气四溢。
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如自贡豆花、自贡米粉、自贡辣子鸡等。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自贡市的饮食文化。
自贡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自贡市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自贡市的旅游事业的发展。
每年的灯会期间,自贡市都会迎来大量的游客,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同时,灯会也成为了自贡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更多的人们前来探访,了解自贡市的文化底蕴。
自贡灯会是自贡市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也是展示自贡市文化风情的重要窗口。
自贡灯会——民族艺术的丰碑的论文
自贡灯会——民族艺术的丰碑的论文内容摘要:独特魅力、深厚的文化寓意,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技能、材质的巧夺天工,以及布局的大手笔,铸成了中华民族艺术的丰碑——自贡灯会。
关键词:自贡灯会文化渊源材质布局丰碑自贡灯会作为民间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制灯的工艺美术性同文学、园林景观、自然山水之美珠联璧合,构思独具一格,工艺制作精巧创新,艺术表现手法出神入化,使自贡灯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中华民族一道绚丽的风景线,被称为一座民族艺术的丰碑。
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她的芳踪。
一、自贡灯会之渊源四川旧为蜀地,灯会、灯节起源较早。
隋文帝之子杨秀曾为“蜀王”,此后灯会盛事便代代相传。
而“立灯杆”最盛之地却在四川的西南部(今自贡一带)。
据《荣县志》(荣县为旧时“荣州”,今辖自贡市)载:正月一日之后,各祠庙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竖之高处,嵌灯如星。
就是指新年初七之后,各家各户门前都悬挂红灯,各祠庙门前皆竖灯杆的盛况。
每到这个时节,香火旺盛的五皇洞、天池寺、火神庙等均在庙前立高杆,点灯32—36盏。
小庙点“九皇灯”,即灯杆两边各挂灯九盏。
燃点所需菜油,由善男信女为求神保佑、赐福祛邪而捐献。
燃点时间按献油多少拟订,少则三天,多则一月以上。
由于灯杆均竖高处,远远望去,灯火点点,如天上星星眨眼。
因此,自贡地区城乡因“立灯杆”而得名“灯杆坝”的遗址多达几十处。
至今,其市中区的一条闹市街仍沿用“灯杆坝”旧名,而屹立在釜溪河畔的清朝修建的镇宝之庙“王爷庙”门前,还立着灯杆,每到春节,人们仍挂上红灯笼贺岁呢。
在四川省成都市,“十五日谓之元宵,市井祠庙结棚张灯,光明如昼”(见《华阳县志》)。
自贡市旧时为川南富庶地区,盐商巨贾办红白喜事举行的大型灯文化活动,不断地推动了这个民间习俗的发展。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十四,光绪皇帝驾崩,溥仪继位。
清宣统元年(1909年),自贡的自流井举办了一次盛大的祭祀型灯会,当时称“皇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贡彩灯的起源中华彩灯史(一)中国的元霄节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节日,由元霄而孕萌的元霄灯节和灯会是中国遍及汉民族居住地的重大年节活动。
灯会和灯节既是中国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年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灯节与灯会的形成和发展源于节日的出现。
关于什么是节日的定义,目前尚未有一个举世公认的准确而科学的界定。
在《中国民俗学》中,乌丙安教授给节日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一年当中由种种传承线路形成的固定的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
”这是迄今相对而言虽不失宽泛,便仍是较为明晰和准确的界定。
由节日而衍生的年节文化,是人类文化大系的一个分支。
其内涵应当是围绕年节而产生和展延的社群文化现象。
“年节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的独特形态节日诸特质的复合体。
它包括实物、信仰、心理、习俗、道德伦理、艺术等。
”在重大节日期,一个或多个民族,一个或多个社会群体在一定时段聚集积累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得到充分的体现;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经过筛选后得到再现和弘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群体的情感得到展现和宣泄;各个民族、各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心理态势、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同时得到突出的集中的表现。
节日如同一个舞台,一个窗口,让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群体的整体素质、精神面貌乃至其凝聚力和生命力。
节日类型多样,是一种结构复杂、内涵各异的民俗事象。
节日的起源亦有多种源头,既有起源于特殊日期的节日,又有起源于历史事件的节日;既有起源于生产生活的节日,又有起源于宗教神话的节日;既有起源于风情民俗的节日,又有起源于理想信念的节日。
中国的元霄节是起源特殊日期的节日。
在中国古代,农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四时、八节、二十四气。
四时为春、夏、秋、冬。
八节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二十四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古代农历的所谓“节”,是对岁时的分节。
把岁时的逐渐变化分成象竹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交接之日时定为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
农历上的节日其本意仅指节气的相交之日,并无民俗意义上的节日含义。
然在人类众多的节日中,确实有由节气节日演变成民俗节日的。
在历法所定的年岁、季节交替的节日期问,举行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又注入或文化的、或政治的、或经济的内涵,相传相袭,年复一年,从而形成具有完整意义的民俗节日。
这即是其起源线路来自历法中特殊日期的节日。
与二十四节气并行的节日,主要表现在各季各月的朔望之间,朔日为月初第一天,望日为月圆之日即十五日。
正月十五日为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的节日。
这个特定的日子,人们在“明月何皎皎”的氛围中,极易触发祈愿万事圆满的思绪,抒发新春佳节的余兴。
在古代,将全年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即正月十五称作上元,将七月十五日称作中元,将十月十五日称作下元。
在上元日这天,老百姓要“作膏粥以祀门户”,迎紫姑。
紫姑是传说中的蚕神,祭祀她便可“蚕桑百倍”。
据各地方志记载,上元日白天,人们尽情欢乐,庆贺全年第一个月圆日的到来。
城镇百姓自编自演歌舞、竞技嬉乐踏歌娱情。
入夜之后,人们便在屋前房后,田头林园,插烛举火,光映夜空。
俗称“照田蚕”、“逐地鼠”,希冀全年庄稼少灾害,桑蚕获丰收。
相传为俗,成为上元日的特定活动。
上元日燃灯的习俗亦随之出现。
其起源得从上元燃灯之前,战国时期楚国人祭祀天神太一谈起。
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加工整理的楚国民歌中,就有一首叫《东皇太一》,收在《九歌》之中,这首民歌描绘了民间祭祀太一神的情景。
郭沫若在《屈原赋今译》中,将这首古代的民歌译成为现代诗歌:日子好,天上出太阳,高高兴兴,来敬太一东皇。
你两手按着宝剑,宝剑长又长,剑鞘上,玉饰多辉煌!全身的佩玉,风吹得丁丁当当。
竹席玉面光,宝石镇四方,请把香料再加上,菜也香,饭也香。
桂花泡的酒,椒子洒的汤。
起鼓槌打起鼓,徐徐唱歌慢慢舞。
鼓瑟吹笙声悠扬,美貌妖娆,衣裳楚楚。
香啊香,香满堂。
满堂乐器会宫商。
你高兴,我们喜洋洋。
《东皇太一》所描写的祭祀太一神,并非偶一为之的民俗事象。
我们从与屈原同时的著名诗人宋玉的《高唐赋》中,也可看到楚人祭祀太一神隆重而虔诚的情景:“有方之士,羡门、高溪、上成、郁林、公乐、聚谷,进纯牺。
祷璇宝,醮诸神,礼太一。
”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二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民间就已经盛行祭祀太一神的群体性民俗活动了。
“太一”亦作“泰一”,传说中的天神。
《史记?天官书》张守节正义。
中华彩灯史(二)隋炀帝诗中写到的“法轮”、“梵声”,证明元夜灯节仍有佛教的影响。
法轮是佛家法会上,除点灯笼之外,特制的一种灯轮,或称花树,灯轮即所谓法王轮,轮上挂若干盏灯彩,是法会上的主要供具。
隋炀帝一反其父限制压抑观灯的做法,将元夕灯节的规模、场面以及娱乐活动发展到空前的程度。
《资治通鉴?隋纪》中写道:正月十五日夜晚洛阳端门一带“戏场默默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
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从传承线路、节日主题、活动内容、规模形制、社会各层面的参与程度看,中国的元宵灯节在隋代已完全形成并基本定型。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昌明,国力强盛。
元宵灯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受到经济文化的有力驱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的史籍称灯节为“灯影之会”,自此,元宵灯节则又称“灯会”、“元宵灯会”了。
唐朝的皇帝们为了显示“与民同乐”,不仅是元宵灯节、灯会的决策者、倡导者,而且是积极的参与者。
不仅自己微行逛街观灯,而且允许皇亲国戚及臣僚观灯。
元宵及前后各一日,正式成为国家法定的例假日,各官署都要停止办公。
而且在这三夜,“敕许金吾驰禁,以看灯”,连平时执行夜禁的武装部队这三夜之中也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高枕无忧,观灯游乐了。
三夜的驰禁,都市中的士民可尽情游乐,即使拥近宫城,御林军也不得干涉。
唐代历朝皇帝例行于元宵之夜“御楼观灯”;以庆天下太平,以示普天同庆。
宫廷、寺观、显宦府邸、富豪宅第都设山棚,搭彩楼,不惜重资,“盛造灯笼烧灯”,以斗奇争胜,大街小巷也都挂满了灯,“光明若昼”。
连异邦诸国的贡品中也有珍奇的灯品,可见邻国也尽知大唐皇帝的爱好以及中原灯节的繁盛了。
唐高宗鳞德二年(665年),“(乌泾波)遗其弟祖纥多献玛瑙灯树两具、高三尺余”(《唐会要)卷99)。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初有僧婆请夜开门燃灯百千炬,三日三夜”(《旧唐书?睿宗本纪》)o唐代的元宵灯节、灯会中,制灯工艺更趋精美,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远非前代所能比拟。
唐刘肃所撰《大唐新语》卷八云:“神龙之际,(即705—707年)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
金吾驰禁,物许夜行。
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
车马骈阗,人不得顾。
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
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
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为绝唱。
”这正是唐代灯节的雅致之处和文化氛围之所在,元宵之夜竟有数百名诗人竞相赋诗,其规模之大,其佳作之多,前代难以项背。
景云二年(711年)元宵灯会,长安安福门楼门外的灯轮高达二十丈,披饰锦绣,镶嵌金玉,点灯五万余盏,如同一株高大的灯树,光焰四射,照亮半个宫城,宫女千余人在灯轮之下载歌载舞,连续三夜,成一代盛观。
唐睿宗及皇太后、皇后、太子、公主均在门楼上观赏。
唐玄宗时,这位颇有才气的风流皇帝更注重灯品的精巧、灯会的排场和娱乐的多样化。
据《唐会要》载:“天宝三载(744年)十一月赦:每载依旧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开坊市燃灯,永为常式。
”据《广德神异录》载,每年灯节,玄宗下令“大张灯彩,自禁中至殿庭皆设蜡炬,连属不绝,洞照宫殿,荧煌如画”。
在元宵灯节之后,玄宗还“张临光宴,白露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浮光洞、攒星阁,皆灯也。
”可见当时灯品之精妙,已臻美轮美奂之境地,“白露转花、黄龙吐水”的记述,证明当时已经能制作可以启动、转动、制动的灯组了。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
”“杨国忠子弟,每至上元夜,各有千炬红烛围于左右。
”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掌皇宫内营造杂作的尚方司工匠毛顺,巧思独运,技艺精湛,用竹竿缚以彩绸,扎成灯楼十二间,高达一百五十尺,缀悬珠玉金银,上扎各类兽形之灯,或龙凤,或虎豹,皆栩栩如生。
微风徐来,金玉交响,龙腾虎跃,光彩熠熠,闻者蜂涌而至,流连忘返,无不盛赞其巧夺天工。
宋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重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宋代文学艺术也开创了全新的历史时期,元宵灯节、灯会是科学文化的一种载体,自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宋太祖赵匡胤削平群雄后宣称:“朝廷无事,区宇咸宁,况年谷之屡丰,宜士民之纵乐”。
据《燕翼贻谋录》记载:“太祖乾德五年(996年)”,“诏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
”这就将唐代开创的元宵灯节的放灯由三天增加为五天,元宵游观之盛前所未有,城乡张灯之广遍及全国。
连小集镇元宵张灯也要在土地庙前扎小鳌山。
朝庭对士民观灯更持鼓励的态度,规定“凡来御街观灯者,赐酒一杯。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着北宋都城开封灯节“歌舞百戏”、“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的盛景民俗;周密的《武林旧事》更记述了南宋京城杭州元夕的灯市繁华,灯品精美,“百艺群工,竞呈奇技”的盛况风情。
终宋一朝,元宵灯会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景观之瑰丽,灯具之奇巧,又跨越了前代。
宋朝元宵张灯,其代表之作为“鳌山”灯。
鳌山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海中高山。
据《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大壑,其下无底,中有五山,常随波上下漂流,天帝令十五巨鳖举首戴之,五山才兀持不动。
宋代元宵灯节,京城、州府普遍以这一传说立意,设计大型鳌山灯组,其构思既与传说关联又有变通,其造型通常为一只或数只巨鳖背负山峦,山上荟萃千百盏华灯,山石、树木齐备,点缀以佛、仙、神的雕塑、绘画。
山上可容乐工伶宫奏乐,山前设有大露台,供歌舞演出或工艺品展示。
鳌山灯气势恢宏,体量巨大,叠翠堆金,浮光耀影,常为灯会压卷之作,寓“江山永固,长治久安”之意。
故帝后、嫔妃、臣僚都要在特定的时辰观赏鳌山灯。
宋代元宵灯节的另一个特点是灯品材质更趋多样,制作更趋精巧。
“自非贫人,家家设灯,有极精丽者”。
心灵手巧的制灯人,往往将兽角、翎毛、琉璃、皮革、丝绸巧妙运用,将灯造成牡丹、莲荷、曼陀罗等花卉的形状,更有车舆灯、屏风灯、佛塔灯、鬼子母灯等,还有鲩灯、玉灯、石灯、琉璃灯、缀珠灯、羊皮灯、罗帛灯等等。
灯用犀珀或玳瑁装饰灯圈、灯座。
玉灯则多用白玉组成,“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