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合集下载

2020年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2020年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作者:旧在几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时间:2020.12.13径流量与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径流系数,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得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径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即:径流系数=径流量/降水量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小,甚至趋近于零;在湿润地区较大,径流系数同所取时段不同分别称为次径流系数、洪峰径流系数、月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x(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a=y/x。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径流量中文名称:径流量英文名称:runoff定义:为时段流量,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

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

径流系数计算范文

径流系数计算范文

径流系数计算范文径流系数是指降雨过程中雨水在地表径流中所占比例的系数。

径流系数的计算是水资源管理和水文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径流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一、径流系数的定义径流系数是指降雨事件中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与降雨总量之间的比值,用符号C表示,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径流系数的计算可以揭示降雨过程中雨水的产流特征,对于预测洪水、估计径流量以及水文模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径流系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经验公式法、统计法和水文模型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计算步骤。

1.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基于历史观测资料得出的经验关系,适用于缺少水文资料和水文测站的区域。

根据实测降雨与实测径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经验公式,再将该公式用于其他降雨事件的径流系数计算。

常用的经验公式有Hawkins公式和SCS公式等。

2.统计法统计法是基于大量的历史降雨和径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一般规律。

根据降雨频率分析的结果,结合径流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计算出不同频率下的径流系数。

统计方法适用于对径流过程的概率特征进行研究和水文预测。

3.水文模型法水文模型法是利用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计算出相应的径流系数。

常见的水文模型有单水平模型、单线水文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等。

通过对流域的物理特征、土壤信息以及降雨等输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建立合适的水文模型,从而计算出径流系数。

三、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径流系数的大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地表类型:不同地表类型的径流系数具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林地和草地的径流系数一般较小,而城市地区的径流系数较大。

2.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导致径流系数的变化。

例如,农田被城市化后,径流系数通常会增加。

3.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的水持有能力和透水性不同,对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影响较大。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的水面面积 F水 = 400km2 多年平均年降水 , 量
P =130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
量 E水 =1100.00mm,多年平均的陆面蒸发 量 E陆 = 700.00mm 拟围湖造田 200km2 ,计算 , 围湖造田后的多年平均流量为多少? 围湖造田后的多年平均流量为多少?
解: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3.地下径流(基流): 地下径流(基流) 降水下渗到达地下水面后, 降水下渗到达地下水面后 , 再注入 河网,这部分水量称为基流。 河网 ,这部分水量称为基流。 地下水流 动慢,可长期补给河流 , 无降水时河网 动慢 ,可长期补给河流, 得到的补给绝大部分来自基流。 得到的补给绝大部分来自基流。
2 河网汇流过程 各种径流成分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 各种径流成分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在 河网内沿河槽作纵向流动和汇集的过程称为 河网汇流。(支流-干流、上游-下游、最 河网汇流。 支流-干流、上游-下游、 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3)计算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计算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E= F 陆 F E陆 + F水 F F 陆 E水
F E水 = ( − E E陆) F F 水 100 900 = ( 927 ×852 ) 1000 1000 =1602.00m m
例题4 例题
某 合 域 流 面 F =1000km2, 中 面 积 F =100km2, 年 闭 流 , 域 积 其 水 面 为水 多 m 年 均 平 流 Q =15m3 / s, 域 年 均 面 发 为 陆 = 852m ,多 平 均 量 流 多 平 陆 蒸 量 E 水 蒸 量 E水 =1600mm 求 流 多 平 降 量 面 发 为 , 该 域 年 均 雨 。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

解: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E ' F陆' E 陆 F水' E 水
F
F
1500 400 200 700 200 1100
1500
1500
753.3mm
计算围湖造田后多年平均径流深:
R' P E' 1300.0 753.3 546.7mm
计算围湖造田后流域多年平均流量:
(二)汇流过程
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 然后再沿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这一 完成过程称为流域汇流过程,(坡地汇流 和河网汇流);
坡地汇流过程就是净雨汇入河网的过程,分为三 部分: 1.坡面漫流:
超渗雨水在坡面上以片流或时分时合的细沟 流运动的现象称为坡面漫流。降水经坡面漫流注 入河道,形成地表径流;
Q' R'F T
546.7 1500 10002 26.0m3 / s 1000 365 86400
2 河网汇流过程
各种径流成分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在 河网内沿河槽作纵向流动和汇集的过程称为 河网汇流。(支流-干流、上游-下游、最 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涨水阶段: 河槽水量增加、水位升高,河槽出口断
面流量小于汇流流量。洪水形成过程。 退水阶段:
随着降雨和坡面漫流量的减少直至完全 停止,河槽水量减小,水位下降。
Q
—计算时段平均流量,(m3/s)
3.径流深: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 上所得的水层深度,记为: R,单位:mm;
R W QT 1000F 1000F
4 径流模数: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 比称为径流模数,单位:L/(s.km2)
M 1000Q F
5 径流系数:某一时段的径流深 R 与相应时段

水文学重点知识2

水文学重点知识2

水文学重点知识2径流的表示方法1.流量Q,m3/s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2.径流总量W,m3 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W=QT3.径流深度R,mm 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

R=W/F=QT/F4.径流模数M,L/s·km2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产生的径流量。

M=Q/F5.径流系数α,无单位比值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及与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α=R/P 河川径流是怎样形成的?1 降雨时形成径流的前提条件2 流域蓄渗过程降雨初期,大部分降水并不立即产生径流,而消耗于植被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

在降雨过程中,当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雨水将全部深入土壤中;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超出下渗强度的降雨,形成地面积水,蓄积于地面洼地,称为填洼。

随着降雨继续进行,满足填洼后的水开始产生地面径流。

流域上继续不断降雨,渗入土壤的水使包气带含水量不断增加,土层中的水达到饱和后,在一定条件下,部分水沿坡地土层侧向流动,形成壤中径流;下渗水流达到地下水面后,以地下水的形式沿坡地土层汇入河槽,形成地下径流。

因此,流域上的降水,经过蓄渗过程产生了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

3 坡地汇流过程超渗雨水在坡面上呈片流,细沟流运动的现象,成坡面漫流。

满足填洼后的降水开始产生大量的地面径流,它沿坡面流动进入正式的漫流阶段。

坡面漫流在蓄渗容易得到满足的地方先进行,然后其范围不断扩大,地面径流经过坡面漫流而注入河网。

壤中流及地下径流在有空介质中运动。

4河网汇流过程各种径流成分经过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后,沿河网向下游干流出口断面汇集的过程,即河网汇流过程,这一过程自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开始,直至将最后汇入河网的降水输送到出口断面为止。

经过河岸调节和河槽调节过程,使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变缓,汇流历时延长,降低出口断面一下发生洪水的可能性。

径流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水在流域的再分配与运行过程。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

径流系数-定义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用符号a 表示,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深度mm。

延伸含义:(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了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互相转化。

(3)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

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屋面、地面种类径流系数Ψ屋面0.90~1.00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0块石路面0.60级配碎石路面0.45干砖及碎石路面0.40非铺砌路面0.30公园绿地0.15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地面种类Ψ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0.85~0.95 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0.55~0.65路面级配碎石路面0.40~0.50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0.35~0.40非铺砌土路面0.25~0.35公园或绿地0.10~0.20 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区域情况Ψ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过程如下:(加权计算)综合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类型(地表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的面积/汇水区总面积。

径流量计算

径流量计算

根据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高坪水库的天然补水主要依靠库周边雨水,地区年径流量可以通过径流系数法来预计其年径流量:流域或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深(mm)和降雨量(mm)之比就是这个流域或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系数(C)。

CP
R=()
式中:R为径流深mm;P为降雨量mm;C为径流系数。

Q=()
SR
Q 是年径流量,S是集水面积。

高坪水库区域平均年降雨量为1240 mm,流域集水面积为km2,环库周产生径流量的集水面积S= km2。

径流系数取值见表。

由于其集水范围处于城乡结合部,其径流系数取平均值,可以计算得出高坪水库库周边流域年均径流量为万m3。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径流系数,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得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径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即:径流系数=径流量/降水量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小,甚至趋近于零;在湿润地区较大,径流系数同所取时段不同分别称为次径流系数、洪峰径流系数、月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x(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a=y/x。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径流量中文名称:径流量英文名称:runoff定义:为时段流量,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

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

即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计算公式为: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单位为:立方米/秒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流量,单位通常以m3/s表示。

某一瞬时的流量称为瞬时流量;一日内流量的平均值为日平均流量;一月内流量的平均值为月平均流量;一年内流量的平均值为年平均流量;多年内流量的平均值为多年平均流量。

2、径流量(W):某一时段(日、月、年)流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水的体积)称为径流量,单位一般以m3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W=QT3、径流深(Y):径流深为某一时段内河流某一断面或某一水文站以上流域径流量被均匀分布于流域面积(A)时的水层深度,单位以mm表示,其计算公式为:Y=W/(A×103) A-流域面积,Km24、径流模数(M):指流域内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单位以m3/(km2·s)或L/(km2·s)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M=Q/A [m3/(km2·s)]5、径流系数(a):某一时段内,流域内的径流深与相应的降水量之比称为径流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a=Y/P,径流系数是个无名数,它表示流域内的降水量有多少成为径流流入河流,其值小于1。

6、校核洪水位:相应大坝校核标准的洪水位,也是水电厂设计中所规定允许达到的最高库水位,故也称为上游最高洪水位。

(本水库校核洪水位266.47m)7、防洪高水位:水电厂为承担下游防洪时所拦蓄的洪水,坝前所达到的洪水位称防洪高水位。

(本水库防洪高水位264.88m )8、正常蓄水位:指水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为满足设计的兴利要求,水库应蓄到的最高水位。

(本水库正常蓄水位264.13m )9、死水位:在正常运用条件下,允许消落的最低水位。

(本水库死水位248.13m )10、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库容称为死库容。

11、有效库容: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库容称有效库容或兴利库容、调节库容。

12、防洪库容:正常蓄水位与防洪高水位之间的库容。

(0.034亿m3)13、调洪库容:正常蓄水位与校核洪水位之间的库容。

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的计算问题--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相关公式结论推导

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的计算问题--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相关公式结论推导

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的计算问题 从历年真题看,出现几率很高。

对于不擅长记忆公式的我来说,很麻烦。

而且,经常记混。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可以从单位进行推敲。

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在流体力学里面提到,方程的两端变量要一致或者说相同单位的变量才能相加减,所以,根据这个原理,尝试解历年相关真题。

【2012年1题】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480k ㎡,年径流深度为82.31mm ,其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A 、2.61 L/(s ∙km 2)B 、3.34 L/(s ∙km 2)C 、1.30 L/(s ∙km 2)D 、6.68 L/(s ∙km 2)【分析】从径流模数单位,L/(s ∙km 2),可以看出分子为L ,为体积单位,分子中包含面积单位k ㎡,因为体积/面积=高度,故径流模数单位和m/s 相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此题中面积F 就是一个干扰因素。

根据年径流深度82.31mm 知,其径流模数M=82.31mm/a=82.31mm/(365*24*3600)s ,如果懒得换算单位,计算结果为2.61×10−6。

算到这步,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A 。

实际上M=82.31×10−3(m )365×24×3600(s )∙1 (km 2)1 (km 2)=82.31×10−3×109365×24×3600(L s ∙km 2⁄)=2.61 L s ∙km 2⁄【2013年1题】某河流的集水面积为600km 2,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亿m 3,其多年平均流量为()A 、15.85 m 3/sB 、80 m 3/sC 、200 m 3/sD 、240 m 3/s【分析】流量的单位为m 3/s ,题目中给出了时间和体积的数为5亿m 3,故可直接得出答案: 平均径流量=5×1083600×24×365(m 3/s )=15.85 m 3/s【2011年1题】某流域的集水面积为600 km 2,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5×108m 3,其多年平均径流深为()A 、1200mmB 、833mmC 、3000mmD 、120mm【分析】径流深的单位为mm ,长度单位,为体积/面积,故径流深=5×108m 3600×106m 2=0.833m =833mm【2014年1题】流域面积12600 km 2,多年平均降水650mm ,多年平均流量80m 3/s ,则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A 、0.41B 、0.32C 、0.51D 、0.21【分析】多年平均径流系数无量纲,或者说单位为1。

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

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

径流系数-定义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用符号a 表示,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深度mm。

延伸含义:(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了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互相转化。

(3)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

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过程如下:(加权计算)综合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类型(地表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的面积/汇水区总面积。

工程水文学

工程水文学

描述河流悬移质的两个常用指标:含沙量、输沙率 根据地下水开采强度可分为 4 种开采强度分区:超采区、强开采区、中等开采区、弱开采区 目前收集水文资料的主要途径是定位观测 水文调查的内容:流域调查、水量调查、洪水与暴雨调查、其他专项调查 在调查的河段无水文站的情况下,洪水调查的洪峰流量的估算,常用比降法计算洪峰流量和水面曲 线推算洪峰流量 暴雨调查的主要内容:暴雨成因、暴雨量、暴雨起讫时间、暴雨变化过程及前期雨量情况、暴雨 走向及当时主要风向风力等。 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布呈一带状) 、不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逆时针绳套形) 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指测验河段受断面冲淤、洪水涨落、变动回水或其他因素的个别或综合影响。 目前通常预报的水文要素有流量、水位、冰清、旱情 对水文现象来说变态系数 Cv 的大小反映了河川径流在多年中的变化情况, Cv 值越大,其年际变化 越大,故南方河流的 Cv 一般比北方河流要小。偏态系数 C s 是衡量系列不对称(偏态)程度的参数。 水文频率计算的两个基本内容包括:分布线型、参数估计 水文频率曲线包括:经验频率曲线、理论频率曲线 频率曲线的线型一般应采用皮尔逊Ⅲ型。它是一条一端有限,一端无限的不对称单峰曲线。皮尔逊 Ⅲ型曲线中常包含 EX 、 Cv 、 C s 三个参数,参数的估算方法在工程水文计算中常采用适线法。 适线法包括:目估适线法、优化适线法 当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一般设计频率 P<50%, T 1 P 。 当研究枯水问题时,一般设计频率 P>50%, 则T
f (t ) t f0
下渗能力曲线(简称下渗曲线) , 稳定下渗率
起始下渗率; fc
下渗曲线分为稳定下渗(渗漏阶段)和 不稳定下渗(渗透阶段)两个阶段。
F (t ) t
下渗累计曲线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

径流系数-定义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用符号a 表示,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深度mm。

延伸含义:(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了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互相转化。

(3)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

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屋面、地面种类径流系数Ψ屋面0.90~1.00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0块石路面0.60级配碎石路面0.45干砖及碎石路面0.40非铺砌路面0.30公园绿地0.15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地面种类Ψ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0.85~0.95 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0.55~0.65路面级配碎石路面0.40~0.50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0.35~0.40非铺砌土路面0.25~0.35公园或绿地0.10~0.20 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区域情况Ψ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85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城市建筑稀疏区0.20~0.45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过程如下:(加权计算)综合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类型(地表径流系数)*不同下垫面的面积/汇水区总面积。

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

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

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径流系数-定义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深度P之⽐。

⽤符号a 表⽰,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深度mm。

延伸含义:(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的降⽔深度(或降⽔总量)的⽐值。

径流系数说明了降⽔量转化为径流量的⽐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然地理要素对降⽔-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在重⼒作⽤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流。

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互相转化。

(3)⽔⽂学中常⽤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相应的特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系数主要受集⽔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平均坡度、地表植被情况及⼟壤特性等的影响。

径流系数越⼤则代表降⾬较不易被⼟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旱地区α值⼩。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然地理要素对降⽔─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根据《建筑给⽔排⽔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设计中⾬⽔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于居住⼩区、公共建筑区、民⽤建筑给⽔排⽔设计,亦适⽤于⼯业建筑⽣活给⽔排⽔和⼚房屋⾯⾬⽔排⽔设计):各种汇⽔⾯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设计中⾬⽔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程设计):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综合径流系数计算过程如下:(加权计算)综合径流系数=不同下垫⾯类型(地表径流系数)*不同下垫⾯的⾯积/汇⽔区总⾯积。

流量径流系数

流量径流系数

流量径流系数
流量径流系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下雨,流向河道、湖泊等自然水体的水流量与下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

流量径流系数通常受到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包括降雨量、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和覆盖率等。

流量径流系数可以通过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或者经验公式来计算得出。

一些常见的流量径流系数如下:
1. 绿地:0.1 - 0.3。

2. 道路:0.7 - 0.8。

3. 建筑:0.8 - 0.9。

4. 水泥路面:0.9 - 0.95。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城市或地区的流量径流系数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流量径流系数进行计算。

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

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

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径流系数是水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描述降雨过程中降雨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

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是指径流系数可能存在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范围。

在水文学中,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通常在0到1之间。

我们来讨论径流系数的最小值。

当降雨量非常小时,地表往往可以完全吸收降雨水分,不会产生明显的径流。

这种情况下,径流系数接近于0,表示降雨水分几乎被全部吸收。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降雨量非常小且地表具有较好透水性的地区,比如沙漠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地表的蓄水能力较强,可以有效地吸收所有的降雨水分,几乎不会产生径流。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径流系数的最大值。

当降雨量非常大时,地表的蓄水能力可能会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再吸收更多的降雨水分。

这种情况下,降雨水分会迅速形成径流,径流系数接近于1。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降雨量非常大或地表透水性较差的地区,比如山区或城市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地表蓄水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吸收大量的降雨水分,导致径流产生的速度非常快。

除了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外,径流系数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地形等。

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透水性,透水性较好的土壤能够更快地将降雨水分吸收,从而降低径流系数的值。

植被覆盖对径流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植被能够增加地表的蓄水能力,减少径流的产生。

地形的变化也会影响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比如山区的陡坡地形会增加降雨水分的径流量。

在实际应用中,确定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对于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地区径流系数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建设。

同时,在城市规划和防洪工程设计中,合理估计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表示了降雨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

最小值接近于0时,降雨水分被地表完全吸收;最大值接近于1时,降雨水分形成径流的速度非常快。

除了降雨量大小,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和地形等因素也会影响径流系数的取值范围。

月径流量计算公式

月径流量计算公式

月径流量计算公式一、雨量-径流关系公式雨量-径流关系公式是根据个别暴雨事件的观测资料来建立雨量和径流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常用的雨量-径流关系公式包括线性比例关系、幂函数关系和指数关系等。

1.线性比例关系线性比例关系是最简单的雨量-径流关系公式,表示为Q=K·P,其中Q为径流量,P为降雨量,K为比例系数。

这种关系适用于小流域和短暂降雨事件。

2.幂函数关系幂函数关系是指径流量和降雨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表示为Q=K·P^n,其中n为指数。

这种关系适用于大流域和长时降雨事件。

3.指数关系指数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幂函数关系,表示为Q=K·(1-e^(-αP)),其中α为常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这种关系适用于中等大小的流域。

二、径流系数法径流系数法是根据流域特征和历史降雨-径流资料来计算月径流量的方法。

它将流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进行比较,通过确定径流系数来计算月径流量。

径流系数是表示降雨转化为径流的能力的系数,一般取值范围为0.1-1、计算月径流量的公式可以表示为Q=K·Pm,其中Q为月径流量,Pm为月降雨量,K为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的确定可以根据历史降雨-径流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者通过物理模型和水文模型的模拟计算得到。

三、水文平衡法水文平衡法是根据流域的水量平衡原理来计算月径流量的方法。

水文平衡原理包括各种水文因素的输入和输出,通过平衡各种输入和输出水量来计算月径流量。

水文平衡法的计算可以表示为Q=Pe-Ev-Pi,其中Q为月径流量,Pe 为月降水量,Ev为月蒸发量,Pi为月地下径流量。

月地下径流量一般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月蒸发量可以通过气象观测资料或者水文模型进行估算。

总结起来,月径流量计算公式主要有雨量-径流关系公式、径流系数法和水文平衡法。

根据不同的流域特征和数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月径流量,可以更好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和洪水预警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径流量与径流系数
令狐采学
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得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一定地区任意时段内径流量(或径流总量)与同时段内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

即:径流系数=径流量/降水量
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小,甚至趋近于零;在湿润地区较年夜,径流系数同所取时段不合辨别称为次径流系数、洪峰径流系数、月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汇水面积空中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x(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几多水酿成了径流,它综合反应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a=y/x。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暗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暗示。

计算式为:α=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P为降水深度。

α值变更于0~1之间,湿润地区
α值年夜,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标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合,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应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径流量
中文名称:径流量
英文名称:runoff
界说:为时段流量,可分空中径流、地下径流两种。

暗示径流
年夜小的方法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
径流量
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

即一按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计算公式为: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单位为:立方米/秒
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

在某时段内通过的总水量叫做径流总量,如日径流总量、月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等。

以立方米、万立方米或亿立方米计。

多年平均径流量
指多年径流量的算术平均值。

以米3/秒计。

用以总括历年的径流资料,估计水资源,并可作为丈量或评定历年径流变更、最年
夜径流和最小径流的基数。

多年平均径流量也可以多年平均径流深度暗示,即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转化为流域面积上多年平均降水深度,以毫米数计。

水文手册上,常以各个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深度值注在各该流域的中心点上,绘出等值线,叫做多年平均径流深度等值线。

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径流有不合的类型,按水流来源可有降雨径流和融水径流;按流动方法可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又分坡面流和河槽流。

另外,还有水流中含有固体物质(泥沙)形成的固体径流,水流中含有化学溶解物质构成的离子径流(见化学径流)等。

中国河流径流量排名
第一当数长江第二珠江第三雅鲁藏布江第四松花江
长江9755亿立方米
珠江3360亿立方米
黑龙江2709亿立方米
雅鲁藏布江1654亿立方米
澜沧江760亿立方米
怒江703亿立方米
黄河650亿立方米
闽江629亿立方米
淮河611亿立方米
钱塘江364亿立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