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案及练习题

高三政治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案及练习题

高三政治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案及练习题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下是课件网为您推荐的关于《高三政治教案: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供大家学习参考!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基本概念。

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2.能够运用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问题。

能够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的、普遍的经济现象。

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科技意识,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引发的商品交换比例的变化、价值规律的实现(等价交换的实现)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含义▲ 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的产生时间: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出现。

3.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内容: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

5.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商品经济发展至今日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区别和共同点.(略)▲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是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是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则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

2.掌握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商品的定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政治所学,提问:什么是商品?商品有哪些基本属性?2.商品的基本属性(1)讲解: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具体的商品,让学生分析其使用价值和价值。

(3)讨论:为什么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1)讲解: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举例: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3)讨论:为什么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4.商品的价值量与价格(1)讲解: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2)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商品的价格变动,引导学生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3)讨论:价值与价格是否总是一致的?为什么?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2)案例分析:分析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具体表现。

(3)讨论:如何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商品的定义、基本属性、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不足之处:在讲解价值量时,可能有些同学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中职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高教版 石海燕编)教案:2.1 商品

中职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高教版 石海燕编)教案:2.1 商品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商品【教材版本】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和分析商品经济现象,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基础。

1 . 认知方面:识记商品含义;了解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以及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 . 运用方面:能举例说明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 . 觉悟方面:树立商品意识,增强自主、开放、平等、效率、竞争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和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二因素和商品价值量,是本章最基本的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都是围绕商品价值问题而展开的。

不讲清这个基本知识,后面的各节、各目都无法展开和深化。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弄清这个问题,涉及的知识较多,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以及数学上的正反比关系。

加之这个问题与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感受有所不同,学生接受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制作PPT。

讲授法、问答法与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提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有哪些具体形式?[引言]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们之间发生经济往来,都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

什么是商品?在商店和超市里,摆放着人们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物品,这些物品就是商品。

当我们需要时,哪样不是花钱买来的,买卖就是商品交换。

商品看起来非常普通,买卖也很普遍,但要弄清商品的奥秘却不简单。

第二环节新授课(75分钟)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5分钟)[阅读教材、问答](一)商品的含义1. 下列物品阳光、空气、自来水、面包、衣服、彩电、钢笔中哪些是商品?2.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板书)
1.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板书)
要想知道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必须首先搞清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细胞——商品是如何产生的。
(1)商品的产生(板书)
A.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的很长时期内,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原始人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加工粗糙的木棒和石器。劳动效率低,没有剩余产品,就不可能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没有商品的产生。
(3)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是通过一次或多次交换后才进人消费领域的。一种产品只要它不终止交换关系,那它就一定是商品。如果商品因卖不出去,退出流通领域而另作处理,这时的商品就转化为一般物品或废品,不再是商品了。
可见,一件物品不可能生来就是商品,永远是商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分析完什么是商品后,再返回到上面的例子中,学生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第三种是商品,第二种是劳动产品,第一种是物品。在此基础上,教师把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引导学生看P6图示。)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武汉市第二十七中学 廖志刚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理解商品的含义及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概括的能力。通过这些具体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经济现象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问:罐装空气是经过了人类劳动的,为什么也不是商品呢?
(学生回答)因为它没有被拿去卖,只有从市场上买到的才是商品。
(教师分析)是的,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用的,而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并且是通过交换才到达别人手中。既然是交换,就不是一种无偿转让。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尽管是劳动产品,但如果只供自己食用而不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所以这些粮食不是商品;向地主交租尽管是供别人即地主消费的,但由于不是通过交换才到达地主手中,而是一种无偿转让,所以也不是商品。同理,罐装空气虽然是劳动产品,但由于没有被拿到市场上出售(交换),因而不是商品,只有在市场上出售的罐装空气才是商品。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热点扫描】1.商品质量专题(食品安全、毒奶粉、假种子农药;百城万店无假货、质量万里行、“3.15”专题、)『热点材料』:2004年9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针对当前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工作的突出问题,全国工商系统强化食品监管措施,在全国开展了食品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原理分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的信誉和现象、价值规律刺激作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调控。

2. 价格战如火如荼(2005年春节前欧尚与苏果、好又多等超市的年货价格战;夏季空调价格战;手机价格战等)『热点材料』“让利销售”、“降价促销”、“积点返利”……这类从厂家商家口中越来越多地喊出的字眼,普通百姓已耳熟能详。

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厂家商家的价格战更是订得如火如荼,热闹异常。

现在,价格战对我国企业来说司空见惯,被普遍认为是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种法宝。

『原理分析』(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可见,正当的价格战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恶性降价竞争会降低行业的利润率,进而可能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3.深入开展反假币宣传周活动『热点材料』:2004年7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

一年一度的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宣传周活动于7月18日起至7月24日在全国展开,这是自1996年以来在全国开展的第九个反假货币宣传周活动。

今年宣传周活动的宣传内容一是法制宣传,二是爱护人民币宣传,三是人民币防伪知识宣传。

『原理分析』运用通货膨胀的有关知识,说明如果任由假币泛滥会成为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运用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说明制造和使用假币的严重危害;结合人民币的流通的知识,说明做好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4.货币流通专题(合理控制货币信贷规模、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上调、减少国债发行量等)『热点材料』:2004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召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当前总需求扩张及通货膨胀压力还没有明显减弱,要求银行部门坚持有保有压,做好当前货币信贷工作。

高中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教案

高中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知识教案

第⼀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标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和理论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理解邓⼩平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以后各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具体要求知识要求识记以下知识: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货币的职能。

⼈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的纸币名称。

理解以下知识: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使⽤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产率成反⽐。

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的作⽤。

初步运⽤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结合现实中⼈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

⽤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产者必须不断提⾼劳动⽣产率。

能⼒要求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推理能⼒;运⽤基本理论,分析现实⽣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思想觉悟要求通过教学,使学⽣树⽴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同时,在商品经济的⼤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的作⽤,破除“⾦钱万能论”。

第⼀节商品1. 什么是商品“凡是⽤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是从我们的⽣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的特性的反映。

我们要给“商品”这个概念下个科学的定义,就必须从千千万万、形形⾊⾊的具体商品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

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必须⽤于交换才是商品商品和⾮商品的“⾝份”不是固定不变的,⼆者可以转化。

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和商品经济
⑦ 无关

个别劳动时间 反 比
⑧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
正比
价值总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
说明:(讲完图示后的体会)
①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反映的是同一个问 题,只不过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②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这是基础,按图中标的序号讲思路清 晰些。
①从时间上看,商品和商品交换产生于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后,商品生产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大 分工。
②从内涵上看,商品生产特指以交换为目的而 进行的生产,与偶然出现的劳动产品进行的商 品交换目的是不同的。
2、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关系:
比较
商品
其他劳动产品
区 1.商品用于交换
1.不用于交换
2.商品有价值
2.没有价值

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
3.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 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 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
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系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的关系:
比较
5、世界货币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的产生
纸币的产生过程 纸币的含义 纸币代替铸币的优点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 世界上一些国家纸币的名称
通货膨胀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 通货膨胀的含义
正确对待货币
⑴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商品
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
区 产生时间 先
货币 金、银

纸币 纸

政治经济学 第一课 第一节 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

政治经济学  第一课 第一节 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1.1 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科学含义,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能力:学生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抽象思维,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觉悟:引导学生树立质量观、效益观念。

教学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的内涵。

教学方法1、“三段式”教学法。

2、多媒体辅导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1、课堂活动:自读——质疑——讨论——练习——评价——小结。

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厂,了解对水的加工过程,帮助学生弄清用自来水为何要付钱的道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CAI:课件中显示汽车、飞机、商品房、日用品等物品后,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展示中的哪些是商品?它们为什么是商品?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劳动产品。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1.商品的含义(板书)展示CAI:(1)阳光(4)水(7)衣服(2)空气(5)面包(8)彩电(3)粮食(6)冰箱(9)钢笔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可以看出,自然状况的阳光、空气和水,都不是商品。

试想假如空气是商品,我们到商场去购买岂不是要付呼吸空气的费用?那么,其他的东西是否一定就是商品呢?第二个条件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

粮食、面包、衣服、冰箱、彩电、钢笔等等的生产者准备出售或消费者正在购买时,它们才是商品。

一旦消费者自己使用或赠予别人时就不再是商品。

至于空气、水等,如果人们进行加工,比如制成氧气、纯净水等,且用于交换时,也可以成为商品。

总之,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

因此,我们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于交换”一般指交换前和交换中。

一旦商品完成交换后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案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案
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比较表:
比较商品其他劳动产品
区别1、用于交换;
有价值;
是个历史范畴。1、不用于交换;
没有价值;
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1、都是劳动产品;
都有使用价值;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比较商品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区别1、是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有价值;
*有偿“转会”的运动员是商品吗?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谁先
产生的?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否会永远存在下去?这说明 商品是一个什么的范畴?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
品经济。
〔突破难点〕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讲清什么是商品 交换?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并注意三者的 区别:“商品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商品交换”
结论:商品肯定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进 而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缺一不可:须是劳动产品、 须用于交换。劳动产品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 件。
右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说明物 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 动产品才是商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商品意识、参与意识、克争意识,以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 社会也存在商品经济,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培养 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
教学难点
商品经济的产生
教具准备
拍卖用品、多媒体设备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基本含义及商品和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2、识记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

3、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教学重点:商品的含义教学难点:商品的含义教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举例说明;阅读和讲解结合;分析和归纳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一节第一框的内容: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板书)也就是了解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商品经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经济现象,而商品就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经济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学习经济常识就必须从了解商品开始。

这本书中出现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概念上的。

说到商品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衣食住行的每个方面都会接触到,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课本,喝的矿泉水,吃的粮食等等都是商品,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商品?(学生回答)对,这些都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商品的种类是非常非常的多,数都数不清,那么,商品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大问题:1、商品的含义(板书)含义换个说法也可以说是概念、定义,也就是同类事物(比如商品)共同具有的本质(只有此类事物有,他物没有)的特性的反映,就是说要给商品下个定义就必须从千千万万的、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商品里找出它们共同具有的特征。

比如我们刚才说的衣服,课本,矿泉水(…)我们说这些物品都是商品,那么它们为什么是商1品呢?同学们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学生思考回答)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衣服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都必须经过农民或者工人的劳动,是劳动产品。

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是商品,比如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等。

所以商品的第一个共同的特证就是:(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但是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同学们看到第7页想一想这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这种说法对吗?前半句我们验证过了是正确的,那么后半句呢?我们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大家都做过农活,知道粮食是怎么得来了,有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是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政治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教案设计

政治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教案设计

政治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商品经济的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历史背景。

2.使学生掌握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教学难点: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政治经济学基本知识,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等。

(2)提出问题: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如何产生的?2.商品经济的概念和特点(1)讲解商品经济的概念: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分析商品经济的特点:社会分工、私有制、交换价值、市场经济等。

3.商品经济的产生(1)分析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出现,私有制产生。

(2)讲解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私有制。

4.商品经济的发展(1)讲解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古代商品经济、近代商品经济、现代商品经济。

(2)分析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等。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2)分析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供求矛盾、价格波动、经济危机等。

6.商品经济的意义和作用(1)讲解商品经济的意义:促进生产力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2)分析商品经济的作用: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提高经济效益等。

7.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思考商品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实际分析商品经济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了商品经济的概念、特点及基本矛盾。

2.通过分析商品经济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了学生对商品经济的认识。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第一章:商品的概念与特征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让学生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的区别。

1.2 教学内容商品的定义:什么是商品,商品的来源。

商品的特征: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

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商品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商品,并分析其特征。

第二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商品在市场上所具有的交换价值。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理解。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商品的交换与货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让学生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商品交换的必要性:直接交换的困难。

商品交换的可能性:供求关系。

货币的作用: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价值存储手段。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交换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货币使用情况。

第四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了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4.2 教学内容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生产商品、交换商品、消费商品。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生产目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高一政治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高一政治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能够说出商品与劳动产品及一般物品的关系;懂得商品和商品经济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及根本原因;能根据商品的定义对商品与非商品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与方法:首先分析各种不同商品的特殊性质,然后从中抽象出商品的共同本质,通过这一思维过程领悟给概念下定义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初步树立起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的商品意识。

【重点难点】本框重点:商品的含义。

商品概念是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经济常识中的一系列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因而掌握商品的含义是本框学习的重点。

本框难点: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及产生的条件。

【网络提纲】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2.商品经济的产生①根本原因②基本条件3.商品经济的含义【要点阐释】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判断某件物品是不是属于商品,首先必须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同时还要看它是不是“用于交换”,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就不能称为商品。

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空气、阳光、河水等,虽然对人们很有用,但由于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

有些物品虽然属于劳动产品,但如果不用于交换,也不能称为商品,如农民生产给自己吃的粮食、蔬菜、瓜果等。

还有些物品,虽然曾经是商品,但由于已经交换过了,现在已退出流通领域而不再用于交换,因而也不再是商品,如家庭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各种日常生活用品,送给他人的礼物等。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从根本上说,它们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的初始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的劳动成果除了勉强满足当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外,没有多余的产品用于交换,因而这时不会有商品,更不会有商品经济。

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劳动成果除满足当时的生活需要外,偶尔有些剩余,于是,人们偶尔用剩余的产品同他人相交换,这样才出现了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篇1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含义、存在条件及基本类型,掌握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觉悟目标: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学生树立商品意识,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重难点商品的含义及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概念是本课乃至全书最基本的概念,以后课文中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所以商品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对它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要让学生对商品有正确理解,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教师讲清商品的要领并通过插图讲解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制出表格,以加深理解。

⑴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是个历史范畴;⑵商品反映的是一种生产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关系)。

⑶随着条件的变化,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着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理解它的产生条件,可以进一步理解它存在的条件,这就为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打下了基础,因此,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这部分要弄清下面几个问题:⑴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

讲这部分时,要注意讲清什么是商品交换?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帮助学生加深对商品经济及其产生过程的理解。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前言一、基本知识前言部分是全书的起始课。

本课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经济的指导思想、经济常识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通过前言部分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认识到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分析1、学习经济常识课程的意义是前言的重点对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的把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学习经济常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任务和方向第二,从个人方面看,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个人懂得经济常识有助于自己更好的参与经济活动,增强自己经济活动的有效性。

第三,学习经济常识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从而树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一、基本知识点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3、商品的基本属性4、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二、重难点分析1.商品的概念。

商品的概念是经济常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要准确理解商品的概念,关键是要把握住劳动产品和交换这两个构成商品的条件。

第一,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凡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自然状态的阳光、水、空气、雨水等,都不是商品。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劳动产品可以是用来交换,也可以不交换。

一种劳动产品,如果不是用来交换,就不是商品。

如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如果是用来自己消费的,就不是商品,因为没有进行交换;如果是用来销售的,那就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是用于交换的。

这里的交换指的是商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封建社会农民向地主缴纳的地租、送给别人的礼物虽然是劳动产品,但是没有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是商品。

2、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和条件这是本课的难点。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要理解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首先要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分析。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第一章:商品的概念与特征1.1 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2 教学内容1. 商品的定义:什么是商品,商品与其他物品的区别。

2. 商品的基本特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劳动产品。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品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商品的概念。

2. 讲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3. 分析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巩固学生对商品概念的理解。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商品特征的思考,加深对商品的理解。

第二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2.1 教学目标1. 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

2. 掌握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1.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2. 价值:商品所蕴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4 教学步骤1. 复习商品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为引入使用价值和价值做好铺垫。

2. 讲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

3. 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商品的认识。

第三章: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规律3.1 教学目标1. 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2. 掌握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3.2 教学内容1.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商品的生产数量成反比。

3.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关于“商品和商品经济小结串讲”的说课稿

(1)关于“商品和商品经济小结串讲”的说课稿

关于“商品和商品经济”小结串讲的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商品和商品经济”小结串讲,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过程。

现在,我开始正式说课:一、教学目标依照《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来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知识:⑴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⑵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⑶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价值规律的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概括的能力,通过这些具体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经济现象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从而为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的自觉性。

引导学生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学生对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⑴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和商品的价值量。

⑵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⑶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和作用。

2.教学难点:⑴对“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使用价值”这一命题是正确的讲解⑵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⑶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的正确涵义。

(4)等价交换原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三、教学策略1.情景教学法:通过课件演示,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含义、存在条件及基本类型,掌握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能力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觉悟方面: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学生树立商品意识,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教学重点】商品的概念。

它是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以后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教学难点】商品的概念【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阅读法,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样东西(展示道具:钥匙扣),这是朋友送给我的小礼物,下面请同学们回答:这是什么?(提问)好,同学们回答的都对,它既是钥匙扣、小礼物,也是个小东西、小物品。

试想,如果我把这个钥匙扣拿到市场上去卖,那它又是什么?答:(商品教师:商品是经济常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们第一课就来学习有关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第一框: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多媒体)(二)讲授新课一.商品的定义。

提问)曾经有个学生问我“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吗?那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怎样的?(教师)“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

大家知道现实生活当中有人用钱买官,搞权钱交易,也有人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名誉和良心,照这么说,人的名誉、权力、良心、官位都也是商品了吗?师:看来同学们不认可人的名誉、良心、官位、权力是商品这一说,确实,这些东西不是商品,也不应该成为商品。

看来大家对“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 这句话有疑问,我们来做个比较,例如:你们所用的学习用具(书、笔、纸、墨)、身上穿的衣服等是物品,而名誉、良心等不是物品,是不能买卖的,所以他们不是商品,因此,商品首先必须是物品(教师)那么,物品是否也都是商品吗?像大自然空气中的氧气,水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和超市里卖的矿泉水在某种条件下实现了从非商品向商品的转化,那么这个条件又是什么呢?(只有经过劳动加工的物品,才有可能成为商品)小结:现在我们可以对上面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小结,就是说:经过劳动加工的物品是劳动产品,即劳动产品是消化人的体力和脑力创造出来的。

所以说,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是不能成为商品。

例如:空气,未开发的矿泉水等。

(教师):那么接下来又有个问题,就是说是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例如:农民朋友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向地主交的租粮,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让学生看书第六页回答问题)(学生):不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能成为商品。

(教师):是的,大家一起把书打开,看书上第六页第二段,劳动产品如果不能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

因为,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并且是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

前面提到的农民生产的粮食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是供给自己消费而不是供给别人,供给社会,所以这些粮食不是商品,向地主交的租粮尽管是供给别人消费的,但是由于不是通过交换才到达地主手中,而是一种无偿的转让,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它本身就不能用于交换的,所以这三样东西都不是商品。

(教师)同学们回答正确。

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2: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板书)(小结):可见,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劳动产品,其次必须用于交换,可见,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板书并指导划书第6页第2段)那么物品、劳动产品、商品到底有何关系?说到关系,就必须要讲两点即他们的联系也要说区别:大家看书上的图看能不能总结出来:(教师):联系: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商品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劳动产品包括商品,劳动产品是物品的一部分,物品包括劳动产品。

区别:首先含义不同。

其他的区别随着学习的进 步,我们再进一步了解。

教师):总之,商品是用语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把握它还需要进一步 弄清楚“用于交换”的含义: 1:用于交换在时 间上有交换前, 交换中和交换后的区别, 因为交 换完成后, 劳动产品就由生产领域, 流通领域进 入了消费领域, 成了人们消费的对象 (就像我们 自己穿的衣服, 使用的学习用具等) 商品就转化 为非商品。

2: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产 品,即使还没有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商品) 或者暂时还没有实现交换 (如:商店里摆放的商 品)都属于商品。

3: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 是一次或多次交换才进入消费领域的, 一种产品 只要它不终止交换关系, 那商品因卖不出去, 退出流通领域 时的商品就转化为一般的物商劳品物或动品废产品, 品。

可见,一件物品不可能生来就是商 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

(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做处理, 不再是商远是商教师:接下来一起看一段材料:水草价格赛韭菜昔日在河沟里毫不起眼的水草,如今卖出了比市场上韭菜还高的价钱。

在江苏省赣榆县,近年来在沿海发展了工厂化河蟹育苗场110多个,是江苏省最大的河蟹苗种基地。

为确保蟹苗保值增值,该县去冬今春建成3000多个幼蟹培育大棚。

因为幼蟹特别喜欢在水草上栖息,当地农民要在蟹棚中放置大量水草,因此,水草的需求量猛增。

据估算,赣榆县每年需求水草量在300万千克以上。

于是,一时间“洛阳纸贵”,水草身价百倍,l 千克卖到了1.8 元。

(教师):结合本材料,请同学们思考:水草是商品吗?为什么?如果水草是商品,那么它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呢?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河沟里的水草在人们未养殖河蟹之前,它自生自灭,本不是商品,但后来由于发展河蟹育苗基地,由于幼蟹的特殊栖息要求,才使人们去购买水草,水草才成为了商品。

水草的特定效用是人们去购买水草的原因,但是经过人们的打捞,运输,保管等劳动,水草也成了劳动产品,而人们打捞的目的是为了卖钱,这样水草才成为了商品。

(教师):但是水草作为一种只需经过打捞,运输等简单工序的普通商品其价格为什么超过了韭菜呢?(学生):水草的需求量大,需要它的人多。

物以稀为贵(教师):用经济学语言来表达就是: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就要升高。

这就是水草价格攀升的原因。

这一经济学道理我们将在后面学到。

(教师):以上就是我们所学的商品的概念。

商品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这大概是什么时候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第2自然段。

阅读是要注意它出现的时间,产生的条件以及根本原因各是什么?答案:原始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全部用于自己消费,根本不可能有剩余产品,更不要说交换了。

所以,当时,没有商品,也没有商品交换。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产品有了剩余,偶尔地出现了劳动产品的交换。

这样,就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这就是最早的商品和商品交换。

(教师):总结:可见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即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段特有现象。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的存在下去(教师):那么,商品生产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答案:历史继续发展,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时生产工具又有了很大的改进,产生了私有制。

在私有制的条件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也不断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他们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仅仅为了满足自己消费,其中有一部分可以用于交换,换取他人的劳动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要。

因此,这时对于手工业部落而言,生产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以换回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其他商品。

商品生产也就这样产生了。

当商品生产 产生时, 商品经济也就诞生了。

这样也是我 们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

教师:什么是商品经济?(板书) A :商品经济的含义: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 形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就是商品经 济。

物品 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的生产。

以一种商品换取另一种商 我们可以得出:1,商品和商品经济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商品是 在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时就产生了。

而商品经 济则是在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 工时才产生的。

2,从人类发展来看,是商品交换在先,商品生 产在后;而现在社会的情况则是商品生产在先, 商品交换在后。

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态,与 之相对立的则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这些都属 于经济形态。

B :商品生产的含义:C :商品交换的含义:品。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总结:本节所学内容,用下图表示: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来巩固一下:(一)单项选择题1、一种东西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中,首要的条件是(A 、劳动产品B、用于交换C、具有使用价值D、有用的物品2、在一些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有人将经过加工的新鲜空气装入密封的容器中出售。

这些新鲜空气之所以是商品,是因为A、该地没有新鲜空气B、这些新鲜空气是人们的健康保证C、这些新鲜空气是人们的劳动产品,人们通过交换才能获得D、有人出售这些东西,有人需要这些东西3、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出现B、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出现C、生产力的不断发展D、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二)判断以下属于商品的有:1.中秋节赠送给亲友的月饼、脑白金2.封建社会农民交给地主的地租3.拍卖行拍卖的名人字画4.假冒伪劣产品5.摆在商店橱窗里待售的物品6.农民自产自销的粮食7.摆在饭桌上的从商场买来的鱼、肉作业思考: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这种说法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