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说课描述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等多重特点。
人文性方面,这门课程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学生能够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工具性而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效地交流与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美性上,课程中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基于课程的定位,我们设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和文学常识;掌握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写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的文章;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公众场合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文学作品选读:选取了从先秦到现当代的经典文学作品,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如《诗经》《论语》《红楼梦》《雷雨》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文学的魅力。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理论与方法: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精选文档】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精选文档】选择字体:[大中小] 关闭打印《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基础部郭孔生一、说《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地位大学语文的开设,是从传承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精粹,弥补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不足而来。
而且是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创新性和人生哲理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因此,大学语文学科具有相当的时代性。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文化文明常识”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强化大学人文教育这一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其主要内容是:用现代社会的共通文明精粹来观照大学语文。
具体表现在教学某一个经典篇目的过程中,除了文字、文学、传统文化以外,也把现代文明作为考量的价值标准。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白民族国家、个人权利、文化批判、价值分析和理性态度等现代文明的核心概念。
语文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其基础性。
多年来一直呼唤人文教育的杨叔子说,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人。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
大学语文说课
七、教学举例
1 情境导入、提问复习 7 分钟
LOGO
教 学 步 骤 及 时 间 安 排
2
讲授 新课
介绍有关司马迁与《史记》 的文学常识知识,了解写 作背景。 23分钟
品读赏析课文,概括故事 情节 。 课文赏析 重点、难点分析 40分钟 15分钟 5分钟
90 分 钟
3 4 5
扩展讨论 课堂小结
Page 25
六、课程评价
LOGO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评 学
平时成绩评定:考勤、课堂抽查、平时作 业、小组学习中作品赏析、创编、讲、演情况。由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组成。主要考 查学生学习态度、课堂听课效果以及平时作业完成 情况。 期末考试:方式为笔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 作品分析与鉴赏、创作与改编等。主要考查学生理 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Page 29
七、教学举例
LOGO
教 法 学 法
1、情景设置法:利用古筝曲《十面埋伏》、 电视剧《项羽》等多媒体创设情境,烘托气 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2、讲析点拨法:由于学生知识积淀和人生 经历有限,所以有些知识点需要老师讲解介 绍,。有的问题需要点拨启发得知。 3、设疑探讨法:此法主要提出问题,让学生 动脑思考探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互动性。 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
Page 26
六、课程评价
♣评定等级:优、合格、不合
LOGO
格。
♣评定方式:系部评价
评 教
教研组评价
教学督导组评价
学生评教
教师自我反思
Page 27
对这 教四 师方 的面 最综 终合 评构 价成
大学语文课文说课稿模板
大学语文课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内容《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
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文学的魅力,还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富有创意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演讲、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使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超越文字表面,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层意义,以及如何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创作动机等进行系统介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答疑、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片段或引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讲授新知: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
3.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大学语文说课稿5篇
大学语文说课稿5篇第一篇:大学语文说课稿《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大学语文》课。
一、说教材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说、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与其他同类大学语文教材相比,本教材除文学作品选编外,另外增加了“口才训练”、“应用文写作”两个部分,这种模块的整合,既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
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
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知识目标:从语言知识的传播来看,须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
利用《大学语文》教材对中小学已学文学知识加以一番梳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
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
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等;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3. 提高写作能力,能够根据不同文体和语境要求,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文章;4.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三、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包括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2. 现代文学:包括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3. 外国文学:包括经典小说、诗歌、戏剧等;4. 文学理论: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学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锻炼口语交际能力;3. 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4.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分若干个学期,每学期约16周,每周约3学时。
教学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等,每个章节约需时3周左右。
同时,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推荐使用由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材和参考书目,如《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
同时,教师还会推荐一些优秀的学术期刊和网站,供学生参考学习。
七、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作品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70%。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
能力训练项目
重 点
小组合作 协助提高
任让务学二生分组讨论,鼓励比较好的同学指导其他 的学生。这样,就能够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 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
第三环节:交流评价 分享成功
写 作作 品 展 示
展示写作作品, 树立学生的自 信心;同时引 导学生进行正 确的作品评价。
分组评论 作品并派 代表发言
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 1、体会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传 感 统的认同感、自豪感及对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求知欲。 目 标 2、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
健康人格,提升文学品味。
二、课程内容与标准
(一)课程内容
1、教材分析
本课程教材为潘桂云主编,北京交通大学 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这本教材的优 点在于:遵循了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学体裁座位教材体系的基本 框架,有所创新,摆脱了过去传统上按文学 发展史编排的偏向专业性的思路。整本教材 在选文方面体现了适应性、时代性、独创性 和多样性。不足的是本教材选入的文学作品 较多,有些较偏,缺乏很好的选读作品。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
基础教学部
说课内容及思路
一 说课程总体设计 二 说课程内容与标准 三 说教学过程设计 四 说教学对象 五 说学习评价与考核设计 六 说改革思路
一、课程总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 心,融合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 一体、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为培养高职 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的公 共基础课程。
本教材分四个模块:诗词、散文、小说 和戏剧,选择重点篇目讲授。学时安排分别 为:诗词30学时;散文18学时;小说8学时, 戏剧8学时,共64学时。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大学语文教师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编写了校本教材《新编大学语文读本》。
主要基于语文的审美性和工具性。
审美性除了完成自身人文关怀外,同时反哺课程工具性。
语文文字应用能力正是大学生职业生涯中所要依托提升工作效益的素质之一。
口语交际与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才深受职场欢迎。
本教材的设计完全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
本教材在结构上,设计为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经典欣赏三个篇章。
其中口语交际篇包括介绍、倾听交谈、复述、演讲、朗诵五项内容;书面表达篇分为应用文基础、校园文书、职场文书三个单元;经典欣赏篇分为现代文、古代文、诗歌、戏剧四个单元。
在内容选择上,应用部分着力选取加强学生写作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素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文选部分,注重注入时代气息,增加文学与文化最近、最新的内容,使大学语文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现代生活,反映鲜活多变的当代风貌。
在体例的设计上,应用部分设置了能力目标、实训任务单、工具包、拓展练习、自我测试等环节,文选部分设置了阅读提示、注释、思考与练习等环节,供学生选用。
二、说教法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采取要“先学后教”的方法,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及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文选课:采用捆绑教学法,重拓展文选课重点讲解几篇经典篇章,其他篇章由学生自学完成,讲解一篇文章时,结合相关联的篇章进行渗透,从而使所学篇章体会得更加深刻。
(二)口语交际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重实用如讲解倾听交谈内容时,设置求职面试的情境及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生活中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应用写作课:采用案例教学法,重实战如讲解申请书、求职信文种时,我们分别列举了正确与错误的文章案例。
并进行了相应文种的写作练习。
同时以上这些教学内容,均以任务驱动为前提,以网络学习为辅助,利用网络教学,形式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在大学语文课已经开展了网络学习的模块。
如主题讨论:可以开展学生座谈会,使学生更加讲真话、实话;考评测试等。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
时间管理
时间分配
合理分配每个学习任 务的时间,以确保学 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
成各项学习任务。
时间效率
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 性,引导学生合理安 排时,帮助学生更好 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
间。
时间调整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反馈,适时调整教 学进度和时间安排,
以确保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
通过课堂互动、问答、小 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实践教学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历史文 化遗址、博物馆等,增强 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
实验课程
开设实验课程,让学生在 实验中掌握科学方法和技 能。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 际操作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
目录
• 课程概述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程安排与进度 • 课程考核与评价 • 教师团队与教学资源 • 学生管理与服务
01
课程概述
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 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该课程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文化背景、分析语 言技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和思考能 力。
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 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化背景
介绍中华文化的历史、传 统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 文化自信心。
跨文化交流
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 力。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 知识。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 念和理论。
大学语文说课描述PPT共22页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大学语文说课描述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来自、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大学语文课文教案及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大学》的主要思想,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章的基本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大学》有什么了解?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翻译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学》的主要思想。
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总结《大学》的主要思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大学》的主要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大学》中的名句。
2. 撰写一篇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作文。
四、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课文。
一、说教材《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大学》,让学生了解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生,他们对文言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大学语文说课稿 3700字
三一文库()〔大学语文说课稿 3700字〕《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大学语文》课。
一、说教材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说、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与其他同类大学语文教材相比,本教材除文学作品选编外,另外增加了“口才训练”、“应用文写作”两个部分,这种模块的整合,既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
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
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知识目标:从语言知识的传播来看,须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
利用《大学语文》教材对中小学已学文学知识加以一番梳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
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
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大学语文课程描述
《大学语文》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大学语文》,是一门为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坚实价值根基的公共课程。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应能够引导学生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启蒙心智、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
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贴近语言、文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具体教学目的如下:1、提高和强化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
帮助学生继续积累本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打好扎实的语文根底。
2、通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
教育、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学会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从而建构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心理和情趣。
3、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学生。
要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教学要求:1、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2、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建立对人类普世价值体系的认同;3、培养丰富的想象、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搜集材料、形成观点、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采用文学欣赏与语言应用及写作能力并重、理论阐述与作品鉴赏相结合的专题来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欣赏,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为主体,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为知识模块,安排四个专题。
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发展线索、创作规律、欣赏方法有较为全面的阐述。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社会与科学系的&&&,今天我所说的课程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一门最普遍的公共课,如何来教,如何教好,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今天在这里,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些看法,不足之处请指正。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门课进行阐述说明。
一、教材分析1、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我们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它是在继承初高中语文基础性、工具性的基础上,继续追求审美性、人文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是一门利用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学、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激励情感、体验文学魅力以及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的课程。
是目前高校里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高校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2、教材建设我们学校选用的教材是由江灏主编,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
此教材由文学作品、语法知识、应用文写作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教学内容是文学作品部分,它是按文学史的顺序——先秦、魏晋、唐宋、元明清,其中唐诗宋词是重中之重。
二、课程重点、难点分析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来说,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建设,把古代文学作为重点欣赏内容,读诗经论语,读唐诗宋词,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思,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适当的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有准备的上台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对常见的应用文文体进行写作训练,重视应用文写作的社会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大学语文的一个基础目标,我将会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能够顺利而准确地阅读并理解一般的文言文。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面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语文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
3、素质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选读选取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如《诗经》《论语》《红楼梦》《哈姆雷特》等,让学生领略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魅力。
2、语言文字基础包括汉字的构造、词汇的运用、语法的规则、修辞的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能力。
3、写作训练涵盖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见文体的写作指导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4、口语交际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重要的知识点和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作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说课
大学语文说课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自然也应该是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的基本特点1、立足教材挖掘人文底蕴教材是进行人文素养培植的重要材料。
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人物、哲学流派举不胜举。
首先应该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方面出发选一些相适应的教学内容,通过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和它承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有关真实世界的知识,打开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并让学生有机会去接触和认识善良、勇敢、热爱自由、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等人类品质,认识到生命的神圣、个体的尊严、自由的无价等观念,为个性发展储备下必要的精神资源。
这对老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
“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使文学真正成为生命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据此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其间,感知教材内容,品味赏析,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使学生身心智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学生品德能力的健康成长。
2、立足课堂渗透人文精神语文老师肩负的任务是,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还要完善学生的理想人格。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进行人格精神的教育。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上。
如何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砥柱,培养一种彼岸关怀之心,而不是变成机械冷漠麻木萎缩的软体动物呢,我想,学习课文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爱恨、喜恶、善恶、美丑产生共鸣,甚至得到心灵上的震撼,从而得到教益和启迪。
诸如《儒家思想》庄严的生命之美;《道家思想》醇美的人性美、人情美;屈原浊世独清,忠心爱国的伟大人格;司马迁奋发写《史记》的坚韧;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抱负……要充分进行课上探究,引导学生领受传统文化久远的滋润。
大学说课教案模板语文范文
一、说教材1.教材来源:本节课选自《大学语文》教材,由我国著名作家鲁迅所著。
2.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以《阿Q正传》中的阿Q为主人公,通过讲述阿Q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责任感。
二、说学情1.学生情况: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鲁迅及其作品了解较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把握鲁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1.讲授法: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鲁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阿Q正传》的主题。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情节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段落,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鲁迅的照片、作品插图等,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直观感受。
四、说学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问题。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探究鲁迅的创作意图。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讲述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2)分析《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和主题;(3)讲解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情节。
3.讨论与探究:(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问题,如阿Q的性格特点、悲剧命运等;(2)结合时代背景,探究鲁迅的创作意图。
4.案例分析:(1)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段落,让学生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把握鲁迅的思想感情。
5.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及其作品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大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大学语文课程,课程的主题是“文学与人生”。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探讨文学作品与个人成长、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次课程选取的教材是《大学语文》第五单元中的《红楼梦》节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封建社会。
通过对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红楼梦》节选内容,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探索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深入体会人物性格和情感,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节选文本,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表演,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4. 主题深化:老师引导学生探讨《红楼梦》中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撰写学习心得,老师进行点评,并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
大学生说课稿
大学生说课稿《大学语文之古代诗歌鉴赏》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学语文中的古代诗歌鉴赏。
一、说教材首先,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在本教材中,古代诗歌部分占据了重要的篇幅。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的诸多经典诗作,所选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通过对这些古代诗歌的学习,能够让学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
二、说学情作为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在古代诗歌鉴赏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对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对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把握不够准确,在诗歌的赏析和评价方面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思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流派。
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意境营造、情感表达等。
能够准确理解和赏析古代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诵读、赏析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对古代诗歌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重点诗人和诗作的赏析,如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等的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诗歌的情感表达相结合,实现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专家们批 评指正,谢谢!
4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资 料处理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2
2
求索思辨
通过学习《我为什么活着》和《先秦诸子语 录》,领略人生大智慧,重温古文的意译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资 料检索、筛查、摘录与语言概括与复述能力。
2
3
灵魂震撼
通过学习《麦琪的礼物》《永远的蝴蝶》和 《学会感恩》,掌握小说的特点和不同作家的 写作风格,领会爱的力量。
二、 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因为属于人文基础课程,且在新生第 一学期授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为 第二学期“应用写作”的学习奠定写作的 基础。
本课程教学形式主要是做好课堂教学,采用 教师讲析与学生分析相结合,增强学生主动性。 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力图在 最基本、普遍的意义上来探讨人文经典,在这种 氛围中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结合各自的特点、 需求,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加深对文学的 理解,而不是机械地接受文学历史常识。鼓励学 生个人在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精神、能 力得到全面发展。并且结合现代教育信息手段,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 资源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目标层级 通过对相关作品作家的学习,了 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熟悉若干作 家及其优秀作品,掌握一定的文学基 本知识,特别是诗歌、散文、小说等 文体特点及发展简况;并通过文学鉴 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及人文精神,运用到具体生活中使学 生内心更为健康、充实。
(二)能力目标层级 1.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对名家名篇的巨大思想内涵的 领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 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理论思维能 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掌握工作 要领,真正成为全面发展、潜能巨大 的“好用型”员工。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法、教师 导学法、知识串联法、吟诵朗读法、问题讨论 法、案例教学法、对比阅读法等,学生的学法 主要是角色扮演法、赏析法、温故知新法、朗 读法、思考讨论法。课外还可推荐阅读篇目要 求学生阅读,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阔学 生视野。此外,课程讲完一个段落后,教师可 布置部分思考题,让学生写作一些小论文,以 加深对课程的学习,也可培养和提高文学评论 的写作能力。
本课程面向全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因此必须与高 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密切结合,突出职业性 和社会性,选择与培养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内容,培 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理论思维能力;并结合语文教学语言性、文学性和人 文性三大知识维度,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文学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提高人文素 养;同时考虑到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将之与教 师适当引导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便其 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
4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 力,口语交际能力。
2
6
历史回眸
通过学习《垓下之围》,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彩, 2 在回顾历史中思考自己,展望未来。
培养学生的倾听与复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 言概括能力。
1
合计
小计
26
小计
13
一、 主要模块安排情况 根据各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情感、思维 需求,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比如,将“亲 情、爱情”类文学作品,围绕人与自然、个人 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将“社会民 生”类文学作品放在自我认识、群体交往、社 会发展的进程中把握等等。使教学内容既符合 基本要求,又尊重学生的个性;既注意内容的 针对性,又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一、学习效果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课 文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书面的语言文字功底和人文 素养的积累程度等,以教学大纲为基本导向,用各种 不同形式灵活测评。 期末考试内容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 以课内讲授的篇目为考核重点,并辅以反映学生人文 素养和文字组织表达能力的作文。 学生综合成绩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 20%,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为课前发言、课堂 讨论、作业、出勤等情况的综合评定;期末考试采用 闭卷形式,百分制,以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语 言文字的巨大魅力,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与创造力,倡导学生的独 立精神与合作意识,培育和滋养 其健全的人格与社会关怀意识以 及社会责任感。
3.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的启发引导,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参 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之能掌握一 定的自学技巧并培养主动学习的习 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资料检索、筛查、 摘录与语言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3
4
诗意栖居
通过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边城》和 《我所知道的康桥》,对比诗歌、小说和散文 的特点,体会心灵的自由和满足。
6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 作能力,审美能力。
3
5
自然灵性
通过学习《囚绿记》和《听听那冷雨》,掌握 散文的特点,感受自然的灵动和舒展。
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一)学生评教 每学期学院组织学生对科任教师进行考评,并将考 评结果计入教师年底考核中。 (二)教师评学 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反映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教学策略,最大程度适应学生。 (三)教师评教 不定期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并开教研会交流听课的 情况,及时反馈及时更正。 (四)督导评教 学校不定期组织教研室主任及中层领导去班级听课, 并向教师反馈听课情况。
三、教材情况 教学采用多媒体,由教师事先根据 教学内容,参考不同资球网、中国教学资源网 四、课时安排(见下图表格)
序号
项目名称 (章节、任务、模块、 单元等)
知识内容和要求
学时
技能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理想宣言
通过学习《我的世界观》和《致橡树》,掌握 诗歌的特点,领会崭新的象征形象,体会伟人 的文句中蕴含的人文思想。
一、任课教师的资质要求 本课程要求教师为中文专业、 本科学历、至少三年以上教龄, 且具有相关教学经验。目前教学 团队包括副教授两名,讲师四名, 行政兼课人员一名。
二、教学设施设备条件 在学院多媒体教室授课,配备电脑 和投影仪,可看教学PPT,也可上网查 找相关教学资料及时共享。
三、教材情况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课程 选用的教材为“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精 品规划教材”中的“公共基础课系列”,由 禹明华、周妮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大学语文》。本教材的核心理念是“做人、 做职业人、做有文化的职业人”,按照现代 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侧重构建以思 想启迪、审美陶冶和写作借鉴为导向的主要 内容。
大学语文
说课
公共基础部
课程目标 课程资源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改革思路
一、总体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学方面的 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提 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促进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复合 型知识结构和广泛适应能力的新型 人才,并为学好其他课程及今后社 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语言文 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