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完整版

合集下载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脊柱生物力学1.运动节段由于脊柱的结构和功能较为复杂,在研究脊柱的生物力学时,通常观察脊柱的某一部分,该部分由相邻两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能显示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的叠加可构成脊柱的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又称脊柱功能单位。

分部:通常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由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组成;后部分由相应的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组成。

前后部承载:前部的椎间盘和后部的小关节在负重及应力分布方面存在着一种独立的、动态的关系。

在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的椎间盘是主要的负重部位。

如伴有较大的位移时,后部的小关节也承受部分载荷,在后方剪应力(背伸运动)和轴向旋转时,小关节则是主要的负重部位。

功能:①运动功能,提供椎体三维空间的运动范围;②承载功能,将载荷从颈部传到骨盆;③保护功能,保护椎管内容纳的脊髓及神经根。

椎体,椎间盘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提供脊柱的支持功能和吸收对脊柱的冲击能量。

运动范围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复合体完成。

躯干及韧带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和维持身体姿势。

2.脊柱运动学神经和肌肉的协同作用产生脊柱的运动。

脊柱作为柔软性载负体,其运动形式是多样的。

脊柱的运动范围较大,但组成脊柱的各个节段的运动范围却较小,节段间的运动是三维的,表现为两椎骨的角度改变和位移。

脊柱的活动通常是多个运动节段的联合运动,包括沿横轴、矢状轴和纵轴的旋转和平移。

限制任何部位的活动都可增加其他部位的活动。

(1)运动特性:在脊柱运动中,椎体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相比,变形量极小,分析运动时可视为刚体,而椎间盘等其他物体被视为塑性物体。

(2)自由度:按照刚体运动学理论,椎骨的三维运动有六个自由度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方向上的角度以及上/下、前/ 后和左/右方向的位移。

其中三个为平动自由度,三个为转动自由度。

脊柱与生物力学

脊柱与生物力学

脊柱与生物力学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脊柱及其稳定性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脊柱作为人体的中柱,具有负重、保持人体平衡和运动、保护脊髓及内脏等多种功能。

由于脊柱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脊柱一旦失稳,除了导致脊柱本身及相关结构组织的病变以外,还可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相应的脊髓节段支配的内脏产生功能上的异常。

因而,脊柱的稳定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脊柱的稳定是由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系统来维持的。

前者主要是指肌肉系统。

根据肌肉的作用范围,脊柱肌肉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肌肉的起、止点均在脊柱,如多裂肌、棘突间肌、横突间肌等,其作用主要是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和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的稳定;另一类是直接附着于胸廓和骨盆间的肌群,如髂棘肌和腹肌,这些肌肉比较粗壮,对维持脊柱的稳定和抵抗外来载荷起重要作用。

两部分肌肉协同作用,共同保证脊柱的平衡与稳定。

肌肉既是脊柱稳定的因素,也是脊柱活动的原动力。

在静态下靠自身的张力维持脊柱的姿态,受力时则以主动收缩来增强脊柱的稳定。

因而,在生物力学上被称作动态稳定系统。

后者指脊柱及其韧带结构。

脊柱运动单元的本身结构:椎体、椎间盘、关节突、韧带和关节囊等结构的弹性模量较高,承受外力时变形小,在生物力学上被称作静态稳定系统。

脊柱在以上两个系统的共同维系下,保持其稳定和正常的生理曲度,从而发挥其正常功能。

脊柱作为人体的中柱,其稳定的失衡会对其他的器官带来影响,引起相关疾病;同样,其他器官或组织结构的病变也必将对其稳定性带来影响。

在脊柱本身的稳定系统和四肢的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健康,胸廓腹压骨盆以及四肢姿势和功能对维系脊柱的稳定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虽然,这些因素被认为是脊柱稳定的辅助因素,但它却是影响脊柱稳定的充分条件。

但是,在研究脊柱稳定和治疗脊柱失稳时恰恰忽略了这些因素。

尤其是在上述因素成为脊柱失稳的原始病因时,忽略了它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

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

脊柱疾病和损伤与脊柱受力的异常有明确关系,而康复治疗和预防也需要对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有清楚的了解。

本文旨在为临床和治疗技术人员提供相关的基础知识。

1、结构特征:脊柱是人体运动的主轴。

由多个椎体、多重关节(椎间“关节”、椎小关节)、众多肌肉和韧带紧紧围绕、生理弯曲,以满足脊柱的坚固性和可动性(柔韧性)。

其活动有三维方向(前后、左右、旋转)和六个自由度(3个平动、3个转动)。

2、位置特征:颈段支撑头颅,重心处于颈部前2/3和后1/3的交界处;胸段重心偏后(胸廓前后径的后1/4),与胸廓共同分解胸以上躯体的重量。

腰段居中,甚至前凸,以支撑体重。

3、解剖特征:(1)椎管:椎骨构成一个可褶曲的有效管腔以容纳延髓和脊髓。

(2)椎骨:由椎体、椎弓、上下关节突、棘突、横突构成。

椎体是椭圆形短扁骨,一圈致密的骨皮质包围海棉状的髓质(松质骨),上下骨皮质中有较厚的软骨板衬垫,边缘由较厚的环形衬板构成。

椎体的骨小梁除按应力线斜行交叉外;还可看到一组从椎体上面向后延伸,至椎弓根水平时呈扇形分布于下关节突与棘突,另一组则从椎体下面向后延伸到椎弓根水平时呈扇形分布于下关节突与棘突。

椎体前缘最薄弱,易于发生压缩性骨折。

横突和棘突作为脊柱肌肉的附着点,是脊柱动态稳定性的基础之一。

(3)椎间盘:内部为髓核,外部为纤维环。

髓核为半液态,由富亲水性的葡萄糖胺酸聚糖的胶状凝胶所组成。

除了下腰椎的髓核位置偏后外,髓核均位于椎间盘的正中。

纤维环为多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彼此斜行交织而成,自边缘向心分布,致密的纤维环开始是垂直的,越接近中心越倾斜,到中心接触髓核时,几乎近水平走向,并围绕髓核成椭圆形。

椎间盘受压时,髓核承受75%的压力,其余25%的压力分布到纤维环。

髓核还同时具有稳定脊柱运动的功能,在伸展运动时,上方椎体向后移位,缩减了椎间隙后缘,髓核受挤向前方偏移。

在前屈运动时,正好相反,从而使椎体获得较强的自稳性。

椎间盘总厚度约为脊柱全长的25%。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1.运动节段由于脊柱的结构和功能较为复杂,在研究脊柱的生物力学时,通常观察脊柱的某一部分,该部分由相邻两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能显示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的叠加可构成脊柱的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又称脊柱功能单位;分部:通常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由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组成;后部分由相应的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组成;前后部承载:前部的椎间盘和后部的小关节在负重及应力分布方面存在着一种独立的、动态的关系;在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的椎间盘是主要的负重部位;如伴有较大的位移时,后部的小关节也承受部分载荷,在后方剪应力背伸运动和轴向旋转时,小关节则是主要的负重部位;功能:①运动功能,提供椎体三维空间的运动范围;②承载功能,将载荷从颈部传到骨盆;③保护功能,保护椎管内容纳的脊髓及神经根;椎体,椎间盘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提供脊柱的支持功能和吸收对脊柱的冲击能量;运动范围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复合体完成;躯干及韧带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和维持身体姿势;2.脊柱运动学神经和肌肉的协同作用产生脊柱的运动;脊柱作为柔软性载负体,其运动形式是多样的;脊柱的运动范围较大,但组成脊柱的各个节段的运动范围却较小,节段间的运动是三维的,表现为两椎骨的角度改变和位移;脊柱的活动通常是多个运动节段的联合运动,包括沿横轴、矢状轴和纵轴的旋转和平移;限制任何部位的活动都可增加其他部位的活动;(1)运动特性:在脊柱运动中,椎体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相比,变形量极小,分析运动时可视为刚体,而椎间盘等其他物体被视为塑性物体;(2)自由度:按照刚体运动学理论,椎骨的三维运动有六个自由度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方向上的角度以及上/下、前/ 后和左/右方向的位移;其中三个为平动自由度,三个为转动自由度;3.运动范围(1)颈椎的活动度:颈椎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部分;颈椎活动由两个部分完成:①上颈椎枕-寰-枢复合体的联合运动;②下颈椎颈2~7的联合运动;前者以旋转运动为主,后者以屈伸运动为主;枕-寰-枢复合体是人体中轴骨中最复杂的关节;枕~颈1和颈1~颈2的关节均有伸屈运动,枕~颈1的屈伸范围为°,颈1~颈2关节约10°,二者使枕-寰-枢复合体的屈伸范围达到°;轴性旋转只发生在颈1~颈2关节,其旋转范围可达47°,相当于整个颈椎旋转度的40%~50%;枕-寰-枢复合体之间的平移度很小,枕~颈1间的轴性平移约1mm,颈1~颈2 的侧向平移一般只有在侧屈和轴性旋转时才会发生;下颈椎的屈伸活动主要发生在中段,颈5~颈6活动度最大,侧屈与旋转运动越向下越小;整个颈椎节段的联合运动,屈伸约145°,轴向旋转约180°,侧屈约90°;(2)胸椎的活动度:在矢状面上,上胸段平均每节段为4°,中段为6°,下段为12°;在冠状面上,上胸段的侧屈活动范围为6°,最下节段为9°;胸椎的轴性旋转范围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上胸段的活动范围为8°,下胸段只有2°左右;(3)腰椎的活动度:从腰1~腰5,屈伸范围逐渐增加,从腰1的12°增加到腰骶关节的20°;腰椎各节段的侧屈范围大致相同,但腰骶关节较小,只有2°~4°,腰5~骶1稍大,可到8°;腰椎的轴性旋转各关节基本相同,约为2°~3°,明显低于颈椎;4.椎体承载椎体主要承受压缩载荷,腰椎骨界面上的载荷比颈、胸椎要大;椎体骨密质较薄,主要由骨松质构成;骨松质的骨小梁是按纵横主应力迹线方向分布,椎体是椎骨受力的主体;椎体骨密质虽然较薄,但可承受椎体压力的45%~75%;椎体的抗压强极限约为5~7MPa;椎体的最大承载量与椎体的上下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在腰椎,压缩性载荷主要由腰椎椎体承受,只有18%的载荷由小关节承担;椎体的强度由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尤其是超过40岁将更加明显;5.椎间盘生物力学(1)结构特点: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透明软骨终板和Sharpey纤维组成;纤维环由坚韧的纤维组织环绕而成,各层纤维方向不同,彼此成30°~60°交角,增加了纤维环的抗载荷能力;髓核外观呈半透明的凝胶状,主要由软骨基质和胶原纤维组成,通过Sharpey纤维附着于椎体骺环;透明软骨终板是椎体上下软骨面,构成椎体的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年轻人的髓核含水量约85%,其余是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髓核随年龄增长及椎间盘退变含水量逐渐降至70%;胶原维持椎间盘的形状和张力,蛋白多糖通过与水的相互作用维持组织刚度、抗压力和粘弹性;(2)椎间盘功能:正常椎间盘由胶冻状的髓核和纤维环组成,形成封闭的有一定压力的内环境,其功能有:保持脊柱的高度;连结椎间盘的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有一定的活动度;使椎体便面承受相同的压力;对纵向负荷起缓冲作用;维持后方关节间一定的距离和高度,保持椎间孔大小;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6.小关节的生物力学(1)结构特点:脊椎节段的活动类型取决于椎间小关节的取向,而小关节面的取向,而小关节面的取向在不同的节段有一定的变化;下颈椎的小关节面与冠状面平行,与水平面成45°,允许颈椎前屈、后伸、侧弯和左右旋转;胸椎的小关节面与冠状面呈20°,与水平面呈60°,允许侧弯、旋转和一定程度上的屈伸;腰椎小关节面与冠状面呈45°,与水平面垂直,允许前屈、后伸、侧弯,限制过度的旋转运动;(2)承载能力:腰椎小关节能承受不同类型的载荷,其承受压缩载荷的作用因体位和姿势而异;当腰椎处在最大前屈位时,其小关节承受了约90%的张力但并不承受压应力;腰椎后伸至最大限度时小关节承受的压应力占33%;当腰椎承受剪切应力时,由于椎间盘的蠕变和松弛特性,可有效抵抗载荷,故小关节承受剪切应力明显加大,承载比例可达45%,与椎间盘大致相等;7.韧带生物力学(1)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脊柱前纵韧带抗张力能力最强,其次是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后纵韧带,前纵韧带的最大破坏载荷是后纵韧带的倍;前纵韧带刚度最大,其次是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最弱;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有较大的刚度,对于在屈伸运动时抵抗椎间盘膨隆和椎体移位有重要意义;棘上韧带变形能力最大,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变形能力最小;(2)黄韧带:呈节段性,有丰富的弹性纤维;黄韧带的抗张应力为30~50N,在脊柱韧带中范围最大;腰椎前屈时;黄韧带收到拉伸,弹力纤维被拉长,处于储能状态;当外力解除后,弹力纤维内储存的能量又会立即释放出来,使其恢复原状;腰椎后伸可使黄韧带松弛,由于预张力的作用,黄韧带不会出现皱着或弯曲凸入椎管;当腰椎间盘退变后,长期的追间距缩小,使黄韧带松弛,小血管迂曲变形,弹力纤维退行性变,黄韧带肥厚,其预张力消失,造成侧隐窝狭窄;(3)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既起到稳定脊柱活动的作用,又能加强脊柱的外在稳定;棘上韧带位于棘突后部末端,呈狭条状,因其离脊柱伸屈轴心较远,所以,在脊柱做前屈运动时,棘间部分有较大的变形能力;8.脊髓的生物力学(1)结构特点:当脊髓无软棘膜包裹时,其特性如半流体性黏聚体,包裹软棘膜的脊髓为唯一具有特殊力学特性的结构;如除去周围的神经根、齿状韧带等组织、将脊髓悬吊起来,其长度可因自身重力而延长10%,此时若想将其继续延长,可突然出现弹性阻力;(2)位移曲线:脊髓的负荷-位移曲线有连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也可称初始阶段,很小的拉伸即可产生很大的位移;第二阶段,相同的牵拉只形成小的位移,造成第一阶段变化的力约,第二阶段脊髓在断裂前可承受20~30N的拉力;脊髓生物力学特性与组织特性有关,第一阶段有较大的伸缩性是脊髓折叠性形成的,可在很小的外力下折叠或展开,第二阶段脊髓展开或折叠已到极限,脊髓组织直接承受外力阻力将以10为指数而迅速增加;(3)脊柱活动与脊髓关系:椎管长度的改变总是伴有脊髓的相应改变,脊髓折叠和展开可满足脊柱从完全伸直到完全屈曲所需的70%~75%的长度变化;生理活动的极限部分由脊髓本身的弹性变形完成;脊髓在长度改变的同时,同样伴有横截面积的变化;9.神经根的生物力学(1)结构特点:与周围神经不同,脊髓神经根只在近脊神经节处才有一层神经外膜,而外周神经则有厚厚的神经外膜;脊神经由神经纤维和胞体组成,而外周神经只有神经纤维组成;(2)应力曲线:脊神经仅能被牵拉15%~23%;直腿抬高实验时脊神经可在在神经根管内滑动2~5mm;假如神经受到压迫,这种正常的神经根活动就会受到限制,在被牵拉的过程中,可产生神经的激惹和炎症,此时神经内的张力升高,在神经内可发生小范围结构上的破坏,从而造成神经根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
可将其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揭示损 伤机理及评估椎间盘的材料特性 ;有限 元模型有助于临床评估,对新理论的建 立,临床器械的研制有不可估量的指导 作用。
Finite element
Finite element
King H. Yang, Ph.D.
Finite element
脊柱的生物力学应用
脊柱的生物力学应用
脊柱的生物力学应用
脊柱的生物力学应用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
无蜕变的椎间盘(0 度)需要相对长的时 间性而达到较小变形
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
7、滞后 椎间盘和脊椎属粘弹性体,有滞后性能。 此结构在循环加载和卸载时伴有能量损 失。滞后与施加的载荷、年龄及椎间盘 所处位置有关。
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
滞后 载荷越大,滞后越大;随着年龄的增大 其逐渐减小。同一椎间盘在第二次加载 后的滞后比第一次加载时下降,这表明 反复冲击载荷 对椎间盘有损害。
INTRODUCTION
脊柱的生物力学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脊 柱结构、运动、损伤、固定等方面的生 物力学研究有助于解释脊柱相关的生理、 病理以及对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器械的 设计研究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脊柱的结构
脊柱的结构复杂,由7块颈椎、12块胸椎、 5块腰椎及骶骨、尾骨各一块组成,通过 椎间盘和强健的韧带连接在一起,其主 要功能为保护脊髓,并将载荷从头脊柱 传递到骨盆。具有活动性能的各椎体间 互相形成关节,能在三个平面上运动。 脊椎的稳定性由韧带、椎间盘、肌肉共 同协调维持。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青少年脊柱侧凸概述脊柱侧弯的经典定义为“脊柱在额状面上发生的侧方弯曲”,实际上应为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

额状面上畸形大于 10 度的传统标准仍然适用于现行的脊柱侧弯定义。

然而由于近来对力偶合认识的加深,目前我们知道侧弯的脊柱不仅在矢状面和额状面上存在有差异,在横断面上亦存在有畸形。

因此在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人体的三维平面进行评估。

脊柱侧弯的患病率患病率是指在某一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频率。

由于侧弯严重程度的不同,脊柱侧弯的患病率而有所差别,角度大的侧弯发生率较低,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脊柱侧弯的患病率约为1%,且在各种群中相对恒定。

勿将患病率与发病率相混淆。

发病率是指在观察期内(通常为一年),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的频率。

绝大多数研究所涉及的是脊柱侧弯的患病率。

脊柱侧凸的病因学脊柱侧弯的病因多种多样。

Moe 在其经典的教科书中列举的病因多达 50 余种 。

我们将其粗略地将脊柱侧弯分为以下四类:神经肌肉性侧弯先天性侧弯某些疾患(疾病,肿瘤和创伤)导致的侧弯特发性侧弯 神经肌肉性侧弯神经肌肉性侧弯通常在儿童期发病。

这类畸形多呈进展性且伴有明显的心肺并发症。

该类患者的寿命通常缩短。

神经肌肉性疾病又可进一步分为:神经病性和肌病性。

然而,并非所有患有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儿童都会发展为脊柱侧弯。

多数神经肌肉性侧弯患者需接受脊柱融合手术。

以使其能直立地坐在轮椅上并能够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坐立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肺通气,且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

神经病性疾患使神经系统受累。

神经病性侧弯包括脑瘫,脊髓小脑功能障碍及脊髓灰质炎。

肌性侧弯的病因在于肌肉组织疾患。

Duchenne 肌萎缩和关节弯曲是肌性疾患的典型病例,并有可能导致脊柱侧弯。

先天性侧弯构形错误所致,并非遗传所致。

脊柱科普之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科普之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科普之脊柱⽣物⼒学脊柱是⼈体的中轴⽀柱,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众多功能,主要3个。

1. 在各种体检时⽀持头颅和躯⼲,并将其载重负荷传递到⾻盆。

2. 使头颅和躯⼲能够在三维空间内完成较⼤范围的⽣理活动。

3. 保护脊髓及胸、腹腔和盆腔脏器不受损伤。

脊柱⽣物⼒学模式,韧带是保持脊柱内外平衡的重要结构:1. 前纵韧节,椎体前半部及相应椎间盘纤维环为前柱。

2. 椎间盘,纤维环后纵韧带,椎体后部和椎管集于中柱。

3. 后柱为脊柱附件包括椎板,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棘突。

脊柱的稳定:脊柱的作⽤是保持⼈体呈直⽴状态,将头及躯⼲的载荷传递到⾻盆,提供在三维空间的⽣理活动和保护⾻髓,因此必须要维持脊柱的内外平衡和动静⼒平衡。

内平衡:脊柱的内平衡要依靠椎间盘和韧带,椎间盘髓核内的压⼒使相邻的2个椎体分开,⽽在其外的纤维环和周围的韧带在对抗髓核分类压应⼒的情况下,使相邻的两椎体靠拢,这2种作⽤⽅向相反的⼒使脊柱得到较⼤的稳定性,脊柱上的韧带由伸缩性较⼩的胶原纤维组成,⽽连接椎⼸上的黄韧带很特殊,也由包含较多的弹性纤维构成,因此它在脊柱伸屈过程中总是能保持其张⼒从椎管内维持脊柱平衡。

外平衡:脊柱的外平衡要依靠肌⾁,如腰椎间盘变性后椎间隙变窄,周围韧节相对增长⽽导致脊柱失控,产⽣脊柱向前式向后滑脱时(即内平衡失调),可通过腰背肌、腹肌、腹横肌的锻炼(即增强外平衡)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般来讲,内平衡没有外平衡重要,在内平衡失去后,脊柱失稳的变化很缓慢,⽽当外平衡破坏后,脊柱难以保持正常功能。

脊柱的动静⼒平衡理论认为,⾻骼和韧带维持关节稳定和平衡的作⽤为静⼒平衡,⽽肌⾁维持关节稳定和平衡的作⽤为动⼒平衡。

脊柱⽣物⼒学改变与临床脊柱有6个⾃由度的运动,即沿XYZ轴的平移及旋转,在颈胸腰椎⾻盆的⾻关节,椎周软组织,慢性劳损或椎间盘退⾏性改变,⾻增⽣时在⼀定的诱因条件下使脊柱的⽣物⼒学发⽣改变,⾻关节不能复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上,间接或直接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产⽣刺激式压迫,就会出现脊柱相关疾病。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1.运动节段由于脊柱得结构与功能较为复杂,在研究脊柱得生物力学时,通常观察脊柱得某一部分,该部分由相邻两椎体及其间得软组织构成,能显示整个脊柱相似得生物力学特性得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得叠加可构成脊柱得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又称脊柱功能单位。

●分部:通常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由两个椎体、椎间盘与后纵韧带组成;后部分由相应得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与韧带组成。

●前后部承载:前部得椎间盘与后部得小关节在负重及应力分布方面存在着一种独立得、动态得关系。

在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得椎间盘就是主要得负重部位。

如伴有较大得位移时,后部得小关节也承受部分载荷,在后方剪应力(背伸运动)与轴向旋转时,小关节则就是主要得负重部位。

●功能:①运动功能,提供椎体三维空间得运动范围;②承载功能,将载荷从颈部传到骨盆;③保护功能,保护椎管内容纳得脊髓及神经根。

椎体,椎间盘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提供脊柱得支持功能与吸收对脊柱得冲击能量。

运动范围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复合体完成。

躯干及韧带保证脊柱得稳定性与维持身体姿势。

2.脊柱运动学神经与肌肉得协同作用产生脊柱得运动。

脊柱作为柔软性载负体,其运动形式就是多样得。

脊柱得运动范围较大,但组成脊柱得各个节段得运动范围却较小,节段间得运动就是三维得,表现为两椎骨得角度改变与位移。

脊柱得活动通常就是多个运动节段得联合运动,包括沿横轴、矢状轴与纵轴得旋转与平移。

限制任何部位得活动都可增加其她部位得活动。

(1)运动特性:在脊柱运动中,椎体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相比,变形量极小,分析运动时可视为刚体,而椎间盘等其她物体被视为塑性物体。

(2)自由度:按照刚体运动学理论,椎骨得三维运动有六个自由度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与左/右旋转运动方向上得角度以及上/下、前/后与左/右方向得位移。

其中三个为平动自由度,三个为转动自由度。

3.运动范围(1)颈椎得活动度:颈椎就是脊柱活动度最大得部分。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
十一点 五十五 分。
在上颈部,关节突关节 面几乎呈水平位,允许 作旋转运动;
在下颈部,关节突关 节面呈斜型,近似额 状位,因此具有一定 的侧屈和少许的屈伸 运动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五十五 分。
胸椎的关节突呈冠状 位,棘突呈叠瓦状, 两侧与肋骨相连,这 些因素限制了胸椎只 能作轻微的侧屈运动。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五十五 分。
腰椎关节突关节面近于 矢状位,旋转运动受限 制,主要允许作屈伸运 动。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五十五 分。
(三)肌肉
头颈部的屈肌:胸锁乳突肌,前中后斜角肌、头 前直肌,头长肌,颈长肌及舌骨上下肌群。
头颈部伸肌:背最长肌、颈最长肌、头最长肌、头夹肌、
支点为关节突,使 作用于脊柱的轴向 压力被椎间盘直接 而被动的缓冲一部 分
同时被椎旁肌肉间 接而主动的缓冲了 另一部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五十五分。
椎间连接原件
在骶骨和颅底之间有24块被许多纤维韧带连 结在一起可以活动的椎骨。
韧带复合体使椎骨间形成强大的连接,并将 强大的机械阻力传递至脊柱。只有强大的创 伤才能导致这些椎间韧带的断裂。
髓核的亲水性
髓核位于终板平面的中央,该区域被软 骨覆盖,横向上有很多微孔,微孔将髓 核与终板面下的骨松质相连。
躯体直立承受压力时,髓核基质中的水 分通过微孔溢出至椎体。夜间休息时, 髓核的亲水性发挥作用,将水分吸回髓 核。髓核的高度清晨高于晚上。
随年龄增长,亲水性下降。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五十五 分。
但是比椎间盘厚度的绝对值更重要的是椎间盘与相应椎体 的高度的比值,比值越大,相应椎体阶段的活动度越呆。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

腰椎的生理曲度
腰椎的生理曲度有助于分散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保护腰椎间盘。不 当的姿势或外力作用可能导致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 风险。
腰部肌肉的力学平衡
腰部肌肉的力学平衡对维持腰椎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腰部肌肉力量不 足或紧张可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脊柱侧弯与生物力学
探索脊柱疾病的生物力学机制
研究脊柱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脊柱生物力学之间 的关系,为疾疗器械
基于脊柱生物力学的原理,研发新型的生物材料 和医疗器械,以提高脊柱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康 复质量。
脊柱生物力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指导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1
通过对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脊柱疾病,并
04
脊柱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物理疗法
温热疗法
电刺激疗法
如短波、超短波、微波等,可以促进 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如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和肌肉电 刺激,通过电流刺激减轻疼痛。
牵引治疗
通过外力拉伸脊柱,减轻椎间盘压力 ,缓解神经根受压。
运动疗法
核心肌群训练
强化脊柱周围的肌肉,提高脊柱 稳定性。
后路手术
通过后方入路,进行脊柱融合和固定,适用于腰椎的疾病。
微创手术
采用小切口和内窥镜技术,减少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适用于轻中 度脊柱疾病。
术后康复与护理
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 症,需采取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措施缓解疼
痛。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 肉锻炼和关节活动,促
拉伸和柔韧性训练
改善脊柱的灵活性和关节活动范 围。
平衡和协调性训练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

青少年脊柱侧凸概述脊柱侧弯的经典定义为“脊柱在额状面上发生的侧方弯曲”,实际上应为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额状面上畸形大于10度的传统标准仍然适用于现行的脊柱侧弯定义;然而由于近来对力偶合认识的加深,目前我们知道侧弯的脊柱不仅在矢状面和额状面上存在有差异,在横断面上亦存在有畸形;因此在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人体的三维平面进行评估;脊柱侧弯的患病率患病率是指在某一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频率;由于侧弯严重程度的不同,脊柱侧弯的患病率而有所差别,角度大的侧弯发生率较低,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脊柱侧弯的患病率约为1%,且在各种群中相对恒定;勿将患病率与发病率相混淆;发病率是指在观察期内通常为一年,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的频率;绝大多数研究所涉及的是脊柱侧弯的患病率;脊柱侧凸的病因学脊柱侧弯的病因多种多样;Moe 在其经典的教科书中列举的病因多达50余种;我们将其粗略地将脊柱侧弯分为以下四类: 神经肌肉性侧弯先天性侧弯某些疾患疾病,肿瘤和创伤导致的侧弯特发性侧弯 神经肌肉性侧弯神经肌肉性侧弯通常在儿童期发病;这类畸形多呈进展性且伴有明显的心肺并发症;该类患者的寿命通常缩短;神经肌肉性疾病又可进一步分为:神经病性和肌病性;然而,并非所有患有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儿童都会发展为脊柱侧弯; 多数神经肌肉性侧弯患者需接受脊柱融合手术;以使其能直立地坐在轮椅上并能够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坐立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肺通气,且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神经病性疾患使神经系统受累;神经病性侧弯包括脑瘫,脊髓小脑功能障碍及脊髓灰质炎;肌性侧弯的病因在于肌肉组织疾患;Duchenne 肌萎缩和关节弯曲是肌性疾患的典型病例,并有可能导致脊柱侧弯; 先天性侧弯先天性侧弯是由于发育过程中胚胎受到损伤而造成的椎体或椎节构形错误所致,并非遗传所致;这类畸形出生时便存在,且程度轻重不等;先天性缺陷在患儿的成长过程中可加剧脊柱的侧弯程度;这种先天性脊柱缺陷可分为以下三个基本类型:形成不良分节不全混合型形成不良可累及单一椎体或多个椎体,指脊柱在宫内发育过程中,一个椎 体的部分或全部不能完整发育成型;形成不良最常见的情况是半椎体;该种畸形在侧弯中较为常见,并可使侧弯畸形加重;若脊柱后部结构发生形成不良,可导致脊柱裂或脊髓脊膜突出;右方插图显示的形成不良为半椎体;混合型是指形成不良和分节不全同时发生;这一类型较难判别和评估,需加以定期随访;混合型最重的情况通常为脊柱的一侧存在有多个未分节的骨桥,而另一侧则为半椎体;单纯的形成不良或分节不全较为少见,相反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形成不良和分节不全两者并存; 某些疾患造成的侧弯某些全身性疾患也可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生,如:感染、肿瘤或创伤;诸如间质病变的Marfan 综合征和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变的神经纤维瘤病往往同时伴随有脊柱侧弯的发生;但并非这类疾病都有脊柱侧弯的发生;急性和慢性感染例如:结核有可能造成明显的脊柱侧弯;脊柱肿瘤及楔变的骨折,最终也会导致脊柱侧弯,但这些情况在儿童中罕见;多节段椎板切除术往往造成医源性侧弯,此在成年中亦较为常见;特发性脊柱侧凸特发性不明原因脊柱侧弯是脊柱的最常见类型,约占所有脊柱侧弯的85%,发生在其他方均正常的健康儿童中;无身体或影象学方面的病变证据;尽管这类畸形可能早已存在,但根据确诊时的年龄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婴儿型出生——3岁少年型3岁——10岁青少年型10岁——17岁婴儿型脊柱侧弯确诊时的年龄在3岁以内;约占所有特发性侧弯的1%以下;多见于男童,通常为左侧胸弯;85%的侧弯可行缓解,15%的侧弯呈进行性加重;婴儿型脊柱侧弯随着侧弯的发展出现神经损害的风险较高;少年型脊柱侧弯确诊时的年龄处于3岁——10岁之间,约占所有特发性侧弯病例的15%;多在女童中发病,且以右侧胸弯为主;难以确定这类侧弯是否还会发展;一般来说,少年型脊柱侧弯进一步加重的风险较大;同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相比,往往更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确诊时年龄多在10岁以后,并占所有手术病例的绝大多数>80%;这类侧弯可能早在少年时期即已存在,但表现并不明显,直至青春期发育高峰才明显地现出来;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的性别比例为9:1;影响侧弯加重的可变因素很多,因此难以预测其畸形是否会继续发展;患者的评估以下为对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进行评估的几个重要步骤;然而,在此并未囊括评估过程的所有步骤;家族史及一般健康状况需采集患者及其家族的既往病史;由于脊柱侧弯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故需对其患有脊柱疾患的所有亲属进行了解和诊断;复习患者本人的既往病史,以了解侧弯发生的年龄及进展情况;对于女性患者还应记录月经初潮的年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肩部、胸部、腰部和骨盆有无不对称或异常;记录躯干的皮肤皱褶情况,并记录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如:阴毛的生长和乳腺的发育情况,从侧面观察患者有助于了解躯干和头部在矢状面上的平衡状况;其他检查步骤还包括铅锤线的测量,运动范围及下肢长度的测量,Adam前曲试验以及采用眼径计SCOLIOMETER测量肋骨隆凸;眼径计可用于测量脊柱畸形的旋转度数;如果其倾斜读数超过7度可确定为阳性;该种方法经常用于对学校的青少年进行大规模的侧弯普查;脊柱畸形患者的其它一些常用诊断方法如下:影象学诊断脊柱最基本的影象学诊断应当包括站立位全长的正、侧位X线片;X线片应该显示脊柱的全长;必要时采用两个X线片盒来获得脊柱全长的X线片;X线片拍摄时患者当取站立位,以便对其脊柱的平衡性进行评估,如果患者不能站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可采取坐位或卧位进行拍摄;拍摄时通常采用后前位;其道理在于尽可能减少青少年女性患者乳腺组织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此外,对于非脊柱X线片,观看阅片箱上的照片就如同阅片者站在患者的对面;对于脊柱X线片,阅片时阅片者如同站在患者的背侧;侧方弯曲的正位X线片有助于评估侧弯脊柱的柔软性;这类照片通常在患者取仰卧位时拍摄,此时关节突关节不处于绞锁状态,故可最大限度地显示其伸展性;有些情况下,如果患者的侧弯角度较大或肌力有限难以最大范围地活动其脊柱,此时可施以外力助之;对于某些神经肌肉性侧弯患者,可在牵引状态下拍片来评估侧弯的柔软性;为便于进行影像学诊断,有可能还需拍摄一些特殊体位的X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生物力学基本知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青少年脊柱侧凸概述
脊柱侧弯的经典定义为“脊柱在额状面上发生的侧方弯曲”,实际上应为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

额状面上畸形大于10度的传统标准仍然适用于现行的脊柱侧弯定义。

然而由于近来对力偶合认识的加深,目前我们知道侧弯的脊柱不仅在矢状面和额状面上存在有差异,在横断面上亦存在有畸形。

因此在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对人体的三维平面进行评估。

脊柱侧弯的患病率
患病率是指在某一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频率。

由于侧弯严重程度的不同,脊柱侧弯的患病率而有所差别,角度大的侧弯发生率较低,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脊柱侧弯的患病率约为1%,且在各种群中相对恒定。

勿将患病率与发病率
相混淆。

发病率是指在观察期内(通常为一年),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的频率。

绝大多数研究所涉及的是脊柱侧弯的患病率。

脊柱侧凸的病因学
脊柱侧弯的病因多种多样。

Moe 在其经典的教科书中列举的病因多达50余种。

我们将其粗略地将脊柱侧弯分为以下四类: 神经肌肉性侧弯
先天性侧弯
某些疾患(疾病,肿瘤和创伤)导致的侧弯
特发性侧弯 神经肌肉性侧弯
神经肌肉性侧弯通常在儿童期发病。

这类畸形多呈进展性且伴有明显的心肺并发症。


类患者的寿命通常缩短。

神经肌肉性疾病又可进一步分为:神经病性和肌病性。

然而,并非所有患有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儿童都会
发展为脊柱侧弯。

多数神经肌肉性侧弯患者需接受脊柱融合手术。

以使其能直立地坐在轮椅上并能够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坐立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肺通气,且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

神经病性疾患使神经系统受累。

神经病性侧弯包括脑瘫,脊髓小脑功能障碍及脊髓灰质炎。

肌性侧弯的病因在于肌肉组织疾患。

Duchenne 肌萎缩和关节弯曲是肌性疾患的典型病例,并有可能导致脊柱侧弯。

先天性侧弯
先天性侧弯是由于发育过程中胚胎受到损伤而造成的椎体或椎节构形错误所致,并非遗传
所致。

这类畸形出生时便存在,且程度轻重不等。

先天性缺陷在患儿的成长过程中可加剧
脊柱的侧弯程度。

这种先天性脊柱缺陷可分为以下三个基本类型:
形成不良
分节不全
混合型
形成不良可累及单一椎体或多个椎体,指脊柱在宫内发育过程中,一个椎 体的部分或全部不能完整发育成型。

形成不良最常见的情况是半椎体。

该种畸形在侧弯中较为常见,并可使侧弯畸形加重。

若脊柱后部结构发生形成不良,可导致脊柱裂或脊髓脊膜突出。

右方插图显示的形成不良为半椎体。

混合型是指形成不良和分节不全同时发生。

这一类型较难判别和评估,需加以定期随访。

混合型最重的情况通常为脊柱的一侧存在有多个未分节的骨桥,而另一侧则为半椎体。

单纯的形成不良或分节不全较为少见,相反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形成不良和分节不全两者并存。

某些疾患造成的侧弯
某些全身性疾患也可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生,如:感染、肿瘤或创伤。

诸如间质病变的Marfan 综合征和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变的神经纤维瘤病往往同时伴随有脊柱侧弯的发生。

但并非这类疾病都有脊柱侧弯的发生。

急性和慢性感染(例如:结核)有可能造成明显的脊柱侧弯。

脊柱肿瘤及楔变的骨折,最终也会导致脊柱侧弯,但这些情况在儿童中罕见。

多节段椎板切除术往往造成医源性侧弯,此在成年中亦较为常见。

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不明原因)脊柱侧弯是脊柱的最常见类型,约占所有脊柱侧弯的85%,发生在其他方均正常的健康儿童中。

无身体或影象学方面的病变证据。

尽管这类畸形可能早已存在,但根据确诊时的年龄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婴儿型(出生——3岁)
少年型(3岁——10岁)
青少年型(10岁——17岁)
婴儿型脊柱侧弯确诊时的年龄在3岁以内。

约占所有特发性侧弯的1%以下。

多见于男童,通常为左侧胸弯。

85%的侧弯可行缓解,15%的侧弯呈进行性加重。

婴儿型脊柱侧弯随着侧弯的发展出现神经损害的风险较高。

少年型脊柱侧弯确诊时的年龄处于3岁——10岁之间,约占所有特发性侧弯病例的15%。

多在女童中发病,且以右侧胸弯为主。

难以确定这类侧弯是否还会发展。

一般来说,少年型脊柱侧弯进一步加重的风险较大。

同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相比,往往更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确诊时年龄多在10岁以后,并占所有手术病例的绝大多数(>80%)。

这类侧弯可能早在少年时期即已存在,但表现并不明显,直至青春期发育高峰才明显地现出来。

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的性别比例为9:1。

影响侧弯加重的可变因素很多,因此难以预测其畸形是否会继续发展。

患者的评估
以下为对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进行评估的几个重要步骤。

然而,在此并未囊括评估过程的所有步骤。

家族史及一般健康状况
需采集患者及其家族的既往病史。

由于脊柱侧弯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故需对其患有脊柱疾患的所有亲属进行了解和诊断。

复习患者本人的既往病史,
以了解侧弯发生的年龄及进展情况。

对于女性患者还应记录月经初潮的年龄。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肩部、胸部、腰部和骨盆有无不对称或异常。

记录躯干的皮肤皱褶情况,并记录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如:阴毛的生长和乳腺的发育情况,从
侧面观察患者有助于了解躯干和头部在矢状面上的平衡状况。

其他检查步骤还包括铅锤线的测量,运动范围及下肢长度的测量,Adam前曲试验以及采用眼径计(SCOLIOMETER)测量肋骨隆凸。

眼径计可用于测量脊柱畸形的旋转度数。

如果其倾斜读数超过7度可确定为阳性。

该种方法经常用于对学校的青少年进行大规模的侧弯普查。

脊柱畸形患者的其它一些常用诊断方法如下:
影象学诊断
脊柱最基本的影象学诊断应当包括站立位全长的正、侧位X 线片。

X 线片应该显示脊柱的全长。

必要时采用两个X 线片盒来获得脊柱全长的X 线片。

X 线片拍摄时患者当取站立位,以便对其脊柱的平衡性进行评估,如果患者不能站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可采取坐位或卧位进行拍摄。

绝大多数X 线平片拍摄时采用的是前后位,但对于脊柱侧弯患
者,拍摄时通常采用后前位。

其道理在于尽可能减少青少年女性
患者乳腺组织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此外,对于非脊柱X 线片,观看阅片箱上的照片就如同阅片者站在患者的对面。

对于脊柱X 线片,阅片时阅片者如同站在患者的背侧。

侧方弯曲的正位X 线片有助于评估侧弯脊柱的柔软性。

这类照片通常在患者取仰卧位时拍摄,此时关节突关节不处于绞锁状态,故可最大限度地显示其伸展性。

有些情况下,如果患者的侧弯角度较大或肌力有限难以最大范围地活动其脊柱,此时可施以外力助之。

对于某些神经肌肉性侧弯患者,可在牵引状态下拍片来评估侧弯的柔软性。

为便于进行影像学诊断,有可能还需拍摄一些特殊体位的X 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