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生物周考生物试卷(10)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生物人教版期末考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2分)下列哪种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2. (2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 (2分)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应激性?4. (2分)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5. (2分)绿色植物通过什么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6. (2分)下列哪种生物的生活方式是腐生?7. (2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包括哪些生物?8. (2分)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9. (2分)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10. (2分)下列哪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11. (2分)种子萌发需要满足哪些外界条件?12. (2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是什么?13. (2分)下列哪种生物属于恒温动物?14. (2分)人体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15. (2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6. (1分)细菌没有细胞核。
()17. (1分)生物体的结构越复杂,其生命活动就越复杂。
()18. (1分)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19. (1分)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20. (1分)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 (2分)生物的基本特征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______、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22. (3分)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完成光合作用。
23. (3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______→______→______。
24. (2分)青春期心理变化的主要表现有: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25. (10分)简述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及其意义。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26. (7分)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27. (7分)请列举三种动物的行为,并说明它们的意义。
28. (8分)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并解释其各部分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同步测试卷--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含答案解析)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正常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扩大是由于()A. 肋间内肌收缩,膈肌舒张B. 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C. 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D. 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2.在血液循环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是在什么位置()A. 头部的毛细血管网B. 心脏C.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D. 下肢的毛细血管3.当吸气时()。
A. 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B. 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C. 肋间肌舒张,膈肌收缩D. 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4.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的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A. B.C. D.5.下列概念的逻辑关系与对应如图1、2、3、4不相符的是()A. 依次是肺泡、肺、呼吸系统、人体B. 依次是蝗虫、昆虫、节肢动物、脊椎动物C. 依次是脑干、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D. 依次是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6.气体交换的场所是A. 肺B. 咽和喉C. 气管和支气管D. 鼻腔7.如图表示某人在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曲线A为平静状态B. 曲线A的呼吸频率较高C. 曲线B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D. 曲线B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8.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因为()A. 肺泡内充满了痰液B. 肺泡被血块堵塞C. 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态D. 婴儿肺的质量大9.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会增多。
由图可知人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A. 肺泡B. 血液C. 气管D. 组织细胞10.人在吸气时,肺内的气体压力和肺泡的变化情况是()A. 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压力,肺泡回缩B. 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压力,肺泡鼓起C. 肺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界压力,肺泡回缩D. 肺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界压力,肺泡鼓起11.静脉血经过图中B内的气体交换后变为动脉血,动脉血经过图中D内的气体交换后变为静脉血,B和D 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而实现的.A. 呼吸运动B. 肺C. 气体扩散D. 呼吸系统12.下列关于平静状态下呼吸过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B.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C.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D.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13.(2015•黑龙江)肺泡中的氧气要进入血液,需要穿过几层细胞()A. 一层B. 两层C. 三层D. 四层14.下列各项中,反映肺部呼吸功能强弱的主要指标是()A. 呼吸的频率B. 肺活量的大小C. 呼吸的深浅D. 呼吸肌的强弱二、填空题(共5题;共29分)15.如图是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气体由外界进出[7]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 实现的.(2)气体进入[7]时,[7]处于________ 状态,此时人体处于________ 状态.(3)[6]与[7]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________ 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________ 实现的.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 之间.(4)二氧化碳从图中的________ 场所产生,请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氧气在人体内出现并经过的途径:________.(5)图中[8]内的气体同[5]内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结果使血液由________ 变成了________.16.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由一层扁平的________ 构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同步测试卷--青春期(含答案解析)

青春期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人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A. 童年时期B. 幼儿时期C. 青春期D. 成年期2.进入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交往正确的应当是()A. 互相回避B. 互相歧视C. 相处有理有节D. 谈情说爱3.关于青春期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出现性别差异B. 生殖器官迅速发育C. 身高突增D. 出现遗精或月经4.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原因是()A. 可以使人的脑发育完整B. 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发展C. 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D. 是思维判断力增强的阶段5.下列各项中,与月经形成有关的是()A. 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B. 卵细胞成熟C. 输卵管和阴道的周期性变化D. 子宫发育成熟6.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的变化,心理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B. 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C. “我长大了,不用你们操心,少管我”D.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7.女性在月经周期应注意()① 避免着凉②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③每天要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使用的毛巾和盆要清洁④要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⑤进行适当的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④D. ①②③⑤8.青春期心理卫生应做到()A. 正确对待自己出现的身心变化B. 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C. 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做到自尊自爱D. 以上都对9.进入青春期,男子长胡须和声调变低。
对此起直接作用的是()A. 雌性激素B. 生长激素C. 促性腺激素D. 雄性激素10.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身体和心理上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身高突增B. 我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不要听家长或老师的话C. 男女性器官迅速发育D. 男女正常交往,建立纯洁的友谊11.下列关于青春期身体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殖器官迅速发育B. 身高没有明显增长C. 女孩出现月经现象D. 心肺功能明显增强12.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化正常的是()A. 独立意识增强、性意识开始萌动B. 自行处理矛盾、绝不打扰他人C. 不与他人交流、自我封闭D. 肆意宣泄情绪13.青春期是我们每个人的黄金时期,此时,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下列对青春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男女开始出现第二性征B. 生殖器官的发育已经完成C. 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D. 愿意与异性接近,并产生朦胧的依恋14.)人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是()A. 肺活量增加B. 体重增加C. 身高生长迅速D. 出现第二性征二、填空题(共4题;共8分)15.如图为某地男女生的身高生长速率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男孩身高开始突增的年龄是________岁;女孩身高开始突增的年龄是________岁。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53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5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既是呼吸通道,又是食物通道的结构是()A. 口腔B. 咽C. 食道D. 喉2、根尖的分生区属于()A. 保护组织B. 输导组织C. 分生组织D. 营养组织3、生物圈中生活着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草原4、(2015•齐齐哈尔)生物体之所以由小长大,是由于()A. 细胞的分裂B. 细胞的生长C. 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D. 细胞体积增大5、同一纲的生物,它们一定是()A. 同一属B. 同一门C. 同一目D. 同一科6、吃馒头时,感觉越嚼越甜,是因为()A. 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葡萄糖B. 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C. 唾液变成了葡萄糖D. 口腔内产生了麦芽糖7、【题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在从受精卵到胎儿呱呱坠地前的整个过程中,其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获取于()①卵黄②胎盘③脐带④母体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8、无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的眼睛能看清,主要原因是()A.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B. 晶状体曲度可以调节C. 瞳孔可以放大和缩小D. 眼球前后径可以改变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____ 。
10、能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种有机物的消化液是____ 。
11、在细胞中____是控制中心,且它中有一种神奇的遗传物质,它的名字叫做____.12、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瑞典科学家______于1753年创立了______法,规定每种生物只有一个学名,由第一个词______和第二个词______组成,均用______书写.13、补全成语:,黄雀在后.写出与此相关的一条食物链:→→→黄雀.14、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害处,也有益处..15、绿色植物体内运送有机物的管道是.16、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任务,在这一行动中,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好____,一方面要防治____。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典型生态系统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2、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D.牙齿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3、小李同学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导致夜晚看不清东西,你认为他缺乏的最可能是()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蛋白质D.钙4、在生活中,有很多平时叫鱼的动物都不是真正的鱼类动物,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鱼类的一组是()A.比目鱼、带鱼、章鱼B.鲳鱼、娃娃鱼、章鱼C.鲫鱼、金鱼、草鱼D.青鱼、鳙鱼、鳄鱼5、冬天上课门窗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是因为()A.打“呵欠”会传染B.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C.同学想睡觉D.大家养成了打“呵欠”的习惯6、每一天我们都要从食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是()A.蛋白质、无机盐、水B.脂肪、维生素、糖类C.维生素、无机盐、水D.脂肪、蛋白质、糖类7、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D.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8、用豌豆做遗传学实验时,豌豆花未开放前即进行套袋处理,依然可以结出豌豆,说明豌豆花的类型和传粉方式分别为()A.单性花自花传粉B.单性花异花传粉C.两性花自花传粉D.两性花异花传粉9、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植物的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②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③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④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等植物组织都是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⑤营养组织的细胞壁比较厚、液泡比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11、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气体经过的途径是()A.外界→咽→食道→肺B.肺→气管→鼻→外界C.外界→鼻→气管→肺D.肺→气管→咽→外12、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番茄的果皮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C.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D.多细胞生物体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13、某地修建了一座火力发电厂,几年后原来这里生长的绿莺茸的植物不见了。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最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以下哪个器官是人体的“敲门砖”?A. 心脏B. 肺C. 肝脏D. 肾脏答案:A2.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是A. 呼吸B. 吃东西C. 移动D. 感知刺激答案:B3. 下图描述了某种生物的生命周期,那么该生物属于下列哪类生物?A. 鱼类B. 爬行动物C. 鸟类D. 昆虫答案:D4. 以下关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A. DNA是蛋白质的链条B. DNA能存储遗传信息C. DNA只存在于人类细胞中D. DNA的结构由葡萄糖组成答案:B5. 下列哪个层次是生物的最小单位?A. 组织B. 器官C. 细胞D. 有机体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2. 下图所示的是人类(骨骼系统)中最长的骨头。
3. (血管)是动脉和静脉的联结处,也是血液中氧、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与细胞交换的场所。
4. 植物的根系分为主根和(侧根)。
5. 下列是人体对自身的防御机制:- 皮肤(通过为身体提供外部屏障以防止细菌侵入)- 白细胞(通过吞噬病原体来消灭入侵的细菌)- 抗体(可以识别和中和病原体)6. 生物在呼吸过程中吸取的氧气通过(肺部)进入血液,再通过心脏被运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解释细胞是生物的最小单位。
答案:细胞是生物的最小单位,因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可以进行代谢,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可以进行生长和繁殖。
细胞具有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构成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2. 请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答案: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中非常重要,它是地球上光合生物(如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能够生存和繁殖的基础。
新人教版高三生物周日检测卷(含答案)

高三年级部周日限时纠错考试第7周生物试卷班级: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玉米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某研究小组欲研究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进行了下列四组实验,并分析四组实验的子一代的表型和比例,其中不能确定两对等位基因位置关系的是 ( ) A.AaBb个体进行自交B.aaBb与Aabb杂交C.AaBb与Aabb杂交D. AaBb与aabb杂交2、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B.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为16%C.甲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36%的男性群体D.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亲代的等位基因数3、如图所示,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
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单位面积的小圆叶片,烘干称重,质量分别记为a和b(单位: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12所代表的是该小圆叶片的呼吸速率B.b/12所代表的是该小圆叶片的光合速率C.(b+a)/12所代表的是该小圆叶片的真光合速率D.(b-a)/12所代表的是该小圆叶片的真光合速率4、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 t+1= N t。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位时内(N t+1- N t)/ N t可表示该种群的出生率B.对于甲生物而言,C点时的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C.对于乙生物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的种群数量D.当N t <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甲曲线质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5、某同学在观察果蝇细胞染色体时,发现一个正在正常分裂的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同步测试卷--神经系统的组成(含答案解析)

神经系统的组成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人体内有“生命中枢”之称的结构是()A. 大脑B. 脑干C. 脊髓D. 心脏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A.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能向上、向下传导神经冲动C. 成年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便,说明排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 新生儿的呼吸反射中枢位于脑干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B.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C.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发出的神经组成D. 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B. 一个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组成C.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 复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5.某人后脑部分受损,心跳和呼吸立即停止,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A. 小脑B. 大脑C. 脑干D. 脊髓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B.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体神经和脑神经C.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D.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7.人体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位于()A. 脊髓B. 脑干C. 小脑D. 大脑8.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 神经B. 脑C. 脊髓D. 神经元9.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位于()A. 脊髓B. 脑干C. 脑神经D. 脊神经10.经检查,因车祸受伤的病人,闭眼时手指不能准确地指正自己地鼻尖,则肯定受伤地部位是()A. 大脑B. 小脑C. 脑干D. 脊髓11.某醉驾者发生车祸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的神经系统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可能是()A. 大脑B. 脑干C. 小脑D. 脊髓1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主要的生理功能是()A. 能够产生兴奋B. 能够产生运动C. 保护和营养功能D. 受刺激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13.“植物人”是指具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的脑肯定没有受到损伤的部分是()A. 大脑B. 中脑C. 脑干D. 小脑14.(2015•丰南区)某体操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慎摔倒,造成脊髓横断,尽管下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却丧失了运动功能.原因是()A. 大脑无法发出运动指令B. 大脑中的运动中枢受到损伤C. 大脑与下肢之间的联系被切断D. 脊髓中的运动中枢受到损伤二、填空题(共4题;共10分)15.为研究脑的功能,科学家先后用三只狗做了如下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考生物试卷(10)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对于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线,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结构是()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D.玻璃体2.某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沉迷于电子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加而形成近视.这一结构是()A.晶状体B.视网膜C.睫状体D.玻璃体3.智利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A.角膜 B.晶状体C.玻璃体D.瞳孔4.近视眼眼球的结构特点是()A.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B.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弹性小C.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D.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弹性小5.小明经常长时间看漫画书而导致了近视,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近视镜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6.下列哪项措施不能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A.读书时眼与书本距离33厘米左右B.认真做眼保健操C.在直射强光线下看书D.不躺着看书7.夏日睛天的中午,小明走进电影院观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刚走进电影院时和寻找到最前1排18号座位时,眼球内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A.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B.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C.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D.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8.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C.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D.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9.青少年时期若长时间不注意用眼卫生,且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发生近视.关于近视眼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眼球内晶状体过度变凸B.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看书约一小时后,远眺几分钟可预防近视D.看不清近处物体的眼叫近视眼10.学校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下面是眼球结构的示意图,对眼球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的“黑眼珠”主要是由①虹膜决定的B.通过调节②瞳孔大小可以使自己在明、暗处都能看清物体C.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③晶状体曲度过大,造成近视D.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⑥视网膜11.6月6日为世界爱眼日,2010年世界爱眼日主题是“关爱青少年眼健康”.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人数居世界之首.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眼的是()A.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B.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休息远眺C.发现视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视镜D.坚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12.如图是人眼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靠哪一结构的调节,使人能够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A.2 B.3 C.4 D.713.W近些年来在青少年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近视眼,关于近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像在视网膜前方 B.眼球前后径过长C.眼球晶状体曲度过大D.配戴凸透镜矫正14.人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A.镜头、光圈和胶卷 B.胶卷、镜头和光圈C.光圈、镜头和胶卷 D.镜头、胶卷和光圈15.小明的眼球完好无损,但他什么也看不见,他损伤的部位可能是()A.玻璃体和视网膜B.视网膜和晶状体C.晶状体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16.同学们看明暗不同的物体主要是因为()的缘故.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二、综合题(共2小题,满分0分)17.如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的折射,在[]上形成物像.(2)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是因为[]的曲度过大,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透镜加以矫正.(3)某同学看故事书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在此过程中,故事书中的文字反射的光线经过[]等的折射,在[]上形成物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传递到,产生视觉.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2)眼球内成像的部位是[].成像过程中有折射作用的主要是(填序号).(3)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变大了.2014-201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王台中学七年级(下)周考生物试卷(10)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对于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线,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结构是()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D.玻璃体【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解答】解:眼球就是一个成像系统,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把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都对光线有折射作用,但具有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眼球成像的原理.2.某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沉迷于电子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加而形成近视.这一结构是()A.晶状体B.视网膜C.睫状体D.玻璃体【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视眼的成因.解答时可以从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3.智利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A.角膜 B.晶状体C.玻璃体D.瞳孔【考点】眼的保健.【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瞳孔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光线强弱变化和瞳孔的变化方面来切入.【解答】解: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最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多;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因此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4.近视眼眼球的结构特点是()A.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B.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弹性小C.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D.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弹性小【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解答】解:A、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是近视眼的特点;B、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是近视眼的特点,而晶状体的弹性小是远视眼的特点;C、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是远视眼的特点,而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是近视眼的特点;D、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弹性小,都是远视眼的特点.所以,近视眼眼球的结构特点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5.小明经常长时间看漫画书而导致了近视,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近视镜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视眼的矫正,解答时可以从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6.下列哪项措施不能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A.读书时眼与书本距离33厘米左右B.认真做眼保健操C.在直射强光线下看书D.不躺着看书【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分析】物像只有落到视网膜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近视指眼球的前后径过大或晶状体曲度过度变凸,物体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解答】解: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时,眼与书本的距离约33厘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因此阅读习惯良好的是看书40~50分钟后休息一会.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预防近视的要求,并养成科学用眼的良好习惯.7.夏日睛天的中午,小明走进电影院观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刚走进电影院时和寻找到最前1排18号座位时,眼球内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A.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B.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C.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D.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解答】解:小明从阳光强烈的室外进入光线很弱的电影院内,瞳孔为适应室内的光线会逐渐扩大,以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这样才能看清室内的物体;同时,小明在寻找座位号时,是在看近处的物体,这时,晶状体的曲度要由小逐渐变大.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瞳孔和晶状体的调节:瞳孔大小的调节是为了保证进入眼球内部的光量保持适度;晶状体曲度的调节是为了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8.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C.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D.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视觉的形成,人体内的视觉器官是眼球.【解答】解:视觉的形成路线为:外界物质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故选:A【点评】视觉的形成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掌握.9.青少年时期若长时间不注意用眼卫生,且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发生近视.关于近视眼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眼球内晶状体过度变凸B.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看书约一小时后,远眺几分钟可预防近视D.看不清近处物体的眼叫近视眼【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特点,解答时可以从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预防措施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看书约一小时后,远眺几分钟可预防近视;远视眼是由于眼轴较短,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近处物体反射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折后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象.因此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因此看不清近处物体的眼叫远视眼.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特点.10.学校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下面是眼球结构的示意图,对眼球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的“黑眼珠”主要是由①虹膜决定的B.通过调节②瞳孔大小可以使自己在明、暗处都能看清物体C.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③晶状体曲度过大,造成近视D.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⑥视网膜【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眼球的结构是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④角膜和白色坚韧的⑤巩膜组成;中膜由①虹膜、睫状体和⑥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⑦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③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解答】解:A、①虹膜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指它的颜色.不符合题意.B、②是瞳孔,通过调节②瞳孔的大小可以使人看清明暗不同的物体.不符合题意.C、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③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就形成了近视.不符合题意.D、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形成图象的部位是⑦视网膜.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11.6月6日为世界爱眼日,2010年世界爱眼日主题是“关爱青少年眼健康”.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人数居世界之首.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眼的是()A.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B.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休息远眺C.发现视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视镜D.坚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考点】眼的保健.【分析】本题考查近视眼的预防.物像只有落到视网膜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近视指眼球的前后径过大或晶状体曲度过度变凸,物体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解答】解:A、看书时书与眼的距离越近,晶状体的曲度越大,眼睛越容易疲劳,时间长了会形成近视.因此要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不符合题意.B、看书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不符合题意.C、发现视力下降后,还不一定就是形成了近视,应该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的发生,不要立即佩戴近视镜.符合题意.D、按时做眼保健操,可起到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疲劳,能预防近视.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能够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12.如图是人眼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靠哪一结构的调节,使人能够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A.2 B.3 C.4 D.7【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图示中,1是虹膜,2是瞳孔,3是晶状体,4是角膜,5是脉络膜,6是视网膜,7是玻璃体.【解答】解: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选:B【点评】眼球在视网膜成箱的原理同照相机;眼球的晶状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它的曲度可以调节,从而使人能够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13.W近些年来在青少年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近视眼,关于近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像在视网膜前方 B.眼球前后径过长C.眼球晶状体曲度过大D.配戴凸透镜矫正【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ABC、物像在视网膜前方、眼球前后径过长、眼球晶状体曲度过大,都是近视眼的特点活成因,ABC正确;D、近视眼佩戴凹透镜矫正,配戴凸透镜矫正远视眼,D不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原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14.人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A.镜头、光圈和胶卷 B.胶卷、镜头和光圈C.光圈、镜头和胶卷 D.镜头、胶卷和光圈【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功能,首先明确眼球有哪些结构.【解答】解: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因此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故选C【点评】眼球的结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掌握.15.小明的眼球完好无损,但他什么也看不见,他损伤的部位可能是()A.玻璃体和视网膜B.视网膜和晶状体C.晶状体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解答】解:如图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视觉形成的部位,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的枕叶皮质,位于大脑的后部,如图所示.此人摔倒后跌伤的是后脑勺,眼球没有受损,因此受损的部位最有可能是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这样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就无法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了.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视觉形成的过程,明确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16.同学们看明暗不同的物体主要是因为()的缘故.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眼球的而结构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解答】解:由分析知道:虹膜是眼睛构造的一部分,属于眼球中层,位于血管膜的最前部,在睫状体前方,能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从而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作用.故选:A【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眼球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二、综合题(共2小题,满分0分)17.如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2]晶状体的折射,在[3]视网膜上形成物像.(2)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是因为[2]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3)某同学看故事书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在此过程中,故事书中的文字反射的光线经过[2]晶状体等的折射,在[3]视网膜上形成物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4]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