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比较
4、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抗真菌药物对比
艾沙康唑是新型唑类抗真菌药,临床使用的 是硫酸艾沙康唑。 艾沙康唑通过变为前药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 溶解度,避免使用环糊精,无需考虑该赋形 剂在肾损患者中蓄积而导致的肾毒性,同时 也带来更好的生物利用度。
02
药动学特征
02 药动学特征
氟康唑 伊曲康唑
吸收
Oral Bioavailability: >90% IV与po剂量相同; 吸收不受食物影响
《2016 IDSA临床实践指南:曲霉病的诊 断和管理》中指出推荐使用伏立康唑作为 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疗法,替代疗法包括 脂质体两性霉素B、艾沙康唑,或其他脂 质制剂的 AmB
3.3 指南推荐-泊沙康唑
欧洲毛霉病指南(2019)
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明确指出,急性白血病 (包括 MDS)初次 诱导或挽救化疗患者、预期粒细胞缺乏持续>10d、伴有严重 粒细胞缺乏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预防治疗,药物首选泊 沙康唑,其次为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等。 allo-HSCT 及 伴 GVHD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预防治疗,且 药物首选泊沙康唑,其次为米卡芬净、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在毛霉病的初始治疗和挽救治疗中,建议泊沙康唑作为两性 霉素B类抗真菌药物的备选药物。
++
++
++
++
克柔念珠菌
-
+
++
++
葡萄牙念珠菌
++
++
++
++
烟曲霉菌
-
+
++
++
新型隐球菌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24379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精品文档交流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书;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精品文档交流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胃肠道反应: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精品文档交流表3,真菌药代动力学比较精品文档交流精品文档交流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
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
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
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书;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通用名不良反应肝功能指标增加概率肝肾血液静脉滴注后电解质紊乱常见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胆红素11.1-18.1%;ALT14.6%;AST 12.8%;ALP7.1-22%++ +++ + +++ +++寒颤、高热;几乎所有患者在疗程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两性霉素B脂质体胆红素11.1-18.1%;ALT14.6%; AST 12.8%;ALP7.1-22%++ ++ + ++ ++ 不良反应与两性霉素B类似,但发生率较低伏立康唑胆红素 4.3-19.4%;ALT10-18.9%;AST11.7-20.3%;ALP10.2-16%;+ - / - + 皮疹,一过性视力模糊,肝酶升高,恶心、腹泻氟康唑AST/ALP:1% + - / - -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伊曲康唑胆红素 4-6%;ALT 2-3%;AST 1-2%;ALP 1-2%;+ - / - +充血性心力衰竭,肝酶升高,胃肠道反应卡泊芬净ALT 10.8-13%; + - + + +肝酶升高;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皮疹、瘙痒症咪康唑未查询到相关数据未查询到相关数据静脉炎、搔痒、药热、皮疹;发生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减退等米卡芬净AST 10.5-10.8%; + - + + / 肝脏和肾功能改变,皮疹、骚痒、面部肿胀、血管扩张和注射部位反应特比奈芬AST/ALT 4% 未查询到相关数据胃肠道症状(胀满感,食欲降低,消化不良,恶心,轻微腹痛,腹泻),轻微的皮肤反应(皮疹,荨麻疹),骨骼肌反应(关节痛,肌痛)。
资料出处1.Current Opinion inInvestigational Drugs2005 6(2):170-177;2.ANTIMICROBIAL AGENTSAND CHEMOTHERAPY, June2010, p. 2409–2419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现状(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年1 2月2O日第7卷第6期)各产品说明书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胃肠道反应: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胃肠道反应: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表3,真菌药代动力学比较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
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
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
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94400
Investigational Drugs
2005 6(2):170-177;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资 料 出 2.ANTIMICROBIAL 现状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
各产品说明书
处
AGENTS
AND 志 2007 年 1 2 月 2O 日第
CHEMOTHERAPY, 7 卷第 6 期 )
June 2010, p. 2409–
++ 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
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
表 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精品
不良反应 通
用 肝功能指标增加概
名 率
.
肝肾
静脉 电解 血
滴 注 质 紊 常见不良反应 液
后乱
两
胆红素 11.1-18.1%; 性
ALT 14.6% ; AST ++ +++ + 霉
质
体
精品
.
胆红素 4.3-19.4%;
伏 立 康 ALT 10-18.9%;AST
+- / -
唑
11.7-20.3% ; ALP
+
皮疹,一过性视力模糊,肝酶升高,恶心、腹泻
10.2-16%;
氟康唑 AST/ALP : 1%
+- / -
-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胆红素 4-6%; ALT
伊曲康 2-3%; AST 1-2%; + - / -
唑
ALP 1-2% ;
充血性心力衰竭,肝酶升高,胃肠道反应 +
卡泊芬 ALT 10.8-13%;
净
肝酶升高;静脉炎 / 血栓性静脉炎;皮疹、瘙痒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分析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
目前,针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其中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是两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
本文将对比分析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效果。
1. 广谱抗真菌活性:伊曲康唑对多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包括马拉色菌属内的多种菌株。
3. 较少的副作用:伊曲康唑的副作用相对较少,患者耐受性较好。
然而,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也存在一些不足:1. 药物相互作用:伊曲康唑可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效果。
1. 强大的抗真菌活性:氟康唑对马拉色菌属内的多种菌株具有强大的抗真菌活性。
2. 较短的半衰期:氟康唑的半衰期较短,可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降低副作用。
3. 广泛的抗菌谱:氟康唑除了对马拉色菌具有抗真菌活性外,还对其他多种真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然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也存在一些不足:1. 较高的副作用:氟康唑的副作用相对较高,包括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等。
2. 药物相互作用:氟康唑可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效果。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
在选择药物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规范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在深入探究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之前,有必要先了解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理特征和真菌学背景。
马拉色菌毛囊炎,一种由马拉色菌(Malassezia)引起的皮肤感染,这些真菌通常是皮肤微生物群的一部分,但在某些条件下,它们可能过度生长并导致炎症。
临床表现包括红色斑点、皮脂腺分布区域的脓疱和丘疹,以及伴随的瘙痒感。
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分析伊曲康唑,作为一种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因其对多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书;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胃肠道反应: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表3,真菌药代动力学比较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
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
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
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摘要: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广泛存在土壤、水、空气和有机物中,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肿瘤放化疗、体内置管及长期入住ICU病人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增加,药物治疗是对真菌感染的主要策略,早期合理的抗真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理想的抗真菌药物应具有足够覆盖可能的病原体、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无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给药方便、治疗费用低等特点。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多烯类、吡咯类、棘白菌素类。
关键词:真菌;感染吡咯类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类抗真菌药物,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咪唑类和三氮唑类。
咪唑类药物(咪康唑、酮康唑)开发最早,抗真菌活性也较高,但由于毒性较大而局限于外用。
三氮唑类药物出现较晚,可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
第一代三氮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抗菌谱较广,但久用易普遍产生耐药性;第二代三氮唑类药物(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的药效更强,耐药菌株较少见[1-3]。
多烯类药物中,两性霉素B具有严重的发热、寒战、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临床常用的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难以通过胃肠道吸收,仅能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维持体内药物浓度。
下面来看看它们的异同点。
1、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真菌药物作用于不同位点,产生抗真菌作用不同。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介导的14α-羊毛甾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抑制真菌细胞壁必须成分1,3-β-D葡聚糖合成;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相结合,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钾、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外漏,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抑制其生长。
2、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的比较[4]注:++为一线推荐治疗药物、+为可替代的治疗选择、+抗菌活性不确定、0抗菌活性不佳,已治疗耐药或可能治疗耐药3、常用抗真菌药物药动学特点4、常用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5]胃肠道反应: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
最有效的抗真菌软膏
最有效的抗真菌软膏人类生活在一个大世界里,无奇不有。
比如我们生活的地球,对于人体来说,不论是体内,还是体外,我们都会受到一些真菌的侵袭,比如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掺杂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对我们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类似于抗真菌的药物出世,但在众多的抗真菌软膏中,要寻找最有效的抗真菌软膏。
关于吸收度对比,采用真人试用的方法感觉8种膏剂的质地,在手上挤上黄豆般大的膏药,打圈涂抹10圈,再对比其吸收度。
★ 1、达克宁:乳膏质地细致软滑,感觉不油腻,打圈10次后吸收80%以上,吸收效果比较好。
★ 2、东康硝酸咪康唑软膏:乳膏质地比较油腻,打圈10次后几乎不吸收,吸收效果不好。
★ 3、美克:乳膏质地细致软滑,但有油腻感,打圈10次后吸收不足50%,吸收效果不够理想。
★ 4、派瑞松:乳膏质地细腻软滑,感觉水润,打圈10次后吸收大约70%,吸收效果比较好。
★ 5、安生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乳膏质地粘稠,油腻感强,膏体有气泡,打圈10次后吸收不足50%,吸收效果不够理想。
★ 6、艾莊白夫康软膏:乳膏质地粘稠不够光滑,有点清凉的感觉,有特别的香味,打圈10次后吸收大约70%,吸收效果比较好。
★ 7、保龙慷复方酮康唑软膏:乳膏质地细致,但有油腻感,打圈10次后吸收度在90%以上,吸收效果理想。
★ 8、康王复方酮康唑软膏:乳膏质地粘稠,油腻感重,打圈10次后吸收不足50%,吸收效果不够理想。
根据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保龙慷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吸收效果最好,东康硝酸咪康唑软膏最不理想。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比较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
主要代谢酶—CYP2C19 具有基因多态性影响 同种族内强代谢与弱代谢者血药波动
相差1-4倍 不同种族间强与弱代谢比例差异大
主要代谢酶—CYP3A4 无基因多态性影响 群体药代动力学行为变异小 不同种族间代谢行为差异小
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 疗效不稳定 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难以预测
129:2.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05; 191:1350–60;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07
接受HSCT或强化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 伏立康唑后突破性的接合菌感染
13个癌症中心;接受HSCT或强化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 接合菌感染临床诊断根据组织或细胞学检查;参照 EORTC/MSG标准 58例感染患者:92%伏立康唑应用于初次或二次预防;至少7天
27
Boogaerts et al 2001 Ann Intern Med 135: 412-22.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 在治疗粒细胞缺乏肿瘤病人中的对比
实验1 Walsh 2002
比较伏立康唑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对于粒细胞 减少伴不明原因发热 怀疑真菌感染 的肿瘤 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849名患者;58名死亡
结论:伏立康唑劣于脂质体二性霉素B
FDA未批准伏立康唑作为粒细胞减少患者的 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适应症
28
2008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Published by JohnWiley & Sons; Ltd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 在治疗粒细胞缺乏肿瘤病人中的对比
实验2 Herbrecht 2002
抗真菌药物的发展史
两性霉素B
常见治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比较
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
10%
4mg/kg
两性霉素B及三种脂质基制剂比较
名称 静滴即时毒性 肾毒性 血峰浓度 (ug/ml) 分布容积 清除 剂量(每日, mg/kg) 脱氧胆酸盐 - - 1.1(0.6mg/kg) - - 0.7-1.5 Amphotec (ABCD) 较高 较低 1.7(5mg/kg) 增加 增加 3-6 Abelcet (ABLC) 相仿 较低 3.1(5mg/kg) 增加 增加 5 AmBisome (L-AmB) 较低 较低 83(5mg/kg) 减少 减少 3 -5
菌株 白念 近平滑念 热带念 光滑念 克柔念
940 387 202 244 94
AmB
0.12 0.25 0.25 0.25 0.50
氟胞嘧啶
0.50 0.25 0.25 0.25 4.0
FLU ITR
0.25 0.5 0.50 16.0 64.0 0.03 0.06 0.06 1.0 0.25
VOR
伊曲康唑
曲霉病 念珠菌病 隐球菌病(非脑膜炎) 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 菌、孢子丝菌病等深部真菌感染-一线用药 皮肤癣菌病、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皮 肤粘膜念珠菌病
伏立康唑 化学结构
加入一个甲基
氟代嘧啶环 取代三唑环
氟康唑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
优点 抗菌谱广,包括霉菌
氟康唑
药代动力学特点
亲水的羟基,80%原型肾排
• 无肝脏蓄积,组织分布广,口服不受食物pH影响
蛋白结合率12%,半衰期30hrs
常见抗真菌药物对照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表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书;药物名称念珠菌属曲 霉 菌双相真菌白色念珠菌杜氏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黄曲霉土曲霉链刀菌尖端赛多孢子菌多产赛多孢子菌毛孢子菌属接合菌暗色霉菌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申克孢子丝菌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米卡芬净、卡泊芬净+++++++++++++++++++++-++++++-±---+----多烯类: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 脂质体+++++++++++++++++++++++++--+脂质体±±++++脂质体/++++++++++++咪康唑咪康唑对芽生菌属、组织浆胞菌属对其呈现高度敏感,隐球菌属、念珠菌属、球孢子菌属等亦对本品敏感丙烯胺类:特比萘芬对于皮肤、发和甲的致病性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如毛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小孢子菌(如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以及念珠菌属(如白念珠菌)和糠秕癣菌属的酵母菌均有广泛的抗真菌活性、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
抗真菌药物汇总和比较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
§ 一线治疗药物 § 负荷剂量,随后
指南
针对(内科及外科)的指南推荐
两性霉素 脂质体 两性霉素 卡泊芬净
覆盖念珠菌和隐球菌
伊曲康唑
核苷类似物 氟胞嘧啶
覆盖念珠菌,曲霉菌, 隐球菌
选择毒性
1.
–;
2. ™ () ;
缺点
肾毒性,其它可能的毒性 肾毒性 其它可能的毒性 急性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传 统两性霉素并无显著差异
对曲霉菌疗效差 可能发生耐药 强效抑制细胞色素 系统– 合并用药时可 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严重肾功能不 全患者禁用。有肝炎,肝毒性和耐药发 生
在研究中,共 名患者接受治疗,其中名纳入改良意向治疗人群。主要 疗效终点为总体良好反应,由五个部分组成。如果以下条标准全部满足 则认为治疗成功:
成功治疗基线真菌感染
治疗过程中或完成治疗后天内没有突破性真菌感染
生存至完成治疗后天
未因药物相关毒性或无疗效而提前终止治疗
在中性粒细胞减少过程中发热消退(体温低于° ,至少持续小时)
对念珠菌,隐球菌活性差。 耐药出现快
2
科赛斯®(卡泊芬净)—突破性的作用机制
棘白菌素:抑制葡聚糖合成酶, 破坏真菌细胞壁
()葡聚糖
真菌细胞壁
真菌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
()葡聚糖合成酶 卡泊芬净
.
. ,.,.
细胞核 核苷类似物
()葡聚糖
麦角固醇 多烯
三唑类
3
主要抗真菌药物的抗菌谱
真菌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新生球菌 夹膜组织胞浆菌 皮炎牙生菌
证据
安全性
脂质体两性霉素B
抗真菌药物比较
伏立康唑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体外试验表明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本品对念珠菌属(包括耐氟康唑的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白念珠菌耐药株)具有抗菌作用,对所有检测的曲菌属真菌有杀菌作用
肾损,输液反应,低K,血液系统毒性,消化道反应
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常规剂量
常用剂量为第一天400毫克,随后每天200毫克,隐球菌可增至400毫克,颅内隐球菌感染首剂800mg,维持400mg,每日一次(新版说明书)。
0.1~0.g/kg,维持200mg或4 mg/kg,q12h。口服应餐后或餐前至少1小时服用
首剂70mg,维持50mg,每日一次。
胃肠道反应,非常罕见严重肝毒性、罕见急性心衰
视觉障碍、皮肤反应、肝功能实验值升高、罕见心动过速
一般都是轻微的,而且极少导致停药。已报告的不良反应中包括可能由组胺介导的症状,其中包括皮疹、颜面肿胀、瘙痒、温暖感或支气管痉挛。使用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出现了过敏反应报告。
血液学、休克、过敏样反应、肝功能异常或黄疸、急性肾衰、高血压、心悸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抗菌谱
念珠菌(克柔无效)、隐球菌,皮肤真菌病,指/趾甲癣,着色真菌病。对曲霉菌无效。
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毛包子菌,暗色真菌,双相真菌。对曲霉菌效果不明显。
曲霉属,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毛孢子菌,镰刀霉菌,双相真菌等。
曲霉属,念珠菌属。对隐球菌无效。本品适用于成人患者和儿童患者(三个月及三个月以上):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病人的可疑真菌感染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书;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胃肠道反应: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表3,真菌药代动力学比较..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
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
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
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
②临床可应用较高剂量,一般3~6mg/(kg.d),滴速相对快。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WORD 完美格式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药物名称念珠菌属曲霉菌双相真菌尖多荚近季葡粗申白杜光热克新端产毛暗皮膜平也萄球克色氏滑带柔型烟黄土链赛赛孢接色炎组滑蒙牙孢孢念念念念念隐曲曲曲刀多多子合霉芽织念念念子子珠珠珠珠珠球霉霉霉菌孢孢菌菌菌生胞珠珠珠菌丝菌菌菌菌菌菌子子属菌浆菌菌菌菌菌菌菌+ +++ ++ ++ ++ ++氟康唑±+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WORD 完美格式++ ++ ++ + ++ + ++ ++ +伊曲康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伏立康唑+ + + + + ++ + ++ ++ ± ++ - + ++ -+ + + + + +++ +棘白菌素:米卡芬++++++++++++++++ + ++ - ++++++- ± - - - + - - - -净、卡泊芬净++++ ++ ++ + +++++多烯类:+ + + + + + + ++ ++ 脂++两性霉素 B、两性霉+ ++ ++ ++ - - ± ± + 脂/ + + +素 B脂质体+ + 质质+ +++体体咪康唑咪康唑对芽生菌属、组织浆胞菌属对其呈现高度敏感,隐球菌属、念珠菌属、球孢子WORD 完美格式菌属等亦对本品敏感对于皮肤、发和甲的致病性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如毛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丙烯胺类:特比萘菌、疣状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小孢子菌(如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芬癣菌以及念珠菌属(如白念珠菌)和糠秕癣菌属的酵母菌均有广泛的抗真菌活性表 1,常见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比较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 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书;2、- 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通用不良反应名肝功能指标增加概肝肾血静脉电解常见不良反应率液滴注质紊后乱胆红素寒颤、高热;几乎所有患者在疗程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推荐下载
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现状(中国 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7 年 1 2 月 2O 日第 7 卷第 6 期)
胃肠道反应: 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 肝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 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书;
念珠菌属
白 杜 光热
色 氏 滑带
念 念 念念
珠 珠 珠珠
菌 菌 菌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电力医院 重症医学科 卢年芳
抗真菌药物研制过程
MoAbs?
# of drugs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米卡芬净 Anidulafungin
Posaconazole 泊沙康唑
Caspofungin卡泊芬净 Voriconazole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伏立康唑 Terbinafine Ketoconazole Itraconazole 伊曲康唑 Fluconazole氟康唑
伊曲康唑
–适应证:曲霉、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引 起的IFI –药代动力学:蛋白结合率99%、血浆半衰期20-30h、代 谢产物经胆汁与尿液排泄;易在皮肤和指甲组织等富 含角蛋白的组织中蓄积, 是理想的治疗皮肤或指甲真 菌感染的药物;不用于颅内和泌尿系感染 –用法与用量:第1-2天,200mg, q12h,第3-14天200mg, qd,(CRE清除率<30ml/min不建议用);序贯口服液 200mg, bid(斯皮仁诺),胶囊剂生物利用度 55% –注意事项:长期用药注意肝功能,静脉给药不得与其 他药物采用同一通路
Miconazole
5-FC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Year
各类抗真菌药作用机制及位点
米卡芬净 卡泊芬净
阻断细胞1,3-β-D-葡聚糖的合成
麦角醇 细胞壁
细胞膜
羊毛甾醇 DNA合成 蛋白质合成
两性霉素B
菌属 白念 光滑 菌株数 1289 2456 %S 28.8 17.3 %SDD 8.3 23.2 %R 62.9 59.5
热带
近平滑 克柔
457
319 2674
17.7
36.7 79.1
13.6
20.7 11.4
68.7
42.6 9.4
抑菌圈:S, ≥17 mm; SDD, 14 to 16 mm; R, ≤13 mm.
伏立康唑
–适应证:伏立 康唑在第一代三唑类抗菌谱的基础上,还增 加了对 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烟曲霉菌和镰刀菌属的 抗菌活性,但对毛霉菌属仍几乎无效。 –药代动力学:高危患者呈非线性药代动力学、蛋白结合率 58%、血浆半衰期6-9h –用法与用量:负荷量静脉给药6mg/kg,q12h,连用2次, 维持剂量静脉给予4mg/kg,q12h –注意事项: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慎用(CRE清除率<50ml/h)
146
82
87
97
97
100
97 99 100
所有菌株 315
1.Messer et al. J Clin Microbiol 2006; 44:324–326 2.Pfaller et al. J Clin Microbiol 2005; 43:5425–5427
21
13
伊曲康唑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唑类 伏立康唑 + ± + + + + + + + + + + + + /± ± + — + + +
泊沙康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烯类
• 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 分类
•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ABLC) • 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ABCD) • 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
– 适应证:
• 用于曲霉、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毛霉菌引起的IFI • 无法耐受或肾功能损害无法使用传统两性霉素B
– 药代动力学
• 非线性动力学,在肝脏和脾脏浓集
泊沙康唑在大多数器官组织中的 浓度均高于其血浆浓度,组织穿透性好
• • 泊沙康唑的表观分布容积高于其他常用三唑类药物,表明泊沙康唑组织分布广泛、组 织穿透性好14 尸检结果显示15:泊沙康唑在大多数器官组织中的浓度均高于血浆浓度 血浆浓度 (ng/ml) 30 10 40 70 50 泊沙康唑组织浓度 (ng/g) 脑 肾 肝 心 肺
– 用法与用量
• ABLC5mg/kg.d, /kg.d, L-AmB3-5mg/kg.d
– 注意事项
• 监测肾功能
三唑类药物作用机制
• 抑制在细胞质中负责麦角固醇合成的CYP-450酶 ,破坏细胞膜。
氟康唑
–适应征:念珠菌 (白色念珠 菌、近平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但对 克柔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属、镰刀菌属和丝孢 菌属无效 –药代动力学: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蛋白结合率低、 分布广泛,肾脏清除 –用法与用量:治疗400-800mg/d,预防200mg/d –注意事项:长期治疗者注意肝功能(副作用最小)
患者编号 1 2 3 4 5
160 80 40 不确定 60
480 320 280 510 330
620 660 260 1000 500
310 180 不确定 510 260
140 200 110 550 670
6
7
330
390
260
320
4600
1550
7460
2290
1790
1730
4530
890
棘白菌素类-用法
• 卡泊芬净(首次剂量:70mg,;50mg qd) • 米卡芬净(50-150mg,Qd; 严重患者可增加至300mg/天) • 肝功能不全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
两性霉素B--作用机制
A、多烯类1穿过真菌细胞壁2,并与真 菌细胞膜4中的麦角固醇3结合。
B、多烯类1与麦角固醇2的相互作用 导致细胞膜中孔道3的形成。增加了细 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许多小分 子物质外漏。
棘白菌素类药物 — 作用机制
非竞争性抑制真菌的1,3-β-D 葡聚糖合成酶 (GS) β-葡聚糖对维持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很重要
念珠菌和曲霉菌细胞壁富含1,3-β-D 葡聚糖 曲霉等丝状真菌葡聚糖合成的主要部位在菌丝的顶端
棘白菌素类药物作用于真菌后
酵母细胞的溶解导致细胞死亡 (杀真菌活性) 丝状真菌菌丝体顶端溶解使生长受到抑制并导致形态学异常、使其失 去侵袭性
1.Pfaller. J Clin Microbiol 2007
20
唑类耐药株对卡泊芬净仍高度敏感
卡泊芬净对315株氟康唑耐药念珠菌的活性
根据MIC(μg/ml)的累积敏感率% 0.12 白念 光滑 41 110 95 96 0.25 98 100 0.5 98 1 98 2 100
菌属
菌株数
克柔
与细胞膜上的麦角醇结合, 破坏细胞膜通透性
RNA合成 核酸合成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 酮康唑 氟康唑
阻断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下生成14-α-去甲 基羊毛醇 阻断麦角醇的合成
5-FC
阻止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抗真菌菌谱
多烯类a 念珠菌属 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曲霉菌属 烟曲霉菌 黄曲霉菌 土曲霉菌 黑曲霉菌 构巢曲霉菌 新型隐球菌 镰刀菌属 丝孢菌属 多育赛多孢子菌 毛霉菌 芽生菌属 组织胞浆菌属 球孢菌属 卡泊芬净 棘白菌素类 米卡芬净 阿尼芬净 氟康唑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活性及选择一览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b ±b + + + + + — — — — — ±b ±b ±b + + + + + — — — — — ±b ±b ±b
念珠菌 vs. 曲霉菌 - 科赛斯不同的作用形式
白色念珠菌
0 hour
烟曲霉菌
3 hours
24 hours
Control, 24h
CAS 1 µg/mL, 24h
棘白菌素类药物-特点
• 抗真菌联合用药:作用机制不同,能与两性霉素B及唑 类联用 • 抗菌谱窄:对念珠菌属、曲霉菌属和肺孢子虫有抗菌活 性。而对新型隐球菌和接合菌则无活性。 • 对人体细胞无毒,副作用少 • 念珠菌耐药发生少,药物间相互作用少
— — — — — + — — — — + + +
+
体外具有抗菌活性
±
体外抗菌活性较小或不稳定
—
体外无抗菌活性
a:包括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B)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剂型
b:棘白菌素类对双相型真菌的抗菌活性不稳定,这取决于病原菌是菌丝体抑或酵母样真菌
13. Andes D. Curr Med Res Opin. 2013 Apr;29 Suppl 4:13-8.
14. Li Y,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10; 49 (6): 379-396. 15. Blennow O,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14; 58(8):4941–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