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民居
广西名胜古迹
![广西名胜古迹](https://img.taocdn.com/s3/m/b75a6c5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1.png)
广西名胜古迹广西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广西名胜古迹,欢迎大家阅读。
最著名的侗族民族建筑程阳风雨桥又称“永济桥”,是广西最著名的侗族建筑,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以北20公里的林溪乡程阳村,建于1920年。
风雨桥为侗族人民来往憩息、避风雨之佳境,也是侗家青年聚会、恋爱之雅处。
它和鼓楼一样,同是侗乡的特有标志。
大圩古镇大圩古镇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
大圩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
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
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
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
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
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扬美古镇扬美古镇,位于南宁市的西南部,距离南宁市区仅36公里,公路、水路、铁路俱通过这里。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繁荣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自建镇到民国年间,一直是近百公里范围的商品集散地,繁荣一时,素有“小南宁”之称。
扬美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遍布全镇,现有二百多处,大多分布在古镇内的各街巷里,特色鲜明的明清民居有的还完好无损,因此今天又得名“扬美古镇”。
以古镇、老街、碧水、金滩、奇石、怪树著称,也是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烈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
现有700余栋明清建筑。
保留较为完整的景点有:清代一条街、明代民居、魁星楼、黄氏庄园、古埠码头等,扬美江滩以及周围的左江亦风景如画,其青坡怀古、剑插清泉、滩松相呼、雷峰积翠、亭对江流、金沙月夜、龙潭夕影、阁望云霞等八景尤负盛名。
旅游业背景下侗族传统民居的文化意义与变迁——对广西三江林溪侗族村寨的田野考察
![旅游业背景下侗族传统民居的文化意义与变迁——对广西三江林溪侗族村寨的田野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9438f001763231126fdb1105.png)
作者简介 : (95 )女 , 项萌 1 一 , 广西博 白人 , , 7 讲师 主要从 事旅游人类学与 民俗文化研究。
・
15・ 4
二、 三江 林溪侗 族 村 寨传 统 民居 的特 点 及 其
文化 功 能考察
圈羊、 牛、 猪、 羊等牲畜或家畜或放置农具。二层 为主人居住 , 中设厅堂, 其 中间是堂屋 , 有火塘, 是 全家人活动的地方 , 两厢为卧室, 分设几个房间, 外间为长廊, 设长板凳供家人休息及妇女纺纱织 布做针线活的场所 。三层为客人居住或者用来储
家庭几乎所有活动都在吊脚楼里进行 。 2. 天人合一 , 与大 自 然和谐相处
在 侗族人 的 思想 观念 中 , 居环 境 是 人类 与 人 自然环 境 的中介 , 想 的人 居环 境 当是 人 与 自然 理
的统一和谐 , 在选择居住环境与修建房屋等建筑 时, 应该达到对 自然地形地物的有效利用。三江 林溪侗族 的居住习俗 , 体现了侗族的原生态文化 中混然朴素的“ 天人合一” 的原始宇宙观 , 及与 自 然生态环境的有机协调的观念。据调查 , 当地无 论是建寨选址或修建房屋 , 亦或搭建风雨桥或鼓 楼等传统建筑 , 都讲究风水原则 , 这体现了侗族人 遵从 自然 法则与 追求天 、 、 与建筑相 和谐 的理 地 人
域 及黔 东南 , 随后 进人 桂北定 居 ; 二是 由湖南 洞庭
往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和民族文化 , 2 世纪 从 0 8 年代开始, 0 这些独特的 民族传统文化纷纷被开 发 为旅游资源 , 在我 国西部地 区得到蓬勃发展。 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一方面推动了民族地 区经济的 发展 , 另一方面又驱动着传统文化发生变迁。正
后来普遍流行于广西各山区的干栏式住宅建筑的 萌芽 , 有鲜 明的地 方 特征 。形 成 这 种独 特 居 住 带
柳州三江县旅游景点
![柳州三江县旅游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45494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f.png)
柳州三江县旅游景点
柳州三江县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县城,拥有多个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景点:
1. 三江植物园:三江植物园位于三江县城区,是中国最大的佛教植物园之一。
园内有大量的佛教庙宇和佛陀雕塑,还有各种珍稀植物和花卉。
2. 龙潭岩:龙潭岩是三江县的天然景观,是一个具有神秘感的溶洞。
洞内有许多石笋和钟乳石,形状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游客可以通过游船游览洞内的奇妙景色。
3. 龙母庙:龙母庙是三江县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该地区的佛教圣地。
庙宇建筑庄严宏伟,氛围神圣庄重。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当地会举行盛大的龙母庙庙会,吸引了大批游客。
4. 丹竹山:丹竹山是三江县境内的一座著名山峰,海拔约
1000米。
山上茂密的竹林和原始森林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登山者可以爬上山顶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和迷人的风景。
5. 老洞村:老洞村位于三江县西北部,是一个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古村落。
村中保存着许多传统的土石建筑和古老的民居,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代乡村生活的氛围。
以上是部分三江县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广西三江侗族民居室内环境的思考
![广西三江侗族民居室内环境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e521ee35ef7ba0d4a733bc8.png)
广西三江侗族民居室内环境的思考作者:邹红娟马黎进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4期室内环境不仅影响人体的健康,而且直接影响人们的起居生活的舒适性。
本文针对现场的走访调研,首先分析民居建筑室内环境存在的问题,再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思考和总结。
以求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法,为该地区民居的新建、改建提供技术指导。
室内环境的设计及对人安全、舒适性影响是一应综合考虑。
在室内环境包括热环境、光环境的要素之间在设计时作用于人共同达到安全、舒适的平衡点,创造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
针对研究对象广西三江侗族民居来看,第一由于所处的气候区及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导致夏季室内闷热,冬季湿冷;第二由于传统的建造技艺和建材的运用,导致室内通风和采光较差。
故本文在调研和室内环境模拟的基础上,思考侗族民居室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予以指导新建、改造侗族民居的设计。
研究区域概述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109°52′,北纬25°22′--26°2′,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地谷地气候区,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寒署分明。
近十年来年平均气温18.3℃,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7.3℃,极端最低气温5.2℃。
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7.3℃,极端最高气温39.5℃。
空气相对湿度81%以上,年均降水量为1730.2毫米。
研究对象现状1. 研究对象及特征本文现场调研三江县斗江镇的方宅(如图1)。
建筑属三江侗族特色木结构建筑,采用坡屋顶,于1985年建造。
建筑朝向南北向,处于山坡中部,北面有较高的挡土。
建筑围护结构同样采用木板,窗扇采用木质,其中负一层的窗采用竖向木栅格(内裱纸);一层采用木栅格(部分裱纸);二层采用窗扇,装玻璃,有外廊部分敞开;三层沿屋檐下部采用竖向镂空木格栅。
建筑开间和进深都较大,层高约2.6米。
三江侗族
![三江侗族](https://img.taocdn.com/s3/m/69cc8c26453610661ed9f4f2.png)
侗族自古以来是一个热情、善良、勤劳、节俭、谦和智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快乐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喜欢节庆,被喻为百节之乡。
三江人民在这样的一个传统文化氛围里繁衍生息,社会和睦,安居乐业。
三江经济随着历史发展的车轮不断向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江大地改革春潮涌动,经济发展快马加鞭。
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文化名县”的经济方略。
农业方面重点抓“五个一”,即一片茶、一壶油、一头牛、一根竹、一个果;工业方面抓“四个一”,即矿产业、铝业、农产品精加工业、水利电力业;旅游方面主打三大产品、建设十大景区,提升程阳桥景区的旅游品味,新建石门冲、岜团桥等景区;文化方面着力打造“风情三江”、“廊桥之都”、“侗族生态博物馆”等品牌。
目前,全县人民正朝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鼓足干劲,奋力向前。
侗族婚庆---------------------------------------------------------------------------------------------------------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婚礼非常奇特,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如程阳旅游景区的八个寨子便是在正月初二举行婚宴,正月初三送新娘“回门”。
侗族婚礼最奇特、最隆重的是送新娘“回门”。
“回门”即送新娘回娘家,送新娘回娘家时新郎不得随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挑着彩礼,组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送亲的队伍越长,表示新郎家的家业越兴旺。
彩礼有猪、米以及侗族特有的酸鱼、酸肉、酸鸭等。
伴娘是新郎寨上的年轻姑娘,在长长的送亲队伍中,新娘走在最后面,手里抓着一块布,或者穿前角上翘的红鞋,以让外人辨认。
送亲途中,为了显示新郎家的家业,送亲队伍往往故意绕道而行,沿途每经过一个寨,都要燃放炮竹,专找人群密集的地方通过,炮手还会向人群中抛掷糖果,也即喜糖。
新娘被送到娘家后,伴娘不得进新娘家门,要立即返回新郎家。
广西三江侗族民俗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广西三江侗族民俗旅游营销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1f219431126edb6f1a10b8.png)
目录一、前言 (2)二、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概况 (2)三、旅游资源市场分析 (3)(一)市场细分 (3)(二)目标市场选择 (4)(三)产品定位:中国侗族民俗风情之都 (4)四.SWOT分析 (5)(一)优势 (5)(二)劣势 (5)(三)机会 (6)(四)威胁 (6)五.路线设计 (7)六、营销策略 (8)(一)产品策略 (8)(二)价格策略 (9)(三)渠道策略 (10)(四)促销策略 (10)七、方案控制 (13)八、效果评估 (13)广西三江侗族民俗旅游营销策划方案一、前言目前,柳州三江地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开发层次低,导游素质低,市场壁垒低,营销手段落后,旅游产品的地域文化不突出,导致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很多景点面临客源断流的威胁。
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提高游客的让渡价值,进行“文化定位”,营造市场壁垒,有效占领细分市场,实行纵向一体化,走整体合营销之路,是提高该地区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透过分析、研究、整合与系统设计以及传播,以加快柳州三江侗族旅游产业的发展,振兴旅游经济,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
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
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二、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概况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县,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独具一格,民居吊脚楼、风雨桥、鼓楼等名胜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旖旎多姿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典雅古朴的人文旅游资源。
传统地域建筑的现代适应性探索——以广西三江县程阳景区为例
![传统地域建筑的现代适应性探索——以广西三江县程阳景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2d694de240c844769eaeec4.png)
效地增加 了抗 震性 能 。而在 严谨 的建筑结构 中 ,也富有细节 的 同时 , 社会的进 步和 经济 的发展 , 也使大山里 的村 民开始走出村 灵活性 ,吊脚楼并不拘 泥于 墙体承重 ,所 以门窗的设置 充分 体 寨去城市务工。 他们 看到各色 的建筑风格 , 并带着不 同的想法回 现出建筑 内部 的功 能 。其 屋檐 层层 出挑 使建筑外 观更为 舒展 , 到村寨 , 为满足新 的生活 方式 , 迫切希望通过改变与之息息相关 并且具有遮 阳的作用 。 的居住环境 , 提 高 自己的生活 质量 。 然而期望是美好的 , 结果却
建 筑 装 潢 —— 7 3
物燥 , 注 意防火” 。在人的行为 方式 上防范是一个 方面 , 对建筑 情况 , 可以在一层地 面选一部分作为景观区 , 种植一些喜 阴植物 ,
自身进行 结构调整对侗寨 的防火工作也具有 重要意义 。
并与二层打通成为共享空间 , 这样可使一层与天顶 的开窗形成气
建 筑装潢 —— 71 — —
传统地 域建筑 的现代适 应性探 索
— —
以广西三江 县程 阳景区为例
文 /刘婷 婷
摘
要: 广西三江侗 族 自治县程 阳景 区完整地保 留了许 多 吊 脚楼 , 其取材 因地制宜 , 建筑结构简练灵活 ,
不加繁复 的装饰 ,粗 犷 中蕴涵着秀美 ,并运用 了当地传 统的建造技 术 ,与 当地环境有机 结合 ,散发 着古 朴 的韵 味,具有一定 的生态性 ,值得现代建筑借鉴和 学习。然而 ,侗族 吊脚楼在 防潮 、防火、隔音 、采 光 、承重等方面存在一 些缺 陷,应 当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对其进行 改造。 关键词 :地域建筑 ;吊脚楼 ;建 筑形式
侗族 吊脚楼建筑风格粗 犷简练 , 彰显 出一 种古朴的 浑然 天 事与愿违 , 因为村民 自发 的建造行为没有统一的设计和规划 , 以 成, 其木材不加 任何雕饰 , 只是在表面 涂一层桐油 , 作为 防蛀 、 至有些村 民在传统 的侗 族干 栏式 建筑 群中建起 了砖混结构的楼
三江县传统村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三江县传统村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4dbf598d0d233d4b14e695a.png)
∥ 广西城镇建设 ∥
编辑一 雷芝
设 计一 姜瑶
1 . 2 高友 村
高友 村位 于三 江县最 北端 ,距离 县城 3 9 k m,与 湖 南交界 ,是三江县 为数不 多属于 长江洞庭湖 水系最
源 头 的 寨子 之 一 。全 村 森林 植 被较 好 ,森林 覆 盖 率 达7 5 %。 民居 建筑布局 合理有 致 ,寨子里 的鼓楼 、戏
> 城 镇 规 划
三江县传 统村落现状存在 问题 及对 策思考
口 吴 永
【 摘 要】 三 江是广西 唯一的侗 族 自治县 ,由于所 处地理位 置和历史 原因 ,其 具备 ( 符合 ) 保护条 件的传统村 落数量较 多 ,现状保存较为 完好。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 、经 济和 生活水平 的提高 ,三江传统村落也 在不断变化之 中,遭 到破坏
广 西柳 州市 三 江侗 族 自治县 传 统村 落具 有较
村作 为三 江第 一批 申报 的中 国传 统村 落于2 0 1 2 年 1 2 月1 7日获得 认定 ,林溪 乡平岩 村作 为第 二批 申 报 的中国传统 村落于2 0 1 3 年8 月2 6 日获得认定 。
高的历史 、文化 、科学 、艺 术 、社会 、经济价值 ,
台 、吊脚楼 、风 雨桥 、凉 亭 、石板 古 道 、古井 、古
树 、石雕 、古庙 、古墓群 等建筑物 和人文 自然景观 保
申报 已获 批或正 在 申报 的传 统村 落 , 目 前 都是居 民生
产 、生 活 及 日常 活动 的村 屯 。 随着城 市 化 建设 的高
速发展和 空前 的民族大 融合 时代 的到来 ,受现代 生活 和现代 意识 的冲 击 ,居 住在传统 村落 的居 民 ,向往 的
广西三江侗寨自助游攻略
![广西三江侗寨自助游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a05e58c77375a417876f8f56.png)
广西三江侗寨自助游攻略广西三江侗寨自助游攻略所属地区:广西柳州适合人群:所有人出游难度:轻松适合天数:2天花费预算:500元适合时间:1月 2月 3月 8月 9月 10月【三江侗寨景点介绍】侗寨小景程阳八寨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距三江县城19公里。
举世闻名的程阳风雨桥,就座落于此。
程阳八寨有八个自然村屯,居住着近万侗族人民,这里节日盛多,有“百节之乡“的美誉,尤其春节到来时,村村沸腾、寨寨欢歌、处处一片喜气洋洋。
程阳风雨桥景区由程阳风雨桥和程阳八寨(马安,平寨,岩寨,程阳大寨,平铺,平坦,吉昌)组成,门票:60元人。
【游记攻略】程阳风雨桥家园,这个被沿袭下来的词,总让人不经意地联想到田园、木屋、篱笆和狗。
或许因为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把家建立在乡村田野上,植物的根有趋水性,我们的根便也本能地朝向曾经的美好家园,热呼呼地伸展。
无论今天我们生活在繁华都市,抑或他乡城镇,心中总也忘不掉那梦中的家园。
回到梦境家园来到程阳侗寨,是一个偶然。
当清晨推开窗,四周烟雨迷离,青山绿水间除了鸟鸣,安静到无声无息,我忽然明了,来此或许根本就是必然,我必然要回到梦中的家园。
俯视侗寨雨后的田野充满了泥土的芬芳,油菜花、紫云英、桃花随意将粉、白、紫、黄洒了一地,农忙的身影偶尔闪现。
吊脚木楼临水伫立,一幢连着一幢,高高低低、层层叠叠,连成极有规模的一片村村寨寨。
进入任何一个寨子都必须先穿过一座漂亮的风雨桥,这是往来经过的人们遮风避雨休息之所,也是侗家的姑娘小伙子们月下幽会之处。
浅浅的林溪河穿过桥底,带动一只只古老的水车缓缓转动着,多少年未曾停息。
若沿着寨子对面的石子路爬上山顶俯看,会发现,这里背靠青山,三面环水,竟也是一块宝地呢!三江侗寨坐在田边与人闲聊,才知道,很久很久以前,程阳本是荒芜之地,直至两位叫“程“和“阳“的男子一个自北,一个从南携家眷至此,架屋定居,开荒种田,生息繁衍;再后来,杨、吴、陈、李、石等姓氏人家又先后迁至此处,与程、阳两姓共同建设这片古老的家园。
广西的特色建筑--看广西三江侗族民居建筑
![广西的特色建筑--看广西三江侗族民居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95d69cf6fab069dc502201c1.png)
广西的特色建筑--看广西三江侗族民居建筑作者:黄慧玲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1期摘要广西因为自己特有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自古以来,山民就根据这些特殊情况建立了自己特有的,适应这儿地理和气候的建筑,其中,又以三江侗族的建筑尤为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广西地理;气候;三江;侗族;建筑广西因为自己特有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自古以来,山民就根据这些特殊情况建立了自己特有的,适应这儿地理和气候的建筑,其中,又以三江侗族的建筑尤为具有代表性。
1.建筑与地域的完美结合(1)巧妙而科学的木质框架结构。
三江侗族建筑的结构形式是木质框架,即用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柱子起到承重的作用。
墙在房屋的构架中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有起隔断作用。
所以汉语只有“墙倒屋不塌”、“撤东墙补西墙”之说。
住宅采用二层干栏式楼房,“干栏”,房屋分上下两层,底层架空,圈养猪、牛、羊等家禽;楼层主人,设梯而上。
这类干栏式住宅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巢居”或“依树积木而居”的寮棚,是壮族先民为适应当地潮湿瘴气及虎豹横行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具有显著地方风格的建筑形式,而后被侗族所接受和仿造,并对住宅结构及空间布局不断加以改进,从而发展成为侗族自己本民族的建筑风格。
在三江考察的几天里,我们走访了几家侗族的乡亲们,在和他们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这类木结构吊脚楼,坚固、平稳、耐用,使用年限可达四、五十年,而且也没有出现过房子倒塌的事件。
(2)合理利用地形—依山而建。
这类建筑为了少占耕地,住宅多建在山坡上。
这使得建筑能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地侗族人长期的山区生活,使他们全面认识和研究自然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和构成因素,从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周围的地形,设计和营造出了与三江地区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干栏式建筑,显示其独特性。
(3)合理地利用资源—就地取材。
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也在不断改进,而侗族人依然保持着几百、几千年前的传统古老民族木建筑,他们按照特定的观念模式、生活习俗和居住的生活需要进行营造,使之形成一个布局合理、构造别致、具有自给自足功能的村落体系,并且与周围秀美的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广西三江侗族程阳八寨
![广西三江侗族程阳八寨](https://img.taocdn.com/s3/m/3dcb260a0912a216147929e6.png)
科目:民族村寨旅游论述学号:201631703029班级:旅管1601姓名:刘思博广西三江侗族程阳八寨一、村寨基本概况程阳八寨是广西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是以林溪——八江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由八个侗寨组成,俗称“程阳八寨”。
包括林溪乡的马安寨、平寨、岩寨、东寨、平埔、吉昌、平坦、程阳大寨等八个侗寨,因独特的风雨桥、鼓楼、吊脚木楼及浓郁的民风民俗闻名遐迩。
依托三江优秀的自然环境资源,近年来对程阳八寨的旅游开发逐渐扩大发展。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毗邻湘黔两省。
因为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山区,三江县境内形成了以山地为主,辅以部分丘陵、河谷盆地的地形特征。
并有得名而来的“三江”:榕江、浔江、苗江,以及境内其他七十余条大小河流纵横密布的河网。
以山地气候为主,春多寒潮阴雨,夏有暴雨高温,伏秋易旱,冬有寒霜,四季分明。
森林覆盖率为 77.44% 。
而程阳八寨的独特民族资源成为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的又一优势。
二、程阳八寨旅游资源概况和主要发展模式(一)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开发深化旅游资源优势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也是旅游地存在的基本要素。
程阳八寨无可辩驳地具备了旅游胜地的多重资源优势。
1、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程阳八寨是侗族人民长期以来的主要聚居地。
特有的民风民俗古老而有趣生动,是吸引游客前来观风赏奇的重要因素。
侗族人民具有独特的生活习俗,包括饮食、起居、服饰文化、民族工艺品等的。
2、依托程阳风雨桥景区程阳八寨属于依托景区的旅游地,所依托的就是驰名中外的程阳风雨桥。
八寨核心景点程阳风雨桥位于马安寨内,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桥“永济桥”近年还被评为“世界十大最壮观桥梁之一”“世界四大历史名桥”等。
3、优质的乡村环境、特色农业景观程阳八寨拥有丰富的侗族原生态自然环境:美丽的梯田群、水车灌溉、石板巷道、巷道周围古木参天、林荫翳翳,鸟语花香的侗寨乡村环境。
广西三江侗族民居夏季室内风环境评价及改善策略
![广西三江侗族民居夏季室内风环境评价及改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54cb63e5a8102d276a22f32.png)
2 研 究 区域 概 述
2 . 1 区位 现状
三江 侗族 自治县 位 于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北 部 ,地 处 东经
1 0 8 。5 3 ~1 0 9 。5 2 ,北纬 2 5 。2 2 ~2 6 。2 ,是湘 、
桂 、黔 三省 ( 区) 交界地 ,属于亚 热带南岭 湿润 气候 区 ,山
地谷地气候 区 。总 面积为 2 4 5 4 k m ,东 连龙胜县 、融安县 ,
2 0 1 3 0 7一 鼍 r 7
> 建 筑 设 计
图3 一层室 内风环境分析
图4 二层 室内风环境分析
( 举行 家庭 祭祀和 重大 礼仪 的场所 )、火房 ( 餐厅 厨 房 的结合体 )、空屋 ( 用来 堆放 刚 收获还 未晒干 的谷物 ,也可 用于 摆酒 席 ,如 有需 要还 可 以隔 出新 的房 间 )、杂 物 间 、浴 室 、阳台 ;三层 主要是 处于 坡屋 顶 下的 阁楼 ,局 部层 高较 小 ,中 间部 分可 以使 用 ,没有进行 隔断分隔 ,整层全部 敞开 。
f o l k h o u s e s i n S a n j i a n g D o n g A u t o n o mo u s C o u n t y o f G u a n g x i
d ur i n g s um m e r t i m e.
K e y w e r d s :S a n j i a n g Do n g Au t o n o mo u s Co u n t y o f Gu a n g x i ;
分 析 ,运用风环境分 析方法 ,对室 内现 状布局下的通风做 了深入分
1 引言
在传统 建筑营造 过程 中 ,人们就很重视 建筑与 环境 的相 互关 系 ,并 以此得到 一个 安全 、舒适 、健 康的生活 环境 。影 响室 内环境舒适 性的关键 因子有温 度 、湿度 、风速 、平均辐 射温度 等 ,笔者 结合研究 地所处气候 环境 的特点 ,以室 内的 风环境来展开研究 。
三江龙胜桂林少数民族建筑采风报告
![三江龙胜桂林少数民族建筑采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fe6a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d.png)
三江龙胜桂林少数民族建筑采风报告三江龙胜是桂林地区的一个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
这个地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而闻名。
在这里,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建筑,体验他们独特而美丽的风格。
下面是我在三江龙胜采风旅行中对少数民族建筑的观察和体会。
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三江龙胜的山区,我发现了许多土家族的传统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建在山坡上,利用山体的天然高差,形成了独特的屋顶形状。
屋顶一般是用茅草、木柴和石块覆盖,以保护建筑免受风雨的侵害。
同时,土家族的建筑还常常与周围的水体相连,以方便取水和农耕。
这种与山水环境的融合让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和谐而宜人的感觉。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建筑的彩绘。
在我对三江龙胜的探索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壮族的民居建筑。
壮族民居通常采用彩色画墙的方式进行装饰,墙面上绘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色彩鲜艳明快。
这种彩绘装饰体现了壮族民居的美学观念和装饰传统,也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这样的彩绘装饰使建筑更具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是壮族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少数民族建筑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例如,在三江龙胜的瑶族村落中,我看到了许多瑶族的傣寨。
傣寨是由多个建筑群组成的,每个建筑群主要由一座主房和若干个厢房组成。
这些建筑群严格按照古代傣族的传统布局和比例建造,体现了傣族人民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坚持。
在这些建筑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瑶族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如传统的织锦、刺绣和陶器。
这些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是瑶族文化的瑰宝,通过建筑和装饰的展示,得以传承和保护。
总的来说,三江龙胜的少数民族建筑既体现了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又注重彩绘装饰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这些建筑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了解和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
通过对少数民族建筑的采风,我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三江龙胜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也领略到了少数民族建筑的独特魅力和美学价值。
广西三江侗族民居
![广西三江侗族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94b8ef3ddd36a32d73758126.png)
上半部分
下半部分
中间部分
3.吊脚楼
吊脚楼与栅墙、挑廊、 窗廊、寨门楼等构成的序列, 也同样令人赞叹不已。
吊脚楼的构架形式及组成
吊脚楼的构架形式及组成,既简 约又包含着深厚的内容。吊脚楼一般 由立贴式木排架第二、三层横梁挑出 悬臂,上下悬端部贯以悬空木柱。这 种结构方式,使边立柱免于承弯,以 减小排架的跨中弯距,使支座处横纹 承压力均衡并转换为中部承压,以提 高整体的承载能力;悬臂分上下多层, 贯出卯眼断面荷载上下承压,以增强 整体构架的稳定。 其特点是力学性能优越,艺术效 果显著,显示了力的协调美与和谐美
四.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广西柳州龙潭公园
侗寨鼓楼
从三江侗族建筑反观我国建筑之路
三江侗族村落的建造与地域的完美结合,是侗家人辛勤劳动的结晶, 也是他们宝贵的遗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继承与发扬这种建筑 与环境、建筑与地域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使每个地方的建筑都具有浓郁 的地方特色,使每个地方的建筑与环境很好的融合。在很短的时间内, 我们经历了中国进入“现代化”的飞速进程,也亲身感受着随之而来的 “万人同目,千人同颜”的尴尬。在发展的激情与变化的兴奋中,我们 几乎没有时间去反观我们的过去,也没有耐心去倾听一切古老的诉说和 挣扎。但随着交通的深入和媒体的普及,“进城”、见世面”人口的增 加,甚至旅游者的大规模“猎奇”,给三江侗族自给自足的生态平衡带 来很大的压力和危害。他们的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都极其脆弱,受到外 来主流文化不断的冲击,这种处于极度弱势的传统木建筑,就有可能被 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建筑所侵蚀。
一.背景
• 1.气候 •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
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109°52′,北纬25°22′~26°2′, 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 地谷地气候区雨热同季,寒暑分明,晨昏多雾,四季宜耕;一年四 季,春多寒潮阴雨,夏有暴雨高温,伏秋易旱,冬有寒霜。
广西的特色民居
![广西的特色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a4702fcab9f3f90f76c61b8a.png)
广西的特色民居广西的特色民居建筑特点:干栏壮、瑶、侗等民族传统建筑形式。
又称麻栏,意为楼居。
《魏书·僚传》记述壮族先民的住房时说:“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
”最初只是在树桠上架木搭棚,构造简单。
后发展到地面立柱架楹,铺板为楼。
上层四周以竹、木或篾席、草帘遮挡,供人居住;下层架空。
后来,下层四周用木板或砌石为墙,用于饲养家畜。
现代干栏建筑主要有全楼居和半楼居两种形式。
全楼居即典型的全木结构高脚干栏,主要分布于龙胜、三江、融水、忻城、龙州、田林、隆林等县的边远山区。
半楼居多依山而建,劈坡为平台,后半部以屋基平台为居住面,前半部则立柱悬空为楼,上铺楼板与平台齐,形成半边楼。
这类干栏主要是分布在河池地区。
三合院广西乡村的传统院落住宅。
分封闭式和开口式两种。
建筑材料或砖或木,因地制宜。
一般坐北朝南。
北面正中为堂屋,左右分别为客厅和粮仓;东厢房作厨房和餐厅,西厢房为卧室。
四周有围墙或仅筑墙将东西厢房连接起来并在围墙同堂屋相对处开门的为封闭式三合院,无围墙的为开口式三合院。
中间的空地主要用作晒场,也有在周边种植花草果木。
吊脚楼侗族楼式住宅。
起源早。
晋代张华《博物志》:“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吊脚楼是巢居的一种。
特点是屋柱分主柱和副柱。
主柱落地,承受重力。
副柱从第二层塔式而上,附挂于主柱,承受拉力,不落地。
各层悬空附挂于主柱的塔式副柱,俗称“吊脚”,故名。
工艺特点是相应榫口对准,直穿斜套,衔接大小不同的木柱,桁条。
檐分四面,上宽下窄,为塔式逐层而上。
各楼层用木板开槽密镶,隔间为房。
建筑的优点:古朴典雅,能充分利用空间。
通风采光均佳。
防潮湿。
家人起居多在上层,楼下多为安放石碓、饲养家畜、家禽和放杂物等。
最底一层,一般只有排柱,放空不围。
禾廊农民晾干农作物的场地。
又称“禾晾”。
主要流行于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
一般以两条直径70厘米,长4米左右的圆木,对称凿10余孔直立为柱,用桁条横串柱孔。
三江侗族
![三江侗族](https://img.taocdn.com/s3/m/99342c0552ea551810a68730.png)
三江共有风雨桥108座,鼓楼159座,还有大量的侗族民 居。这些建筑集中分布在该县的3个乡镇、3条流域。主要 风景区有:程阳景区、孟江景区、老堡景区、丹洲景区、斗 江景区和八江景区。
风雨桥
侗族传统建筑物。多建于交通要道的河面上,方便行人过往和歇息。因桥上有长廊式瓦
顶遮盖,可避风雨而得名。桥以石砌礅,礅上架杉木条,木条上铺板,板上竖亭,中间为
三江侗族
05艺术设计 陆艳青、徐蕾、黄霜萍、麦芳、梁 莉梅、张滢、梁琳
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旖旎多姿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典雅古朴的 人文旅游资源。在这时,你除了可以欣赏到建筑艺术独特、 举世闻名的中国国宝-程阳风雨桥、马胖鼓楼与别具一格的 吊脚楼外,还可领略到侗家纯朴的古风民俗。运气好的话, 你可能还有机会参加一次别有风味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三江侗族历史悠久,祖祖辈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 息的侗族人民,创造出灿烂的侗族文化,演绎出独特的风情 和习俗。依山傍水的侗村苗寨,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和鼓楼 群、风雨桥以及水车群等完美地组合成幅幅画图般的亮丽景 色。
鼓楼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更令人叹绝。鼓楼居中,"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踞其中以望,凡山之 高,云之浮,溪之流,鸟之语,花之香,兽之走,鱼之游,以极万类,举熙熙然回巧献技,无不目悦耳 娱,心旷神怡。每盛夏高秋,无少长,辄科目赤脚,咸集于斯,或手挥丝桐,或口吹芦管,歌者歌,浴
者浴,风者风, 乎如无怀葛天之民。"(民国版《三江县志》)大千世界,"天人合一",其乐融融,令
人仿佛置身桃花源仙境!
鼓楼侗寨来自侗族的寨子,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它不像瑶寨多坐落在 高山,也不像汉族村庄多建在平地,而是散布在依山傍水的 秀丽山区。他们居住得较为稠密,一般寨子有一二百户,大 的寨子有五六百户。寨里的屋舍都是用杉木搭起,一幢挨着 一幢。有的地方,晴天进寨不受日晒,雨天进寨,连斗笠也 不用戴。住房也较为宽大,一般是三层,第一层(地层)圈 牲畜,放杂物,第二层住人,第三层是存放谷物的地方。因 为侗寨是依山傍水建屋,游人远远望去,只见屋宇前低后高, 鳞次栉比,连成一片,层层而上,如叠翠我。有趣的是,你 从寨底或寨口向寨头了望,可以一眼看到最远一排房舍的门 窗,绝不会有什么东西挡住视线。寨子的外面一般是古树苍 苍,溪水潺潺。侗寨风光,真是雅静迷人。
柳州三江导游词
![柳州三江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a807581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c.png)
柳州三江导游词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
支柳铁路贯穿县域内的丹洲镇、老堡乡、程村乡、周坪乡、八江乡五个乡镇89公里。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1000余年历史;文化以侗族文化为核心全县36万人口中,侗族人口占了57%。
获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并不让人意外,由于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农夫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生气勃勃;农夫画获得青睐也在意料当中,由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近年来,依据各乡镇民族文化活动特点,三江侗族自治县在梅林、林溪、同乐、独峒、良口等乡分别建立了"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刺绣'"侗族农夫画'"侗戏'"侗款'六大传承基地,并把专业开进中学校,极大激发了当地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热忱,丰富了农夫伴侣的业余生活。
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景点有:程阳桥景区、侗族生态博物馆、三江鼓楼、丹洲景区、马胖景区、良口景区、独峒大塘坳区、孟寨景区等。
柳州三江导游词篇2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10952,北纬2522~262,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属于亚热带南岭潮湿气候区,山地谷地气候区。
三江侗族自治县总面积为2454平方公里,东连龙胜县、融安县,西接融水县、贵州省从江县,北靠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南邻融安县、融水县。
县城古宜镇距离柳州市203公里,距桂林市167公里。
20xx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6亿元,同20xx 年增长8.1%。
截止20xx年初,三江侗族自治县辖15个乡(镇),总人口36.7707万(20xx年),有侗族、汉族、苗族、瑶族、壮族等民族。
三江侗族自治县闻名景点有:石门冲自然生态景区、程阳八寨景区、丹洲景区等。
广西传统民居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
![广西传统民居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5f3ece64afe04a1b071decc.png)
是指天、地、人均有其内在机理,但最终要服从于
阳能等 。
程阳八寨的传统 民居建筑及其环境营造在居 运动不息的 自然规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也有其 住 、饲养 、种植 的生态平衡 中求得理想 的人居环 独特的 “ 天人合一”的发展观、朴素的 “ 可持续”
扑的生态观念[ 。 就人居环境而言,生态学 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
1引言
传统 的生态观是一种环境意识,深深地影响 着人们的行为。在 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人
合;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利用一切可以运用 的因素;掌握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与技术;运 用和借鉴传统民居的生态哲学精神来营造一个具有
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和民族特色的现代 民居园区。在
三江有哪些旅游景点
![三江有哪些旅游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2c8fd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d.png)
三江有哪些旅游景点
三江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许多优美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三江市的几个著名景点:
1. 龙胜泰丹峰景区:位于三江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广西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景区之一。
景区内有雄伟壮丽的天坑、丹峰群峰、石林等景观,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
2. 三江风景名胜区:位于三江市境内,包括五条沟、官陇河、万秀山、云东海等景点。
景区以山水相融、风光秀丽著称,是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3. 八步沙湿地公园:位于三江市境内,是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四大天鹅栖息地之一,常年有大量珍稀候鸟栖息繁殖。
4. 寨乡围天宫:位于龙胜县寨乡围村,是一个传统的壮族民俗旅游景区。
景区有壮族特色的建筑、民居、习俗等,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5. 超星历史人文景区:位于三江市区内,是一个集历史、人文、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景区。
景区内有庞大的唐代建筑复制工程、演艺表演、文化艺术展示等。
以上是三江市的几个著名旅游景点,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观。
广西三江侗族木结构古建筑建造工艺分析
![广西三江侗族木结构古建筑建造工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8683baa26925c52dc5bf05.png)
广西三江侗族木结构古建筑建造工艺分析摘要:为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对广西三江侗族木结构古建筑建造工艺进行探究。
首先对三江侗族的文化与建筑工艺做简单介绍,而后以鼓楼、风雨桥、木质结构民居三种木质建筑物进行详细说明,仅供参考。
关键词:三江侗族;木结构古建筑;建造工艺引言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加速发展,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木质结构房屋建筑数量逐年减少。
不断涌现出的混凝土木组合结构、钢木组合结构等新型木材与非木材建筑结构形式虽然有着一定的建造使用优势,但与传统的纯木结构相比,现代气息过于浓烈,无法对传统的民族建筑文化进行展现与传承。
1三江侗族三江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因位于苗江、巡江、榕江的交汇处,因而得名三江。
这里的侗族人口占总人数的60%,因此,也被人们称为三江侗族聚居地。
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肥沃的土壤滋养着这里的植物与人们,在所有农业生产种类中,茶产业属于最为突出的经济性作物。
因此,该地区的油茶林为主要经济林,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获得了财富与安逸的生活。
当地较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使用的原材料是人工种植的杉木,这种木材由于生长的周期非常长,因此年轮细密柔润、油量指数较低、结构坚韧轻盈,非常适合建造建筑。
与此同时,此种木材能够散发出自然香味,甚至可以抑制空气中的细菌生长,作为居住用房的使用木材,具备气味舒心的特点。
2三江侗族木结构建筑建造工艺类型2.1鼓楼鼓楼在侗族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对外展现着侗族人民的智慧,也为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本文对矗立在三江民族广场上的鼓楼进行了深刻的实际调查与分析。
首先,鼓楼的高度可达数十米。
同时整栋楼主要以木质结构的柱子作为支撑,因其承受着建筑与居住人口的全部重量,所以支撑木柱直径超过70cm。
而超过70cm的树木,树龄均在百年以上。
通常情况下,鼓楼的建造面积也较大,占地面积多500~600㎡。
鼓楼的建造用材全部为木头,无论是楼梯、大门、房顶还是人们居住的房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旅游业、公园等的运用 生态建筑的参考实例
从三江侗族建筑反观我国建筑之路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经历了中国进入“现代化”的飞速 进程,也亲身感受着随之而来的“万人同目,千人同颜”的尴 尬。在发展的激情与变化的兴奋中,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反 观我们的过去,也没有耐心去倾听一切古老 的诉说和挣扎。但随着交通的深入和媒体的普及,“进城”、 “见世面”人口的增加,甚至旅游者的大规模“猎奇”,给三江 侗族自给自足的生态平衡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危害。他们的自 然景观和建筑景观都极其脆弱,受到外来主流文化不断的冲 击,这种处于极度弱势的传统木建筑,就有可能被钢筋水泥 结构的现代建筑所侵蚀。 三江侗族村落的建造与地域的完美结合,是侗家人辛勤 劳动的结晶,也是他们宝贵的遗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 们要继承与发扬这种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地域相结合的建筑 风格,使每个地方的建筑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使每个地 方的建筑与环境很好的融合。
无论是出于一种本能还是无奈,侗族人仍然是一群顽强的 守望者,他们守望着家园,同时守望着他们关于古老的记 忆。他们的坚持让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完全异于“现代文明” 的鲜活而生动的建筑环境。侗族人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同时受到中国几千年的风水观念 的影响,建筑讲究人与自然的协调,强调建筑与环境的相 互影响与映衬,追求虚实互映,是三江侗族建筑的特点。 其选址、布局、形体、结构、色彩风格等呈现出浓郁的区 域特色,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生相融,构成一幅和谐 统一的田园风光画面。 侗族非常崇敬大自然,有“山林环境是主,细脖子阳人是 客”说法,这一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建筑群落顺应环境、 顺应自然,依山就势,依水布陈,成为自然环境的生命整 体。早些年广西文物部门有意把琶团培龙桥搬到南宁民族 文物苑陈设,后没搬成。原因是桥搬得动,巨树古津、溪 流田塘搬不动。没有这些,没有自然环境,没有山水韵味 ,桥便失去了生命。
2.风雨桥
和鼓楼一样,风雨桥博采侗族民间建筑之精华, 集廊、亭、台、楼、阁于一身,造型壮观、优美 。从结构上看,风雨桥可分为三大块体:桥的下 半部分为青石块垒砌而成的桥墩,呈六面柱体型, 上下游柱面均成尖形,迎水角68度;桥的中间部 分为密布式悬臂托间柱支梁木质桥面;桥的上半 部分为木质梁柱凿榫衔接构成重檐翘角、层次分 明的廊、亭体系。三大部分风姿纷呈,自成序列。 桥墩显得厚实、凝重;悬臂托架简支梁显得简约、 质朴;廊、亭显得典雅、飘逸。然而,三大部分“ 珠联璧合”,构成了节奏多变的结构艺术与造型艺 术高度统一的建筑形象,其审美意蕴臻于诗化。
中国民居课程汇报之
广西三江侗族民居 (因分组时有事请假,为了不影响 其他同学分组,和学委商议后决定 把自己放在最后一组)
建筑学1202班 凌小淞
12403300205
引入“民居”概念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为 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 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民 居是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 境。 各地民居我也接触了不少,我还跟随 唐老师到江浙一带参观过一些民居。 而三江侗族的民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
3.吊脚楼
吊脚楼与栅墙、挑廊、窗廊、 寨门楼等构成的序列,也同样 令人赞叹不已。吊脚楼的构架 形式及组成,既简约又包含着深厚的内容。吊脚楼一 般由立贴式木排架第二、三层横梁挑出悬臂,上下悬 端部贯以悬空木柱。这种结构方式,使边立柱免于承 弯,以减小排架的跨中弯距,使支座处横纹承压力均 衡并转换为中部承压,以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悬臂 分上下多层,贯出卯眼断面荷载上下承压,以增强整 体构架的稳定。其特点是力学性能优越,艺术效果显 著,显示了力的协调美与和谐美
一 背 景
2.地理
地处广西北部,属于喀斯特地貌, 多山地、山谷、河流等。森林茂 密,河流众多,三江侗族自治县 境内有七十四条大小河流纵横交 错,“三江”得名于境内的三条大 江,即榕江、浔江与苗江
二.侗族建筑总体特征
(一)建筑,“是一门最早的艺术”。恩格斯 曾说过,人类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有 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据考证 ,侗族建筑艺术典范之一的鼓楼,其历 追溯至侗族社会的原始氏族早期。 最初的模样,是由一棵荫护侗族 的大杉树演化而来,现今一些偏 侗寨仍然保存摹仿一棵大杉树 的“独脚”(独柱)鼓楼,这些 为后人研究侗族早期建筑艺术 了实物标本
目录
背景 侗族建筑总体特征 重要建筑介绍 现代中的应用 kjgkhf 简单思考
78678676
一.背景
1.气候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 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 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 109°52′,北纬25°22′~26°2′,是 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 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 地谷地气候区雨热同季,寒暑分 明,晨昏多雾,四季宜耕;一年 四季,春多寒潮阴雨,夏有暴雨 高温,伏秋易旱,冬有寒霜。
(二)合理利用地形—依山而建。这类建筑为了少占耕地, 住宅多建在山坡上。这使得建筑能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和 空间,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地侗族人长期的山区生活,使他 们全面认识和研究自然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和构成因素, 从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周围的地形,设计和营造出了与 三江地区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干栏式建筑 ,显示其独特性。 (三)合理地利用资源—就地取材。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 进步,建筑材料也在不断改进,而侗族人依然保持着几百、 几千年前的传统古老民族木建筑,他们按照特定的观念模 式、生活习俗和居住的生活需要进行营造,使之形成一个 布局合理、构造别致、具有自给自足功能的村落体系, 并且与周围秀美的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巧妙而科学的木质框架结构。 三江侗族建筑的结构形式是木质框架,即用木柱与木梁构 成房屋的骨架,柱子起到承重的作用。墙在房屋的构架中 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有起隔断作用。所以汉语只有“墙倒 屋不塌”、“撤东墙补西墙”之说。住宅采用二层干栏式楼 房,“干栏”,房屋分上下两层,底层架空,圈养猪、牛、 羊等家禽;楼层主人,设梯而上。这类干栏式住宅起源于 远古时代的“巢居”或“依树积木而居”的寮棚,是壮族先 为适应当地潮湿瘴气及虎豹横行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 具有显著地方风格的建筑形式,而后被侗族所接受和仿 造,并对住宅结构及空间布局不断加以改进,从而发展 成为侗族自己本民族的建筑风格。这类木结构吊脚楼, 坚固、平稳、耐用,使用年限可达四、五十年,而且也 没有出现过房子倒塌的事件
鼓楼的外观,另是一种神韵。 楼柱砥石厚重墩实;楼檐参差 密布,檐角微翘,似峙欲飞; 楼顶雕塑宝葫芦或千年鹤,以 示吉祥;鼓楼的下部像亭阁, 上部像宝塔,装饰细致,色彩 朴质,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鼓 楼的顶阁有歇山式、悬山式、 多角攒尖式;鼓楼的瓦檐有密檐式、 疏檐式。顶阁与楼檐的多样变化, 丰富了鼓楼的外观,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个人的一些思考 保护 生态 发展
谢谢观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点建筑介绍
1.鼓楼
鼓楼 鼓楼属木质多层塔式高亭形结构。鼓楼的外形平 面均为偶数,有八面、六面、四面倒水等样式,外形 立面均为奇数重檐,有三层、五层、七层,多的十几 层。平面与立面的一组数字,一为偶数,一为奇数, 其奥秘与宗教有关。
鼓楼的建筑工艺,堪称精 妙绝伦。鼓楼的整体以杉 木做柱枋凿榫衔接,横穿 斜套,纵横交错,结构严 谨牢固,却不费一钉一铆 。能工巧匠们修建鼓楼时, 没有统一的图示或图纸, 仅凭一根“香杆”(竹片) 和“线”(竹条)画着“V( 上)、≯(中)、Z下)”等 数码做标尺,魔术般的遵 循“美的尺度”,建造出令 人赞叹不已的鼓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