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民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旅游业、公园等的运用 生态建筑的来自百度文库考实例
从三江侗族建筑反观我国建筑之路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经历了中国进入“现代化”的飞速 进程,也亲身感受着随之而来的“万人同目,千人同颜”的尴 尬。在发展的激情与变化的兴奋中,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反 观我们的过去,也没有耐心去倾听一切古老 的诉说和挣扎。但随着交通的深入和媒体的普及,“进城”、 “见世面”人口的增加,甚至旅游者的大规模“猎奇”,给三江 侗族自给自足的生态平衡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危害。他们的自 然景观和建筑景观都极其脆弱,受到外来主流文化不断的冲 击,这种处于极度弱势的传统木建筑,就有可能被钢筋水泥 结构的现代建筑所侵蚀。 三江侗族村落的建造与地域的完美结合,是侗家人辛勤 劳动的结晶,也是他们宝贵的遗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 们要继承与发扬这种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地域相结合的建筑 风格,使每个地方的建筑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使每个地 方的建筑与环境很好的融合。
无论是出于一种本能还是无奈,侗族人仍然是一群顽强的 守望者,他们守望着家园,同时守望着他们关于古老的记 忆。他们的坚持让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完全异于“现代文明” 的鲜活而生动的建筑环境。侗族人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同时受到中国几千年的风水观念 的影响,建筑讲究人与自然的协调,强调建筑与环境的相 互影响与映衬,追求虚实互映,是三江侗族建筑的特点。 其选址、布局、形体、结构、色彩风格等呈现出浓郁的区 域特色,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生相融,构成一幅和谐 统一的田园风光画面。 侗族非常崇敬大自然,有“山林环境是主,细脖子阳人是 客”说法,这一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建筑群落顺应环境、 顺应自然,依山就势,依水布陈,成为自然环境的生命整 体。早些年广西文物部门有意把琶团培龙桥搬到南宁民族 文物苑陈设,后没搬成。原因是桥搬得动,巨树古津、溪 流田塘搬不动。没有这些,没有自然环境,没有山水韵味 ,桥便失去了生命。
个人的一些思考 保护 生态 发展
谢谢观赏!!!
(二)合理利用地形—依山而建。这类建筑为了少占耕地, 住宅多建在山坡上。这使得建筑能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和 空间,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地侗族人长期的山区生活,使他 们全面认识和研究自然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和构成因素, 从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周围的地形,设计和营造出了与 三江地区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干栏式建筑 ,显示其独特性。 (三)合理地利用资源—就地取材。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 进步,建筑材料也在不断改进,而侗族人依然保持着几百、 几千年前的传统古老民族木建筑,他们按照特定的观念模 式、生活习俗和居住的生活需要进行营造,使之形成一个 布局合理、构造别致、具有自给自足功能的村落体系, 并且与周围秀美的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鼓楼的外观,另是一种神韵。 楼柱砥石厚重墩实;楼檐参差 密布,檐角微翘,似峙欲飞; 楼顶雕塑宝葫芦或千年鹤,以 示吉祥;鼓楼的下部像亭阁, 上部像宝塔,装饰细致,色彩 朴质,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鼓 楼的顶阁有歇山式、悬山式、 多角攒尖式;鼓楼的瓦檐有密檐式、 疏檐式。顶阁与楼檐的多样变化, 丰富了鼓楼的外观,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二)巧妙而科学的木质框架结构。 三江侗族建筑的结构形式是木质框架,即用木柱与木梁构 成房屋的骨架,柱子起到承重的作用。墙在房屋的构架中 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有起隔断作用。所以汉语只有“墙倒 屋不塌”、“撤东墙补西墙”之说。住宅采用二层干栏式楼 房,“干栏”,房屋分上下两层,底层架空,圈养猪、牛、 羊等家禽;楼层主人,设梯而上。这类干栏式住宅起源于 远古时代的“巢居”或“依树积木而居”的寮棚,是壮族先 为适应当地潮湿瘴气及虎豹横行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 具有显著地方风格的建筑形式,而后被侗族所接受和仿 造,并对住宅结构及空间布局不断加以改进,从而发展 成为侗族自己本民族的建筑风格。这类木结构吊脚楼, 坚固、平稳、耐用,使用年限可达四、五十年,而且也 没有出现过房子倒塌的事件
目录
背景 侗族建筑总体特征 重要建筑介绍 现代中的应用 kjgkhf 简单思考
78678676
一.背景
1.气候 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 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 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 109°52′,北纬25°22′~26°2′,是 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 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 地谷地气候区雨热同季,寒暑分 明,晨昏多雾,四季宜耕;一年 四季,春多寒潮阴雨,夏有暴雨 高温,伏秋易旱,冬有寒霜。
3.吊脚楼
吊脚楼与栅墙、挑廊、窗廊、 寨门楼等构成的序列,也同样 令人赞叹不已。吊脚楼的构架 形式及组成,既简约又包含着深厚的内容。吊脚楼一 般由立贴式木排架第二、三层横梁挑出悬臂,上下悬 端部贯以悬空木柱。这种结构方式,使边立柱免于承 弯,以减小排架的跨中弯距,使支座处横纹承压力均 衡并转换为中部承压,以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悬臂 分上下多层,贯出卯眼断面荷载上下承压,以增强整 体构架的稳定。其特点是力学性能优越,艺术效果显 著,显示了力的协调美与和谐美
中国民居课程汇报之
广西三江侗族民居 (因分组时有事请假,为了不影响 其他同学分组,和学委商议后决定 把自己放在最后一组)
建筑学1202班 凌小淞
12403300205
引入“民居”概念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为 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 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民 居是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 境。 各地民居我也接触了不少,我还跟随 唐老师到江浙一带参观过一些民居。 而三江侗族的民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
2.风雨桥
和鼓楼一样,风雨桥博采侗族民间建筑之精华, 集廊、亭、台、楼、阁于一身,造型壮观、优美 。从结构上看,风雨桥可分为三大块体:桥的下 半部分为青石块垒砌而成的桥墩,呈六面柱体型, 上下游柱面均成尖形,迎水角68度;桥的中间部 分为密布式悬臂托间柱支梁木质桥面;桥的上半 部分为木质梁柱凿榫衔接构成重檐翘角、层次分 明的廊、亭体系。三大部分风姿纷呈,自成序列。 桥墩显得厚实、凝重;悬臂托架简支梁显得简约、 质朴;廊、亭显得典雅、飘逸。然而,三大部分“ 珠联璧合”,构成了节奏多变的结构艺术与造型艺 术高度统一的建筑形象,其审美意蕴臻于诗化。
重点建筑介绍
1.鼓楼
鼓楼 鼓楼属木质多层塔式高亭形结构。鼓楼的外形平 面均为偶数,有八面、六面、四面倒水等样式,外形 立面均为奇数重檐,有三层、五层、七层,多的十几 层。平面与立面的一组数字,一为偶数,一为奇数, 其奥秘与宗教有关。
鼓楼的建筑工艺,堪称精 妙绝伦。鼓楼的整体以杉 木做柱枋凿榫衔接,横穿 斜套,纵横交错,结构严 谨牢固,却不费一钉一铆 。能工巧匠们修建鼓楼时, 没有统一的图示或图纸, 仅凭一根“香杆”(竹片) 和“线”(竹条)画着“V( 上)、≯(中)、Z下)”等 数码做标尺,魔术般的遵 循“美的尺度”,建造出令 人赞叹不已的鼓楼来。
一 背 景
2.地理
地处广西北部,属于喀斯特地貌, 多山地、山谷、河流等。森林茂 密,河流众多,三江侗族自治县 境内有七十四条大小河流纵横交 错,“三江”得名于境内的三条大 江,即榕江、浔江与苗江
二.侗族建筑总体特征
(一)建筑,“是一门最早的艺术”。恩格斯 曾说过,人类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有 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据考证 ,侗族建筑艺术典范之一的鼓楼,其历 追溯至侗族社会的原始氏族早期。 最初的模样,是由一棵荫护侗族 的大杉树演化而来,现今一些偏 侗寨仍然保存摹仿一棵大杉树 的“独脚”(独柱)鼓楼,这些 为后人研究侗族早期建筑艺术 了实物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