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设计书
实验三果蝇的饲养和杂交实验
实验三果蝇的饲养和杂交实验(果蝇的饲养和形态学观察)参考教材:张文霞,戴灼华主编. 遗传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p1-7,166-168一、实验目的•1.掌握果蝇成虫性别的鉴别方法•2.认识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突变体的特征•3. 掌握果蝇的饲养方法•4.分组设计方案(选择实验品系、培养方法、杂交方式、检验的遗传规律等)、实施过程并记录,二、实验背景知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属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双翅目,芒角亚目,果蝇科,果蝇属,黑腹果蝇。
分布区域: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是模式生物之一三、实验材料•果蝇品系•18#野生型: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 2 # :红眼、灰黄体色、残翅(vg)、直刚毛;• 6 # :白眼(w)、灰黄体色、短翅、曲刚毛;•22 # :白眼(w)、灰黄、长翅、直刚毛;• e # :红眼、黑檀体色(e)、长翅、直刚毛四、实验器具和药品•1.用具:麻醉瓶、白瓷板、海绵、放大镜、解剖镜、毛笔、镊子、培养瓶。
•2.药品:乙醚、玉米粉、琼脂、蔗糖、酵母粉、丙酸。
五、实验步骤(一)果蝇的生活史及形态观察•1、果蝇的生活史p10•果蝇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属完全变态发育•20℃~25℃适宜生长,约12天繁殖1代Male/雄Female/雄Sex comb/性梳Abdomen/腹部•(3)果蝇的麻醉处理•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
麻醉方法如下:•A、准备一只与培养瓶口径相同的空瓶作为麻醉瓶,并配以脱脂棉塞。
•B、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落入麻醉瓶中。
•C、滴数滴乙醚于麻醉瓶棉塞内,迅速将两瓶塞住,约30s,麻醉瓶内的果蝇即处于麻醉状态。
遗传学 实验材料 果蝇
实验一: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制片与观察
试剂:乙醚、生理盐水、蒸馏水、1mol盐酸、石炭酸品红
器材: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显微镜、天平、培养瓶、棉塞、滤纸、载片、盖片、镊子、解剖针
实验二:果蝇饲养
试剂:乙醚、培养基
器材:放大镜、麻醉瓶、玻璃片、毛笔、石棉网、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显微镜、天平、培养瓶、棉塞、滤纸、载片、盖片、镊子、解剖针、牛皮纸
实验三:果蝇杂交实验
试剂:同上
器材: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显微镜、天平、培养瓶、棉塞、滤纸、载片、盖片、镊子、解剖针、烧杯、量筒、牛皮纸
果蝇培养基
水1000ml
玉米粉105g
红糖75g
琼脂7.5-10g
苯甲酸0.75g
酵母粉5-10g
配制方法:配制时先将水分成两份:一份用于加热溶解琼脂和糖,另一份煮玉米粉,玉米粉要先用冷水搅拌,再加到煮沸琼脂红糖溶液中,边倒边搅拌。
继续煮15-20分钟,关掉火后再加入苯甲酸(用少量酒精促溶) ,要充分搅拌后再分装培养瓶。
每瓶培养基厚度在2-3cm,置121℃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
待培养基冷却后,在培养基的表面滴加新鲜酵母液,插上一块经灭菌后的滤纸片做为幼虫化蛹的干燥场所。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杂交实验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杂交和三点测交实验目的:学习果蝇杂交方法、遗传学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实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通过三点测交学习遗传作图。
实验原理: 1. 双因子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和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其中黑檀体对灰体为隐性,残翅对长翅为隐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14♂ 14♀ × 18♂双因子杂交遗传图解 2. 伴性遗传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与纯合白眼果蝇杂交,其中白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 × w ♂ w ♀ × 18♂伴性遗传图解F 1⊗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P灰长黑残F1⊗ 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 灰长P 黑残P X +X + X w YP X w X w X+YF 1: X +X w X +YF 1: X +X w Xw Y⊗ ⊗F 2: X + X + X +X + Y X w Y ♀红眼 ♀红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 F 2: X +X w X w X X + Y X w Y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红眼♂白眼 ♂白眼♀红眼3. 三点测交本实验使用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与18号野生型果蝇杂交,获得F 1代后再自由交配即可获得具有8种表型的测交F 2代。
白眼、卷刚毛、小翅均为X 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
P 6号♀(wsnm/wsnm ) × 18号♂(+++/Y)白卷小红直实验材料:18号野生型果蝇 ,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白眼果蝇,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麻醉瓶、酒精灯、玻璃板、毛笔、培养管、酒精棉球、乙醚、解剖镜 实验步骤:1. 杂交前提前将装有不同表型果蝇培养管中的成年果蝇全部放出,确保8-10小时后培养管中的雌果蝇都是刚刚孵化的处女蝇。
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报告主要内容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眼色分析)一、实验原理及方法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
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
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仅供参考)二、实验材料(品系及性状)亲本正交6#(雌、白眼)X18#(雄、红眼)亲本反交18#(雌、红眼)X 6#(雄、白眼)(可写成基因型)三、实验用品(实验指导书上有)四、杂交实验流程1、培养基的配制,并在培养瓶上写清杂交组合、杂交日期、实验者班级。
室温下培养,至于阴暗温热环境中。
2、两个亲本杂交1、2号培养瓶中分别挑选亲本正交、反交的处女蝇。
3、在接入杂交亲本1、亲本2第七或八天(从开始杂交算第一天)清除所有亲本成蝇。
4、观察正反交组合中不同性别子代1成蝇的眼色,至少观察20只,记录观察结果,并注意是否有例外的情形。
5、从正交组合的子代1中挑选出5对果蝇,放入F 1自交1号培养瓶中,贴上标签,室温下培养(反交组合也一样处理)。
6、在接入子代1培养的第七或八天(从子代1接入新培养瓶算第一天)清除所有子代1成蝇。
7、当子代2数量足够时,观察不同性别的果蝇的眼色,分别统计并做好记录。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图谱分析正交 反交P : X w X w (雌白眼)× X +Y (雄红眼) X +X +(雌红眼)× X w Y (雄白眼)F1: X +X w(雌红眼)× X w Y (雄白眼)X +X w (雌红眼)× X +Y (雄红眼)理论: 1 : 1 1 : 1实际: 25 : 16 20 : 19F2: X +X w X w X w X +Y X w Y X +X + X +X w X +Y X w Y雌红眼 雌白眼 雄红眼 雄白眼 雌红眼 雄红眼 雄白眼理论 1 : 1 : 1 : 1 2 : 1 : 1 实际 13 : 9 : 12 : 10 21 : 11 : 52显隐性判断:正交的结果不论雌雄均为红色,反交的结果是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
果蝇遗传系列杂交实验
实验步骤
1.在杂交前19-20天按杂交组合数量,计划和 培养好亲本。
2.收集处女蝇:一般选择在晚上9点钟把亲本 (种蝇)全部活的成虫转出处死(一个都不能 剩),第二天9点钟前(12小时内,最好8- 10小时内)把培养瓶里羽化的成虫转出,并 按♀、♂分开培养,所得的♀蝇即为处女蝇。
3.按各杂交组合需选的果蝇品系,每瓶放入3 -5对,塞好瓶塞,贴好标签,置于25℃恒 温培养箱中培养。
2. 挑处女蝇时, 每次只挑12小时内羽化成 虫,超过12小时的成虫已逐渐 有交配能力,必须一只不留地倒
出处死,才能进行第 二次挑选
3. 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 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4. 使用毛笔和瓷板,要用酒精棉球 消毒,同时必须凉干才能使用。
5. 每个杂交组合放果蝇 2-3对,用毛笔把果蝇扫进 试管,试管要平放,待蝇醒后, 方能竖起,避免果蝇粘在培养
基上被闷死,杂交组合配 好后,放回培养箱。
6. 培养箱温度保持在25℃, 不要随意更改或调整其他旋
钮,以免影响整个实验。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
1.把各杂交组合的果蝇成虫分别倒出试管, 并逐个组合麻醉,观察性状,做好记录。
2.样本自由度为n-1
4.根据实际观察数计算理论值。 5.计算2 值,结果必须与显著平准作比较
系列杂交实验内容
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杂交组合
18#♀ x 2 #♂ (正交) 2#♀ x 18#♂(反交)
2.果蝇二对因子自由组合实验的杂交组合
e♀ x 2#♂ (正交)
2#♀ x e#♂ (反交)
3.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组合
18#♀ x 22#♂ (正交) 22#♀ x 18#♂ (反交)
果蝇杂交综合实验方案
果蝇杂交实验——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1 实验目的:1.1 通过对果蝇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观察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在后代中的分离现象,验证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1.2 通过对果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1.3 通过位于果蝇性染色体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遗传学第三个规律:连锁遗传。
并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以及掌握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2 实验原理2.1 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
果蝇的生活史如下:雌蝇→减数分裂→卵受精雄蝇→减数分裂→精子羽化(第八天)(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蛹(第四天)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第二天)(第零天)第一次蜕皮幼虫(第一天)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2.2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
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
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Sex combs)。
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
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
现列表如下: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2.3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
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实验五果蝇饲养和杂交综合实验
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以及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实验背景
01
果蝇作为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繁殖周期短、数量大、易饲养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常用
模式生物。
02 03
遗传学的发展
自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以来,遗传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果蝇在其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对果蝇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基因的本质和 遗传规律。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直观展 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结果展示形式
1 2 3
文字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数据处理方 法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结论和意义。
图表展示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 折线图、散点图等),将处理后的数据呈现出来, 直观反映实验结果。
实验五果蝇饲养和杂交综合实验
目录
• 实验目的与背景 • 果蝇饲养基础知识 • 杂交实验设计 • 实验操作步骤详解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规范
01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目的
学习果蝇的饲养方法
掌握果蝇的饲养技巧,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温度湿度的控制以及 果蝇的繁殖等。
掌握果蝇杂交技术
实验材料检查
检查实验所需的果蝇品系、培养基、饲养器具等是否齐全、符合要求, 如有缺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安全操作规范
个人防护
实验过程中需穿戴实验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 接接触果蝇及其培养基。
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产生误差;使用显微镜等仪器时, 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实验二_果蝇杂交大实验(单、双因子杂交及果蝇伴性遗传实验)遗传学
实验二果蝇杂交大实验(单、双因子杂交及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一、原种的扩大培养
1.品系四个品系果蝇:野生果蝇(红眼、灰身、全翅);残翅果蝇(红眼、灰
身、残翅);黑檀体果蝇(红眼、黑身、全翅)、白眼(白眼、灰身、全翅)
2.数量根据杂交需要扩大培养原种,每个品系原种至少分成2管。
二、杂交亲本的准备
1.亲本的挑出:从扩大培养的原种中,随机选择10对果蝇,放入装有的培养
基的大试管中,每组每个品系各1瓶,共准备4瓶(原种);
2.处女蝇的准备策略:各品系亲本果蝇在培养的第10天晚上10点(pm10:00)
弃去老果蝇(此时有很多没孵化出幼虫和蛹),接着每天按照①am6:00,pm2:00,pm10:00的方法连续(2-3天)分别收集分离♀♂成蝇,放入杂交瓶中每瓶培养基放置10对亲本果蝇,雌雄分开(见附录一,P63)(取一正方形白纸,沿对角线对折然后展平,平置于桌面,将麻醉之果蝇倒于对角线折痕上,用尺、尖头镊子或解剖针拨弄果蝇使其均匀分散于对角线的折痕上,然后沿对角线将雌雄果蝇分类拨入各侧)。
- 1 -
2
注:每个杂交组合至少10对,F1代自交时可以15对,每次统计杂交后代形状分离分化时,后代数越多越好,统计更准确!实验结果分析参照书上P28。
果蝇杂交实验模板
实验五果蝇杂交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伴性遗传和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以及了解伴性基因在正反杂交中的差异,理解遗传规律。
二、实验类型本实验为设计型实验。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基因的颗粒性遗传是孟德而尔遗传学定律的精髓,两对处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性状分离在雌雄两性中有同样的表现。
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伴随性染色体遗传,其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处于同一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可以发生一定频率的重组,重组值的大小反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
三点测交就是通过一组杂交对三队连锁基因的交换行为进行测定,以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顺序的最经典的实验。
这些规律的验证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通过不同突变体的合理组合有所侧重。
如伴性遗传基因分离图解:A:B:♀X+X+ ×X w Y♂♀X w X w ×X+Y♂红眼白眼白眼红眼F1 F1♂X w Y ♂X+ Y ♀♀X+ X+X w X+Y X w X+X w X w Y♀红♂红♀红♂白实验说明:vg位于第二号染色体,e位于第三号染色体,w sn3 m位于X染色体。
从图解得知,以显性个体作杂交组合的母本时,F1代和非伴性遗传相同,若以隐性个体作杂交组合母本时F1代中的雄性表现为隐性性状。
四、实验仪器五、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准备:(1)用具牛奶瓶,麻醉瓶,磁板,海绵板,解剖针,毛笔,镊子,解剖镜,死蝇收集瓶,吸虫管,口曲纸,解剖针,普通果蝇的两个品系:野生型果蝇(+),白眼果蝇(w),残翅果蝇(vg),黑檀体果蝇(e),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w sn3 m)。
(说明:vg位于第二号染色体,e位于第三号染色体,w sn3 m位于X染色体。
)(2)药品:乙醚,0.75NaCl2.实验步骤:第一周: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自己确定实验方案,可以任选其中1-2个杂交组合。
①选取每组实验所要用的各种果蝇表型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果蝇设计实验
果蝇设计杂交实验小组成员:蔡舒、若男、佳林、嘉杰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能基本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
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遗传规律。
二、实验原理(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属于昆虫纲,双翅目。
果蝇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突变性状多,是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
(二)果蝇培养基的配制(三) 遗传基本规律(1)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型城市,彼此分开,随即进入不同的配子,在一般情况下:F1杂合子的配子分离比为:1:1;F2表型分离比是3:1;F2基因型分离比为1:2:1。
(2)自由组合定律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形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保持其独立性。
配子形成时,各等位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在一般情况下,F1配子分离比是1:1: 1: 1;F2基因型分离比率(1:2:1)2, F2表型比率:9:3:3:1(3)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三、实验材料1、果蝇材料:18号:灰体红眼长翅直刚毛;e号:黑檀体红眼长翅直刚毛2、实验器具与药品器具:放大镜、培养瓶、麻醉瓶、白瓷板、标签、毛笔药品:玉米粉、酵母粉、蔗糖、丙酸、琼脂、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正交:e(♀) ×6(♂)反交:e(♀) ×6(♂)分离定律1 选择处女蝇:2 杂交:23℃恒温培养。
3 移走亲本:待F1幼虫出现即可放掉亲本。
4 观察F1:观察F1的体色。
5 F1自交:在新培养瓶内,放入3~5对F1果蝇,培养。
6 移去F1:待F2幼虫出现即可放掉并处死F1果蝇。
7 观察F2:观察F2的体色后处死,连续观察统计数据。
8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理论的符合程度。
详细步骤:选处女蝇-杂交-移去亲本-观察后代-后代自交-移去亲本-观察统计后代-数据处理第一周:选取每组实验所要用的各种果蝇表型(黑檀体红眼长翅直刚毛为母本和灰体红眼长翅直刚毛父本)分别培养使其产卵,9-10天后收集处女蝇。
果蝇杂交实验计划书
果蝇杂交实验计划书生技08-1组员:刘晓瑜080414113侯交弟080414118刘越080414112胡亚云080414114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具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其F2代表现得分离现象,验证分离定律的存在;通过观察具两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其F2代表现得分离现象,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存在;验证伴性遗传规律,伴性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定律想比较时,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通过实验掌握果蝇的杂交实验2、验证和加深理解遗传定律的原理:①分离定律②自由组合定律③④伴性遗传规律⑤绘制遗传图的原理3、记录实验结果,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及求重组值的方法、绘制遗传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及设计果蝇的染色体:选取雄性黑檀体果蝇(eeX+Y)和雌性三隐性果蝇(EEX W X W)作为亲本。
其中雄性为黑檀体、长翅、红眼和直刚毛;雌性为灰体、小翅、白眼和卷刚毛。
获得F1代进行自交,统计F2代性状及雌雄,数量等等,记录。
控制红眼、长翅、直刚毛这三个形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用EE或ee表示其基因型。
黑檀体果蝇是野生型果蝇的突变体,即体色由灰色转变为黑色,其余形状没有改变。
三隐形突变体形状为白眼、小翅和卷刚毛,用X w X w表示。
显性性状为红眼、长翅和直刚毛,用X+Y表示。
且白眼、小翅、卷刚毛这三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连锁。
因此黑檀体雄性果蝇基因型为eeX+Y,雌性三隐性果蝇为EEX w X w。
孟德尔分离定律:具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单因子杂交),F1代为一对基因的杂合体,它们表现显性性状。
杂合体中来自父本雄性生殖细胞和母本雌性生殖细胞的等位基因相互银行独立,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它们相互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从而产生两种类型不同、数目相等的配子(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 F1自交或互交时,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F2代基因型比例为1:2:1,在显性完全时,表型分离比例为3:1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具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双因子或多因子杂交),F1代形成多对基因的杂合体,它们表现多种显性性状,F1代杂合体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对等位基因按分离定律的彼此分离与另一结(或几对)等位基因的彼此分离是相互独立的,即不同对的等位基因是以自由组合的方式进入配子的。
果蝇杂交实验方案(4)
3.6—7天后,见到有F1幼虫出现,可除去亲本(除干净!) 4.再过3—4天,检查F1成蝇的性状,应该是长翅灰体(正、反
交相同)。若性状不符,表明实验有差错,不能再进行下去。发 生差错的原因可能是亲本雌果蝇不是处女蝇;F1幼虫出现后亲 本未倒干净;杂交时雄蝇选择有误;以及亲本原种不纯等等。
实验结果的分析: 1、分离规律的验证
考虑性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红眼和白眼 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 F1的观察结果:
F2的观察结果: 表3 F2表型观察统计表
表 型 正交后代数目 反交后代数目
♀ ♂ 合计 ♀ ♂ 合计
F2的表型产生3:1的分离 对实验结果(正反交)进行Χ2测验
32
2、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野生型 黑檀体残翅 只考虑正交实验中灰体长翅和黑檀体残翅两对相对性 状的杂交结果。 F1的观察结果: F2的观察结果: 表4 F2表型观察统计表 表 型 正交后代数目 体色 翅形 ♀ ♂ 合 计 灰体、长翅 黑檀体、长翅 灰体、小翅 黑檀体、小翅
♂白眼小翅XwiY × ♀红眼长翅 X+IX+I ↓
♀红眼长翅 X+IXwi 、 ♂红眼长翅X+IY ↓
♀X+I X+I :♀ X+I Xwi :♂X+IY : ♂XwiY
红眼长翅:红眼长翅:红眼长翅:白眼小翅 3:1
25
三、果蝇的基因连锁与互换
实验步骤 1、选野生型和白眼小翅果蝇为亲本,做正交和反交
36
实验分配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
第一、二、三、四小组(正交、反交)
伴性定律:
第五、六、七小组(正交、反交)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设计书 已校对
一、单因子试验1、实验原理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亦称孟德尔分离定律。
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互相影响,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形成配子时,就互相分开,并按照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在一般情况下,配子的理论分离比是1:1,子二代(F2)的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的表型分离比是3:1。
杂种后代分离出来的隐性基因纯合体与原来隐性亲本在表型上是一样的,隐性基因并不因为和显性基因在一起而改变它的性质。
单因子杂交是指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
野生型果蝇是长翅(+/+),其翅长超出腹部末端约1/3。
残翅果蝇的双翅已经退化,只留下少量残迹(vg/vg),无飞翔能力。
Vg的基因座位于第二染色体67.0。
对长翅(+)完全隐性。
用野生型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子一代(F1)全是长翅。
子一代系内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长翅:残翅为3:1,。
基因型为+/vg(长翅),雌雄均可产生两种配子+和vg,并且各占1/2。
用棋盘格表示杂交实验的配子如表1,可知F2的性状比为3:1。
2、实验步骤(1)确定杂交亲本,挑选处女蝇。
选用2#与18#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选用野生型长翅和突变型残翅果蝇为杂交亲本。
雌蝇一定要选处女蝇。
处女蝇的挑选方法:亲本饲养2周之后,提前10—12小时把培养瓶内所有活的成虫倒干净,然后在倒掉成虫的12小时内把新羽化的成虫倒出来,装进消毒过的培养瓶或者平底试管进行适度麻醉,麻醉后放在消毒过的白瓷板或者硬纸板上把雌雄蝇分别挑出,雌蝇即为处女蝇。
根据实验所需处女蝇数量的多少,可连续收集,但不要超过3天。
(2)配好杂交组合,进行正、反杂交。
正交组合:野生型长翅(♀)×突变型残翅(♂)。
用消毒过的毛笔把3—4只长翅处女蝇扫入培养瓶中,然后把培养瓶水平放置,以免麻醉状态下的果蝇沾到培养基或水珠而被闷死,随机用同样方法扫入3—4只残翅雄蝇,塞紧棉塞,贴好标签,保持水平直至果蝇苏醒后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果蝇杂交实验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班级名称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完成日期2015年11月15日教务处制1前言1.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1.2 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
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 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果蝇。
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⑴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
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
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
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
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
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Sex combs)。
果蝇的遗传分析(双因子杂交实验)
果蝇的遗传分析(双因子杂交试验)一、实验目的:的分离现象及其比例,了解两对非等位基通过两对性状个体杂交,观察F2因间的自由组合。
同时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二、实验材料:灰体残翅 EEvgvg黑檀体长翅 eeVgVg三、实验原理: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为一对相对性状,位于ⅢR70.7位置,而长翅(Vg)与残翅(vg)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位于ⅡR67.0位置。
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根据非等位基因分离的自由组合定律,在F1代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它们彼此自由组合,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EVg,Evg,eVg,evg),且它们的比例相同。
这四种配子自由结合,因此在F2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的后代,若显性完全,就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 9:3:3:1。
正交:灰体残翅EEvgvg(♀)×黑檀体长翅(♂)eeVgVg P↓灰体长翅EeVgvg F1↓自交四、实验内容:1、选处女蝇:每组做正交1瓶,正交选灰体残翅为母本,黑檀体长翅为父本,将母本旧瓶中的果蝇全部麻醉处死,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5只,将处女蝇和5只黑檀体雄蝇转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培养;2、 7d后,释放杂交亲本;3、再过4-5天,F1成蝇出现,在处死亲本7天后,集中观察记录F1表型;4、选取5对F1代果蝇,转入一新培养瓶,于25℃培养,其余F1代果蝇处死;5、 7d后,处死F1亲本;6、再过5d,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连续统计7d;五、备注:1、保证杂交所用的亲本雌果蝇一定是处女蝇;2、杂交后倒掉亲本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造成回交产生实验误差。
同样在F1自交后,倒掉F1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造成F1和F2的混杂产生实验误差。
六、实验结果x2=∑(O-E)2/E=0.767七、分析讨论1.果蝇的杂交实验中,为什么要收集处女蝇?简单描述如何收集处女蝇?因为雌性果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保存交配所用的大量的精子,能使大量的卵细胞受精。
实验六-果蝇的有性杂交(设计性实验)
实验六果蝇的有性杂交(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在完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学生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自己选择实验组合,提出实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教师只是起协助作用。
通过实验验证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伴性遗传),比较正反交在F1及F2代之间的差异。
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运用生物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遗传图距和基因排列顺序。
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安排好实验进程,如实记录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二、实验原理遗传是极其复杂的生命现象,只有通过少数相对性状有差异的类型进行杂交,观察这些性状在亲本和子代中的表现,并对大量材料进行分析才有可能找到或验证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
1.关于分离规律(law of segregation)生物体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A/a)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离、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各种雌雄配子受精时随机结合,因此,等位基因杂合体的自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AA : Aa : aa是1 : 2 : 1,如果显性完全,其表型分离比为3 : 1。
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决定其性状表现。
通过果蝇一对因子的杂交或测交实验,即可以验证分离规律。
现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性状的遗传规律举例说明(见下图)。
2.关于自由组合规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两对或两对以上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独立分配规律)。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一起进入不同配子。
也就是说非等位基因独立行动,可分可合,有均等机会组合到同一个生殖细胞中。
受精后,配子之间随机自由结合,导致了基因的重组,后代出现亲代所没有的性状,也就是变异。
果蝇杂交实验
果蝇遗传实验摘要:果蝇的翅形、眼色、刚毛等性状由X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用同时具有四个性状的果蝇进行杂交(正、反交),F1代互交,研究F1、F2代个体的性征,从而验证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基因的伴性遗传以及三点测交实验。
关键字:果蝇,杂交,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果蝇的伴性遗传、果蝇的二对因子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连锁与交换、果蝇的三点实验引言:果蝇的翅形、眼色、刚毛等性状由X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用同时具有四个性状的果蝇进行杂交(正、反交),F1代互交。
若只研究F1、F2代个体的一个性状,可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其中两个性状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定律。
若只研究翅形、眼色、刚毛其中一种性状便可证明伴性遗传;当同时考虑、分析F2个体翅形、眼色、刚毛三对性状时,可计算控制这三个性状的三个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基因图距。
正文:本实验将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果蝇的伴性遗传、果蝇的二对因子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连锁与交换、果蝇的三点实验等五个实验合并,一次杂交、一组性状数据统计,再根据不同实验的要求选取组合,对照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该次实验所选材料如下:灰体、三隐性(小翅m,焦刚毛sn³,白眼w )果蝇个体和黑体、长翅、直刚毛、红眼(+ + +)果蝇个体(要求亲本全为处女蝇)。
果蝇的翅形、眼色、刚毛等性状由X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若只研究F1、F2代个体的一个性状,可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其中两个性状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定律。
若只研究翅形、眼色、刚毛其中一种性状便可证明伴性遗传;当同时考虑、分析F2个体翅形、眼色、刚毛三对性状时,可计算控制这三个性状的三个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基因图距。
实验前准备好乙醚、酵母粉和麻醉瓶。
并分别收集灰体三隐性个体的处女蝇、野生型黑体处女蝇及这两种性状的雄果蝇,将它们分开培养在培养瓶中(保证亲本中不掺杂有子一代个体,从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果蝇杂交实验设计方案
果蝇杂交实验方案组员:鲁登位周云马晓龙张桃詹剑琴史鸿宣王丽权嘎玛央金动科1002 班第二组㈠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果蝇作为材料来验证基因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
加 深理解遗传定律。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掌握果蝇杂交技术和学会运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 数据分析。
㈡实验原理:选取果蝇做为遗传学研究的原因:1、果蝇体型小,体长不到半厘米;饲养管理 容易,既可喂以腐烂的水果,又可配培养基饲料;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
2、 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只要1天时间其卵即可孵化成幼虫,2-3天后变 成蛹,再过5天就羽化为成成虫。
从卵到成虫只要 10天左右,一年就可以繁殖 30代。
3、 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
作遗传 分析时,实验者只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一个个地观察、计数就行了。
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保持相对独立性,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并随机分配到不同的配子里。
F 1配子的分离比是1: 1;基因型的分离比是 1 : 2: 1, F 2表型的分离比是3: 1。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性状在杂种第二代形成配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由分离定律可知一对等位基因决定性状在杂种第二代表型比是 3: 1,两对互不连锁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杂种第二代表型比是9: 3: 3: 1。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㈢实验材料:果蝇材料:6个品种的果蝇: 4号、6号、18号、22号、25号、e 号 其性状特征如下:1.用具:果蝇饲养瓶、麻醉瓶、双目解剖镜、毛笔、镊子、标签 2.药品:乙醚、玉米粉、琼脂、蔗糖、酵母粉、丙酸②培养基的制作:根据实验进程的需要提前配置好培养基(四)实验分组经过小组讨论将小组分为三小组,做三组实验来探究出一个最好的可以在一组实验中验证三个定律的杂交组合。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第一组:选用黑檀体三显性(e号瓶)和灰体三隐性(6号瓶)第二组:选用黑檀体三显性(e号瓶)和红眼残翅(4号瓶)第三组:灰体三隐性(6号瓶)和18号瓶(五)实验步骤:1、选出亲本蝇5-6对(保证亲本雌蝇为处女蝇):挑选处女蝇的方法:将亲本培养瓶中的成蝇全部除去(可在晚上22:00至23:00期间将成蝇移入另一个培养瓶中,次日早晨& 00至9: 00对新羽化的果蝇进行挑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设计书一、单因子试验1、实验原理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也称孟德尔分离定律。
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互相影响,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就会互相分开,并按照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在一般情况下,配子的理论分离比是1:1,子二代(F2)的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的表型分离比是3:1。
杂种后代分离出来的隐性基因纯合体与原来隐性亲本在表型上是一样的,隐性基因并不因为和显性基因在一起而改变它的性质。
单因子杂交是指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
野生型果蝇是长翅(+/+),其长翅超出腹部末端约1/3.残翅果蝇的双翅已经退化,只留下少量残迹(vg/vg),无飞翔能力。
Vg的基因座位于第二染色体,。
对长翅(+)完全隐性。
用野生型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子一代(F1)全是长翅。
子一代系内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长翅:残翅为3:1,。
基因型为+/vg(长翅)雌雄均可产生两种配子+和vg,并且各占1/2,。
简单列表可知F2的性状比为3:1。
2、实验步骤(1)确定杂交亲本,挑选处女蝇。
选用2#与18#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选用野生型长翅和突变型残翅果蝇为杂交亲本。
雌蝇一定要选处女蝇。
处女蝇的挑选方法:亲本饲养2周之后,提前10—12小时把培养瓶内所有活的成虫倒干净,然后在倒掉成虫的12小时内吧新羽化的成虫倒出来,装进消毒过的培养瓶或者平底试管进行适度麻醉,麻醉后放在消毒过的白瓷板或者硬纸板上把雌雄蝇分别挑出,雌蝇即为处女蝇。
根据实验所需处女蝇数量的多少,可连续收集,但不要超过3天。
(2)配好杂交组合,进行正、反杂交。
正交组合:野生型长翅(♀)×突变型残翅(♂)。
用消毒过的毛笔把3—4只长翅处女蝇扫入培养瓶中,然后把培养瓶水平放置,一面麻醉状态下的果蝇沾到培养基或水珠而被闷死,随机用同样方法扫入3—4只残翅雄蝇,塞紧棉塞,贴好标签,保持水平直至果蝇苏醒后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反交组合:将亲本性别交换。
(3)培养7天之后把亲本果蝇成虫全部倒出来处死。
(4)再过7天F1成蝇出现,把F1成蝇转移到经过消毒的空瓶子里进行适度麻醉,观察F1翅形的变化,并把结果记录。
把5~6对适度麻醉的F1转入另一培养瓶,标明信息。
表2 正、反交F1果蝇翅形观察结果记录表(5)过7天,F1成虫倒出处死,培养基继续培养。
(6)过7天,F2成虫出现,开始观察,可以连续观察7天左右,往后可能有F3成虫出现,所以观察时间不要超过8天。
记录数据,观察过的成虫集中处死。
表3 正、反交F2果蝇翅形观察结果记录表(7)处理数据,并进行卡方检验,来确认是否符合理论猜测比值。
23、实验预期结果(1)F1全部为长翅果蝇,而且正反交结果一样。
(2)F2出现翅形的性状分离,并且数量比大约符合长翅:断翅为3:1,且正反交结果类似。
通过卡方检验证明实际分离比与理论分离比一致。
二、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实验1、实验原理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杂种第二代是自由组合的。
根据孟德尔第二定律,一对基因的分离与另一对(或者另几对)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
一对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种第二代是3:1,两对不连锁的基因所决定的形状,在杂种第二代就呈9:3:3:1,黑檀体果蝇(e)的体色乌黑,e的基因座位于3号染色体;与e相对应的野生型性状是体色灰黄。
残翅果蝇(vg)的双翅几乎没有,只能看到少量残迹,vg的基因座位于2号染色体;与vg相对应的野生型是长翅。
由于e和vg位于不同源的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杂种在形成生殖细胞的时候,会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其理论比例为1:1:1:1。
如果子一代系内杂交,4种♂配子和4种♀配子可形成16种组合的合子,其中9种组合为长翅灰黄体,3种为黑色长翅,3种为灰体残翅,1种组合为黑身残翅。
2、实验步骤选用2#与e进行杂交试验(1)分别挑选e、vg的处女蝇,要注意麻醉瓶、毛笔、白瓷板的消毒(烘箱60℃烘4h以上)。
(2)把vg♀和e♂放在一培养瓶中,e♀和vg♂放在另一培养瓶中。
操作类似单因子试验。
(3)7天后将亲本倒干净处死。
(4)7天后检查F1成虫的形状。
若全为灰身长翅,则杂交成功,否则为假杂种。
成功的组合挑选5~6对F1成蝇转移到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5)7天后倒出F1成虫处死。
(6)7天后,观察F2成虫,可连续观察一周。
表2 果蝇两对基因杂交F2性状观察结果(正、反交合并)(7)统计数据,处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表3 χ2测验统计3、预期实验结果(1)F1全为灰体长翅,且正反交结果一致。
(2)F2出现形状分离,且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约为9:3:3:1。
且正反交结果类似。
通过卡方检验证明实际分离值与理论分离值一致。
三、三点测交与遗传作图1、实验原理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它们决定的两对形状在F2中是自由组合的。
而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则是连锁的。
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交换,使子代出现一定数量的重组型,重组型出现的多少反映出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的高低。
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中直线排列的原理,基因间距离越远,期间发生交换的可能性越大,即交换频率越高;反之则小,交换律就低。
因此交换值(crossing-over value)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基因间距离的长短。
但交换值无法直接测定,只有通过基因之间的重组来估计所发生交换的频率。
所以通过计算重组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基因之间距离的大小。
金银图距是通过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
如果基因座相距很近,重组率与交换律的值相等,可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顺序地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基因图。
但在基因间相距较远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不止一次交换,这时如果简单把重组率当做交换律,就会低估了交换律,图距也会随之变小。
因此需要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修正,以便正确估计图距。
根据这个道理,可以确定一系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本实验通过对同一染色体上3个非等位基因的交换行为来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选用野生型果蝇(+++/+++长翅、直刚毛、红眼)与三隐性果蝇(abc/abc白眼、短翅、焦刚毛)杂交,制成三因子杂种(+++/abc),再把雌性杂种与三隐性个体测交,在测交后代中由于基因间的交换可得到8种不同的表型,经过数据处理,绘制出遗传学图,这样一次实验便可测出3个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和顺序,就叫做三点测交或三点试验。
三隐性果蝇(m sn3 w)具有短翅(m翅长至腹部末端)、卷刚毛(sn3)、白色复眼(w),这三个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
把三隐性雌性果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所得F1的雌蝇是三因子杂种(m sn3 w//+ + +),雄蝇是m sn w/|(“/”表示X染色体,“|”表示Y染色体),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测交后代。
F1的雌蝇表现型是野生型,雄蝇是三隐性。
得到测交后代,其中多数个体与原来亲本相同。
同时也会出现少量与亲本不同的个体,称为重组型。
重组型是基因间发生交换的结果。
F1雌蝇是三因子杂种,可以形成8种配子,而F1雄蝇是三隐性个体,它们进行同系近交,即测交,F2可得到8种表型。
根据8种表型的相对频率可以计算重组值,并确定三基因的排列顺序。
因为重组值是表示基因间的交换频率,而图距表示基因间的相对距离,通常是由两个临近的基因图距相加得来的,所以图距往往不同于重组值。
图距可以超过50%,而重组值只会逐渐接近而不会超过50%,只有基因相距较近的时候,重组值才和图距相等。
2、实验步骤选用6#雌果蝇与18#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1)收集和挑选三隐性品系处女蝇,同时收集挑选野生型雄蝇。
在挑选过程中,注意麻醉瓶等干热消毒,酒精擦拭之后晾干使用。
(2)把挑选到的三隐性雌蝇和野生型雄果蝇,各3~5只,用毛笔扫进空白的培养瓶中进行杂交,操作与注意事项同前。
(3)7~8天出现F1幼虫,处死亲本。
(4)7天后,F1成蝇出现,可以观察到F1雌蝇全部是野生型表型,雄蝇全是三隐性。
挑选20~30对F1果蝇,放到新的培养瓶中继续杂交,每瓶5~6对。
(5)7天后,F2幼虫出现,处死F1成虫。
(6)再继续培养,7天后,F2成虫出现,可以开始观察。
注意适度麻醉,否则可能导致长翅短翅难以分辨。
至少观察250个果蝇,记录数据。
(7)分析数据,计算基因间重组值,绘制遗传学图,进行修正。
3、预期实验结果(1)F1雌蝇全为野生型,F1雄蝇全为三隐性。
(2)F2大部分为野生型或三隐性果蝇,但是会出现不同于亲本的形状组合。
四、伴性遗传1、实验原理很多生物都有性染色体,而性别与这些性染色体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那么这些形状与性别就会有关系。
遗传学商,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锁控制的形状遗传方式成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性染色体属于XY型,雄蝇为XY,雌性为XX。
通过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可以观察到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可以知道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正交:雌性野生型与雄性白眼杂交,F1全为野生型红眼,F1系内近交,F2♀全为野生型红眼,♂野生型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
反交:雌性白眼与雄性野生型红眼杂交,F1♂全为白眼,♀全为红眼。
F1系内近交,F2无论雌雄,均出现各占一半的白眼和红眼。
由此,子代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均来自母本,而父本的X染色体总是传递给子代雌体,这是伴性遗传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可能有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例外情况,会使得反交F1的雌性出现白眼。
2、实验步骤选用18#与22#果蝇进行杂交试验(1)挑选收集♀红眼处女蝇,♀白眼处女蝇。
(2)正交:把雌性红眼处女蝇和雄性白眼各3~4只,放在同一培养瓶中杂交。
反交:雌性白眼处女蝇和雄性红眼各3~4只,放在另一培养瓶中。
(3)把两组培养7天F1幼虫出现,倒干净亲本果蝇处死。
(4)7天后,观察F1成虫性状,记录数据,注意区分性别。
之后各挑3~5对成虫转入新的培养瓶中饲养。
1表2 F1 B组合(反交)♀WW×+Y♂观察结果(5)7天后处死F1成虫。
(6)7天后,把F2成虫转移到另一个空瓶子中,进行适度麻醉,观察眼色和性别,统计2表4 F2 B组合(反交)3、预期实验结果(1)F1成虫中,正交组全部为红眼,反交组♀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
(2)F2成虫中,正交组♀全为红眼,♂一半为白眼,一半为红眼。
反交组,无论雄性雌性,均为红眼白眼各占一半。
卡方检验理论与实际观察值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