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导学案
7.1《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任务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单元说明、注释及学习提示等学习资源,把握两首诗歌音韵节奏和情感基调,抓关键词、关键句,对比理解思想感情的异同,把握作品内涵。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情感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发展辩证思维、批判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尝试写作文学短评,在论、证、评、述的表达实践中,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精读两首诗歌,感受诗人人生态度,辩证理解不同的价值取向,结合新时代新生活,指导自己实践,为我所用。
教学思路任务一:知人论世,初步了解作家作品任务二:抓关键句,深入领悟诗歌情感主旨任务三:以意逆志,辩证理解不同人生取向课后任务:拓展阅读,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基因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两首诗歌,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同学们,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诗词学习的主要宗旨,即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个人思想修养,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本节课本着“大单元微专题”的学习理念,设定以下的学习目标,1.语言素养。
目标是通过诵读诗歌和关键句的解读,对比理解两首诗歌的主旨内涵。
2. 思维素养。
目标是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学习抓关键句、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一般的诗歌鉴赏思维方法。
3. 审美素养。
目标是尝试写文学短评,在论、证、评、述的表达实践中,进一步掌握诗歌介绍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文化素养。
目标是通过拓展阅读,感受诗人人生态度,结合新时代新生活,辩证理解不同价值取向,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任务一:知人论世,初步了解作家作品首先,请同学们在完成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诵读并回顾初中学过的曹操的《龟虽寿》和陶渊明的《饮酒》两首诗歌,并明确这两首诗歌的思想情感。
短歌行导学案(导学案)
《短歌行》教案一、【教课目的】1、频频朗读,读懂诗意,读出诗韵。
2、品尝语言,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
3、推测诗歌感情,感觉诗人的理想与情怀。
二、【教课重难点】品尝语言,鉴赏写作手法,推测诗人的感情。
三、【资料增补】1、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此刻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
从文题便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乐府题解》依据《古诗》“长歌已强烈”,曹丕《燕歌行》有“短歌微吟不可以长”,傅玄《艳歌行》有“咄来长歌续短歌” ,一般都以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长歌比较热情豪放,大方激动;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心里的忧虑和愁闷。
《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点,又有曹操单独的“大方凄凉” 的风格。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本词属第一首。
2、背景增补史实背景:据考据,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暮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 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此后。
当时曹操已经 53 岁了,面对战乱连年,一致中国的事业仍未达成的社会现实,因此忧虑幽思,愁闷煎熬。
但他其实不气馁,仍以一致天下为己任,信心宽泛延揽人材,招纳贤士致力于立功立业。
文学背景:《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 ,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绘。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洁白,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大方而歌。
歌辞就是上边这首《短歌行》。
3、曹操其人曹操 (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是三国时候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年二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
他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纳克制豪强、限制吞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举措,终于一致了北方。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导学案+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短歌行课前自主预习生平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封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征战,为尽快统一全国,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诗风慷慨悲凉。
作品《蒿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
后人辑有《曹操集》。
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评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活动。
曹操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
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益加深。
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使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公布于众。
1.古体诗文学史习惯上把唐以前出现的所有诗歌体裁称为“古体诗”。
最古远的,当属创作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后经孔子编修成集的《诗经》;然后是战国末年屈原等楚地诗人创作的带“兮”字的“骚体诗”(又名“楚辞”),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汉代出现了朝廷官署采集整理的“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以及诗人仿乐府民歌而创作的“乐府诗”(分为“歌”“歌行”“引”“曲”“吟”等小类),如《短歌行》(曹操);汉、魏、晋、南北朝诗人们还创作有大量的四言、五言、七言及杂言等诗,如《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等。
2.建安风骨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
统编版 语文 必修上册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整合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整合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短歌行》《归园田居》整合阅读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课本两首诗中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思路。
拓展性目标:能够结合诗句,从表达技巧等角度赏析诗歌,学写文学短评。
挑战性目标:能够联系诗人身世领悟其人生选择,并联系当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掌握诗中的艺术手法以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2、理解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并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诵读,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情感。
2.探讨法:教师对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互动探讨。
3.预习法:学生结合导学案预习本课,根据提示做出思维导图,分析诗句,体会情感。
4.拓展法:通过课前推送资料和课后自主补充,开阔视野,让学生有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高呼“天下归心”的志士,一个是低吟“性本爱丘山”的隐士,面对魏晋乱世,他们分别会做出怎样的人生抉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的整合阅读,探寻曹操和陶渊明的“忧”与“游”。
(设计意图:从诗人直抒胸臆的名句入手,引入他们不同的生命状态,从而导入本课,激发学生探究其人生选择的兴趣。
)目标一: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课本两首诗中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思路。
展示学生思维导图照片并让学生自己结合导图和诗句梳理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学生把握情感和写作思路,实现本课基础性目标。
)沉浸式诵读朗读点拨:读诗实际上是自我代入的一个过程,此刻,把你自己化作曹操或陶渊明,沉浸诗歌文本,进入诗人构建的世界。
(设计意图:让学生代入式诵读,用直观的方式感受诗歌。
)(教法:学生展示朗读并请有音乐功底的同学提前谱曲诵读或演唱。
可以携带拇指琴等简易乐器伴奏。
)目标二:能够结合诗句,从表达技巧等角度赏析诗歌,学写文学短评。
情境任务一:校园读书节开展“诗词漂流瓶”活动,请选择两首诗中你喜欢的一首装进瓶中,并谈谈你的推荐理由。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汉魏晋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2、学生能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体会情景交融、分析诗歌语言特征等。
3、品位《迢迢牵牛星》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迢迢牵牛星【导入语】在前一课《孔》中,我们感受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妇孺皆知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请一个同学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发展成一个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在“乞巧节”这一天,未婚的姑娘们要在庭院里摆上茶品水果拜祭七姐,并且要举行缝纫比赛活动,还要唱“乞巧歌”。
乞巧,就是向七姐乞求灵巧、智慧的意思,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
其实,纪念牛郎织女的方式是很多的,除了用节日活动的方式外,还有用诗词歌赋的形式来赞美他们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迢迢牵牛星》,看看作者是怎样纪念他们的。
【《古诗十九首》介绍】师:请同学们看看,这首诗选自于哪里呢?﹙《古诗十九首》﹚那么,《古诗十九首》是谁写的呢?写了哪些内容呢?《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从思想内容上可分为游子诗和思妇诗。
游子诗中常常流露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感慨,这是失意士人在社会大动乱前夕内心苦闷的表现。
思妇诗则是东汉末年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的写照。
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融情于景或运用比兴。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疏通字词、翻译】﹙见课本﹚【赏析】诗句描写内容赏析迢迢牵牛星写景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从远景皎皎河汉女写景写起,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纤纤濯素手写人、状形纤纤,写手之修美;轧轧,写织布之声。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公开课《短歌行》导学案
课题
《短歌行》曹操
目标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3、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鉴赏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4、体悟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知识链接
1、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文学背景:《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3、知人论世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评】
堂清日清任务梳理
每个人都拥有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写句子,要求与原句构成排比。
屈原陶渊明李白辛弃疾马丁·路德金毛泽东
行是古代诗歌体裁。
分为长歌行与短歌行。
区别: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
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多抒发内心忧愁苦闷。《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本词属第一首。
《短歌行》《归园田居》的课堂教学设计
《短歌行》《归园田居》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内容1. 介绍《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 分析作品的结构、词句运用和意象表达。
3. 阅读和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意义和美感。
4.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短歌行》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唐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
2. 介绍《短歌行》的作者王之涣,背景和主题。
3. 分析《短歌行》的结构和词句运用。
4. 阅读《短歌行》,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5. 小组讨论:分享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介绍《归园田居》1. 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短歌行》的主题和意义。
2. 介绍《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背景和主题。
3. 分析《归园田居》的结构和词句运用。
4. 阅读《归园田居》,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5. 小组讨论:分享对《归园田居》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时:比较分析1. 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
2. 分组讨论: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教师总结:总结《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1. 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课堂讨论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
3. 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对作品结构、词句运用和意象表达的分析能力。
4. 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参考资料- 《短歌行》王之涣- 《归园田居》陶渊明。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7《短歌行》《归园田居》 教案
《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参【教学目标】L积累诗歌中重要的字词的音形义,把握诗意,完成背诵默写。
2•围绕如下学习任务展开学习活动:能有情感地朗诵;能通过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等方式把握形象、意象、情感、表达技巧、语言风格;总结基本的古诗词鉴赏方式。
3 .学习梳理意脉的知识和方式。
【教学主题】诗歌情感、语言艺术、鉴赏方法【教学重点】L围绕如下学习任务展开学习活动:能有情感地朗诵;能通过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等方式把握形象、意象、情感、表达技巧、语言风格;总结基本的古诗词鉴赏方式。
2 .学习梳理意脉的知识和方式。
【配套练习安排】L【课前预习】①请学生掌握注释并疏通诗意,完成语言素养基础练习;②自主熟读,贴合风格、情感、韵律朗诵2 .【课后巩固】①完成课后提升作业②完成默写。
【课程梳理】一、导入二、学习任务落实(详见教案分布)三、知识要点总结(详见教案说明)四、布置作业【课时安排】2课时(不含作业讲解)【教学手段】黑板,PPT,配课资料、练习等。
【教学方法】学习任务布置和落实,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课时始一、学习任务一:课前自主朗诵,感诗情、韵律(预习性)(-)自主熟读,贴合风格、情感、韵律朗诵L熟读本单元八首诗词作品,读准字音、节奏,并从中挑选一首自行尝试有感情地朗诵。
2.有条件地组织“经典朗诵会”(可以单元学习之前,可以单元学习之后)。
大家需要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分, 小组合作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评判,并制作一张评分量表,说明理由。
3.对照评分量表,挑选一首诗词,具体谈谈应该如何朗诵古诗词。
【教学提示】除了从普通话(字音)、朗诵节奏、情感把握、姿态神情等普适角度设计评分量表外,关键指标是能否用朗读表现诗词的独特性。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选中的诗词每一句作注脚,注明该如何变化情感、把握节奏等。
【设计说明】古诗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有着独特的音韵美,因此,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本单元要求学生背诵的诗歌就有《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四首。
《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导学案(含答案)
《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比兴、化用、白描等手法与熟知质朴刚健、平淡舒缓的诗风。
2.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因声求气——结合注解、找诗眼、抓意象/事件——置身诗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解读诗歌的感情,理解与体会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比兴、化用、白描等手法与熟知质朴刚健、平淡舒缓的诗风。
2.解读诗歌的感情,理解与体会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难点:1.理解不同的诗歌风格2.理解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二、学习任务1.课前预习任务(1)借助课文注解,预习两首诗歌,疏通诗歌大意。
(2)给诗歌划分节奏,找出韵脚,在早晚读时朗读。
2.课中学习任务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二:置身诗境,以意逆志诵读诗歌时,我们感受到了曹诗的“忧”与陶诗的“悠”,那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种情感的?诗人又是为何产生这种情感?请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诗歌感情(原诗)为何忧?为何悠?(原诗)概括短歌行归园田居学习任务三:文本细读,艺术鉴赏曹诗所抒发之情为忧但整首诗却显质朴刚健,陶诗所抒之情悠然就显平缓舒淡,为何两首诗歌显示出如此大的风格差异?请小组讨论,完成下列的表格。
角度曹诗陶诗音韵,节奏感情意象、事件艺术技巧第二课时任务五:牛刀小试,学以致用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1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C .《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重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短歌行》《归园田居》对比阅读导学案(第二课时)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导学案(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1.背诵《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列情境默写填空题。
(1)《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却仍然忧愁难消的句子是:,。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是:________ , _________。
(4)《短歌行》中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一句是:,。
(5)《短歌行》表达人生苦短的感叹,年华易逝的苦闷的句子是:,。
(6)《归园田居》中,陶潜自比为鸟,误落尘网三十年时,慨叹“__________,。
”归园田居后,表达了欣喜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
”(7)写出陶源明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句:“,。
”2.请同学们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比赏析两首诗。
三、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种时间的紧迫感。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描写宾主欢饮、融洽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求贤若渴的心情。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下列对《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内容和手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B.“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短歌行》导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诗人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
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
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谥号为。
其子曹丕称帝,追赠,庙号。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2.了解“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3.歌行体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
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
7.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三新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同步导学练
第三单元导学一、单元内容本单元共收录八首古诗词,汇集了从魏晋至南宋,涵盖古体诗、近体诗、豪放词、婉约词等不同体裁的作品,编者把这八首诗分为三类,我个人认为这种分类方法非常合适。
第7课选取了魏晋时期的2首诗歌,名人名篇,一首是曹操的《短歌行》,一首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编者把两人放在一课里,很显然侧重的是“生命追求”的问题:一个积极入世,求贤若渴,欲建功立业;一个避世归隐,四仕四辞,欲终老山林。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分析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来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生命个体的人生选择。
不同追求,是由自身的价值观决定的。
第8课选取了3首唐诗,分别是盛唐时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唐时期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这三首诗中,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恣肆汪洋、不拘一格,杜甫现实主义风格沉郁顿挫、感时伤世,白居易现实主义风格直白率真、通俗易懂。
这一课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体会诗体形式对诗人情感的影响,从而理解诗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
第9课选取了3首宋词,两首豪放词:北宋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首婉约词: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这一课段主要对比两种词风,通过分析语言风格、意象选取、艺术手法,让学生品读语言之美,诗人人格之美,从而尊重作品反映出来的生命张力与唯美效果。
本单元紧紧围绕核心任务“人文精神”,即“生命的诗意表达”,按照朝代顺序设定了3课内容,在内容上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核心任务。
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独一无二性,能拥有如此厚重的传统文化是国人之幸。
同时被古诗词丰富而曼妙的语言所感染,由此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到此便完成了教育目标。
二、单元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通过品味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时代背景,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了解《古诗十九首》。
2、领会诗中所表现的忧叹人生短暂、求贤若渴的思想内容和厌恶官场生活、回归清新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
2、《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难点:了解叠字、用典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1、点拨法。
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2、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提示。
3、讨论法。
诵读只是基础,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迢迢牵牛星》一、导语设计传说中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每年只能一次鹊桥相会。
同学们,假如横在他们中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向我们诉说了这一切。
二、解题1、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间,开始不受文人重视。
但五言乐府的流行推动了文人创作五言诗。
两汉时期文人多写辞赋,写五言诗并不多,流传下来的就更少。
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人五言诗最繁荣的时期,流传的作品也很多,曹操、曹植和陶渊明都是当时的重要作家。
2、《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
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三、研习课文1、学生初读诗文,消除文字障碍。
2、联系时代背景分析诗的内容。
东汉桓帝、灵帝时,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营私,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 (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1、请学生起来朗读,正音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点拨字音:纤:xiān 纤维素 qiàn 纤夫(板书) 札zhá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导学案第1篇】《迢迢牵牛星》教案教学目标:古诗表达思念的常用意象教学过程: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在泪别小姑时有这样一句话:“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注释说古代女子在农历七月七日晚向织女乞巧。
何谓乞巧?生: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师:讲到牛郎织女,我们就会想起在奶奶怀里听过的他们的爱情故事。
请一生讲述故事(略)。
另一生找出课文和故事相应的诗句。
疏通字句(略)。
师:本文除了“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余的诗句都能从故事中得到验证。
但这首诗并不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复述。
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它就当不起“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美誉。
那么这首诗在牛郎织女故事的背后,想告诉我们什么?明代文艺理论家钟惺《古诗归》说:“乐府之妙,在能使人惊;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
”面对这首古诗,你能思到什么?(学生讨论)师:提示:解读这首诗的关键应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两句。
为什么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布,还哭成泪人儿呢?这两句诗和《诗经.周南.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下文:“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生:原来是“怀人”。
那“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也是怀人,思念远方的人儿。
师:讨论:作者为什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不讲女娲补天或者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生: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
作者借织女思念牛郎,牛郎织女相隔遥远不能见面来表达自己思念爱人,两人不能见面的哀怨的感情。
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师:再看:叙述者是男是女?从何可知?生:女。
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可知。
师: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人的`诗,有个特定的名称:思(sì)妇诗。
《古诗十九首》中有不少思妇诗,比如《青青河畔草》也是。
这首诗影响了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课外大家可以分析这两首诗的关系。
【原创】《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班级:姓名:座号:预习·梳理与积累(任务一)一、作者介绍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二、背景介绍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huán),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
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内(405年)四十一岁时容,最后一次出仕,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从辞官场(第一首)、聚亲朋(第二首)、乐农事(第三首)、访故旧(第四首)、欢夜饮(第五首)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三、资料链接1、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思言、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参考
《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参考《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参考《迢迢牵牛星》鉴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
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
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
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
《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
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
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
《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
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开关两句分别从两处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
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大东》语意:?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
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
是确切的。
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
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
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水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
《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亦见于《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单元背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古诗词教学单元,精选了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八首,所属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学生可以通过品读古诗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该单元的语文学科素养有: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语言形式;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基本方法,如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用典、比兴、白描等)、捕捉意象、调动想象和知人论世等,掌握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二、教材分析本课所选篇目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两首诗歌,部编教材的编写体例为双向组元,人文主题和学科素养双线贯穿,本课所选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
《短歌行》是曹操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先后颁布“求贤令”“举世令”等招纳人才,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共五首,本课为其一,这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代表作,描绘了美好的田园风景及乡村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山林隐居生活的陶醉和向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重点字词理解与识记,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体会两首诗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
人文素养: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与文化品位。
四、教学重难点比较两首诗中诗人不同的情感以及面对艰难世道的不同人生态度。
五、教学方法文本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朗诵法六、教学课时两课时七、教学过程课时一:理解与积累1、诵读诗歌,体会两首诗不同的韵律、节奏。
2、疏通字句,理解大意,梳理相关文学常识。
3、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与表达技巧。
4、整固与积累(重点实词、虚词、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课时二:问题引导、深入探究、合作学习——世道很艰难、强者应有为/世道很艰难、勇者应坚守一、导入(投影)“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归园田居》《短歌行》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志之所在,心之所归《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活动一、你问我答,温故知新我们平时鉴赏诗歌一般从哪些角度切入?接下来,我们围绕以上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来玩一个叫“你问我答”的小游戏。
游戏规则:全班分为两大组,一组提问,一组回答,两组轮流提问。
其中一组提出一个问题得2分,另一组若回答准确得2分,回答错误得1分。
(注意:提问要联系诗歌内容,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进行提问。
)活动二、切问追思,探究成因诗言志,而志又因生活而立,曹操和陶渊明,一个志在千里,想建功立业,一个淡泊名利,想归隐田园。
他们为何有全然不同的人生追求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知识探究两种不同人生追求形成的原因。
活动三、思维碰撞,自由辩论在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曹操式的“雄心”,还是更需要陶渊明式的“自然心”?正方:在当今时代,更需要曹操式的“雄心”。
反方:在当今时代,更需要陶渊明式的“自然心”拓展资料:1.文体知识:歌行:古代诗歌体裁,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
2.创作背景《短歌行》创作背景:东汉末年,汉室倾颓,战乱连绵,群雄逐鹿。
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歌此《短歌行》。
《归园田居》创作背景: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政治动荡,门阀制度严重。
潜曾祖陶侃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傒狗”。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汉魏时期生命价值的思考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联读【学习目标】1.诵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韵味,把握不同的诗风。
2.理解并赏析两首诗的不同情感。
3.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与人生选择的思考。
【学习重难点】体会诗人情感,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与人生选择的思考。
【知识链接】一、方法指导1.如何读诗?我们面对一首诗,可以从哪些方面综合进行阅读?——“瞻前顾后品中间”“瞻前”——看题目,有无提示主要内容。
“顾后”——看注释,有无介绍作者经历、创作背景。
“品中间”——鉴赏诗歌内容。
2. 在诵读中品味①第一遍读诗词重在“读”字,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与背景。
②第二遍读课文重在一个“品”字,品味出古诗文的意境与表达技巧。
③第三遍读课文重在一个“悟”字,感悟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写作目的、表露的观点与流露的情感。
二、知人论世1.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辞》及汉乐府的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建安风骨”的代表,诗歌风格悲凉慷慨,内容上刚健有力,形式上简练、峻拔。
代表作是《龟虽寿》《观沧海》。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一统天下。
这一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
并且这年冬天他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2.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2汉魏晋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2、学生能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体会情景交融、分析诗歌语言特征等。
3、品位《迢迢牵牛星》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迢迢牵牛星【导入语】在前一课《孔》中,我们感受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妇孺皆知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请一个同学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发展成一个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在“乞巧节”这一天,未婚的姑娘们要在庭院里摆上茶品水果拜祭七姐,并且要举行缝纫比赛活动,还要唱“乞巧歌”。
乞巧,就是向七姐乞求灵巧、智慧的意思,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
其实,纪念牛郎织女的方式是很多的,除了用节日活动的方式外,还有用诗词歌赋的形式来赞美他们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迢迢牵牛星》,看看作者是怎样纪念他们的。
【《古诗十九首》介绍】师:请同学们看看,这首诗选自于哪里呢?﹙《古诗十九首》﹚那么,《古诗十九首》是谁写的呢?写了哪些内容呢?《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从思想内容上可分为游子诗和思妇诗。
游子诗中常常流露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感慨,这是失意士人在社会大动乱前夕内心苦闷的表现。
思妇诗则是东汉末年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的写照。
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融情于景或运用比兴。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疏通字词、翻译】﹙见课本﹚【赏析】诗句描写内容赏析迢迢牵牛星写景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从远景皎皎河汉女写景写起,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纤纤濯素手写人、状形纤纤,写手之修美;轧轧,写织布之声。
视线移札札弄机杼写事、摹声到织女星,先人后事,形声生情。
终日不成章写事揭示出现实和愿望的矛盾,由事﹙不成章﹚而人泣涕零如雨写人之悲伤﹙情﹚﹙零如雨﹚,再到人之忧思。
河汉清且浅写景相去复几许写人之忧思﹙情﹚盈盈一水间写景盈盈,河水清浅之貌;脉脉,含情相视之态。
水脉脉不得语写情貌和情貌都很美,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叠音词的运用师:迢迢、皎皎属什么词?﹙叠音词﹚这说明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善用叠音词﹚,这些叠音词的使用有什么好处?『提示:迢迢、皎皎是对什么的描绘﹙景物﹚,而脉脉又是对什么的描绘﹙感情、情态﹚。
这就说明本诗的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巧妙抒发。
同时,叠音词能表达更多亲切丰富的感情,如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大大闹闹,干干净净等。
所以,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原因。
2、叠音词的运用: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巧妙抒发。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布置作业】:预习《短歌行》短歌行【导入语】咱们接触过关于酒的文字不少,我们能不能举出一些酒的例子,说一说关于酒的诗句﹙请学生说﹚,如一壶浊酒喜相逢:喜;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举杯浇愁愁更愁:忧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葡萄美酒夜光杯:豪情壮志、豪迈。
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
酒也是一种文化,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
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而古今无数的文人更用酒写出了无数美丽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短歌行》。
【题目解析、曹操介绍、写作背景介绍】《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曹操:字梦得,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作为政治家:二十岁举孝廉,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掌握了朝廷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了与吴、蜀鼎立的局面。
曹操死后,被追尊为“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战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兵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慷慨悲凉,善于写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的四言诗又获生机。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写作背景:作于曹操53岁时,大败于赤壁之战后,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延揽人才,致力于建功立业。
【赏析诗歌】1、总体把握“忧”的内容师:前面说过,酒能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那在本诗开头是用酒来表达什么感情呢?﹙忧﹚。
那么,作者为什么而忧呢?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看看在本诗中作者忧的原因。
第一部分忧的是“韶光易逝,壮志难愁”﹙从“对酒当歌”……“唯有杜康”﹚第二部分忧的是人才的流失,对人才的渴望﹙课文剩下的部分﹚2、详细分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有限、生命易尽的感叹。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的思绪由感叹变为悲伤,借酒消愁,格调伤感低沉。
这一层以抒情为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写自己沉思吟咏至今的缘故,为了“青青子衿”即贤才,作者的情感悲歌由慨叹人生短暂到人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用鼓瑟吹笙来取悦人才、贤者。
这里,两处化用了前人成句而无呆板的痕迹,显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属于用典中的语典。
这几句以叙事为主。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写人才不可得而忧思不绝,是抒情。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是叙事,前面是鼓瑟吹笙来愉悦人才,这里是用酒宴来款待人才。
将“不得之忧”与“既得之喜”交织在一起,正反对照,达到抒情与叙事的交融。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勾画出一幅月夜鹊归图,以乌鹊喻贤才,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用“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而不可依托,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以写景为主。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作者愿以山高海深的胸怀,效法周公广纳贤才以定天下,显得气魄雄伟,慷慨激昂,以抒情为主。
这一部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反复倾诉了作者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最后两句也是用典,属于事典。
事典语典交互使用,切合诗的主旨,用得贴切自然。
【小结】1、全诗融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把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绘与主观思想上苦闷忧郁情绪的抒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曲折有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立意深远,气韵沉雄,想象丰富,感情充沛。
2、用典贴切:事典语典交互使用,均能切合诗的主旨。
归园田居【导入语】我们初中时,学习过一篇《桃花源记》,作者是谁﹙陶渊明﹚。
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纯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归园田居》。
【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
他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代因父亲早死而生活贫困。
青年时代曾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几次出仕,但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公元405年,即他41岁时,辞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63岁时贫困而死。
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清新,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更多了。
《归园田居》共五首,写于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第二年,即406年。
【赏析诗歌】1、划分层次:师:题目为《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根据归园田前和归园田后的情况划分层次。
1——6 回忆弃官前7——18 归园田后的情况19——20对全诗的总结,写归园田后的愉悦心情2、分析第一层师:“尘网”、“樊笼”、“羁鸟”、“池鱼”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感情?“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嫌弃和对误入官场的痛心。
“羁鸟”“池鱼”比喻诗人自己,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师:精妙的比喻形象贴切,使诗人的心情得以展现,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3、分析第二层师:“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按什么顺序来写田园生活?“方宅十余亩”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暧暧远人村”两句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树颠得意鸣叫。
师:这一部分用了什么写法?从内容上看是写景,那么,作者仅仅是写景吗?在这景物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白描的手法,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并不仅仅是写景,这些景物一方面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艺术境界,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追求恬静的生活情趣,陶然物外的愉快心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4、分析第三层师:陶渊明笔下的农村风光是些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那么为什么陶渊明还对这些景物津津乐道呢?接下来的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收束全文,回答了这个问题,表明了归园田后的愉悦心情。
【小结】1、用白描的手法,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2、情景交融:所描写的景物一方面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艺术境界,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追求恬静的生活情趣,陶然物外的愉快心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精妙的比喻:“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嫌弃和对误入官场的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