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通论:第三节 作物生产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
提高了化肥施用量,改进了施肥方法,提高了化肥利用率
(3)扩大灌溉面积与节水技术
修建了农田水利;改进了灌水方法(如喷灌、滴灌)
(4)土壤改良和低产地改造 (5)温室和保护地栽培
塑料大棚温室、地膜覆盖(棉花、玉米、小麦、水稻)
(6)作物病虫草防治
高效低毒农药、抗病虫品种、生物防治
水稻旱育秧、工厂化育秧;棉花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工厂化育苗
2、促进中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因素
(1)作物品种的改良
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90%以上;品种更新周期缩短到3~5年。
(2)间套作多熟制种植
一年一熟二年三熟 南方单季稻双季稻或稻麦两熟
(3)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
50~60年代:栽培经验 江苏陈永康单季晚稻“三黄三黑”看苗诊断 河南刘应祥小麦“马耳朵、驴耳朵、猪耳朵”叶片诊断
(7)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遥感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化学调控技术
二、中国作物生产
1、中国作物生产发展的特点 (1)作物播种面积扩大、单产不断提高,总产显著提高
近50年来,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了4%。 单产:小麦增产3.9倍,玉米2.6倍,棉花2.6倍,油料1.2倍 总产:小麦、玉米增长5倍左右;棉花3倍以上,油料4倍多
2、作物学(即作物生产)的特点
作物生产是以作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 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1.严格的地域性
4.技术的实用性
2.明显的季节性
5.生产的连续性
3.生长的规律性
6.系统的复杂性
第三节 作物生产的发展
一、世界作物生产
1、世界作物生产发展的特点 二战后,世界作物生产迅速发展,生产方式显著改进,
60~70年代:单项高产技术 育秧技术、合理密植技术、施肥技术等
70~80年代:规范化栽培技术 移栽棉规范化栽培技术、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
80年代末: 优质高效、持续高产栽培技术 90年代至今:超高产、生态、绿色栽培技术
(4)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
50年代:以农艺防治为主
60~70年代中期:以化学防治为主
(开门8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糖)
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烟草、甘蔗、甜菜、稻草、苎麻等)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大蒜、有机米、有机棉、有机蔬菜等)
4.较高的种植业比重
(西方:畜牧业;中国:种植业)
5.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生产、加工机械化)
三、作物学的性质与特点
1、作物学的性质 应用学科 (是与当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紧密相联的) 综合学科 (高产、优质、高效) 生态学科 (人口、粮食、能源、环境 )
(1)WTO农业框架的影响。 (2)履行WTO中所承诺的义务。
三、加入WTO对中国种植业的影响
1、对中国种植业的正面影响 (1)更有效地利用国际农业资源,推动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2)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刺激种植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3)改善出口环境,增强优势农产品出口。 (4)促进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业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交流,引 进资本和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5)推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贸易行为,尽快形成国 内农产品统一市场。
2、对中国种植业的负面影响 (1)有可能引起农产品生产减产,减少农业的就业机会 (2)国内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更为明显 (3)对现行粮棉油等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影响较大,将给国有企 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 (4)WTO的规则限制和约束了国家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空间
特别是加入WTO后的作物生产
第四节 WTO与中国作物生产 一、加入WTO后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1)对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 (2)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3)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4)减让和削减非关税避垒,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5)中国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远不适应加入WTO的形势。
二、影响原因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作物收获面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
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依次为:小麦、水稻、玉米。 单产最高的作物依次为:玉米、水稻、小麦。 总产最高的作物依次为:水稻、玉米。
(2)粮食作物仍占绝对优势。 (3)水稻、玉米的发展大于其他粮食作物。 (4)油料作物的面积和产量增加很快。 (5)纤维、糖料作物发展的波动性大。
70年代以后:生物防治迅速发展 80年代后:单项与综合防治相结合
(5)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
农机、农田水利、中低产田(盐碱地、低洼地)改造
(6)作物生产方式的改进
手工劳动半机械化 单一作物多种作物(粮、经、饲 )
(7)温室与保护地栽培
3、中国作物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1、水资源缺乏,农业基础条件较差 2、人口持续增长,增加了人口对作物生产的压力 3、粮食生产重心转移问题 4、粮食品种结构问题 5、作物生产科技发展问题 6、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发展问题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 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 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性的理 论、方法与技术。
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作物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 理论、方法与技术。
二、作物学的地位与作用
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作物学
有关大田作物生产和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
作物
大田作物(庄稼) 粮、棉、油、糖、烟、麻
园艺作物
茶、桑、果、菜、药
Biblioteka Baidu作物学的二级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crop management and farming system) 作物遗传育种学 (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
2、促进世界作物生产发展的因素 世界作物总产的增加单产增加科技进步和生产条件的
改善。 (1)品种改良 矮秆:小麦、水稻株高由110~140cm70~90cm 抗性:小麦抗锈病、抗穗发芽、抗寒、抗干热风
水稻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稻飞虱 玉米抗大斑病 棉花抗枯、黄萎病 品质:降低了油菜芥酸、硫代葡萄糖苷含量 提高了玉米、小麦蛋白质的含量
(2)粮食作物仍占绝对优势,其他经济作物也快速发展
蔬菜、瓜果、油料、糖料、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发展迅速,特别是 90年代后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得到飞速发展。
(3)水稻、玉米的发展大于其他粮食作物
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推广和水利设施的改善,水稻、玉米迅速发展。
(4)作物生产方式显著改进,技术水平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