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摘要:本文在阐述市场经济与民族关系概念、本质的基础上,讨论市场经济如何对民族关系产生影响以及表现。这种影响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本质层面、市场经济一般特征、具体层面、不利影响方面。清楚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民族关系问题,以便积极正确应对。

关键词:市场经济;民族关系;马克思;交往

对于市场经济和民族关系之间的联系,学者们往往从市场经济体制条件、背景下去讨论民族关系的具体变动,而没有直接讨论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其内在的继承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其和民族关系的本质有一致性。讨论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必须弄清楚二者的涵义与本质,这种影响也必然建立在二者内在的联系之上。

一、市场经济与民族关系的涵义及本质

市场原指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范围和容量就越来越大,市场形式越来越丰富。市场中商品的自由交换所形成的商品经济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也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市场经济流行的概念是资源配置由市场引导方向的经济。19世纪末,以马歇尔、瓦尔拉、帕累托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重点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得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可以通过供求使资源配置效率最高即“帕累托最优”的结论,揭示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由于对市场经济本质的认识不同,市场经济的概念也因此不同。上述的概念常被看作是市场经济的“工具论”,另一种典型的概念是根据马克思对商品经济的论述提出的。

马克思指出:商品使“生产者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形式”,“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1]。列宁也指出:“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地方(商品交换商品),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人们为了生存而结成交往关系,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市场经济,自然也成为满足人们更好生存的工具,它也反映着市场中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的产物。形式上市场经济成为一种高效率的配置资源的手段,但其实质却是一种人与人交往的高度抽象化发展的产物。这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本质的市场经济有以下特点:首先,交换的自由或交换的自愿。商品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是一种“具有契约形式的(不管这种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关系”,交换双方“只须默默地彼此当作被让渡物的私有者,从而彼此当作独立的人相对立”[3]。其次,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交换或产权明晰的交换。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中,“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可见,他们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4]。只有承认个人所占有资源的私有权,才能够实现平等的交换。最后,平等的交换或契约式的交换。交换的双方遵循一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也彼此存

在一种信任关系。只有在此契约之下,双方的产权收益才能得以实现。

对于民族关系的概念,学术界曾展开过广泛的讨论,有许多不同的定义。有从类型上划分为民族内部的关系、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民族关系可以界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典型的定义是:“民族关系一般不指本民族内部,而是指有族际内涵的关系,大体可简明概括为三类关系:一是国家和代表国家的统治阶层和各级执政权力阶层与各民族人民的关系;二是处于不同地位的各民族的统治阶层或权力集团相互间的关系;三是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关系”[5]。本文所讨论的属于第三种:一国内部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的定义强调民族关系涉及民族的整体利益诉求和民族感情问题[6],还有的定义强调民族关系是一种民族之间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的交往关系[7]。但都认为民族关系共同涉及到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共同体,两个或多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

民族关系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之处在于它的关系主体的特殊性即民族性。民族性是指交往双方各自产生的“我族”与“他族”的意识,并且是带有明显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的意识。但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已经逐步冲破了旧的民族藩篱:共同的地域、语言、经济类型,民族意识成为现代民族的标志。如今的民族关系也不同以往,但其本质却未改变。作为特殊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除了交往主体不同外,其本质同社会关系一样属于利益交往。不同的是,对于利益要求的交往主体不同,民族关系本质是民族单位整体的利益需求。

民族交往的主体是抽象的民族,它又具有社会交往的一般特点。正如《史记》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8]。如同个人的交往一样,民族之间的交往不仅有物质交换的往来,也有精神文化层面的往来。如同个体之间的合作与矛盾一样,民族关系也应当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民族之间的合作即联系统一,一是民族之间的对立与矛盾。而民族间的联系与矛盾又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关系有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交往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如今的民族关系也不同以往,市场经济为其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

二、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上文已经论述了市场经济和民族关系各自的涵义与本质,在此基础上可以探讨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首先,从本质上看,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交往的经济,这种利益关系也是现代民族关系的本质,只不过关系主体不同。但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民族关系也借助市场经济手段得以扩展和深化,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民族关系更加紧密,民族间相互的依赖性更强。马克思早已对交往进行过探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了交往的基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交往和生产,它们构成个体存在的基础;交往和生产的拓展也是社会历史变革、进化的动力和基石[9]。马克思曾提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这个术语含义极广,它包括个人、社会团体、许多国家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10]。这个交往不仅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内部交往和外部交往(民族

间)等一系列交往,但最根本的是物质交往。马克思认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1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参与市场经济的各民族不可阻挡的受到市场经济要求的影响。交往也构成各民族的历史与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使得这种基石更加稳固。如今,在我国国内各民族都融入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来,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深入,更加密切。

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作用加速和加深了民族之间的关系发展,实际上民族之间的物质与精神交往从来都是存在与不可消除的。如今各民族也实际上利用了市场经济本性来促进本民族的发展与壮大。马克思曾设想过这一理想社会形态,“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12]。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济不仅深深的促进了民族的发展,而且各民族也通过这种高度发达的交往形式来维护和获取本民族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完善,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将更加密切。尤其是边疆多民族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也伴随市场经济变得更加频繁和重要。因此对于边疆多民族地区,清除阻碍民族交往和沟通的障碍对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也变得至关重要。如今边疆的民族问题部分程度上因为民族之间沟通交往匮乏所致,这需要我们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