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与京津冀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长三角与京津冀的比较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两地做一个对比。为什么会用京津冀来与长三角作对比呢?是因为京津冀无论在行政区划上,还是在区位上,都与长三角有很多相似性。然而长三角目前以上海为核心,形成了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京津冀则以北京为核心,京津以外的外围地区则沦为了“环首都贫困带”。通过这部分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哪里,也就对长三角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区位。

两地区都在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冀也有着天津、秦皇岛两大较早开放的港口城市。京津冀的地域范围包括北京和天津以及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等8个地市,总面积与长三角接近。两地科教文化资源充足,人才储备丰富。

行政区划上,长三角是一直辖市、两省,京津冀是两个直辖市带一省,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跨省市协调的问题。其中,上海作为国家的经济中心,政策的高地,与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在产生集聚效应的区位势能上理应相差不大。但同时,上海对整个长三角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经济辐射作用,北京却没有,反而“空吸”了河北省的各种资源,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分析:

我们的分析分为三点:

(1)经济中心的打造——上海VS北京

当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因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使传统产业开始不断向腹地转移,引起部分人才和资本的迁移,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毫无疑问,上海肯定是长三角的经济中心。京津冀则是主要以北京为核心,北京和天津构成双引擎。我们用2015年城市年末常住人口的数据,做了一个城市首位度比较,长三角之比为2.27,而京津冀只有1.40。北京的核心作用没有上海的突出,因此能提供的经济辐射力不足。而且,北京和天津一向是竞争大于合作,天津的存在对北京的核心作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削弱。

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上海的服务业、金融业比北京更为发达,而且制造业远强于北京,上海的钢铁、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比较完整,而北京的传统工业主要是钢铁、石化,近些年汽车、电子行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产业链不够长,和周边城市的产业关联度也非常小,所以难以通过产业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2)经济腹地的产业承接。

第二点,我们来看一下经济腹地:

我们引入一个经济密度的概念,它是地区生产总值与地区总面积的比值,用

来反映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集聚效应。我们可以从图上看出来,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之外的城市经济密度都比较低,与北京相差甚远;再看长三角,虽然上海一枝独秀,但其他城市的经济密度从绝对值来看,远高于京津冀地区,并且具有梯度性。

考虑到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又做了一个区内主要城市与经济中心经济密度的比值。

可以发现,2013年河北两大城市的经济密度是北京的30%左右,而长三角

主要城市的这个比值约为40%。而且对比0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京津冀的经济密度比值基本没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几大城市在10年间都有了明显的上升。因此,从数据上看,京津冀地区经济腹地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与中心城市北京的差距过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而长三角显然是不断朝着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在演进。

长三角经济腹地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城镇体系完整,因此能够实现对上海不同产业转移的承接。例如,上海的信息服务业,近年来由于上海的土地稀缺和价格上涨,开始向外转移。他们优先选择的转移地点都是长三角周边市县,一是因为空间距离近,二是因为这些地方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例如,浙江嘉善、江苏昆山花桥集聚了大量创新创业园区,园区中有一半以上的信息服务企业来自上海。而京津冀的城市等级结构处于一个断层,北京和天津的绝对优势过大,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都不能支持产业的转移。北京、天津出现的产业集聚、产业链,在周边地区找不到适宜的发展环境,加剧了城市梯度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一种贫困的恶性循环。

(3)行政分割问题。政府的行政分割问题也是造成长三角和京津冀拉开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当前,京津冀地区缺乏统一规划,三地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结果就是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尤其是北京和天津两座城市。在这一点上,长三角地区做得非常好,有统一规划,而且江苏、浙江的很多城市都提出错位发展的战略,比如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苏州市制定产业规划时,遵循的就是与上海错位经营,配套服务的思路。当然,这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长三角城市的发展是以市场为主要导向的,因为在长三角地区,私营经济比京津冀地区要活跃很多,市场经济发育较好,政府力退居其次。而京津冀地区的国有经济占比较高,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配能力要强很多,行政分割问题就比较严重。

说那么多,现在来总结一下,长三角相较于京津冀,能够更快的进入区域一体化的阶段,得益于:

(1)上海作为“单核”,没有实力相近的城市与之恶性竞争,能产生较大的区位势能差,为其经济辐射力的发挥提供条件。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不是说”双核”就不利于地区发展,而是说如果双核城市不能很好地协调发展,就会造成1+1反而小于2的结果。

(2)经济腹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产业转移、承接、配套提供了保障。

(3)各地政府的协调意识较好,活跃的私营和民营经济拥有足够的力量突破行政区划的空间限制,进行行业集聚和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