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核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娄 底 职 业技 术 学 院
一
吴 力 佳
、
资 产 负债 表 债 务 法 的 核 算 程 序
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不确认递延所 得税 资产 的情况 : 除企业合并
以外 的交 易 中 , 发 生 时 既不 影 响会 计 利 润 也 不影 响 应 纳 税所 得 交易
( ) 二 确定 资产 负债表 中资产和 负债项 目的计税基础 计税基 础是税法规定 的在计税时属于某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 资产 的计税 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 中,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
照税 法 规定 可 以 自应 税 经 济利 益 中抵 扣 的 金 额 , 项 资 产 在 未 来 即该 使 用 或最 终 处 置 时 , 许 作 为 成 本 或 费用 于 税 前列 支 的金 额 。 常 允 通
税基础均 为9 万元 , 0 期末无残 值。 设 甲公 司会计制度规 定 , 假 按直 线法折 旧:会 计折旧年限为5 ;税 法折 旧年限为6 2 0 年至 年 年。 0 3 20年 , 0 8 各年均实现会计利润 10 0 万元 ,0 3 20 年至2 0 年 , 0 6 企业适用 所得税税率为3 %,0 7 3 2 0 年改 为2 %。 5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
情况下 , 资产取得 时其人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 同的, 而后续计 量
因会 计准 则 与税 法规 定不 同 , 能造 成 账 面价值 与 计 税基 础 的差 异 。 可
一
递延 所得税 费用 ( 递延所得税 收益 ) ( 末递延所 得税负债 =期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 ( 一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一期初递延所得
如何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如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企业核算所得税,是为了确定应缴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
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
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额,即应缴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
如果有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还应作相应扣减。
计算公式为:当期应缴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有不同的表述⽅法。
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每⼀纳税年度的收⼊总额-不征税收⼊-免税收⼊-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公式2: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纳税调整额±暂时性差异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项⽬⾦额-纳税调整减少项⽬⾦额。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来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企业在未来期间应缴纳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抵减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三、所得税费⽤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例】某股份公司2007年2⽉注册成⽴,系增值税⼀般纳税⼈,执⾏企业会计准则。
适⽤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007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4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科⽬余额10万元。
2008年度有关纳税资料如下:1.销售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额7800万元,债券利息收⼊180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50万元;销售成本3900万元,缴纳增值税53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53万元。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核算
是账面价值确定。
体交易项 目综合核算所得税时 ,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纳
税暂时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 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形
成 的递延 所得税 资产 一 期初递延所得 税负债净 额+ 期初递延 所得税资产 净额 一 计人权益 的递延 所得税 + 率变动对期初 税 递延所得 税负债 的调整数。 值得注意 的是 , 适用所得税税率发生 变化 , 税率变动对期
期不得直接扣除, 必须按税法规定分期折旧 、 摊销或计人有关
投资的成本。 因而 , 固定 资产 、 无形资产 的计税基础按取得日 寸
的初始成本扣除计税折 旧或摊销额后 的金额确定。
1 . 遂延所得税 费用 ( 收益 ) 的确认。 暂时性差异是资产或 负债的账 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包括时间性差异 和 只影响资产负债表权益项 目的非时间性差异 。 另外 , 所得税准
间 的应税利润产生影响 ;而资产与负债 的账面价值不仅包括 本期发生额 , 也包括期初数 。 本期计算确定 的暂时性差异应是 累计差异 , 同时税率变动对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 资产 ) 的调
整数已直接计 人变化 当期 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从而不调整递
额; ⑦期末按市价调整 的交 易性 金融负债 、 应付账款 、 其他应 付款 、 长期负债 , 其计税基础应为这些负债的账面金额。 4权责发生制结合收付 实现制原则。 . 该原则要求 : 费用 ① 在发生时确认扣除 ,如各种资产减值损 失和预计负债只有 在
3历史成本原则。 史成本原则要求对资产 、 . 历 负债 等的计
量基于交易或事项 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 。 具体表现为 : 吸 ①
收合并或新设合并取得 的按公允价值计价 的资产 和负债 , 其 计税 基础应 按 被合并 企 业的资 产和 负债 的账 面金 额确定 ; ②期末按市价调整 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计税基础应 为取得 交易性金融资产 的实 际成本 ; ③期末按公允价值调整 的存货 , 其计税基础应 为取得存货时的实际成本 ;④期末按被投资企 业权益计算调整的权益性长期投资 ,其计税基础应为取得长 期投资的初始成 本 ; 期末按公 允价值调整的固定资产 , ⑤ 计税 基础应为取 得时的原价扣除计税折 旧后 的金额 ;⑥期末按公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探讨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是解决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其 中 确认主要包括确认计税项 目、确认计税时间 ,计量则主要指税率 的选 择。资产负债 表债务法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 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
、
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对 公益事业和社 会福利机构以及慈 善事 业
资源 开发 利用和 节能节耗 方面的信 息。第 二部分披露企业生产 的产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以必要的捐赠和帮助 。 品性能 、 效用及产 品的售后服务方而的信息 ; 第三部分披露社会责任 三、 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 系的建议 方面 的相关指标。如社会贡献 率、 社会积 累率 、 资产保 值增值 率、 职工 企,% 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追 求经济效益 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 利 所得 率 、 入所得 率以及股 东所得率等指标 。另外 , 于污染性的 Ii k 债权 对 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 披露 的方式应结合 我国国情和企 业的特 行 业 , 还可 以在社 会责任 书中增加“ 环境污染报告” 。为公 众提供更 系 点。 统 更具 体的社会责任信 息。编制单独的企业社 会责任报告的工作量
首先 , 会计报表附注 中披 露企业社会责任方面 信息 . 在 规定企 业 在年报附注中披露企业社会 责任 方面 的信 息。包 括 : 第一 , 业职 工 企 基 本信 息, 具体 为 : 工作条件 , 资待 遇 , 工 以及企业提供 的保障 ; 二, 第 企业承担的 义务方面 , 具体为 : 为国家上缴税 收 , 业为社会 提供 的 企 捐助 , 同时要披露企业所获得 的各项优惠政策等 。第三 。 其他关于 企 业经营方面的 各项信息 。在现行的会计报表附注 中披露上述信息 , 将 有利于帮助报 表使 用者充分了解企 业社 会责任信 息。能简洁地满足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的要求 , 且这种方 法在 目前的条件 下切实可行。 其次 , 编写年度企业社会责任书 。 企业应面 向社会单独提供一份 有关履行社会责任 方面 的报告 。在该报 告中可以 用文 字叙述和具体 数据两种方法来详细 阐述企业社会责任 方面的信息 。第一部 分披露
浅谈所得税会计核算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
在 资 产 负债 表 债 务 法 下 .将 会 计 与 税 法 之 间 的差 异 从 永 久
1 所得 税会 计的 处理 内容
我 国 的企 业 所 得税 法 明确 规 定 :企业 所 得 税 是 以企 业 或 其 他 组 织 取得 的生 产 经 营所 得 和 其 他 所 得 为 征税 对 象 所 征 收 的 一 种 税 .这 里 所 指 的 生产 经 营 所 得 和 其 他所 得 并 不 是 企 业 利 润 表
国家 财政 部 2 0 0 6年 2月 1 日颁 布 了 1 基 本 准 则 和 3 5 个 8
个 具 体 准 则 . 规 范企 业 会 计 行 为 的新 纲 领 。其 中《 业 会 计 准 是 企 则 1 8号一 所 得 税 》 仅 涉 及 到 工 业 企业 , 涉 及 到金 融 保 险 等 不 还 其 他 各 行 各 业 但 新颁 布 的所 得 税 会 计 核 算 准 则从 根 本 上 改 变 了原 有 的 所得 税 会 计 核算 方 法 . 由原 来 的 在 应付 税 款 法 和 纳 税 影 响 会 计 法 二种 方 法 中任 选 一 种 改 为 按 资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核 算 , 的债 务 法 与 以往 的收 益表 债 务法 有 着 极 大 的不 同 。 就 给 新 这
从 业 人 员实 际操 作 带来 了难 度 .没 有 学 习 新会 计 准 则 或 学 得 不
透 没 有领 会 新 会 计 准则 关 于 所 得 税 的 条款 . 很难 适 应 工 作 的 。 是 会 计 从 业 人员 需 要 对所 得 税 的学 习 从 以 下 三个 方 面 进 行把 握
法 也 无 法 克服 这 个 缺 陷 。只 有 资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才 能 解 决 这 个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4)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元。 (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元的存货跌价 准备。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500万元 计税基础=500-0=500万元
3. 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 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即在 未来期间不考虑该事项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 上,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一步增加转回 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额。
例:(1)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会 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 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由于会 计与税收规定就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提取等处理的不同,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的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项目
存货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减: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账面
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 法规定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 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 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 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 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 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是利润 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650+131.25=781.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合并的所得税核算
资产(以下简称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 (或支付的股本的账面价值)2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当事 各方可选择按下列规定进行所得税处理:
(一)被合并企业不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 算缴纳所得税。被合并企业合并以前的全部所得税事项由合并 企业承担。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可由合 并企业继续规定用以后年度实现的与被合并企业资产相关的 所得弥补。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递延所得税负债
2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72.5
(3)20×3年12月31日(计算公式与20×2年相同) 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 170—130=-1040(万元) 年末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720-80=-640(万元)
年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40—640-_400(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400×25%=100(]j-元) 年末应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12.5—100=12.5(万元)
一、企业合并中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视参与合并各方 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为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分为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同一 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基本上维持其账 面价值不变,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对于非同一控制 下的企业合并,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其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部分确认为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可辩认净资 产公允价值份额部分计人当期损益。 二、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在合并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免税交易,按税法规定,在 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被合并方转让的全部资产可以不确认其转 让的所得或损失,不计算缴纳所得税。而受让方只能按原企业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原计税基础)作为合并所取得的资产与 负债的计税基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 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合并企业支付给被合并企业或其股 东的收购价款中,除合并企业股权外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
浅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 同, 可能使资产的账面价值 与其计 能 取 得 用 以抵 扣 可 抵 扣 暂 时 性 差 异 的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为 限 , 确 认
税基础产生差异 。( 2 ) 比较 资产 、 负 债 的账 面 价 值 和 计 税 基 础 ,
由可 抵扣暂 时性差异产 生 的递 延所 得税 资产 并冲Fra bibliotek所 得税 费
二是对于按税法规定允许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的可抵扣亏损以及可结转以后年度的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该部分亏损或税款抵减额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金融 财含
浅谈 资产 负债 表 债 务 法 下
所得税会 计 的核 算程序
李 朝霞 .
0 4 6 0 2 1 ) ( 山西漳泽 电力股份有限公 司漳泽发 电分公 司, 山西 长治 【 摘
暂 时性 差异期末 余额乘 以当期或预期 收回该 资产或清 偿期 间 的利 益 , 应 当减 记递 延所 得税 资 产 的账 面 价 值 。这 可 理解 为 递 的适用税率计算确定递延所得税 资产的期末余额 。 ( 4 ) 计算递 延所得税 资产发生减值 。借记“ 所得税 费用——递 延所得税费
新所得 税准 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 ,并 结合我 国的实际情况 , 费—— 应交所得税 ” 。( 2 ) 递 延所得税 负债 的确认与会计 处理。 要求对所得税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 务法 进行核算 。
一 一
是 除 新 准 则 明确 限 制 不得 确 认 递 延 所 得 税 负 债 的情 况 以 外 ,
分析、 计算期 末暂 时性差异 的金 额。当资产或负债 的账 面价值 用 。借记“ 递延所得税资产 ” , 贷 记“ 所得税费用——递 延所 得税 与其计税基础不一致时 , 便会产 生暂时性差异 。其 中资产的账 费用 ” 。 二 是 对 于 按 税 法 规 定 允许 用 以后 年 度 所 得 弥 补 的 可抵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是什么〔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
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
那你知道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是什么吗?接下来我就告诉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是什么:(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二)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三)计算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五)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六)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按税法计算的应交企业所得税)(七)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递延所得税收益)所得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本质是什么:根本的原因是会计利润是依据会计准则计算会计利润的, 是财政部说了算, 而税的计算是依据税法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税务总局说了算. 于是二者的差异呈人字形, 越拉越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就是将税法上确定的企业所得税费用调整成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费用, 会计上,首先承认税法上的应交所得税, 但由此形成的所得税费用, 在会计核算上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个桥梁来平衡二者的差异.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税法确定的所得税费用,完全打破了会计准则的权责发生制原则, 使得会计利润没有体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个桥梁'"修复'了会计利润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应收应付会计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一)应付工作:1、依据已审核好的原始单据登记好付款业务。
2、依据成本控制部提供的每月供应商的统计汇总表与供应商做好对账工作,并填写付款申请。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产负债表债务法两种,而产负债表债务法又包括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吧。
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指当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应纳税款数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
在应付税款法下,不必须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纳税,此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中列出的资产、负债和税项的基础上分析税项差异,并依据相关差异确定影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1. 账面价值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后列于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
账面价值分为资产账面价值和负债账面价值。
a.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减值准备一般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将来计算会计利润时应扣除的金额,按会计规定在会计核算后的资产负债表左侧所列的金额。
b.负债账面价值=负债原始账面价值-从负债中扣除的金额它是依据会计规定核算后列在资产负债表右侧的金额。
2.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涉及的计税基础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a.资产计税基础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就计缴企业所得税而言可从流入企业的任何所得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即将来不必须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资产取得成本-依据税法规定上期税前扣除的金额=依据税法规定在将来使用或处置资产时作为成本费的税前分项金额b.负债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将来期间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据税法的规定可以扣除的金额。
公式为: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在将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负债金额=负债账面价值中不同意在将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注册税务师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十五章讲义10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十五章讲义10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1.资产计税基础的概念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本质上就是税收口径的资产价值标准。
比如,存货的期末余额为100万元,其已提跌价准备为30万元,则该存货的账面价值为70万元(100-30),但由于税务上不承认存货的跌价准备,所以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2.负债计税基础的概念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将来负债在兑付时允许扣税的金额。
通常而言,所谓负债的计税基础就是税务口径下的负债价值。
比如,企业因产品质量担保计提的预计负债形成年末余额为50万元,此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50万元,但由于税务上不认可产品质量担保费用的提取,因此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元。
3.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较为直观的认定规律是:当暂时性差异使得应交所得税先大于所得税费用、后小于所得税费用时此差异即可认定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谓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较为直观的认定规律是:当暂时性差异使得应交所得税先小于所得税费用、后大于所得税费用时此差异即可认定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6.新增暂时性差异与转回暂时性差异的界定只要年末差异大于年初差异的应界定新增暂时性差异(新增可抵扣差异或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只要年末差异小于年初差异的应界定转回暂时性差异(转回可抵扣差异或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核算
年 ;2 企业一批存货 , () 原账 面价值为10 万元 , 00 估计其可变现净值 为60 0 万元 , 计提 了存货跌价准备4 0 0 万元 。 企业原所得税核算采用
应付税款法 , 所得税税率为2 %。 5
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 使所得税计算更加简单 、 准确 、 易于操作。 笔者从资产 负债表债务法 的基本原理人手 , 资 对 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运用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
元, 该公 司适用的所得 税税 率为2 %,0 9 5 2 0 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
项 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 在的差异有:120 年3 日对一 ( )0 9 月2
项 固定资产计提 了减值准备2 万元 ,其他 固定 资产 无异动事项 ; 0 () 2 向四川灾 区企业直接捐赠现金10 0 万元 ;3 当年发生技术开发 ()
10 20 ( 0 — 00×1 ) × 5 9 0×2%= 3 .( 元 ) 0—0+4020 % ] 2 %= 5 5 2 75 万
天河公司2 0 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 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表 09
负债观” 定义 , 因而所得税费用 的计算也应从递延所得税 资产 和递
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出发倒挤推算 , 具体核算程序如下 :
第一 , 确定资产 和负债账面价值。 指企业资产负债表 日资产负
债表 中列示的金额 , 而非原账面价值 。
其计 税基础仍为 10 万元 , 货的账面净值小 于其计税基础 10 00 存 0 万元 , 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上 述两项差额应计算确认首次新 会计 准则执行 日的一项递延所得税 资产 , 相应调整企业的盈余公 积, 递延所得税 资产 为3 . 万元 [4 +10 × 5 ] 相应 的会 65 2 ( 5 0 ) 2 %) ,
浅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所得税会计
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 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差异 差异
的余额
“ 延 所得 税 资 产 ” 递
资 产 账 面价 值 小 于计 税 基 础 可抵扣 暂 时 性
的余额
形成应纳税 暂时性差 异的 , 交易或事项发生 时不确 } f 人, : } 4 应的递延所 得税 负债 。( ) 3 与子公 司 、 联背企业 、 营企 合 业投 资等牛 关的应纳税暂 时性 差异 , H 一般应确认相 关的 递延 所得税 负债 ,但 同时满足以下 两个条件 的除外 : 一 是投资企业 能够控 制暂时性差 异转 同的时 间 , 二足 该暂 时性差异在 可预见的未来 很可能不会转 【 。同样 , 塑 ] 某些 情况 下 , 如果企业发生 的某项交 易或事项不属于企业合 并, 并且交易发生 时既不影 响会计 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
一
应纳税暂 时性 差异是指在确 定未来收 回资 产或清 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 将导致产生应税 金额 的 暂时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的结果是先少交所得税 , 后
多交 所 得 税 。
、
资产 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原理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以“ 资产负债 观” 为理论基础 , 它 是从资产负债表 出发 , 通过 比较资产 负债表上列示 的资 产、 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 定的账 面价值与按照税法 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 , 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 暂 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 I 生差异 , 确认相关 的递延所得 税 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 并在此基础上确 定每一会计 期 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暂 时性差异所反映的是累计差额 , 而非 当期差额 , 相应地 , 确认 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是余额 , 而非 当期发生额。 因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产生的递延所 得税 , 一般 应 当计入所得税费用 , 以下两种情况 除外 : 但 一是某项 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 者权益 的 , 由 该 交易和事项产生 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 或负债及其变化 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 不构成利润表 中的递延 所得税 费 用( 或收益 )二是企业合并 中取得 的资产 、 ; 负债 , 其账面 价值与计税基础不 同时 ,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 调 整购买 日应确认 的商誉或是计人合并 当期损益的金额 , ≯ 税 一Fra bibliotek秘 誊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核算
5 7
会导 致未来期 间纳税义务减 少的 , 我们 可以理解为带来 未来 经济利益 的流人 ,则确认 为可抵扣暂 时 陛差异 , 将 它乘 以税率得到递延所得税 资产 ; 若 当期应 纳 的税额会
增加 未来 纳税义务 , 我们可 以理解 为带来未 来经济利益 的流出 , 则 确认 为应纳税 暂 时性 差异 , 将 它乘 以税 率得
计准则与税法服务 的对象各 不相同 , 会计准则 与税 法二 者在会计要素 的确认 、 财务信 息的填报方面存在差 异是
客观必然 的。如果无视两者 的差异 , 反而会使会计 信息 有失偏颇 。该种方法下 , 所得 税费用金额 的确认 没有等 同于当期应纳税额 , 所得税 的会计 核算没有完全遵 从税
于当期应纳企业所得税加上递延所 得税 。 所得税费用 的
确认 , 除了要考 虑 当期 的纳税 义务 , 要确认 当期 的应纳 所得税外 , 还必须考虑履行 当期纳税义务 给未来带来 的 是经济利益 的流人或 流出 ,凭此来确认递 延所得税 , 只 有当期应纳所得税和递延所 得税确定 了 , 才 能确定 当期 的所得 税费用 。它 的理论基 础是 确认 当期 所得税 费用 时, 遵循 了会计 核算 的全局 观 , 体 现 了所 得税 费用核算 过程 中的资产负债观 。 企业在年终进行所得税 核算之前 , 必须 先进行所得 税 的汇算清缴 。 当期应 纳税 额的计算完全遵从 于所得税 税 法的规定 ,与企业年终 向税务机关 申报 的金额一致 。 所 得税费用核算 的难点应该是递延 所得税 的确认 。 递延 所得税 主要 与暂 时性 差异 相关 ,它分为 递延所 得税 资 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两 大类 。在分析差 异是否属于暂 时 性差异 , 确认 当期递延 所得税 时 , 主要需 考虑 当期应 纳 的税 额对未来期 间纳税产 生的影响 。 若 当期应纳 的税额 对未来期间( 资产 、 负债 的使 用或存续期 间 ) 纳税不产 生 影响 , 或者说 当期发生 的所得 税 费用 , 不 会给未来 期 间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探讨
回的 时间 ; 第二 , 该 暂 时性 差异 在 可预
见 的未来 很可 能不 会 转 回 ,则 无须 确 认 相关 的递延 所得 税 负债 。 ( 三) 计 算应 交所 得税 按照 税法 规定 对会 计 利润 进行 调 整 ,调整 金额 为会 计 收益 与税 法收 益 之 问的差 异 ,包括 永久 性差 异 和暂 时 性差 异 , 计算 企业 应 纳税 所得 额 , 按 适 用税 率计 算企 业应 交所 得税 。用公 式 表示为: 应 纳税 所得 额= ( 会 计利 润± 永 久 性差 异± 暂时性 差异 ) × 税率 。应交所
(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 1 0 1 1 4 9 )
摘要 : 新企 业 _ 会计准烈 的 . 氩布 实 煎. , . 傻蔽 国企 髓绳褪会计_ 处墨 方盘发 生
一
很 太变 . 厦来煦丛扭亟表- 为重 接 向一 了 资 产负 一 债袁 _ 为熏 , 脚 丛 4 担 表疆 变为 : 资 负 债表盟 ’ 这 是我 国 新 金盐 则监 益 国 一 瞪会 则 同
的资 产在 未来期 间计 税 时仍然 可 以税
8 2 《 中文核心期刊要 目总览》会计类核心期刊
…
一
J 工作研究
O0NG Z UO Y AN J { UI
前 扣除 的金 额 。如 固定资产 、 无形 资产
( 三) 递 延 所 得 税 递 延 所 得 税 是 指 按 照 所 得 税 准 则
认 相关 的递延 所得 税负 债 。 ( 2 ) 非 同一 控 制 下 的 企业 合 并 ( 免 税合 并 ) 中, 商
誉 的初 始确 认 金额 和计税 基 础不 同而 产 生 的应纳 税 暂时性 差 异 ,不确 认 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摘要:为解决会计人员掌握新准则时操作困难问题,笔者采用逐层分解方法,对所得税费用逐层分解,得出所得税费用核算总公式。
本文认为:通过从当期应缴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方向展开对所得税费用的分解,清楚地向会计人员展现所得税费用核算各个环节,便于其在新准则下进行所得税核算。
关键词: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0 引言本文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方向对所得税费用核算进行分解,使会计人员清楚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
1 当期应交所得税的核算1.1 核算公式1.1.1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1.1.2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可予税前抵扣的费用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1]。
1.1.3 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1.2 永久性差异1.2.1 概念。
因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在收入和费用确认范围和标准不一致所造成的差异。
[2]1.2.2 处理。
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当期应税利润,不影响以后各期纳税额,不作账务处理。
在计算所得税费用和当期应交所得税时,需将其调整税前会计利润。
如:北方公司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400万。
会计上,这笔捐赠支出作为费用,可冲抵利润表中的会计利润。
但按照税法规定,这笔捐赠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要缴所得税。
因此产生400万永久性差异。
1.3 暂时性差异1.3.1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①概念。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3]资产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可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账面价值指资产入账时的价值。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常,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会计期间。
企业应当根据税务机关规定的会计年度确定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
第二步,编制资产负债表。
企业应当按照财务会计准则编制资产负债表,列出负债、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等项,并计算出净资产。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将所有的应交所得税计入负债项目。
第三步,计算所得税。
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
一般来说,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利润额和税率来计算的。
企业应当将计算得出的所得税计入负债项目中。
第四步,确定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确定暂时性差异,包括会计利润和税法利润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不同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企业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中的不同操作所致。
企业应当将暂时性差异计入资产或负债项目中。
第五步,计提所得税。
企业应当根据确定的暂时性差异计提所得税。
计提的所得税应当以负债项目的形式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第六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应当根据计算得出的暂时性差异和计提的所得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计入资产和负债项目中。
总的来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程序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计算所得税、确定暂时性差异、计提所得税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和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认真执行会计核算程序,确保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准确无误。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
一
() 3 当期取 得 作 为交 易 性 金融 资 产 核算 的股 票投 资成本 为 8 0万元 , O 0 2 ×7年 1 2月 3 1日的 公允 价 值 为 12 0万 元 , 生公 允 价 值 变动 损 益 0 发 4 0万元 。税 法 规 定 , 0 以公 允 价 值 计 量 的金 融 资 产持 有期 间的公 允价值 变动 损益 不计入 应纳税所
的账 面金 额为 :
许 弥补 的 以前 年 度 亏 损 后 的余 额 为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计 算公 式为 :
应纳税所 得 额 一收入 总额 一不征税 收入 一免
存 货 20 0万 元 , 0 固定 资 产 120 150 0 ( 0 —
3 0 万元 , 易性 金 融 资 产 12 0 8 0 0 ) 0) 交 0 ( 0 +4 0 万 元 , 他应 付款 2 0 元 。 其 5万 ( ) 定除递 延所得 税之 外 的资产与 负债 的 二 确
第 2 卷第 6 3 期
21 0 0年 1 月 2
寿鸟 技术净 学报 霹甚
J u n l fQig a c n c l l g o r a n d o Teh ia l e o Co e
Vo . 3N o 6 12 .
De . 2 1 c 00
资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下 企 业 所 得 税 I ,核 算 的 实 务 操 作 Z I I
总额 为 30 0万 元 , 公 司适 用 的所得 税 税 率 为 0 该 2 。递延所 得税 资产 及递延 所得税 负债 不存在 5
( ) 反环保 法规 定应支付 罚 款 20万元 。 4违 5 () 5期末 对持 有 的存 货计 提 了 7 万元 的存货 5
_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资产的计税基础
第一节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本质上就是税收口径的资产价值标准。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提示】一般而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在税法上是认可的,因此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标准一般不存在差异。
二者的差异通常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等不同产生的差异;2.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随堂例题】某企业固定资产税法规定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而会计按5年计提折旧。
典型的暂时性差异(可抵扣)。
【随堂例题】某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与税法规定一致,2×17年年末企业对其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
典型的暂时性差异(可抵扣)。
【例20-1】A企业于20×6年12月20日取得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75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
税法规定该类(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
20×8年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50万元。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探讨
( 被 环保 部 门罚款 3 0 。 2) 0元
( 3)2 年 9 1 日 , 自证 券 市 场 购 入 某股 票 ; 支付 价 款 0 7 月 X 2 资 产 负 债 表 债务 法 的 会计 处 理 程 序 是 : 先 , 算应 交所 得 税 ; 5 0 首 计 0 万元 ( 定不 考 虑 交易 费 用 J 甲公 司将 该股 票作 为交 易性 金 假 。 其次 , 递 延所 得税 资产 和 递 延所 得税 负 债 : , 挤 出所 得税 费 融资产 核 算。 J 3 日 ,该股 票 的公 允价值 为 l0 万元 。 确认 最后 倒 2 1 月 0 0
每一年 计算 的应 交所 得税 为 :
2 0 年 : ( 0 + 0J X2 %= 75 07 1 0 1 5 2
新 的税率 进 行重 新计 量 ,并调 整其 金额 ,除直 接计 入所 有者 权 益的 交 易或 事项 产生 的递 延所 得税 资产 及 递延 所得 税 负债 ,相 关的 调整 金 额应 计入 所有 者权 益 以外 ,其他 情 况下 因税 率 变化产 生 的调 整金 2 1 年 : ( 0 — O)X2 %= 25 00 10 1 5 2 . 额应 确认 为税 率 变化 当期 的所 得税 费用 。举例 如下 : 该 种 方 法 下计 算 每 一 年 的应 纳 税 所 得额 时 ,如 2 0 年 :在 税 07 企 业 2 0 年初 递 延所 得税 资产 余额 为3 6 ,递 延所 得税 负 07 9元 前会计 利 润的基 础 上加 1 ,是通 过资 产 的年 初 、年末帐 面价 值 和计 债 余额 为9 0 ,2 0 年 所得税 税率 为3 % ,2 0 年税 前会 计利 润 O 9元 07 3 07 税 基础 的直 接对 比 :帐 面价值 比计税 基础 少 1 ,反向说 明资产 流 出 0 为6 0 万 ,2 0 年所 得税 税 率将 改 变为 2 %。 2 0 年 发生 如 下经 00 08 5 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新准则顺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要求,变革了过去多种方法核算所得税的做法,要求企业统一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使所得税计算更加简单、准确、易于操作。
笔者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入手,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运用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方法
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时,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直接确认,对利润表项目则间接确认。
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应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出发倒挤推算,具体核算程序如下:
第一,确定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
指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而非原账面价值。
第二,确定每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第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
对于存在差异的,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资产负债表日所得税税率计算该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小于资产负债表日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额,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进一步确认为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大于资产负债表日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额,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应予以转销。
第四,计算应交所得税。
按照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适用税率。
第五,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
根据当期应交所得税和当期进一步确认或转销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税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应交所得税税额+期初递延所得税净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净资产。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具体运用
由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应认真把握,区别情况,正确进行会计核算。
现以天河公司为例,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运用。
[例1]天河公司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采用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进行了调整,主要存在以下事项:(1)2007年1月1日起计提折旧的大型设备一套,原值560万元,预计净残值10万元,企业按照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税法要求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都为10年;(2)企业一批存货,原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600万元,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400万元。
企业原所得税核算采用应付税款法,所得税税率为25%.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调整后如果形成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本例中,企业按照年数总和法在2007年计提的折旧为100万元[(560-10)×10/55],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为460万元,税法允许计提的折旧额为55万元[(560-10)÷10],其计税基础为505万元(560-55),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45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后,存货的账面净值为900万元,而其计税基础仍为1000万元,存货的账面净值小于其计税基础1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上述两项差额应计算确认首次新会计准则执行日的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应调整企业的盈余公积。
递延所得税资产为36.25万元[(45+100)×25%)],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62500
贷:盈余公积 362500
[例2]承例1,天河公司2009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12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
率为25%,2009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的差异有:(1)2009年3月2日对一项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20万元,其他固定资产无异动事项;(2)向四川灾区企业直接捐赠现金 100万元;(3)当年发生技术开发支出500万元,已形成一项无形资产,500万元支出中有400万元属于资本性支出,已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中,该项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4)违反税法规定罚款100万元;(5)2008年计提了存贷跌价准备400万元的存货尚未,2009年2月该存货价格有所回升,转回了存贷跌价准备200万元;(6)企业年末一项应收账款2000万元,企业计提了坏账准备4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只能按照1%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2009年企业应交所得税=[1200+20+100-(500×50%+400)+100-200+(400-2000×1%)]×25%=950×25%=237.5(万元)
天河公司2009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表1所示: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400×25%=100(万元)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680×25%=170(万元)
由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有余额387500元,所以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的金额为1700000-362500=1337500(元),确认为本期的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1000000-1337500=-337500(元)
所得税费用=2375000-337500=20375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20375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33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375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0000
[例3]承例2,存货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计税基础为720万元,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000万元,补提了坏账准备200万元,其他项目不存在会计和税收的差异。
天河公司2010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表2所示: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360×25%=90(万元)
由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有余额100万元,所以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的金额为10万元(100-90),对于减少的金额本期应予以转销。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8150000×25%=2037500(元)
由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有余额1700000元,所以本期递延所得税增加的金额为337500元(2037500-1700000),确认为本期的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100000-337500=-437500(元)
所得税费用=4200000-437500=-37625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37625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3375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200000
对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中的某些特殊事项处理,笔者未涉及,会计人员应区分情况,认真分析,正确处理。
随机读管理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
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
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
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
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
纪律可以促使一个人走上成功之路。
怡安管理顾问公
司的陈怡安博士曾说过:领导者的气势有多大,就看他纪律有多深。
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
火炉面前人人平等,谁摸谁挨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