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特点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半 生 模 式 和 后 继 模 式 三 种 。随 后 , 不 断 有 学 者 采 用 实 证 研 究 方
法从 不 同视 角 出发 对 乡 村 旅 游 发 展模 式 进 行 归纳 总 结 。乡 村 旅乡村 旅 游 不 同 区 域 表 现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乡 村 旅 游具 有 依 托 自然 型 和 城 市 型 两
在 旅 游 业 快 速 发 展 与 新农 村 建 设 成 果 凸显 的 背 景 下 . 乡 村 旅 游 已成 为旅 游 者 和 旅 游 目的 地 建 设 的焦 点 之 一 。 当 前 , 我 国 乡村 旅 游 正 逐 步 进 入 高 速 成 长 阶 段 , 在 满 足 旅 游 者 需 求 的 同 时 带 动了农村经 济 、 环境等全 面发展 . 但 与 此 同 时 也 呈 现 出 乡 村
种 类 型 ,依 托 自然 型 发 展 的 乡 村 旅 游 地 需 具 有 优 美 的 自然 风
光、 独 特 的 民族 传 统 文 化 , 而城 市 型 乡村 旅 游 最 大 的 特 点 在 于 其所 具有 的 区位 优 势 , 即 近郊 型乡 村 旅 游 。此 外 , 还 有 学 者 基 于 乡 村 旅 游 产 品 的 不 同 类 型 总 结 出多 种 乡 村 旅 游 发 展 模 式 , 例 如 特 色农 业 产业 模 式 、 民俗 文化 参 与 模 式 、 休 闲度 假 娱 乐 模 式 等 。
在 明确 界 定 乡村 旅 游概 念 与 特征 的基 础 上 ,分 别 从 发 展 模 式 、 影 响 和 对 策 三 个研 究 热 点对 我 国 乡村 旅 游 发 展 进 行 梳
理、 剖析 , 并进 一 步 提 出研 究 结论 和 未 来 乡村 旅 游发 展 研 究 方 向 , 以为 未 来我 国 乡村 旅 游 可持 续发 展 提 供 指 导 。 [ 关键词 ] 乡村 旅 游 ; 发展 ; 综述 ; 模 式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方法 (5)2.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6)2.1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7)2.2 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8)2.3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现状分析 (10)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11)3.1 相关政策的演变历程 (12)3.2 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 (14)3.3 政策环境中的问题与挑战 (16)4. 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 (16)4.1 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8)4.2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 (19)4.3 乡村旅游经济效应的案例分析 (21)5. 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效应 (22)5.1 乡村旅游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23)5.2 乡村旅游与地方文化特色发展 (24)5.3 乡村旅游在社会融合中的作用 (26)6. 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 (27)6.1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28)6.2 乡村旅游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29)6.3 乡村旅游的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 (31)7. 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与管理 (32)7.1 乡村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4)7.2 乡村旅游管理的经验与策略 (35)7.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36)8.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7)8.1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39)8.2 问题的原因分析 (41)8.3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2)1. 内容描述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涵盖其发展背景、现状、特征、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政策导向下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发展背景与演变:回顾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分析其受政策、市场和社会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指出其发展阶段和特点。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基于近10年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基于近10年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唐瑕苓1郑菊1张翎燕1杨颖2彭华1(1.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2.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100)[摘要]通过研读10年来国内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文献,分析乡村旅游研究发展状况,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乡村旅游者的感知和动机、当地居民的体验与需求、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国内学者采用了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关注了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并建议从政府干预、经济效益评估、居民应对策略、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重构本土理论,提炼研究主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俗旅游;旅游者[中图分类号]F323;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4-42-4现代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新型旅游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旅游的时间不再局限于假期;乡村的自然景观、建筑设施与人文等资源都能增强旅游者的感受;拓展了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新兴旅游方式;旅游发展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学者在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实践中存在如利益分配导致乡村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足制约乡村发展、粗放式发展增加环境负荷等问题[1]。
因此,为准确把握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状况,本文对2010—2020年中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炼研究主题并总结研究特征,提出研究展望。
1研究内容综述1.1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1.1.1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
李庆磊等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途径[2]。
是丽娜研究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认为两者相互促进、内在统一[3]。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评价,从而对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关键词:乡村旅游;研究焦点;概况一、国内研究综述XX、XX(2002)在“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一文中,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认为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指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
”而农户正是营造乡村性的最基本群体。
XX(2004)指出,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农村和农户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但相关研究却十分欠缺,尤其是旅游业为农村和农户创造了多少收入这一基本性问题,也不能从当前的旅游统计和研究中得到答案2。
尽管目前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大多是围绕着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等课题展开,很少将目光注焦在农户身上。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市场化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经在贫困的偏远地区脱贫减困、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户从乡村旅游中获得的收益与其付出的成本并不对等,而且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
农户收益少的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农户在乡村旅游中作用不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是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农户本身的技能不完备,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自发地展开一些旅游项目,缺乏科学决策,尹振华(2006)著有“对乡村旅游地农民进行产业教育很有必要”一文指出,对旅游地农民进行跨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2李周:《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文化能力教育,就是要农民“知己知彼”,了解农耕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区别所(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乡村振兴旅游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旅游文献综述乡村振兴旅游是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善农村经济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的一种发展模式。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旅游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下面将对乡村振兴旅游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旅游研究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主要从农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农村旅游的影响因素、农村旅游的价值等方面开展研究。
例如,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传统农业旅游模式、环境生态旅游模式、文化旅游模式和特色旅游模式等。
这些不同的模式可以根据地方资源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
此外,农村旅游发展还受到政府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
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一些具有独特资源和条件的地区,如苏州古村落、丽水乡村旅游区等。
这些地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然而,乡村振兴旅游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乡村振兴旅游在一些地区存在开发过度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此外,一些地区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针对乡村振兴旅游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一是加强政府导向,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促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有效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旅游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正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2000字范文模板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备受关注。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的喧嚣和繁忙成为了许多人所厌倦的生活状态。
相比之下,乡村则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以及独特的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探讨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顾名思义,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旅游观光、体验当地生活和参与乡村活动的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和纯朴的民俗风情。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1. 自然景观:乡村地区的自然风景资源丰富,如农田、梯田、河流、森林等,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独特景观。
2. 人文风情:乡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不同地域的乡村有着不同的传统民俗、风土人情,这些都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3. 乡村生活体验:游客可以在乡村地区体验种地、捕鱼、游山玩水等农村生活,享受乡村的清新空气和轻松氛围。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乡村旅游逐渐受到重视。
许多地方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各种特色产品和活动,吸引游客。
然而,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滞后、服务水平不高、宣传推广不力等。
四、乡村旅游的前景展望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乡村旅游的需求增加,乡村旅游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乡村旅游能够更好地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热爱乡村生活的人,我对乡村旅游充满期待。
我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保护乡村环境、传承乡村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乡村旅游也是一种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寻求,可以让人们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宁静和自然,对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益处。
总结回顾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我对乡村旅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乡村旅游具有自然景观优美、人文风情丰富等特点,发展现状尚有不足,但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
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综述与
04
CATALOGUE
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策略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国外模式
通常是以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形式进行 ,注重乡村自然与文化的挖掘,以及与旅游的结合。
更多元化,例如农场度假、葡萄酒庄园旅游、乡村文 化遗产旅游等,重视乡村体验与度假氛围的营造。
典型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浙江莫干山模式
日本箱根模式
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打造高端 民宿集群,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以温泉资源为核心,结合乡村风情和特色小 吃,形成综合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挖掘乡村特色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深入挖掘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 ,形成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提升乡村旅 游产品的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加强政策与规划研究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策与规划问题,开展更多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3
关注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乡村旅游对乡村社会文化、居民生活质量、城乡
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更全面地评估乡村旅游的价值和意义。
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提升品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精细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和服务提供,满足游客不断升级 的消费需求,提高乡村旅游的整 体品质。
社会文化因素
乡土文化
乡村地区的民俗、传统手工艺、古建筑等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对游客具有独特的魅 力。
社会氛围
乡村地区的淳朴民风、亲和的人际关系等社会氛围,能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馨,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 力。
经济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扶持
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如资金扶 持、税收优惠等,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的 发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随着文旅融合的开展和深入,学术界对于文旅融合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
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文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展开对于乡村文旅的研究,进而论述乡村文旅发展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乡村旅游是一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乡村旅游地能够将当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属性以特定的文化符号表达出来,并能够借此作为当地文化保护工作的推动力1(Kneafsey M,2001)。
乡村旅游的概念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界定和探讨的,并且根据其旅游对象、科技含量不同角度可以对乡村旅游进行分类2(肖佑兴,明庆忠等,2001)。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则可以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产生,满足游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活动3(郭丽,章家恩,2010)。
从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展开探讨,将乡村文旅作为农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索其与乡村协调发展方式。
如基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的基础上,探讨该地的社区和文化是否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动4(Nielsen NC,2010)。
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是伴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能够很好地承载当地军民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可能导致其本土文化的缺失5(Thompson CS,2004)。
2国内研究现状以玉溪市为个例,研究该地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乡村文旅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思路6(倪爱兰,2020)。
1Kneafsey M . Rural cultural economy: Tourism and Social Relat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 3):762-783.2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03):8-10.3郭丽,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10(05):58-61.4Nielsen N C .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 Localism and Cultural Chang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5):693-695.5Thompson C S . Host produced rural tourism: Towa's Tokyo Antenna Shop[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3):580-600.6倪艾兰. 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和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7。
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地方经济、传承乡村文化、促进城乡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研究逐渐兴起,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特征与趋势,本文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中国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通过绘制知识图谱,本文旨在揭示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为相关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推动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乡村旅游研究的现状概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乡土文化和深厚的乡村情感,成为游客们放松心情、体验生活、亲近自然的重要选择。
因此,乡村旅游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乡村旅游研究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发展策略等多个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采用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对乡村旅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成果上,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专著和报告,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目前,乡村旅游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内容不断深化,从最初的简单描述和介绍,逐渐深入到乡村旅游的内涵、特征、动力机制等方面;二是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从最初的定性分析,逐渐发展到定量分析和模型构建,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为乡村旅游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然而,也应该看到,乡村旅游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研究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视角还需要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
因此,未来乡村旅游研究需要在深化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成果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乡村旅游外文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外文文献综述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为主要旅游目的地,以农村风光、民俗文化、乡土风情、农业生态等为旅游资源,以农村旅游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保、健康等需求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一股新兴力量。
本文将综述乡村旅游的相关外文文献,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与特点1. 《乡村旅游的定义与发展》(李光耀,2011)该文指出,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为主要旅游目的地,以农村风光、民俗文化、乡土风情、农业生态等为旅游资源,以农村旅游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文化性、生态性、休闲性,具有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农业生态等多方面的旅游资源。
2. 《乡村旅游的定义、特点与发展趋势》(王秋菊,2016)该文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为主要旅游目的地,以农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以农村文化、民俗、风情等为旅游内容,以满足人们对休闲、度假、旅游等多种需求为目的的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多元化、生态化、文化化、个性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农村生态、人文风情等多方面的旅游资源。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王璐,2015)该文指出,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产品单一、开发不成熟、服务质量不高等。
同时,乡村旅游也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政策环境的不稳定等挑战。
因此,要加强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和管理,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张玉婷,2017)该文认为,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同时,乡村旅游也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政策环境的不稳定等挑战。
因此,要加强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和管理,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篇一: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到乡村地区旅游、观光、休闲和度假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乡村地区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
在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消费者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乡村地区资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等。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到城市旅游,而乡村地区逐渐成为了旅游的空白点。
此外,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源和设备,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和服务。
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消费者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旅游也逐渐具备了较高的品质和吸引力。
消费者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特色美食等。
乡村地区资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乡村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这些资源也成为了乡村旅游的重要特色。
此外,乡村地区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篇二: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特点和问题,分析了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探讨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文章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正文:一、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手工业、旅游业为主要原料,以乡村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环境等为吸引力,旨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综述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
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乡村旅游是指游客为了追求真实、自然和传统的体验,在农村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相较于城市旅游,具有以下特点:1.自然环境优美:乡村地区拥有广阔的绿色空间、清新的空气和富饶的土壤,为游客提供了接触自然的机会。
2.丰富的人文历史:乡村地区保存着传统的建筑、文化和习俗,游客可以深入体验乡村的人文风情。
3.农业体验:乡村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了解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亲手体验农事活动。
4.文化交流:乡村地区的居民常常温暖好客,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现状乡村旅游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丰富。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者从经济、社会、环境多个维度,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如农家乐、农产品销售、农田观光等。
2.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研究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增长、就业机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
3.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者关注乡村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探讨如何保护自然生态并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4.乡村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者研究乡村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社会文化传承和社区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现状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较早起步,研究主题多样,文献丰富。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国外学者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探讨如何利用地方资源和特色文化吸引更多游客。
2.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研究者关注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和效果,如农民的意愿、技能培训和经济效益等。
3.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研究者研究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利用乡村旅游推动社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4.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国外学者更加关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
2001—2010年我国乡村旅游文献分析
p p r ,w ih p b i e r r lt u s a t ls o o rs a es h c u l h t u a o r m r ce n t u m,g o rp y g c lu a ce c ,a r u t r c n my r d c n my o i s h i i i e g a h ,a r u t r s in e g c lu a e o o ,ta e e o o ,s ca i l i l l s in e a d n t n lsu i s e c i c me u a n lss o r o rs h s b e e eo i g r p d y s c 0 5 h e e r h fc s s c e c n a o a t d e t , o s o tt t a ay i fr a tu m a e n d v lp n a i l i e 2 0 .T e r s ac o u e i t h u l i n o h e e o me t o u a o rs n te d v l p n f r r lt u m.c n t cin o e o n r s e a d s san be d v lp n i I e e rh it r l tu im i o s t f n w c u t i n u t i a l e eo me t whl t e rs a c n o r a o r u r o yd e l u s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产业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No.4s圆园21一、引言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源于欧洲贵族们为逃离城市喧嚣,感受大自然,前往郊区游玩期间得到身心的放松。
而国内的乡村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且发展周期较短。
二、文献概况(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乡村旅游主题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
文献主要从CNKI数据库中获取,以“乡村旅游”为关键词,发表时期为1992耀2018年,并将文献设定类别为核心期刊及CSSCI,共输出3,331条检索结果。
(二)研究阶段。
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时期为1992耀1999年左右,早期发展较缓慢,后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从2005耀2011年间增幅较大,说明该阶段为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繁荣期。
2018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迎来高峰期,当年共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405篇。
根据刊文量,可以将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分为1.0、2.0、3.0模式。
在1999年前的1.0雏形阶段,乡村旅游刚引入中国,国内学者仅对其进行了概念性的探索。
而2.0的兴起阶段(1992耀2005年),旅游业融入了人们生活中,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开发策略、规划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3.0的快速发展阶段(2005耀2018年),中央出台多项政策,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突现词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
笔者利用CiteSpace5.2软件对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进行突现词分析,通过总结较短时间内词频变化较大的词汇,说明在不同时期乡村旅游的研究进展。
研究时间截取1992耀2018年,由突现词统计结果显示,在2005年之前,主要是针对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的探讨。
在1.0与2.0阶段主要以研究影响因素;而在2.0与3.0阶段,在中央政策扶持下,学者主要围绕开发、城乡统筹、扶贫等方面进行研究。
政府管理职能在旅游业中扮演主导角色,完善旅游法规体系,引导市场展开有序竞争。
通过旅游扶贫、供给侧改革等领域的研究,促使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战略与乡村旅游完美融合。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篇一:乡村旅游是指在城市周边或乡村地区开展的以休闲、度假、体验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中外乡村旅游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梳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旅游形式以及旅游文化内涵,并对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起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开始寻求一种摆脱繁琐城市生活的方式。
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主要以农家乐、乡村旅馆等形式出现。
在欧美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模式。
比如,美国的乡村度假旅游、法国的农庄旅游、德国的森林旅游等。
这些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表明,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地域文化、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1.传统农家乐模式农家乐模式是乡村旅游最早的发展模式,主要面向城市居民,提供乡村食宿和休闲娱乐服务。
农家乐模式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了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景区带动模式景区带动模式是以旅游景区为核心,将乡村旅游作为景区的辅助,通过乡村旅游的提升来促进景区的发展。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3.乡村旅游综合体模式乡村旅游综合体模式是将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打造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产品。
该模式适用于乡村旅游资源较为分散的地区。
4.互联网 + 模式互联网 + 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实现乡村旅游的线上预订和消费。
该模式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扩大乡村旅游的市场规模。
三、乡村旅游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旅游形式主要有四种:1.单一乡村旅游形式单一乡村旅游形式是指以乡村住宿、餐饮和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形式。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具有文化、生态和经济特征的旅游形式,在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回顾近20年来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热点,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1. 乡村旅游定义和理论:近20年来,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理论研究成为热点。
学者们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细化和界定,从环境、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论构建和研究,旨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 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
学者们探讨了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乡村旅游应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框架和方法。
3.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密切相关。
学者们关注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乡村旅游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乡村经济结构和提升乡村形象等问题。
4. 乡村旅游与文化保护:乡村旅游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关注乡村旅游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研究乡村旅游如何促进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5. 乡村旅游与农户生计:乡村旅游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也受到广泛研究。
学者们关注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动力与机制,探讨乡村旅游对农户收入、就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6. 乡村旅游与城乡关系:城乡关系是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者们探讨了乡村旅游对城乡关系的影响,分析了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资源流动的影响,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7. 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议题。
学者们关注乡村旅游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治理模式。
总结起来,近20年来,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理论、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与文化保护、乡村旅游与农户生计、乡村旅游与城乡关系以及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等方面。
乡村旅游国内外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外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通过旅行和居住在农村地区,认识当地的文化、风光、历史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旅游方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各国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的文献。
国内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耀文等(2017)研究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发展潜力巨大。
陈新华等(2018)在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应该注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观点。
王世昌等(2019)则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乡村旅游的消费行为和旅游体验。
国外方面,乡村旅游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霍金斯(2000)认为,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萨伊德(2002)则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认为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当地社区和环境的利益。
罗德里格斯等(2015)探讨了乡村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旅游方式,它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未来,我们应该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当地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关于乡村振兴特色文旅的参考文献
乡村振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而特色文旅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特色文旅的参考文献,探讨了这一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乡村振兴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外流等,因此需要通过乡村振兴来解决这些问题。
特色文旅作为乡村振兴的方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等。
特色文旅则强调了乡村文化、自然风光等特色资源的价值,通过挖掘、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来促进乡村振兴。
二、乡村振兴特色文旅的实践模式乡村振兴特色文旅的实践模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乡村旅游、主题民宿、农家乐、文化体验等多个方面。
在乡村旅游方面,一些地方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等途径,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在主题民宿方面,一些农户将宅基地改造成精致、有特色的民宿,吸引游客入住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在农家乐方面,一些农户将农田、草坪、果园等改造成休闲、娱乐的场所,提供农家餐饮、农耕体验、民俗表演等服务。
在文化体验方面,一些地方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方式吸引游客来到农村体验传统文化乡土风情。
三、乡村振兴特色文旅的发展现状乡村振兴特色文旅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围绕乡村振兴特色文旅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政策引导、产业支持、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工作。
四、对乡村振兴特色文旅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乡村振兴特色文旅是一种将乡村资源有效利用、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和保护乡村特色资源、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同时还需要多方合作、科学规划、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特点一、引言乡村生态旅游的本质是它的乡村性和生态性。
就其乡村性而言,乡村生态旅游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它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有着积极带动作用,并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就其生态性而言,其是现代生态旅游新趋向,在满足现代游客新需求和促进整个旅游业发展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
究竟什么是乡村生态旅游,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具有哪些特点,如何进行开发以及面临什么样的困境等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就上述内容对我国近十年来的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整理,期望为后续研究的延续有所帮助。
二、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乡村旅游活动的大力开展和生态旅游概念提出以来,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关研究就逐渐得到广大学者的热忱关注。
尽管已有很多研究对乡村生态旅游概念进行了较完善的界定和解释,但由于各个学者研究出发点有差异,国内目前还没有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做出一个准确的界定。
但各界习惯用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农业旅游等名词来描述其相关内涵。
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界定有很多种,例如中国旅游协会区域开发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文昌教授认为,乡村生态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将田园生态景观、农事活动、农俗文化的深层次开发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具有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环保等多种功能的旅游形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寇明婷博士认为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以大自然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以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导向,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文化的同时,有着明确的了解和学习自然和文化的目的,并负有保护责任,同时不乏促进目的地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
当然还有很多研究人员给出了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对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很有意义。
何晓芳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区域,以乡村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环境、朴素的乡土文化与人情、娴静的田园风情为基础,用景观生态及生态美原理与方法为游客建立起一个欣赏乡村景观、认知自然、培养与体验生态的旅游环境,充分展现乡村旅游的景观美学价值、乡村居住的宜人价值、乡村文化的追忆价值与乡村生态的教育价值,并最终使得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对近年来有关乡村生态旅游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发现,尽管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生态旅游进行界定,但笔者认为何晓芳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并从规划角度,生态发展角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对乡村生态旅游做了很好的阐述。
该表述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界定科学合理,体现出乡村生态旅游的本质。
三、乡村生态旅游的类型和特点(一)乡村生态旅游类型现阶段的乡村生态旅游研究中,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分析,提出其具有的特点,大致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类。
1.按照空间区域布局划分陈文君的《我国现代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探讨》中根据空间地域上的不同,明确地给出了分类方式,其类型主要有景区边缘型、都市郊区型和老少边穷地区型。
王嘉学、明庆忠、杨世瑜在《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地域模式初步研究》也根据空间上的不同给出了不同的划分。
笔者认为其空间划分中也有一定的经济因素和资源的利用上的考虑,该种划分有利于研究者弄清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在那些地域更加合适,其对各个具体地方应用这种空间区域开发有积极的指向性作用。
2.按照经济贡献差异划分云南大学的王静博士在《试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旅游产业组织模型》中根据乡村生态旅游的经济意义把其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拉动型、农庄经济聚合型、生态经济型、对内联合型。
同样的,贺颖华、贺蓓滢在《昆明乡村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与探索》中也提到了将乡村生态旅游分为:景区带动型,乡村组织型,公司农户型,综合开发型。
他们针对乡村生态旅游中的一些经济参与者和合作模式给出了不同的分类,但本质上都是从乡村生态旅游的经济意义上给予区分的。
3.按照旅游活动类型划分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的谢花林在《乡村生态旅游探析》中明确地指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三大类型,分别是观光型(观光农业园,景观农业),民俗型(民族乡寨,特色村寨)和休闲型。
段景春在《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同样以这种分类方式为要点论述。
这种分类方式具有简明和概括的特点,而且从宏观的层面把握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也重点突出了休闲型旅游,很多的研究者在进行论述的时候都会应用到该种分类方式。
(二)乡村生态旅游的特点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属性是与具体的乡村地区的特性相关的,针对具体的案例分析,不同的学者对于乡村生态旅游的特点都做出了相应的陈述。
马勇、舒伯阳在《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一书中指出乡村生态旅游具有基础性、观赏性、娱乐性、文化性和经济性等特点;章家恩教授的《关于农业生态旅游的几点看法》一文中指出了乡村生态旅游具有可持续性、融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于一体、地域多样性、动态性、可塑性、高效益、低风险、参与性等特点。
也有学者对这一问题做了定量的研究,例如林刚和石培基在《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基于对20个乡村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中,根据对20个乡村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界定了乡村生态旅游的6个标准:乡村地域为依托、乡村田园风情为吸引、农业生产活动为吸引、民俗文化为吸引、农家生活体验为吸引、休闲观光游览度假活动。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整理,对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笔者认为乡村生态旅游的特性虽然很多,但乡村生态旅游的本质特点就是乡村性和生态性。
旅游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表现形式上具有民俗性和原真性,旅游活动安排上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并且在现实意义上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经济性等一系列特征。
四、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模式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持和近来生态旅游的升温,乡村生态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热衷,国内各省市相关的乡村生态旅游得到了极大推动,特别是在一些乡村资源丰富的省份更是受到了极大重视,学界对于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十分重视。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乡村生态旅游研究中,出现很多研究成果。
笔者收集到的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关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一)研究案例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模式这类文章的研究模式一般包括研究地的乡村旅游的资源现状以及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根据综合考虑得出结论,并提出进一步开发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这类文献有游茜的《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胡晓聪的《诸暨赵家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探讨》、万幸的《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湖北省木兰天池官田村为例》、苏珍的《安徽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初探》《诸暨赵家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探讨》、李晓阳的《打造黑龙江省乡村生态旅游品牌的对策研究》等。
该种研究模式是国内学者较为熟悉的研究方式,但由于学者的研究功力不够等多种因素,不少的文章都浮于解释问题式的回答问题,对理论的延续和加深缺乏相关贡献。
(二)应用相关理论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模式这里面包括张丹的《柳州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李明月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探讨———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张禹的《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以苍南县五凤乡为例》。
胡志毅、张兆干在《中国社区旅游模式探讨———以徽州古村落社区旅游为例》中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个别参与、组织参与、大众参与和全面参与,并描述了“近S形”的总体发展曲线模型。
杨兴柱、陆林、王群等人在《农户参与旅游决策行为结构模型及应用》就很好地应用了农户参与旅游决策行为结构模型来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决策的8个重要变量。
该种模式应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从实际出发,从调查出发,针对具体的案例地进行调研得出相关结论,一般比较有说服力,是比较规范的研究模式,很多根据研究成果翻译得出的研究文章都到国外的顶级期刊得到发表,与国际研究范式较为切合。
(三)引用国内外成功案例进行对比性分析的研究模式该种模式把本地区甚至本国的一些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国外的一些相关开发经验做一个对比性研究,从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中找到自身发展的出发点,得到很多的启示。
例如凌强的《日本生态旅游发展的措施、问题与启示》,和张兵、尹弘的《浅析国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很好的对比性研究。
其中,邓冰、吴必虎的《国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提到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community—basedecotourism,CBET)是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一个新趋势。
该种模式走在理论研究前沿,对国内旅游研究方向起到带头作用,引导我国广大学者发现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如社区参与式乡村旅游、社区增权式旅游等多种旅游研究新方向逐渐得到广大学者的认知和研究。
(四)利用旅游规划理论和开发手段进行分析的研究模式部分研究者利用相关的旅游规划开发理念和手段提出很多好的开发模式,如董宁、徐颂军等的《广州乡村生态旅游深层次开发模式探讨》中以广东为例,举出了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条件,主要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区位优越,可进入性强;旅游产业体系完善;宏观环境良好这几个主要方面。
在开发广州乡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者的行为转变,旅游业的相关特性,乡村生态环境以及政府引导、监督及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这4个方面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做了探讨,得出了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一些条件和相关模式。
何晓芳的《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中详尽地给出了详细的规划原则、规划程序和规划内容。
其按照乡村生态旅游功能分区、乡村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乡村景观生态设计、乡村服务设施的生态设计和相关社区参与的顺序对规划内容进行了分章节的论述。
文章通过分析安吉县禹山坞村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和发展目标,以及功能区分和环境容量测量等,提出了该地方的乡村生态设计、相关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服务设施生态设计以及相关规划保障措施。
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国内有关乡村生态旅游的资源规划与开发中,很多的学者都结合相关地区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问题,各地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不少文献都是根据具体的案例来阐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一些问题。
例如晏磊、詹斌的《关于发展江西乡村生态旅游的若干思考》中结合对江西乡村旅游的分析,明确表示在对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旅游产品综合开发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乡村文化特色不强,开发存在变异迎合性问题;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等严重问题。
类似的,林龙飞、陈辉的《发展乡村旅游对策研究———以阳朔为例》中以缺乏规划、生态项目缺乏、开发无序、缺乏合作和缺乏特色这五个方面总结阳朔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此外,李录堂教授专门从生产经营与管理的角度指出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目前存在经营者认识不足、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及资金投入不足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