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9c248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c.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蛋白质的分布和作用- 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2. 细胞器膜的结构和功能-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的膜结构 - 细胞器膜在物质转运和能量转换中的作用3. 生物膜的流动性- 膜流动性的概念- 温度和脂质成分对膜流动性的影响二、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1.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线粒体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 ATP的生成过程2.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三、细胞核和遗传信息的表达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核膜、核仁和染色质- 细胞核在遗传信息存储和表达中的作用2. DNA的复制和转录- DNA复制的基本原理- RNA转录的过程3. 蛋白质的合成- 翻译过程- 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终止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间期、有丝分裂、末期和分裂期 - 细胞周期的调控2. 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概念- 细胞分化的过程和调控机制3. 干细胞和细胞命运- 干细胞的定义和分类- 细胞命运的决定因素五、细胞的死亡和疾病1. 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细胞坏死的特点和影响2. 细胞与疾病-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遗传性疾病的分子基础六、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1. 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基本操作和维护- 细胞和细胞器的显微观察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3. 科学探究的态度和方法- 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或删除内容,以符合具体的教学要求或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1df8c0c1c708a1284a4497.png)
细胞的生命历程§6.1 细胞的增殖1、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增大一般可用表面积/体积之比(也叫相对表面积)近似反映扩散效率的大小。
✧细胞体积增大时,细胞表面积/体积减小,相对表面积减小,导致物质运输速率下降,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太大时,细胞核变化做为控制中心的“负担”就会过重。
2、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真核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
✧原核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加个体数目。
3、有关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染色体Ⅰ、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高度螺旋化形成的线状或棒状的结构Ⅱ、细胞核内有多条染色体,每条正常的染色体上都有且只有一个缢缩的着丝点,可以通过计数细胞核内着丝点的数目进行染色体计数✧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关系染色体的数目要看着丝点的数目。
DNA分子要看线条的数目。
着丝点连接了两个线条时有染色单体,着丝点只连接一个线条时无染色单体。
4、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起点)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终点),有丝分裂过程才有细胞周期。
Eg:人体的红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其中间期持续时间远大于分裂期Ⅰ、(分裂)间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的物质准备阶段Ⅱ、有丝分裂是一种以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平均分配为特征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多发生在体细胞中,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增加细胞数目的主要方式。
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和亲代细胞的遗传组成通常保持一致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方法1:扇形图 方法2:直线图分裂间期: 乙→甲 a 或c分裂期: 甲→乙 b 或d细胞周期: 乙→乙 a +b/c +d✧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见下图示)有丝分裂过程可人为划分为4个阶段:①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caa9a40b4c2e3f56276362.png)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2)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多,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2) 分裂间期: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3) 分裂期: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质成为染色体且杂乱排列、出现纺锤体【两出现两消失】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在间期复制的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中期:染色体清晰,排在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增倍,均分到两极末期:核膜出现、核仁出现、染色体成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两出现两消失】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由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动物细胞:由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4)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图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是持久性的。
细胞分化的意义: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分化产生血细胞(如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不断更新的,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第六章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e7b781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b.png)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第六章
第六章主要讲解植物的繁殖与发育。
以下是该章节的一些知识点:
1. 植物的生殖系统:植物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生殖器官(花药、花粉等)和雌性生殖
器官(子房、花柱等)。
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2.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可以分为两类,即离子体生殖和胚胎体生殖。
离子体生殖是指
植物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在子房内发育为胚胎体并最终形成种子。
胚胎体生殖是指植物通过无性手段形成植物体的一部分,比如利用种子萌发或者利用茎、叶等其他植物器官进行繁殖。
3.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也称无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无性手段形成新的个体。
常见的
无性繁殖方式有萌发繁殖、根茎繁殖、花扦繁殖、分株繁殖等。
4. 植物的发育过程:植物的发育过程包括个体生长和器官形成两个方面。
个体生长是
指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主要由细胞分裂、细胞扩张和细胞分化等过程完成。
器官
形成是指植物不同器官的生成和发育,如根系、茎、叶、花等。
5. 植物的生长调节:植物的生长调节主要受到内源激素的调控,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这些激素可以促进或抑制细胞分裂和扩张,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6.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可以通过调节形态和生理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比如根
系的生长会受到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的影响,茎、叶的形态可以受到光照强度和风力
的影响。
这些都是第六章中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ac37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2.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个体的性状传递、物种的进化以及物种在环境中适应的过程。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进化的基础。
1. 父母生殖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父亲的生殖细胞是精子,具有一个细小的头部和长尾巴,头部含有DNA和精浆,尾巴可以用来游动。
- 母亲的生殖细胞是卵子,相对较大,含有细胞质、绵毛等物质,可以提供营养和维持胚胎生长。
2. 认识的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是指携带物种遗传信息的物质,它能够决定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特征。
- DNA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遗传物质,它由若干个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核苷酸(单磷酸核糖与氮碱基组成)。
- DNA分子内的碱基有四种,即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它们按一定规律排列在DNA链上,构成基因。
3. 基因的概念及性状的遗传-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它决定了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并对个体的发育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 基因以一定的方式对人类的性状进行遗传。
常见的基因遗传方式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简单性遗传和性别遗传等。
4. 遗传的分子基础- 除了DNA外,遗传物质还包括RNA。
RNA与DNA有着类似的结构和功能,它们都是由核苷酸组成的。
- RNA有三种类型,即mRNA、tRNA和rRNA,它们在生物体内分别承担着基因转录、传递氨基酸和构成核糖体等重要功能。
5. 遗传的机制-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的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基因转录和基因翻译两个部分。
- 基因的转录是指DNA链上的一段基因序列被转录成RNA的过程,其中mRNA是具有编码功能的RNA。
mRNA在细胞质中被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从而合成蛋白质。
6. 遗传的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础的规律,包括一对性状的分离规律、同质型和异质型等概念。
- 同质型是指个体的两个性状相同,异质型是指个体的两个性状不同。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背诵提纲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背诵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879bead804d2b160a4ec046.png)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 1节细胞的增殖1、生物生长的原由,主要决定于。
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添细胞的数目细胞数目的多少2、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模拟实验中,用模拟细胞;用模拟细胞汲取的物质。
NaOH 扩散进入琼脂块的速率同样吗?。
在同样时间内,能够反应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含有酚酞的琼脂块NaOH同样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整体积之比( NaOH 扩散的体积 /整个琼脂块的体积)3、细胞体积越大 , 其相对表面积越,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
小低4、细胞不可以无穷长大的原由:(1)细胞的大小受细胞的限制;( 2)受细胞核所能控制范围的限制,即受限制。
表面积与体积比核质比5、细胞经过 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增殖。
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用来增补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同时,多细胞生物能够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最后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
分裂新的个体新的细胞6、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的基础。
生长、发育、生殖、遗传7、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____ 、_ _和__ _三种,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8、细胞周期的观点:减数分裂二分裂的细胞,从时开始,到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一次分裂达成下一次分裂达成9、写出能连续分裂的细胞:___植物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动物皮肤生发层细胞。
发育着的受精卵。
写出不可以分裂的细胞: _______成熟细胞不分裂精子和卵细胞10、上述横轴图中,能够表示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字母组合)B+C D+E左图,能够代表一个细胞周期的是。
乙甲乙11、写出细胞有丝分裂各期间的特色:(要完好写出,不要用“膜仁消逝现两体”等语言)( 1)分裂间期的特色: ,分为、、期。
( 2)先期:____________ _____( 3)中期: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后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末期:______ ___间期: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G1 S( DNA 复制期间)G2 先期:染色质变为染色体,纺锤丝构成纺锤体,核仁解体核膜消逝,染色体凌乱散布在纺锤体中央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固,数目清楚便于察看。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六章 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六章 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bef432d0242a8956aece492.png)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1、细胞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有丝分裂过程(重点)(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分析)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实质:染色质复制)1)前期:两消两显一散乱(①核膜、核仁消失;②出现染色单体、纺锤体;③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2)中期:形定数清晰赤道齐(①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②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最便于观察。
3)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②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③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均匀分配到细胞两极)4)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1)间期:动物细胞因为有中心体,间期要进行中心粒的复制。
(2)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①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②动物细胞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末期:子细胞形成方式不同:①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由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②动物细胞由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5、﹡无丝分裂: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例:蛙的红细胞)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特点:持久性、普遍性、相对稳定性(不可逆转性)2、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1)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细胞核仍保持全能性。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7045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d.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
【原创版】
目录
1.细胞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4.生物技术的应用和伦理问题
正文
生物必修一第六章主要涉及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和伦理问题。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其过程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会被复制并分离到两个新的细胞中,确保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发生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其目的是将染色体数目减半,以确保受精时染色体数目不会翻倍。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分裂,分别称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从未分化状态向特定类型的细胞分化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会表达特定的基因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和形态。
细胞分化是生物体发育和生长的基础。
细胞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逐渐失去其功能和活力的过程,而细胞凋亡是指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
这些过程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和生长至关重要。
生物技术的应用和伦理问题是生物学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生物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等方面,但也涉及到伦理问题,例如基因编辑、克隆和生物武器等。
综上所述,生物必修一第六章涵盖了有关细胞分裂、生殖细胞发生、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和伦理问题等内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必背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52af41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2.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必背知识点复习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的内容,需要深入理解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必背知识点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①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②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③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的时间大于分裂期的时间。
二、细胞的有丝分裂①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异同:有丝分裂过程及各期的特点分裂间期:DNA复制与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染色体散乱于纺锤体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中央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点是A、在前期植物细胞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组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组成纺锤体。
B、在末期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细胞。
②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三、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蛙的红细胞分裂是一种无丝分裂第二节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一.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1)细胞的分化①细胞分化的特点、意义概念及实例: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都有,只是在胚胎发育时达到最大值;相对稳定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b490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8.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摘要:一、章节简介- 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的分类、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的分类1.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2.生物的五个大类a.原生生物界b.真菌界c.植物界d.动物界e.细菌界三、生物的进化1.生物进化的证据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2.生物进化的理论a.自然选择b.适者生存c.遗传变异d.物种形成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类型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e.湿地生态系统f.城市生态系统正文: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主要向我们揭示了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首先,本章介绍了生物的分类,这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生物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被分为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细菌界五大类,每一类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存方式。
其次,本章阐述了生物的进化过程。
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等。
通过研究这些证据,我们可以了解生物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
生物进化的理论主要包括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等,这些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最后,本章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生态系统的类型繁多,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每种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它们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了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总之,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c82aad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4.png)
细胞凋亡 由细基胞因编程性死亡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
过程。又称
为
。是一种
自然生理过程。
意义:
维持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抵御 干扰。
细胞坏死:
由不利因素造成的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
细胞的癌变
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 的作用,细胞中 遗传物发质
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 的恶性增殖 细胞。
程。
活性降低
①细积呼变吸 小,细胞的新陈增代大
核细谢膜胞膜速率减染色慢质 → 皱纹。
②细胞内多种酶
→白
发。
③细胞内的 逐渐累积 → 老
细胞衰老的原因
自由基学说 : 细胞氧化反应和辐射等有害刺激产生的自由基
破坏细胞的生物大分子。 端粒学说 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缩短一截,端
抑癌基因: 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细胞的全能性: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根本原因: 细胞核有全套遗传物质 全能性大小: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干细胞: 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举例: 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
细胞衰老
细胞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
复杂变化,导减少致功能下降的过
必修一第六章知识要点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 越小 ,细胞的物 质 运输效率 越低,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 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核中的DNA 不会随细胞的体积扩大而增加。
细胞增殖
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
![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aec655be23482fb4da4c80.png)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长大;2、细胞核中DNA的控制代谢能力有限。
二、细胞通过分裂来进行增殖1、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方式:分裂(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3、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4、真核细胞的分列方式:1)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2)无丝分裂3)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卵子)三、有丝分裂(一)细胞周期1、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2、起、止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3、阶段1)分裂间期: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①变化: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②复制结果:每个染色体(呈染色质状)形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体:数着丝点DNA:数条数姐妹染色单体:复制后有2)分裂期:约占细胞周期的5%--10%根据染色体数目形态的变化,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D复蛋合现单体)G期:DNA合成前期,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11)时期S期:DNA合成期,进行DNA的复制期:DNA合成后期,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G22)时间: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3)特点:①DNA复制,蛋白质合成;②形成染色单体,DNA数目加倍,染色质数目相同。
2、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特点:①“两出现”——染色体、纺锤体出现;②“两消失”——核膜、核仁消失;③“一散乱”——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3、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特点:①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赤道板上(实际不存在的);②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4、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②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③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e3f9d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c.png)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DNA是主要就的遗传物质】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角落里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脂肪酸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动物细胞控制的遗传物质遗传现象。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5、肺炎科合位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胃部可以使小鼠患病以使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变成了S型)。
6、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7、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者: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者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标记一些则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用35P标记脂肪酸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上层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背诵提纲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背诵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a3054a8a0116c175e0e4815.png)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1、生物生长的原因,主要决定于。
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数量的多少2、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模拟实验中,用模拟细胞;用模拟细胞吸收的物质。
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的速率相同吗?。
在相同时间内,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含有酚酞的琼脂块NaOH 相同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3、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
小低4、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的大小受细胞的限制;(2)受细胞核所能控制范围的制约,即受制约。
表面积与体积比核质比5、细胞通过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增殖。
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用来补充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同时,多细胞生物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
分裂新的个体新的细胞6、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的基础。
生长、发育、繁殖、遗传7、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____ 、_ _和__ _三种,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二分裂8、细胞周期的概念:的细胞,从时开始,到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一次分裂完成下一次分裂完成9、写出能连续分裂的细胞:__ _植物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动物皮肤生发层细胞。
发育着的受精卵。
写出不能分裂的细胞:___ ____成熟细胞不分裂精子和卵细胞10、上述横轴图中,能够表示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字母组合)B+C D+E左图,能够代表一个细胞周期的是。
乙甲乙11、写出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要完整写出,不要用“膜仁消失现两体”等语言)(1)分裂间期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为、、期。
(2)前期:____________ _____(3)中期: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后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5)末期:______ ___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G1 S(DNA复制时期)G2 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纺锤丝构成纺锤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bce26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1.png)
⾼中⽣物必修⼀第六章知识点 ⾼中⽣物的学习是⽐较繁重的,⽣物必修⼀的知识点很多,⼤家都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复习⽣物的知识点。
下⾯由店铺为⼤家提供关于⾼中⽣物必修⼀第六章知识点,希望对⼤家有帮助! ⾼中⽣物必修⼀细胞的⽣命历程 1、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质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的⼀类具有⽣物催化作⽤的有机物,除少数的酶是RNA外,绝⼤多数的酶是蛋⽩质。
2、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新陈代谢(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析】新陈代谢(细胞代谢)主要发⽣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和⼀些细胞器也进⾏部分新陈代谢,如细胞核中DNA的复制和转录、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线粒体中的有氧呼吸、核糖体中的蛋⽩质合成等。
核糖体是合成蛋⽩质的装配机器,附着在内质⽹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某些专供运输到细胞外⾯的分泌蛋⽩,如消化酶、抗体等;⽽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质,主要供细胞内利⽤。
内质⽹是蛋⽩质的运输通道,是蛋⽩质的合成车间。
同时,内质⽹与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
细胞中的⾼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质进⾏加⼯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即参与合成细胞壁中的纤维素)。
3、线粒体是活细胞进⾏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解析】对真核⽣物⽽⾔,有氧呼吸可分为三个阶段,第⼀阶段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第⼆和第三阶段则是在线粒体中进⾏,其中第⼆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
⽽⼀些原核⽣物(如好氧性细菌——硝化细菌、根瘤菌等、蓝藻)也进⾏有氧呼吸,因它们没有线粒体,进⾏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膜。
4、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 【解析】对于动物和⼈来说,主要是通过细胞呼吸来形成ATP,此外,在⾻骼肌细胞中还含有另⼀种⾼能化合物——磷酸肌酸,当⼈或动物体内由于能量⼤量消耗⽽使ATP过分减少时,磷酸肌酸可把能量转移给 ADP形成 ATP。
对于绿⾊植物来说,是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来形成ATP。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9129e8af45b307e97197c7.png)
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增殖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3、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分裂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5、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7、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8、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9、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10、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11、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dbfbaa16fc700aba68fc8f.png)
必修一第六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核控制范围,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二、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一)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大约占细胞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实质:染色质复制)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形定数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点裂数加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两消两现重开始)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参与的细胞器:间期:核糖体,中心体前期:中心体(复制形成纺锤体)末期:高尔基体(细胞壁的合成)线粒体全过程。
有单体出现时,DNA数目为染色体的2倍,单体消失时,DNA与染色体数目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细胞衰老的原因
• 自由基学说 : 细胞氧化反应和辐射等有害刺激产生的自由基破 坏细胞的生物大分子。 • 端粒学说 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缩短一截,端粒内 侧的正常基因受损。
由 基因 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 为 细胞编程性死亡 。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 • 意义: 维持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抵御干扰。 • 细胞坏死: 由不利因素造成的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 细胞损伤和死亡。一般属于病理性死亡。
解离 ,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来 A过程叫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过程叫 漂洗 ,作用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 染色 ,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使染色体着色 C过程叫______ 。 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 分散开 。 _________ 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分生区 _______,该区的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细胞特点是 。在观察 中,间 期的细胞最多, 中 期的细胞染色体最便于观 察。
细胞的癌变
细胞的癌变
• 致癌因子 物理、化学、病毒 。 • 致癌机理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
• 原癌基因: 调节细胞周期
。
• 抑癌基因: 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过程: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成 熟 区
伸 长 区 分 生 区 根 冠
〖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据 图回答:
必修一第六章知识要点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 越小 ,细胞的物 质 运输效率 越低,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 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核中的DNA 不会随细胞的体积扩大而增加。
细胞增殖
• 方式:
有丝分裂 (受精卵、分生区细胞、干细胞) 无丝分裂 (蛙的红细胞) 减数分裂 (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形成精子和卵细 胞的分裂方式) • 意义: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 遗传的基础。
细胞凋亡
•癌细胞: 遗传物质 有的细胞受到 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 发 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 的 恶性增殖细胞。 •特征: ①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 无限增殖 ; ②癌细胞的 形态结构 发生显著变化 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的原因: 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 。 分散和转移。
• 细胞的全能性: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根本原因: 细胞核有全套遗传物质 • 全能性大小: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 干细胞: 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 举例: 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
细胞衰老
•
• • • 细胞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导致功 能下降的过程。 ①细胞内的水分 减少 ,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 皱纹。 ②细胞内多种酶 活性降低 → 白发。 ③细胞内的 色素 逐渐累积 → 老年斑。 ④细胞内 呼吸 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 增大 , 核膜 内折, 染色质 收缩、染色加深。 ⑤ 细胞膜 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细胞周期
•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 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 包括: 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细胞分化
• 定义: 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 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 异的过程。 • 结果: 形成组织、器官(发育的基础) • 根本原因: 基因选择表达(遗传物质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