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1.认识篇章页,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及学习任务。

2.能认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三课的生字,读准多音字“假、背、圈”;会写《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两课的生字、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和《花的学校》,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梳理方法,并借助提示进行仿说或仿写。

4.默读课文《不懂就要问》,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迁移运用前两课学到的方法,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5.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6.能选择一位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

能从“外貌、性格、品质、爱好”等方面,选择两点写出他的特别之.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化设计)1.单元学习情境:基于单元整体解读,围绕“校园生活从‘新’开始”学习情境,把核心任务分解为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子任务:分享暑假新鲜事、发现校园新鲜事、开启美好新学期。

2.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化设计:课时教学设计给了哪些建议或意见?(2)课件出示文中要求,学生分析并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点。

课件出示:●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和同学分享一下吧!●想好要讲的内容以后,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听听他们的建议。

(3)本次训练要点有哪些?(说暑假里自己经历的新鲜事;先在家里试说,听建议;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

)活动二范例引领,学习表达1.简单交流:大家在暑假里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呢?2.师生评析:哪些事你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为什么?3.直面要点:新鲜事可以是没经历过的,很有趣的,很幽默的事情等,交流时要选择这样的事情来说,才会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4.学习表达。

课件出示:(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暑假里各做了什么事?(2)(2)出示泡泡语,默读后想一想:这两件事新鲜吗?从他们的表达里你发现了这两件事的新鲜之处在哪里?(没经历过的农活;第一次坐摩天轮)课件出示:(3)引导发现:这两个小朋友的表达里藏着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怎么做到清楚表达的?哪件事具体经历、感受①讲述干农活时可以从动作、方法,以及干活时的想法等角度出发,把事情说清楚。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8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8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8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篇1【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单词和短语,学习和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带着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1.使用各种形式的阅读和背诵。

用插图理解古诗大意。

用拼音独立读单词和句子,交流没有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板块一:交流平台(课件出示2)◇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3.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看谁背诵得快。

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在笔记里,并举例说明可能的图片。

5.老师点评总结:课文或课后阅读中往往有一些新鲜、生动、有趣的句子。

看到这样的句子,要多看几遍,抄在笔记本上,积累起来。

(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三、词句段运用板块二:词句段运用(一)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

(板书:成语)3.小组代表发言,老师总结:这些词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神态,有的描写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教案
完成小练笔
认真听老师介绍,并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课后阅读。
从复习词语导入,意在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同时自然引入新课。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利用画面和优美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将阅读和欣赏结合在一起。
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桥梁,进行想象力和语言表达的训练。
延伸阅读泰戈尔《新月集》中其他的一些诗,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并把本课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其他文章中。
5.指导朗读。
1.提问: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勤奋学习的?
3.拓展。
4.总结:今天,从孙中山身上我们感受到他勤学好问的认真学习精神,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这种精神。
1.读课题,质疑。
2.自学生字、生词。
3.交流课文主要写孙中山的一件什么事。
4.和同学交流收集的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节的生字、词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自读、互读等,进行感悟。
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去寻找重点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体会、感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让文本走进学生心中。
拓展阅读,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去寻找重点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体会、感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让文本走进学生心中。不足之处是没有完成对课文相关阅读知识的处理,如了解各民族的服装特点等。
清风一吹,他们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
3.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4.推荐阅读《金色花》和《同情》。
1.学生开火车复习生字。
2.齐读课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2.自由回答,互相补充。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边疆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花的学校》引导学生感受童真和母爱。

《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的事。

口语交际围绕“我的暑假生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以“猜猜他是谁”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二、单元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语,引导学生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能和其他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3.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的好处。

4.引导学生练习习作,教会学生习作的格式,体会习作的乐趣。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能和其他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

2.教会学生习作的格式,体会习作的乐趣。

四、课时安排《大青树下的小学》2课时《花的学校》2课时《不懂就要问》1课时1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3.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整体把握,能找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难点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的提示,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板题,出示教学目标1.说说自己的学校,出示大青树下的小学图片。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第一单元中的生字词。

- 学生能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 句子-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第一单元中学到的句子结构。

- 学生能够进行句子的仿写和改写。

3. 课文理解- 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

-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感。

4. 语文园地- 学生能够掌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如词语接龙、句子仿写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复习(10分钟)-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

- 教师通过例句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句子复习(10分钟)- 教师出示句子,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仿写和改写。

4. 课文理解(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主要人物、事件和情感。

-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语文园地复习(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如词语接龙、句子仿写等。

- 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巩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 课文教材- 生字词卡片- 句子练习题- 语文园地练习题六、教学建议-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辅导。

- 教师要注重课后巩固,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2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2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

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1.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

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 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强调字词的音、形、义。

- 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

2. 课文内容复习-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句子。

- 教师通过问题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阅读理解复习-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

4. 写作技巧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写作要求。

-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教学步骤1. 生字词复习-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强调字词的音、形、义。

- 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

2. 课文内容复习-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句子。

- 教师通过问题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阅读理解复习-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

4. 写作技巧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写作要求。

-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生字词书写、课文理解和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五、教学资源- 课文文本- 生字词卡片- 阅读理解练习题- 写作练习纸张六、教学时间40分钟七、教学反馈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生字词书写、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1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1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1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知道春风给大自然所送来的礼物,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教学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想想春风让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2.指名说,生补充,师小结。

【精读课文,想象感悟】1.春天是怎样唤醒沉睡的大地的呢?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做上记号。

读后,和同桌交流。

2.全班反馈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镜头,引导阅读。

(1)第二自然段(地上的变化)重点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第一句:在原野上,小草率先穿上了新鲜的绿色衣服。

他们有的点着头,有的弯下腰,用不同的姿势展示着他们的活力。

句2:各种花朵也不甘示弱,纷纷披上艳丽的`衣裳,红的、黄的、白的、紫的……通过读句子,使学生体会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赞叹之情,学习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

可以采用范读、领读、赛读等方式指导朗读。

(2)第三自然段(空中的变化)以介绍的形式,进一步感受鸟儿、蝴蝶、蜜蜂在春天的快乐心情和优美舞姿。

(3)第四自然段(水中的变化)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清澈的小溪里,一群小蝌蚪在那儿玩构图游戏,一会儿像串着的黑珍珠,一会儿像浸在水中的水墨画;小鱼在追逐嬉戏,有的钻进石缝里,有的躲在水草里。

在读中体会小鱼、小蝌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

通过派小组代表参加阅读比赛和一起阅读来加深体验。

3.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全文的总结,概括地写春天令世界充满生趣和活力。

)【总结拓展,升华情感】1.默读全文,结合插图,想想春风给大自然送来了什么?你眼中的春天还有哪些美妙的景象?2.小组里交流。

3.全班反馈交流,老师指导阅读,背诵相关段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4.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重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重点)3.学习第1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重点)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并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师: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学生,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里呀?(生: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

今天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去认识一群不同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一边听一边用笔画出课文中出现的少数民族。

2.师: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自己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1)朗读课文,标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正音、巩固。

(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书写课后会写字。

(着重指导“晨”“绒”“装”“静”的写法,并在田字格内示范书写)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再读课文,发现校园美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变放假了”?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蕾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合作读课文。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好呀)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喔。

认识易烊千玺吗?(认识)认识王俊凯吗?(认识)。

那认识李白吗?学过他的什么诗?认识金波吗?读过他的什么作品?认识泰戈尔吗?《飞鸟集》是谁写的?(师相机出示资料介绍泰戈尔),古住今来,有这么多杰出的诗人及儿童作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来自印度的诗人泰戈尔,共同学习他的优美散文《花的学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预习任务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1)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____”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指名读预习任务。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得到几颗星?(课件出示)第一关:汉字大本营。

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获得“写字之星”。

第二关:阅读展示台。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内容,获得“阅读小明星”。

第三关:智慧少年。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少年”。

(一)汉字大本营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

(1)(课件出示)出示预设的带拼音的词语(还可在学过程教黑板上补充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荒野口笛跳舞狂欢罚站衣裳猜出扬起双臂能够放假、互相、狂欢落下、所住(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注意读准平舌音“猜”,翘舌音“裳”,后鼻音“荒、狂、扬”。

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基本句型。

2. 理解第一单元中的课文内容,并能够简单复述。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基本句型的学习。

2. 对课文的理解和复述。

三、教学准备
1.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课件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课文中的图片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内容。

2. 词汇和句型学习(15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跟读,学习第一单元中的重点词汇和基本句型。

3. 课文理解和复述(25分钟)
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课文内容,并进行复述。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 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几道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交流答案。

5. 小结与反馈(10分钟)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习册中与第一单元相关的习题。

2. 复述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教案的方式对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进行了复习。

教师通过导入、词汇和句型学习、课文理解和复述、阅读理解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巩固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并提高了语文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篇目教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篇目教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篇目教案第一单元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

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学习目标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四、课时分配1.《大青树下的小学》………………………………………2~3课2.《花的学校》…………………………………………2~3课时3.《不懂就要问》…………………………………………1~2课时口语交际8226;习作8226;语文园地………………………………4~5课时五、教法与学法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1 大青树下的小学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教学设计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落荒笛舞狂罚假
互所够猜扬臂
课时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课文意境。
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做游戏巩固字词。
(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课后小资料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先提问熊江,翟丽萍等学生。利用教材出示句子: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指名读(殷悦、李锦锋、文利蝶),评议
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1.利用教材(出示句子):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
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第一单元的生字词。

2. 熟练朗读并理解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

3. 掌握第一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复述、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生字词复习1. 复习第一单元的生字词,包括汉字的笔画、部首、读音和词义。

2. 组织学生进行生字词的默写和书写练习。

课文内容复习1. 复习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包括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和寓意。

2.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复述练习。

语文知识技能复习1. 复习第一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包括词语的理解、句子的解析和文章的鉴赏。

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复习1.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复习的重要性。

2. 学生自主复习生字词,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步骤二:生字词复习1.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进行生字词的默写和书写练习。

步骤三:课文内容复习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复述练习。

步骤四:语文知识技能复习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相关的练习和讨论。

2.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的方向。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生字词的默写和书写练习的结果。

2. 课文朗读和复述的表现。

3. 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和理解程度。

评价标准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书写。

2. 课文的流畅朗读和准确复述。

3. 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第一单元的生字词卡片。

2. 第一单元的课文文本。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单元至第八单元,共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几篇课文和一些语文园地。

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有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科普知识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难点:部分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生字词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教材。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字典。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游戏等方式,引入新课。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

3.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或分组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课文的含义。

5. 实践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后作业布置: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布置相关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课文主题。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板书可以设计为:秋天雨1. 特点:清凉、温柔2. 作用:带来了秋天的色彩和丰收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找出课文中描述秋天特点的句子,并解释其意义。

3.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秋天的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的续写、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如上所述,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单元至第八单元,共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几篇课文和一些语文园地。

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有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科普知识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每篇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11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11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11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11篇)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仅供参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篇1【教学目标】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点】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发情趣。

1.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2.(课件出示2)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3.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二、回顾课文,轻松导入。

1.我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谁来说一说。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按观察顺序,由远及近地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

按一定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2)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3)先总写后分写。

(4)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3.今天习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课件出示1)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三、展示片段,交流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文本,我们可以体会到我们对自然的无限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读10个新单词,写9个。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4、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在美丽的大森林中,有一块美丽的草坪,他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小动物们都说他非常美丽,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草叶上的歌(二)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来,问一问身边的同学或字典小老师,解决生字问题.2、检查阅读情况,分总结指阅读。

3、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4、“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通过这三个词,你觉得这块草坪怎样?这一小结应该怎样读。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试一试,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5、教师指读,学生评价。

6、分小结学习课文。

(1)你认为什么样的草坪最美?你从哪感受到的?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a、沉思了一冬的大森林,挣开明亮的眼睛。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溢出”说明什么?这一小节写的这样美,仿佛写出了森林老爷爷经过沉睡忽然醒来,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小结。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朗读,教师配上音乐。

如果我们把冬天的森林比作老爷爷,那春天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什么?b、“酣睡的露珠”、“快乐的探身相迎”,这里把露珠当作了什么来描写。

“映照春色的一面明镜”读到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这样充满生机的草坪,你们喜欢吗?我们应该怎样读着一小节。

让学生带着动作的自由朗读。

c、“腾空”、“发出笑声”、“醉入花丛”、“舞步轻盈”,通过这些快乐的词语,我能够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小动物们是多么开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小节吧!d、“温柔的和平”、“搏动的生命”、“绿色的云影”读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吗?让学生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包含《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给人带来新鲜感,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略读把握大意、运用拟人化的表达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本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篇章页”,故在开启本单元学习之前,应先引导学生对篇章页进行读读、议议、说说,明确本单元的整体要求,形成对本单元学习的整体认识。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大青树下的小学2本篇课文通过对一所边疆小学的描写,反映了边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1.认识25个生字和“假、背、圈”3个多音字,会写26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成语。

3.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准确地读出句子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1大青树下的小学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重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大部分是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学生的认读难度不大。

本课的10个会认字,可以进行集中指导,特别要强调“坝”的读音,提醒学生不能只读右半边字的音。

汉字的书写可以进行归类:先出示同结构的字,分析相同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最终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提高书写质量。

本课的生字“艳、静”左右同宽,“绒、球、汉、服、扮、读、停、粗”左窄右宽,“影”字左宽右窄。

上下结构的“晨、装”是书写的难点,教学时引入古体字,让学生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识记字形。

2.阅读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有不少具有新鲜感的词句。

抓住这些词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有声有色。

把握自然段的意思是三年级要着重训练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通过把握课文自然段的意思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表达运用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教给他们规范的表达极其重要。

理解课文时,请学生用上“这是一所的小学”的句式进行表达,并结合生活实际迁移运用,真正地让学生的学习从学过走向学会。

1.预习提纲(1)通过查阅资料认识本课生字。

(2)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资料。

(3)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结合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通顺。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一、歌曲导入,介绍材料。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课件出示歌词。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学生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指名学生说一说。

课件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3.学生展示介绍完,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傣族:傣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景颇族: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

阿昌族: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

德昂族:德昂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保山、临沧等3个地州9个县市。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课题,并配本课主题图)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运用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对民族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民族知识,并相机认读词语,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标出自然段。

(2)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3)读通课文。

(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会认字: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指名朗读,师生正音,出示“坝”“摔”“跤”“洁”,引导学生说说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识字方法:形近字认读:坝——现摔——率跤——郊洁——结注意“坝”读bà,不要读bèi。

(2)课件出示词语:坪坝汉族鲜艳打扮飘扬朗读摔跤凤尾竹洁白①小组朗读,师生正音。

②说说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记住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ɑ.借助图片,了解“坪坝”“凤尾竹”。

b.用拆拼法理解“鲜艳”。

c.做动作,读词语“打扮”“摔跤”“朗读”。

(3)再次整体朗读词语。

设计意图:三年级识字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出示“自学提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尤其是要引导学生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对生字进行识记,发现识记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三、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课件出示会写字:艳、静、所(左右同宽)坝、绒、汉、服、扮、读、停、粗(左窄右宽)晨、装(上下结构)着重分析指导“晨、汉、艳、服、装、扮、读、静、粗”,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①书写注意点。

晨:“曰”上宽下窄,“辰”横向笔画间隔均匀。

绒:左窄右宽,右边的斜钩略带弯势且长伸。

球:左窄右宽,“王”最后一笔变成提。

汉:左窄右宽,左部起笔略高,“又”捺伸展有力。

艳:“丰”三横间隔要均匀,右部竖弯钩舒展。

右边比左边稍宽些。

装:“衣”横要短,左撇右捺相呼应。

扮:左窄右宽,左右穿插灵活、到位,宜写紧凑。

读:左窄右宽,左部小而偏上,右部上下重心平稳。

静:左右宽窄相等,右部中横写在横中线上。

停:左窄右宽,右边各横间距相等,“冖”托上盖下。

粗:“米”竖长而直,“且”横画间隔均匀,末横稍长。

影:右部三撇长短有变化,末撇向左下伸。

②生字“绒、球、汉、艳、服、扮、读、静、停、粗、影”都是左右结构,注意“艳、静”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

生字“晨、装”都为上下结构,最后的一笔捺要舒展。

(2)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设计意图:汉字书写时,引导学生分析相同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的内容?2.学习反馈:(出示课件)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同学们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中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总结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设计意图: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教学中以“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的内容”作为线索,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思考,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铺垫下文。

这节课,同学们和边疆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

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那么在这所边疆小学里有着怎样的乐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梳理本课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下节课学习的兴趣。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2.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本文先写了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然后写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情景,最后进一步赞美了大青树下的小学。

(图文结合,加一张课文主题图)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感受这所边疆小学的独特魅力。

(生读课题)学写概括是三年级学生训练的一个重点,需要多训练、多复习。

二、深入探究,品析文章。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体现“我们可爱的小学”十分美丽的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

课件出示表现校园美丽的句子。

(1)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这所小学美在哪里?(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各个民族的服饰)同学们可以通过观看各个民族的服饰了解“绚丽多彩”的意思。

(灿烂艳丽,色彩丰富。

)(3)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4)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全班交流,简单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到新鲜。

(5)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铜钟”“大青树”“凤尾竹”“粉墙”等这些感到新鲜的事物。

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校园的美丽。

3.指导朗读,品味校园的美丽。

引读: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大青树粗壮,凤尾竹幽雅多姿,还有身着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民族服装的孩子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你能读出边疆小学的美丽吗?(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师生评价。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我们可爱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小学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团结的?2.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