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六二)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六年级、《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老子》节选1.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节选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吾子以为奚若?"。
二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黄河出版集团版本)
第一单元历史篇(一)zìxī nóng, zhìhuáng dì. hào sān huáng, jūshàng shì.自羲农, 至黄帝,号三皇, 居上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唐有虞, 号二帝,相揖逊, 称盛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zhōu wén wǔ,c hēng sān wáng.夏有禹, 商有汤,周文武, 称三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sì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夏传子, 家天下,四百载, 迁夏社。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liù bǎi zǎi, zhìzhòu wáng.汤伐夏, 国号商,六百载, 至纣亡。
历史篇(二)z hōu wǔwáng, shǐzhū zhòu. bā bǎi zǎi, zuìcháng jiǔ.周武王, 始诛纣,八百载, 最长久。
zhōu gòng hé, shǐjìnián. lìxuān yōu, suìdōng qiān.周共和, 始纪年,历宣幽, 遂东迁。
zhōu zhé, wáng gāng zhuì.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周辙东, 王纲坠,逞干戈, 尚游说。
二年级经典诵读篇目(三字经+古诗)
二年级经典诵读篇目班级:二(3)班姓名:(一)国学经典:《三字经》第一部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二部分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第三部分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第五部分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一、学而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为政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8.子曰:“由,诲(huì)汝(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10.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1.子张学干禄(lù)。
子曰:”多闻阙(qu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dài),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yú)矩。
”15.子曰:“君子不器。
”1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三、八佾(yì)17.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8.子谓韶(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9.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四、公冶长20.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
于予与何诛(zhū)?”2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
同学们,咱们的国学经典诵读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世界的大门,那里面的宝贝可多啦。
还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知识就能得到新的理解,这多神奇啊。
就像我们玩游戏,第一遍玩可能只知道个大概,再玩一次就发现了好多之前没注意到的小细节、小技巧呢。
学习也是这样,不断回顾之前学过的东西,总能发现新的宝藏。
再讲讲古诗词。
李白的诗就像一场盛大的魔法表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哇塞,瀑布像从天上掉下来的银河一样,这想象力简直要冲破天际了。
我们读着这样的诗,感觉自己就站在那瀑布旁边,被那巨大的水流冲击得目瞪口呆。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幅塞外的壮丽画卷就展现在眼前啦。
那沙漠里孤孤单单的一股烟直直地升向天空,黄河边一轮圆圆的落日慢慢下沉。
感觉我们就像骑着骆驼的探险家,在这广阔的沙漠里欣赏着这独一无二的美景。
国学经典诵读可不只是死记硬背那些文字哦。
它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我们能和古代的智者对话,能看到古人眼中的山川日月、人情世故。
每一句经典都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我们的脑海里闪闪发光,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有内涵。
所以啊,同学们,让我们尽情享受这场国学之旅吧!。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诵读文化经典为载体,加强少年儿童文化底蕴,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孝经》《孝经》是讲述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的著作,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个版本。
《古文孝敬》是汉武帝时期在孔子旧宅的墙壁里发现的蝌蚪文版本,除了各自篇章有删减外,大意与《今文孝经》并无不同。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也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百家姓》《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
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2014年6月,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出炉,王李张刘居前。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为全国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达到9468万人,占总人口的7.1%。
各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2015版本)
6.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三字经》)
三
热爱
祖国
1.天地泰宁,君之德也。君德昭明,则阴阳风雨以和,人赖之而生也。是故只承君之法度,行孝悌于其家,服勤稼(jià) 穑(sè),以供王职,此兆人之忠也。(《忠经·兆人》)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五
壮丽的祖国河山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史记》
2、秩秩(zhì)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
3、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论语》
3.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声律启蒙)
二
学校
生活
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乾卦》)
2.庄敬日强,安肆(sì)日偷。(《礼记·表记》)
3.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 tiān dì xuán huáng yǔ zhòu hóng huāng
天 地 玄 黄, 宇 宙 洪 荒。
rì yuè yíng zè chén xiù liè zhāng 。
日 月 盈 昃 , 辰 宿 列 张 。
hán lái shǔ w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
寒 来 暑 往, 秋 收 冬 藏。
为 学 者 ,必 有 初。 小 学 终 , 至 四 书。
国学经典诵读主题班会
《弟子规》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事虽小 物虽小 亲所好 身有伤 亲爱我 亲有过 谏不入 亲有疾 应勿缓 须敬听 夏则凊 反必面 勿擅为 勿私藏 力为具 贻亲忧 孝何难 谏使更 悦复谏 药先尝 父母命 父母责 晨则省 居有常 苟擅为 苟私藏 亲所恶 德有伤 亲憎我 怡吾色 号泣随 昼夜侍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孝方贤 柔吾声 挞无怨 不离床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主题班会
什么是国学?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 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 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 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 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 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 延了。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孔子言: “不学礼, 无以立。” 礼仪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 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因此,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 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 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学校, 甚至关系到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形 象。
小故事
法国人的微笑 在法国人的眼里,笑、哭、平静是人类感 情的三种基本表达方式,是一个人整个处在 状态无言的直白。其中微笑往往是成功、自 信、健康的表露,真诚的微笑直接源于生命 最深的本源,是生命的舞蹈,是心灵的话, 是心灵的歌。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 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 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 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 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 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 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 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 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 “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 “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目录
目录
第一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学习篇、道德篇 (1)
第二单元拥抱多彩的夏天
1.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10)
2.客中初夏司马光 (13)
3.有约赵师秀 (15)
4.鄂州南楼书事黄庭坚 (18)
5.村晚雷震 (21)
第三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常识篇(一、二) (24)
第四单元倾听秋夜的虫鸣
1.秋月朱熹 (32)
2.秋夕杜牧 (35)
3.寒夜杜耒 (38)
4.霜夜李商隐 (40)
5.泊秦淮杜牧 (44)
第五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常识篇(三、四) (47)
第六单元追随诗人的脚步
1.上高侍郎高蟾 (54)
2.客中行李白 (56)
3.花影谢枋得 (58)
4.登山李涉 (60)
5.题壁无名氏 (62)
第七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典籍篇(一、二) (64)
第八单元寻找诗人的身影
1.长歌行汉乐府诗歌 (71)
2.寻隐者不遇贾岛 (74)
3.乌衣巷刘禹锡 (76)
4.社日王驾 (78)
5.寒食韩翃 (80)。
国学经典朗诵100首
国学经典朗诵100首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3. 贫贱之知不容忘记,糟糠之妻不出堂。
(后汉书.宋弘传)4.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5.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6.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7. 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容易一)8.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9. 管中窥豹,时见到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10.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晋.陆机.文赋)11. 余霞球状体朱珠,澄江静如练。
(南朝.胡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13. 无人知晓细叶谁篇首,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14.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5. 将近乡情更畏,不敢反问去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16.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7.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离)18.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19.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倒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20.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21. 仰天大笑回家回去,我辈岂就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2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23.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天下还一朝。
(唐.李白.将进酒)24.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2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26.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27. 人生存有崭新故,贵贱不相逾。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5篇精选
经典国学诵读总结5篇精选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
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行反思,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经典国学诵读总结篇一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
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文章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1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
(完整word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弟子规》二、《三字经》三、《百家姓》四、《千字文》五、《论语》10段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老子》节选1.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三字经——经典诵读六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繁杂、众多
根本
译文:若想广泛学习,会让人担心内容太繁杂, 怕一辈子也学部完。但如果概括一下,就可以 知道很多学问的根本。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代朱熹编写。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译文:学生读书求学,一定要从头学起, 打好基础,先易后难。《小学》读完了, 方可接着读“四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理,说仁义。
译文: 《孟子》共七篇,专论儒家 学派的道德、仁义。
《孟子》: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学生,他曾到梁国去
讲说他的仁义道德,没有被梁惠王引用,于是他又去拜见 齐宣王,宣王很尊敬他,封他为客卿,但没有重用他。孟 子很失望回到自己的国家开始教授弟子,传播“仁政”思 想。在他死后,孟子的学生记录下孟子的言行七篇,就是 《孟子》一书由来。
闻着芬芳清香, 在阳光照耀下, 闻啊,闻—— 醉倒在树叶间。 我想把身体,种在大地上。 变大树,新鲜苍绿, 变花朵,生机盎然。 成为小草,更是最大的愿望。 我会长啊,长—— 长成扑面而来的绿意。
【作业】
1、识记《三字经》课堂内容和儿童诗《我想》 2、理解字义和译文,读准字音。 3、适当讲讲“故事典故”,理解知识扩充的内容。
是南宋哲学家朱熹的字
译文: 《中庸》和《大学》本是《礼记》中的两篇,
宋朝人朱熹把这两篇单独编成书,连同《论语》、 《孟子》合称为“四书”。
若广学,( 为学者,( 论语者,( 孟子者,( 作中庸,( 作大学,( 此二篇,(
)。但略说,( )。小学终,( )。群弟子,( )。讲道理,( )。中不偏,( )。自修齐,( ),今单行,(
三 字 经
第八课
(最新整理)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完整)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的全部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幼儿园阶段(一)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三)简要说明:"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二)古典诗词:《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四)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季氏第十六(一)◎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⑦出于柙(xiá)⑧,龟玉毁于椟(dú)⑨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⑩之内也。
”(二)◎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①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②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①矣,政逮②于大夫四世③矣,故夫三桓④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侫④,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①,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②,乐佚③游,乐晏乐④,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②。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①。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①大人,侮圣人之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场:
若将中国的文化比作一片灿烂的星空,那么古典诗词就是这茫茫星空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若将中国文化比作广阔无垠的大海,那么古典诗词便是大海中最为璀璨的一颗珍珠。
或婉约典雅、或雄浑悲壮、或平淡自然,古典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向我们展示出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
我们不仅从中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丽,更体会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下面,让我们共同去寻访这条时间的隧道,一起去领略诗词的无穷魅力吧!
第一篇章哀婉凄苦《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二篇章催人奋进《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三篇章傲骨铮铮《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尾声:
诗词,如歌如画,魅力无限;又似哲人,意味深长。
但愿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诗词的魅力,传承中华瑰宝,更加舒适地享受生活,更加精彩地奋斗人生。
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