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合集下载

金庸小说中儒、释、道思想的转变与融合

金庸小说中儒、释、道思想的转变与融合
计1 5部 , 包括 l 2部 长篇 和 3部 中短 篇 。金 庸 用其 中十 四 部 小说
出金庸 的原儒情怀 。陈家洛的人生终极 目标便是忠君爱国, 反清
复明( 者说是反满复汉 ) 这与儒 家的“ 而优则仕 ” 或 , 学 以及 “ 忠 君” 的思 想 是 同 出一 辙 的 。 而 由 于儒 生 的 软 弱性 , 造 成 了陈 家 也 洛 在 实 现人 生 目标 过程 中对 乾 隆 的依 赖 心 理 , 最终 铸 成 大错 。这 也 是 中 国历 史 上 儒 生革 命 的 悲剧 性 的真 实 写照 。 金 庸 出 生 于 海 宁 查 氏 , 得 上 是 当地 名 门望 族 , 代 书 香 。 称 代 查 氏先 祖 “ 宦 均 文苑 , 名 代代 有 清 官 ” 。至 明 清 之 时 尤 盛 , 氏宗 查 祠 有 康 熙 皇帝 曾亲 笔 题封 : 唐 宋 以 来 巨 族 , “ 江南 有数 人 家 ” 。 家 门世 代 书香 , 自然 藏 书 甚 多 , 庸 从 小 与 书 为伍 , 生 好 读 不 金 一 倦 , 庸 说 :我 年 轻 时 代 最 爱 读 的三 部 书是 《 浒 传 》 《 国 演 金 “ 水 、三
文 学异 ・谚嗜捌觉
金庸 小 说 中儒 、 、 思 想 的转 变 与 融 合 释 道
赵 啸非
( 河南 洛 阳 理 工学 院 中文 系 , 河南 洛 阳 4 12 ) 70 3
摘要: 金庸 自 15 开 始 发 表 《 剑 恩 仇 录》 , 17 95年 书 起 到 9 2年 9月 写 完《 鼎记 》 宣布 封 笔 , 鹿 后 创作 共经 历 了 1 时 间 , 品 共 7年 作
完 成 自已 的心 愿 , 儒 家 的思 想 文 化 已在 青 年 时代 的 金庸 内心 深 但

从金庸小说看中国传统思想

从金庸小说看中国传统思想

从金庸武侠小说看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体现金庸,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

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金庸是著名的华人作家,他的武侠小说中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哲理思想,而金庸本人在写武侠小说的时候也同样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宗教和哲理思维来思考人生和主人公的命运。

儒道佛思想对金庸小说影响很大。

这不是真正哲学意义上的儒家、道家、佛家,只是视其人生观与世界观,气质与人格与儒家道家佛家相近似。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最主要的哲理思想是儒家、道家和佛学禅宗,儒家的学说是为人处世的东西,强调的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儒家可细分为经学和理学,经学重书本,讲章句训诂;理学重心性,讲义理修养,讲礼仪、伦常。

道家的主要概念是属于哲学范畴,充分反映了古人对人类世界观宇宙观的智慧结晶。

金庸的宗教思想实质上由儒入道,由道入佛的。

开始是采用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哲学来塑造他的梦想。

在对儒家彻底失望后,金庸开始人生哲学的探索之旅。

首先,儒家思想。

儒家讲求积极入世,为政治出力,再加上儒家的礼仪教化要求人谦恭有礼,做人应当做到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境界,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是《书剑恩仇记》,故事中的主角陈家洛就是儒家的典型代表。

《书剑恩仇录》亦称《书剑江山》。

从名字上看充满了儒生的诗卷气,而其中的主人公陈家洛更是十足的儒生气质。

首先他的父亲就是当时大儒,学问非凡,在这种熏陶下他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金庸有意或无意的总是在其中穿插着儒家思想,他待人的行为,处事的原则,甚至是他微笑的样子,金庸都尽可能的带着“有礼”二字,再加上这部作品是金庸的处女作,我国教育中的儒家思想早已深深刻在金老的心里,他当然会尽量运用自己熟悉的思想贯穿在作品当中,主人公陈家洛无论是对待对霍青桐和香香公主的爱情,还是在对待反清的事业上面都是优柔寡断,无法取舍,以至于最后造成了爱人的枉死,事业的功败垂成。

金庸武学中的佛家与道家

金庸武学中的佛家与道家

金庸武学中的佛家与道家金庸小说里的武功有哲学底蕴的大概有两派,一派是佛家武功,一派是道家武功。

佛家武功以少林为代表,道家武功代表有全真教、武当派等,另有很多高人,比如逍遥子、独孤求败、小龙女、风清扬、令狐冲等。

关于少林佛家武功的来源,在笑傲江湖中有交代:【那《易筋经》神功,乃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所创,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得之于老祖。

慧可大师本来法名神光,是洛阳人氏,幼通孔老之学,尤精玄理。

达摩老祖驻锡本寺之时,神光大师来寺请益。

达摩老祖见他所学驳杂,先入之见甚深,自恃聪明,难悟禅理,当下拒不收纳。

神光大师苦求良久,始终未得其门而入,当即提起剑来,将自己左臂砍断了。

”令狐冲“啊”的一声,心道:“这位神光大师求法学道,竟如此坚毅。

”方证说道:“达摩老祖见他这等诚心,这才将他收为弟子,改名慧可,终得承受达摩老祖的衣钵,传禅宗法统。

二祖跟着达摩老祖所学的,乃是佛法大道,依《楞伽经》而明心见性。

我宗武功之名虽然流传天下,实则那是末学,殊不足道。

达摩老祖当年只是传授弟子们一些强身健体的法门而已。

身健则心灵,心灵则易悟。

但后世门下弟子,往往迷于武学,以致舍本逐末,不体老祖当年传授武功的宗旨,可叹,可叹。

”说着连连摇头。

过了一会,方证又道:“老祖圆寂之后,二祖在老祖的蒲团之旁见到一卷经文,那便是《易筋经》了。

这卷经文义理深奥,二祖苦读钻研,不可得解,心想达摩老祖面壁九年,在石壁畔遗留此经,虽然经文寥寥,必定非同小可,于是遍历名山,访寻高僧,求解妙谛。

但二祖其时已是得道高僧,他老人家苦思深虑而不可解,世上欲求智慧深湛更胜于他的大德,那也难得很了。

因此历时二十余载,经文秘义,终未能彰。

一日,二祖以绝大法缘,在四川峨嵋山得晤梵僧般刺密谛,讲谈佛学,大相投机。

二祖取出《易筋经》来,和般刺密谛共同研读。

二位高僧在峨嵋金顶互相启发,经七七四十九日,终于豁然贯通。

”方生合十赞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方证方丈续道:“但那般刺密谛大师所阐发的,大抵是禅宗佛学。

金庸众武侠中的儒侠与道侠

金庸众武侠中的儒侠与道侠

1 金庸众武侠中的儒侠与道侠摘要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十分明显可见金庸受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很深体现在其作品中就是一部分主人公是有为国为民积极强烈的入世精神的儒侠和一部分追求自由不为外物所拘独行于天地间的道侠。

读者往往在不知不觉当中为其中极副个性的人物形象所倾倒我想这些生动鲜明的形象正是金庸小说倍受欢迎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吧关键词儒道侠影响正文金庸小说之所以能雅俗共赏是因为他不仅有讲述惊险曲折的武侠故事的卓越才能而且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的修养。

这使他的小说不仅有十足的武侠味而且有十足的书卷味。

他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就形成了儒家和道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

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真正作为显学的还是儒和道。

可以说道学及儒学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中国人一方面受儒家影响关注现实人生积极进取另一方面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率真任性想象丰富情调浪漫不能说与道家无关。

儒侠先说儒家代表即《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

郭靖是金庸笔下一个平实可信充满阳刚之美的侠义英雄。

他出身于忠良之家可是郭靖还未出生家中已遭不幸父亲郭啸天被与金人勾结的南宋官府害死母亲被迫流落蒙古。

苦难中出生的郭靖年幼只是一个呆拙愚笨、到四岁还不会说话的傻孩子。

可是就是这个在大漠深处长大的傻乎乎可怜巴巴的孩子最后成了刚正不阿、大仁大义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郭靖外表长的高大威猛相貌英俊内心善良仁慈诚实憨厚。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郭靖的侠义英雄性格具有多重内涵他对国家忠诚执着对朋友义重如山对师傅敬若神明对爱情忠贞不渝等等。

当然郭靖的侠义英雄性格的核心是尽忠报国。

这也是他成为万民称颂之侠与一般江湖游侠的根本区别。

郭靖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自勉处处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成吉思汗曾有恩于郭靖母子而且郭靖与成吉思汗的四儿子拖勒情同手足但是当成吉思汗想要侵吞大宋国时郭靖立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与成吉思汗反目成仇。

谈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

谈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

谈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金庸笔下融为一炉。

儒释道墨法,皆为中国先秦诸子思想文化的最高结晶,让我们通过《天龙八部》,一览其悠久绵长的魅力。

“天龙八部”之名出自佛经,包括了八种神道怪物,这也注定了天龙八部成为一部佛教思想宣传片。

天龙八部通过萧峰命运的转折变化,传达了佛家众生平等,普度众生的思想。

萧峰是生于辽国长于大宋的契丹人。

从佛家的思想来看,中原群雄的行为就是属于过分执着于对世俗的追求,拘泥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盲目排斥外族,简单认为本民族绝对是正义的,而少数民族一定是凶残嗜杀的。

这注定了萧峰一生的悲剧性。

当萧峰是契丹人的身份被揭穿时,江湖群雄马上把各种恶行都归到这本是大仁大义的英雄身上,并以最快的速度纠集起来对他进行追杀,原因无他,只因他是契丹人。

这正是儒家正统观念“夷人性恶”,“尊夏贬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表现。

萧峰为了民族大义,自杀身亡。

这些形象,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种最高的人生价值观,正是儒家思想的光辉所在。

《天龙八部》里,武功最高的,大约要算那扫地僧了吧,须臾间制服两大不世高手,令慕容博萧远山死而后复生终于将其点化,却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

称得上是金庸小说里一等一的高人,其胸怀之博大,早已经看破名利生死。

诚然,金大侠是无法给这位高僧取任何名字的,庄子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实在是真正的美只能由人感受,却不好描述。

扫地僧隐居於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是扫地。

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这不就是道家思想的最高体现吗?虚竹无心争斗,不想成为武林高手,反而最后能够天下无敌。

虚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林和尚,他对武艺看的很淡,只是把武艺看成强身健体的运动,而从来没有想过要提升武艺,成为绝顶高手。

他对一切采取的都是淡然的态度,最后却得到了一切别人挖空心思、拼上老命都得不到的福报。

他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

虚竹没有威仪,不会处理政务,但他德性厚重。

灵鹫宫九宫部署都愿意为他而死,对他心悦诚服——这是天山童姥做不到的。

金庸小说中的文化解读

金庸小说中的文化解读

渐渐听得萧远山和慕容博二人呼吸由低而响,愈 来愈是粗重,跟着萧远山脸色渐红,到后来便如 要滴出血来,慕容博的脸色却越来越青,碧油油 的甚是怕人。…… 突然间只听得老僧喝道:“咄!四手互握,内息 相应,以阴济阳,以阳化阴。王霸雄图,血海深 恨,尽归尘土,消于无形!” 萧峰和慕容复各见 父亲睁眼微笑,欢慰不可名状。只见萧远山和萧 峰二人携手站起,一齐在那老僧面前跪下。那老 僧道:“你二人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走了一遍, 心中可还有什么放不下?倘若适才就此死了,还 有什么兴复大燕、报复妻仇和念头?” 老僧转向慕容博道:“你呢?”慕容博微微一笑, 说道:“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 国是空,复国亦空。” ——《天龙八部》
好像在说:“观世音菩萨,求求你免除令狐 大哥身上痛楚,把他的痛楚都移到我身上。 我变成畜生也好,身入地狱也好,只求菩萨 解脱令狐大哥的灾难……” 令狐冲不由得胸口热血上涌,眼中望出来, 这小尼姑似乎全身隐隐发出圣洁的光辉。仪 琳诵经的声音越来越柔和,在她眼前,似乎 真有一个手持杨枝、遍洒甘露、救苦救难的 白衣大士,每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都是 在向菩萨为令狐冲虔诚祈求。令狐冲心中既 感激,又安慰,在那温柔虔诚的念佛声中入 了睡乡。 —————《笑傲江湖》
金庸笔下的王重阳
1.他是抗金保宋的义士。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 年建成活死人墓,在其中暗藏器甲粮草,作为起 事之根本。 2.他是智义双绝的英雄。他夺取九阴真经,是为 了解救普天下的豪杰,让江湖远离腥风血雨。他 智慧超群,安排一场假死的戏震慑欧阳锋。 3.他是不懂爱情的男人。因他一心国事,无暇私 情,辜负了林朝英;又因争强好胜,尽管是相恋 一生,却仍是“落得情天长恨,一个出家做了黄 冠,一个在石墓中郁郁以终”。
(一)小说据历史虚构有三类:

论金庸小说武侠人物的儒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论金庸小说武侠人物的儒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论金庸小说武侠人物的儒道思想及现代意义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多数具有儒道思想,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现代社会中的智慧。

他们追求的是"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也注重修身养性、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

这些儒道思想不仅为小说赋予了文化内涵和艺术意义,还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追求的是"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

儒家主张立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们以仁爱为本,以义务为先,以礼仪为准则,以智慧为导向,以信仰为支持。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如郭靖、黄蓉、杨过等,都具有高尚的品德、独立的人格和崇高的义气。

他们追求的是道义心灵的卓越,以治愈世人心灵创伤。

这种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人生的指南和底线,使人们能够取得内心的宁静和社会的和谐。

其次,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注重修身养性、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

道家主张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师,倡导心如止水、无为而治的境界。

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如张无忌、独孤求败等,都有修行内观的经历,追求的是自然、无为的道家境界。

他们在修炼武功的同时,也修养内心,注重修身养性,达到内心的和谐和平静。

这种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给予现代社会指导,在喧闹的世界中寻求平静与内心的安宁,让人们明白必要的时候要懂得放弃,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最后,金庸小说中的儒道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儒家价值观的重视逐渐增强。

"仁者爱人"的思想引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弘扬互助、友善的价值观。

"义"让人们具备对社会的责任感,以正义之心去参与社会事务并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礼"让人们有清晰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智"则让人们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善于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

"信"让人们坚守诚信、守信的原则,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作者姓名:石买波专业:汉语言文学目录内容摘要 (4)一、“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 (4)二、“仁者无敌”、“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仁政爱民” (5)三、“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6)四、“忠”、“孝”、“悌” (8)五、“礼” (9)注释 (10)参考文献 (10)后记(致谢) (11)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石买波内容摘要:金庸武侠小说拥有广泛的读者,主要是“积极入世”、“为国为民”、“仁者无敌”、“以人为本”、“重义轻利”、“舍身取义”、“忠”、“孝”、“悌”等儒家思想和反对封建礼教的观点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金庸射雕英雄传儒家思想上世纪50年代,金庸先生以一部《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一个武侠的神话也由此开始。

随后,《雪山飞狐》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1957年《射雕英雄传》面世,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宗师地位。

本世纪以来,影视界掀起了一股“金庸热”,《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雪山飞狐》、《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碧血剑》等新旧版本层出不穷,争相上演,《射雕英雄传》更是多达五个版本。

金庸小说被奉为武侠小说的经典,正如古人所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我认为应该是:“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

”影响何其深,流传何其广也。

金庸的小说读者群之众,在中国来说,古今罕见,上到名人政要,如邓小平,蒋经国,下到平民百姓,提起金庸的小说,人人都能说出个头头道道来。

金庸的小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拥有如此广泛的读者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在金庸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自西汉开始人们都以儒家思想为民族的人生观,希望整个社会都在和平稳定的情况下发展。

所谓三纲五常说到底也是为了稳固统治者的地位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性。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金庸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武侠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读者喜爱。

在金庸的小说中,不仅有精彩的武侠故事情节,还包含着丰富的佛学思想。

金庸通过他的作品传达了许多佛学理念,让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佛学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对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内涵和影响。

金庸小说中最为突出的佛学思想之一就是“因果报应”。

佛学中有“因果循环”、“善恶有报”等概念,主张人们的行为会引起相应的果报。

在金庸的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人物因为过去的恶行而遭受报应,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梁子翁、《天龙八部》中的段天德等,他们由于做了坏事,最终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一些善良正直的人物则常常受到了善报,比如郭靖、黄蓉、杨过等,他们因为善行而得到了幸福和美好的结局。

通过这样的安排,金庸表达了对“因果报应”的深刻理解,呼吁人们要顺应因果,做好事,远离恶行,以求得幸福与美好的人生。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还包含了对“缘起空性”观念的探讨。

佛教强调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有因缘的,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

在金庸的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对缘起空性的深入思考。

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侠客行”、《飞狐外传》中的“缘分天注定”等故事情节,都表达了对缘起空性的领悟。

金庸通过这些故事向读者传达了“缘起空性”的道理,呼吁人们要抛弃执着,超脱纷扰,顺应因缘,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

金庸小说中还融入了对“人生苦难”和“超脱轮回”的思考。

佛教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苦难是无法逃避的,而解脱则需要超脱轮回,达到涅槃的境界。

在金庸的小说中,主人公们常常经历着磨难和挫折,但通过坚持不懈、智慧和勇气的努力,最终获得了超脱和解脱。

比如《神雕侠侣》中的郭襄、《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等,他们在面对世间的苦难时,不放弃希望,不畏艰难,最终获得了心灵的升华和超脱,达到了人生的境界。

这些故事向读者阐述了对人生苦难的坦然面对和对超脱轮回的追求,引导人们要有勇气、智慧和信念,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金庸小说的思想

金庸小说的思想

金庸小说的思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一句诗句是金庸先生以自己写的十四部小说的小说名的第一个字连成的,它寓意了无限的意境。

其中,在这十四部小说里,体现了儒家精神,道家精神和佛学。

我们都知道,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最主要的哲理思想是儒家、道家和佛学禅宗,儒家的学说是为人处世的东西,强调的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道家的主要是哲学范畴,充分反映了古人对人类世界观宇宙观的智慧结晶。

佛学是宗教哲学,宗教与哲学本有相通之处,也着重精神的修养,但宗教与哲学最大的分别是它要求信仰,这在对哲学必须解答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可以清楚看到。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孟子也主张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些古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义’。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我们看到里面的侠客们身上都有这些高贵的品质。

如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为救哲别,即使是被生性残酷狠辣的术赤打得痛彻心肺,甚至差点被其长刀劈得身首异处,也绝不说出哲别藏身之处。

在《连城诀》中,狄云身陷囹圄,自身都难保,但见同狱的疯汉被毒打得神志不清危在旦夕时,他不惜舍身相救。

我们看到,他们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仁义放在第一位。

我记得有一个最深刻的画面,乔峰牺牲自己来换取宋金之间的和平。

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这些场景,所以有人说,他是儒家的大侠。

读书人用儒家入世,用道家出世。

在道家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是最高的境界。

可是人都容易被现实、成规等等所限制,想要达到“无为”之状,就需要有一种特殊的修养功夫,以把这些妨碍主体和谐的蔽障统统加以清除,恢复其原始的素朴状态。

这种特殊的修养功夫,就是虚静的心态。

大家应该都记得张三丰教张无忌武功的时候的场景,记得无忌的回答是:逐渐忘记。

这便是张无忌“虚静”的过程,这体现了道家精神的‘无’。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庸武侠⼩说中的儒、道、佛浅谈⾦庸武侠⼩说中的儒、道、佛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七⼋年的时间⾥⾦庸⽼先⽣笔耕不辍,写成“飞雪连天射⽩⿅,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剑》(中篇)共⼗五部武侠⼩说,成为武侠⼩说史上⼀座新⾼峰。

作品从问世的那⼀天起就不缺读者,上到学者教授,下到贩夫⾛卒,⽆⼈不知,可是很长⼀段时间却也被⼀部分⼈视为难登⼤雅之堂之物。

然⽽,⽼先⽣从七⼗年代封笔到今天也已四⼗余年的时间了,可喜的是⼗五部作品耐住了岁⽉的洗礼和考验,近些年来也被不同程度地写进了⽂学史,实⾄名归。

在很多⼈看来武侠⼩说作为通俗⼩说的⼀种,除了可读性之外并⽆他长,但是仔细分析推敲便会发现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单以⽼先⽣的⼏部作品来说吧,⽐如作品中对儒释道三教内涵的深刻阐释和领悟。

熟悉⾦庸武侠⼩说的⼈都知道《射雕英雄传》是阐释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作,主要体现在“侠之⼤者,为国为民”的郭靖⾝上,⽽且这⼀传统也延续到了《神雕侠侣》中杨过这⼀形象⾝上;《笑傲江湖》阐释的是道教内涵,主要表现在令狐冲对那种⽆拘⽆束,⾃由⾃在,我⾏我素的潇洒豪迈精神的渴望与追求之中,当然除此之外《笑傲江湖》还有其独特⽽⼜深刻的政治寓意。

⽽对于佛教的阐释则具体体现在《天龙⼋部》⼀书中。

翻完《天龙⼋部》之后仔细体会⼀番似乎就会觉得这⼏乎是⼀部罪孽之书,不说别的,单从乔峰、虚⽵和段誉这哥仨的⾝世就可见⼀斑。

乔峰刚满周岁就遭逢⼤难,侥幸不死但也为他的⼀⽣埋下了诸多隐患,⽽虚⽵和段誉这哥俩就更惨了,说得好听⼀点叫原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难听⼀点他俩就是两个孽种。

虚⽵——⽞慈⽅丈与叶⼆娘的⼉⼦,和尚的⼉⼦,罪过罪过,阿弥陀佛(那时候的和尚得守清规戒律,不像现在已经成为⼀种职业了);段誉的⾝世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可以说正是段正淳的风流成性为段誉的降⽣提供了可能,⼤理段⽒的那些事⼉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也难逃因果报应。

下⾯咱们就通过作品中⼏个关节性的⼈物来理⼀理这其中的孽缘。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金庸先生是一位以武侠小说闻名于世的作家,他作品中所营造的江湖世界中,不仅有剑术、技能等武术元素,更深入触及了佛学思想,而这种佛学思想也是其作品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物形象中的佛学思想在金庸小说中,有很多人物是凭借佛学思想而得到成功的。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张无忌和段誉两位人物,他们在小说中的成长历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佛学思想。

1、张无忌的佛学修行张无忌是《倚天屠龙记》的主角之一,他在修行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了相思之苦,这使得他陷入了烦躁、困惑之中。

但经过南帝段智兴的开导之后,张无忌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所在,并在南诏的“穿云箭法”中寻找到了和解。

这种佛学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教导我们应该在面临纷扰和革命时,理智地抉择,才能取得成功。

2、段誉的悟道经历段誉是《天龙八部》的主角之一,他在成长历程中也体现出佛学思想。

在大理国疗伤期间,段誉得到了天竺和尚的指点,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方向。

此后,他在江湖生涯中不断地摆脱世俗上的烦恼,经历了佛教的“三昧”,从而达到了“悟道”的境界,真实感悟到远离纷扰的平静与自由。

段誉的经历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我们如何去体验生命和去体味生命。

二、佛学思想在小说情节中的体现金庸小说中,佛学思想不仅反映在人物形象上,还体现在小说情节中。

从小说的情节上来看,在每一次的波折中,主角们都会寻找佛学思想的启示,从而有所收获。

1、忘恩负义与慈悲为怀的对比在《鹿鼎记》中,主角韦小宝忘恩负义地欺骗了许多人,其中就包括原本拯救了他性命的“荣府教头”。

但在小说最后,韦小宝在修行和获得宝藏之后,深自反省,并决定继续保护“荣府教头”的后代,并为其筹备晚年生活。

这种佛学思想的体现让我们知道,不管多大的仇怨,只要人们有一个慈悲的心,就能寻回自己的善良。

2、“以柔克刚”的道理在《天龙八部》中,主人公段誉早年经历时,被剑道高手雁丘学士教导“以柔克刚”的理念,从而领悟到习武之法的关键在于调和内心和外界的达成方式。

金庸小说与儒道佛思想及现代意义

金庸小说与儒道佛思想及现代意义

金庸武侠与儒道佛思想及现代意义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阅读金庸小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儒家的仁爱、王道和民本思想,道家深邃博大、无处不在的辩证方法,以及佛家精神疗救伤痛,弃恶扬善的教化作用等等。

他的小说赞美了儒家的人生态度,同时又肯定佛道两家的哲理精神,在小说中儒佛道互补。

在爱国、重义、尽孝、尊师、守信这类基本道德方面,金庸小说从儒家吸收了很多,但在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选择上,作品又宣扬佛道两家的思想。

以下分别浅析金庸小说中的儒道佛思想,并且简单的分析一下在当代的意义。

一金庸及其作品简介1金庸简介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浙于江海宁袁花镇,是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

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他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并着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武侠小说,作品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脍炙人口。

2 金庸作品主要的14部被人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雪─《雪山飞狐》(1959年)连─《连城诀》(1963年) (又名《素心剑》)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鹿─《鹿鼎记》(1969—1972年)笑─《笑傲江湖》(1967年)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侠─《侠客行》(1965年)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其他的作品《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三十三剑客图》(附于《侠客行》之后)《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收)《陈世骧先生书函》(附于《天龙八部》之后)《康熙朝的机密奏折》(附于《鹿鼎记》之后)《金庸散文集》二金庸武侠中的儒家思想1 儒家简介以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学派,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君子"文化,它把"君子"的行为、道德规范作为"成人"的标准,希望人们去努力达到。

论金庸小说的宗教情怀

论金庸小说的宗教情怀

论金庸小说的宗教情怀金庸是著名的华人作家,他的武侠小说中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哲理思想,而金庸本人在写武侠小说的时候也同样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宗教和哲理思维来思考人生和主人公的命运。

本文试图从金庸小说中的宗教情结入手,分析金庸贯穿在小说中对中国传统的宗教和哲学思维的思考。

自从金庸在1955年创作《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写完《鹿鼎记》为止,他总共创作了14部武侠小说(不包括短篇小说《越女剑》)。

在近50年中,这14部武侠小说一直在华人世界流行不衰,并且是通过小说、漫画、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媒体流行开来。

进入90年代以后,金庸小说更因互联网技术的面世而上了网,使全球懂得中文的网民得以“一睹尊容”,其流行面之广、其影响力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金庸小说,深入民间,为人所熟悉。

其能吸引不同层面的读者通宵达旦,挑灯夜读,除技巧纯熟,情节动人外,也于人信仰终极关怀之所在,有所启迪,而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使人既手不释卷,也津津乐道。

如果说有水的地方一定有华人,那么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这句话并非是金庸小说爱好者的夸夸其谈,而是铁一般的事实①。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最主要的哲理思想是儒家、道家和佛学禅宗,儒家的学说是为人处世的东西,强调的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儒家可细分为经学和理学,经学重书本,讲章句训诂;理学重心性,讲义理修养,讲礼仪、伦常。

道家的主要概念是属于哲学范畴,充分反映了古人对人类世界观宇宙观的智慧结晶。

道家中最突出的有无相生、相对、转换等,这些都是最明显的哲学思想。

老子中不但讲哲学思想,也在讲治国之道,道家为人处世的思想在老子中也有论述,和儒家有极大区别,一个讲求无为道,一个讲求人道,后来的道教把它神化成宗教,把哲学变成了经书教条。

佛学是宗教哲学,宗教与哲学本有相通之处,也着重精神的修养,但宗教与哲学最大的分别是它要求信仰,这在对哲学必须解答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可以清楚看到。

我们谈论最多的佛教派别是中国化的禅宗。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哲学思想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哲学思想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关于武侠的故事,更是关于人生的探讨。他通过多部作品,折射出丰富的哲学思想。金庸深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儒、道、佛的哲学思想融会贯通于作品中,通过主人公的言行、立场和命运,对这三种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同时,他也大胆地将西方近代哲学思想引入到小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题中,通过对荒诞的悲剧英雄的描述、“我是谁”的人生探讨,以及对现代非英雄化人生的剖析,展示了人生的困惑,使其武侠小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内涵与底蕴。金庸以人生、历史、传奇为轴线,描绘出丰富多彩的人生立体画卷。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娱乐性,更能抒写世间的悲欢,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这种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哲学思想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金庸的武侠小说成为了雅俗共赏的文学精品。

浅析金庸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浅析金庸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浅析金庸小说中的儒家思想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两汉时期获得独尊地位、隋唐时期三教合流出现端倪两宋时期三教合流修的正果形成宋明理想。

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人生态度,在金庸的作品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也随处可见。

以武传儒,以武弘儒,培育出了中国武侠文学的奇葩。

他塑造了一个个具有仁、义、孝、忠等儒家人格特点的人物形象,具体阐述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金庸小说中的儒家思想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早期作品儒家色彩浓,流露出独尊儒术的思想。

金庸本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上过私塾,拜过孔夫子。

受此影响,使金庸吸取了儒家传统士大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社会伦理的重要性、“积极入世”、忠君报国等儒家思想的精髓,所以在他初期的作品中,儒家思想占据主要地位。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开山之作,以“反清复明”为主线,讲叙乾隆皇帝与“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之间的故事。

随着故事的发展,陈家洛儒者的思想与行为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我们在他身上并没有看到一个当机立断、率领群豪建功立业的一帮之主,相反,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一介书生,三尺微名”的书卷气。

儒者从政,最大的问题是幼稚、好幻想,对社会有一种美好的憧憬。

正因如此,他轻信乾隆,多次受骗;书生意气,大闹皇宫。

结果爱侣远逝、损将折兵、兄弟惨死、大业不成。

儒家思想中的劣根性充分的暴露出来。

《书剑恩仇录》后金庸认识到不能从大局上全面采用儒家传统思想模式。

随着时间的修琢,金庸的思想写作逐渐将道家思想注入作品,把儒道两种思想融为一体,大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与艺术性,将金庸的作品提向新的高度。

第二、金庸中期的作品在儒家思想中渗入了道家佛家思想,形成了成熟的哲学思想。

奠定金庸“武侠宗师”地位的是《射雕英雄传》,小说中形成了以郭靖、黄药师、一灯大师为代表的儒道释三者顶立的局面。

郭靖是金庸小说里面集儒家思想于大成者的艺术形象,在他身上第一次阐述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儒家最高思想。

金庸小说中儒_释_道思想的转变与融合

金庸小说中儒_释_道思想的转变与融合
中国文人始终都是矛盾着的,他们的人生哲学可以看成两个 部分: 入世与出世、进取与退隐、杀身成仁与保全天年,这种一分 为二的哲学看似处于矛盾之中,实际却是中国式的唯证法的生存 之道。当时代、社会给文人们创造了进取的条件,创造了外在的 理想追求和内在的欲望满足的可行之路时,儒家人生观的积极面 便开始占据主导的地位,反之,文人们则理智的退归于自己的躯 壳之中,以求保全自己,陶醉于有限的满足之中。而这种进则居 庙堂之高而忧其国,退则处江湖之远而养其身的生存方式,只不 过是文人们的一种理想,历史上能实现这种理想的人是少而又少 的。但这种理想模式毕竟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思维之 中,作为深谙传统文化之道的文人金庸,其作品中有意无意的表 达着儒、释、道合一的文人式理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组作品起,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儒学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 的道家思想。从《神雕侠侣》中杨过的人物形象可以充分说明这 一点。杨过“自幼失教”,然而正是由于这一点,杨过身上更多的 集中了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思想。并且杨过是做为郭靖的对比 人物出现的。如果说郭靖为正,杨过则为奇; 郭靖中流砥柱,杨过 剑走偏锋; 郭靖是侠之大者,杨过是侠之风流。在世俗的眼光中, 师徒的名分不可逾越,杨过和小龙女却无视周围社会的圧力,英 雄大宴上激战正酣,杨过和小龙女却恍然不闻,执手言欢,情意缠 绵。最终他们抛开名分,由师徒结为夫妻。面对武林群雄的质问 与指责,杨过斩钉截铁铁的回答: “你们斩我一千刀、一万刀,我 还是要她做 妻 子 ”。[79]既 便 是 后 来 得 知 小 龙 女 曾 被 尹 志 平 奸 污 后,杨过仍不以为意,坚定的要和小龙女结合。杨过是礼教习俗 的自觉的叛逆者,同时也是道家人性自由、个性解放的自觉执行 者。而《笑傲江湖 》中 的 令 狐 冲 则 将 道 家 的 人 性 自 由、个 性 解 放 思想发展到了高潮,他没有“为国为民”的机会和倾向,他甚至说 不上是个英雄人物,但是他令人感动,教人敬重,就是因为他的性 格和感情完全没 有 一 丝 卑 劣 的 地 方,因 为 他 宁 愿 付 出 最 大 的 代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儒、道、佛的参渗朱正华(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金庸小说之所以能雅俗共赏, 是因为其中不仅有惊险曲折的武侠故事, 而且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

其中呈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成熟宗教,儒、释、道由此成为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最高体现, 成为中国人的意义世界。

”金庸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飘逸出浓郁的儒道佛文化气息。

一金庸小说中侠的形象很丰富, 主要有儒侠、道侠和民间侠, 但金庸对侠的认识, 是从儒开始的, 在他的心目中, 也只有那些儒侠才担当得起“侠之大者”的真正称号。

金庸善于把原始儒侠的思想据为自己笔下的英雄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

金庸在小说中不止一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的文化立场。

在儒家的文化视域内, 家与国是同构同质的, 没有天然的鸿沟。

可以说,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儒家不仅要求人们把对家的伦理情感施用于国, 而且强调要真正地献身于国。

也就是说, 如何取舍个人在“国家”与“家庭”间的正确位置, 是儒家文化传统判断个人人生价值的重要尺度。

郭靖是金庸早期用心塑造的一位成熟的英雄, 也是儒家文化的集中体现者。

通过郭靖的形象金庸着力传达出一种敦厚的儒家风范: 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死而后己的道义感; 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的气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

甚至郭靖独特的言行性格也能在儒家学说典籍中找到相对应之处: 诚信, 刚毅, 讷于言, 敏于行, 微言大义,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郭靖简直就是儒家理想人格在金庸小说中的翻版。

在小说中, 郭靖屡屡道出“侠”的意义:“我辈练功习武, 所为何事? 行侠仗义, 济人困厄, 固然乃是本分, 但这只是‘侠’之小者……为国为民,方为‘侠’之大者”,“但想人之在世, 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 那便是真好汉, 真豪杰了。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金庸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位,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佛学思想。

这些思想既体现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又反映在小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上。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体现在人物形象上。

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往往具有强烈的悟性和修行的心态。

如《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在得到达摩祖师点化之后,明悟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并开始修习佛法。

他通过佛法的引导,逐渐学会了放下一切执着,成为了真正的佛门弟子。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还体现在故事情节中。

在金庸的小说中,佛法被描绘成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它能够战胜一切邪恶与黑暗。

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凭借佛法的启示,终于看破了金轮寺高僧的伪善,从而找到了练习神雕大侠的秘籍。

这种通过佛法破解困境的情节,反映了金庸对佛学的认可和推崇。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还体现在作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上。

金庸的小说中往往强调和谐、善良和光明的力量,在面对黑暗和邪恶时,人们应该依靠佛法的指导,保持善良的心态。

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和小龙女,他们凭借佛法的指引和自己内心的善良,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对于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作品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表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金庸对佛学的理解和思考的体现,也是他对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这种融合了佛学思想的武侠小说,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也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十七八年的时间里金庸老先生笔耕不辍,写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中篇)共十五部武侠小说,成为武侠小说史上一座新高峰。

作品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不缺读者,上到学者教授,下到贩夫走卒,无人不知,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也被一部分人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之物。

然而,老先生从七十年代封笔到今天也已四十余年的时间了,可喜的是十五部作品耐住了岁月的洗礼和考验,近些年来也被不同程度地写进了文学史,实至名归。

在很多人看来武侠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除了可读性之外并无他长,但是仔细分析推敲便会发现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单以老先生的几部作品来说吧,比如作品中对儒释道三教内涵的深刻阐释和领悟。

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射雕英雄传》是阐释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作,主要体现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身上,而且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神雕侠侣》中杨过这一形象身上;《笑傲江湖》阐释的是道教内涵,主要表现在令狐冲对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潇洒豪迈精神的渴望与追求之中,当然除此之外《笑傲江湖》还有其独特而又深刻的政治寓意。

而对于佛教的阐释则具体体现在《天龙八部》一书中。

翻完《天龙八部》之后仔细体会一番似乎就会觉得这几乎是一部罪孽之书,不说别的,单从乔峰、虚竹和段誉这哥仨的身世就可见一斑。

乔峰刚满周岁就遭逢大难,侥幸不死但也为他的一生埋下了诸多隐患,而虚竹和段誉这哥俩就更惨了,说得好听一点叫原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难听一点他俩就是两个孽种。

虚竹——玄慈方丈与叶二娘的儿子,和尚的儿子,罪过罪过,阿弥陀佛(那时候的和尚得守清规戒律,不像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段誉的身世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可以说正是段正淳的风流成性为段誉的降生提供了可能,大理段氏的那些事儿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也难逃因果报应。

下面咱们就通过作品中几个关节性的人物来理一理这其中的孽缘。

一、慕容博:始作俑者,罪孽之源
老先生在作品中对慕容博这一形象着墨并不多,但这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关节性人物,甚至是个关键人物,众孽皆因此人而起,可以说没有此人就没有后来的乔峰,更没有之后的一系列恩恩怨怨,很多麻烦事都是由他引起的。

三十年前他假传情报引起了雁门关外乱石谷的一场大战,乔峰生母被杀,生父跳崖,独留刚满周岁的乔峰,这就为后来乔峰与中原武林乃至因宋辽两国矛盾而起的恩恩怨怨埋下了一个伏笔,也注定了乔峰的一生将是一个悲剧。

慕容博之所以假传情报目的是想挑起宋辽两国的矛盾,他好从中
取利,试图复兴早已亡国几百年的大燕国,而且他还将这一看似光荣无比的使命传递到了自己的独子慕容复身上去了,这爷俩终其一生都在为此奔波,可怎奈志大才疏,寡道失助,终究还是一片泡影,可怜的慕容公子为了这一不切实际的理想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最后把自己都给逼疯了。

二、康敏:一个貌美如花而又心酸可怜的蛇蝎毒妇
不得不承认在老先生的所有作品中,康敏是非常成功也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女性形象,此人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可是却有一副堪比蛇蝎的心肠,爱慕虚荣,轻佻放荡,嫉妒心、占有欲和报复心极强,爱她的男人她看不起,不爱她的她怀恨在心,自己得不到的也绝不让别人拥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如果说慕容博把乔峰逼到了悬崖边上,那康敏就是在背后推了他一把的那个人,而且之所以推这致命的一把只是因为在洛阳的百花会上乔峰没有像别的男人那样为她的美貌所吸引,而且还拒绝她的勾引,在康敏看来这简直就是奇耻之大辱,这样一个大美人摆在你面前你居然连眼皮都不眨一下,一个臭乞丐头子竟然胆敢不把老娘放在眼里,好,你等着!这样一来,在康敏偷看了丐帮前帮主汪剑通留给马大元的信之后就握住了一把复仇的利剑,可怎奈一个女人势单力薄,于是她又通过美色勾引了白世镜和全冠清,这才有了后来杏子林丐帮大会上乔峰契丹人的身份被揭露出来的一幕,从此乔峰便与中原武林由朋
友变成了死敌。

可是康敏恶毒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一段心酸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关节性的人物了,大理镇南王段正淳。

三、段正淳:风流成性,难逃报应
在很多男同胞看来,镇南王段正淳无疑是《天龙八部》中最幸福的男人,每次出场屁股后面都跟着一大帮女人,一口一个“段郎”叫着,书中提到的有名有姓的就有六七位之多:秦红棉(女儿木婉清)、甘宝宝(女儿钟灵)、阮星竹(女儿阿朱、阿紫)、阿萝(女儿王语嫣)、刀白凤、康敏。

用风流成性来形容段王爷一点都不为过,可是他的所做所为却也不同程度地伤害了几位女性,其中最记恨他的就是康敏。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康敏委身下嫁马大元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借丐帮的手报复那个薄情寡义的大理“段二”,而乔峰充其量只是她复仇之路上遇到的一个不识好歹的臭男人,即使这样她也没有轻易放过乔峰,甚至想借乔峰之手报复段正淳,这才有了后来青石桥上乔峰错杀阿朱,使得塞外牧羊的许约终成空,为此悔恨终生。

然而这个心肠歹毒的女人最终却被另一个女人——阿紫给折磨死了,到头来也是罪有应得。

由此可见有些野花是不能随便采的,闹不好会有毒,遇上这样的女人也算段王爷倒霉了,可是处处留情的段王爷最终也为他不负责任
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段誉是刀白凤的儿子,但却不是他段正淳的儿子,当年风流成性的段王爷四处沾花惹草,见一个爱一个,这让身为王妃的刀白凤心中很不平衡,于是,出于报复她就在天龙寺外的一棵菩提树下与一个身有残疾的乞丐模样的人“那个”了,九个多月后生下了儿子段誉——这个大理镇南王的世子。

可怜的段王爷直到在曼陀山庄丧命的那一刻对此也毫不知晓,或许这也是金庸老先生对他手下留情了,否则段王爷死都闭不上眼睛。

另一方面,段誉的降生同样也是老天对另一个人的眷顾,此人就是原大理国太子,四大恶人之首的“恶贯满盈”段延庆,他就是当年天龙寺外菩提树下的那个乞丐,说白了他才是段誉的生父。

段延庆一心要夺回大理皇位,谁承想转了一圈又转回来了,自己居然还有个儿子,而且还是未来皇位的继承者,延庆太子多年的苦难也算换来回报了。

凡此种种,既种孽因,终得恶果,不是不报,冥冥之中终有定数。

家仇,国恨,无一不是刻骨铭心,不共戴天,然而对于此中恩怨的化解金庸老先生似乎从一开始就已经心中有数了,小说开篇就对佛教用语“天龙八部”作了阐释,“天龙八部”原指佛教中的八个神怪,即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八部,老先生很巧妙地将这八个神怪的特点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对应在了作品中的人物身上。

此外,作品其他地方也多有暗示,比如段誉、虚竹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领会,萧远山和慕容博这一对老冤家在少林寺摒弃前嫌一同出家为僧,天龙寺外的那棵菩提树等等。

所以说,面
对如此深仇大恨,也唯有佛家大慈大悲的理念可以包容它们,化解它们,在佛家看来,冤冤相报,何时能了,倒不如一切罪孽都归老衲,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阿弥陀佛。

凡尘俗事,无需过于执着,否则就会像慕容复一般,最终把自己逼疯。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动人的人物形象,再加上寓意深刻的哲理,还能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难登大雅之堂之物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